关于风俗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36.25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第八小组[摘要]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础,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间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在此,我们仅选择中国内部文化及中外文化这两部分作为比较的主要对象。
首先,在中国内部,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在这之中,我们选取了蒙古文化和岭南文化多为两个经典例证,来比较出南北之间明显的差异。
同时,地理环境对我国的文化多样性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我国有着丰富的地理类型,也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从而促使了我国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繁荣景象。
不同地域的居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在此,我们选取了民歌这一部分来体现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在我国文化开放的程度中很好地被体现。
地理环境,作为影响人类进行文化传递与交流的一大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文化大额传播速度与广度,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文化的开放程度,甚至影响着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次,我们还从本国走向世界,选取了西方典型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国家希腊地区,将该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与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作总体上的比较,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地理环境对中国内部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从整体地理环境说,按其地理环境的差异,人类可以粗略区分为大陆民族和海洋民族。
典型的海洋民族国家,人们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利用海洋漕运之便,往往商业比较发达,人员交往和流动方便。
又因为内地活动空间有限,回旋余地不大,造成向外拓展的动机。
而中国整体地理环境的格局恰与海洋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反。
中国有极为广袤的疆土,其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划,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所以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中国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
风俗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内容摘要: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的影响,生活在南北地区的人们的饮食,建筑,节日,宗教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一谈到南北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情,羞羞答答,多情、含蓄;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像北方汉子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的高原,平坦的沃土以及犄角般的玉米和火一样燃烧的红高粱……这样的描述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的确,就如同这南北各具特色的雨,南北的文化也在文化的舞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独具一格的魅力与风采;关键词:风俗文化;地理环境;南北地区;何谓文化,中西方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在战国时期就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语;其实,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从识意文化、制度文化到物质文化无不折射出风俗文化与地理环境的深厚渊源;那么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民俗风情又如何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呢;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这个东方最伟大的民族又是如何创造,谱写这一永不绝响的曲子的呢;自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起”到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如今的构建合谐社会;中华大地上,五千年来一直在高唱着统一合谐的音符;风俗文化是这大合谐,大统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世间任何事物,无论有形亦或无形都存在者其两面性;故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都存在差异性,故异中求和,和中有异在民族,文化领域成了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只有在保持各种特色文化的前提下,致力于文化的合谐构建才为上上之策;因为历史,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化从古至今就形成了南北两种文化;那么这两种文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南北文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组成和完善了中国文化;二种文化都有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但是二者又有诸多差异;风俗文化即民间风俗与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故从民俗的角度我们就可以从饮食,建筑,交通,节日,宗教几个方面进行透视;而依据区域我们可以把其分为东北文化,西北文化,东南文化,西南文化,中南文化.但从其历史形成和其文化特性我们把以上五个区文化用东北文化,秦陇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湘文化;综上所述,南北文化差异即长江以北地区与长江以南地区文化的不同之处;一、饮食中的南北差异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除了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南方人相对精细;二、南北建筑之别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我国着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三、南北节日习俗宗教之异我国传统节日较多,大多都和宗教信仰有关,下面从我国几个重大的传节日来看来北之差;1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们公认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中国更是无比的突出;吃团圆是这个节日里的重头戏;但是就中国而言南北方还是有差异的;比如说,北方喜欢吃饺子而南方则吃米饭,北方家庭里面吃团圆饭时一般是一个家庭独立过,而在南方却喜欢一个家族在一起共同吃团圆饭;2 春节祭祖,这个习俗南北都有,但各有不同,在南方比较隆重,多在祠堂一个家族进行祭拜,然后进供物品给祖先,放鞭炮,越长越好,代表家丁兴旺;而在北方一般为家祭,只是在家中简单的供奉一些食物;3清明节,此节日本为提醒农民耕种的日子;但是后来了展成为一个祭祖踏青的活动;中国南方的清明时期有踏青和扫墓两大活动,而在北方只是外出简单扫墓;总体而言南北之差给我们的认识就是艺术上南雅北俗;建筑南奇北雄;饮食上南甜北咸;服饰上南秀北朴;等等;而这些在文人的笔下往往更为诗意化,南方是烟雨楼阁,春花秋月;北方是长河落日,塞外大漠,还有金戈铁马,南人缠绵、温柔、纤细、优柔,北人豪爽、酣畅、粗犷、干脆……四、南北文化代表影视作品北方文化代表:十三省、乔家大院、康熙王朝等;南方文化代表:倾城之恋、英雄无悔、商界等;五、南北代表旅游景区北方:1、山西绵山山西介休市;2、河南龙门石窟河南洛阳;3、辽宁本溪水洞辽宁本溪市;4、山西乔家大院山西祁县;5、故宫、长城北京等;南方:1、湖南天门山湖南张家界市;2、贵阳普渡桥石雕贵州;3、庐山山水空灵江西省九江市;4、大理博南古道云南大理;5、丽江古城等;从中国民俗各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合谐音符的基因和特色. 南北文化的差异让对文化痴心的人们沉醉,然而我亦期盼着南北文化在绽放自己独特的美丽时也能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中国的文化以更绚烂更多姿的形态出现在世界面前;。
