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2.36 KB
- 文档页数:5
第⼆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第⼆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够判断平衡移动的⽅向;3.培养设计实验⽅案,分析、处理数据的能⼒。
过程与⽅法:通过“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培养设计实验⽅案的能⼒,以及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问题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性,并最终了解热⼒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课型:新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复习提问】什么叫熵?什么叫熵变?如何判断⼀个反应能否⾃发进⾏?【教师】我们利⽤△H-T△S来判断⼀个反应的⾃发性时,如果它⼩于0,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有反应的可能性,有反应的趋势。
在实际上到底能不能进⾏反应,还要看有多少反应物发⽣反应转变成了⽣成物,另外还要看反应的速率。
如果反应物只有很少的量转变成⽣成物或反应的速率很⼩很⼩,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反应虽有⾃发进⾏的趋势,但仍然没有发⽣反应。
所以要研究⼀个反应,⾸先要研究它的⾃发性问题,接下来就要看它进⾏的程度,也就是限度的问题,最后看反应速率的问题。
好,这节我们就来看看反应限度的问题。
【板书】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提问】那么如何来表⽰化学反应的限度呢?或⽤什么来反映反应的限度呢?【学⽣】思考,预习【教师】化学反应的限度是指有多少反应物转变为⽣成物的,所以最好⽤⽣成物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浓度的⽐值来反应。
那么我们来看下⾯这个表。
【学⽣】观察,计算:交流研讨: 已知反应H 2(g)+I2(g) 2HI (g) ,△H< 0。
现在698.6K和798.6K时分别⽤不同起始浓度的H2、I2(g)、HI进⾏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人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文所探讨的“化学反应的限度”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内容。
该部分是新课改后首次在高一阶段学习的全新知识点。
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限度并初步建立平衡的思想,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储备。
2.学情分析学生认知的发展: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接触了部分可逆反应,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学生认知的障碍:教材上没有呈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这一微观过程的教学素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学生在建立平衡的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知道可逆反应和化学反应限度;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和标志;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学生应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体会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图像绘制等教学过程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学生应加深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可逆反应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难点:如何理解可逆反应;如何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及标志。
四、教学过程1.史话引课:利用科学史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活动】介绍教材上的科学史话内容,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CO,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谜题,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史话的后半部分,找出解决谜题的答案。
【学生活动】阅读科学史话的后半部分,找到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是因为炼铁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史实吸引学生注意,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阅读引出可逆反应。
2.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可逆反应【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介绍平衡球装置(如右图所示)。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并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能够分析并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利用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三、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限度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图像,包括火焰、爆炸、酸碱反应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什么了解。
2.介绍化学反应的限度(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解释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转化的极限。
3.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30分钟)分别介绍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对比,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限度的。
4.平衡常数的计算(30分钟)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并提供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和示例。
通过实验数据的解读和计算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讨论。
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考。
6.总结和归纳(10分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影响因素的要点,并强调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图像展示:通过图像展示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反应速率的变化,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计算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平均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在容积不变的反应容器中,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
单位:mol/(L﹒min)或mol/(L﹒s)2、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①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
②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的浓度的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③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该反应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
【例1】在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10mol H2,发生反应:N2 + 3H22NH3,2min 时,测得剩余的N2为1mol 则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v(N2)=1 mol/(L﹒min) B、v(H2)=0.75 mol/(L﹒min)C、v(NH3)=0.25 mol/(L﹒min) C、v(N2)=0.5 mol/(L﹒min)【例2】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反应的速率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 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C. 体积不变充入H2使压强增大 D. 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例3】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
反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2mol/L,氢气的浓度为5mol/L, 反应开始2min时,测得容器中氮气的浓度为1.8mol/L。
2min后氢气的浓度为多少mol/L?这2min内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氢气和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各是多少?2min内氮气、氢气和氨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对气体反应体系的情况分析(恒温、恒容、恒压)【例4】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入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A、10℃20mL 3mol/L 的X溶液B、20℃30mL 2mol/L 的X溶液C、20℃10mL 4mol/L 的X溶液D、10℃10mL 2mol/L 的X溶液【例5】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细小的矿粒;(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后很快产生气(4)熔化的KClO3体;(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的速率有块有慢;(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的盐酸和1 mol/L的盐酸中反应,反应速率不同;(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
课程篇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的内容。
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
本节教材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对前两节内容的延伸和完善。
