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RCSTEP)
- 格式:pptx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30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阶R C 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实验研究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三墩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一阶RC 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实验研究 实验类型:探究类同组学生姓名:__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与要求三、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参数计算(3.1 总体设计、3.2 各功能电路设计与计算、3.3完整的实验电路……) 四、主要仪器设备五、实验步骤与过程 六、实验调试、实验数据记录七、实验结果和分析处理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熟悉一阶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过程。
2、研究一阶RC 电路在零输入、阶跃激励情况下,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分析RC 电路的响应。
装订4、从响应曲线中求RC 电路的时间常数。
二、实验理论基础1、一阶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放电过程) 零输入响应:电路在无激励情况下,由储能元件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即电路初始状态不为零,输入为零所引起的电路响应。
(实际上是电容器C 的初始电压经电阻R 放电过程。
)在图1中,先让开关K 合于位置a ,使电容C 的初始电压值0)0(U u c =-,再将开关K 转到位置b 。
电容器开始放电,放电方程是可以得出电容器上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式中τ=RC 为时间常数,其物理意义是衰减到1/e (36.8%))0(u c 所需要的时间,反映了电路过渡过程的快慢程度。
τ越)0(0≥=+t dtdu RCu CC )0()0()(0≥-=-=---t e RU Reu t i tRCt C C τ)(u t C )0()0()(0≥==---t eU eu t u tRCt C C τ)(u t C大,暂态响应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即过渡过程的时间越长;反之,τ越小,过渡过程的时间越短。
依托科创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路径分析与建议
黄晓飞
【期刊名称】《杭州科技》
【年(卷),期】2024(55)2
【摘要】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环境加速迭代,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快速演变,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受到高度重视。
我国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提出以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战略科创平台为载体,明确战略科创平台的定义及应具备的特点,并提出“一核心+四计划+N举措”的实施思路,即以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为核心,围绕平台能级提升、人才队伍提升、学科交叉汇聚和创新生态改善四个维度,提出明确攻关方向、加强资源整合与管理、畅通转化路径、注重多学科交叉、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开展产学研合作及创新生态建设等举措。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黄晓飞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12
【相关文献】
1.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赴杭州开展"三服务"强调聚力三大科创高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央地联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
3.鹿城:依托中关村积极打造科创平台
4.温州市科创平台助力头部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基于苏州模式的经验借鉴
5.加快氢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几点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0卷第2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30,No.2 2009年4月TSINGH UA JOU RNAL OF EDU CAT ION A pr.2009欧美工程教育改革的几个动向孔寒冰(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摘要: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议题。
本文对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三项计划和美国相关的动向及战略部署予以介绍和点评,为我国工程教育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教育研究;改革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9)02-0028-05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国际性话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抗击金融风暴的工业产业发展对策,都把工程教育的研究提到议事日程。
工业化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走在我们前面,他们的众多研究和实践给我们以启发,可用作经验借鉴。
一、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三项计划1992年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盟后,欧洲高等教育开始由多国合作向一体化迈进。
1995年欧盟制定了大型综合教育改革的/苏格拉底计划0,内容涉及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
它包含8个行动计划,从1995年开始至2006年结束,共投入27亿欧元。
借助此项行动计划,欧盟构建并实施了一系列/主题网络0来加强欧洲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所谓/主题网络0,是基于某一主题而受到欧盟委员会资助的项目。
现已完成的主题网络有/欧洲高等工程教育0(H ig her Eng ineer ing Education in Europe, H3E),/加强欧洲工程教育0(Enhancing Eng ineering Educatio n in Euro pe,E4),/欧洲工程的教学与研究0(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in Europe,TREE)。
面向未来FACE THE FUTURE 浙江大学智能机器人交叉平台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目录/Contents一浙江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通识教育,形成精深宽广、层次嵌套的知识养成并熟练运用;通专跨的思维方式形成互联互通、网络链接的知识结构宽厚的知识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全方位出众,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突出追求卓越,从知识为主转向能力为主;专注创新,具有深层次学习、知识建构的能力;会思考、批判、选择、坚守卓越的能力突出自我激励与交互培养,在自我管理和榜样示范中养成高素质;始终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全面的素质志存高远,自觉培育完美的道德品质、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自觉服务人类、国家、社会健全的人格4发展历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1984(工科)混合班2000理科班、教改实验班2000文科班2002金融学实验班2004竺-计共建班2005巴德年医学班(本博一贯制)2008李志文商学班2009丘成桐数学班2012启真班1994工程教育高级班1999创业管理强化班2004公共管理强化班2006“英语+X”双学位班2008文化中国班设计创新班2009神农班竺桢学院成立竺可桢学院成立2010求是科学班2016交叉创新平台2017新神农班2018智慧能源班公共管理英才班混合班(1984.8)竺可桢学院(2000.5)5荣誉教育品牌竺可桢学院品牌✧国家栋梁✧浙大荣耀品牌核心✧顶尖师资✧接轨国际✧交叉复合✧创新引领✧德才兼备✧贡献卓著1. 荣誉学籍2. 荣誉课程3. 荣誉项目4. 荣誉证书树立品牌意识,深化品牌内涵:★立德树人,强调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面向未来,强调交叉复合培养理念;★国际视野,强调全过程浸润式的国际化培养。
