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 格式:pdf
- 大小:132.68 KB
- 文档页数:3
头痛因风寒温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
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头痛发作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
1.2 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脉。
1.3 头痛加重,出现口眼歪斜、瞳孔大小不等、肢体麻木震颤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4 饮食护理以清淡、利湿、易消化为原则,勿过饱,忌食肥腻、黏滑及烟酒刺激之品。
1.5 临证(症)施护1.5.1 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
1.5.2 高热性头痛可用冷毛巾敷前额部。
1.5.3 出现壮热、项背强直、喷射性呕吐、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1.5.4 伴有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针刺。
肺胀因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所致。
以胸中胀满,痰诞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肾。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1护理评估1.1咳嗽、咳痰、喘息及痰量、性质、颜色和气味。
1.2生活自理能力。
1.3心理社会状况。
1.4辩证:寒饮束肺证、痰湿壅肺证、痰热郁肺证。
痰蒙心窍证、肺肾气虚证。
2.护理要求2.1一般护理2.1.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2.1.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2.1.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喘息、浮肿、咳嗽、咳痰等变化。
2.2.2出现神志恍惚、面色青紫、痰声漉漉、四肢发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2.3出现面赤谚语、胸中闷胀、烦躁不安、舌强难言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一、头痛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
2、评估是否与病情变化有关。
评估是否与体位、时间有关3、观察有无发热等生命体征变化【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绝对卧床休息。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精神状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头部有无外伤,颈项强直。
3、了解病人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减轻或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指导病人避免诱因。
4、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不良反应,让病人了解道药物依赖性和成隐性的特点。
5、给以心理支持。
二、咳嗽、咳痰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咳嗽的性质、音色、持续时间、发作程度及频率。
观察痰的性状和量。
2、询问患者既往健康状况,评估有无长期大量吸烟和有害粉尘、有害气体吸入史。
3、评估咳嗽、咳痰是否与体位、气候变化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发绀、体重减轻等情况。
【护理措施】1、咳嗽剧烈者,宜取坐位或半坐位休息。
2、无心、肺、肾功能障碍者,鼓励每日饮水量>1500ml。
3、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方法。
4、雾化吸入。
5、进行肺叩打、体位引流。
6、机械吸痰。
7、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
三、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性状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
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或便秘、头痛、眩晕等伴随症状。
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
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
【护理措施】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
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防止因头晕、乏力、虚弱等发生跌倒;对于意识障碍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2、观察呕吐物颜色、性状和量,必要是采集标本送检。
3、患者呕吐后,及时帮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
常见疾病中医护理常规感冒的中医护理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风寒或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病位在肺卫,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不同的季节,风邪往往随时气侵入,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由此造成感冒的不同症状。
护理要点:1.按内科护理常规。
2.病室环境:病房应安静整洁,限制家属探访。
根据感冒病因不同,采取不同应对措施。
风寒及气虚感冒者应注意保暖防寒,室温可稍高,达到“寒者热之”的目的;风热、阴虚感冒,室内宜稍凉,并注意保持适当温度,达到“热者寒之”的目的。
署湿感冒则应注意室内的通风透气。
3.作息: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
服药后汗出过多者,宜擦干身体后换干爽衣服,以免受凉。
热退后可适当活动。
同时患者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以利疾病康复。
4.用药:风热感冒者应以辛凉解表,祛风清热为冶法;风寒感冒者以辛温解表为冶法。
解表发汗药轻煎即可,风寒感冒汤药应热服,并可盖被取暖、服热稀粥以促汗出,同时应慎避风寒;风热感冒药则宜温服。
5.监护: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痰色、舌苔、脉象,以及用药后的反应。
如有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处理。
6.饮食:以清淡、稀软为宜。
若同时配合食疗,应以疏风解表为原则。
风寒感冒宜以辛温散汗的食物为主;风热感冒宜以辛凉清热的食物为主,暑湿感冒宜食清热生津的食物;梅雨季节宜食化湿通气的食物。
同时忌服辛辣油腻食品。
7.临证施护:①体虚感冒者可用艾灸的补法,取大椎、关元,足三里等穴;临睡开水泡脚,以去湿、散寒、振奋卫阳之气。
医学教育网。
②感冒无汗伴头痛、流涕者可应用捏脊、按摩、热敷等疗法。
③阴虚感冒者可用滁菊泡水代茶饮;风热感冒可用茅根、苏叶煎汤代茶饮;暑湿感冒可用鲜藿香、佩兰、薄荷泡水代茶饮。
④便秘者可服用麻仁丸或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8.出院指导: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注意四时天气变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每日凉水洗脸等,以提高机体防御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头痛-中医护理方法头痛-中医护理方法头痛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许多疾病中。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
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外感诸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不得舒展,可导致头痛。
内伤的病证,或气血虚弱无以上荣于脑,或瘀血痰浊,阳塞经络,或情志不遂,肝阳上扰,均可发生头痛。
“伤于风者,上先受这”,“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所以外感头痛虽为六淫所致,但以风邪引起最为多见。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本扁所讨论的头痛,乃属内科疾病之范畴,以头痛主要症状者。
