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 格式:doc
  • 大小:899.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与区域差异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

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

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

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

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

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

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

1月0℃等温线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

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差异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

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

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

地形:丘陵、平原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 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

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

(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

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

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

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

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

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

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

生态环境问题。

⑥北煤南运:

对输出地的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破坏地表土层

和植被;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域;引起地面塌陷,损坏地表建筑;

对输入地的影响: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4、生物资源的利用

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正面:植树造林;改良品种培育良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

(二)产业转移

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

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④劳动力

3、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4、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5、转移中劳动力分布变化: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6、转移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型

7、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