入学时培养中毕业时•走过荣誉之门•诵读荣誉誓言•聆听校长第一课•荣誉项目培养•荣誉学籍确认•荣誉课程学习•荣誉证书授予•荣誉院戒佩戴6培养概况•在办班级学生培养专业基本覆盖39个A类学科农学●培养类别(主修8大类+辅修3类)主修:混合班、人文社科实验班、交叉班、巴德年医学班、求是科学班、新神农班、智慧能源班、公共管理英才班辅修:工程教育高级班、创新创业强化班、公共管理强化班●学生规模(在读总人数:2000+)主修:500-550人/届(约占全校每届人数的8%)辅修:120人/届7交叉创新平台2016年,成立交叉创新平台,“机器人+人工智能”纳入首批三个平台 2017年,交叉创新平台“机器人+人工智能”调整为“智能机器人”班2017年,以“智能机器人班”为基础,获教育部新工科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智能机器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年,启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两个新专业建设方案年份2016年2017年2018年交叉创新平台计算机+大数据管理大数据管理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金融+数学金融+数学金融+数学人数100139118主动回应时代需求的招生改革目录/Contents二浙江大学新工科拔尖人才培养探索实践@“智能机器人”交叉平台。
《浙江大学教育研究》论坛征稿启事一宗旨“以创新促管理、藉管理创一流”,《浙江大学教育研究》将在2008年6月创办,本论坛将紧密围绕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于学校的教育、科研、学科建设及党政管理、政策研究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交流平台,吸引吸收校内外、海内外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讨,群策群力,提升我校教育管理及教育研究的水平,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会。
二栏目设置《浙江大学教育研究》将依托论坛网站和双月发行的电子读本供师生浏览,初拟论坛各栏目为:l 研究与调查:针对国内外和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研究和相关调查报告;l 教改纵横:针对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推广讨论,包括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等;l 教育政策研究:针对我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政策、教育实践训练、国内外高校先进教育管理经验以及国家最新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和尝试提出解决方案;l 学校管理:针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党政管理、后勤管理中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新思路、新举措;l 教学相长:结合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讨论,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此栏目亦接受学生投稿;l 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讨论;l 本期热点:在论坛网站上提前公布下期讨论焦点,广泛征稿,责任编辑汇总整理后供读者浏览;l 其他:针对学校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动态性地增设一些栏目,以供师生展开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为我校发展建言献策!三投稿须知1. 作者投稿时应提交文稿的Word 文件。
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
并在文末提供准确的联系方式。
2. 文稿一般以4000-8000字为宜,页边距为默认A4纸设置,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3. 编排规范:(1)中文题名: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文章标题应简短、明确,层次序号采用一、(一)、1、(1));用黑体三号字。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65-06 收稿日期 2023-06-25摘 要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
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
在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空间赋能,文化予新”的设计策略,即在建筑内部创造同时承载生产、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容器,外部则保留历史风貌使其融于校园环境,同时通过系列节点改造加强学科建筑群之间的联系,以满足校园与城市、历史、景观、教学、研究、产业等各因素之间的和合共生。
关键词 校园更新 产教研一体 空间赋能 和合共生Abstract The renewal of university building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needs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oupled changes in multiple factor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t Zhejiang University's Xixi Campu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he building's body can be renew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o as to make it inclusive of each other in time, space, function and reason.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harmony and symbiosi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pace empowerment and cultural renewal" is proposed, i.e.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created as a container to carry the three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ile the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preserved in its historical appearance so that it blends in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sign strategy is to create a container for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the inside, while preserving the historic landscape on the outside.Keywords Campus regener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patial empowerment, Harmony and symbiosis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Renewal of Campus Building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aking the Renov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s an Example段昭丞 | Duan Zhaocheng 王 静 | Wang Jing 董丹申 | Dong Danshen 李静源 | Li Jingyuan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作为人才的摇篮,兼有养成人性,启迪心智之使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