西医的感染性发热性疾病,高血压,颅内疾患,神经机能性头痛、偏头痛等多种疾病,均可参见本篇辨证论治。
1、病因病机(1)外感关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主要以风邪为主。
外邪自肌表侵袭经络,上犯巅顶,使清阳之受阻,气血凝滞,阻遏络道,而致头痛。
且风为百病之长,多挟时气而发病,若风挟寒邪,寒凝血滞,阻遏脉络,血郁于内而生头痛;若风挟热邪,火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逆乱而发头痛;若风挟湿邪,蒙蔽清窍,清阳不升,亦致头痛。
(2)内伤头痛:“脑为髓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濡养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上注于脑,故内伤头痛的病因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如情志恼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冲,或素体阴虚,肝阳上扰头目而致头痛。
或久病体虚,失血之后,血虚不能上荣脑髓,而致头痛。
也可由于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或思虑过度,致使脾运失司,痰湿内生,痰浊上干,阻遏清阳,引起头痛。
此外,因跌仆损伤,脑髓受震,气血运行失畅,或日久不已,久痛入络,络道不通,瘀血停滞,均可引起头痛。
2、辩证论治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痛无休止,多属实证,治法以祛风为主。
内伤头痛则多属虚证,治法以补虚为主。
至于痰浊、瘀血头痛多为虚中挟实,本虚标实,治疗时应分别标本缓急,头痛剧烈则以治标实为先,头痛缓解则以补虚为主。
(1)外感头痛:①风寒头痛:证候:头痛时作,痛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甚,常喜裹头,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护理:头痛的辩证施治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以上三型为外感头痛。
4)肝阳头痛症状: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肝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故胁痛,口苦面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均为肝阳亢盛之象。
5)肾虚头痛症状: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
舌红少苔,脉细。
证候分析:脑为髓海,其主在肾,肾虚髓不上荣,脑海空虚,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腰为肾之府,肾虚精关不固而遗精,女子则带脉不束而带下;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是肾阴不足,心肾不交之象。
6)血虚头痛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s白。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血分不足,虚火上逆,故头痛而晕;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心悸易慌:血虚易导致气虚,气虚则神疲乏力;面统,舌淡,脉细弱均为血虚之象。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概说】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
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一)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
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1)药物调护:天麻钩藤饮,温服。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一、患者信息搜集1.1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1.2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个人健康状况等。
1.3 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头痛的频率、程度、部位、伴随症状等。
二、中医头痛辨证分型2.1 头痛分型:根据患者症状与舌脉等进行辨证分型,如气血虚弱型、肝火旺盛型、风寒湿邪侵袭型等。
2.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舌苔、脉搏等,进行中医辨证判断。
三、中医护理措施3.1 调整饮食: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调整,如补气血的食物、清理肝火的食物等。
3.2 中药调理: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注意药物的组合与用量。
3.3 穴位按摩:按摩患者头部的穴位,如太阳穴、风池穴等,缓解头痛症状。
3.4 中医推拿:运用中医推拿手法,调理经络,舒缓头痛。
3.5 中医药膳:根据辨证结果给予患者适当的中医药膳,有助于调理身体,缓解头痛。
3.6 配合针灸疗法:根据辨证结果,结合针灸疗法,刺激相应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四、护理效果评估与调整4.1 护理效果评估: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反应,评估护理效果。
4.2 调整护理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措施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调整饮食、中药剂量等。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5.1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2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3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5.4 注意环境调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光、噪音等刺激性环境中。
附件:- 中医头痛常用中药方剂- 中医头痛常用穴位按摩图示- 中医头痛常见食疗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辨证分型:中医判断疾病类型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进行辨别分类。
2.中药方剂:中药的组合配方,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药物方案。
3.穴位按摩:运用适当的手法按摩经络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身体、缓解疼痛等。
4.中医推拿: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促进经络气血流通,调理身体。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认为,头痛是由于气血不调、痰火内扰、肝阳上亢等原因引起,具体的治疗方法在于通过平补、攻逐、清热、祛风等手段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以下是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供参考。
一、调节饮食1.饮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葱姜蒜等。
2.合理搭配食物,摄入富含维生素B2、B6、C、E等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豆类等,有助于改善头痛。
3.注意饮食规律,不要过饥过饱,适量摄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二、调节生活习惯1.睡眠充足,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头痛。
2.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长时间工作、过度紧张等导致精神压力大的情况。
3.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起头痛,尤其是头部和脖子的保暖。
三、运动调理1.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和放松紧张的情绪。
2.经常做头部按摩,可以自己用手指在头皮上按摩,并适当用拇指按压太阳穴、颞颥部,舒缓头部的疼痛。
四、中药调理1.可以选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芎、白芷、防风、桂枝等,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功效。