地理奥秘:奇妙的地理民俗地理民俗,是指与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相关的民俗文化。
它们不仅代表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更是人们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的一种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地理民俗的奇妙之处,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全球各地,人们都遵循着各自的习俗。
有些风俗习惯是因为当地的气候、地形等因素而形成的。
例如,在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居住在冰屋中,这是为了适应极地寒冷的气候;而在沙漠地区,牧民们则在沙漠中建立帐蓬,以便于寻找水源和躲避风沙。
此外,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习俗,如非洲部落的图腾崇拜、印度的恒河沐浴等,这些习俗都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二、奇特的地理现象地理民俗中还有一些奇特的地理现象。
例如,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地区,人们利用地下溶洞建造住宅、教堂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地下城市。
这些地下城市不仅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此外,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神秘的地理景观,如印度的幽灵瀑布、西藏的隐秘湖泊等,这些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险。
三、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地理民俗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例如,在热带雨林中,人们利用藤蔓和树叶制作房屋,以便于攀爬和躲避猛兽;而在草原地区,牧民们则利用草场放牧牛羊,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化。
这些民俗习惯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四、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地理民俗也是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些传统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印度的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的代表性建筑,代表着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这些民俗习惯不仅传承了历史和文化,还为人们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总之,地理民俗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文化现象,它们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尊重,同时也传承了历史和文化。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1.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建筑风格、服饰饮食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2.历史发展的积淀:各地历史沿革、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历史事件的积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
3.传统节日的庆祝: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地根据地域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地域文化。
4.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评剧、川剧等,以及各地的民间工艺、传统手艺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随着人员流动和信息传播,各地域文化得以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使得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2.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同时也有新的地域文化不断诞生。
3.地域文化融合的案例:如各地美食、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跨地域的文化活动等,都是地域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体现。
三、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传承人培养等措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2.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培育文化产业,推动地域经济发展。
3.地域文化旅游: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4.地域文化教育:将地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地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增色添彩。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地域文化在保护和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南北春节风俗的差异的地理原因中国是一个广袤而多样的国家,南北地域差异巨大,这种地理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北春节风俗的差异。
以下将从地理角度分析南北春节风俗的差异所产生的地理原因。
气候是南北春节风俗差异的重要地理原因。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春节期间常常是春意盎然、花开千里的季节。
因此,南方春节的风俗往往与农耕文化、自然景观有着紧密联系。
比如,南方人喜欢在春节期间赏花、赏春,举办花市、花灯会等庆祝活动。
而北方地区寒冷干燥,春节常常是冰天雪地的冬季。
因此,北方春节的风俗更加注重室内活动,如贴春联、贴窗花,以及以庙会、灯笼等为特色的庆祝活动。
农耕文化也是南北春节风俗差异的地理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多山水丰饶,农业发达,春天是农民们收获和歇息的季节,因此南方春节的风俗往往与农耕文化和丰收有关。
比如,南方人会举行祭祀祖先和田土神的仪式,祈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
而北方地区大多为平原地带,农业相对较少,因此北方春节的风俗更多与民间传统、民俗活动有关,如舞狮、舞龙、放鞭炮等。
历史文化传承也是南北春节风俗差异的地理原因之一。
南方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春节的庆祝活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些传统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南方地区春节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北方地区历史相对较短,因为长期的寒冷环境影响,民间庆祝活动的形式较少。
因此,北方春节的风俗更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焰火表演、春晚等。
南北春节风俗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地理原因的影响。
气候、农耕文化和历史文化传承都对南北春节风俗形成巨大影响。
这些差异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塑造社会文化习俗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提供资源和限制人类活动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信仰和价值观。
不同的地理环境为不同的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习俗。
首先,地理环境的多样性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在海洋环境中,人们经常依赖海洋资源,如鱼类和贝类,发展出以海鲜为主的饮食文化。
