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_计量经济学大作业[1]
- 格式:doc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16
1、政府间策略性博弈中的FDI区位选择研究〔1〕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结构分析结合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新地理经济学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运用Moran指数、Moran 散点图、Moran’I、Geary’C、局部Moran、局部Geary与LISA等指标从全域与局域两个层面考察我国FDI的区域空间及产业空间的关联性,包括FDI的区域分布、FDI的产业分布是否存在地理上的结块效应,以及这种集聚特征的时空跃变规律。
〔2〕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策略性博弈行为分析基于空间经济分析理论,本部分将总结归纳某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其它政府支出决策之间的关系,即影响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决策的因素应包括:自身预算约束、其它政府的同期博弈、其它政府的跨期博弈。
在此基础上,拟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尤其是在财政政策上的竞争和博弈行为,包括同期外溢效应、时间滞后效应与跨期外溢效应。
〔3〕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理论机制基于“第三方效应”理论,构建由某地方政府、其它政府与外资企业三方参与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试图阐明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机理:①政府间相对竞争的强弱会影响两区域内外资企业的相对生产成本,影响外资企业的生产决策;②政府间竞争的外溢效应会改变本区域外资企业生产总成本;③不同产业对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引致的生产成本变化的敏感性差异,会导致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
〔4〕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经验检验基于上述模型分析,结合FDI区位选择理论,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空间计量模型,建立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影响FDI的实证模型,验证地方政府竞争的同期外溢效应、时间滞后效应与跨期外溢效应对FDI流入及FDI产业结构的影响,并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不同的“距离”范围,考察这种影响效应的差异性。
〔5〕有效利用地方政府间策略性博弈行为优化FDI的策略研究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就优化FDI从地方政府竞争行为视角提出相关对策:一是如何充分考虑与邻近区域政府在政策上可能存在的冲突,充分运用本区域政策促进区域要素结构提升与环境改善,强化本省政府行为尤其是财政行为的引资效应。
高校人数统计综述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高校人数不断增加。
本文将综述中国高校人数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一些影响人数增加的因素。
一、高校人数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看,中国高校人数增长迅速。
根据教育部在2019年4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规模达到3845万人,其中本科生比例最高,达到74.9%,研究生占比为10.3%,专科生占比为14.8%。
从地域分布来看,教育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在华东、华中和京津冀地区,所以这三个地区的高校人数也相对较多。
二、人数增加的因素1. 国家政策: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政府出台的政策,如“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等也促进了高校的发展和人数增加。
2. 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毕业生。
各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纷纷开展人才招募计划,需要更多高等教育机构的支持。
3. 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的产业化也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类民办高校的出现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
三、高校人数增加面临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均衡:高校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均衡,高校在招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这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面临挑战。
2. 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乎人才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而高校师资力量过于集中,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扩展需求。
3. 教育质量监管不足:随着高校数量的增长,部分高校的办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所以,加强教育质量监管对于高校管理至关重要。
四、结语总体来讲,高校的人数增长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和教育市场的发展趋势。
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发展不光是扩大学校数量,而是有针对性地改善质量和效益。
唯有如此,才能在保证发展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高等教育的内生化、可持续发展。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影响因素分析一、理论模型与数据实证研究法: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用以回归分析为核心的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因果检验,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
从而对影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应的多元回归模型。
有关研究的主要变量说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被解释变量Y):在校学生人数的变动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经济因素即国内生产总值(解释变量x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解释变量x5); 人口因素即全国总人口(解释变量x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解释变量x4)和政策因素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解释变量x3 )。
二、模型设定为避免伪回归和虚假回归,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
发现XI, X2, X3,X4, X5的数据是平稳的,可以进行进一步检验。
经过平稳性检验后,我们将对通过平稳性检验的变量作进一步的检验,探索将模型设为以下模型:1.数据收集年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万人)人口(万人)GDP (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万元)城镇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0556.1 126743 98000.45 25626055.7 36.22 100.42001719.1 127627 108068.2 30570099.5 37.66 100.72002903.4 128453 119095.7 34914047.5 39.0897838 99.2 20031108.6 129227 134977 38506236.6 40.5302298 101.2 20041333.5 129988 159453.6 44658574.8 41.7600086 103.920051561.8 130756 183617.4 51610759.3 42.9899966 101.820061738.8 131448 215904.4 63483647.5 44.3428667 101.520071884.9 132129 266422 82802142.1 45.889 104.820082021 132802 316030.3 104496295.6 46.9891333 105.920092144.7 133450 340320 122310935.4 48.342 99.320102,231.79 134091 399759.5 146700669.6 49.95 103.3 (数据来自国家XX 局官方网站)2.估计参数输入数据进行估计结果如下3.