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大汇总(仅限借鉴)
- 格式:doc
- 大小:495.00 KB
- 文档页数:12
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寰枢椎脱位系列讲座(三)马向阳【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177-182)【关键词】寰椎;骨螺丝;内固定器;后路手术【作者】马向阳【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2寰椎解剖结构独特,无椎体结构,由前弓、左右侧块和后弓共同组成环形结构,与枢椎侧块及齿突组成寰枢关节,负责颈椎50%以上的旋转功能;与枕骨髁组成枕寰关节,实现颈椎30%以上的屈伸功能。
也正因为寰椎活动范围大,对内固定稳定性的要求高,因此早期使用的钢丝技术、挂钩技术已几尽淘汰[1]。
近年来伴随着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出现[2-7],寰椎内固定手术有了新的革命性突破。
按进钉点和路径的不同,寰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可细分为寰椎侧块螺钉、寰椎椎弓根螺钉、寰椎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1.1 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2-3,6-8]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由寰椎后弓下缘与侧块后缘移行处的侧块横径中央作为螺钉锚点,螺钉全长位于侧块内(图1)。
该术式的难点在于,术中需要将C2神经根和静脉丛向下推开方可显露进钉点,局部位置深在,静脉丛丰富,显露较困难。
如能成功处理该部的静脉丛,置钉的安全性应高于下述的寰椎椎弓根螺钉。
不同学者描述的进钉角度稍有差异,Harms技术以C1、C2侧块关节作为确定进钉点的解剖标志,螺钉垂直于冠状面或轻度内斜进钉,在矢状面的进钉角度平行于寰椎后弓[2]。
党耕町等[6]建议将螺钉内斜10°、上仰30°,以避免损伤椎动脉。
Xia等[7]则认为螺钉上斜20°、内斜15°为佳,螺钉长度20~23 mm为宜。
1.2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3-5]螺钉经寰椎后弓、峡部至侧块内的固定方式称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也有学者称之为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4](图2)。
螺钉的起始部分位于后弓和峡部内,终末部分位于侧块内,螺钉较侧块螺钉长,强度也应更高。
第二节颈椎后路手术一、颈椎后方入路后正中人路是行颈椎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之一,此入路可以快速而安全地显露颈椎所有后部结构,此入路有以下适应证:1.颈椎不稳。
2.颈椎退行性病变。
3.颈椎肿瘤。
4.颈椎外伤造成的关节突关节脱位等。
(一)患者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软枕,头部稍前屈,以打开棘突间隙。
术中应用支具和头架固定,可以控制头颈部的位置,并可减少眼部受压机会,同时便于麻醉师管理气道,也可以使患者采取侧卧位。
体表标志:棘突是脊椎最突出的体表标志。
C2棘突是颈椎较大的棘突之一,C7和T1的棘突也很大,这3个棘突均可在颈部后正中线触及。
有时术中很难区分C7和T1,因此,切口前可在病变节段棘突上插人一注射器针头,然后X线透视准确定位。
因为颈椎关节突关节之间的距离和椎间隙都很小,如果不借助X线片准确定位,可能会过度剥离而破坏颈椎后柱的结构、肌肉止点,以致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二)切口剃光头部毛发,以病变节段为中心,做颈后正中直切口,最长上可至枕外隆突上两横指,下可达第七颈椎(隆椎)棘突尖(见图7.7)。
需要注意的是,颈后部皮肤比颈前部皮肤厚,而且不易移动,因此相应手术瘫痕会较宽,所幸的是头发可以遮盖大部分的瘫痕。
图7.7 切口(三)神经界面神经界面位于正中线、两侧颈椎椎旁肌之间(颈椎椎旁肌受左、右颈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
(四)浅层手术分离沿棘突向深层切开(见图7.8)。
跨越后正中线的静脉丛可能会导致少量出血,电刀电凝即可止血。
后正中线浅层手术分离很安全。
如果术中偏离了后正中线而切人了肌组织,则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应立刻电凝止血。
如果患者有明显脊椎裂,则有可能进人椎管而损伤脊髓。
图7.8 颈椎后方显露(五)深层手术分离辨认椎板间的黄韧带,用尖刀从其在下位椎板上缘的附着处切断。
用神经剥离器从正中线、两侧黄韧带之间的间隙进人,将黄韧带与其下方的硬脊膜分开,然后切除黄韧带。
根据需要选择全椎板切除或部分椎板切除,显露其下方蓝白色的硬脊膜,有时硬脊膜被硬膜外脂肪覆盖。
寰枢椎前后路固定技术及融合器研究进展邹小宝;马向阳;陈育岳;王宾宾;杨浩志;葛苏【摘要】寰枢椎疾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寰枢椎固定融合术是治疗寰枢椎疾患的主要方法.与下颈椎不同,寰枢椎融合器目前在临床上尚未获得广泛应用.本文总结目前常用的寰枢椎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技术,介绍寰枢椎植骨融合方式,对寰枢椎前路及后路融合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寰枢椎手术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8(010)002【总页数】5页(P117-121)【关键词】寰枢关节;关节不稳定性;寰椎;枢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内固定术;骨螺丝;骨板;脊柱融合术;骨移植;融合器【作者】邹小宝;马向阳;陈育岳;王宾宾;杨浩志;葛苏【作者单位】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R687.3创伤、炎症、肿瘤、先天或后天畸形等因素均可导致寰枢椎疾患,患者多伴有寰枢椎失稳,可进一步出现脊髓受压及神经损害,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可实现寰枢椎间骨性融合,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术式。
其固定方式包括后路和前路内固定,目前仍以单纯植骨为主要植骨融合方法。
与下颈椎椎间融合器不同的是,寰枢椎部位应用融合器较为困难。
