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1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C.综合性D.实用性E 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世界经济地理(1-3)测试题世界经济地理作业绪言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地理:是研究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具体说,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条件、结构、体系类型及其地域运动规律的学科2、产业活动(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它既包括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活动。
二、选择题1、地理学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的诞生时间是(A)A、19世纪末B、19世纪初C、18世纪末D、18世纪初2、世界经济地理学性质(ABC)A、交叉性B、地域性C、综合性三、填空题1、自然地理是学习世界经济地理的基础课2、地域产业结构主要包括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四、简答题1、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口条件、市场条件、社会条件和国际条件等。
2世界经济地理的内容?答:(1)基本客体(2)基本内核(3)基本空间结构3、世界经济地理任务?答:(1)揭示各种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空间流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产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空间布局的基本规律——部门地理(2)区域地理总结和剖析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和各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以及各经济地域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3)揭示和解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动力——世界经济地理理论4、演变过程(1)记述过程:国外的经济活动现象(2)分类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3)说明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系统(4)目前研究对象可以定格为“地域系统”(5)今后的研究需要创建经济地域模型。
使世界经济地理理论进入到预测阶段。
第一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特点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地域系统: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各个地域形成了众多的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从而形成包括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在内的特定的地域产业结构。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位;2、中心地;3、规模经济;4、范围经济;5、跨国公司;6、区域经济结构;7、主导产业;8、基础性产业;9、区域空间结构;10、空间近邻效应;11、经济地域综合体;12、产业集群;13、经济区;14、经济全球化;15、经济区域化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3、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哪些影响?4、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5、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基本特征?7、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8、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9、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0、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有哪些影响?11、经济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2、区域管制具有哪些特点?三、论述题1、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有哪些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5、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就业环境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你对优化我国的就业环境有什么建议?6、农村工业化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显著的推动作用?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四、材料分析题材料1:20世纪90 年代广东开始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后围绕珠江东西两岸,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如在珠江东岸,以深圳、广州等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近4 000亿元的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珠江西岸,以佛山、中山为主体形成了经济规模达1 000亿元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
专业镇遍布珠三角地区。
以“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为特征的专业镇占珠三角地区 400 多个建制镇的1/4。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题第2页区位;区位理论;区位因子;区位条件;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通达指数;遍在原料:局地原料;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第3页需求圆锥体;中心商品;基础聚落;门槛值;跨国公司;产品周期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潜导产业;极核式空间结构;区位指向;农村工业化;增长级;支配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乘数原理;加速原理;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经济区划;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理论;第4页中心-外围理论;绝对成本学说;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地理学的特性;区域经济结构;区际联系;回波效应;货物的供给范围(商品服务范围);内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增长极;中心性;中心地;区域创新网络;需求收入弹性;战略外包二、问答题4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4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区别与联系4区位因子的演变5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5市场对经济区位的一般影响5政府行为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杜能农业区位论产生背景、理论前提、形成机制、主要内容和意义5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及缺陷6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6胡佛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6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6廖什市场区位论的重要内容7集市的特征7斯坦集市理论的重要内容7企业成长动因7企业空间扩张规律7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有何阶段性特征?7各种企业空间演变模式的共同点7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要求7跨国公司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入之间的相互关系?7如何选择主导产业8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机制8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8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8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8弗里德曼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8集聚机制及其成因8扩散机制及其成因8集聚与扩散机制的相互关系9空间近邻关系对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9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9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9胡佛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9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9经济区划的原则9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9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及途径10比较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差异?10胡佛的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10中心地等级结构的普遍性特点10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杜能的,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目的在于:。
3、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作物种植的分界线并不取决于任何一种作物的,而取决于在种植不同作物的。
4、分散因子的作用是结果所产生的,可以说是的反作用。
5、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来反映的。
二、判断题:1、作物的地租曲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小。
()2、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如运费、劳动力则属于前者;而地租、空气湿度等则属于后者。
()3、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4、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小,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5、普雷特的行为矩阵认为: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三.名词解释:1、地租曲线2、区位因子3、一般因子4、特殊因子5、集聚因子6、分散因子7、等费用线8、综合等费用线9、临界等费用线10、劳动费指数11、劳动系数四、简答题: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4、简述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5、简述胡佛的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6、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五、论述题1、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2、试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