2.饮用一些中药茶,如菊花茶、金银花茶、薄荷茶等,可以清热解毒、散风清热,缓解头痛。
五、中医技术疗法1.针灸疗法,可以在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有助于疏通经络、平衡气血,缓解头痛。
2.中医经络推拿,通过按摩头部、颈部等经络,舒缓痛点、缓解头痛。
3.艾灸疗法,可以在头部和脉门部位进行适当的艾灸,有助于温通经络、缓解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头痛的一般中医护理常规,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如果头痛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诊治,以便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头痛(偏头痛)中医药特色专科护理常规
(1)合理安排好病人的工作与休息,进行适当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帮助病人消除发作因素,如精神方面要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
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饮食方面避免可疑食物等。
(2)头痛发作者,应观察头痛的性质、时间、程度、是否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如出现呕吐、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多器质性头痛,应立即送医院或与医生联系,针对病因进行处理。
(3)轻微头痛,可对症治疗,并清除过敏因素,如可疑食物是偏头痛发病的因素之一,什么是头痛,头痛的治疗,护理头痛如蛋类、奶类、肉类;头痛剧烈,频繁呕吐和入睡困难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安眠剂等对症处理并需卧床休息。
(4)平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不稳定情绪,饮食要节制,不要饮酒和吸烟。
(5)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如有牙科疾病,应首先治疗牙病;女性患者若服用避孕剂时头痛发作频繁,并逐渐加重,可改用其他避孕方式。
7 痛症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遭受某些伤害等因素,或脏腑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
以出现某一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头痛、心痛、胁痛、腹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及诱因。
呕吐物、二便等伴随症状。
疼痛承受能力。
心理社会状况。
辩证:头痛、胸痹(心痛)、胁痛、急腹痛。
护理要点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伴有发热、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
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镇痛剂。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面色、生命体征等。
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症状。
给药护理汤药一般宜温服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
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胸痹(心痛)、胁痛等忌油腻饮食;急性腹痛诊断未明确时应暂禁食。
情志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养病。
分症护理头痛因风寒温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
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头痛发作时间及有无伴随症状。
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脉。
头痛加重,出现口眼歪斜、瞳孔大小不等、肢体麻木震颤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饮食护理以清淡、利湿、易消化为原则,勿过饱,忌食肥腻、粘滑及烟酒刺激之品。
临证(症)施护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
高热性头痛可用冷毛巾敷前额部。
出现壮热、项背强直、喷射性呕吐、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伴有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针刺。
胸痹(心痛)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心胸部位呈现发作性憋闷、疼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血脉。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遵医嘱安置在CCU,卧床休息,采取止痛措施。
头部内伤的中医护理常规头部内伤见于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和脑干损伤等,是由于外伤所致。
受伤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意识障碍、昏迷不醒等为主要表现的头部损伤性疾病。
一、按脑科一般护理常规二、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强光。
休克患者取平卧昏迷患者侧卧或头偏向一侧。
意识障碍或躁动不安者应加置床挡防止坠床。
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給氧,防止窒息。
必要时专人护理。
四、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等。
肢体活动障碍、呕吐,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流出,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
需要手术者,按脑科手术护理常规。
如有下列情况出现,应及时报告医师,并迅速做好手术准备:1、患者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力模糊、躁动不安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2、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或细微欲绝,呼吸深慢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五、颅底骨折患者出现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时,切忌用棉球或纱布堵塞,以免分泌物排出不畅;保持鼻部及外耳清洁,定时用生理盐水擦洗,酒精消毒,注意防止液体逆流,引起感染。
可在鼻部或外耳松松放上无菌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
六、安慰患者,保持情志安定,避免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
七、注意饮食调护,急性期应禁食,清醒后及缓解期,可给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及易于消化的饮食。
八、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诱发脑疝。
便秘时,及时遵医嘱用缓泻的药物或采取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排便。
九、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及精神过分激动,定期来院复查。
若出现剧烈持续头痛等症应及时来院检查。
颅脑外科中医护理常规
目录一、中医护理常规目录 1、颅脑外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1-3 2、颅脑损伤4-7 3、癫痫8-12 4、痉症13-16 5、中风17-20 6、神昏21-22 7、头痛23-25 8、痿症26-29 二、操作流程目录 1、贴药法30-31 2、贴药法操作流程32 3、熏洗法33-34 4、熏洗法操作流程35 5、黄水纱湿敷法36-37 6、黄水纱湿敷法操作流程38 7、开天门法39-40 8、开天门法操作流程41 9、穴位按摩法42-46 10、穴位按摩法操作流程47 颅脑外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者入院后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
3、生活起居:
(1)环境: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避免噪音,保持空气流通。
(2)体位与安全:
一...