例如,日本的寿司和意大利的海鲜意面都是海洋环境的文化产物。
而在干旱地区,人们则往往依赖稳定的水源和耐旱作物来维持生计,发展出以小麦、大麦等为主的饮食习俗。
这种因地制宜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其次,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产生重要影响。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促使该地区的穆斯林信仰极度保守,因为它们担心西方文化通过石油贸易进一步渗透进来。
而在印度尼西亚等环境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相对较少,而改宗基督教的人较多,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传教士往往为了赢得人们对救济资源的信任而进行传教活动。
地理环境所带来的资源和限制对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此外,地理环境对社会结构和人际交往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人们往往形成紧密的社区,发展出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和独特的文化习俗。
而处于平原地区的人们则更倾向于形成多元化和开放式的社会结构,产生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机会。
同样,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影响人们的迁徙方式和交通工具。
在山区地带,人们通常依靠脚力或动物来进行交通,而在平原地区,人们则更多地采用船只、火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
这种地理环境所带来的交通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社交习惯和人际关系。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社会文化习俗的影响是双向的。
社会文化习俗也可以反过来改变地理环境。
例如,土著居民的文化传统通常鼓励他们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护和保护生态系统。
这些保护措施有助于维持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文化习俗还可以通过创造农田、建设灌溉系统等方式,改变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分配,从而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
关键词: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
文章主要阐释的是地理环境对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一定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
正文:地理环境,指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系统。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稳定的地理环境,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倡热爱、保护文化环境是有必要的。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研究概述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指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一般指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这两方面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概念,这里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
当然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是文化,却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对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上的制约力。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关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强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与影响, “我们不主张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的动因、文化特征、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的移动等完全归之于地理环境。
”1、疆域辽阔完整———中华凝聚意识与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栖息在北半球的东亚大陆,太平洋西岸。
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广大的疆域,纵深的腹地,为中华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中国疆域完整,黄河、长江两流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其势宜合而不宜分,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满族风俗的影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满族是一个形成较晚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以及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的民族。
1、满族的起源:满族是从我国古代北方古老民族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北方几千年来曾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
他们源远流长, 并随时随地变更名号, 主要有肃慎、扶余、东胡三大族系。
他们是游牧民族, 都过着逐水草迁徙, 住穹庐, 吃肉饮酪, 衣革被裘的生活。
其中的肃慎是满族的先世, 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满语支。
从肃慎以后到满洲的这一系, 是古代东北地区的主体民族。
在将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年代中, 肃慎人的后裔以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等名称出现在不同朝代的史书上, 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
从这个族系中曾一次一次地分化出先进的部分, 经过一个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先后与其他民族融和, 形成新的族系, 有的还建立了国家政权。
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居民之一。
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 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 东临大海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其中心区域为牡丹江中游。
满族的形成是在明代女真诸部长期经济、文化、血缘、地缘的交流,多次的军事兼并和政治联合以及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与其他民族形成的过程类似,满族的形成也是经历了从部落、部落联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族源、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生活习俗,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即民族这一历史过程。
2、满族的节日: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但是,满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如:一、添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这可以看出满族当地的地理环境适合高粱的生长)二、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农历二月初一)三、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四、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五、民俗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后的第一个周六)六、虫王节(农历六月初六)七、马王节农历六月二十三日。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样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赋予不同文化不同的特色。