3、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政策对地理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组织集中分布的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
答案: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分析、跨国公司的地理布局、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护地方文化和特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深圳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在于验证了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和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自然地理现象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夫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比较D. 实验研究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B.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D. 经济活动的时间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 原材料供应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政治倾向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城市规模与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城市等级-规模7.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城市网络8.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区域发展9.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答案:区域差异10.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资源配置和市场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它帮助决策者了解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联的产业企业集中分布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
《经济地理学》A/B模拟练习题一、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的特性。
4、胡佛将运输费用分为、两个方面来研究。
5、经济地理学的特性分别为:,。
6、20世纪经济地理的发展特点:,,。
7、普劳德福特将零售业空间类型分布分为:、、、、。
8、区域产业结构按产业功能分类分为:、、、。
9、区域空间结构布局特点:、、、。
10、经济区组成要素:、、、。
11、经济区类型:,,。
12、1890年《经济学原理》中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作,强调获取外部规模经济。
13、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中赫希曼提出。
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理论有:、、、。
14、1919年E.Heckscher提出。
二、名词解释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2、经济区与经济地域综合体3、经济地域综合体4、地理惯性5、区位理论6、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7、经济区8、杜能古典农业区位理论9、潜导产业10、增长极11、区域空间点轴布局12、极化作用13、韦伯工业区位论14、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三、简答题1、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论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模对经济区位活动的影响。
3、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4、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是什么?5、简述廖什区位理论与以往工业区位理论的区别。
6、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7、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及其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8、跨国公司R&D机构的区位特征与区位要求9、公司地理的主要特征10、企业增长的动因四、问答题1、结合库兹涅茨法则的基本内容,试分析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2、论述要素投入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3、请举例论述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及其运行机制。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区位条件、区位因子、节约经济、集聚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区位重量、中心地、门槛人口、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跨国公司、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夕阳产业、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区域空间结构、产业集群、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区域管制、区际经济联系、区域分工、空间相互作用、集聚机制、扩散机制、区位指向、空间近邻效应、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乘数作用、加速原理、行业合作、区域全面合作、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国际经济协调二、简单题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2.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3.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突出问题的贡献4.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辨析(主要区别)5.区位理论的基本涵义6.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辨析(概念与不同)7.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8.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9.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0.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1.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2.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3.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4.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5.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16.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17.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18.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9.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20.弗农产品周期理论的内涵21.邓宁折衷理论的内涵22.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选择(区位要求与实际区位)23.跨国公司R&D的区位选择(区位要求与实际区位)24.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选择25.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26.配第--克拉克定律27.库兹涅茨法则28.集聚机制的成因与作用29.扩散机制的成因30.集聚与扩散的关系31.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表现32.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33.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要素构成与组合方式)34.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现实有效性评价35.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36.经济区的基本特征37.区域分工的意义38.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39.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成因40.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策41.避免亚洲金融危机的举措42.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机制三、论述题1.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2.企业增长的动因及战略3.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国别选择、微区位选择)4.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5.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模式6.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7.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8.区域分工理论综述9.区域经济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10.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11.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基本途径12.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特点1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原因与机制14.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 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C.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D.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经济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主要包括()。
