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96 KB
- 文档页数:11
传统与新兴的融合——平安保险电子商务之路摘要:本案例分析分三部分展开对中国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的研究,第一部分介绍平安保险的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平安保险的电子商务模式,第三部分从三个角度对平安保险的案例进行评析,包括开展电子商务的益处,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保险电子商务,流程模式,KPI管理,BCC,CRM一、平安保险概况和开展电子商务的背景1.1概况❖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司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现名。
经营理念“差异、专业、领先、长远”。
1.2公司历程❖1988年3月21日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1992年9月29日平安保险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995年实行了产险、寿险、证券、投资四大业务的统一管理、分业经营。
总公司成立电脑工作委员会❖1996年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海外公司成立❖1998年麦肯锡改革方案全面推出❖1998年10月中旬,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电话咨询中心—平安Call Center 项目将全面提升平安服务、销售和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水平。
同时电子商务项目也开始起步❖2000年平安3A客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7月18日,平安全国电话中心95511在苏州开通,并力争三年内建成亚洲最大的企业电话中心;8月18日,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正式启用,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2002年6月27日引进礼贤业务员甄选系统(LASS系统)❖2003年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首次实现特服号码海外直拨❖2004年11月10日平安人寿行销支援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2006年8月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
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论文中国平安的财务分析案例——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年级专业:2009级财务管理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6月8日摘要经典研究学派认为公司的内涵价值是存在的,作为搜寻内涵价值的工具,恰当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搜寻出公司内涵价值的合理区间,有助于各种决策判断。
市场基础研究学派认为完全有效的市场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的资本市场只能是相对有效,相对有效市场存在足够的空间使财务报表分析成为一项价值发现活动。
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可以通过公司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及早发现公司财务危机的各种征兆,以避免投资者发生损失。
实证会计理论证明了公司管理层有各种动机来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报表粉饰,因此,进行恰当的财务报表分析有助于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纠正扭曲公司真实情况的现象。
正确评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分析是极其重要的。
财务分析不仅可以用于评价过去和反映现状,更重要的是它可通过对过去与现状的分析与评价,估价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与趋势,所以,利益相关者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财务情况和盈利情况,从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作出正确评价。
加之,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为财务问题,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财务分析结果来显示。
因而,可以说非财务方面的信息是财务分析的验证与补充。
本文基于哈佛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平安2007年至2011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以及前景分析,进而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财务分析;中国平安;哈佛分析框架目录摘要 (2)第1章前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本文的研究重点 (3)1.3 本文的主要结构框架 (3)第2章战略分析 (4)2.1 中国平安简介 (4)2.2 行业分析 (4)2.2.1 保险行业特征及生命周期分析 (4)2.2.2 行业获利能力分析(波特五力分析) (4)2.2.3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5)2.3 竞争战略分析 (6)第3章会计分析 (8)3.1 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8)3.2 分析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9)3.2.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析 (9)3.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分析 (10)3.3 会计变更的影响 (11)3.4会计分析结论 (12)第4章财务分析 (13)4.1 报表分析 (13)4.1.1 资产负债表分析 (13)4.1.2 利润分析 (15)4.1.3 现金流量表分析 (16)4.2 比率分析 (18)4.2.1 偿债能力分析 (18)4.2.2 盈利能力分析 (21)4.2.3 成长能力分析 (24)第5章前景分析 (27)第6章结论 (32)参考文献 (33)第1章前言1.1 研究背景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比较,了解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合理地评价,预测企业财务和经营的发展趋势,为进行正确地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中国平安保险的金融科技转型案例分析中国平安保险作为中国最大并且最具综合实力的保险集团之一,不仅在传统的保险业务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积极推动了金融科技转型。
本文将分析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方面的案例,并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背景介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多元化金融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保险、银行、投资等领域。
由于中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平安保险意识到传统业务模式的局限性,于是开始着手进行金融科技转型。
二、金融科技平台构建中国平安保险积极构建金融科技平台,通过自主开发和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创新的金融科技应用。
