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20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TeachingprogramofImmuno1ogybasis(供五年制中医康复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的性质: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特点及其产物,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中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又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学科之一。
免疫学属生物学范畴,是临床医学专业中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目的:医学免疫学已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里与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前沿学科,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医学各专业研究生最重要的选修课程之一。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近年发展较快、认识较深刻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主要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生化学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课堂讲授及实验课等环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比较扎实的免疫学知识及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能。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1)邱全瑛.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修订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82、主要参考书(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孙汶生,王福庆主编医学免疫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吴敏毓,刘恭植主编.医学免疫学.第4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4.)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四、课程考核(1)平时分:考勤、课堂提问10分(2)实验分:20分(3)主观题开卷考试20分(文献查阅5分、知识点15分)(4)客观题闭卷考试50分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掌握免疫学概念、免疫的功能、类型及其特征、BUm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免疫学的内容和任务,了解免疫学的分类,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和近况.【教学内容】一、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功能二、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的特点三、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四、T、B淋巴细胞、APC.NK细胞的功能五、免疫学发展史及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教学方法和学时】讲授2学时第二章抗原(Antigen)【目的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表位、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共同抗原、交叉反应熟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及其他抗原),免疫佐剂了解抗原的分类,影响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因素【教学内容】一、抗原的概念与特性二、抗原性的决定因素、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分类三、医学上的重要抗原四、抗原佐剂的定义、种类、作用及应用【教学方法和学时】讲授3学时第三章免疫球蛋白【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断),免疫球蛋白生物学活性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与特点(IgA、IgG、IgM、IgD、IgE),人工抗体的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了解抗原抗体的体外反应【教学内容】一、抗体的概念、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二、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各功能区的生物学作用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断及其意义四、比较五类抗体分子的主要特性五、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抗体的生物学作用六、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定义,单克隆抗体制备及主要基因工程抗体特点七、抗体的血清型、生物合成与遗传控制【教学方法和学时】讲授3学时第四章补体系统【目的要求】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及其调节、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熟悉补体的理化特征、补体系统的激活MB1途径、补体活化的共同终末途径了解补体系统与疾病、补体受体【教学内容】一、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二、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激活过程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四、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及血清补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教学方法和学时】讲授3学时第五章细胞因子【目的要求】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及分类熟悉重要的细胞因子的功能了解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诊断、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一、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性及细胞因子的主要种类二、重要的细胞因子的功能三、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诊断、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和学时】讲授1学时第六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粘附分子【目的要求】掌握CD抗原、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学时数:73 学时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八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开设的免疫专业基础课程。
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之一,现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已经渗透到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免疫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包括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基因调控、宏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学说的建立等),为研究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移植、免疫缺陷病的机制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支持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理解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概念,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实验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感受实验室氛围;《免疫学论坛》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条件,培养学生获取专业信息、分析综合、表达叙述、问题答辩和综述写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理论教学讲授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发生、发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调节方式,免疫病理,移植免疫,免疫学预防、治疗、常用诊断方法及其进展。
《免疫学论坛》以问题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实验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免疫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感受实验室氛围。