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入:问题1:你如何向新同学国进行自我介绍?问题2:假设你们班有外国的同学,你如何向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有外星人,你又如何介绍自己?过渡: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重点)衔接:接下来我们先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宇宙是物质组成的,而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
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而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
(天体)也就是说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物质呢?天体又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比如……如此说来天体的类型可真不少呢,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就好比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过渡:那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过渡:好了,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首先我们先认识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下面我们完成活动探究:………………小结: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物体特征(质量、体积)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过渡:根据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的行星,但是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三、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衔接: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我们从宇宙环境条件和地球自身条件来学习。
哈雷彗星76年绕太阳一圈。
3.认识天体系统(1)图文结合出示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认识银河系: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在银河系中,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3)引导学生找一找: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地月系的认识。
(5)归纳总结: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转折:宇宙很大,但地球是我们目前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4.活动探究: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3.观察发现+科学认知(1)图文结合,科学认识天体系统。
(2)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3)读图认知并归纳分类:(4)资料分享: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5)图示归纳:4.合作探究:(1)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①(1)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2)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3)归纳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资料拓展:在木星的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星的土卫六、海王星的海卫一上面,都存在大量的水资源,这些天体上面的水资源可能比地球上面的水资源还要多,不过这些天体从宇宙中看上去却没有一点水资源,这是怎么回事呢?探究二:人类的太空探索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
1.了解人类太空探索进展①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适宜温度;②存在液态水的分布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②自转公转周期适当(2)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③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厚度、成分)原因: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3)记录整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环境。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膨胀等概念。
2. 地球的基本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3. 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
4. 地球的卫星:月球、人造卫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环境。
2. 难点:地球构造的内部结构,宇宙膨胀理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构造。
2. 利用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特点和卫星的相关知识。
4.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阐述地球在其中的地位。
3. 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分别介绍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
4. 讲解地球的自然环境:阐述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环境要素的作用。
5. 讲解地球的卫星:介绍月球、人造卫星等,探讨卫星对地球的影响。
6.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地球的特点和卫星的相关知识,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六、教学活动与实例分析1. 活动一:宇宙探索之旅目的:通过虚拟宇宙探索游戏,让学生体验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独特性。
方法:使用互动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游览星空,观察其他行星,对比地球的特色。
步骤:介绍虚拟探索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系进行探索。
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行星特征,并与地球进行对比。
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精选8篇)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①天体类型A、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B、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C、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好像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附:练习巩固对天体特征知识的理解和认识)②天体系统的层次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A、地月系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
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卫星。
B、太阳系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
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掌握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适中,能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适中,有利于生命的存在。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地球与其他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也自转,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昼夜更替和四季变换。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天文望远镜,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位置对生命存在的影响。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组成2.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组成掌握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认识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层和水圈2.2 教学内容: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每层都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特性。
地球的内部特征:地核是由铁和镍组成的,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是最外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球的外部特征:地球有大气层和水圈,大气层由气体组成,水圈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地球的结构和组成,讲解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结构模型,了解地球的岩石圈、大气层和水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特征对生命存在的影响。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对地球结构和组成的理解。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三章:地球的气候系统3.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掌握地球的气象现象和气候变化认识地球的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3.2 教学内容: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层、水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它们相互作用并影响着地球的气候。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四、板书提纲1.人们对宇宙的认识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五、教学过程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活动】根据课本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
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古代我国张衡等提出“天地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16世纪波兰哥白尼倡导“日心说”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20世纪60年代认识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总星系”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其表现具有多样性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教师总结】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别天体的主要类型,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归纳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立体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立体意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立体思维,感受宇宙中天体的运行,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性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天体图片、太阳系运行视频、多媒体课件【新课导入】[设问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温家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一下天空中发生的一件大事!太阳系在以前有九大行星,在2006年捷克布拉格的国际天文会议上,将冥王星从九大行星行列除名,降级为“矮行星”。
试问“冥王星为什么会被从大行星行列除名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宇宙中的地球”。
前面已经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很渺小,在银河系中也很难发现其身影,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是八大行星骨干。
太阳对地球关照很多,使球在平凡中做出了特别的表现。
现在,我们就在太阳系中来了解一下地球。
