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并默写诗句。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归园田居》,猜测诗的内容。
2.初读诗句(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韵味。
3.分析诗句(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归园田居”、“鸟鸣”、“草色”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5.背诵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背诵,加强记忆。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
2.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背诵诗句的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作业布置环节,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陶渊明简介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文章。
七、教学建议1.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在感悟情感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3.在背诵诗句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归园田居其一》语文教案(精选2024)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归园田居其一》。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归园田居其一》。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归园田居其一》。
难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用于播放课件和音乐。
2. 课本:提供给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材料。
3. 练习本:用于学生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播放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解释生词。
4. 体会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
5. 欣赏评价:让学生交流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相评价。
6. 朗读背诵:让学生集体朗读和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七、作业设计1. 请将古诗《归园田居其一》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古诗《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在体会诗人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方面,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分享,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这是教材中古诗文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具体内容为教材第三章第三节,通过详细解读诗文内容,让学生领略古代诗人的田园生活理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田园情怀,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掌握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田园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其一)》。
2. 诗人介绍:简要介绍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3. 诗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4.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选取诗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解析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诗文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诗人:陶渊明2. 诗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 教学重点:诗意解析、诗人情感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归园田居(其一)》的诗意,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的认识。
答案示例:田园生活是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陶渊明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 作业题目:请你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分析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
答案示例: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风格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自然、真实、质朴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全诗。
2.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3.分析并品味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品味诗歌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2)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田园诗人,都有哪些呢?对了,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那么,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对了,他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2.诗歌解读(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归园田居·其一》,注意节奏和韵律。
(2)请一位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3)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4)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3.分析诗歌语言特点(1)请大家找出诗中的对仗句,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请大家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3)请大家讨论一下,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它体现了陶渊明的哪种诗歌风格?4.体会诗人情感(1)请大家结合诗歌背景,谈谈诗人归园田居的原因。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感受。
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
(2)我们分析了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会欣赏美好,追求诗意的人生。
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诗歌、分析诗歌语言特点、体会诗人情感等环节,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歌。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该篇目位于教材的第三章《山水田园》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诗人陶渊明的归隐情怀以及诗句的韵律美进行深入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僻字词,如“耦”、“耰”等,并了解其含义。
2.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和谐、田园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句的朗读和赏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韵律美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生僻字词的学习、诗句的朗读与赏析、诗人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生僻字词。
3. 诗句解析: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和谐之美。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讲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分析其韵律美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创作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归园田居(其一)》2. 板书内容:诗人:陶渊明诗句解析:耦耕、耰锄、带月、荷锄归诗句韵律美:对仗、平仄诗句意境:田园风光、归隐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生僻字词:耦、耰、荷、锄。
赏析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分析其韵律美和意境。
仿写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文字。
2. 答案:生僻字词解释略。
赏析:诗句通过对仗、平仄的运用,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和谐之美,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然的情感。
仿写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诗句解析、例题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和诗人的归隐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陶渊明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
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处)(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
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诗句分析。
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
3、作者笔下的园田有什么样的特点?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选取你喜欢的意向进行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2、写作背景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4、题目解说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中的“归园田居(其一)”,详细内容包括:诗句解析、作者陶渊明的生平介绍、诗歌背景分析、意境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意义,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
