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总结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总结精编

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880年,达尔文父子: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得出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和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1913年,波森.詹森:得出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向下传递。

1926年,温特:用琼脂快收集该种物质,并再次证明: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后来被命名为生长素。

20世纪30年代,其他科学家: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吲

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二、生长素的产生或存在部位:顶芽、幼叶、胚

三、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动转运;运输特点: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运

输方向:苗尖端横向运输,尖端下面一段纵向运输

四、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 ①单侧光(单侧光下,背光一侧分布多、生长快,表现为向光性);②重力

(重力作用下,向地一侧分布多)

五、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促进细胞伸长)

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

优势、根的向地性、除草剂的使用(高浓度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低浓度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植物不同部位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见右图)。

六、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除杂草

七、其它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类、脱落酸和乙烯)

前三种主要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后两种与植物的衰老、成熟、对不良环境发生响应有关。

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所以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当植物的特定部位感受到外界的刺激时,会引起该部位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从而引起植物发生相应的响应。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人们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八、植物激素的应用:①促进种子萌发(如细胞分裂素、赤霉素。抑制萌发:脱落酸)、②促进生根、③加速生长、④抑制生长、⑤引起无子果实的形成(如生长素引起无子番茄的形成、赤霉素引起无子葡萄的形成)、⑥果实的催熟(如乙烯)、⑦果蔬的储藏保鲜(如细胞分裂素)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内环境与稳态:

1、单细胞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单细胞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3、内环境维持稳态(相对稳定的状态)的意义: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成分:细胞内的糖元、胞内酶(如呼吸酶)、膜蛋白、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神经调节快、准确、作用范围小。

2、神经系统的组成: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神经元)以及为数更多的支持细胞(胶质细胞)构成的。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元的组成: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又称神经纤维)。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神经元的特性:可兴奋细胞,当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轴突传送出去。

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最简单的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在膝反射中,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出神经元即运动神经元,其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

3、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总结:①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②动作电位的产生即兴奋产生,即负电波产生,即神经冲动产生。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非递减性、绝缘性、双向性。

③曲线分析: ac 段:Na+内流 ce 段:复极化K+外排

bd 段:外负内正的反 极化状态

4、突触的信号传递

①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即组织液)、突触后膜(可以是:胞体膜、树突膜、轴突膜、肌膜)。 ②传递过程:

电信号

轴突

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下一个

神经元/肌肉兴奋或抑制

刺激

释放神经递质

作用于

P23,当神经冲动传到末梢后,突触小泡(含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中的乙酰胆碱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并扩散到突触后膜处,与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即通道蛋白)结合,引起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

③突触处信号传递的特点:单向性(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处信号的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大脑皮层的功能

运动区(中央前回):支配肢体的运动,特点是对侧支配。

体觉区(中央后回):支配肢体的感觉,特点是对侧支配。

白洛嘉区损伤:可以理解语言,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不能通过书写表达自己的思想。

韦尼克区损伤: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它的意义。

6、体温调节

方式: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和肌肉、脑

散热器官: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为29O C时人开始出汗,35O C以上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有些哺乳动物和所有的鸟类都没有汗腺。

三、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1、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其中有的内分泌细胞比较集中,形成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性腺等;有的比较分散,如胃、肠中的内分泌细胞;有的兼有内分泌作用,如下丘脑的神经细胞。

2、常见激素的产生部位及其作用的靶组织

3、常见激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