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说课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廊的设计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廊的设计,在讲课前大家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知道这个园林建筑叫什么吗?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建筑在园林中称为“廊”,有些同学已经发现这些廊架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对这些廊架进行分类呢,。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对廊的分类:一、廊的分类从横剖面的形式看,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的廊。
单面空廊(是一边为空廊面向主要景色,另一边沿墙或附属于其他建筑物,形成半封闭的效果的廊。
)、复廊(在双面空廊中间夹一道墙,就成了复廊,又称“里外廊”。
)、双层廊(上下两层廊,又称“楼廊”)廊的形式以玲珑轻巧为上,尺度不宜过大。
那么廊的各组成部分它的尺寸大小有什么要求呢:二、廊的构造1、屋顶尺寸我们先认识屋顶坡度的概念,如果告诉大家屋顶坡度为1:2,表示什么呢?把屋面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高度方向的直角边长为1,邻边的直角边长为2。
有时我们也用高跨比来表示(画图),而且屋顶坡度(高跨比)与屋面材料有关:如图所示。
我将书上的这页放大,大家以后工作中用到可以参考这个比例关系。
如屋面材料是小青瓦的,H=L/4。
我举个实际工程的长廊,它的跨度为4米,代入数据,高度就为1米,。
2、宽高尺寸景观廊宽度,指廊架宽度柱子中线距离,其首先要符合300模数,单面廊架宽度1..2、1..5、1..8米不宜过大。
双面廊架不宜过小2..1、2..4、2..7、3、3..5(柱子中线距离).具体使用宽度,要看所设位置环境来定。
实例中宽度2.4米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
廊柱的高度与廊柱的柱子间隔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高度为H,柱子间隔为L,一般L/H=1.2~1.5,实例中柱距3米。
高度2.4,代入数据为1.25.下面对这节内容做个简单的小结:这节学习了①廊的分类②廊的构造,要求大家掌握几个比例关系。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第一部分中国美术鉴赏的第三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
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却力不从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紫禁城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对封建皇权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
五、说教学难点:古代建筑中有较多的专业术语,需要结合具体图像讲述。
六、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①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历史课本所了解到的有关中国古代建筑方面的知识,并谈一谈为什么历史书会出现这些古代建筑,它与美术鉴赏有何联系?②展示课题:《华夏意匠—建筑艺术》(2)讲授新课(30分钟)①纵贯北京城的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群: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的前朝区;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的内廷区。
作为中轴线前奏的天安门──午门,作为中轴线终结的御花园和神武门。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标题:圆明园的毁灭一、引言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之一,以其园林布局宏伟壮观、雕梁画栋、林泉景色宜人而闻名于世。
然而,在1840年至1860年的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痛点。
二、核心内容1. 介绍圆明园的建设和规模-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达到350公顷,由三个相连的园林组成,分别为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
- 其建设始于1709年,经过多个朝代的改建和扩建,规模逐渐壮大,成为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
- 圆明园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2. 描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进攻北京,圆明园遭到了袭击,但并未造成重大破坏。
- 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圆明园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 英法联军在圆明园进行了长时间的洗劫和烧毁,毁坏了园内的建筑、文物和植被。
- 以焚毁圆明园主体建筑群“阳明堂”为标志,圆明园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3. 分析毁灭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圆明园的毁灭是鸦片战争及其后续战争中的一个事件,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具体表现。
- 毁灭行为对中国人民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国家和民族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
- 毁灭行为的发生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和弱小,并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圆明园的毁灭也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西文化冲突的重要象征。
三、教学设计1.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圆明园的建设和规模、掌握圆明园毁灭的过程和原因、理解毁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2.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学生小组讨论圆明园的建设和规模,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享。
-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圆明园毁灭过程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圆明园建筑和毁灭后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毁灭行为的思考。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在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自我为主的个人表演,因此深入了解学情尤为重要。
高中学段的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所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学会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并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颐和园、拙政园等图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其造景要素和功能的关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设计师的造园理念和园林艺术蕴含的文化思想,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拓审美视野,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型美和设计师独到的造园理念,形成热爱和保护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还准备了PPT课件辅助我的教学。
苏州园林说课稿(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州园林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初中第四册的阅读教学,主要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第一单元是说明文教学的的起始单元,教材选编的五篇课文内容有别,形式各异,但都从具体事物写起,或说明事物的外在特征,或揭示事物的内在原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一个新奇的世界。
教学本单元,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大千世界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一方面要着力帮助学生领悟文中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次序、运用怎样的方法和语言来说明事物特征的。
2、教材简析:《苏州园林》是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
