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537.50 KB
- 文档页数:51
实验动物繁殖育种和遗传质量控制方案1. 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制订一套全面的实验动物繁殖育种和遗传质量控制方案,以确保实验动物群体的健康、稳定和高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 1. 提高实验动物繁殖效率和生产力; 2. 保持实验动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3. 控制实验动物群体中潜在的遗传缺陷; 4. 促进实验动物群体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2. 实施步骤2.1 确定合适的品系和个体选择策略为了确保繁殖育种的可行性和效率,首先需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系。
品系应具有稳定、健康和高生产力等特点,并且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在选择个体时,应考虑其遗传背景、健康状态、性别比例平衡等因素,并借助基因检测技术对个体进行评估。
2.2 设计合理的交配计划根据所选品系和个体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交配计划。
交配计划应考虑到遗传多样性、遗传平衡和遗传优势等因素,以充分利用优质基因并减少潜在的遗传缺陷。
在制定交配计划时,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和基因组学技术进行辅助分析。
2.3 实施精确的繁殖管理为了保证繁殖育种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实施精确的繁殖管理措施。
包括: - 精确记录个体信息:对每个个体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出生日期、性别、健康状态、基因信息等。
- 控制环境条件:为实验动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并定期检测环境指标。
- 健康监测与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个体。
采取预防措施,如注射疫苗、消毒等。
- 饲养管理: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饮水,并定期检查饮食摄入量和营养状况。
2.4 遗传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群体的遗传质量,需要进行遗传质量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 -定期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实验动物群体进行定期监测,发现潜在的遗传缺陷和突变,并进行相应处理。
- 筛选和淘汰: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繁殖记录,对携带严重遗传缺陷或不符合繁殖标准的个体进行筛选和淘汰。
- 引入新基因:根据需要,可以引入新的优质基因来增加实验动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实验动物引起的常见过敏反应病症症状体征接触性荨麻疹发红、皮肤发痒、隆起肿块、凸起的局限性红斑损伤过敏性结膜炎打喷嚏、发痒、流清鼻涕、鼻充血结膜充血、化学因素病、流眼泪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发痒、流鼻涕、鼻充血鼻粘膜苍白或水肿、流鼻涕气喘症咳嗽、气喘、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声减弱、呼吸时相延长或者气喘、可逆气流闭塞、导气管高反应性过敏症全身性瘙痒、红疹、眼睑水肿、吞咽困难、呼吸短促、眩晕、晕厥、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潮红、疹块、血管水肿、喘鸣、气喘、低血压常见的实验动物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易感动物危害和国内流行情况出血热病毒人、犬、小鼠隐性感染,长期排毒;急性感染,造成人和动物死亡,实验人员易于感染狂犬病毒犬、猫、猴、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散发出现口蹄疫病毒牛、猪、人等急性接触性传染,传播快伪狂犬毒犬、猫、人皮肤剧痒、发热,脑脊髓炎、神经炎、我国多种动物发生过本病麻疹病毒猴、人同人麻疹,并发巨细胞性肺炎,我国猴群中抗体阳性率为46.77%猴痘病毒猴、人、松鼠皮疹,严重者死亡。
我国猴群抗体阳性率为3.74%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小鼠、豚鼠、仓鼠、人人畜共患,垂直传播,人感染表现流感症状和脑膜炎。
普通小鼠群抗体阳性率为3%沙门氏菌人和所有动物急性爆发型:发病急,死亡快;恶急性型:腹泻、肠炎;慢性型:隐性感染,长期带菌志贺氏菌猴、人消化道感染,急性型高热、呕吐、脓血便,慢性型有菌痢史,间歇发作,部分长期带菌布氏杆菌猪、犬、人、羊生殖道感染为主,流产,阴道排污秽分泌物;睾丸炎,丧失生育能力丹毒杆菌猪、人、小鼠人感染后称“类丹毒”➢按微生物学控制分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 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简称SPF动物。
第⼆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及其质量控制1、品种:⼀般指具有⼀些容易识别和⼈们所需要的性状,⽽且是可以稳定遗传的动物群体。
通常把封闭群动物称为品种,如新西兰⽩兔、KM⼩⿏等。
2、品系:实验动物学上把基因⾼度纯合的动物称为品系动物,通常指近交系、突变系动物3、近交系:⾄少经过20代以上的连续全同胞交配或亲⼦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4、重组近交系:两个⽆⾎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列组动物。
祖系: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5、同源突变近交系:两个近交系除了⼀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即是某个近交系在某基因位点上发⽣突变⽽分离出的近交系亚系,与原近交系的差异只是发⽣突变的基因位点上带有不同的基因,⽽其它位点上的基因完全相同。
6、同源导⼊近交系:通过基因导⼊的⽅法将⼀个⽬的基因导⼊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个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个很⼩的染⾊体⽚段上基因不同。
7、封闭群:以⾮近亲交配⽅式进⾏繁殖⽣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新的个体的条件下,⾄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亦称为远交群8、杂交群: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系动物之间交配产⽣的后代。
由两个⽆关的近交系杂交繁殖的第⼀代动物称为杂交F1代动物。
实验动物学所说的杂交群通常是杂交F1代动物9、普通级动物:是微⽣物控制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兽共患病病原10、清洁动物:除不带有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应携带对动物危害⼤和对科学实验⼲扰⼤的病原体。
必须来源于SPF 动物或⽆菌动物11、⽆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除⼀级、⼆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排除有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以及对科研⼲扰⼤的病原。
来源于⽆菌动物或悉⽣动物12、⽆菌动物:动物体内外的⼀切微⽣物以⽬前⼿段尚不能检测出来13、悉⽣动物:已知菌动物,将已知菌植⼊⽆菌动物的体内,因植⼊菌类数量不同可分为单菌、双菌或多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