不同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对与我们正要研究的独特潮汕文化来说,只有初步地了解潮汕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体会到潮汕文化蕴涵的深厚底蕴。
潮汕文化,星河璀璨,源远流长。
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地域文化,它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地理因素是基础、先决的因素。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地理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习惯、民风民俗,进而进入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要研究潮汕文化,离不开潮汕地理状况。
我们今天说讲的潮汕地区是指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包括潮州市、汕头市以及揭阳市,广义上还包括汕尾市。
历史上潮汕地区还包括大埔县、丰顺县。
通行潮汕话(属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客家话。
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
福建接壤,东面与台湾省相望,有“省尾国角”之称。
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潮汕地区的独特的地理面貌。
潮汕地处我国东南丘陵的边缘,地势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回归线横贯其中部。
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海岸地貌等,沿海还有126个岛屿。
潮汕的西南、北和东北3面为山地丘陵,中部、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往往是波状起伏的台地(岗地)。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30%,台地占12%,平原占39%。
广义的山地(包括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近一半。
把山地丘陵中的盆地、河谷平原和台地一起作为山区计算,占其总面积6成以上。
在潮汕地区西北方,横卧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莲花山系,它由凤凰山、莲花山、大北山、小北山、大南山、南阳山、桑浦山等绵延的七大山脉组成,东北与福建博平岭相连,西南至惠来和陆丰沿海,内部是以韩江三角洲平原为首的相对宽广的富饶土地,人口稠密。
地理考察认识各地风土人情地理考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旅游等领域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各地的地理特点和风土人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状况。
本文将就地理考察认识各地风土人情进行探讨。
一、地理考察的意义地理考察是一种将地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旅游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理考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地理的热情。
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使课堂上的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和生动。
其次,地理考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需要进行调查和观察,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地理考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最后,地理考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各地的风土人情。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生活方式,通过地理考察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各地的差异性。
这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地理考察的方法地理考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主要根据考察的目的和地理特点来确定。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理考察方法:1. 田野调查: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可以采集土壤样品、测量地形高度,并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指亲身前往一个地区进行观察和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感受到该地区的气候、地貌、植被等自然环境特征。
同时,还能通过观察和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以及传统文化等。
3. 地理模拟:为了解决一些实地考察困难或成本较高的情况,可以采用地理模拟的方法。
地理模拟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型或者其他仿真软件来模拟地理环境和情景,让学生或旅游者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三、地理考察对于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的意义通过地理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各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以下意义:1. 促进文化交流:地理考察使人们能够亲眼目睹和体验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
地理位置与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塑造地理位置和地域差异是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气候、地形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塑造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
一、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影响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由于各自的气候、地形等环境差异,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例如,位于草原地带的蒙古族,由于地理环境适宜放牧,他们的文化深受牧民方式的影响,骑马、放牛、品茶等活动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位于沿海地区的岛国,由于海洋资源的丰富,他们的文化中常常融入了捕鱼、航海等元素。
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特点的差异。
二、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影响地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
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形成等因素的不同,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例如,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在地理气候、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方以农耕为主,注重粗茶淡饭、重视家族观念;而南方多为水乡地带,水稻种植发达,饮食口味清淡,注重人情与交际。
这样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有着明显的不同。
三、地理位置与地域差异对文化的互动地理位置和地域差异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人们的文化。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地域差异,而地域差异则进一步影响着人们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利用,形成一种文化传承的闭环。
