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易错题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易错题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易错题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易错题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答案.doc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 - 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 、 B 、 C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①②③均为有单质参与的反应。

(1)若 A 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黄绿色气体参与反应, B 溶液遇 KSCN 显血红

色,且②为化合反应,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如何检验上述 C 溶液中的阳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 B 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①②③为工业制备

B 的反应。

C 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

【答案】 Fe+2Fe

=3Fe

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 Fe 2+

4

① ③ 2C+SiO

Si+2CO ↑

SiCl

【解析】 【分析】

(1)由转化关系可知 A 为变价金属,则 A 应为 Fe , B 为氯化铁, C 为氯化亚铁,②为 Fe 与氯

化铁的反应;

(3)B 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 B 为 Si ,①为 C 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

制备 B 的反应,则 C 为 SiCl 4,③中 SiCl 4 与氢气反应,提纯 Si ,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A 是常见的金属,①③中均有同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参与反应,且②为化合反应,则该 非金属气体为

Cl

2, B 为氯化铁,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 3++Fe=3Fe 2+;

(2)由分析知 C 为氯化亚铁,检验

Fe 2+的操作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加

KSCN 溶液,无

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证明含

Fe 2+;

(3)B 是太阳能电池用的光伏材料,可知 B 为 Si ,①为 C 与二氧化硅的反应,①②③为工业

制备 B 的反应,则 C 为 SiCl 4 2 化合生成 4 4 与氢气反应,提

,其中②为 Si 和 Cl SiCl ,③中 SiCl 纯 Si ,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 2 +2C Si+2CO ↑,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① ③。

2. 铁和铝是科技、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现有铁、铝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 X 的名称是 _____。

(2)气体 A 是 _____。

(3)A 与 Cl 混合光照可能发生爆炸,生成_____(填化学式 ),A 在该反应中作为 _____(填“氧

2

” “”)

化剂或还原剂。

(4)溶液 B 中阴离子除 OH-外还有 _____,溶液 D 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为 _____。

【答案】过滤H2(或氢气 ) HCl 还原剂AlO2 - Fe2+

【解析】

【分析】

金属混合物中Fe 与 NaOH 溶液不反应,而Al 可以与 NaOH 溶液反应产生 NaAlO2、H2,NaAlO2易溶于水,所以气体 A 是 H2,溶液 B 是 NaAlO2与 NaOH 的混合溶液,固体C是Fe, Fe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与HCl 发生置换反应产生 FeCl 和氢气,因此溶液 D 为 FeCl ,

2 2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操作 X 的名称是分离难溶性的固体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名称是过滤;

(2)气体 A 是 H2;

(3)A 是H2, H2和Cl2的混合气体光照会发生爆炸,反应生成HCl,在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

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H2作还原剂,;

(4)溶液 B 是反应产生的 NaAlO2与过量的NaOH 的混合溶液,所以溶液 B 中阴离子除 OH-外还有 AlO2-;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 FeCl2 和 H2,溶液 D 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Fe2+。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铁以及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注意知识的积累是解题的关键,HCl 的氧化性比较弱,只能把 Fe 氧化为 Fe2+, Cl2、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Fe 氧化为Fe3+; Al 既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也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反应氢气,等物质的量的铝与足量的酸、碱反

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3.下列物质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

已知由 E 转化成 C 的现象是: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 D________,甲 _______,乙 _______,丙__________ 。

(2)写出 E→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Fe2O3 FeCl3 FeCl2 Cl2 NaOH KSCN 4FeOH 2

+ O2

+

2H2O 4Fe OH 3

( ) =( )

【解析】

【分析】

E 转化成 C 的现象是: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则 E 为 Fe( OH)

2,C为Fe(OH) 3,A为红棕色粉末,则A 为 Fe2O3,B 为 FeCl3 , D 为 FeCl2,乙为 NaOH,由 D→ B 的转化可知,甲为氯气或氯水等,由血红色溶液可知,丙为KSCN,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B、D、甲、乙、丙分别是 Fe2 3 3 2 2

;NaOH;

O ;FeCl ; FeCl ;Cl

KSCN;

(2) E→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 OH) 2+O2+2H2O= 4Fe( OH) 3。

4.A 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其转化关系如图(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 ;溶液C的颜色是 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A — C : _________________。

② C— D : __________________。

(3)E转化为F过程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Fe3 O4 浅绿色Fe 2HFe2 H 2 2Fe2 Cl 2 2Fe3 2Cl

4Fe(OH) 2 O 2 2H 2 O 4Fe(OH) 3

【解析】

【分析】

A 是金属单质,

B 是金属氧化物、

C 和

D 均为金属氯化物,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因此 A 是

变价金属,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变价金属只有铁,因此, B 为四氧化三铁、 C 为氯化亚

铁、 D 为氯化铁、 E 为氢氧化亚铁, F 为氢氧化铁,据此回答。

【详解】

(1) B 为四氧化三铁、 C 为氯化亚铁;答案为:Fe3O 4;浅绿色;

(2) A 为铁、 C为氯化亚铁、 D 为氯化铁;故① A — C 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2H Fe2 H 2 ,② C— D 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Cl 2 2Fe3 2Cl ;(3) E 为氢氧化亚铁, F 为氢氧化铁,因此 E 转化为F过程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迅速变

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 2O 22H 2 O4Fe(OH) 3。

【点睛】

此题的切入点是按物质类别及类别的通性给各物质归类,进一步找到 C、 D 都是同一种金属的氯

化物,是组成元素相同不同化合物,因此,金属元素是变价元素。

5.已知 A 是一种常见金属, F 是一种红褐色沉淀。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F、G 的化学式: F.________; G._______。

(2)检验 D 中阳离子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存 C 溶液时要加固体 A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Fe(OH)3 Fe2O3取 D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 Fe3+ 2+被 O2 3 4 +2+ 3+ 2 2+ 2 2+- 防止 Fe 氧化 Fe O +8H ═ Fe +2Fe +4H O 2Fe +Cl ═ 2Fe +2Cl

【解析】

【分析】

A 是一种常见金属, F 是一种红褐色沉淀,由转化关系可知 F 为 Fe(OH) , A 为 Fe, Fe 与氧

3

气反应生成 B 为 Fe3O4,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与氯化铁,故Fe 与盐酸反应

得到 X 为氢气、 C 为 FeCl2

,可推知

2 3 2 3

E 为 Fe(OH) 、 D 为 FeCl ,G 为 Fe O 。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 F 为 Fe(OH)3, G 为 Fe2O3;