首先,他们建立了一个智能化的互联网保险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其次,他们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推出了在线理财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另外,他们还推出了移动支付和电子银行等金融科技产品,提升了客户的便捷度和体验感。
三、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中国平安保险深知数据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因此致力于建设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系统。
他们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
这种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保险精算的准确性,还能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中还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
他们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提高了保险数据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同时,他们还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问题,为供应商和贸易商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安全的融资服务。
五、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中国平安保险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生态建设,不仅与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合作,还通过投资和孵化,培育金融科技创新。
他们与创业公司合作开展合作研发,共同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此外,中国平安保险还进行技术人才培养,建设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为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成功原因分析中国平安保险在金融科技转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案例分析一、企业简介1.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注册地为中国北京,总部位于深圳。
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份名称“中国平安”,股份代号2318。
经过了数年的争取,直到1992年,平安才成为一家真正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此确立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本发展态势。
公司在注重保险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成立了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完善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在巩固国内业务的同时,稳步推进公司的国际化,在香港成立了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统筹管理美国,香港公司及伦敦和新加坡代表处,与世界上16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友好往来,在286 个城市设立了理赔、检验和追偿代理。
2006年8月,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商业银行89.24%股权,取得一张全国性的中资银行牌照。
尽管此前平安集团已控股平安银行(原福建亚洲银行),但由于种种政策原因,平安银行终究改变不了“外资银行”的身份。
由于深商行拥有银监会授予信用卡业务许可,故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将为平安集团提供涉足信用卡业务的理想机会。
2007年3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简称为“中国平安”,A股证券代码为“601318”,成为A股第二保险股,申购平安IPO所冻结的资金达到1.1万亿人民币。
2.深圳发展银行1987年12月28日,深圳发展银行宣告成立,总部设在深圳。
股票简称“深发展A”,股票代码 000001,是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
深发展于1987年5月首次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
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的重要开端。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发展银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18个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了近300家分支机构,并在北京、香港设立代表处,与境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中国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为核心文化理念,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
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
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
自198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迅速积累,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力量。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便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且此问题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危及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提高保险投资收益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成熟的保险资金投资变迁看,投资渠道均遵循了从单一到到多元的发展轨迹,投资风险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由新的投资渠道引发的投资风险。
另外,面临新的投资渠道,我国现有的客观条件很可能难以满足资金运作的需求。
这就需要从保险公司、金融证券市场政府三方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及相关外部环境的改善。
二、公司战略如今,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加剧,有效的战略管理越来越多的关系到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找出与竞争者的差异并利用它发挥出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保险业正是一个竞争不断加剧,具有潜力且不断成熟的行业,平安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业的一员,有各种因素制约和促进他的发展,所以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和获得市场竞争的胜利至关重要。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中国平安并购富通案例分析一、跨国并购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驶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平安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HKEx2318)上市,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SSE601318)上市。