例如,位于沙漠地区的阿拉伯人依靠起居、食物等方面的特定文化习惯,建立起了与沙漠环境相对应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
他们发展了独特的穿着风格、驯养骆驼的技能,并衍生出阿拉伯传统乐器和舞蹈等艺术形式。
这种文化与地理位置的互动促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阿拉伯文化。
总结起来,地理位置和地域差异对文化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地域差异则进一步强化了不同区域间的文化特点。
人们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化传统,进而塑造了地区性的文化特征。
文化与地理知识文化和地理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社会背景和信仰体系,地理知识则是关于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了解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文化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与地理的相互作用文化与地理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例如,人们在热带地区生活,就会形成热带地区的独特文化,如夏威夷的草裙舞和巴西的桑巴舞等。
相反,文化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会改变地球的面貌,如农业活动导致土壤侵蚀,城市化加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文化与地理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二、文化的地理表现文化通过地理来展现。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和风俗习惯。
在地理上相邻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它们的文化倾向于相似或融合。
例如,东南亚国家的植物和动物资源丰富,人们的饮食习惯中广泛使用米饭和海鲜。
而在南美洲的国家,玉米和辣椒成为当地人主要的食物来源。
此外,文化的地理表现还包括建筑风格、服饰传统、语言方言等。
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三、地理知识对文化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球的认识和了解,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地理知识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地理知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背景,在跨国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四、文化与地理知识的教育重要性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文化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文化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加强文化认同感。
通过将地理与文化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地域适应能力。
家乡风俗的地理环境与影响因素家乡是一个人生长的地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各种因素不仅塑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在家乡,地理环境与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风俗文化。
下面将从地理环境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家乡风俗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地理环境对家乡风俗的影响家乡的地理环境是指其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所构成的环境。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当地的文化风俗。
在家乡,地理环境与风俗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决定了家乡所处的区域性特点,比如南方家乡的水乡风情和北方家乡的冰雪风光。
地理位置还影响着家乡的交通情况和与外界的联系方式,进而塑造了当地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
其次,气候条件。
气候对于家乡的风俗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服饰文化等方面。
比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人们更注重食用热量丰富的食物,穿着厚实的衣物;而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人们则更喜欢清淡的饮食和宽松的服装。
再次,地貌地形。
家乡的地貌地形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山地家乡的人们往往勤劳朴实,务农为生;而平原家乡的人们则更注重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乡的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当地的风俗文化,塑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地理环境不同,家乡风俗自然也就各具特色。
二、影响因素对家乡风俗的塑造除了地理环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家乡风俗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因素包括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方面。
首先,历史文化传统。
家乡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是家乡风俗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
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得家乡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贯穿于当地人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
其次,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家乡风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着当地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当地的节庆活动和宗教仪式。
人文地理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其中,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面。
文化和风俗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独特的特点,代表着该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第一节:亚洲的文化与风俗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也是文化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到印度的色彩斑斓的哈利和洗牛节,亚洲地区的文化和风俗各具特色。
此外,东南亚的佛教文化和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文化也是亚洲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
第二节:欧洲的文化与风俗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各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例如,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意大利的咖啡文化和法国的红酒文化等。
此外,欧洲还有丰富多样的宗教文化,如希腊的古希腊神话、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圣像等。
第三节:非洲的文化与风俗非洲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大陆,拥有众多的民族和语系。
例如,摩洛哥的茶文化、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文化、肯尼亚的部落文化等。
非洲的文化多样性展现了该地区的丰富历史和传统价值观。
第四节:美洲的文化与风俗美洲是一个包含南、北、中三个大洲的地区,文化和风俗也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美国的万圣节、墨西哥的亡灵节,还有巴西的狂欢节等。