(2)检验 FeCl 中阳离子的方法为:取 D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3

色,证明含 Fe3+;

(3)保存 FeCl2溶液时要加固体 Fe 的原因是:防止Fe2+被 O2氧化;

(4)① B→C的离子方程式: Fe3 O4+8H+═ Fe2++2Fe3++4H2O;

②C→D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 2Fe2++2Cl-;

【点睛】

物质的颜色是推断突破口,再结合转化关系推断各物质,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的

性质

6.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SO4 )3、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从工业废水中回收金属铝和金属铜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试剂 X、 Y、 Z 均过量 )。

(1)试剂 X 为 _______,加入试剂 X 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试剂 Z 为

___________。

(2)操作②为 ____________(填实验分离方法 )。

(3)溶液 2 中含有的溶质有 __________(填化学式 )。

(4)写出操作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5)金属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__(填化学式 )。

【答案】铝 2Al+3Cu2+ 3+

氨水2 4 3 24 24 3 24 2

=2Al +3Cu 过滤 Al (SO ) 、 H SO Al (SO ) 、H SO SO 【解析】

【分析】

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l2 4 3 2+和少量的 Na+,由流程可知加入X 为

(SO ) 、较多的 Cu

金属铝,用于置换出铜,溶液 1 含有 Al2 4 3 2 4

Al 和 Cu 的

(SO ) 、 Na SO,不溶性物质为过量的

混合物,向不溶性物质中加入试剂Y 用于溶解 Al,反应产生Al2 4 3

,而 Cu 不能发生反

(SO )

应,则为稀 H2 4 2 4 3 2 4

,由于 3

SO ,溶液 2 含有 Al (SO ) 、过量 H SO Al(OH) 是两性物质,能够与

过量的强碱 NaOH 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向①②混合后加入氨水,可生成Al(OH)3 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分解生成Al2O3,电解熔融的Al2O3 可生成 A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①是过滤,不溶性物质为 Cu、 Al 混合物,操作②是过滤,试剂 Y 是

H2SO4,溶液 1 含有 Al2 (SO4)3、 Na2SO4,溶液 2 含有 Al2(SO4)3、过量 H2SO4,试剂 Z 是氨

水,操作③是过滤,操作④加热分解Al(OH)3,操作⑤是电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X 为 Al,可用于除去溶液中的Cu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3Cu2+=2Al3++3Cu;试剂 Z 为氨水;

(2)操作①②③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为过滤操作;

(3)溶液 2 中含有的溶质有Al2(SO4 )3、 H2 SO4;

(4)操作④是加热Al(OH)3,Al(OH)3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OH)3 2Al2O3+3H2O;

(5)金属Cu 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 SO2、 H2 O,反应方程式

为:Cu+2H2SO4 (浓 ) CuSO4+SO2↑ +2H2O,所以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综合应用,把握分离流程中的反应及混合物分

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设计意图,把握物质的性质,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实

验能力。

7.已知A B C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在室温下

A

为固体,

B

C

为气体,向

D

溶、、

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显红色。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生如下转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A、 B、 C 的化学式: A_____、 B_______、C_________。

(2)反应 E 溶液+ A→F溶液+ C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 D 溶液+ A→F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若向 F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

(3)写出除去 D 溶液中 F 杂质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答案】 Fe Cl

+2

++H

2↑

3++ Fe=3Fe2+

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沉淀

2 H2 Fe+2H =Fe 2Fe

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2Fe2++ Cl2=2Fe3++ 2Cl-

【解析】

【分析】

A、 B、 C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在室温下 A 为固体, B 和 C 为气体, A 与 B 反应生成

D,向 D 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后,溶液显红色, D 溶液中含有 Fe3+,由 D 于 F 相互转化可知, A 为 Fe, B 为 Cl2 3 2

. B 与 C 反应生成 E, Fe 与 E 溶液反应得到氯, D 为 FeCl , F 为 FeCl

化亚铁与 C,则 C 为 H2,E 为 HC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向 D 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后,溶液显红色,故 D 溶液中含 Fe3+,根据题干信息可推知

A 为 Fe,结合框图中 E 溶液与 A 反应生成 F 溶液和气体 C 可确定 E 溶液为酸,故 E 为HCl,由此推知 B、C 分别为 Cl 、 H , D、 F 分别为 FeCl 、 FeCl 。

2 2

3 2

(2)E 为 HCl,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氯化铁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F 为 Fe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不稳定的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可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现

象为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

(3)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可通入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2Fe2++Cl2=2Fe3++2Cl-。

8.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关系:

试回答: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F_______ 。

(2)检验 G 溶液中阳离子所选用的试剂是

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现象是

______。

(3)写出 B 溶液与 C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

G 溶液与

A 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中共有

6 个化学反应,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几个?

________ 。

【答案】 Fe

KCl

Fe(OH) 3

KSCN

溶液呈红色

FeCl 2+2KOH=Fe(OH)

2↓ +2KCl

Fe+2Fe 3+=3Fe 2+ 3

【解析】

【分析】

B 溶液和

C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E ,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

F ,所以

E 为

Fe(OH)2, F 为

Fe(OH)3,D 溶液和

AgNO 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

AgCl ,得到的溶液的焰色反应呈紫色,

说明溶液中有 K +,所以 B 溶液和 C 溶液是 FeCl 2 和 KOH 。 Fe(OH)3 和盐酸反应生成的 G 溶液为

FeCl 3 溶液, FeCl 3 溶液和 A 反应生成 B ,所以 B 是 FeCl 2, A 是铁, C 即为 KOH , A 和盐酸

反应生成 FeCl 2

和氢气,符合题意。故 2

A 为 Fe ,

B 为 FeCl ,

C 为 KOH ,

D 为 KCl ,

E 为

Fe(OH)2,F 为 Fe(OH)3, G 为 FeCl 3, H 为 AgCl 。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

A 为 Fe ,

B 为 FeCl 2 ,

C 为 KOH ,

D 为 KCl ,

E 为 Fe(OH)2,

F 为 Fe(OH)3, G

为 FeCl 3,H 为 AgCl 。

(1)化学式 A : Fe , D : KCl , F : Fe(OH) 。

3

3

3+

可选用 KSCN 溶液, Fe 3+和 SCN -反应生成红色的配离子和配合

(2)检验 G(FeCl )溶液中的 Fe 物,溶液显红色。

2

C(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l 2+2KOH=Fe(OH) 2 +2KCl

(3)B(FeCl )溶液与

(4)G(FeCl 3)溶液与 A(Fe)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Fe+2Fe 3+=3Fe 2+ 。