它探讨人们在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时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会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特征,能够建立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同时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限度。
本节课重点讨论化学反应的限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认知发展:高一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可逆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一定认识,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正确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能够基本概括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
学生认知的障碍:教材上没有呈现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这一微观过程的教学素材,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使学生在建立平衡的观念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产生的原因并理解其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达到限度的外在特征及本质原因。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追其根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学生更能理解化学科学,了解化学,体会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养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分析(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速率不同。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解释有关现彖。
认识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的意义(3)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反应进行有一定的限度。
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4)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5)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和实验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初步理解化学平衡。
知道在一定条件卞的可逆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共存,理解化学反应进行有一定的限度,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4)逐步学会识图、读表、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史实等事例,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化学反应的可逆性、T可逆反应T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带领学生逐步形成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的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从本节的两部分内容里来看,第一部分,从口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彖和化学实验入手, 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概念;3.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像展示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讨论。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限度:- 定义:限度反应物是一个反应物中最先用完的反应物;多余反应物是在反应结束后仍有剩余的反应物。
- 计算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应物的数量比较。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 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或平衡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实例练习:1. 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有3mol H2和2mol O2参与反应,求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
2. 对于反应式N2 + 3H2 -> 2NH3,如果有4mol N2和8mol H2参与反应,求反应的平衡态下N2的转化率。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检测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得率。
课堂总结: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案主题: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3. 理解化学反应限度对反应速率与产物数量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板书或投影仪。
2. 化学反应公式和反应速率方程的例子。
3. 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学生观察一种化学反应的示范实验,例如放一块锌片进入盛满盐酸的试管中,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反应是否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反应会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限度”?理论讲解:1. 板书或投影仪上给出化学反应公式,例如:Zn + 2HCl → ZnCl2 + H2。
2. 解释反应公式中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否永远进行下去?4.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即反应物的数量限制了反应的进行。
5. 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例如,当反应物A的数量达到反应的限度时,反应速率会减慢,产物的生成量也会减少。
计算练习:1. 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例如:rate = k[A]。
2. 引导学生计算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当反应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反应速率是否会变化?为什么?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实验,例如,利用导线连接一片锌片和一块铜片,浸泡在盛满铜离子溶液的两个杯子中。
2. 观察实验过程中铜在锌片上的生成情况。
当铜生成一定量后,观察反应是否停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停止。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数量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反应物的数量,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选取其他化学反应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限度现象。
2. 小组讨论不同反应的限度条件可能出现的原因。
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报告。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2.掌握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3.能够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限度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的介绍;2.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的教学;3.应用化学反应限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2.化学反应限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资料;2.学生准备:化学实验器材、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知道化学反应有限度的概念?它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2.学生回答问题。
【讲授】1.介绍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2.化学反应限度的计算方法:(1)摩尔比法:根据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从而得到化学反应的限度。
例如,对于A与B之间的化学反应:A+B→C,如果实验数据表明在实验条件下A与B的摩尔比为1∶2,则A对于B的限度为1∶2(2)摩尔质量法:根据反应物的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来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例如,如果反应物A的质量为50g,摩尔质量为10g/mol,反应物B的质量为80g,摩尔质量为8g/mol,则A对于B的限度为(50g/10g/mol):(80g/8g/mol)=5:10=1:2(3)体积法:根据反应物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的关系来计算化学反应的限度。
例如,如果反应物A的溶液体积为100mL,浓度为0.1mol/L,反应物B的溶液体积为200mL,浓度为0.2mol/L,则A对于B的限度为(0.1mol/L × 100mL):(0.2mol/L × 200mL)=10:40=1:43.应用化学反应限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限度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A和B是两种可燃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如下:A+B→CO₂+H₂O。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计算A和B之间的化学反应限度,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反应过程中的燃烧程度和产物生成的多少。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引言: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探究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为主题,设计一节针对中学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概念。
一、课堂引入1.1 引发学生思考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反应迅猛进行,而另一些则缓慢进行?”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1.2 概念解释教师简要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即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速度。