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本文层次分明、表达灵活、语言简洁的特点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1、快速阅读,感知形象在简要的导入之后,立即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3—4分钟内读完全文(本文共1551字,每分钟约读400—500字),并思考,这篇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注意:这篇课文所要说明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特色,而是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
2、定向阅读,提取信息(1)文章1、2段总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和总的特征。
从文中提取出可以概括这个特征的一个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个特征又体现在哪四个方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是全文的纲)(2)下面请同学们提取3—9段的中心句,并抓住这四句话理解课文内容:先从布局(第三段)、配合(第四段)、映衬(第五段)、层次(第六段)这四个角度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
《园林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园林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园林设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园林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美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园林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园林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讲解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包括园林布局、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园林设计练习,如给定一块空地,要求学生进行初步的园林布局设计。
4. 归纳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一些与园林设计相关的作业,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园林,并进行景观分析和植物配置等。
3.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提供一些经典的园林设计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和绘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七、结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园林设计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圆明园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
2. 圆明园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圆明园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圆明园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圆明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和资料。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圆明园的图片)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吗?它是中国古代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讲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教师:圆明园位于北京,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9年,占地面积达350公顷。
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3. 介绍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教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大观园、长春园、宜春园等。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于世。
4. 分析圆明园的文化内涵教师:圆明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5. 探讨圆明园的影响教师:圆明园的建筑和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也对世界园林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总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也了解了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世界园林艺术的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增强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讲解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5课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5课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魅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以及它们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对一些中国古代建筑有所了解,比如故宫、天坛等,但他们对这些建筑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其他国家的建筑艺术也有所接触,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魅力,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了解它们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提高欣赏和评价中国古代建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魅力的理解。
2.难点: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价值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直观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导入: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3.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分析其特点和价值,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苏州园林》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苏州园林》优秀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苏州园林》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地位和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再从亭台轩榭等园林建筑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利用花墙、廊子产生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
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微部分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再次对苏州园林的特征进行强调。
全文结构层次明晰,中间部分运用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
从全文来看又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在各部分内容中,或多或少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文中除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描写。
以来等表达方式,语言准确、生动严密,是一篇典范的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
二.说学生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学生在本单元刚刚接触这一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先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三.说教法本文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