【讲授新课】(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大家请先看书第四页图1.4太阳系模式图,并思考:“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哪八大行星,他们是如何排序的,他们的运动和太阳有什么关系?”[提问]在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呢?太阳,大行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提问]有哪八大行星呢?按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如何排列的?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3.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1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模式一视频导入播放纪录片《从太空看地球》,了解宇宙太阳系以及地球、月球等天体的概念,初步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模式二新闻导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回忆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感受时,这样写道:“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无可比拟!”“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着浅蓝色的纱裙和白色的飘带,如同天上的仙女缓缓飞行。
”地球真的会发光吗?如果不是,那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为什么是明亮的?这与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模式三问题导入每个人从童年时代就对神秘浩瀚的宇宙有无限向往。
茫茫宇宙,渺无边际。
仰望星空,你肉眼看到了什么?肉眼看不到的还有什么?你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请列举在学案上。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一)地球在宇宙中1.学生对照教材,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教材P6,以太阳系为例,认识宇宙中天体的相互联系。
地理Ⅰ(必修·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
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课标解读“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三)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课程]教师: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首名为《仰望星空》的诗歌。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节宇宙中的地球⼀、课前引⾔:⾃我介绍。
学习三步曲:预习、听课、巩固。
1.课前预习:了解教材的⼤体内容和难易程度,把握教材总体内容:这节主要讲些什么有何联系重点是什么并把遇到的疑难点标记出来,以待上课时针对性地解决。
2.积极听课:巧妙听课、主动思考。
上课时⼀定要顺着⽼师的思路积极投⼊到课堂学习,并动脑⼦主动思考,做到“接受-思考-理解”。
3.课后巩固:及时练习,巩固知识。
⼆、教材分析:本章是⾼中地理课程的第⼀章,是⾃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标是希望学⽣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珍惜、爱护⼈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类未来⽣存空间的责任感。
三、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理解。
宏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颗既普通⼜特殊的⾏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员,但是,存在⽣命尤其是⾼级智慧⽣命⼜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命⽣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条件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要求学生运用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地球在银河系、太阳系中的位置,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主要原因。
内容要点说明【地球在宇宙中】1.地理学研究涉及多种尺度,无论空间还是时间都具有尺度属性,而且不同尺度相互联系。
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天体系统的概念,而是从银河系和太阳系这两个尺度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教材图1.1“太阳系和银河系示意”体现了不同天体系统的层级关系。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教材图1.1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模拟示意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中将八颗行星画在太阳的同一侧,可方便学生直观看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一是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二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属性(地球的体积、质量等),对地球上形成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至关重要,也正是如此,地球成为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它普通,因为无论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自转和公转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说它特殊,因为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据人类目前所掌握的宇宙信息所知,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4.“活动”的主题是“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不同之处,重点落在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上,旨在加强学生保护好地球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播放科幻电影中有关外星人攻打地球的影视片段。
【过渡】视频中我们看到外星人正在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一旦找到并到达地球,他们可能对地球进行侵占。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概念、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4.通过对九大行星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应用多媒体演示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内容(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
2.通过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图1.4),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观察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示意图、数据表、多媒体保件演示等方式,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天体),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从而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宇宙环境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从而树立破除迷信、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观赏集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天文图片或影像,培养学生欣赏美。
感受美的能力和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二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地球,其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首先介绍了天体概念与各种天体的基本特点。
然后通过天体系统的形成与构成来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从而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地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下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答案:C 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 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是整个初中地理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
本节内容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三个板块进行介绍。
整合这一节内容,归纳起来就是学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宇宙有个宏观的认识,理解地球是宇宙中普通而又特殊的一员。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综合思维:1.理解天体、恒星、行星、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等基础概念。
2.能用框架图说明天体系统的分层,即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通过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理解地球的普通和特殊所在。
地理实践力:1.学习完相关知识后,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宇宙的想象,增强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2.通过图片展示法,理解基础概念以及攻克天体系统分层这一重点,并运用记忆类比法强化理解。
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探索地外文明的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恒星、行星、天体系统、太阳系、地月系等基础概念天体系统的分层太阳系、地月系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与特殊课前准备由于初中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尤其是乡下学校,基本上不重视地理,因此,学生中的大部分地理基础比较薄弱,甚至是零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基础概念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牵涉到的初中知识的补充。
同时,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化抽象知识为具体。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宇宙这样抽象而空泛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八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宇宙中的地球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
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
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
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
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
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
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
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
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
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
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板书】
其他行星系
银河
系
其他恒星系
【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
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
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八
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
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八大行星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八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八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
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
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八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由此,可以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
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类别包括行星
距日
远近体积
质量
平均
密度
表面温
度
卫星数
目
光环有
无
类地行星
水、金地、
火
近
远
小大
高
低
没有很
少
无
巨行星木、土大小多有远日行
星
天、海
介于前两者
间
介于前两者
间
较多有无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八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
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最优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巩固练习题】(投影片,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宇宙(总星系)银河
系
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
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