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医学角度探析宗气
- 格式:pdf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2
宗气积聚于胸中。
胸中既是宗气生成之处,又是宗气分为营气、卫气输布至全身的出发点。
所以宗气是人体后天的根本之气。
后天之气除宗气外,还有营气和卫气。
这三种气的实质是一致的,不过因其分布部位与循行径路等不同,而区别为三种。
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由脾吸收转输而来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相结合而生成。
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分布在心与脉、肺和呼吸道。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温养心脉,以维持其运行气血的功能,称为贯心脉以行气血。
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二是温养肺和呼吸道,以维持其呼吸和发声的功能,称为出喉咙而司呼吸。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什么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淑)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现代医学所称人本新陈代谢。
元气具体到现代医学的概念,可细化为思维反应正常,睡眠好,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
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
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现在大多数女性都元气不足甚至后天造成了元气大伤。
人的元气不充足,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最后元气耗尽便会死亡。
因此,补充元气是极为重要的。
元气乃生命之本■五观元气不足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观病痛: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后天造成元气大伤1、因外伤或手术失血过多,做过人工流产手术等2、月经经血量大,甚至过多3、过度的情绪波动,大悲、大怒等4、精神压力过大5、过度劳累,经常加班、熬夜等6、久病未愈■元气不足的隐患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3、易脱发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7、过早进入更年期■选食材补元气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元气不足乃至大伤要从补气虚(气虚者)、补血虚(血虚者)、补阴虚(阴虚者)、补阳虚(阳虚者)四个面依照个人的体质和病症进补,核心就是要补虚扶正。
生命的动力——宗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这就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就是“天地之气”的产物。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就脏腑、经络而言,气是构成脏腑、经络和维持其生理活动的最基统一,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
只有气机调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失调,即为“气机失调”,就会发生病变。
如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肝气郁结,心肾不交等。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而死亡。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而无处不到。
由于其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祖气)宗气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宗气的生成直接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
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灵枢·五味》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注:宗气因而关乎中丹)。
(1)生成与分布:宗气的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一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相结合生成宗气。
因此,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和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是否正常,对宗气的生成和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呼吸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
《灵枢·邪客》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
”宗气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
三焦为诸气运行的通道,宗气还可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此外,《灵枢·刺节真邪》中还指出宗气可由气海向下注入气街(足阳明经脉的腹股沟部位),再下行于足。
中医的气到底是什么千古以来,一直对中医的“气”不理解,看了诸多解释,大多数是胡说八道,不知所言!要想解决中医问题,先要解决气的问题,这要从中医逻辑框架去理解。