模型检验可决系数和修正的可决系数都较大,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计量经济学选题1、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储蓄效应研究2、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3、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4、防范我国房地产业金融风险的对策分析5、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6、中国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相关分析7、我国房地产调控新政的作用及有效性分析——以某某省(市)为例8、我国城市化与房地产开发的协同发展分析——以某某省(市)为例9、我国房地产价格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0、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与GDP关联性的实证分析11、房地产财富效应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分析12、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区差异实证分析13、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区域经济间的关系——以某某省为例14、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的实证分析15、基于货币供需变动的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16、我国股价波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17、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18、我国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及原因分析19、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某某省为例20、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分析21、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22、中国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23、浅析通货膨胀对我国收入分配两极化的影响24、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及其对总体通货膨胀的影响25、汇率水平与汇率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26、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27、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研究28、二元结构下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29、我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性探究32、某某—某某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3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分析——以某某省为例34、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35、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及其对策探析36、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分析37、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三大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3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39、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分析40、利率政策对房价影响的实证分析41、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敏感性分析4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43、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对策建议4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4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46、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库兹涅茨效应47、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48、我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49、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某某省为例50、某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困境与对策研究51、人民币升值的利弊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52、我国农产品价格非正常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53、创业板企业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4、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影响某某省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分析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因素分析某某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某某市城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影响我国汽车需求的因素分析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因素分析(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影响我国(某某省)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实证分析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分析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因素分析中国股票内在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我国影响钢铁产量的因素分析影响我国电力产量的因素分析影响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某某省就业状况的计量分析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素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某某省农业生产函数的建立与分析。
小组成员:曾祥飞(40205088)张哲维(40205087)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在校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观察各因素是如何分别影响在校学生总数的。
关键词:在校学生总数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一、引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教育指标都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受教育的人数也是逐年上升,文盲比例直线下降。
随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国的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众多毕业生们在各行各业上表现都十分出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研究目的本文主要对中国在校学生总数(应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具体分析见下图),并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在得到在校学生总数与各主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后,据模型方程中的各因素系数大小,分析各因素的重要性,并找出影响在校学生总数最大的因素。
影响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图:——————这是影响在校学生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影响在校学生总数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这个因素同样重要(注:1.由于其他因素或是不好量化,或是数据资料难于查找,故为了分析的简便,这里仅用此三个因素来进行回归分析。
2.学校总数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等,故学生总数也是以上学校的人数之和。
)三、建立模型Y=α+β1X1+β2X2+β3X3+u其中,Y—在校学生总数(应变量)X1——人口总数(解释变量)X2——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解释变量)X3——人均GDP(解释变量)(注:有关模型的一些假定:(1)假定不考虑学生转学的影响。
