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22.84 KB
- 文档页数:4
重大危险源识别与及防控措施重大危险源识别与防控措施是指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防范和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防控措施。
一、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的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灾害的重大危险源。
具体方法如下:1.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相关设备设施,包括原材料储存、产品加工、储运等环节。
2.参考相关行业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了解危险源的种类和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开展设备设施的安全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源。
4.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查看和勘测,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灾害的具体危险点。
5.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更新和完善危险源清单。
二、防控重大危险源1.采用工程控制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工程控制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具体包括:(1)将危险源与人员隔离,采用防护屏障等措施,防止人员接触到危险源。
(2)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规划布局,减少危险源的密度和相互关联度。
2.实施管理控制措施(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责任、权限和工作流程。
(2)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3)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测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4)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提前做好事故应对准备工作。
3.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一些危险源无法通过工程控制和管理控制完全消除,需要采取个体防护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措施包括:(1)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2)提供防护服和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3)建立防护用具的使用规范,定期检查和更换。
总之,“识别重大危险源”和“防控重大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和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危险源识别、控制及预防措施第一节重大危险源的识别项目经理部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本项目特点,归纳处以下几类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一、机械伤害——切割打磨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二、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施工层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等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三、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 2 米(含 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四、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等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五、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六、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等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七、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电焊废气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等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八、腐蚀——酸灼伤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
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碱灼伤多见于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灼伤。
最常见的是氨灼伤,由于其极易挥发,常同时并有上呼吸道灼伤,重者并有肺水肿。
眼睛溅到少量稀释氨液就易发生糜烂,且痊愈缓慢。
第二节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一、对重大危险源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一)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二)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防控措施前言施工现场是一个涉及多种危险因素的工作场所,其中重大危险源往往会对施工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入手,探讨如何辨识重大危险源,以及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重大危险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或多次发生较小的事故,或者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物质、设备、工艺、工作行为等对象。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对施工现场的物质、设备、工艺、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进行科学评估、分类和识别。
具体来说,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 梳理施工现场的基本信息施工现场包括施工用地、建筑物、临时设施等,分析施工用地的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了解建筑物的结构、材料、使用寿命等信息,研究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2. 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既包括物质(如危险化学品、易爆、易燃、有毒、有害物质等),也包括设备(如起重机械、高空作业平台、有毒气体检测仪等)、工作行为(如高空作业、动火作业、冷、热作业等)等,识别出各种可能的重大危险源。
3. 评估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程度评估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包括评估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可能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等,以及危险源的重要性和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4. 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和识别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危险程度,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识别,便于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防控措施对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以确保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和施工质量的保证。
重大危险源的防控措施分三个阶段:预防、控制和应急。
1. 预防阶段的防控措施预防阶段主要是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预防和降低危险性,具体措施包括:(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事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1、重大危险源辨识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建筑施工因具有作业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产品体积大、形式多样、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和作业人员更换频繁等特点,经常会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等安全事故。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轨道交通工程、大跨度、深基坑工程、异型建筑物等数量日益增加,新材料、新工艺在建设工程上的应用也使得工程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引发了新的危险因素,使得我国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加。
为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目标,并持续改进安全业绩,实现事故预防,需要找到导致事故的根源—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对其进行全面、正确认识,并及时采取最佳方案进行有效控制,以求降低事故率,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保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重大危险源定义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所谓重大危险源就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界定主要包括:人的危险行为及管理的漏洞、物的不安全的状态、恶劣的环境影响等。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工程施工事故可能随时发生,并可导致人员死亡及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这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3、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以前一些事故案例以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历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列出建筑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施工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研究评价,可以辨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建筑施工重大施工危险源因具体情况而不同,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3.1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5m及以上的深基坑(沟、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或地下管线比较复杂的基坑(沟、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可能影响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和使用安全的基坑(沟、槽)的开挖、支护及降水工程。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该制度旨在对企业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监控,以及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员工及环境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企业、建筑企业、化工企业等。
