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 y A dx O2 d y B ddxx B1 y Z O x y y 2,物理方面 假设: 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处于单轴应力状态 。 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且拉,压弹性模量相等 。 由单轴应力状态下的 胡克定律 可得物理关系 =E y E E E y 上式为横截面上 正应力 变化规律的表达式。 E E y EIz 称为截面的抗弯刚度 E E y My Iz 该式为等直梁 纯弯曲 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式中 : M 横截面上的弯矩。 Iz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y 求应力点的 y 坐标 。 公式的适用性 My Iz 由于推导过程并未用到矩形截面条件,因而 公式适用于任何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面,且 载荷作用在对称面内的情况。 公式是对等直梁得到的。对缓慢变化的变截 面梁和曲率很小的曲梁也近似成立。 公式是从纯弯曲梁推得,是否适用于一般情 形(横力弯曲)? O1O2 的长度为 dx 。 wenku.baidu.com d O1 dx O2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 d 为 中性轴 。 中性轴与横截面的 对称轴成正交 。 O1 dx O2 中性层与中性轴 d 横截面的 对称轴 横截面 O1 dx O2 中性层 中性轴 d Z x y 将梁的轴线取为 x 轴 。 O1 dx O2 横截面的对称轴取为 y 轴 。 中性轴取为 z 轴 。 为中性层上的纵向线段 O1O2 基本假设2: 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公式推导 d 用两个横截面从梁中假想地截取 长为 dx 的一段 。 由平面假设可知,在梁弯曲时, 这两个横截面将相对地旋转一个 角度 d 。 横截面的转动将使梁的凹边的纵 向线段缩短,凸边的纵向线段伸 长。由于变形的连续性,中间必 有一层纵向线段 O1O2 无长度改 变。此层称为 中性层 。 m n a a b b m n m m’ m n’ n’ m’ (2)变形前垂直于纵向直线的横向线( mm , nn 等)变形后仍 为直线( m’m’ , n’n’ 等) ,但相对转了一个角度,且与 弯曲后的纵向线垂直。 纯弯曲的变形特征 基本假设1: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 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且仍垂直于梁的轴线。 上式说明,横截面上任一点处 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 离 y 成正比 ; 在距中性轴为 y 的同一横线上 各点处的 正应力 均相等 。 Z O x y y1 y 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确定 中性轴的位置 ? 如何计算 ? σ Eε Eρy M 中性轴 3,静力学方面 在横截面上法向内力元素 dA 构成了空间平行力系。 dA 第9章 弯 曲 §9-1 剪力和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 §9-2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进一步研究 §9-3 弯曲正应力 §9-4 求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 §9-5 弯曲切应力 §9-6 梁的强度条件 §9-7 挠度和转角 §9-8 弯曲应变能 §9-9 斜弯曲 §9-10 超静定梁 §9—3 梁截面上的正应力 M O dA y Z 1 dA Z x dA y 该空间平行力系简化为 x 轴方向的主矢 FNAdA 对y 轴和 z 轴主矩 M yAz(d)A M ZAy(d)A M O dA y Z Z x dA y FNAdA 0 M yAz(d)A 0 M ZAy(d)A M 该梁段各横截面上 FN 和 My 均 等于零, 而 Mz 就是横截面上 的弯矩 M 。 M C 拉 Z C Z 中性轴 拉 y 中性轴 y 压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 受拉 和 受压 两部分。 M yAz( d)A E Az y dA E I yz 0 Iyz0 因为 y 轴是横截面的对称轴,所以 Iyz 一定为零。 该式自动满足 中性轴是横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 M ZAy( d)A E A y2 dA E Iz M 1M EI z m n a a b b m n 梁在加力前先在其侧面上画上一系列的横向线(如 mm ,nn 等) 以及横向线相垂直的一系列的纵向线 (如 aa ,bb 等) 。 m n a a b b m n m m 梁变形后观察到的现象 (1)变形前相互平行的纵向直线(aa ,bb 等),变形后均为 圆弧线(a’a’ ,b’b’等 ),且靠上部的缩短靠下部的伸长。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有切应力(翘曲) 平面假设 不再成立 此外, 横力弯曲时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也不成立. 由弹性力学的理论,有结论: 当梁的长度l与横截面的高度h的比值: 当梁上有横向外力作用时,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 既又弯矩 M , 又有剪力 FS 。 m M FS m m m M FS m m 只有与切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 dFS = dA 才能合成剪力 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 dFN = dA 才能合成弯矩 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 正应力,又有 切应力 一,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dx d O1 y A dx O2 d y B dx B1 AB1 B1B y(d ) AB1 O1O2 dx 中性层的曲率为 1 d dx y d O1 y A dx O2 d y B dx B1 y 该式说明 , 和 y 坐标成正比 , 因而, 横截面上到中性轴等 远的各点,其线应变相等。 d O1 y A dx O2 d y B ddxx B1 d M O dA y Z Z x dA y E E y FNAdA E A ydA E Sz 0 M yAz( d)A E A z y dA E I yz 0 M ZAy(d)A E A y2 dA E Iz M FNAdA E A ydA E Sz 0 SZ0 中性轴必通过横截面的形心 中性轴过截面形心且与横截面的对称轴 y 垂直 C Z 中性轴 y C Z 中性轴 y 压 M RA P P RB C a P + D a + P + Pa P C a P + P D a + P + Pa 横力弯曲 梁的横截面上同时有弯 矩和剪力的弯曲。 纯弯曲 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没有剪力的弯曲。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 力而无切应力。 推导 纯弯曲 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几何 物理 静力学 实验: 取 一 纯弯曲 梁来研究 。 1,几何方面 变弯后的曲率半径。 在横截面上取距中性轴为 y 处 的纵向线 AB。 作 O2B1 与 O1A 平行。 O2B1 的长度为 y 。 d O1 y A dx O2 d y B B1 AB1 为变形前 AB 的长度 B1B 为 AB1 的伸长量 AB1 为 A 点的纵向线应变。 l AB1 B1B l AB1 O1O2 y(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