(2)假定各统计量计算准确。
四、数据搜集1.数据说明在这里,使用同一地区(即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拟合。
2.数据的搜集情况采用1985年到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情况见表一。
大学生过多的原因分析报告引言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
在高中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将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出一个过多的趋势,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本篇报告将就大学生过多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平衡地分布在各个省份之间。
大部分知名高校仍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高校数量有限。
这种不平衡分配导致了一线城市的高学历人才聚集,而大量的学生只能选择离家近的大学就读。
因此,有更多的学生进入了本地的大学,造成了大学生过多的现象。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高校的投资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水平,吸引优秀的学生在本地就读。
2. 就业和社会压力在当前的劳动市场中,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拥有大学学位的人越来越多。
然而,因为职位的数量有限,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许多学生选择继续研究生学业或考取职业证书,进一步延长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解决方案: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同时,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3. 教育观念的问题在中国,大学学历在家庭中被普遍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和门槛。
大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大学,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就业机会。
因此,许多家庭在经济和精神上都会给予孩子支持,使他们能够进入大学。
解决方案:教育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人们更加了解职业教育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同时,大学应该改变对大学学历的过度看重,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
4. 学制和升学制度当前,中国的大学学制普遍为四年制,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然而,进入大学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学士学位的供应量已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因素的分析摘要21世纪,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能否在新世纪实现稳步较快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多元化人力资本的投入的多寡。
因此,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增加高素质人力资源是当务之急。
然而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建立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收集了相关数据并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对我国1994-2013年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多因素的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相关因素;模型;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检验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急需高素质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总数逐年上升。
教育是一项需要巨大资金投入的事业。
教育经费成为教育事业赖以发展的必要的物质保障,而且一直是影响我国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质量提升的最直接因素。
因此,研究教育经费的影响因素,不仅对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的合理安排,而且对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大意义。
1.2 国内研究综述近年来,很多学者都从定性和定量分析两方面对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其中大部分相关文献集中于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进行探讨。
刘卫东试图从国家和个人的支付能力上来探讨国家和个人在普通高等教育投入上的比例,认为只有建立起成熟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摊机制,才能从来源方面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唐佳认为,人口和经济因素是影响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两个关键方面,除了经济外,人口的数量、质量和劳动力类型都对高等教育经费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
郑磊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和财政分权制度的结合、转移支付比重过高都会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比重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度则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正效应。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将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学科,在当今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为政策制定、企业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次大作业中,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示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和分析过程。
假设我们要研究某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等渠道,我们获取了该地区一定数量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接下来,我们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分析。
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值或缺失值。
对于异常值,需要判断其是由于数据录入错误还是真实的特殊情况。
如果是录入错误,进行修正;如果是特殊情况,则需要在后续的分析中加以考虑。
对于缺失值,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填补,如均值填补、回归填补等。
在确定数据质量良好后,我们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经济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假设居民消费水平(Y)与收入水平(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模型可以表示为:Y =β0 +β1X +ε ,其中β0 是截距项,β1 是斜率,表示收入对消费的边际影响,ε 是随机误差项。
为了估计模型中的参数β0 和β1 ,我们使用最小二乘法(OLS)。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是使得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参数的估计值。
然后,我们对模型进行检验。
首先是经济意义检验,即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和大小是否符合经济理论和实际情况。
例如,在我们的模型中,β1 应该为正,因为通常情况下收入增加会导致消费增加。
其次是统计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R²)、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R²衡量了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其值越接近 1 表示拟合越好。
t 检验用于判断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F 检验用于判断整个方程是否显著。