1、中医的概念体系划分阴、阳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物质与能量。
例如咽通地气,喉通天气。
肺气从太阴而行之,气血,升降出入、五运与六气等,都是两个体系的衍生概念。
所以,“气”属阳系概念、阳的本意是能量,气的主体含义为物质活性和热能。
实际应用具有四重含义,要根据原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一、气体,广义空气,狭义氧气。
原始含义气的概念渊源于古气功。
最早的含义为呼吸作用,吃的东西化血,呼吸的东西变气。
诸气通于肺,肺通天气。
中医把呼吸之气称为“宗气”,即祖宗之气,主宣发肃降,现代科学讲这就是氧化作用,产生热量,分解食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便于排泄。
注意,这个气还不是真正的气,“气”是宣发后的“气”,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演化。
这类运用有补中益气、气郁、气滞、胀气、气机、平人气象、气功的吐纳等!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所以气的本质还是气体的意思。
“生气通天”借空气描述健康的人体状态。
天气代表活性、轻质、温热,地气代表静止、沉重、寒凉。
“陽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服天气而通神明”,意思是,通过呼吸吐纳可以使人体身轻如燕、活力充沛、聪慧。
第二,热气或水蒸气,次要含义最典型的描述为“上焦宣发,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肺气虚,内生寒,肺气胜,则生热。
氧分子属于阴离子,促进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摄氧量是个重要指标。
呼吸衰弱导致人体活力下降,呼吸停止也意味着人体死亡,无气则僵!使得古人把气与人体活力(热能)联系起来。
这里气是携水之热,非携水之热称作火,水谷精微转化热性东西,以出汗为外在表现。
代表有辛走气、热盛伤气、气主煦之等。
还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这里的“气化”则表示蒸发,代表热气含义。
中医之气(元气、营气、卫气和宗气)Human energy body, aura, chakra in meditation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话动的基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气,是运动着的精微物质,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属于阳。
血,基本上是指血液。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血与津液,都是液体状态的物质,有濡养、滋润的作用,属于阴。
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气、血、津液运动变化的结果。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中医学中还有“精”的名称,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精”指生殖之精;广义的'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也称为“精气”。
气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气,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这种观点被引用到医学领域里,就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人的生命活动。
正如《景岳全书》所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医门法律》也说:“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
气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
它流行于全身,无处不在,无处不到。
它的运动,在中医学理论里称为“气机”,主要表现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
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即是指人体中元气的运动而言。
人体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也就是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
运动一旦止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停止而死亡。
(一)气的形成分类气流行分布于全身各处,表现为各个脏腑、经络等不同组织的生理活动,由于气在人体所分布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来源与功能特点,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1.元气又名真气,原气。
人体的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气,即是元气。
元气属先天之气.它来源于父母,为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依靠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与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中医养生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发布时间:2011-04-05 15:12:24 作者:百年养生网出处:百年养生网气是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气的概念被引进中医学理论以后,就以气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