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社会学D. 历史学3.“重心地区”是指()。
A. 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B. 地理中心地区C. 高度发达地区D. 地理重要地区4.地理学中的“连续地区”是指()。
A. 地理范围上相连的区域B. 人口密集的地区C.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D. 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5.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包括()。
A. 地域集约与限制因素B. 区位理论与吸引力原则C. 城市体系与地区差异D.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二、填空题6.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发展的(空白)和(空白)。
7.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相对(空白)的(空白)增长的过程。
8.工业化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由(空白)经济向(空白)经济的转变。
9.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
10.地域差异的产生是由(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简答题11.请简要解释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12.解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并给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13.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
14.解释地域差异的概念及其成因。
四、论述题15.请以“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为题,论述新经济地理学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1200字的经济地理学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可以根据试题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阐述和论述。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产业属于第一产业?a. 农业b. 制造业c. 服务业d. 金融业2. 总人口数量与总面积的比例被称为什么?a. 人口密度b. 城市化率c. 土地利用率d. 基尼系数3. 下列哪个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的发展c. 城市人口的老龄化d.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4. 以下哪个城市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中心?a. 伦敦b. 上海c. 新加坡d. 香港5.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哪个方面?a. 区域经济发展b. 城市化进程c. 经济全球化d. 以上皆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并举例说明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城市化,列举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 什么是城市体系?请解释城市体系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
4.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贸易地理理论,包括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的概念。
5. 请解释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0分)1. 请详细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碳排放等方面。
2.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并阐述其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应用题(共20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某国家的GDP为2000亿美元,总人口为1亿人,土地面积为100万平方千米。
根据相关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请计算该国家的人均GDP。
2. 该国家的人口密度是多少?3. 该国家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地球自然现象B. 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A. 自然资源B. 人口密度C. 政策环境D. 宗教信仰答案:D3.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B.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C. 保罗·哈格斯特朗D. 彼得·迪肯答案:B4. 在经济地理学中,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指的是()。
A. 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B.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 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衰退D. 乡村地区工业化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A. 国际贸易自由化B. 跨国公司的发展C. 地区经济一体化D. 地方保护主义的增强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__________关系的学科。
答案:地理环境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__________。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GIS)3. 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概念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苏联经济学家4. 在经济地理学中,__________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网络。
答案:城市圈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___不平衡。
答案:经济发展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答: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为区域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工”概念。
答:地域分工是指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劳动力等因素,专注于某一或几类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形成互补和交换的经济结构。
高三地理经济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023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四大经济体系的是:A. 市场经济体系B. 命令经济体系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D. 混合经济体系答案:C2. 以下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A. 巴西B. 中国C. 印度D. 德国答案:D3.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答案:B4. 以下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A. 瑞士B. 日本C. 埃及D. 韩国答案:C5. 以下地区中,属于“一带一路”战略所涵盖的是:A. 北美洲B. 欧洲C. 澳大利亚D. 亚洲答案:D二、填空题1.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世界国家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发展中国家。
答案: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2. “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_____________。
答案: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3. 中国的国家经济体制是___________。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
答案:科技、交通5. 次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
答案:东亚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市场经济体系的特点。
答:市场经济体系是指由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决定商品生产、分配和价格的经济运行机制。
其特点主要包括资源的有效配置、自由竞争、市场价格的形成、生产者自主决策等。
2.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对地理经济有什么影响?答: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与扩大。
全球化对地理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其次,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间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此外,全球化也带来了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改变了地理经济格局。
3. 请列举几个发展中国家,并简要介绍其经济特点。
《经济地理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2、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3、跨国公司:是指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4、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5、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6、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互相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7、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一个工业点或一个完整的地区内,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运输条件和经济地理位置,恰当地安置企业,从而获得特定经济效果的各企业间的经济结合。
8、产业集群: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9、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10、经济区域化:是地理上相近的国家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经济组织,其具体机制是宏观上的国家对自己经济利益的保护。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市场状况,如消费者的数量、收入、人口构成和生活方式等;二是购物空间的接近性,一般指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三是零售业间的竞争状况,即在市场区域中同行业竞争者的数量以及发展水平等。
四是地价,地价是制约零售业区位选择得重要因素。