(5)上图中的 6 个化学反应,铁和盐酸的置换反应、

Fe(OH)2 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 Fe(OH)3

的反应以及 FeCl 3 和铁生成 FeCl 2 的归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他3 个都是复分解反

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共有

3 个。

9.A ~ I 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 H 为固态氧化物, F 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且

(部分反应

A 、

B 、

C 、

D 、

E 、

F 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 B 的俗称 _______,反应①的用途 _____(填一项)。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反应⑧的化学

方程式为 ______ 。

(3)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4)向 G 溶液中加入 Al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

【答案】磁性氧化铁焊接钢轨(或冶炼金属铁)8Al+3Fe3 O44Al2O3+9Fe

Fe3 O4+8H+=Fe2++2Fe3++4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

变成红褐色 3AlO2-+Al3++6H2O==Al(OH)3↓

【解析】

【分析】

F 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说明 F 为 Fe(OH) , E 在空气中可转变为 Fe(OH) ,说明 E 为

3 3

Fe(OH)2,E 与 F 是 B 与盐酸反应生成的 C 和 D 再与 NaOH 反应得到,因此 C 为 FeCl2,D 为FeCl3, B 为 Fe3O4, A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那么 A 为 Fe,B和 I 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

铁,说明发生的是铝热反应,即H 为 Al2O3,I 为 Al, Al2O3与 Al 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生成 G,那么 G 为 NaAlO2,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 B 为 Fe3O4,俗名为磁性氧化铁,反应①用于焊接钢轨或冶炼金属铁;

(2)反应①为铝热反应,反应方程式为8Al+3Fe3O44Al2O3 +9Fe;反应③为Fe3O4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Fe3 O4+8H+=Fe2++2Fe3++4H2O;反应⑧为 Al2O3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的反应,方

程式为: Al2O3+2NaOH=2NaAlO2+H2O;

(3)反应⑥为 Fe(OH)2在空气中氧化的反应, Fe(OH)2为白色沉淀,被氧化后迅速变为灰绿

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 AlCl3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AlO2-

+Al3++6H2 O==Al(OH)3↓。

10.某课外小组对金属钠进行研究。已知C、D 都是单质, F 的水溶液是一种常见的强酸。

(1)金属 Na 在空气中放置足够长时间,最终的生成物是:______。

(2)若 A 是一种常见金属单质,且 A 与 B 溶液能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3)若 A 是一种不稳定的盐, A 溶液与 B 溶液混合将产生白色絮状沉淀且瞬间变为灰绿

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 E,请写出白色絮状沉淀转变成红褐色沉淀过程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

式: ____________。

【答案】碳酸钠或 Na2CO3 2Al+2NaOH+2H2O=2NaAlO2+3H2↑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分析】

Na 和O2点燃生成M,则M 为Na2O2; Na 和水反应生成 B 和C,其中 C 为单质,则 C 为H2, B 为 NaOH ; F 的水溶液为常见的强酸,则 F 为HCl , D 为Cl 2。题中没有给出 A 、 E、

G的信息,故需要结合小题中的信息,去推断各题对应的物质。

【详解】

(1)金属 Na 在空气中,表面会被氧化为Na2O, Na 和 Na2O 都会和水蒸气反应生成NaOH,NaOH 会再和 CO 反应生成 Na CO ;

2 2 3

(2)从题中信息可以推出 A 为 Al, A、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 O=2NaAlO +3H ↑;

2 2 2

(3)从题中信息可以推出 A 为亚铁盐,白色絮状沉淀为Fe(OH)2 E

为Fe(OH)3

,,白色絮状沉淀转变成红褐色沉淀过程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点睛】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先变为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物质易吸水而潮解,形成

氢氧化钠溶液,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风化后得到碳酸钠粉末。

11. A、 B、 C、 D 四种化合物,其中B、 C、 D 焰色反应均为黄色,而色, B、 D 和盐酸反应均得到C,将固体 B 加热分解可得到D,若在

A 的焰色反应为紫D 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

色无味气体,又可得到 B 的溶液;若 A 的溶液滴加到FeCl2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E。

(1)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

A: ___ B:___ C:___

(2)按要求写出下列方程式:

①D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②E 固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

【答案】 KOH NaHCO 2-

+2H +

=H 2O+CO 2↑ 2Fe(OH)3 Fe 2O 3+3H 2O

3

NaCl CO 3 【解析】

【分析】

B 、

C 、

D 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均为钠的化合物, A 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则 A 为钾的化合

物;若 A 的溶液滴加到 FeCl 2 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沉淀 E ,可知 A 为 KOH ,E 为 Fe(OH)3; B 、 D 和盐酸反应均得到 C ,将固体 B 加热分解可得

到 D ,若在 D 的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又可得到

B 的溶液,可知 B 为 Na 2CO 3, D

为 NaHCO 3, C 为 NaCl ,据此进行解答。【详解】

(1)据分析可知答案为: KOH ;NaHCO 3; NaCl ; (2)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O 32-+2H + =H 2O+CO 2↑;

②氢氧化铁受热反应方程式为:

2Fe(OH)3 Fe 2O 3+3H 2O 。

12. 已知 A 、 B 、 C 均为含铁化合物,请根据以下四种物质的转化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Fe A B

C

(1)反应 ① 、③ 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向 B 的溶液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 (3)反应 ②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

【答案】① 溶液呈血红色

2Fe 2+

+ Cl 2=2Fe 3+

+ 2Cl -

【解析】 【分析】

根据铁的化学性质及图中的转化过程分析知, A 为氯化亚铁, B 为氯化铁, C 为氢氧化铁,

据此分析解答;根据铁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实验现象;根据氯气的氧化性书写相关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详解】

(1)反应 ① 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

是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是非氧化还 原反应,故答案为: ① ;

(2) B 为氯化铁溶液,铁离子遇到

KSCN 形成血红色溶液,故答案为:溶液呈血红色;

(3 )反应 ② 是氯化亚铁被氯气氧化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 2+

+ Cl 2=2Fe 3+

,故答案为: 2Fe 2 +

2Cl + Cl 2=2Fe 3

+ 2Cl 。

13. 现有金属单质 A 、 B 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 C 、 D 、 E 、 F ,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条件没有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 ____。

(2) A 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物质的电子式为___。

(3 )写出气体乙与 C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4)若将 C 溶液与 E 溶液混合,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5

)配制F

溶液时,要将

F

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其目的是

___

(( 用简单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

(6)设计一种检验物质 E 溶液中金属阳离子实验方案: ____(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