中医理论中所说之气,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呼吸之气、水谷精气等,另一类是概括了某些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心气、肺气、胃气,经脉之气等。
人体的气,从整体来说,是由肾中精气、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清气所组成。
人体的气,由于其组成部分、分布部位和功能特点的不同,又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主要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之气。
脏腑之气实际上是元气分布于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的气,它是人体元气的一部分。
中医学里,还有“邪气”“水气”“谷气”、中药的“四气”等名称,但是作为人体基本物质的气,主要是指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四种气。
(一)元气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肾中精气所化生,又得到后天精气之充养,是人体最重要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它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元气充沛,生命的活力就旺盛、机体就强健。
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元气虚衰,就会产生种种病证。
(二)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其积聚之处称作“气海”。
它是由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的。
宗气主要有两方面功能:一是推动呼吸。
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
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三)营气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的气。
它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精华部分化生而来的。
它的主要功能是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这二个方面。
(四)卫气卫气虽也是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但它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它的功能有三: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浅谈宗气虚弱是络病之源张木森摘要:宗气是人体之动气。
络脉血气之运行,发挥其生理动能,必须依赖宗气大力支配。
若宗气不足,血行不畅,心脏收缩舒张失常,直接影响络脉生理功能。
则络脉瘀阻引发心脑血管等脏器病变。
无论从理论与临床上,都值得探讨之。
余管见浅述,以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宗气虚弱;络病;脏腑经络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05文章编号:1003-8914(2013)-01-0009-02Analysis of Collateral Disease which Cansing the Weekness of Pectoral QiZhang Musen(Songxian Hospistal of Tn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ngxian 471400)Abstract :Pectoral qi is the gas for human body's lung and heart operating.The blood gas and collateral's operation and playing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re depended on pectoral qi.If a person lacks pectoral qi ,his blood can't circulate smoothly and his heart shrinks and diastoles out of order ,which affect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collateral directly.Then ,the stasis of ollateral causes cerebralvascular and other visceral organ's disease.It is well worth discussing no matter in theory or in clinically.Such is only my shallow point of view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unterparts.Key words :weckness of pectoral qi ;collateral disease作者单位:河南省嵩县中医院(嵩县471400)络病是经、络、脉受邪或受传变影响,则血气瘀阻,经络之气不利,导致四肢百骸、脏腑器官等正常生理功能失常,酿生诸种疾病的总称。
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真气、元气、元炁、原气、先天气、精气、宗气、营气、卫气,这么多中医、道家提及的气,到底都是些什么东东?怎么区分的?都有什么用?相信大部分人都搞不清这里的道道,笔者也不敢说都懂,都分得清,今天尝试着从4大气来分别阐述、引申、探讨一下。
这么多气,崩溃了笔者接触这些气的时候,不论中医还是道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气的名字、称谓,有的应该是真实存在,有的是个人叫法不同,有的可能根本就是混淆视听、不懂装懂得来的名字,这种种乱象,也很符合后世人心的浮躁。