作为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寰枢椎融合器装置,寰枢椎侧块关节间融合器符合传统脊柱椎间融合器的设计思想;而后路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融合器后路寰枢椎板间融合器等也相继见诸报道[1-2]。
本文就寰枢椎前后路固定技术及融合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寰枢椎内固定技术1.1 后路固定1910年Mixter等[3]最早报道使用双股编织、经安息香树脂浸泡的丝线线圈固定寰枢椎;随后发展为钢丝捆扎,包括Gallie技术[4]、Brooks技术[5]及Sonntag 改良技术[6],虽具有临时固定作用,但其瞬时稳定性、抗侧屈及抗旋转作用均较差,且钢丝需要穿透椎板下,损伤脊髓的风险较大,目前已较少采用。
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唐向盛;谭明生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年(卷),期】2007(020)008
【摘要】寰枢椎不稳是由炎症、创伤、先天性疾病、肿瘤或退变引起的脊柱生物力学异常改变,常常需要手术固定.最初的后路钢丝固定技术操作安全,但术后需要较长时间外固定制动,并且不融合率高.螺钉固定技术(经关节螺钉、寰枢椎侧块和椎弓根钉技术)融合率高、不需要坚强的术后制动,但是其技术要求高.枢椎椎板螺钉能坚强固定寰枢椎复合体,可作为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补充固定技术.文中将复习寰枢椎复合体后路固定的发展史和各种技术,同时讨论各自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
【总页数】3页(P578-580)
【作者】唐向盛;谭明生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寰枢椎前后路固定技术及融合器研究进展 [J], 邹小宝;马向阳;陈育岳;王宾宾;杨浩志;葛苏
2.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J], 王宾宾;杨进城;杨浩志
3.经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研究进展 [J], 王宇飞; 高方友; 王曲; 宋俊良; 张伟; 廖佳莉
4.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J], 欧云生;权正学;蒋电明;唐可;安洪;李佳;沈昌焕
5.2017广东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学术年会暨广总脊柱外科学术论坛经口寰枢椎内固定(TARP)技术及颈椎前后路内固定技术workshop学习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王超(即经口咽联合后路寰枢椎松解复位内固定)王超,男,主任医师,北医三院骨科颅椎组,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专业:骨科(上颈椎外科),自1990年以来,专心研究上颈椎(即寰枢椎,也称高位颈椎、第1、2颈椎)病损的诊断与治疗,已有17年以上临床经验。
到2008年1月止,已经手术治疗寰枢关节病人1500余例,是世界上亲自实施上颈椎手术例数最多的医师,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只做上颈椎手术的脊柱外科医师。
实施了三种寰枢关节后路融合术式:改良Magerl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118例)、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378例)、使用枢椎椎弓根钉的枕颈固定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324例)和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至2008年1月已完成276例)。
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使寰枢关节疾病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有了很大地提高,已经使我国颅椎外科治疗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承担的国家级和部门级研究项目及发展方向:负责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运动系统疾病学科群子项目《寰枢关节外伤和先天畸形的外科治疗》。
学习及工作经历: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3年至1985年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任住院医师。
1986年至1989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学习,获外科学硕士学位。
1990年起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001年获得主任医师职称。
200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成立颅椎外科专业组后任组长。
社会职务及学术职务:《中华外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当枢椎齿突或寰椎横韧带的完整性缺失后,寰枢关节失去稳定性,寰椎会出现前移位。
随着病程的延长,寰椎前移程度加重且向前下方倾斜,枢椎上关节面变形,向前下方移位的寰椎最终固定在脱位的位置上。
同侧半寰椎后弓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颜钊;黎斐文;李春艳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8(35)2
【摘要】目的观察同侧半寰椎后弓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难以实施常用寰椎椎弓根螺钉,直接采用同侧半寰椎后弓螺钉行后路内固定.结果 9例患者术后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稍受限但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9例患者均已骨性融合,螺钉位置良好,未见断钉断棒及不愈合.结论同侧半寰椎后弓根技术具有手术难度低,出血量少,神经血管损伤率低等优势,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可靠选择.