3. 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探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对陶渊明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诗歌背景分析,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陶渊明画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历史背景。
3. 诗句解析: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理解诗句意义。
4. 意境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归园田居(其一)2. 板书内容:陶渊明生平简介诗歌背景分析诗句解析意境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简述陶渊明归隐的原因。
(3)谈谈你对《归园田居(其一)》意境的理解。
2. 答案:(1)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看到远处的南山。
(2)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腐败,追求田园生活的宁静,决心归隐。
(3)示例:本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诗歌意境的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二)》等,加深对陶渊明文学成就的了解。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该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的背景,感悟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分析诗的表现手法,掌握诗的主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了解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 品味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3. 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感悟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掌握诗的主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介绍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分析诗的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联,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2. 意象分析3. 修辞手法4. 诗歌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示例:诗中的意象有:南山、篱笆、菊花、鸡犬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有:对偶、拟人、借代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饮酒》、《杂诗》等,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诗歌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2.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3. 诗歌主旨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分析意象是诗歌的核心,能够传递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024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文。
2.能力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田园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教学重点]品味陶诗的语言[教学难点]领会诗中“拙”字的实质内涵[教学方法]朗读、品读、小组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同学们,在《桃花源记》里,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优美的景象。
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良田美池,鸡犬相闻,民风淳朴%一派和平与安宁的景象。
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从桃花源出来你会干什么?(预设)生:课文上说他又回去找,可是没有找到;他会带上自己的家人逃离到这个地方;他会按照那样一个桃花源再建一个世外桃源。
师:其实陶渊明与他一样,也想建立一个自己的桃花源。
建在哪里?生:归田园建。
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么?生:田园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步入他的《归园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一、朗读文本(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文本,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扫除文字读音障碍。
(三)请学生齐读文本。
过渡:文章和诗歌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从标题来看,给我们传达了哪些基本信息?明确:归田园居追问:从这标题来看,我们应着重抓哪个字?归。
下面就让我们围绕“归”字来理清文章的思路。
那么作者归在哪里?明确:归到田园;也就是告诉了我们他的归之所(板书) 过渡:归之所是哪几句,同学们一起齐读出来。
追问:除了讲归之所还讲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诗歌内容的前6句讲的是什么?)明确:归之因追问:那么除了刚才所归纳的:归之所归之因,还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两句:“户庭无尘杂....返自然”明确:归之情(趣)追问:哪个字更好?“趣”字我觉得更好,情:只是当时的一种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种(在田园生活里)乐在其中的感觉表达了出来,并且作者回归到田园也是他人生的一种趣味、一种情趣。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该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形象。
2. 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全班齐读《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讲解诗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心境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句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美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饮酒·其五》、《杂诗·其七》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和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2.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美的感知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4. 作业设计中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如“采菊东篱下”、“羁鸟恋旧林”等。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该诗出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并背诵全诗,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体会诗中的意境美。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他的归隐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归隐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陶渊明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a. 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b. 讲解诗人的归隐思想,探讨其现实意义。
c.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等。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意象分析的题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象:山水、田园、鸟兽、花草等4. 情感:归隐、向往、闲适、恬淡等5. 艺术特色:对仗、韵律、意境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意象,谈谈你对诗人归隐思想的理解。
a. 诗中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b. 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诗人的归隐思想具有现实意义,启示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诗人的归隐思想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第一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家园,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世外桃源”。
这个名词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一篇千古美文《桃花源记》。
在这篇美文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和平安宁的社会。
世外桃源的理想世界一经陶渊明笔下流出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陶渊明以及他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欣赏他的另一篇作品,再次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文学魅力。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该作品位于教材第三章“诗意与人生”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分析田园生活的描绘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领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分析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动机和理想,评价其社会价值。
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诗中隐喻的解读。
教学重点:诗的意境分析、陶渊明的人生观和诗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让学生体会自然的美好,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提问:你们向往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想法。