中国平安是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企业,拥有完善的治理架构,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三、富通集团简介富通集团包括富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通银行。
富通集团(Fortis)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活跃与世界保险,银行和投资领域,享誉全球的国际性金融服务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旗下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是欧洲股市和债市最大的机构。
四、背景分析此次收购机会的出现,是富通集团首先抛出了橄榄枝。
在加入财团收购荷兰银行之后,富通集团计划在对荷兰银行资产重组的同时,积极拓展亚洲市场,从而主动提出了希望引入中国金融机构作为股东的意向。
在海外已建立良好品牌形象的中国平安,便成为其首选的合作对象之一。
富通集团主要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并早已建立银保综合金融平台,这与正致力于建设综合金融集团的中国平安极为类似。
富通集团在银保综合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将为中国平安带来很大帮助。
对于平安和富通集团将来的合作路径,平安和富通高层昨日均透露了有关信息。
平安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与富通集团就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通过技术交流、交叉销售等形式由富通向平安传授相关技术与知识。
根据双方签订的谅解备忘录,平安有权向富通集团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
姓名陈佑生班级物流管理(2)学号150312081平安险介绍及案例分析(1)平安险介绍平安险(FreefromPerticularAverage简称F.P.A.)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主要险别之一。
平安险原来的含义是只保全损,即承保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损失。
自然灾害系指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
后来又加上了运输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造成货物的部分损失。
对装卸、转运时的货物落海损失,避难港的卸货损失,避难港、中途港的特别费用,共同海损的牺牲和分摊,救助费用,以及运输契约订有“船舶互撞责任”条款应由货方偿还船方的损失,也包括在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内。
此外,在货物遭受保险责任内的危险时,被保险人采取抢救、防损措施以减少货物的损失,因而支付合理的施救费用,保险公司也负责赔偿。
这种施救费用可以在赔付货损保险金额以外的另一个保险金额限度内偿还给被保险人,英国1982年新修订的伦敦协会货物保险条款,用“C…险代替了原来的“平安险”。
.平安险,平安险的英文意思为“单独海损不赔”。
责任范围:A.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
B.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C.在运输工具已经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等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
D.在装卸或转运时由于一件或数件整件货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E.被保险人对遭受承保责任内危险的货物采取抢救、防止或减少货损的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费用,但以不超过该批被救货物的保险金额为限。
F.运输工具遭遇海难后,在避难港由于卸货所引起的损失以及在中途港、避难港由于卸货、存仓以及运送货物所产生的特别费用。
G.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
中国平安案例分析报告一.现状综述(一).行业与市场发展动态1.保险行业现状分析(1).我国保险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行业的规模,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各类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无论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还是保险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国寿险市场的六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占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国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标杆地区——、、、、、和,囊括45%的保费收入。
(3).2022-2022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2.发展前景(1).现在我国国营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仍靠国有经济。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解决养老问题应是多层次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及早解决养老的问题。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却给保险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加大增员数量,提高展业效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目前寿险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住房和物价,而医疗保障的问题已排在第一位,我国12亿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客观上也需要人寿保险来解决。
我国现在城市95%以上有15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少儿人寿页脚二.中国保险行业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发达国家保险业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应占当年国生产总值的5%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年保费收入一般占本国国生产总值的8%~10%,而中国2022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生产总值的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融强势启航并购深发展案例分析摘要2009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作为我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亦是我国金融业迈向综合经营的里程碑。
2012年7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工商登记管理机关核准,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至此,中国史上最大金融并购案完美收官。
本文主体部分首先介绍了并购事件所在的行业背景,接着阐述了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并购的动机。