此外,美洲还有美洲原住民的文化,他们的传统艺术、宗教和习俗仍然保留着。
第五节:大洋洲的文化与风俗大洋洲是一个由南太平洋岛国组成的地区,这些岛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例如,夏威夷的火舞、毛利人的面纹文化和塔帝拉梅拉的木雕文化等。
大洋洲的文化与风俗反映了这些岛国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价值观。
总结:通过学习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每个地区的文化和风俗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着该地区的历史和传统。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以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进步。
地理文化: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地理文化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通过探索地理文化,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和魅力,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1. 地理环境与风土人情的关系地理环境是地理文化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
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特点,如地貌、气候、土壤等,这些特点会影响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举个例子,位于北方的地区由于寒冷的气候和干燥的土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往往与农业和畜牧业紧密相关,人们更多地从事耕种和养殖活动。
而位于南方的地区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往往与渔业和农田灌溉密切相关。
2. 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菜肴和烹饪风格,这些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寓意和价值观。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地方多数以海鲜为主要食材,人们喜欢吃新鲜的海产品,如鱼、虾、贝类等等。
而山区地方则以农作物为主要食材,人们喜欢吃大米、小麦、蔬菜等。
而辣椒在川菜和湖南菜中的广泛使用与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辣椒能够驱除湿气、让人们更容易适应湿热的气候。
3. 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地理环境也对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有所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当地人民的居住方式和建筑风格。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地方多数以木质结构为主,这是因为木材在海边相对容易获取且耐腐蚀。
而位于山区的地方由于地势复杂、地震频繁,人们常常采用石头或土坯建造房屋,以增加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而在北方的寒冷地区,人们常常采用厚厚的土墙和石墙来保暖。
4. 不同地方的艺术与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也对不同地方的艺术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习俗,这些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信仰和价值观。
风俗地理学研究内容
风俗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习俗和地理信息相互关系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习俗的形成和演变:风俗地理学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包括传统节日、宗教仪式、民间传统、饮食等等,探讨它们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过程,以及与当地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2. 文化习俗的地理信息意义:风俗地理学通过地图、遥感等技术手段,研究文化习俗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交互关系,探究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性。
3. 文化习俗的传承和保护:风俗地理学研究如何保护和传承不同地区的文
化习俗,包括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建立文化传承机构、推广文化体验等等。
4. 跨文化交流和融合:风俗地理学研究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和机制,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护当地文化。
5.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城市规划:风俗地理学在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中广
泛应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旅游资源,
为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风俗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地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旨在探究人类文化习俗的地理信息意义,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融合。
为什么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非常独特,而有些则与其他地方相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轻松地到世界各地旅行,领略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有些地方的风俗令人惊奇,令人难忘,而有些则可能让我们感觉很熟悉。
为什么有些地方的风俗习惯非常独特,而有些则与其他地方相似?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各个地区的天气、地形和自然环境可能会对当地文化、风俗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偏远的山区地区可能会有其独特的风俗,因为他们的文化可能受到了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他们可能有固定的农业季节和维护自己安全的方式。
二、历史和宗教历史和宗教可能是影响风俗习惯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可能会影响婚姻、食物的选择和服装的选择。
同样的,历史可能导致不同文化产生,例如不同国家在不同时间内的统治者可能会对当地文化、风俗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民族和文化背景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当地的风俗习惯。
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某些习惯可能会根据不同族裔相互影响。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日本的新年节庆就吸收了许多互相借鉴的元素。
四、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例如,城市人可能会喜欢小清新的文化氛围,而农民则可能更看重传统价值和习俗。
根据当地的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技术发展,文化可能会逐渐演变。
五、交流和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普遍。
这意味着不同地方的文化、风俗之间的交流和借鉴将更为频繁。
例如,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互动,同时也会促进风俗习惯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不同的因素可能导致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独特。
志同道合的人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则可能实现更多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
关于风俗文化与地理环