假设我们得到的估计结果为:Y = 1000 + 08X ,R²= 08 ,t 检验和 F 检验均显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计量经济学》作业班级:作业11、下表是中国2007年各地区税收Y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统计资料。
单位:亿元地区Y GDP地区Y GDP北京1435.7 9353.3 湖北434.0 9230.7天津438.4 5050.4 湖南410.7 9200.0河北618.3 13709.5 广东2415.5 31084.4山西430.5 5733.4 广西282.7 5955.7内蒙古347.9 6091.1 海南88.0 1223.3辽宁815.7 11023.5 重庆294.5 4122.5吉林237.4 5284.7 四川629.0 10505.3黑龙江335.0 7065.0 贵州211.9 2741.9上海1975.5 12188.9 云南378.6 4741.3江苏1894.8 25741.2 西藏11.7 342.2浙江1535.4 18780.4 陕西355.5 5465.8安徽401.9 7364.2 甘肃142.1 2702.4福建594.0 9249.1 青海43.3 783.6江西281.9 5500.3 宁夏58.8 889.2山东1308.4 25965.9 新疆220.6 3523.2河南625.0 15012.5以Eviews软件完成以下问题:(1)作出散点图,建立税收随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斜率的经济意义;散点图如图所示:回Group: UNTITLED Workfile UNTITLED::Untitled\ - B XView | Proc | Object | Print | Name | Freeze Default ▼ Options | Position Sample32,00028,00024,00020,000g 16,00012,0008,0004,0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Y(=)Equation: UNTITLED Worlcfile: UNTITLED!:Untitled\ _ n X View|Proc|Object Print Name Freeze |Estimate Forecast|Stats Resids 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5/12/16 Time: 21:04Sample: 1 31In eluded observati 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0.62963 86.06992 -0.123500 0.9026GDP 0.071047 0.007407 9.591245 0.0000R-squared0.760315Mean dependentvar621.054-8 Adjusted R-squared 0.752050 S.D. dependent var 619.5803S.E. of regression308.5176 Aka ike info criterion 14.36378Sum squared resid2760310.Schwarz criterion14.45629Log likelihood-220.6385 Hannan-Quinn crite匚14.39393F-statistic91.99198Du「bi rrWetson stat 1.570523Prob(F-statistic)0.000000建立如下的回归模型孑=A)+ B&DP +ii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业分析根据Eviews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知:£ =-10.63+ 0.071GDPR A2 = 0.760315 F=91.99198斜率的经济意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1亿元,国内税收增加0.071亿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在校大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大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观察各因素是如何分别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的。
、目录1提出问题 (3)2模型设定 (5)3数据的搜集 (5)4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6)5结论 (15)~1.提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教育指标都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受教育的人数也是逐年上升,文盲比例直线下降。
随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国的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众多毕业生们在各行各业上表现都十分出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趋势上看,大学生人数将会持续上升。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31省份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近亿。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人数翻了一倍多。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
教育部曾指出,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跨越。
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对教育、经济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数和普通高等学校数、总人口数二者存在着密切联系。
在本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计量的方法,将二者综合起来对在校大学生数量变动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同时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均GDP的增长,对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也存在着重要影响,因而本文将人均GDP引入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分析。
2.模型设定uX X X Y i ++++=0332211ββββ其中,Y —在校大学生总数(应变量) X1——我国总人口(解释变量) X2 ——普通高等学校总数(解释变量) X3 ——我国人均GDP (解释变量)|3.数据的搜集年份 学生总数Y (万)总人口x1(万)学校总数x2(所)人均GDPx3(元)1985<10585110161986107507 1054 !198710930010631988111026·10751989112704 1075 1990。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正逐年攀升。
然而,这一现象并非无条件发生的,它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析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高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结构将直接影响就业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各高校纷纷开设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新专业,如互联网技术、数据科学等。
此举不仅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同时也直接促进了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成为了高校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教育政策的影响。
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高校引进国际化课程、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各大高校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引进的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也为高校的发展增添了新添动力,此举使得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迎来了国际化的浪潮。
第三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普及率和人口基数的逐步提高,使得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攀升。
尤其是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为高校新生招收和留存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第四是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中国,家庭的经济实力占据着择校因素中的重要位置。
当家庭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时,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也会更多,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经济支持,使得高校拥有更多先进的设备和更好的教育条件,同时也为高校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提供了优良的硬件条件。
第五是高校自身的发展。
高校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体系,不断加强自身的发展也是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的重要因素。