2、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答:首先,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其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再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3、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一)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技术创新引入产品、产业的更替,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二)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技术创新对消费需求变动的引导,改变了区域的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对生产产生导向作用,促进区域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进而引起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对商业贸易产生指示作用,引起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三)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对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其一,技术创新直接引起产生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
其二,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上述变化,就促成了区域的制度创新。
(四)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共识。
4、经济地域综合体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主体是专业化生产部门及其相关的综合发展部门。
第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是建立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
第三、经济地域综合体内不仅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还要发展完善的为区域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四、经济地域综合体是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有计划地建设而成的。
5、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答:1.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
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总体而言,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势必引起区域之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随之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区域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随之缩小。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人口区际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地方主义的流行。
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长期存在和扩大,会引起区域之间人们心理上的对立。
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增强了各区域的利益保护意识,容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公正立场,侵犯其他区域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保护本区域的利益。
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区域倾向于增大和保护本区域的利益,地方独立性增强。
6、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答:第一,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
第二,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第三,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五,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第六,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7、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8、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有哪些影响?答:(1)引发同类产业的企业向集群所在地的区位集聚,同时与集群相关的资源也会流向此集群,形成极化空间格局;(2)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化,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式不平衡发展格局;(3)城市发展对产业集群的依赖性,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影响到区域开发区成败、空间布局重心转换、整体发展实力;(4)产业集群对发展中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具有特别的意义。
9、经济区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经济区的基本特征:组织上的同质性或群体性;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对外联系的开放性;组合上的层次性。
10、区域管制具有哪些特点?答:其一,区域管制是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其二,区域管制是要通过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其三,区域管制需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
三、论述题1、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什么特点?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特点:一、广泛性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涉及众多方面,这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二、层次性根据与投资企业的关系,这种影响可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投资企业本身对投资地带来的影响为直接影响。
凡通过与投资企业联系而产生的影响为间接影响。
间接影响还可以依据所通过的中间机构的多少来分层。
三、区域性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
如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全国首都和地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区、国家扶植发展区、经济特区等。
四、多面性跨国公司投资为区域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置疑。
但是,不可避免地为区域带来负面影响。
以就业影响为例,由于外资企业的建立,也会取代一些原应由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五、差异性首先,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不同的区域格局。
其次,公司规模、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也很明显。
最后,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跨国投资易于扩散其影响,而在不发达地区,这种影响扩散十分有限。
六、时间性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投资企业可进一步扩大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投资企业的区位,随着时间而变化,随着区位的变化必带来区域影响范围的扩大。
以上六个特点为前述理论分析的具体化。
广泛性来自于跨国投资企业的错综复杂联系,层次性与生产链有关,区域性和差异性为区域系统(区域条件)与生产系统、组织系统相互迭置的产物,多面性则是跨过公司与区域目标利益不一致而又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表现: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个跨国公司发展的快慢、经济实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全球相关资源占有的份额及开发利用程度。
跨国公司打破国与国的限制,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提供最大效益的资源。
跨国公司有力推动了科技研发应用,促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科学技术在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是为了适应激烈的经济竞争的需要。
跨国公司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仅制定实施面对全球的科技发展战略,而且建立了庞大的科研体系。
由于高新技术开发难度大,往往一家跨国公司难以完成,促进几家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共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共担风险和共享成果。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目前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
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根据企业面临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化生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行跨国跨地区的全球性经营,开展多领域的对外贸易,促进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
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动跨国公司在开拓国际市场中,总是率先打破旧有的贸易规则,以至于不断改革、完善全球贸易规则。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为消除贸易壁垒、地区保护主义及贸易歧视性政策而提出的意见和提案,对促进国际性贸易规则更加合理和完善,保护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价值。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承担者和推动者。
跨国公司根据本国的产业政策、外贸规则及企业的经营方向,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跨国公司加强了各国经济上的相互合作与依赖,为利用别国经济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区域化有哪些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何避免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影响:避免措施:(1)对外资进行宏观控制;(2)引进外资时应该寻求建立保护本国金融市场的合理措施;(3)在引进外资时注意使长期资本多于短期资本;(4)建立本国银行系统的监管制度,加强银行立法,以避免失误;(5)慎重参与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