接下来具体梳理了整个并购过程,并从并购的意义和风险因素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并购、综合金融、中国平安、深发展目录一、并购行业背景 (3)1.1 国内外金融业发展趋势 (3)1.2 中国金融监管环境变化趋势 (4)1.3 中国保险业和银行业相互渗透 (5)二、并购双方介绍 (6)2.1 中国平安集团概述 (6)2.2 深发展概述 (9)三、并购动机 (12)3.1 从中国平安角度看 (12)3.2 从深发展角度看 (15)四、并购过程 (16)4.1 交易步骤 (16)4.2 交易进展 (17)4.3 交易定价分析 (18)五、风险因素 (20)5.1 风险管理能力 (20)5.2 风险偏好分析 (21)六、并购影响 (23)6.1 加法效应 (23)6.2 乘法效应 (24)6.3 减法效应 (26)七、“平深恋”的展望 (26)一、并购行业背景1.1 国内外金融业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末,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金融业的竞争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和核心。
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客户需求逐渐多层次和多样化,对金融业务经营的多元化、综合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法国银行保险业并购的成功案例开始,大批大型的银行收购小型保险公司,进入银行保险市场,通过银行分支机构销售保险产品,凭借银行保险人银行巨大的分销网络和先进的电子技术,大规模、高效率地销售保险产品,获得规模经济,曾创下取得保费连年翻倍的传奇,据估计90年代60%以上的寿险销售量由银行渠道贡献,大多银行都与寿险公司签订分销或交叉持股协议。
平安“富通门”事件法律问题分析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出现了各种问题,其中比较令人关注的便是中国平安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巨亏的案例。
虽然平安“富通门”事件已经随着今年四月富通集团股东大会通过分拆协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平安巨亏背后却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政府在对富通集团的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国有化征收问题。
通过对平安投资富通争议中的国有化征收的法律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标签:国有化;补偿;投资保护协定1 平安“富通门”事件始末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业巨头之一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著名金融机构富通集团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 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后又将持股比例扩大至4.99%。
中国平安集團这次的海外并购是中国保险公司首次投资全球性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保险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投资。
平安收购富通便是基于两者之间的业务相似性,通过对富通投资公司的收购,有利于平安直接提升资产管理业务能力、完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并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其多元化战略。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美国次级债券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致使包括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全球顶级金融机构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富通集团也不能幸免。
这使得平安在富通集团的投资产生了巨额亏损。
2008年10月6日平安公告称,拟在三季报中对富通股票投资进行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把在去年9月30日净资产中体现的约157亿元的市价变动损失,转入利润表中反映,9月29日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三国政府宣布联合出资112亿欧元拯救遭遇流动性危机、股价暴跌的富通。
不过,三国政府并未执行这一计划。
10月3日,荷兰政府率先出手,斥资168亿欧元收购原荷兰银行在内的原富通全部在荷业务。
以中国平安为例分析股票回购的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作者:郝瑾瑜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20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日趋完善,股票回购案例逐步增多。
2019年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一系列蓝筹股实施了巨额的股票回购,截至2019年9月底A股回购实施总金额已超过1000亿元,创A股股票回购资金量的历史新高。
本文以中国平安为案例,首先简述了其2019年股票回购的过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平安股票回购的动机,即在市场低迷背景下,向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优化资本结构,分配超额现金;建立健全公司的长效激励机制,为股东创造长远持续的价值。
之后通过分析中国平安股票回购对股票价格、流动性及资本资金的影响,总结中国平安此次股票回购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关键词:股票回购;中国平安;财务影响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1-0081-02一、中国平安股票回购案例分析1;中国平安简介中国平安属于中国平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成立,200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平安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业务横跨保险,银行,投资的不同领域。
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破万亿,净利润超千万,总资产截至2018年底达7;14万亿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2;中国平安2019年股票回购过程2019年3月13,中国平安发布《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份方案的公告》拟使用不低于50亿元且不超过100亿元的自有资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以不高于101;24 元/股的价格,回购本公司 A 股股份,回购期限为12个月。
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如果按照回购资金上限和回购金额上限计算,公司回购股份数量将为 98,775,187 股,约占公司总股本 18,280,241,410 股的 0;54%。
从2019 年6月28日开始实施回购到2019年8月31日,中国平安累计共回购了57,594,607股,已支付的金额合计5,000,000,171;09 元。
关于中国安全并购富通的案例分析安全保险全称为中国安全保险集团股分,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效劳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 年总部位于。
富通(Ageas)是国际保险公司,拥有超过180 年丰富保险经历,位列欧洲 20 大保险公司之一。
业务集中于占全球保险业最大份额的欧洲及亚洲巿场,旗下设四个分部为比利时、英国、欧洲和亚洲,并透过全资拥有附属公司及与各地强大的金融机构结成的火伴网络,效劳全球。
一、并购简介收购方为中国安全,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被收购方为富通集团,主营业务是保险,其他业务是银行、投资。
收购事件发生于 2022 年 11月 29日,成交价格为累计投资人民币 238.74亿元。