论) 。

【答案】HCl Cl2 - =Cl- ClO- + H2

2OH + O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

+

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3

+ 3 +

+

取少量的 E 溶液于试管抑制 Fe 水解, Fe +3H2O Fe( OH) 3+3H

中滴加 K3 Fe CN 6

] ,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金属阳离子为Fe2+

[ ( ) 【解析】

【分析】

金属 A 焰色反应为黄色,故 A 为金属 Na,乙是黄绿色气体,乙为Cl

2 ,红褐色沉淀为Fe

(OH)3,由反应① Na→气体甲 +C,为 Na 与水的反应,生成甲为H2, C 为 NaOH, H2 和Cl2反应生成气体丙,丙为HCl, D 为盐酸溶液,由HCl+金属 B→ E 可知, B 为金属 Fe, E 为FeCl2, FeCl2与 Cl2反应生成 F,则 F 为 FeCl3。据此解答。

【详解】

(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丙的化学式为HCl;故答案为 HCl;

(2) A 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为过氧化钠,该物质的电子式为

答案为:

(3) 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2 -= Cl- +ClO-

Cl +2OH

- - -

+H2O;答案为: Cl2+2OH = Cl +ClO +H2O;

(4)若将 NaOH 溶液与 FeCl2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在

空气中不稳定,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答案为: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

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5 )FeCl 3+ 发生水解生成Fe OH 3 :Fe3+ 3H Fe OH 3 +

( 3 为强酸弱碱盐,Fe ( ) + O 3H ,先加

( ) +

入较浓的盐酸可抑制Fe3+水解;答案为:抑制Fe3+水解, Fe3++3H2O Fe( OH) 3+3H +;(6 )检验物质 FeCl2 2+方法为:取少量的 E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 Fe CN 6

溶液中Fe [ ( ) ] ,若出

现蓝色沉淀,则说明金属阳离子为

Fe 2+;答案为:取少量的 E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2

+

K 3 Fe CN 6

] ,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金属阳离子为 Fe

[ ( )

14. 下图是中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

a . A 为淡黄色固体, B 为导致 “温室效应 ”的主要物质;

b . E 为常见金属, J 为红褐色沉淀;

c . G 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

B 的存在;

d . L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常用于制造炸药,浓溶液若保存不当常呈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 1) A 的电子式为 _______; B 分子属于 _______分子(极性、非极性);

( 2)反应 ①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反应 ②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3)若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为 39g ,则消耗 CO 2 的体积(标况下)为 _______L 。

( 4)检验 K 中阳离子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

( 5) L 浓溶液的保存方法是 _______。

【答案】

非极性

2Na 2O 2 +2CO 2 =2Na 2CO 3+O 2↑

Fe 3++3OH —=Fe (OH )3 ↓

11.2L

在试管中取少量

K 溶液,滴加几滴

KSCN 溶液,若溶液红色,证明有

Fe 3+

用棕色

试剂瓶子保存并放置于低温避光处

【解析】

【分析】

L 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常用于制造炸药,浓溶液若保存不当常呈黄色,

L 是硝酸;

B

为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 是二氧化碳;

A 为淡黄色固体,

A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所以

A 是过氧化钠;

G 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G 是氢氧化钙;过氧化钠与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C 、

D ,则

C 是氧

气、

D 是碳酸钠;

J 为红褐色沉淀,

J 是氢氧化铁,

E

为常见金属,则

E 是铁,铁与氧气反应生成

F , F 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与硝酸反应生

成硝酸铁,

K 是硝酸铁;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

I 是碳酸

钙、 H 是氢氧化钠。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 1) A 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 B 是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

(2)反应①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 2O 2+2CO=2Na 2CO 3+O 2↑,反应②是硝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钠,

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 +3OH =Fe ( OH ) 3↓;

39g (3) 39g 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

0.5mol ,设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

78g / mol

xmol ;

2Na 2O 2+2CO=2Na 2CO 3+O 2↑

2

2

0.5mol xmol

2 = 2

; x=0.5mol ,标况下的体积为 0.5mol ×22.4L/mol=11.2L ; 0.5 x

( 4) K 是硝酸铁,在试管中取少量K 溶液,滴加几滴 KSCN 溶液,若溶液红色,证明有 Fe 3+ 。

( 5) L 是浓硝酸,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加热易分解,浓硝酸用棕色试剂瓶子保存并放置于低温避光处。

15. A 、 B 是中学化学里常用的物质,其中

B 是单质,

A 是化合物;

F 是红棕色气体,

I 是红

褐色沉淀。它们之间相互反应以及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I 、 L 两种物质中除了含不同价态的 B 元素外,还都含另外两种相同的元素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请回答:

(1) B 和 A 的浓溶液在常温下难反应,原因是 _____________。但加热后,却可以,请写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 F 和 G 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F →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L 转化成 I 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钝化

Fe+6HNO 3 3 3 2 2 2 2 3

(浓 ) Fe(NO ) +3NO ↑ +3H O 3NO +H O = 2HNO +NO 3Fe+8HNO 3(稀 )= 3Fe(NO 3 )2+2NO ↑ +4H 2O 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 2+2H 2O = 4Fe(OH)3

【解析】

【分析】

【详解】

B 是单质, A 是化合物, A 的浓溶液与 B 反应得到得到 D、 E、 F,其中 F 是红棕色气体,则

F 为 NO2, A 为 HNO3, E 与 NaOH 反应反应得到I 是红褐色沉淀,则 I 为 Fe(OH)3,可推知 B 为 Fe、 E 为 Fe(NO3)3、 D 为 H2O, F 与 D 反应生成 A 与 G,

G 与 J反应得到 F,则 G 为 NO、J 为 O2,稀硝酸与过量的Fe 反应生成生成

H 为 Fe(NO3)2,结合转化关系可知L 为 Fe(OH)2,K 为 NaNO3,

(1) Fe 和浓硝酸在常温下难反应,原因是发生钝化,但加热后却可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Fe+6HNO3(浓 )Fe(NO3)3+3NO2↑ +3H2O;

(2) F→G的反应方程式为 3NO2+H2O= 2HNO3+NO; A→H的反应方程式为 3Fe+8HNO3(稀)=3Fe(NO3)2 + 2NO↑ + 4H2O;

(3) L 转化成 I 的现象是: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OH)2+O2+2H2O= 4Fe(OH)3。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