并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变化的比值。
二、实验探究2.1 设计实验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铁与酸的反应,观察反应进行的速率。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使用不同浓度的酸进行反应。
学生们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记录下反应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时间,并观察反应的变化。
2.3 数据处理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浓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速率方程式3.1 引入速率方程式教师介绍速率方程式的概念,并以一个简单的反应为例进行解释。
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尝试推导出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2 探究速率方程式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改变反应物浓度,记录下反应速率,并绘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图。
学生们通过实验数据,尝试推导出速率方程式。
四、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4.1 引入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教师介绍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说明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们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观察冰醋酸与小苏打反应,分别在室温和加热条件下进行观察。
学生们记录下反应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时间,并观察反应的变化。
4.3 数据分析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温度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与速率方程式进行关联。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的教案
年级:高中
主题:反应限度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限度概念。
2. 掌握如何计算反应的限度。
3. 能够根据反应的限度计算出产物的产生量。
4.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相关计算技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化学实验材料。
3. 计算工具。
教学活动:
1. 导入:通过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反应限度的兴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讲解反应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介绍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实际反应的例子,让他们根据反应物的量和限度来计算产量。
4. 实验操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反应的限度和产量。
5. 讨论总结: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
1. 口头提问:随堂随机提问学生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3. 小测验:进行一次简单的考试,检测学生对反应限度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1. 拓展知识:介绍更复杂的反应限度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更多实验。
2. 实践应用:邀请专业化学家或工程师来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反应限度概念。
3. 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个关于反应限度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
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 (2)(二)自主学习 (2)(三)合作学习 (3)1.可逆反应 (3)2.化学平衡 (4)【探究1】化学平衡的建立 (4)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 (4)【探究2】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4)【探究3】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否可以改变? (5)(四)课堂小结 (5)(五)达标测试 (6)(六)布置作业 (6)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学生思考:新制氯水显浅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分子的缘故。
氯气与水反应后,为什么还存在氯气分子?师:提出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特征——可逆性,而可逆反应都具有一定的限度。
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化学反应限度展示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把握本节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0-P51,完成,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个初步把握。
为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
【预习案】1.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是如何规定的?2.什么样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其有什么特征?3.化学平衡的概念?4.化学反应的限度?(三)合作学习1.可逆反应思考与交流11.2H 2+O 2=====点燃2H 2O 和2H 2O=====电解2H 2↑+O 2↑是可逆反应吗? 提示:不是;因为可逆反应必须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师:展示常见可逆反应,小结: 学生回答:师:可逆反应的那个特征能解释氯水中含有氯气的原因? 生:共存性师:现在我们解决了氯水中含有氯气分子的问题,你是否还有这样的疑问,有多少氯气参加了反应,能否改变发生反应氯气的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个模型——化学平衡,接下来让我们学习化学平衡的建立、概念、判断及限度。
首先学习化学平衡的建立。
2.化学平衡【探究1】化学平衡的建立提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
生: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可逆反应N 2 + 3H22NH3,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氢气和1mol氮气,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如图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中引起速率变化的原因?(2)0时刻时,v(正)最大, v(逆)为0的原因?(3) v(正) =v(逆)时,速率不再发生改变的原因?引出化学平衡的概念师:这样就建立了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授课人: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能够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原理,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趣。
通过情景的创设,加深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的实例的联系,加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原理中的相关现象与生活中事例的比喻,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重点:可逆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状态下的特征。
难点:化学反应平衡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法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回忆旧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的。
同时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那么是否只要我们改变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都会进行完全的?【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举得例子都很到位,我们知道化学反应有些是可以反应完全的,比方碳酸钙是盐酸的反应,碳酸钙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是会完全反应的。
同时也有许多反应是不能完全进行的。
我们先结合两张图片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所学的一个知识点。
氯水的相关性质了。
【解析概念】:我们一起看看ppt上放的两张图片。
同时思考下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
氯水具有漂白性〔这说明它里面包含次氯酸〕,同时氯水是呈现黄绿色的〔说明它其中含有氯气〕。
我们知道氯水少量的氯气溶解在大量的水中形成的,同时氯气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次氯酸。
可是即使氯气和水发生反应了,氯气仍然可以存在于氯水中,这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我们也就称这个反应是有限度的。
【学生活动】:现在大家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
环节二:概念解析,形象讲解【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在一起看看刚刚我们提取出来的两种物质在氯气的这个反应充当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氯气是反应物,次氯酸是生成物。
高中化学反应限度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课时:1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如何通过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能够应用限度概念解决化学反应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3.限度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中限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限度概念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掌握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2.能够独立解决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实例引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反应中限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介绍如何根据反应物的量来计算产物的生成量。