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免疫与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及参与的细胞;中枢淋巴器官和周围淋巴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二章免疫学发展间史及展望了解:免疫学的发展历史;为什么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段、J链和分泌片;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包括V区和C区的功能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第四章补体系统掌握:补体系统的组成成分、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和旁路途径)及相互关系、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熟悉:补体活化的调控第五章细胞因子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有哪几方面的活性及实例)、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熟悉:多亚单位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共用亚单位、可用性细胞因子受体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掌握:MHC I类和II类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产物、MHC的多基因性和多肽性、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和特点、MHC的生物学意义熟悉:连锁不平衡和单元型了解: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掌握: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各类黏附分子的结构特点,黏附分子的功能,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的生物学意义(以CD32、CD16、CD89和CD23为例)了解:常用的CD分子第八章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掌握:吞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抗肿瘤作用),NK细胞的表面标志、受体与识别分子、生物学功能, T细胞的表面标志和生物学功能,B1-B细胞的表面标志和生物学功能熟悉: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时相,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第九章特异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与特异性细胞免疫掌握:TCR-CD3复合物,CD4和CD8分子,协同信号分子,T细胞亚群,T细胞的功能(CD4辅助性T细胞、CD8杀伤性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了解:NK1.1T细胞第十章特异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掌握:BCR复合物,协同刺激分子,B淋巴细胞的功能了解:B-1和B-2细胞,B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和CD22和CD20等其它膜分子第十一章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掌握: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的过程,BCR和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熟悉:BCR和TCR的胚系基因结构,抗原受体互补决定区的生物学意义,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类别转换,膜型Ig和分泌型Ig的产生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掌握: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和表面标志,多能干细胞和定向干细胞的定义,了解:T细胞和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发育分化的微环境,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概念,了解T细胞和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发育分化的实质是抗原受体基因的重排、细胞功能的获得、无用细胞与自身反应细胞的清除第十三章抗原掌握:抗原的免疫原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表位,顺序性、构象性和功能性决定基,TD抗原和TI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超抗原,佐剂熟悉:影响机体对抗原应答强度的因素了解:异嗜性抗原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掌握: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与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分类与组织分布,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和迁移,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加工提呈,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加工提呈,B细胞对抗原的加工提呈,MHC分子在抗原加工提呈中的作用第十五章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掌握:TCR对抗原的识别,CD4分子和CD8分子在T激活中的作用,T细胞激活的双信号刺激,Th1型CD4+T细胞的效应,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效应了解:T淋巴细胞激活中的信号传导第十六章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掌握:BCR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及其对第一活化信号转导的辅助作用,Th细胞在B细胞应答中的辅助作用,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抗原受体的修正、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的成熟、Ig类别转换、记忆B细胞的产生),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熟悉:黏膜免疫应答,B细胞的激活、增殖与分化了解:B淋巴细胞激活中的信号传导第十七章免疫调节掌握: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抑制性受体的调节作用,Th1/Th2细胞的调节作用,CD4+CD25+细胞的调节作用,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凋亡的调节作用,熟悉:抗原、抗体和补体成分的调节作用,了解: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第十八章免疫耐受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免疫耐受的机制(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熟悉:抗原因素与免疫耐受,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第十九章超敏反应掌握:四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了解: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二十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掌握: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了解: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重症肌无力、糖尿病、肺出血肾炎综合症、系统性红班狼疮)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掌握: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发生的分子基础,AIDS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学异常特点了解: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掌握:肿瘤抗原,参与肿瘤免疫的细胞与分子,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原则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掌握:参与同种异型抗原识别的细胞,对MHC分子的直接和间接识别,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概念了解: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了解:抗原和抗体检测的原理,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磁珠分离法、流式细胞术分离法),免疫荧光法,细胞增殖与细胞毒试验,细胞毒试验,凋亡检测,细胞因子检测第二十五章免疫治疗了解: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以抗原为基础的治疗,以细胞因子及起拮抗剂为基础的治疗,以细胞为基础的治疗,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第二十六章免疫预防了解:人工免疫,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疫苗实验课(约30名学生1组)1.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了解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实验室试剂、仪器的管理要求,基本器具的使用方法。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介绍免疫学是当今生物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日益受到重视、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的一门主干课程。
医学免疫学包括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两部分。
基础免疫学从生物学角度讲授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免疫系统的发生、组成及功能;免疫细胞如何识别抗原、介导对抗源的应答、保护机体免遭抗原的侵袭及损伤;抗原受体多样性及其产生机制以及免疫应答(功能)的调节、遗传控制等理论知识。
临床免疫学则侧重于临床疾病发生的免疫机制及其病理机制,包括抗感染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及免疫缺陷病等。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及有关临床免疫学知识,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进入临床学习、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专业专升本。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2.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其细胞和分子机制;3.掌握免疫学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免疫学基础;4.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学时数: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含考试)。
2.教材:教材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第4版,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第4版。
3.参考书目:《免疫学》、《免疫学原理》(详见前言)。
四、时数分配注:1.实际授课按33学时计(另3学时为考试)。
2.本课程均为理论课授课。
五、考核要求1.按照掌握(70%)、熟悉(20%)、了解(10%)三个层次,重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应用进行考核。