2020高考化学易错题纠错训练化学计算1、某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其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那么该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为: A、(b-a)/20 B、(b-a)/40 C、(b-a)/80 D、(a-b)/20 2、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那么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A、29. 6% B、42.1% C、14.8mol/L D、6.22mol/L 3、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应为〔〕 A、等于3g B、大于或等于3g C、小于或等于3g D、无法确定 4、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5、将质量分数分不为5X%和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分数为〔〕 A、大于3X% B、等于3X% C、小于3X% D、无法确定 6、由CO2、H2、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那么该混合气中CO2、H2、CO的体积比是〔〕 A、29:8:13 B、21:1:14 C、13:8:29 D、26:16:17 7、120℃时,将0.2gH2和2.8gC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赶忙将所得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2O2粉末,固体质量将增加〔〕 A、2.8g B、3.0g C、7.2g D、无法确定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专项训练——易错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训练——易错题汇总 第一周: 1、3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零六三千万四百零六 分析原因:学生刚接触亿以内的读数,对数位顺表还不是很熟,顾上了万级,却顾不了个级。特别是零出现很多个的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写错。 纠错措施:让学生记住数位表,并分级读数。 改正:300000406读作:三千万零四百零六 2、一百万有10个(1千万)。 分析:学生没有仔细读题,想当然以为是10个一百万是多少。 改正:一百万有10个(十万)。 第二周 1、服装厂去年出口创汇一千万零一百美元。写作:(1000100) 分析原因:学生对写数的方法还不够熟练,没有分级再读,不够仔细。 纠错措施:让学生对文字也进行分级,找到万字,再写数。 改正:服装厂去年出口创汇一千万零一百美元。写作:(10000100) 2、三个“8”分别表示8个千万、8个十万、8个千的数是( C )。 A. 83688000 B.80848400 C.800808000 分析:学生没有分级就从高位开始看起,导致错误。 改正:B 第三周 1、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50000005000 )。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分级写数,导致漏了一个0。 纠错措施:让学生熟记数位表,左起右起都能记住。再按数位写数。 改正:5个千亿和5个千组成的数写作(500000005000 )。 2、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 9 )。 分析原因: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填的数不是唯一的。 纠错措施:让学生明白省略的尾数是那一部分,最高位是什么,再判断填什么数。 改正:89□0039079≈90亿□里可以填的数是( 5~9 )。 第四周 1、一个蛋糕长5厘米,20个蛋糕排成一排长(100)厘米,就是(1)米。那么,(10000)个蛋糕排起来是1千米。 分析原因:学生对20个蛋糕排成一排长100厘米,就是1米的意思不理解。 纠错措施:帮助学生理解第二条信息的意思,知道排成一排1米需要20个蛋糕,那么排1千米需要1000个20。 改正:那么,(20000)个蛋糕排起来是1千米。 2、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分析原因: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纠错措施:画两幅图,一幅是从同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另一幅是从两个点引两条射线,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 改正: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第五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总汇 1、先画一画,再填空。 (1)14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2)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 算式:□○□=□(盘)……□(个) □○□=□(个)……□(个) 3、余数可能是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5=□……□ □÷5=□……□□÷5=□……□ 4、□里可以填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3 □÷□=5 (3) □÷□=5......3 □÷□=5 (3) 5、有车轮25个,最多可以装多少辆三轮车?

6、有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还剩几个? 7、有53个玉米,小猴每次可以运8个,如果全部运完,至少要运多少次? 8、在□÷○=8……6中,○最小是(),此时□是()。 在□÷8=6……○中,○最大是(),此时□是()。 9、在□÷□=□……1中,除数最小是()。 在□÷□=□……2中,被除数最小是()。 10、○○□□□○○□□□○○□□□……,第30个图形是()。 1,3,5,1,3,5,1,3,5……,第19个数是()。 11、用2、5、8这三个数字,你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出来。 305里面有()个百和5个()。 985由()个十、9个()和()个()组成。 最小的三位数是(),它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2、□里最小可以填什么数字? 500<□99 □55>156 695<69□ 34□>344 400<□98 735<7□9 63□>637 □37>645 13、 14、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一根筷子大约长2()。 一支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一只蚂蚁身长4()。 图钉长约8()。一个文具盒的宽大约是6()。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易错题精选-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一、氮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气体单质,C 是红棕色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___; (2)写出A的电子式___; (3)写出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NO23NO2+H2O=2HNO3+NO 【解析】 【分析】 A是气体单质,C是红棕色气体,则A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详解】 (1)C是红棕色气体,为NO2,;故答案为:NO2; (2)N2中N原子最外层为5个电子,两个N原子间形成三个共用电子对,氮气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NO,C→D转化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3NO2 +H2O═2HNO3+NO。 2.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 且已知对A加强热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 HCO3 NH3 BaCO3 CO2++Ba2 + +2OH-NH3 ↑+BaCO3 ↓+2H2O BaCO3 +2H+ ══Ba2 + +CO2 ↑+H2 O 【解析】 【分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易错题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易错题难题整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面对应的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3、下列说法中,①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②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③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多个 ④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次数⑤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1)数轴上的点不是表示有理数,就是表示无理数;(2)实数a 的倒数是 a 1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4)两个绝对值不相等的无理数,其和、差、积、商仍是无理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内容补充 一个数的平方=它本身这个数0,1 一个数的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1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0,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一个数的立方根=它本身这个数是-1,0,1 6、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为m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 ) A、1+m B、 12+m C、12+m D、1+m 分析:此题注意审题 二、填空题 11、某市对全市3万名初中学生的视力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这次调查中,所选取样本的容量是 ;如果视力在4.9到5.1之间(含4.9与5.1)为正常,那么全市大约有 名初中生视力 是正常 的。

12、设10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代数式b (10+a )的值等于 。 根号9<根号10<根号16,所以3<根号10<4,所以,a=3 b=【根号10-3】 所以,b (10+a )=【根号10-3】【根号10+3】 所以利用因式分解的结果为1 13、比较大小:-15、如图所示,AD =4,CD =3,∠ADC =90°,AB =13,BC =12,该图形的面积等于 . 则x= ; 16、已知x 满足(x-1)3=-27 8 ,17、若不等式组???b x a x 的解集为x ﹥a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注意等号 18、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注满全池,两管同时开,3小时注满全池。如果设单独开乙管x 小时注满全池,由此得到方程 。 二、填空题 11、240,7500; 12、1 13、﹤,﹥ 14、4+7或4-7 15、24 16、-32,y ≥21 17、a ≥b 18、61+x 1=3 1 三、解答题 20、(每小题4分,共16分)计算: (1)因式分解 题略【注意区别计算,结果要逐步考察】