二、识别和评价1.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1.1 开展隐患排查,结合企业生产过程、设施设备、环境因素等因素,确定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1.2 进行专业技术评估,分析重大危险源的潜在风险和危害后果;1.3 利用经验教训和行业标准,辅助识别可能的重大危险源。
2.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企业应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以便确定其对员工及环境的风险程度。
评价过程包括:2.1 初步定性评价,以确定危险源的类型和大致风险级别;2.2 详细定性评价,对初步确定的危险源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价,确定危险源的具体风险等级;2.3 定量评价,通过定量分析危险源的可能危害程度、风险概率等因素,评估其具体风险值;2.4 风险管控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
三、监控和管理1.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1 建立危险源监控台账,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日常、定期的监测和检查;1.2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并保障其有效性;1.3 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重大危险源事故进行报告和调查。
2. 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保障重大危险源安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2.1 设立相关岗位,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权限;2.2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安全管理制度;2.3 设立安全监督机构,定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4 建立安全信息报告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向企业报告安全隐患;2.5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开展安全工作。
四、处罚和奖励为提高员工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处罚和奖励机制:1. 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安全规定的人员,依照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相应处罚;2. 对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提出有效改进意见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和表彰。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相关的控制措施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因其所涉及的危险性质、程度、概率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能对人员、财产、环境、公共安全等构成重大威胁的设施、设备、工艺、物质、环境和管理活动等。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其特性和性质,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因素类:包括火灾、爆炸、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2.化学因素类:包括有害化学品、氧化剂、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因素类:包括细菌、病毒、动物、植物等。
4.机械因素类: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场所等。
5.管理因素类:包括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卫生管理等。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方法识别重大危险源是保障生产、经营、服务安全的重要基础。
主要的识别方法如下:1.危险性评价: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危险源是否达到重大程度,以及对人员、财产、环境等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2.安全标准:根据国家、地方安全标准,评估和判断危险源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3.监测预警:通过在线监测、实时监控和事件预警等手段,及时发现危险源的隐患和异常情况。
4.经验总结:通过历史事件、事故和教训,总结和归纳出重大危险源的特性和规律,提高对危险源的识别水平。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识别出重大危险源后,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减排、降噪、防护、监测等控制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危险源,保障生产、经营、服务的安全。
1.工艺控制: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调整生产流程和工艺参数,降低危险源的产生和排放。
2.设备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危险源进行设计、改造和升级,提高安全性能和效率。
3.防护措施:采用隔离、包容、防止混合等措施,切断危险源与工作环境的接触,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4.监测和预警:通过安装监测设备、设置警报和应急预案等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源的异常情况和事件。
5.教育和培训:针对不同职业、岗位,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有效预防和控制危险源的发生。
安全生产中重大危险源如何识别和管控在现代工业生产和各类活动中,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而重大危险源的存在,就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猛兽”,一旦失控,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此,准确识别和有效管控重大危险源,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那什么是重大危险源呢?简单来说,重大危险源就是那些在生产、储存、使用或搬运等过程中,存在着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物质、设备、设施或场所。
这些危险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要识别重大危险源,首先得了解常见的危险源类型。
比如,易燃易爆的化学品,像汽油、天然气等;高温高压的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还有一些具有毒性的物质,像某些化学毒物。
此外,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电力设施等也可能成为重大危险源。
在实际的生产和作业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识别重大危险源。
一是进行现场观察,仔细查看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运行状态、物料的存放等情况。
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说明书、事故报告等,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点。
三是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往往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当我们发现了可能的重大危险源后,接下来就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评估的指标通常包括危险源的物质特性、数量、所处的环境、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等。
通过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估结果。
在管控重大危险源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
同时,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让员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设备和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和隐患。
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让他们了解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危害,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必须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控制和管理。
本制度的目的是在工作环境中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范围与方法1.辨识范围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设备和设施:对设备的制造、安装和日常运行进行辨识;(2)物质和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进行辨识;(3)作业流程与方法: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4)人为因素:对人员的行为和操作可能引发的危险进行辨识。