2.题型为:名词解释、填充题、选择题和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免疫、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二、掌握免疫器官、免疫组织的组成及功能三、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四、熟悉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五、了解不适宜的免疫应答与疾病关系、了解免疫学的应用六、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课程内容一、基本概念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功能。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基础医学教研室开课院(系、部):药学院课程中文名称:医学免疫学课程英文名称: Immunology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中药学学分: 1.5 ;总学时: 28 ;理论课学时: 20 实验学时: 8先修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4月第7版参考资料:【1】医学免疫学,司传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2】医学免疫学,金伯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6版【3】医学免疫学, 龚非力,科学出版社2009年07月第6版【4】免疫学原理,周光炎,科学出版社, 2013年5月第三版【5】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陆曙梅,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八月第一版【6】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周长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7】医学免疫学,谭锦泉,姚堃,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免疫学是研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药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免疫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基础、临床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通过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基本内容1.重点阐述免疫的基本概念。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和危险信号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性异物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生理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病理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及其与临床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及临床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上的应用及其策略等。
其研究目的是从基因、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不同层次上揭示免疫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为探讨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进行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奠定基础。
它既以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各门医学基础课程为学习的必备基础,又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它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学科。
本教学大纲参照我国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规定和内容进行编排,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部分。
“掌握”的内容在讲授时需要重点讲解,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重点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记住概念与特点;“了解”的内容只扼要介绍有关知识概念或通过学生自学来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熟悉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功能,掌握生理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理解病理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及其与临床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熟悉免疫学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及临床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上的应用及其策略,为学习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王月丹编著.《医学免疫学》.第1版.出版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年(二)参考书[1]Abbas AK,Lichtman AH,Pillai S.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7th ed.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2.[2]Murphy KM,Travers P,Walport M.Janeway’s Immunobiology.8th ed.New York:Garland Science,2011.[3]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龚非力.医学免疫学.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终考核(闭卷考试等)(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50%~60%)+过程考核成绩×(50%~40%)六、课外学习要求在面授之前,要求学生系统通读《医学免疫学》课程内容,熟悉每章“掌握”、“熟悉”的内容,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于考试前提交给授课教师或监考教师。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Immun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6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学分:2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后续课程: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肿瘤学及其它相关的临床学科。
选用教材[1] 曹雪涛主编.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陈福祥主编.医学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必读书目[1] 徐顺清主编.免疫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 吕世静主编.临床免疫学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 曹雪涛主编.免疫学前沿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 颜世敢主编.免疫学原理与技术[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5] 曹雪涛主编.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选读书目[1]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M].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16;[2] 储以微主编.医学免疫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3] 杨旭燕主编.临床免疫学进展[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4] 布尔梅斯特尔主编.免疫学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周光炎主编.免疫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免疫学概论教学要求:1.掌握免疫学的有关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功能;2.熟悉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概念与特点;3.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
4.掌握免疫系统、免疫器官的组成。
5.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免疫学重点与了解第一、二章免疫学概论、免疫器官和组织(一)重点介绍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一般介绍免疫应答类型及作用特点。
(三)一般介绍免疫学的发展史、发展趋势。
(四)一般介绍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五)一般介绍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抗原(一)重点介绍抗原的概念、特性(免疫原性与抗原性、半抗原)。
(二)重点介绍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三)重点介绍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宿主方面的因素、免疫方法的影响);(四)重点介绍抗原的种类。
(五)一般介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超抗原、佐剂、丝裂原)。
第四章抗体(一)重点介绍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二)重点介绍抗体的结构(基本结构、辅助成分、水解片段)。
(三)一般介绍抗体的多样性与免疫原性。
(四)重点介绍抗体的的功能。
(五)重点介绍五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六)一般介绍人工制备的抗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一)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及合成。
(三)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四)一般介绍补体活化的调控。
(五)重点介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六)一般介绍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五章细胞因子(一)重点介绍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共同特性。
(二)重点介绍细胞因子的分类和生物学活性。
(三)一般介绍细胞因子受体。
(四)一般介绍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一)重点介绍白细胞分化抗原、CD、黏附分子的概念。
(二)重点介绍黏附分子的功能。
(三)一般介绍黏附分子的种类。
(四)一般介绍CD分子和粘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重点介绍经典的MHC结构及其多基因特性(经典的HLAⅠ类、Ⅱ类基因;HLA Ⅰ类、Ⅱ类分子)。
(二)一般介绍免疫功能相关基因。
(三)重点介绍MHC的多态性。
(四)一般介绍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MHC的生物学功能, HLA与临床医学。