最新六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2

最新六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2 应用题专练 1.某玻璃长委托运输公司送4000块玻璃,每块0.4元.如果损坏一块玻璃,这一块除得不到运费外,还得赔偿7元,运完后运输公司得到运费142 2.4元.请问:运输公司共损坏了多少块玻璃? 2.学校科技小组中,原男同学占全组的错误!,后来增加4个男同学,这时男同学人数占全组人数的错误!,该组原有男同学多少人? 3.小兰看一本书,两天后,还剩全书的错误!.已知小兰第一天看了30页,与第二天看的页数之比是5:6,求这本书有多少页? 4.在股票交易中,每买进或卖出一种股票都需缴纳成交金额的0.35%的印花税和0.15%的佣金(手续费).杨先生2月14日以每股8.6元的价格买进4000股,4月24日以每股10.24元全部卖出了这种股票,求杨先生买卖这种股票一共赚了多少钱.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又行走了3小时,这时,甲车离B地还有236千米,乙车离A地还有164千米,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李阿姨家共有资金120万元,她把这些资金的35%存入银行,把剩余的资金全部用来购买股票和黄金,已知购买股票的资金比购买黄金的资金多50%. (1)李阿姨用来购买股票和黄金的资金共多少万元?

(2)李阿姨用来购买黄金的资金是多少万元? 7.已知王老师与两名学生的年龄之和为100岁,12年后王老师的年龄将是这两名学生的年龄之和,那么王老师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8.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先合干3小时,乙再自己干8小时可以完成;或者,甲先自己干4小时,甲、乙合干2小时也可以完成.实际工作时,甲先干了2小时,甲、乙再合干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9.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8千米,慢车的速度是快车的错误!,两车开出后行驶2小时的路程正好是两地距离的60%,求两地的距离. 10.某高校为庆祝建校120周年举行庆典活动,校艺术团进行了三场表演,第一场参演人数是艺术团总人数的错误!,第二场参演人数比第一场多40人,第三场艺术团成员全部参加演出,且人数是前两场演出总人数的错误!,则校艺术团总人数是多少? 11.某商场在五一期间举行促销优惠活动,有两种优惠方案.方案一:购买商场任何商品一律按商品原价九五折优惠;方案二:购买商品总价超过500元且不超过1000元的部分按八五折优惠,超过1000元的部分按八折优惠.请你帮小真同学算算,若购买原价1200元的商品,按哪种方案购买较合算?应付多少钱?

小学数学毕业班学生易错题整理

小学数学毕业班学生易错题整理 一、填空 1、A=2×3×a,B=3×a×7,已知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15,那么a=( ),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 2、有一个放大镜,在这个放大镜下,一条线段其长度是原来的3倍,在这个放大镜下,正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倍,正方体的体积是原来的()倍。 3、1/4 时=()分 4、把一个比的前项增加3倍,要使比值不变,那么后项应该乘上()。 5、甲数是乙数1.5倍,乙数和甲数的比是(),甲数占两数和的()。 6、小红1/5小时行3/8千米,她每小时行()千米,行1千米用()小时。 7、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占3米的()。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德比是3:2:1,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4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9、甲班人数比乙班多1/4,则乙班人数比甲班少()。 10、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1/11,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11、六年级今天实到123人,缺席2人,今天的出勤率是()%。 12、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比乙数少()%。 13 a÷5=b(a、b是大于0的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4、一根绳子长5米,平均剪成8段,每段是1米的(),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15、一台榨油机6 小时榨油300千克。照这样计算,1小时榨油()千

克,榨1千克油需()小时。 16、修完一条公路,甲队需要10天,乙队需要12天。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比是()。 17、一项工程投资20万元,比计划节约5万元。节约()%。 18、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4/5一样多,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19、一个长方形的周长36分米,宽是长的4/5,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20、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增加3.96。这个小数是()。 21、100千克增加2/5后是()千克;()吨减少25%是75吨; 22、一根钢管锯成8段,每锯断一次的时间相等,锯一段用的时间与锯完所用总时间的比是()。 23、一块长方形地的周长是120米,宽比长短1/3,它的面积是()平方米。 24、小麦的出粉率是85%,300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千克,要磨340 0千克面粉需要小麦()千克。 25、某汽车制造厂上半年生产小汽车36400辆, 比原计划多生产3900辆,超产()。 26、李明和张冬在操场上跑步,李明跑一圈用时4分钟,张冬跑一圈用时5分时,李明比张冬快()%。 27、一件商品打八折后售价400元,这件商品的原价是()元。 28、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80,减数与差的比是4:5,被减数是(),差是()。 29、含盐8%的盐水500千克,其中含水有()千克,现在把盐水浓度降为含盐5%,则应加水()千克。 30、在周长是24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其面积是()平方米。 31 4、6、9、15、10五个数中,能组成()

高考化学易错题集锦

化学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2.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7 B.1∶9 C.1∶5 D.2∶9 3.将40g铜与2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1)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加入VmL a 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NaOH溶液中全部转化为NaNO3, 至少需要30%的双氧水 g。 4.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6.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的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3×6.02×1023 B.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 C.常温常压下,18.0 g重水(D2O)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二年级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红旗小学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数学文化 除法的来历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4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门诀来计算除法的. 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uhann liu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义,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为“÷”号在欧洲大陆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一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1618-1716)主张用“:”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

信息窗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原题: 判断:20÷4=4……4 () 分析:误认为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 正解: 举一反三: 判断:26÷5= 4 …… 6 () 36÷6= 5 …… 6 () 2、原题:有17枝花,每5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还剩几枝?分析:容易把余数的单位名称写成商的单位名称。 正解: 举一反三: a、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 b、39个小朋友去划船,能做满几条船?还剩几个小朋友?