上文分析过,“道”生“德”,德一之气分化成这后来的各种气(炁),而按气的特性不同,可能有很多种分法,比如说按五行来分:金气(义)水气(智)木气(仁)火气(礼)土气(信)笔者觉得,儒家是道家的简化版、通俗版,适合老百姓认知。
笼统的来说,人体内所有的气,可以统称为真气,真气一般由以下三种起构成:•元气;•脾胃运化而来的后天水谷精气;•肺吸入的清气;其中,元气也可叫做肾中精气(前文分析过肾和元炁的关系,请看“如何续命”一文),是由先天一点灵光中析出的部分和从父母的凡炁传承的一部分,以及出生后至14、16岁期间从天地自然中所夺得、摄入的一部分共同组成,这应该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元气。
元气也叫元炁或原气,是人体最最重要、初始的气,应该就是德一之气(德一之气参见前文“如何续命?”);组成在上部分说过,先是由父精母血获得凡炁,在将出生时,一点先天灵光入体,与凡炁阴阳配合,散布于身体各部,是各部功能的源动力。
出生后,人类在7岁前的先天状态中吸收天德地气最为顺畅,之后逐步丧失这种功能,在14-16岁左右,元气的先天储备工作即告完成,元气又称北海真水,会经过尾闾逐步渗漏为人体需要的能量,被人体、后天识神调用消耗,其中眼耳鼻舌身的消耗最大!如果任其消耗,男人大概在64岁,女人在49岁附近,会丧失了生育功能,差不多就是元气的尾声,之前笔者分析过为什么人在30岁附近是人体健康、精力状态的分水岭,其实内经的分析依据和道家的理论是同源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仰望岐黄”阅读精华版。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的“气”中国传统医学讲“气”的时候分得很细,主要有四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元气(又称肾气、原气)来自父母,是先天之气。
命门者为元气(循环原动力)之所系,元气则运行于三焦。
中医的三焦(上焦、中焦、下焦,也就是头、躯干与下肢全身的合称) ,就是广义的循环系统。
后天之气得之于饮食与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脾、肺、心等脏腑的作用,又转化为宗气、营气、卫气。
宗气出于胸中,是饮食水谷所生化之气与吸入之新鲜空气结合而成,是一身之气运行、运输、分布的出发点,主管含有氧气的血循环。
营气为宗气贯入血脉的营养之气,行于脉之中,又称阴气,主管血液中养分的运输。
卫气是宗气宣发于脉外的气,又称阳气,行于脉处,散布全身,为防御外邪的抵抗力。
当我们肺功能不好时诊断上就叫“宗气”不足。
中医理论中的元气,就是指命门之气,也称“中气' ,走三焦包含整个循环系统。
营气是营养,卫气是免疫能力。
而“中气”不足则是指心脏的功能不佳。
不过中气并不能简化为仅仅只是心脏功能。
我们的整个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系统共振所构成,所以心脏功能足不足,要看负载有多大。
就像电厂发电,所谓电力不足,主要是用户太多。
假如用户少或大家都省电,也许就没有缺电的问题。
所以治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重,问题只是减得了减不了。
新的发电厂要不要盖?假如大家都不用电,那当然就不用盖了。
但是要不要用电,还牵涉到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要不要经济成长? 要不要再发展?当然身体的成长是有限的,跟经济成长的问题并不全然相同,不过,中气仍是全身循环系统性能好坏的指标。
我们若以现代科学眼光来看,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以解剖学来说命门也是一坨肉,但是它连接了冠状动脉。
所以说命门的“气”与冠状动脉有直接的关系。
很多心脏萎缩或衰竭的病人,直接是命门受伤的结果。
这是因为流到心脏的循环与命门的血液循环共振状况相关,所以当命门受到压迫会直接影响到心脏。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宗气基本含义中医执业医师考点:宗气基本含义宗气又名大气,“膻中者,大气之所在也。
大气亦谓之宗气”(《靖盒说医》)。
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其形成于肺,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上气海”,又名膻中。
因此宗气为后天之气运动输布的本始,故名曰宗气。
实际上宗气是合营卫二气而成的。
所以说“宗气者,营卫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宗气指聚积在人体胸中的气。
又称大气。
主要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化生。
经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便成为宗气。
宗气形成后,聚集在胸中气海之处,并贯注于心肺之脉。
其主要作用是推动肺的呼吸。
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嗅觉的灵敏度,均与宗气有关。
还有协助心气推动心脉的搏动、调节心律的作用,宗气的这一作用影响着人体心搏的强弱、节律和血液的运行,并影响着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
临床上,若宗气不足,可出现气短,喘促,呼吸急促,气息低微,肢体活动不便,心脏搏动无力或节律失常等症。
宗气聚于胸中,一方面上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推动呼吸;一方面贯注心脉,推动血行。
三焦为诸气运行的通道,宗气还可以沿三焦向下运行于脐下丹田,以资助先天元气。
基本含义宗气又名大气,“膻中者,大气之所在也。
大气亦谓之宗气”(《靖盒说医》)。
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其形成于肺,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上气海”,又名膻中。
因此宗气为后天之气运动输布的本始,故名曰宗气。
实际上宗气是合营卫二气而成的。