《医学免疫学》教学⼤纲《医学免疫学》教学⼤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前⾔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门基础必修课程,它是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及其机制,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的⼀门科学。
讲授教材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补体系统、细胞因⼦、⽩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MHC及其编码分⼦、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免疫与⾃⾝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组成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遍及全⾝各处,他们之间相互作⽤,并⾮简单的⼀对⼀线性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线性⽹络效应,由多种信号转导系统介⼊,产⽣各种不同的免疫作⽤。
这形成了免疫学复杂的⽹络特点。
医学免疫学与多门学科相关,如组织解剖、⽣理⽣化、分⼦细胞⽣物学、遗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它是⼀门多学科相互渗透极强的前沿学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借助分⼦⽣物学发展的成就,现代免疫学在以基因、分⼦、细胞、整体功能各有不同、互为基础的层次上研究免疫系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开拓了认识⽣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
免疫学⾃⾝也发展成为⽣命科学的三⼤⽀柱学科之⼀,同时形成了免疫学⼜⼀特点,即知识进展更新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紧紧抓住学科特点,使学⽣站在较⾼层次上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免疫学全貌及内在联系。
本⼤纲内容制定注重由浅⼊深,循序渐进,以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为基本内容,以免疫应答为重点,适当介绍临床免疫学基本概念和当前新的知识进展。
以期培养学⽣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奠定较坚实的医学免疫学知识。
学分:2.5总学时: 40 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0学时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Medical Immunology课程代码:学时:32学分:2理论学时:32实验或讨论学时:0适用专业:课程性质:必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对象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免疫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及各种免疫现象,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细胞表面分子与膜内分子相互作用引起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研究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免疫学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学科。
本课程为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智能基础,本课程也是过渡到临床课的重要桥梁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免疫的概念及其功能、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组成、类型、特征、结构、功能及其在各种免疫现象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特性、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及意义、MHC的概念及与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APC的特点及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超敏反应等免疫现象、基本过程和机理。
掌握抗原、抗体及补体的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掌握一些临床免疫学的基本知识。
熟悉各种免疫预防制剂在防治上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使之具有端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既能融汇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又具备灵活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是学生懂得加强自身保护,保持身体健康。
(三)课程教学改革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传授,或以讲授为主、或携领式指导学生自学、或以实验带理论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医学免疫学绪论1学时知识点:一、免疫学简介:免疫的概念及功能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四、经验免疫学时发展("人痘苗"、"牛逗苗"预防天花)五、科学免疫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疫苗的发现及推广,抗体的发现及免疫细胞的研究,克隆选择学说,细胞免疫学的发展)本章小结重点:免疫的概念难点:免疫学及免疫的基本功能思考题: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是什么?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二章免疫细胞 2 学时第一节造血干细胞(自学)第二节淋巴细胞1学时知识点:一、T细胞(T细胞发育和胸腺选择,T细胞表面标记和功能,T细胞亚群和功能)二、B细胞(B细胞发育和选择,B细胞表面标记和功能)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标记和功能相关受体)第三节抗原提呈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 1学时一、APC的含义和分类二、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三、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及组织分布,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四、B细胞(B细胞提呈抗原的特点)本章小结重点: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摡念难点:T细胞发育和胸腺选择,T、B细胞表面标记和功能思考题:简述T细胞发育和胸腺选择。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调节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掌握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4. 了解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原则;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和细胞(2)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基本概念(3)免疫系统在抗感染、抗肿瘤和自身免疫等方面的作用2. 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1)免疫应答的细胞和分子调节(2)免疫调节在疫苗设计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3. 免疫相关疾病(1)免疫缺陷病和免疫过敏症(2)自身免疫病和免疫性炎症(3)感染病和肿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教学: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2. 实验课教学:开展免疫相关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3. 临床案例分析:结合免疫学知识,分析典型病例,提升学生诊断治疗能力;4. 小组讨论和学术报告: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内容涵盖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考查学生对免疫学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材参考1. Abbas AK, Lichtman AH, Pillai S.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9th ed. Philadelphia: Elsevier; 2018.2. Murphy K, Weaver C. Janeway's Immunobiology. 9th ed. New York: Garland Science; 2016.七、其他要求1. 学生应按时参加教学活动,并积极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2. 学生应尊重师长,积极与同学合作,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3.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质量。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七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2007年修订)一、前言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特点及其产物,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特点。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七年制使用,规定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要求,将内容分为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七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
根据教学计划,医学免疫学的总学时为42学时,其中30学时基础免疫学理论课(必修),12学时实验课,2学分(必修)。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医学免疫学概论学时分配:1学时掌握: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的基本概念熟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抗原学时分配:2学时掌握:抗原的概念(广义、狭义)及其基本特性、半抗原、免疫原和抗原决定簇的定义;TD-Ag和TI-Ag的概念熟悉: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以及与TD抗原的关系;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的主要因素了解:交叉反应及其在临床的意义、常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佐剂、有丝分裂原、超抗原)的概念、种类、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学时分配:1学时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组成及其功能(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免疫球蛋白学时分配:3学时掌握:抗体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酶解片段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熟悉: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医学免疫学一、课程简介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