【总页数】4页(P106-109)
【作者】颜钊;黎斐文;李春艳
【作者单位】416000 湖南吉首,吉首大学医学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416000 湖南吉首,吉首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
【相关文献】
1.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J], 唐雪彬;李雪峰;杨惠林;唐天驷
2.寰椎后弓环抱钩连接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 [J], 刘社庭;黄克敏
3.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游离齿状突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J], 劳立峰;钟贵彬;李谦益;李新锋;陈滨;刘祖德
4.寰椎后弓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 [J], 付兆宗;陈忠羡;梁胜根;赵振东;付朝华;雷洪俊;刘一涛
5.寰椎后弓环抱钩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研究 [J], 杨金华;黄开;潘文明;张伟;沈忆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内固定治疗马维虎;徐荣明;冯建翔;阮永平;周杰;俞怡辉;应江炜【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03(001)003【摘要】目的介绍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新方法.方法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经后路治疗,其中Apofix9例,Apofix+C1,2经关节螺钉9例.结果共放置经关节螺钉17枚,1例因放置过程中引起大出血,仅进行了单侧放置.术后并发感染2例,经清创后愈合,无内固定失败和椎动脉及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5~16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Apofix和C1,2经关节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总页数】3页(P149-151)【作者】马维虎;徐荣明;冯建翔;阮永平;周杰;俞怡辉;应江炜【作者单位】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中国,浙江,315040;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中国,浙江,315040;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中国,浙江,315040;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中国,浙江,315040;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中国,浙江,315040;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中国,浙江,315040;宁波市第六医院骨科,中国,浙江,315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2【相关文献】1.经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J], 唐礼明;胡靖;刘立明2.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J], 马龙祥;栗超跃;史锡文;张佳栋;赵黎明;常运光;邓欢欢3.内窥镜辅助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症21例 [J], 黄承夸;韦文4.寰枢椎不稳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临床分析 [J], 李浩;邹鸿星;杨淮河;杨保良;邵银初;胡玮5.后路Vertex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不稳32例疗效分析 [J], 李宏杰;张文斌;莫挺挺;方春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后路复位内固定术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的备选方法罗涛;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王超;熊兵;唐晓伟;侯小飞【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3)003【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后路内固定过程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其他备选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未采用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采用枢椎椎板螺钉、峡部螺钉、枢椎下关节突螺钉及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螺钉来增加稳定性的方法.手术前后分别行CT及MRI检查,评价脊髓受压程度、脱位复位情况、螺钉位置、骨融合情况;通过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 11例患者均为枢椎椎弓根置钉不能,改用备选方法置钉,全部行枕颈钉棒内固定.共置入枢椎椎板锣钉14枚,枢椎峡部螺钉5枚,枢椎下关节突螺钉l枚,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螺钉4枚.术中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神经根损伤.11例患者的寰枢关节脱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复位,随访中无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滑脱、断钉及复位丢失等情况,JOA评分为显著增加.结论对自发性寰枢关节脱位后路内固定过程中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不能时,可根据情况,个性化选用枢椎椎板螺钉、峡部螺钉、枢椎下关节突螺钉及延长固定节段至C3侧块螺钉的方法来固定,是可行且有效的.