3、原题: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 分析:算式正确,但没算完。应再列: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正解: 举一反三: a、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31日是星期几? b、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26日是星期几? 信息窗2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1、原题: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 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也少解一问。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小学生整理错题集习惯培养方案

小学生数学错题地处理方法 【我为什么犯错】 按照我地理解,错题不外分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特别愚蠢地错误、特别简单地错误,例如在粗心大意地时候把+算成;第二种就是面对难度较大地题目所犯地错误,拿到题目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解题该从何下手,但是一看答案却恍然大悟; 第三种就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掌握了自己犯错地类型,我就为防范错误做好准备.我比较重视一些概念上地错误,我仔细分析过我地试卷,可以说一半以上地错误都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地.每个经历过考试地人都知道,考试中审题特别重要.因此在复习中遇到自己所犯地错误,首先分析是否由于审题不清造成,如果是,就要找出这种诱使你审题不清地小陷阱,熟悉之后就不容易掉进去了. 【错误发生地原因】 错误大致分三类: 由于概念不清;造成错误发生地最重要地原因是对知识点地掌握不够准确.经常有同学对一些概念地理解似是而非,很明显,在实际演题过程中,怎么可能不发生错误.如果是不懂,那么对这道题目结果地直接影响只是不会做罢了.就因为说懂不懂,说明白不明白,做题心中无数.自然错误也就来了. 由于思路不对;由于对题型不很熟练,或者审题不当,造成思路不畅,南辕北辙.通常在考场上糊涂,一下考场就反应过来了.要不就是只要别人小小地点拨和提醒,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这种错误最具欺骗性,往往以为自己明白了,可实际上并不扎实地知识结构使错误再次出现变得非常容易. 由于粗心:关于由于粗心而引起地错误是低级错误,同样地,对粗心地忽视是造成同类错误不断发生地主要原因.对许多学习程度中等地学生地卷面进行分析,发现产生错误地一大特点就是:低级错误总是重复出现!对粗心在节里有详细地叙述. 【如何解决错误?】 解决错误地办法很简单,第一是,做完题一定要检查.第二是,要把曾经做错地题收录在错题本里. 头一条是对待可能会出现地错误采取地办法,是为了避免错误;第二条则是对已经发生过地错误采取地措施,为了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对错误进行毫不留情、毫

高三化学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难题和易错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09肇庆一模6)用铝热剂法还原下列氧化物制得金属1mol ,耗铝最少的是 A .MnO 2 B .WO 3 C .Co 3O 4 D .Cr 2O 3 2.(09肇庆一模7)下列实验操作或所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 A .NaOH 溶液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B .液溴应盛放在用水密封且用玻璃塞塞紧的棕色试剂瓶中 C .一学生用pH 试纸测得某氯水的pH 为2 D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是将绿矾晶体溶于蒸馏水再加入一定量的铁粉 3.(09汕头一模6)下列各组离子:(1) I -、ClO -、NO 3-、Cl -; (2) K +、H +、NO 3-、Cl -; (3)SO 32-、S 2-、Cl -、OH -; (4)Mg 2+、Cu 2+、SO 42-、Cl -; (5)Fe 3+、SCN -、K +、SO 42-; (6)K +、HPO 42-、PO 43-、HSO 3-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组别共有 A .1组 B .2组 C .3组 D .不少于4组 4.(09汕头一模9)恒温25℃时,将两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析出了a mol 气体,同时有ωg Na 2SO 4·10H 2O 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αωω18+×100% B .α ωω36+×100% C .%)18(1617100αωω+ D . %)36(1617100αωω+ 5.(09清远一调6)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作了如下回答,其中不正确... 的是 A .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 .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 3溶液中混有的Fe 3+,说明含有Fe 3+的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C .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 D .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6.(09清远一调8)纯净的氯化钠是不潮解的,但粗盐很容易潮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杂质MgCl 2的缘故。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买来的粗盐放入纯氯化钠饱和溶液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粗盐的晶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 B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 2比NaCl 易溶于水 C .在整个过程中NaCl 饱和溶液浓度会变大(温度不变) D .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 的溶解平衡 7.1966年,范克等人提出用H 2O 、SO 2和I 2为原料进行热化学循环制氢法: 2H 2O(l)+SO 2(g)+I 2(s) H 2SO 4(aq)+2HI(g); H 2SO 4(aq)H 2O(l)+ SO 2(g)+O 2(g); 2HI(g) H 2(g)+I 2(g)。从理论上讲,该循环中,a mol 原料水能制得氢气 A. a mol B.0.5a mol C. 0.25a mol D. 2a mol 8.(09韶关一调6)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少量硫酸,拟选用下列物质(见下表)中和后再排放,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相同量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9A期末易错题(一)(含答案和解析)

九年级英语期末考试易错题整理 1. -- Finding information is not a big deal today. -- Well, the ______is how we can tell whether the information is useful or not. A. courage B. message C. challenge D. knowledge 【考点】:名词辨析 【错因分析】:句意语境理解不清晰 【答案】:C 【解析】:A 项“勇气”,B项“消息”,C项“挑战”,D项“知识”,根据前面句意“找到信息在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大问题了”,回答中应当是指区分信息是否有用才是挑战,因而选择C项恰当 2.--The fire ____at around 3 a.m. local time while people were celebrating with fireworks. -- I’m sorry to hear that. A. broke out B. put out C. came out D. went out. 【考点】:动词短语 【错因分析】:对短语含义记忆混淆 【答案】:A 【解析】:break out 爆发;put out 扑灭;come out 出版、出来、开花(发芽);go out 出去,根据句意应当为“当人们正在燃放烟花庆祝的时候,当地时间凌晨三点左右爆发了一场大火”,因而选择A项恰当 3. _________ green or ________ in a light green room ______ good for us.

易错题整理

易错题 (温馨提示:这是同学们平常易错的题目,老师整理出来,希望大家认真对 待,弄清题意,谨慎答题。加油!) 一、口算 60×6= 320÷4= 800÷8= 80×8= 40×2= 900÷3= 600÷3= 80×4= 90×3= 400÷8= 240÷8= 490÷9= 二、笔算,带※的需要验算。 ※467÷3= ※786÷6= ※528÷3= 89÷4= 894÷8= 924÷7= ※63÷2= 三、脱式计算 215+25×5 12+12×5 四、填空 1、468÷4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是个()位数。 2、口算80÷4时,可以这样想,把()个十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十,也就是()。 3、160里面有()个8。

4、300是5的()倍,是6的()倍。 5、汽修厂新进70个轮胎,最多能安装()辆三轮车或()辆四轮车。 6、○÷6=20…… ,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7、前进的地铁是()现象,升降机是()现象。 8、行驶中的汽车车轮是()现象,方向盘是()现象。 9、东南方向在()和()之间。 五、在○里面填>、<、=。 140÷7○100÷5 0÷7○0×7 50×2+6○50×(2+6) 90÷(2×3)○90÷2÷3 六、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有38个苹果,每8个装一盒,需要()个盒子才能装完。 A 4 B 5 C 6 2、商和除数都是8,余数是6,被除数是() A 56 B 60 C 70 3、有924盒牛奶,选择下面()包装,正好装完。 A 7盒装 B 8盒装 C 9盒装 4、佳佳放学后往西走,学校在他家的()。 A 东面 B 西面 C 南面 D 北面 5、英英家在学校的西南方向上,学校在英英家的()方向上。 A 西面 B 东面 C 西北 D 东北 6、()是平移现象? A 推拉门拉开 B 钟表指针 C 行驶中的汽车 D 风车 7、合唱队有男生36人,女生比男生的5倍多12人,女生有多少人?

