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通论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1
中国考古通论中国考古通论第一章概论考古学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和文化遗迹研究人类古代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近代考古学,以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为基础。
考古学有其完整和严密的方法论,其基本规则是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学和考古资料整理中的器物形态学。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含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围。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它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按其质料可分为……。
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必须是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三.考古学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证史:证明史书记载的正确性正史: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补史:补充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历史;补充历史时期史书记载的不足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笔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
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其必须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单一的文化因素不能称为一种文化。
同一文化共同体亦即同一考古学文化,属于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这一社会集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其在文化遗物和遗迹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由某一社会集团创造的考古学文化是其物质文化的体现。
研究考古学文化的发生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人们了解当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1.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座位考古学文化的名称。
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等;新时期时代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2.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的,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观音洞文化和山顶洞文化。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ese Archacology
学时,学分:36,2
开课学期:秋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上、下)、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1、2)、史学概论适用专业:师范类历史教育专业本科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为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专业必选课程。
目的在于使同学初步了解考古学的性质及其与历史科学的紧密联系、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以及当代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以便对中国考古学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并将之运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中国考古学通论》,孙英民、李友谋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参考书目:
《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严文明,三秦出版社,1997年版《考古学专题六讲》,张光直,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熙译,外文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陈星灿,三联书店,1997年版《古代中国考古学》张光直,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考古学的理论和研究》,陈淳,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
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讲义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通论导论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 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 17 和 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 19 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遗物。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遗迹。
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
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
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
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遗址。
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通论(摘要)第一章考古学概论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以研究古代历史。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和王朝时代。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艺术品和礼器等。
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棉织物等。
三、考古学研究的作用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代的研究,完全依靠考古资料。
对于文字出现后的王朝时代,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资料少有记载,更需依赖考古资料。
第二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明显的文化遗存。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特征;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相邻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等。
第三节考古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史前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并行的。
一.石器时代(一)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