2022 年 11月 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安全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 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置欧洲富通集团 Fortis Group 9501 万股股分,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 4.18% ,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
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
2022 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的"出国年〞。
当时的美国次贷危机尚未完毕,并且市场仍有对其 "愈演愈烈〞之势的预期。
富通集团卷入金融危机后,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政府在 2022 年 9月 29日宣布联合出资 112亿欧元持有富通集团下属富下属富通银行49的%股权。
随后荷兰政府、比利时政府及法国巴黎银行未经富通股东的投票擅自售出了富通旗下的局部业务。
通过一系列交易后富通集团的资产就惟独国际保险业务、构造化信用资产组合 66的%股权以及现金。
这样大名鼎鼎的富通集团就由被誉为 "银保双头鹰〞的国际知名企业解体为一家国际保险公司,其盈利潜力一下子就有天上掉到地上。
一.现状综述(一). 行业与市场发展动态1.保险行业现状分析(1).我国保险行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无论是行业的规模,保险市场主体的数量,还是各类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无论是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还是保险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2).国内寿险市场的六巨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和泰康人寿,占据寿险市场80%的份额;国内保费规模最大的七大标杆地区——广东、江苏、四川、河南、山东、北京和上海,囊括45%的保费收入。
(3).2006-2015年是我国人口负担系数不断创新低和中青年劳动力人口创新高时期,也是我国建立覆盖全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关键时期,商业保险在承担社会管理功能的同时将得到飞跃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将成为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手。
2.发展前景(1).现在我国国营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仍靠国有经济。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解决养老问题应是多层次的,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及早解决养老的问题。
(2).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3).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但是却给保险业带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百废待兴的节骨眼上加大增员数量,提高展业效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4).目前寿险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住房和物价,而医疗保障的问题已排在第一位,我国12亿多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客观上也需要人寿保险来解决。
我国现在城市95%以上有15岁以下子女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少儿人寿保险备受青睐;截至2012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3540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3%,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而按照联合国统计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
所以,不论是少儿市场还是老人市场,都将是庞大的。
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寿险行业市场空间较大。
二.中国保险行业的主要问题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发达国家保险业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应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年保费收入一般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而中国2011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2011年人均保费为1200元,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内部还存在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制约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一)行业发展方式粗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沿袭下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保险行业总体上仍停留在争抢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低层次竞争水平上。
大部分保险公司主要靠“人海战术”、快速增设机构、铺摊子实现外延式扩张,而忽视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和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有的公司甚至不惜违法违规,不顾成本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
这样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年轻化、知识化消费群体的保险保障需求,甚至会伤害消费者的利益,引发消费者的不信任。
(二)保险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是保险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中国保险产品数量迅速增加,促进了保险业快速发展,但保险产品创新也存在一些问题,产品结构雷同、创新动力不足。
中国保险企业仍然处于技术创新的低层次阶段,仅仅少数大的保险企业致力开展自主创新研发活动,大多数保险企业的许多产品还是主要从外部引进,再进行局部的开发和改进而成,依靠低水平的技术创新活动维持保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现如今,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要求日益多样化,对养老保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汽车住宅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明显提高,这些都为保险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当前,保险产品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在财险市场上,机动车辆险市场份额过大,其他险种比例太小,产险市场高度依赖车险的业务结构面临调整压力。
未来汽车销量增速将下滑,车险业务增速放缓,因此需要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寿险市场上,分红险“一险独大”的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分红险占比过高,分红险单一险种的业务波动会造成整个寿险市场的大幅波动。
过度集中于分红险,在加息条件下需要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覆盖成本,客观上会增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压力。