高中英语选修7 学生易错题汇总

选修七Unit 1 1. He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his daily behavior, but ____he is a modest and considerate young man. A. at all B. after all C. all in all D. in all 2. It is bad manners for you to make ____ fun of the disabled; you should know they are in ____ great need of out understanding. A. a; a B. a;不填 C. 不填;a D. 不填; 不填 3. You should be ____ Mary to your classmates. A. as good a friend as B. as a good friend as C. as a friend good as D. as good friend as 4. 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give students quick and easy _____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the library. A. access B. passage C. way D. approach 5 . You can’t imagine what trouble I had____ him to give up drinking. A. persuaded B. persuading C. persuade D. to persuade 6. The rule says that the last _____ the office should remember ______ the windows. A.to leave; to close B. leaving; to close C. leaving; closing D. to leave; closing 7.The children all turned _____ the famous actress as she entered the classroom. A.looked at B.to look at C.to looking at D.look at 8.______, you need to give all you have and try your best. A.Being a winner B.To be a winner C.Be a winner D.Having been a winner 9. I felt greatly honored ______ into their society. A.to welcome B. welcoming C. to be welcomed D. welcomed 10. I did nothing all day but ____ to my friend who I haven’t seen for almost a year. A. write B. to write C.wrote D.writing 11.---- You have only ten minutes to get to the airport. ---- All right. I think I can _______. A. make it B.do it C. finish it D.get it 12. ----Do you think you could do without help. ----______.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for me. A. Take care B. Hurr y up C. Not exactly D. Don’t worry 13.---- Was he sorry fo r what he’d done. ----- _________. A.No wonder B. Well done C. Not really D. Go ahead 14. I regret _____ you that I’ll have to cancel my appointment with you tomorrow for some reason. A.telling B. to tell C. to have told D.having told 15. With so many files ____ for my manager, I have to work 12 hours a day these days. A. being typed B.type C.to type D.typing 16. ---The writing is difficult _______. Can you make sense of it? --- No. There are too many new words in it. A. to be understood B. to understand C. understanding D. being understood 17. The book that you bought yesterday is ____ interesting ____ the one you lost last month. A. as;as B. so; that C. the same; as D. such; that 18.---I am so sorry that I can’t gi ve you a helping hand at this moment. ---_____. A. You are welcome B. Don’t mention it C. Thank you all the same D. Absolutely not Unit2 1. --- Kayla, we are taking a trip to Hawaii tomorrow.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us?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物质的量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填空,已知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质量为____;有__个氯原子。 (2)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 (3)阻燃剂碱式碳酸铝镁中OH-与CO32﹣质量之比为51:300,则这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4)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____。 (5)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体积为___;它与标准状况下____L H2S含有相同数目的氢原子。 (6)10.8g R2O5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01×1023,则元素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R元素名称是___。 (7)将10mL 1.00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则混和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混和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___(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8)a个X原子的总质量为b g,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____ (9)已知CO、CO2混合气体的质量共11.6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___;CO2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为___。 (10)由CH4和O2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4.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___。 【答案】7.1g 0.2N A或1.204×1023 0.6mol 3:5 SO2 4.48L 6.72 14 氮 1mol/L 0.02mol b a N A或6.02×1023 b a 2.8g 4.48L 3:13 【解析】 【分析】 (1)先计算标准状况下,2.24L Cl2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氯气的质量和氯原子个数; (2)由化学式计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 (3)由两种离子的质量比结合摩尔质量计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4)由n=m M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气体,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物质的量越小,分子数越小; (5)先计算标准状况下,3.4g NH3的物质的量,再计算气体体积和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最后依据氢原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硫化氢的体积; (6)由R2O5的质量和所含氧原子个数建立关系式计算R的相对原子质量; (7)将10mL 1.00 mol/L Na2CO3溶液与10mL 1.00mol/L CaCl2溶液相混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Na+和Cl-的物质的量不变; (8)先计算a个X原子的物质的量,再依据质量计算X的摩尔质量; (9)依据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建立求解关系式求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在分别计算一氧化碳质量和二氧化碳体积;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附答案带解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 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 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 正解:D. 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 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 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 正解:D. 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错解:A. 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 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 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错解:C或D. 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 正解:B. 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 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二下数学易错题整理

易错题整理——判断 1.读6004时,只读出一个零。() 2.计算(56-32)÷8时,要先算32÷8. () 3.5千克铁与5000克棉花一样重。() 4.二年级小军的体重是38克。() 5.田、中、子这三个汉子都是对称的。() 6.余数不能小于除数。() 7.把20本练习本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5本。() 8.旋转改变了图形的形状。() 9.46÷6=7……5 () 10.在除法算式中,商一定比除数大。() 11.把10米长的木料锯成2米长的小段,需要锯5次。() 12.30÷5=6 读作:30除5等于6。() 13.在除法算式中,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14.5千克棉花比1000克石头重。() 15.万以内每相邻的两个数位的进率都是10. () 16.1瓶水重1千克,喝了30克,还剩下70克。() 17.有两个0的四位数中,只读一个0. () 18.2002这个数中的两个“2”意义相同。() 19.由9个一、8个十、5个百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9854. () 20.某小学有学生1304人,约是1300人。() 21.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重。() 22.按一定的规律填数:100 、99、81、73、()括号里的数应该是66. () 23.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读起和写起。() 24.40个百和10个一组成的数是410. () 25.一个数是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万位。() 26.与240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2300和2500. () 27.任何数除以1,都没有余数。() 28.用传送带传送物品和升降国旗都是平移现象。() 29.45里面有()个5,列算式是45÷9=5. () 30.商是1时,除数和被除数相等。() 31.把3+5=8和8×4=32,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3+5×4=32. () 32.升国旗时,国旗由下至上是平移运动。() 3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可能比商大。() 34.一只鸡重2克。() 35.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1千克。() 36.在3千克、300克、1300克中,1300克最重。() 37.35÷5=7表示将35个物品任意分成5份,每份是7. 38.汽车方向盘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39.100张100元的人民币,100张就是一万元。() 40.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相差1. 41.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42.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千位读起和写起。( ) 43.60÷( )=7……( )这个算式中,除数一定是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