该课程是与其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广泛交叉和渗透的前沿学科,是医学院校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医学免疫学课程应该掌握免疫学的基础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和掌握免疫应答的规律,能学会初步运用医学免疫学知识解释某些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制定防治措施。
初步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并逐渐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理论教学内容1.免疫学概论掌握内容: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稳态;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系统组成概况。
固有免疫及其特点;适应性免疫及其特点。
了解内容:免疫学发展简史和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2.免疫器官和组织掌握内容:中枢免疫器官的概念,组成及主要功能:骨髓的功能,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与免疫细胞的生成;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组成,主要结构及主要功能:淋巴结,脾的结构及T细胞区与B细胞区。
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生成,胸腺微环境与T细胞的分化;淋巴结,脾的结构及T细胞区与B细胞区,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了解内容: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概念和生物学意义;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CD34。
3.抗原掌握内容:抗原和抗原表位的概念;抗原免疫原性影响因素;抗原的异物性:异种,同种异型,自身成分;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基德概念,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点;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因素,进体内的方式。
抗原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了解内容:佐剂,丝裂原,超抗原的基本概念。
4.抗体掌握内容:免疫球蛋白结构:重链,轻链,可变区和恒定区;免疫球蛋白功能: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功能,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功能;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各类免疫球蛋白特性和功能;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抗体;抗体的功能。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科目之一,也是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而龚非力教授编写的《医学免疫学》第3版教学大纲,则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医学免疫学龚非力第3版教学大纲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学科。
1. 教学大纲的概述医学免疫学龚非力第3版教学大纲是一部系统介绍医学免疫学的教材。
它以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调控为主线,全面论述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大纲内容全面,涵盖了免疫学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知识体系性和逻辑性。
2. 深度和广度的评估龚非力教授的教学大纲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做了全面的评估。
在深度上,教学大纲对于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调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阐述。
在广度上,教学大纲涵盖了免疫学的各个方面,如先天免疫、获得性免疫、免疫系统的器官与细胞、免疫应答的调控等内容,使得学习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免疫学的相关知识。
3. 主题文字在文章中的运用在本文中,我们将多次提及“医学免疫学龚非力第3版教学大纲”这一主题文字,以突出其在医学免疫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4.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医学免疫学龚非力第3版教学大纲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全面了解了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而且还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调控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大纲内容的丰富和深度,使学习者更全面、深刻、灵活地掌握医学免疫学的相关知识。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医学免疫学龚非力第3版教学大纲作为一部经典的教材,不仅对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而且还对免疫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它的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全面、深刻地了解医学免疫学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习者对免疫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对医学免疫学龚非力第3版教学大纲的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对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免疫应答的调控等方面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00030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学分:2.5学分总学时:45学时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18学时先修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使用教材:1.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高劲松、吴高莉. 病原生物免疫学实验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参考教材:1.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郝素珍.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司传平、丁剑冰.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柳忠辉、吴雄文.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主要包括三部分。
基础免疫学从基因、分子、细胞和整体等不同水平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抗原的特性;及免疫系统对抗原应答的机制与规律。
临床免疫学包括免疫病理学和临床疾病免疫学。
免疫病理学主要研究在疾病条件下,免疫系统的变化及对抗原应答的规律。
免疫学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诊断、预防、治疗技术原理,以及免疫学实验原理与技术操作。
医学免疫学还广泛渗入到医学各个领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成为指导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因此,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免疫学概论①掌握:免疫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②熟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③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2)免疫分子与抗原分子①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和抗原的种类。
了解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粘附分子、的概念;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补体系统组成、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途径与旁路途径的异同、补体的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的特性、分类和主要生物学活性;经典的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的编码基因、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③熟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补体经典途径、途径与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概况;粘附分子的分类和主要功能;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
④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补体系统的命名和补体活化的调控;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的种类和功能;免疫功能相关基因、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3)免疫细胞①掌握单核吞噬细胞及细胞的生物学功能;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细胞的功能;B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的功能。
②熟悉单核吞噬细胞与细胞的表面受体;T细胞亚群的分类方法及各亚群的概况;B细胞的辅助受体及亚群概况;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记(34);T细胞库和B细胞库以及淋巴细胞克隆选择的概念;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过程中自身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