所以说“宗气者,营卫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生成分布(1)生成:宗气是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的清气所生成的。
饮食物经过脾胃的受纳、腐熟,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赖脾之升清而转输于肺,与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互结合而化生为宗气。
宗气的主要功能
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三个方面。
(1)走息道而司呼吸:宗气上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即“助肺司呼吸。
”所以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故临床上对语声低微,呼吸微弱,脉软无力之候,称肺气虚弱或宗气不足。
(2)贯心脉而行气血:宗气贯注入心脉之中,帮助心脏推动血液循行,即“助心行血”,所以气血的运行与宗气盛衰有关。
由于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故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贯膈络肺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所以临床上常常以“虚里”的搏动和脉象状况,来测知宗气的旺盛与衰少。
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就会引起血行瘀滞,所谓“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灵枢,刺节真邪》)。
(3)人体的视、听、言、动等机能与之相关:“宗气者,动气也。
凡呼吸、言语、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综上所述,宗气对呼吸运动和血液循行具有推动作用,故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邪客》)。
此外,“宗气者,营卫之所合”,所以宗气、营气、卫气,“三气互为体用,有两得而无两离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宗气者,为言气之宗主也。
……及其行也,肺得之而为呼,肾得之而为吸,营得之而营于中,卫得之而卫于外”(《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
展开阅读全文。
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人体中的作用
“元气”它是由精化生、随着生命而来的,所以古人说,天命之谓性。
性即气也,“元精”化生,所以叫元气。
元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通过经络运行于人体全身,五脏六腑得到元气的推动激发,从而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活动。
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都来源于元气。
因此,元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强健,身体就健康。
如果先天不足,或者久病而损伤元气,则身体衰弱,也容易感染其它疾病。
所以,医学家以培养元气为治病之本。
“宗气”是自然界吸入的氧气和由脾胃消化产生的水谷的精微结合而成的。
它形成于肺而聚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
因此,呼吸声音的强弱,血气的运行,肢体的活动能力,都与宗气有关。
宗气不足,则可以引起血脉凝滞的病变。
“营气”是运行与卫气里面,属阴,归足太阴脾经管理,是主运化,脾胃转输于肺中的精微物质,它进入脉道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随血液运行于周身。
它的功能除了化生血液外,还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卫气”是肾中阳气所化生,归足太阳膀胱经管理,是人体的守护神,出自下焦,滋养于中焦,升发于上焦。
卫气在发挥其功能时,必须依靠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之气。
卫气和营气一样皆生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卫气虽然行于脉外,却敷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都有一种温暖和保卫的作用,是阳气的一部分,能使毛孔开合抵抗外邪。
所以“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卫气虚则易汗、易感冒。
宗气理论概述及现代研究进展*杨燕;胡镜清;彭锦;陈亦辉【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宗气理论相关文献,对宗气的定义沿革、生理功能、虚实变化、宗气亏虚临床表现及宗气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深化对宗气内涵的理解。
宗气内涵主要有以下4种观点:宗气是由肺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结合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积于胸中而成;宗气的实质即心肺阳气;宗气是升至胸中之谷气的一种特称;宗气是积于胸中并在左乳下跳动的动气。
其生理功能包括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宗心肺而主燮理,统诸气而安脏腑、布津液,抵御外邪,提携神明、保持神思脑力健旺,职司视、听、声、色、嗅、动,汇元气以全生机。
宗气失常主要表现在“虚实”二端,其中虚表现为宗气亏虚、宗气下陷,实表现为宗气痹阻、宗气上逆。
宗气亏虚证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气短,动则加重,甚则气喘。
伴见症状为面色白或晦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寐、头晕、目眩、自汗、消瘦、舌淡暗、苔薄白、脉沉、脉细或脉弱。