境的关系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风俗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的影响,生活在南北地区的人们的饮食,建筑,节日,宗教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一谈到南北首先想到的就是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情,羞羞答答,多情、含蓄;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像北方汉子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的高原,平坦的沃土以及犄角般的玉米和火一样燃烧的红高粱……这样的描述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南北文化的差异。
的确,就如同这南北各具特色的雨,南北的文化也在文化的舞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独具一格的魅力与风采。
【关键词】:风俗文化;地理环境;南北地区。
何谓文化,中西方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在战国时期就有“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天文以察时变,观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语。
其实,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
从识意文化、制度文化到物质文化无不折射出风俗文化与地理环境的深厚渊源。
那么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民俗风情又如何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呢。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这个东方最伟大的民族又是如何创造,谱写这一永不绝响的曲子的呢。
自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起”到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如今的构建合谐社会。
中华大地上,五千年来一直在高唱着统一合谐的音符。
风俗文化是这大合谐,大统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但世间任何事物,无论有形亦或无形都存在者其两面性。
故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都存在差异性,故异中求和,和中有异在民族,文化领域成了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
只有在保持各种特色文化的前提下,致力于文化的合谐构建才为上上之策。
因为历史,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化从古至今就形成了南北两种文化。
那么这两种文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南北文化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组成和完善了中国文化。
二种文化都有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但是二者又有诸多差异。
风俗文化即民间风俗与文化,指的就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故从民俗的角度我们就可以从饮食,建筑,交通,节日,宗教几个方面进行透视。
而依据区域我们可以把其分为东北文化,西北文化,东南文化,西南文化,中南文化.但从其历史形成和其文化特性我们把以上五个区文化用东北文化,秦陇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湘文化。
综上所述,南北文化差异即长江以北地区与长江以南地区文化的不同之处。
一、饮食中的南北差异
提及南北饮食的差异,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南方主食大米、北方主食面粉。
但是东北生产大米,而且久负盛名,颇为有趣的是东北人自己有名的大米主要卖到其他地方,自己却不喜欢吃。
从菜系来看,南方菜系优势明显、有广东的粤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帮菜等。
而北方却几乎没有独立的菜系,除了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当然东北的菜还是颇有特色。
总体特点是南方饮食讲究的是精细,而北方体现的是粗犷。
从菜量来看,南方多数是小而精。
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丰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数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种相对还是少了些。
尤其在农村可能差别更大。
喝汤来看南北迥异:南方人喝汤是作为一个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气炎热喝汤,广州、福建一带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尤其广州人堡汤是出了名的。
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汤,但是汤是在饭后喝,一般不是作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汤,觉得热乎、暖和。
从喝酒来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于南方人,特别是山东、东北和内蒙人酒量惊人。
南方生产白酒,有名的贵州茅台、四川五粮液。
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饮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带喜喝黄酒,比如绍兴女儿红、上海的和酒、石库门等。
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声说话。
南方人相对精细。
二、南北建筑之别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
我国居民屋顶的坡度从南往北是逐渐减缓的。
南方屋顶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气候又炎热,高而尖的屋顶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
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另外,我国南方的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苏州的拙政园是其典型代表。
北方园林建筑则平缓严谨,粗壮质朴,内外空间界限分明。
我国着名园林学家陈从周做出总结:“南方为棚,多敞口。
北方为窝,多封闭。
”可见,从适应环境、居住舒适出发,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利于保温保暖。
三、南北节日习俗宗教之异
我国传统节日较多,大多都和宗教信仰有关,下面从我国几个重大的传节日来看来北之差。
1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们公认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中国更是无比的突出。
吃团圆是这个节日里的重头戏。
但是就中国而言南北方还是有差异的。
比如说,北方喜欢吃饺子而南方则吃米饭,北方家庭里面吃团圆饭时一般是一个家庭独立过,而在南方却喜欢一个家族在一起共同吃团圆饭。
2 春节祭祖,这个习俗南北都有,但各有不同,在南方比较隆重,多在祠堂一个家族进行祭拜,然后进供物品给祖先,放鞭炮,越长越好,代表家丁兴旺。
而在北方一般为家祭,只是在家中简单的供奉一些食物。
3清明节,此节日本为提醒农民耕种的日子。
但是后来了展成为一个祭祖踏青的活动。
中国南方的清明时期有踏青和扫墓两大活动,而在北方只是外出简单扫墓。
总体而言南北之差给我们的认识就是艺术上南雅北俗;建筑南奇北雄;饮食上南甜北咸;服饰上南秀北朴;等等。
而这些在文人的笔下往往更为诗意化,南方是烟雨楼阁,春花秋月;北方是长河落日,塞外大漠,还有金戈铁马,南人缠绵、温柔、纤细、优柔,北人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四、南北文化代表影视作品
北方文化代表:《十三省》、《乔家大院》、《康熙王朝》等。
南方文化代表:《倾城之恋》、《英雄无悔》、《商界》等。
五、南北代表旅游景区
北方:1、山西绵山(山西介休市);2、河南龙门石窟(河南洛阳);3、辽宁本溪水洞(辽宁本溪市);4、山西乔家大院(山西祁县);5、故宫、长城(北京)等。
南方:1、湖南天门山湖南(张家界市);2、贵阳普渡桥石雕(贵州);3、庐山山水空灵(江西省九江市);4、大理博南古道(云南大理);5、丽江古城等。
从中国民俗各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南北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合谐音符的基因和特色. 南北文化的差异让对文化痴心的人们沉醉,然而我亦期盼着南北文化在绽放自己独特的美丽时也能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中国的文化以更绚烂更多姿的形态出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