特别是在目前日趋复杂的投资环境下,过高的投资回报要求可能会放大风险。
(四)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与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保险业进入门槛低、人员学历相对较低。
行业内精通保险、擅长管理的中高端人才,特别是核保、核赔、风险管理等专业型人才,以及管理、营销、培训等经验型人才严重不足。
有数据表明,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险业的发展。
(五)保险经营不诚信保险公司盲目追求业绩的经营行为很容易产生诚信问题。
例如,展业过程中设计晦涩难懂的保单条款引诱消费者落入陷阱,待出险时逃避保险责任;夸大保险的保障功效;借助权力部门强制销售保险;通过热门产品搭配销售有关险种;通过协议或借行业协会名义联合限价;在理赔时常常因为前期盲目展业埋下业务隐患、缺乏专业理赔人才等原因造成“理赔难”,更有甚者为了追求利润而无理拒赔,惜赔或少赔等。
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形象,阻碍了人们的投保热情。
(六)保护政策阻碍保险业开放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保护政策,就是外资进入中国保险行业,只能采取合资模式,且外资股权不得超过50%。
这种合资模式,有效地减缓了外资在中国保险行业的扩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资保险公司,但也产生了大量的中外股东之间的冲突。
更重要的是,50∶50的股权结构,在限制外方控制权以及实现引进外资先进技术方面,效果有限。
自中国保险业开放以来,除了最初的个人代理制度和小部分产品的创新外,外资在推动中国保险市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方面,并没有太多作为。
另一个重要的保护政策是不开放法定险种(目前主要是交强险)。
从交强险开办5年的实践看,竞争激烈,大量财产险公司经营困难,甚至亏损。
因此,从社会福利的角度,亟须建立合理有效的、与交通有关的社会管理体系,利用外资保险公司的资金技术,进一步提高中资保险机构的管理水平。
(七)保险外部环境不完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全社会对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发挥保险业的作用。
但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是法律环境方面,部分业务领域的法律不健全,如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还没有建立,农业保险运行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二是政策环境方面,业务发展存在政策瓶颈,如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还没有建立,自然灾害风险分散转移和补偿救助机制缺失。
三是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保险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的力度应该加大。
三.广告运作目标(一).企业与品牌背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平安的企业使命是:对股东负责,资产增值,稳定回报;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居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
中国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为核心文化理念,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
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
中国平安的愿景是以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为支柱,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企业各利益相关方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和百年老店。
(二)主要竞争对手1.行业前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历史比较长,具有深厚的政府背景,也是在政府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这也正赋予了中国人寿可以获得别的保险公司不可比拟的垄断资源。
同时,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其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是中国保险行业最大的资产管理者,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平均每年增加30%,其中投资资产年均增长40%,并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
我们预计中国人寿2006-2008 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在67%左右。
而中国平安则不同。
它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走市场路线,完全依靠市场自身的规则发展至今。
中国平安的战略目标是打造以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为核心,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平安作为金融深化改革的领头羊,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平均每年增加25%,其中投资资产年均增长23%,并保持较高的投资回报。
由于公司是一家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业务涉及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信托及证券等金融子行业,各个业务平台之间可以共享客户信息,交叉销售可以给公司带来极低的开拓成本,单一客户边际附加值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的风险,未来仍可保持较高增长。
从市场来看,中国人寿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地区为人口较多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例如广东、河南、四川等省份;而中国平安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地。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平安在市场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业务资源投入多,高端客户占比高,导致单个客户的边际利润贡献度较高。
中国人寿在资金实力,企业网方面比平安实力强,而且在各个业务方面都比平安有相对优势。
2.后起之秀—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它以“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为使命,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为经营理念,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中国太平洋保险旗下拥有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和长江养老保险等专业子公司,保持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
2009年,中国太平洋保险保费收入963亿元,投资资产规模达到3660亿元,养老保险受托管理资产规模247亿元。
太平洋保险在财险方面比平安有优势。
2. 后起之秀—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6年,是近年来中国发展最强劲的保险公司之一。
创立十多年来实力增长迅速,泰康不仅仅在理念、产品上积极创新,而且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也在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