并发症状为心肺气血运行不畅之胸闷、胸痛、心悸、紫绀、咳嗽、咳痰、大便秘结;脾虚不运之纳呆、便溏、腹胀;阳虚气化失利之四肢逆冷、畏寒、浮肿、小便不利、口干。
另外,从宗气论治的疾病,以心肺疾病为主,逐渐扩展到其他系统疾病。
同时,以宗气理论指导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多有报道,从现代医学角度对宗气的实质也进行了探讨。
总而言之,宗气理论提出很早,但系统研究尚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
【总页数】5页(P2435-2439)【作者】杨燕;胡镜清;彭锦;陈亦辉【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福州 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福州 35012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00;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福州 35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03【相关文献】1.试论宗气虚-宗气下陷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机 [J], 张万义2.从现代医学角度探析宗气 [J], 张增瑞3.试论宗气之"宗"的命名内涵 [J], 张智伟;黄晶;郑雅芳;陶功定4.宗气理论指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J], 李馨仪;何燕;麻文菁;陶孟瑶;桑小雅;张婷5.徐宗佩教授运用宗气理论指导冠心病心绞痛诊疗经验 [J], 侯晓凤;任明;张翔宇;王岩玲;徐宗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宗气,积气海,贯心脉,行呼吸,治未病,得健康,太重要了宗气,以饮食五谷为来源,由先天元气(胃气)作为原动力化生,并与元气合并而形成。
《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人体摄入饮食五谷的多少,对于宗气化生充足与否至关重要。
《灵枢·邪客》:“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入一”,为摄入饮食五谷。
“出三”,即为化生营气、卫气、宗气。
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体半日不食,宗气就会衰弱;一日不食,宗气就会衰少。
因此,饮食五谷是人体补充宗气的基本方法。
宗气作用,主要有五大方面:一是“积为气海”,二是“贯心脉”,三是“行呼吸”,四是“上走息道,出鼻为嗅”,五是“下注气街”。
《灵枢·邪客》:“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
《灵枢·刺节真邪篇》:“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宗气“积为气海”。
宗气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抟(tuán),本义把东西捏聚成团,“抟而不行”,指不流动而聚成团,宗气中的绝大部分积于胸中,成为一团“气海”而不流动,胸中位于两乳正中,又名“膻中”。
“气海”为宗气所聚,为宗气的聚集地、大本营,是宗气所有功能的基础。
宗气充足,则“气海”充盈,功能正常;宗气虚衰,则“气海不充”,功能失常,《灵枢·海论》:“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
宗气积于胸中“气海”,还留于腹部“气海穴”。
“气海穴”为任脉要穴,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处。
“气海穴”又称“下气海”,道家称为“丹田”,为“肓之原”,“肓”为心下肓膜,“病入膏肓”指的就是这个部位,而“下气海”即是肓膜气之原。
人的“宗气”就从这里“泄”出去!看好它吧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素问·平人气象论》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
今天我们这篇文说,继续带您领略中医典籍里面,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探索,从而更直观地感受生命和健康的珍贵。
这里面,我们主要和您说的是,中医诊法中的“诊虚里”。
虚里是哪啊?您把手放在自己左乳的下方,仔细体会,会发现有跳动之感应于手指。
这个位置,就是虚里。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说,这里就是心脏跳动的位置。
但是,在中医学的语境下,这里体现的是人的宗气。
古人是怎么认为的呢?您翻开《素问·平人气象论》就知道了。
先人告诉我们:“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绝不至曰死。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具体解释一下吧。
古人认为,足阳明胃经,有一条络脉。
这条络脉,从胃开始,贯穿隔膜,联络于肺,然后出于左乳之下。
这条络脉,就是虚里。
我们用手来感受左乳之下,就是来感受虚里之脉。
您看,这条脉,从胃出发,天然地自带胃气而上行,又贯穿于肺,故而携肺气。
因此,胃中水谷之精气,和肺通过呼吸而摄取到的天地之清气,皆汇注于虚里。
而人的宗气,恰恰就是由水谷精气和天地清气组成。
所以,通过虚里,我们就能准确地判断出人的“宗气”充盛、正常与否。
宗气,能干什么呢?答曰“灌心脉、司呼吸”。
我们的心脏之所以跳动不息,我们呼吸之所以绵延不绝,就靠这一口宗气。
所以说,古人非常重视“诊虚里”。
那虚里这个位置,什么情况下算是正常呢?前文提到了“出于左乳之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请注意,这个“应衣”,指的就是“应手”。
就是说,把手放在虚里的位置上,能感到规律地、平和地跳动。
这种跳动,就是宗气行事的正常表现。
相反,“绝不至曰死”,就是如果感受不到虚里处的搏动,意味着宗气衰绝,心跳不能维系,故而主死。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宗气外泄”。
这是人的生命到了垂危阶段的危候。