选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二、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三、了解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我们的校园";五、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华夏意匠一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说课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中.国美术鉴赏,第7课)一.说教材教材,课堂之本也。
教学只有立足于“本”,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因此,在授课前我对本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本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7课,属于“美术鉴赏”学习模块。
本课内容设置主要是通过欣赏-些优秀的中国古代建筑物,引导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古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说学情了解学生是教学的起点,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学生。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他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故宫等建筑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建筑,本节课要深入地去探究其构成及意义,加深对建筑的认知,学生能够独立讲解其中标志性建筑的特点。
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判断标准普遍单一,对内在人文精神的了解还存在很大欠缺。
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会以活动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传统建筑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了解传统建筑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 上进行,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结构,布局、外观与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是结构性、功能性、艺术性、社会性的高度统一。
2.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理解蕴含均衡对称、内向的传统建筑独特的建筑语言,提升对传统建筑的鉴赏能力。
3.理解中国传统建筑和社会思想意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文化理解能力,全面提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由此我设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中国传统建筑诗意的美;理解斗拱与框架式木结构,造就中国传统建筑“墙倒屋不塌”的建筑特点。
圆明园的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说一堂关于圆明园的课。
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瑰宝之一。
本节课将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二、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
它的建设始于1709年,由康熙皇帝下令兴建,历经多位皇帝的修建和扩建,直到乾隆皇帝时期达到最大规模。
圆明园的建设是为了展示清朝的繁荣和皇权的象征。
三、圆明园的建筑特色1. 整体布局:圆明园占地面积广阔,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以水为主要元素,园内有多个湖泊和水道,构成了独特的水景布局。
园内还有山丘、假山、亭台楼阁等,形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观。
2. 建筑风格:圆明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
园内的建筑多采用了仿古的形式,如琉璃瓦、彩绘壁画等,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3. 文化意义:圆明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园内的建筑、雕塑、壁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皇家园林,也是艺术殿堂,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圆明园的影响1. 对园林建筑的影响: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对后来的园林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独特设计和精美细致的工艺,成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对后世的园林设计师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 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圆明园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园内的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对旅游业的影响:圆明园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胜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圆明园的开放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瑰宝,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说课稿
一、课程设计原则: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该课程的设计原则:
本门课程紧扣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指导,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门课程的设计原则,我们归纳了六点,分别是:1、以岗位和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2、以工作流程对应实训教学流程;3、以实践能力为核心;4、理论结合实际能力;5、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创设;6、设计作品对应考核体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遵循课程设计原则,我们对本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分析如下:
经过实际的市场调查,园林专业学生从业的岗位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和园林设计岗位。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主要辅助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和园林设计岗位。
因此说《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
那么,本门课程与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和园林设计岗位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表。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借助于《园林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园林美术》及《园林CAD 制图》等先修平台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和《园林效果图制作》、《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共同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能力;《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又可与《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结合,共同培养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定位为: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
它要求学生既要有科学设计的精神,又要有艺术创新的想象力,更要求有精湛的技艺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在第四学期开设。
三、课程培养目标:
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将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初步归纳为4个类型:1、园林景观设计公司;2、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园林
设计公司、园林设计工作室;3、园林绿化施工企业。
4、城市管理、地产公司。
综合这些公司,我们学生在这些岗位的任务主要是做一些方案构成图纸设计和施工建设等工作。
园林建筑设计属于园林设计硬质景观的设计,园林植物属于园林软质景观的设计。
例如亭、廊、花架等是我们量大面广的设计内容。
园林建筑施工中对施工图纸的正确解读能力主要是针对施工岗位、对园林图纸的识图、和照图施工的能力。