2.辨识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手册、安全数据和事故案例等文献资料;(2)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状态、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3)专家评估:组织专家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充分发挥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在工作环境中,一旦发生事故可能有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危险源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可能导致工人死亡的;(2)可能导致工人重伤或永久性伤残的;(3)可能导致大规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4)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并影响公共安全的。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方法(1)危险源辨识:根据辨识方法,对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2)危险源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的评估;(3)风险评估:结合危险程度和可能性评估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四、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1.控制措施的制订根据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1)技术措施:包括设备改造、安全设备的配置等;(2)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的制定、操作规程的编写等;(3)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并确保其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一、背景在任何企业和组织中,都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流程,规范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险源。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辨识的目标(1)明确危险源的类型和性质;(2)识别危险源的可能产生的事故和伤害;(3)分析危险源的影响和后果,评估其危险程度。
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和研究,了解危险源的性质、特点和可能的事故后果。
(2)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3.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物质使用情况、操作规程等。
(2)确定危险源:根据收集的信息,识别和确认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分析评估危险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4)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记录在危险源清单中,包括危险源的名称、位置、隐患和风险等。
三、监控重大危险源1.监控的目标(1)实时掌握危险源的状态和变化;(2)预警和及时处理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3)评估和分析危险源的监控效果。
2.监控的方式(1)巡检: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巡检,了解其运行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2)监测: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对危险源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报警:设置报警装置,当危险源发生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3.监控的内容(1)危险源的状态和运行情况;(2)危险源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风险;(3)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4)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
四、管理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管理的目标(1)确保危险源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2)建立和完善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3)提供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5.1危险点源(1)在爆破工程施工过程中危险点源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处处存在,事事存在,时时存在,如果不进行危险点源的辨识与控制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演变成安全事故。
因此在本工程建设中,必须认真开展危险点源的辨识与控制工作。
(2)要经常开展职工(包括农民工)的危险性教育及作业技能培训,增强全体参建者的安全意识。
要让职工(包括农民工)清楚危险点源存在的必然性、多元性、可控性,充分认识到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源可能造成的危害和以前事故的教训,提高职工(包括农民工)对危险点源存在及其造成后果的重视程度。
(3)各作业班组及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养成遵章守规的良好习惯,不发生违章行为,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
(4)开展危险点源辨识与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各参建单位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分作业前、作业过程、作业结束三个过程,先分析事故可能发生的因素并分解到点、面,再分析应控制的危险点源,并实施控制措施。
5.2危险点源预控卡(1)进行危险点源辨识与控制工作,首先要制订《危险点源预控卡》,其具体方法如下:1)各作业班组全体人员要结合本岗位的各项典型作业及操作步骤、设备运行状态、施工作业环境等,揭摆、查找危险点源;2)依据安全作业(操作)规程,提出预控制措施,形成《危险点源预控卡》;(2)经施工队技术人员、安全员、有关领导审查补充完善后,报承建单位安全管理机构汇总;(3)经承建单位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讨论修订形成规范的《危险点源预控卡》;(4)将《危险点源预控卡》报本工程建设安全办公室备案,并分发到作业班组,组织班组全体人员学习、掌握,提高作业人员对危险点源的辨识与控制能力。
(5)对符合《危险点源预控卡》的作业项目,按已规范的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6)对《危险点源预控卡》未能涵盖的作业项目及工程项目,在编制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计划时,应针对施工特点、作业方法、应用的工器具、施工环境、设备状况、气候条件等,结合本单位或其他企业发生的事故教训,分析可能增发事故的危险点源,并制定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预防、应急措施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1、高处坠落;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4、触电;5、坍塌; 6、中毒、窒息;7、火灾。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脚手架、模板搭设与拆除,楼房屋面超负荷堆放,机械使用不当,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三、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重大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因素。
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重大危险源。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本文将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控制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1.安全事故记录:通过分析过去的事故记录,找出常见的事故类型和原因,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2.工作环境检查:对工作场所的各项设施设备、工艺、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
3.风险评估:通过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潜在危害。
4.工作人员反馈:倾听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可能会发现一些不明显的风险或危险。
5.专家意见:聘请专家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6.相关法律法规:参考与所在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识别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工程控制:通过改进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工程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源。
例如,安装防护设备、更换易损件等。
2.行政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如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处置程序等,确保员工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人员控制: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工作。
4.应急控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体系,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有效管理和应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5.技术控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
6.监测控制:建立健全的监测设备和体系,随时掌握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时进行监测与预警。
7.个体控制:提供个体防护用具,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个人安全。
8.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可能的意外发生。
9.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职责,并进行常态化的监督和管理。
总结: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的重要环节。