三、示例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示例演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四、操练(15分钟)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限度概念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六、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有了清晰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
8.某学生用优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于图中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反应速率最慢B.BC段表示反应速率最快,在该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最多C.OC段表示随时间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大D.OC段表示反应产物中气体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9.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若反应物浓度由0.1mol·L-1降到0.06mol·L-1需20s,那么由0.06mol·L-1降到0.036mol·L-1所需反应时间应为()A.等于10s B.等于12s C.大于12s D.小于12s10.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4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v 最大的是()A.v(A)=0.15mol/(L·min) B.v (B)=0.6 mol/(L·min)C.v (C)=0.3 mol/(L·min) D.v (D)=0.1 mol/(L·min)参考答案:1、D2、C3、D4、C5、C6、B7、A8、A9、C 10、B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实验教学;视频展示10.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化学反应的快慢,通过实验探究寻找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并初步通过这些影响因素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在本节课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内容的的深度和广度,要注意与旧教材的区别。
本节教材只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实验认识到不同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知道反应条件的改变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于根本原因和相关理论分析,在《化学反应原理》中会详细介绍。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提问引导——组内讨论——提出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讨论并汇报实施过程和结论——对本组及对其他组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
不但顺利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更好。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课标解读:1、通过复习可逆反应,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通过课本的交流。
研讨,学生自己计算数据,分析得出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2、通过对交流研讨的分析,知道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3、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平衡常数仍不能直观地表示反应限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平衡转化率来表示反应限度。
4、课堂上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和步骤。
5、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正确理解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理论推测等。
课时安排:4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研究了“如何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向某个方向自发进行”这一问题后,引领学生从“化学反应向某方向进行的限度”这一角度继续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即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紧抓平衡常数概念,将平衡常数作为讨论的总线索,用其定量描述平衡状态,依据其来分析平衡移动,并将平衡转化率阿作为定量描述平衡状态的补充,对于平衡移动问题的讨论,在建立浓度商Q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普遍适用的Q与K的比较判据;同时也介绍了适用于密闭体系的平衡移动的定性判据。
学生通过必修2的学习已经知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不知道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知道温度、压强、浓度等反应条件将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移动,但不知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将如何移动。
本节教材在化学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定量描述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对化学平衡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认识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通过图像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2.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限度和化学平衡状态3.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4.教学过程(1)史话引课:利用科学史话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介绍科学史话的内容,指出高炉炼铁尾气中存在大量CO,而当时工程师并不能减少尾气中CO 的含量,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谜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
【教师活动】播放化学动画魔术,介绍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去向。
2SO2 +18O2 2SO3,让学生猜测18O 的去向,观察完之后让学生解释。
【学生活动】猜想18O 可能存在哪些物质里,观察动画演示并解释结果,得出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的结论。
【板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可逆反应方程式的连接号【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可逆反应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1)水的生成和电解(2)氯化铵的形成和分解(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可逆反应”?小组讨论可逆反应的特点。
【总结】3.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同时性(2)同条件(3)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
【议一议】既然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那么在某一确定的条件下,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呢? ,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是否就意味着反应停止了呢【交流与讨论】以SO2 和O2 反应为例分析(1)反应开始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哪个大? v(正) 和v(逆)哪个大? (2)反应进行时,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 v(正)和v(逆)怎样变化? (3)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 C(反应物)和C(生成物)如何变化?(4)反应真的停止了吗?【学生活动】学生边讲解边画出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限度》,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应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二、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2、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教学。
3、教学过程
【投影】联想质疑:在19世纪的英国,炼
铁工业快速发展,但是化学家们发现炼铁
高炉排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气
体,刚开始他们认为是因为铁的氧化物和
一氧化碳反应时间不够长,导致反应不完
全,于是他们把高炉建的非常高,以增加
反应时间,后来发现高炉排出的一氧化碳
气体并没有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
FeO(s)+CO(g) Fe(s)+CO2(g)
科学研究表明,很多化学反应在进行时都
具有可逆性。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可逆反
应。
【板书】一、可逆反应
4、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2.特征:①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②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③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二、化学平衡
1.概念: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本质:同一物质V正=V逆。
3.特征:逆:指可逆反应
等:V正=V逆
动: V正= V逆≠0,动态平衡
定:各组分浓度一定或物质的量一定(不是相等)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平衡将发生移动而建立新的平衡。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1.概念: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最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