③了解γδT细胞、1.1+ T细胞、B1细胞、多形核粒细胞的基本特性;425+调节性T细胞及3、1细胞和细胞的功能;B细胞的补体受体及其他膜分子;造血干细胞的起源与特性、骨髓和胸腺造血微环境中维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主要因素、和基因结构与重排以及抗原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的概念。
(4)免疫应答①掌握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熟悉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②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与种类。
熟悉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处理加工的途径。
了解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特点。
③掌握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刺激);效应T细胞的作用;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熟悉B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B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了解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增殖;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粘膜免疫免疫应答。
④熟悉抑制性受体和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了解抗原和抗体参与的调节;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独特型网络和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⑤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与特点。
熟悉免疫耐受的机制。
了解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表现,免疫耐受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5)临床免疫①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和分类;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和主要临床特点。
肿瘤抗原的分类及特征。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及直接识别与间接识别的异同。
②熟悉各型超敏反应的代表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与典型疾病;原发免疫缺陷病的代表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异常;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类型及其效应机制。
③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原发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的防治原则;肿瘤的免疫诊断和防治原则;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
(6)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①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与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熟悉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分类鉴定的方法、T 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
了解B细胞功能的测定;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②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概念和主要制剂、免疫治疗的概念。
熟悉疫苗的基本要求、计划免疫的含义、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治疗的基本手段。
了解新型疫苗和新型佐剂:疫苗的应用;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2.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原理、操作、结果分析及适用范围,了解相关的仪器试剂。
培养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1)掌握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细胞因子含量的测定等固有免疫检测方法。
(2)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经典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术;掌握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等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的方法(3)掌握免疫细胞分离技术的原理,掌握的分离方法。
(4)熟悉分型方法,掌握基因分型的技术。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学时为45学时,讲授理论学时为27,实验学时为18学四、考核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其中考勤占4%,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6%,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和免疫学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熟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3.了解:免疫学基本内容概貌;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的概念,免疫学的研究范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免疫:指免除疫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2.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生理和病理表现。
3.免疫应答的内容:固有免疫及其特点;适应性免疫及其特点。
4.免疫学发展史及展望:了解免疫学发展经历的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和现代免疫学时期。
5.现代免疫学的发展:自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
2.熟悉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
[讲课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中枢免疫组织和器官(1)骨髓()功能:造血器官(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人类B细胞、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部位;体液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造血干细胞系的分化。
(2)胸腺()功能: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免疫调节功能。
2.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1)淋巴结:主要功能:滤过淋巴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2)脾脏主要功能:储存和调节循环血量,滤过血液,捕捉抗原并递呈给免疫活性细胞,启动免疫应答。
(3)粘膜伴随(或相关)淋巴组织(,)的主要功能:产生类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执行黏膜免疫功能。
3.免疫细胞4.免疫分子[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分类、特性。
2.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3.了解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
[讲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半抗原与完全抗原的概念。
(重点讲解)抗原的概念:是指能与T细胞的及B细胞的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的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的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抗原的异物性:异种、同种异体、自身成分。
(重点讲解)3.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决定基(表位)概念与类型;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重点讲解)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抗原决定基(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根据结构特点可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和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4.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抗原的理化性质、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抗原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5.抗原的种类: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内源性抗原与外源性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此类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T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依赖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该类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 细胞的辅助,又称T 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见所存在的抗原。
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自身成分称为自身抗原。
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外源性抗原:指并非由抗原提呈细胞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6.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
7.自学: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 抗体[目的要求]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功能;五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