重大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准确识别和有效管控重大危险源,企业才能够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生产体系,确保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识别方法及风险管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什么是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来说,重大危险源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危险性高,即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二是普遍性强,即影响范围广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三是难以控制,即即使采取措施也难以完全消除事故风险。
其次,如何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的关键在于全面、系统地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运输等各个环节。
通过风险评估、职业卫生检测、环境监测等手段,发现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并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在识别过程中,要充分依托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确保识别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最后,如何进行风险管控?一旦确定了重大危险源,企业就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事故的影响程度。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一是技术措施,通过更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等手段降低事故风险;二是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岗位责任制,加强监督检查等;三是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进行事故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重大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识别和有效的管控措施,企业才能够有效降低事故风险,确保安全生产。
企业应当高度重视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员工和公众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方案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设备、物质或作业行为等,其发生的后果可能导致伤亡、环境破坏或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和环境的持续稳定,需要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
下面是一套基于风险管理原则的重大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方案。
1.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和评估程序首先,制定一套重大危险源识别和评估程序,明确识别和评估的流程和责任。
该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列出可能的重大危险源清单;-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判断危险源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风险等级;-将风险等级高的危险源列为重大危险源。
2.识别重大危险源在制定的程序指导下,对企业内部的工艺、设备、物质等进行全面的识别,找出可能的重大危险源。
常见的重大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高能源设备或化学品;-高温、高压等特殊工艺条件;-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高风险的作业行为;-环境敏感区域等。
3.评估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等级通过风险评估方法,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事故发生的概率;-事故发生的可能后果;-事故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影响程度;-事故的频次和累计效应等。
4.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措施:包括工艺改进、设备优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等,旨在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安全设备的配置、预警系统的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的完善等,旨在减轻事故的后果;-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重大事故的流程、责任和资源调配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实施控制措施并监督检查将制定的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进行设备和设施的安装、维护保养和更新;-培训员工,提高他们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重大危险源管控措施:识别评估、监控监测、培训演练、事故处理、安全审计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一、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在项目开始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估。
危险源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恶劣的天气条件、高风险操作、特定的工程项目等。
在进行评估时,应考虑到每个潜在的危险源可能会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可能的损失。
同时,需要为此设定一个明确的责任人和一个清晰的工作流程。
二、应急预案制定根据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的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这包括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方式、应急物资的准备和存储、应急撤离计划等。
同时,需要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他们知道如何响应。
三、定期监测与报告对于重大危险源,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
这可以通过设置传感器、派遣人员现场检查或使用远程监控系统等方式进行。
同时,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报告制度,以便在监测到任何异常情况时,能够立即向上级汇报。
四、设备与设施维护定期对设备与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
需要制定出详细的维护计划,包括设备的检查周期、维护内容等。
同时,一旦发现设备或设施有任何问题,必须立即进行修复或替换。
五、员工安全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识别和避免潜在的危险源,以及在发生事故时应该如何应对。
六、事故处理与调查在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和调查。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故的原因,以便在未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同时,也可以对责任人进行处理,以示警告。
七、安全审计与改进为了持续改进安全性能,需要对项目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
审计可以由内部或外部的专家进行,主要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结果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
这些措施是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关键。
每个步骤都需要有明确的人员负责,并应建立清晰的沟通渠道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同时,所有员工都应了解他们的职责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应如何行动。
重大危险源识别及控制处理措施(1-1)做业活动(土方工程):1.未按安全要求设置边坡;2.特殊支护做法严重不符合设计要求;3.支护设施严重变形未采取措施;(1-2)可能导致的事故:坍塌(1-3)采取的控制措施1.根据地质报告的要求,按设计规定的系数放坡。
2.特殊要求的应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并按施工方案的措施进行支护。
3.支护设施因相邻的建筑物过近或施工方案的措施编制不当出现严重变形的,应采取应急的加固方案。
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塌方。
(2-1)模板工程1.超高、超重无专向设计进行施工;2.柱梁支撑系统为作专项方案或审批;(2-2)可能导致事故:倒塌(2-3)采取的控制措施1.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高度在4.5米以上或支撑系统承受过重的模板支撑系统应编制专业施工方案。
2.大体积的柱梁必须有专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经专业审批。
(3-1)脚手架施工1.架体与建筑物拉接过少或拉接不牢;2.不设置剪刀撑或角度不符合要求;3.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求、钢管弯曲、锈蚀严重;4.架体和卸料平台超出限额限定荷载;(3-2)可能导致的事故:倒塌(3-3)采取的控制措施1.架体与建筑的连接应按外架搭设施工方案中与建筑物拉接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2.在搭设外架的施工过程中,为使整体的外架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搭设施必须按照国家GJG系列安全要求所规定设置剪刀撑。
3.外脚手架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材料,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标准材料。
4.根据架体的重量应按要求分层设置悬挑结构,卸料平台上的堆放物不能超过规范的规定。
(4-1)悬挑架悬挑梁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立杆底部固定不牢。
(4-2)可能导致的事故:高处坠落(4-3)采取的控制措施悬挑结构安装的材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安装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立杆底部因按规定加设扫地杆、底座,如地基的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时,基础应增设混凝土垫层。
(5-1)“四口、五临边”的防护电梯口及其他预留洞口、电梯井内未按规定设置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