【总页数】4页(P169-172)【作者】罗涛;王曲;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王超;熊兵;唐晓伟;侯小飞【作者单位】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医科大学;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遵义医学院;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遵义医学院;550002贵阳,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65【相关文献】1.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 [J], 周建伟;马华松;邹德威;谭荣;王晓平;郑蕊2.光电导航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J], 钟泽莅;万盛钰;谭伦;林旭;吴超3.光电导航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J], 钟泽莅;万盛钰;谭伦;林旭;吴超4.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 [J], 苏李威;杨利;邵林5.基于CTA多平面重建对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安全性比较 [J], 黄觅;李晓兰;郭亮;陈思浩;王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大汇总
寰枢椎的解剖结构有异于脊柱的其它部位,复杂而精妙。
创伤、先天畸形、肿瘤、炎症等多种原因可导致寰枢椎不稳,甚至危及生命,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该部位不稳的有效手术方式。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红会医院的黄大耿、郝定均教授等研究者在 Spine J 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对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进行了系统的回顾,通过此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术式的出现、发展、演化历程,更可学习到我国脊柱外科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贡献。
1939 年,Gallie首先报道经椎板钢丝捆绑内固定术,此后,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现主要可分为六类:线缆、椎板钩、经关节螺钉、钉 - 板系统、钉 - 棒系统、钩 - 钉系统。
线缆固定技术
最先应用的固定技术,于 1939 年由Gallie最先应用(图 1),术式相对简单,但相应的固定效果欠佳,控制旋转能力有限,因此有较高的不融合率(25%)。
图 1. 线缆固定技术
1978 年,Brooks-Jenkins 技术问世,依靠两块各自独立的髂骨块分别固定在寰枢椎后部的两侧(图 2),控制旋转的能力优于 Gallie 内固定术,而屈伸稳定性两者相似。
Brooks和
Jenkins 相信这一术式的融合率可达 93%,但因为钢丝要穿过 C1 和 C2 的椎板下方,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图 2. Brooks-Jenkins 技术
1991 年,Dickman等对 Gallie 技术进行了改进(Sonntag技术),其骨块楔入寰椎后弓下方(图 3),配合适当的外固定后其融合率据报道可达 97%。
图 3. Sonntag技术
线缆固定技术需要寰枢椎后部结构完整,经过椎板下方的部分可能损伤脊髓,其所能提供的稳定性有限,因此需要合用外固定,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目前已经极少单独应用。
椎板钩技术
于 1984 年首现,即 Halifax 技术,其后又有 Apofix技术,据报道均有较好效果,融合率等同于 Brooks-Jenkins 技术而无椎板下钢丝相关风险。
但此种技术控制旋转的能力有限,尽管前后稳定性尚可,但在矢状面存在水平动度,内固定物自身故障和不融合是主要并发症。
作者认为固定物松脱和假关节形成是常见问题(图4)。
另外,此技术仍需要寰枢椎后部结构完整,而固定后 C1 骨折也可见报道,因此该技术的使用也日趋减少。
图 4. Halifax技术假关节形成
Hakan等近期报道了一种椎板夹改良技术,通过横连将双侧椎板夹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强抗旋转能力(图 5),可能在螺钉难以置入时能够成为备选方案。
图 5. 椎板夹改良技术
经关节螺钉技术
1992 年,Jeanneret 和 Magerl 首先报道了这一技术(图 6),即 Magerl经关节螺钉技术。
事实上该技术可能于 1979 年即开始被上述二人应用。
图 6. Magerl 经关节螺钉技术
一般情况下,该技术与 Gallie线缆技术联用,如寰椎后部结构不完整而无法行 Gallie手术,则应考虑行寰枢椎关节突关节融合。
倪斌教授等研究者通过寰椎钩取代 Gallies 手术,与经关节螺钉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图 7),但也有研究者如王超教授认为在使用经关节螺钉的情况下即使不再附加其它固定术也可取得足够的固定效果。
图 7. 寰椎钩与经关节螺钉联用
经关节螺钉技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因此融合率较高,逐渐成为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的「金标准」。
另外,此技术可用于后部结构不完整的患者,术后无需使用外固定,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但是,该技术也有一定局限,如必须良好复位、难以应用于胸椎后突者;在高达 20% 的患者中可能因横突孔不完整而不能应用;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存在伤及椎动脉、脊髓、舌下神经等结构的可能。
一项meta分析显示,本技术融合率可达 94.6%,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 0.2%,椎动脉损伤率为 3.1%,螺钉误置的发生率可达 7.1%。
钉 - 板系统
1. Goel's钉板系统
1994 年,Goel和Laheri首先报道了钉 - 板固定系统(图 8),著名的 C1 侧块螺钉就此问世,此固定术涉及两枚固定于 C1 侧块的螺钉、两枚 C2 螺钉,同侧的两枚螺钉被金属板连接,可以提供良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