2. 诗词讲解(20分钟)例题讲解:详细解读《归园田居(其一)》的每一句,分析其中寓意和艺术手法。
随堂练习:学生尝试对诗中的某一句进行解读。
3. 诗词赏析(10分钟)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中心:归园田居(其一)2. 线索:陶渊明 > 田园生活 > 归隐思想3. 重点:意境分析、人生观、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陶渊明的归隐思想,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短文。
解释下列诗句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答案:短文无固定答案,要求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人生观和诗歌创作特点。
组织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讲解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收录于《陶渊明集》。
本诗以作者辞官归隐田园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以白描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引入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诵读: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讲解:分析诗歌的结构、表现手法,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归园田居(其一)》板书内容:1. 创作背景:辞官归隐,向往田园生活2. 主题:热爱自然,追求宁静3. 表现手法:白描手法,自然景物与农村生活的描绘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 请学生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表现手法,并在练习册上进行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学生对陶渊明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题、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有了自己的感悟。
但在诗歌表现手法的讲解上,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doc一、教学内容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章节:第五单元《归园田居》(其一)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的鼻祖。
2. 诗歌内容讲解:诗句的意义、诗句的修辞手法、诗句的表达技巧。
3. 诗歌主题探讨: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3.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的意义和主题的深入探讨。
重点:1.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2. 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影仪2. 教学PPT学具:1. 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2. 笔记本3. 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 作者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陶渊明,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及田园诗的特点。
3. 诗歌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探讨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7. 诗歌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2. 诗歌内容讲解3. 诗歌主题探讨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请逐句翻译《归园田居》(其一),并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 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的鼻祖。
他的田园诗以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农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朴实无华、自然率真的特点。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并欣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背景、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分析古代归隐文化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生字词、句式及文章结构;2. 领悟诗人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观;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归园田居》其一,理解诗歌内容,标注生字词;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归园田居》其一的背景、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详细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境:田园风光、归隐生活4. 主题:追求自然和谐、向往田园生活5.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平淡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主题思想,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归隐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
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
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
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进步进取。
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人的手脚。
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不让。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1.文学常识隐逸的诗人之宗——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写作背景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纵观历史,许多文人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李珠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诗人情感。
3.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让学生感知诗人的田园情怀,了解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2.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二)教学难点:感知诗歌意象的运用,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及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许多有关陶渊明的作品,比如《桃花源记》。
在《桃花源记》当中,诗人为我们描画了一个非常美好的世外桃源。
同学们还记得其中描写的一些句子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单纯的社会。
那么今天要学习的《归园田居》的第一首,它将向我们展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作者简介(与陶渊明有关的四个称呼)
1.“田园诗人”
2.“靖节先生”
3.“五柳先生”
4.“隐逸诗人”
三)学生齐读课文,明确诗歌情感
点拨:要注意诗歌的情感变化。
例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应读出诗人感到惋惜、后悔、痛心疾首的感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要读出心胸豁然开朗的感觉;“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要表现出乡村田园生活那种非常舒服、愉快的感觉,所以要读得轻快一些。
四)教师范读,学生再次齐读
五)检查预习
重点字词的把握:
⏹韵:气质,品性。
⏹尘网:像罗网一样束缚人的尘世,这里指官场生活。
⏹羁鸟:笼中鸟。
这里指官场生活中的诗人自己。
⏹池鱼:养在池中的鱼。
这里指官场生活中的诗人自己。
⏹守拙:固守住愚拙。
这里指固守节操。
⏹荫:遮蔽。
⏹罗:罗列、排列。
六)理清诗歌思路,并从意象中把握诗歌意境及情感
1.明确诗歌思路
朗读思考:
1)找出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
2)看一下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明确: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为“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因此诗歌可分为三部分。
诗歌具体思路:第一部分:爱丘山——落尘网——思归——归隐田园
第二部分: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所见: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
所闻:狗吠鸡鸣
所感:无尘杂有余闲
第三部分(总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明确诗歌意境
思考:如何理解这首诗的意境
明确:情景交融,富有意境之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地鸡鸣,而是由这些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的意境。
3.明确诗人情感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热爱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情感。
七)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明确:1)比喻2)衬托3)对比4)情景交融5)白描
八)讨论:从这节课的学习中,谈谈你学到了哪些做人的启示。
教师小结: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从陶渊明的身上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那就是他敢于舍弃名利,从官场中走出来,去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终得到了快乐。
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
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
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取舍。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读《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其它四首诗,体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意境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