从宗气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宗气的生理功能宗气,又名大气,首见于《黄帝内经》,宗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走息道而行呼吸,肺具有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宗气是其根本动力,呼吸的频次、节律为宗气所主。
二是贯注心脉以行血,宗气可贯通心脉助心运行气血,“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其动应手,脉宗气也”,宗气充沛,则心脏搏动有力,宗气微弱,搏动无力甚至消失。
心搏的频次与节律亦为宗气所主。
三是下沉丹田以资元气,元气为人体最原始的物质,为诸气之源,宗气同样也是元气所化生,而宗气充沛又可不断充养元气,二者相互为用。
四是统诸气而安脏腑,宗气为心肺之间复杂关系的高度概括,而全身的气血皆流向心肺,故宗气为众气之主,脾的升清作用与宗气的吸摄作用共同维持着脏腑的升举之态,二者相辅相成。
宗气虚衰贯穿COPD发生发展的全过程COPD以气阳虚为本气阳虚衰贯穿COPD病程始终,与病情轻重及患者自身体质特点密切相关。
肺卫气阳虚则温煦之力不足,临床表现为形寒肢冷,体温调节能力差,流清涕;宗气亏虚则少气乏力,喘促气急,神疲自汗,纳少腹胀;元气虚则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腰膝酸冷。
宗气为一身之气之宗主,肺之清气、脾之谷气、肾中精气皆蕴藏其中,其为气阳生发之根源,故宗气虚衰为COPD的核心病机。
COPD以痰瘀为标宗气自上而下连通肺之清气,脾之谷气以及肾中元气,对气阳升发、脏腑功能的联系有重要影响。
宗气不足,则肺、脾、肾气阳亦虚,气虚则推动津血运行无力,故津聚为痰,血停为瘀;阳虚则寒,温化不足,津凝为痰,血得寒则凝而成寒凝血瘀。
痰瘀互结,深伏肺络,壅滞不通,阻塞气道,成为COPD重要病理基础。
临床上COPD患者痰的征象较为明显:或痰多质稀,或黏稠成块,或咳吐泡沫,或仅有痰鸣,痰色或黄或白,苔厚腻,脉弦而滑。
瘀则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舌下络脉及爪甲有不同程度的暗紫色,或兼有刺痛感。
痰瘀皆属阴邪,为COPD的重要病理产物,二者常相兼为病,因痰致瘀,因瘀生痰,循环往复,恶性循环,而使得本病迁延难愈。
论宗气及其生成《内经》对宗气曾有概括性的论述,后世医家又作了各种解释。
如孙一奎、张景岳及近代张锡纯等,大多认为宗气即是大气。
…对宗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认为“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②“宗气的实质是心肺的阳气,可谓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宗主”;③宗气是“上升至胸中的谷气的一种特称”;④“宗气亦称大气,是积于胸中,在左乳下跳动的动气,也是维持生命的根本元气”。
笔者认为上述见解与经旨不符。
宗气是由脾胃水谷所化, 积于胸中气海, 具有促进心肺作用的气。
《内经》对宗气的论述,是把它作为水谷入胃后所化生的三种产物之一来看待的。
《灵枢·邪客》:“五谷入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遂,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也就是说,水谷入胃后,经腐熟消化,共有三种产物:一为糟粕,由肠传送排出体外;一为津液,化生营卫之气,以滋养机体;一为宗气,积于胸中,循于喉咙,贯通心肺,而司呼吸,行血气。
毋庸置疑,《内经)对宗气之形成,并未提及由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自然之气相结合而生成这一复杂过程。
那么,为什么对宗气的生成有这么多各家之言呢?概言之,由于以下二种原因:其一,对《内经》之宗气、大气概念的分岐。
历代医家多认为宗气就是大气。
如孙一奎认为宗气即大气,为诸气之宗主;张景岳说:“大气,宗气也”;近代张锡纯对大气作了详细地阐述,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大气”。
也有持反对意见者,如喻昌在《医门法律·大气论》中,对大气为宗气提出了异议,不同意“大气即宗气之别名”。
他仅仅从大自然的大气联想到人体,认为:“人身亦然,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但没有阐明大气的实质。
《内经》所言大气,有时是指邪气,多数情况下是指真气。
论宗气的生理功能
温武兵;张珍玉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24)4
【摘要】认为宗气是上焦心肺活力之气,是心肺功能交互为用、心肺阴阳交感运
动的结果与产物;是建立在心肺一体水平之上的具有相对独立结构与特定功能的人身整体之气的一部分。
宗气主宰着机体心肺枢机的功能活动,人体心搏与呼吸的协调运动是宗气活力的基本外在表现。
此外,从一身之气的流向来看,宗气又是由“众气”构成,它抟聚于上焦气海,是一身诸气上朝于心肺后依赖心肺的整体气化方式产生的特殊物质结构。
人体气血津液的产生、布散与更新,离不开宗气的激发、推动与维持作用;机体脏腑各安其位、神机功能正常以及官骸、声音、嗅觉、颜色、体温等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亦离不开宗气的活力与物质支持。
【总页数】4页(P247-250)
【关键词】宗气;生理功能;心肺功能;基础理论
【作者】温武兵;张珍玉
【作者单位】北京市公安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14
【相关文献】
1.试论宗气虚-宗气下陷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机 [J], 张万义
2.试论宗气之"宗"的命名内涵 [J], 张智伟;黄晶;郑雅芳;陶功定
3.补宗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宗气亏虚证126例分析 [J], 寇耀君;刘西涛
4.试论宗气虚-宗气下陷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机 [J], 张万义
5.徐宗佩教授运用宗气理论指导冠心病心绞痛诊疗经验 [J], 侯晓凤;任明;张翔宇;王岩玲;徐宗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