1/ 1。
头痛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头痛的部位,性质,诱因,程度,规律,时间等。
2、评估是否与病情变化有关,是否有放射痛。
3、评估是否与体位、活动有关。
4、观察有无发热、呕吐等伴随症状。
【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控制探视人员。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精神状态,注意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变化,注意头部有无外伤,脑膜刺激症等。
3、了解患者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规律,减轻或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指导患者避免诱因。
4、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作用,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让患者了解药物依赖性和成隐性的特点。
5、合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排便。
6、给予心理支持,安慰患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头痛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说】
头痛是由于外感内伤,脏腑功能失常,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
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头痛以实证居多,内伤头痛则以虚证、虚实夹杂和本虚标实为主。
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鼻窦炎、脑外伤后遗症等以头痛为主症,均可参照本证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时作,痛连项背,起病较急,恶风畏寒,遇风加重,苔薄白,脉浮。
(2)调护原则:疏风散寒。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川芎茶调散,轻煎热服,并饮热粥和加衣盖被,以助药力。
2)针灸调护:选取上星、头维、太阳、百汇、风门、风府、外关、列缺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辛温,多食葱、姜、芫荽、豆豉等;忌生冷瓜果。
可用防风粥:防风10g,葱白、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2、风热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至头痛如裂,遇凉减轻,得温加重,发热恶风,面红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芎芷石膏汤加减,稍凉服用。
2)针灸调护:同风寒头痛。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苦瓜、黄瓜、冬瓜、菊花、竹笋等;忌辛辣、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葛根粉粥:葛根30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风湿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如裹,昏胀沉重,纳呆胸闷,肢体困重,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
(2)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羌活胜湿汤加减,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头维、百会、风池、列缺、合谷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甘肥之品。
可用荷叶、藿香、佩兰等水煎代茶饮。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临床表现:头胀头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或胁痛口苦,面红耳赤,苔薄黄,脉弦有力。
(2)调护原则:平肝潜阳。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天麻钩藤饮,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百会、风池、曲池、太冲、太溪等穴,毫针刺补泻兼施。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凉润,常食菠菜、苦瓜、芹菜、山楂、荸荠等。
用菊花、山楂。
草决明各10g,茶叶6g,代茶饮;或用菊花粥:菊花、桑叶各15g,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2、痰浊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痰涎,舌体胖大。
苔白腻,脉滑。
(2)调护原则:化痰降逆。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饭后温服。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太阳、印堂、中脘、内关、丰隆等穴,毫针刺用泻法。
3)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素食,可用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等煮粥食用;忌生冷、肥甘、油腻、厚味之品。
3、淤血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经久难愈,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象细涩。
(2)调护原则:化血化瘀。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通窍活血汤,热服。
2)针灸调护:选取太阳、百会、阿是穴、头维、合谷、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泻兼施法。
4、血虚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绵绵不止,时作时止,遇劳加重,神疲体倦,面色苍白,心悸不宁,舌淡,脉象细弱。
(2)调护原则:补益气血。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八珍汤,饭钱温服。
2)饮食调护:饮食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常食莲子、山药、大枣、枸杞、茯苓等;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3)针灸调护:选取百会、风池、脾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毫针刺用补法加灸。
5、肾虚头痛
(1)临床表现:头痛而空,失眠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调护原则:滋补肾阴。
(3)调护方法:
1)药物调护:选取杞菊地黄汤,饭前服。
2)针灸调护:选取百会、风池、听宫、肾俞、太溪等穴,毫针刺用补法。
3)饮食调护:宜加强营养,常食核桃、芝麻、黑豆、山药等。
可用黑芝麻粥:黑芝麻25g,粳米适量,煮粥食用。
【健康教育】
1、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防止七情内伤。
2、注意气候寒暖之变化,避免六淫外袭。
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3、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
禁烟,忌食辛辣、油腻、酒浆、浓茶等。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肥胖者,适当减少食量;高脂者,减少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
5、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早期发现,早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