综上所述,《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课程培养的目标我们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2、能够识读各种园林桌凳、花架、亭、廊等建筑的设计图纸;3、能够进行简单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与施工;4、培养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创建高水平园林建筑的能力;5、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教学内容与时数安排:
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由教学内容实现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第四方面:教学内容与时数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64个,其中理论学时20个,实践教学安排4个学时,教学实习40学时。
具体课时分配如下:
其中单体建筑亭、廊、花架及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是学习的重点。
这是课程内容的讲述顺序:在下达模型制作任务后,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模型方案的构思,在利用2个学时进行方案的点评之后,还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方案的完善,最后集中进行模型的制作。
当然,综合实习还包括实景的参观。
本课程的内容按照能力要求可分为三个模块:基本理论知识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及实践操作模块。
其中实践操作模块包括简单施工图的设计与识读和建筑模型的制作。
整个实践操作过程都是基于工作岗位的情境创设。
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建筑模型的制作流程就是:承接任务,资料收集,方案构思,草图设计,方案完善及模型制作。
简单施工图设计与识读的实训流程:施工图实际,施工图识读,最后是现场施工,质量验收。
五、教学方法及效果:
再好的教学内容没有好的教学方法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
下面来看一下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效果。
教学方法有很多,如理论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教师示范、专家报告、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投标小组、实景教学、网络自主学习、企业定岗等等。
针对本门课程特点:实践操作性强,结合学情的分析,本门课程教学方法总原则是督促、鼓励、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理论结合实际。
我们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媒体理论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实景教学讨论法及模型法,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下面我们看一下多媒体理论教学法。
它是理论知识讲述的主要方法。
例如在讲园林建筑主景造景手法的应用时,课本以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为例,说“北京颐和园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运用主体升高的方法”形成主景,结合这些图片,学生能够很容易的理解这种造景手法,图文并茂,利于理解。
每章内容学完之后,选择一些国内外优秀园林建筑作品并进行分析,将各章节中的“知识点”用案例这根“线”串成一个知识链,使理论知识系统化,将理论与实际对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这是对单体建筑亭学习完之后从亭的选址、布局、形式选择及细部装饰上进行的系统的分析。
近几年西安、咸阳等地不断的注重室外景观的营造,各种公园、住宅区、写字楼等室外景观令人神往,园林建筑更是各具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就充分利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带学生去现场看一些园林建筑,这就是我们的第三种教学方法——实景教学讨论法。
这是在咸阳湖实景教学的一个场景。
随着学校新校区的竣工落成,校园成为了本
门课程一个典型的实景教学基地。
例如:学生可以拿着现有的施工图纸,对照校内已建成的园林小品进行识读、学习。
实景教学讨论法是在对各章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并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现在的实景教学基地已经覆盖了西安、咸阳等大部分地区。
如:西安兴庆公园、丰庆公园、城市运动公园、大唐芙蓉园、三大遗址公园、环城西苑;咸阳的咸阳湖、渭滨公园、统一广场、古渡公园等。
实景教学讨论法的特点就是进行让学生现场参观,立体、形象、直观、生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我们就以岗位任务、以就业为指导,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园林建筑模型,这就是第四种教学方法——模型法。
一般的模型分为实体模型和计算机虚拟模型两种,由于本专业《园林效果图制作》课程尚未开设,因此计算机虚拟模型就先不涉及。
本课程的模型法主要是指实体模型的制作。
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注重园林建筑景观效果,即外形设计,本专业的模型制作相对简单,不用考虑太多的建筑结构。
结合目前本专业的实际,模型制作的材料简单、易得,主要材料有:各色KT板、大头针、牙签、双面胶等。
这就是利用以上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
模型法的特点就是形象、生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趣味性强。
一个模型的制作需要团队间的协作,制作模型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等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整个模型的制作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创设进行展开的,以工作流程对应实训教学流程,理论结合实际,以实践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上四种教学,教学效果到底怎么样?
学生普遍觉得本门课程内容生动、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安排紧凑,实习氛围和谐,模型的制作能够展示自我,是一门实用的技术。
企业的反馈意见就是,我们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力,学生实实在在的掌握了一门技能。
六、考核方法和相关教材:
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
1、考核方法:
基础能力(理论知识)占60%;综合能力(模型制作)占30%;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占10%。
2、相关教材
本门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周初梅老师主编的《园林建筑设计》,基本能够满足大纲的要求。
该教材的优点是(1)各章节内容安排结构合理,尤其在讲单体建筑的设计时,首先是理论知识,然后是典型案例分析,其中包括施工图的设计与识读。
(2)善于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比较记忆。
例如:在讲园林建筑小品的分类时,以表格形式列出四类园林建筑小品的类别、主要作用及主要代表小品名称。
本教材的不足之处是(1)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园林建筑设计的小基本原理部分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内容重复过多,因此本课程仅用了2个课时以复习就可的形式一带而过。
(2)案例分析不够经典。
我们结合学生实际,重新安排典型性的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
3、主要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主要参考教材也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大致有以下8本,分别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林玉莲、胡正凡主编的《环境心理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褚泓阳、屈永建主编的《园林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唐学山等主编的《园林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彭一刚主编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由卢仁等主编的《园林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田学哲主编的《建筑初步》;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由周初梅主编的《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梁美勤主编的《园林建筑》等八本书。
4、主要网络资源:
除此之外,网络也是获得资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关于本专业的网站很多,例如:有园林学习网、天工网、土人设计、景观中国、定鼎园林、中国园林建设网、网易土木网等。
这就是本门课程的一些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