各高校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不断增强高校吸引力和竞争力。
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提高,也使得其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有所增效。
总之,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社会改革和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则是各大高校自身努力的结果。
利用计量分析法研究在校研究生人数变动作者:陈易新来源:《中国市场》2013年第42期陈易新:利用计量分析法研究在校研究生人数变动[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进程加快,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急剧增加。
本文通过对1985—2010年各项数据的分析建立模型,进行OLS估计和序列相关检验,同时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影响在校研究生人数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应用模型对读者是否继续深造提供指导。
[关键词]OLS估计;序列相关检验;影响因子[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207-021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雇主们对于学历的要求逐渐提高,伴随而来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众多社会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
本文将建立模型,计量分析探究各个因素是如何对其产生影响。
通过序列相关方法检验模型后,应用该模型预测今后几年研究生人数变动发展趋势。
2建立模型21影响因素分析查阅各项资料,初步确定以下各因素对在校研究生人数存在一定影响:(1)国内生产总值,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对于在校研究生人数可能有一定影响。
(2)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高等学校毕业生作为研究生的主要后备力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校研究生人数。
(3)全国教育总经费支出,反映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认可程度和投资力度,我国政府近年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因此,该变量对在校研究生人数有一定影响。
(4)年末总人口数,随着人口数量增多,生存就业压力急剧增加,不少人选择进一步提高学历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
(5)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外,有一些其他因素同时影响着在校研究生人数,笔者暂且将其作为随机变量处理。
确定以上影响因素后,笔者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择1985—2010年摘取相关数据建立模型。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影响因素分析【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因素。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学校地理位置、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名誉声誉和招生政策对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
结论部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在校学生人数的建议,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背后的影响因素,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名誉声誉、招生政策、综合分析、建议、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规模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踏入校园,而学校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因素,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地理位置对在校学生人数有着重要影响。
位于一线城市或交通便利地区的高校往往受到更多求学者的青睐,学生数量也会相应增加。
学校办学规模对在校学生人数也具有一定影响,大规模的学校通常能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选择,吸引更多学生入学。
学校的专业设置、名誉声誉以及招生政策也会对在校学生人数产生影响。
深入分析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校的发展情况,指导高校的招生和管理工作。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为高校提供更科学的发展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影响因素的分析,深入了解影响学生人数的各种因素,为高校招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校地理位置对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探讨地理位置对学生招生和留存的影响机制,为高校提供地理位置因素在招生中的运用建议。
探讨学校办学规模对学生人数的影响,分析规模对教学质量、学校声誉等方面的影响,为高校规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高校扩招对于经济的计量经济分析[摘要] 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从长期和短期来着,既具有对经济的刺激拉动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
高校的扩招,在消费、投资、财政支出以及进出口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实践中发挥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但是,人学生人数的盲目激增,导致了教育产业与社会结构的发展速度脱节,一些现实性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关键词]高校扩招计量经济分析现实意义一、引言研究背景从1999年高校扩招51万人开始至今,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实践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培养到“大众化”的过程。
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10年来,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成为同等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领头羊。
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中国GDP的增长保持着高速发展,有关高校扩招的经济推动作用的理论分析层出不穷。
扩大大学教育规模是一个可以拉动内需的消费点,如果高校每年扩招30万学生,按年个学生消费1万元计算,30万学生实际消费将近30亿元(汤敏,1998)。
同时也有数据显示:每扩大招收自费生300万,会直接扩大内需270亿元,加上边际消费效应,总过可以扩大内需1350亿元(蔡永莲,2000)。
总之,高等教育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验证了教育经济学的理论。
问题与方法高等教育对经济的长期推动作用,不论从西方的教育经济理论,还是中国的现代科教战略来着,都是毋庸质疑的。
影响我国研究生人数增多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分析一、研究的背景与目的1)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扩招的进程也在加快,进而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也急剧增多。
从大方面讲这主要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一些高校不顾自身水平和能力,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对研究生进行“产业化”培养。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以30%的幅度递增。
在这种状态下,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迅速膨胀,但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并没有随之提高。
一些高校专业的研究生质量呈现滑坡的趋势,这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本文通过1997—2008年各项数据的分析建立模型,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影响我国研究生在校人数的多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并通过Eviews软件分析出结果并利用模型,预测今后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
在此基础上应用模型,对自已是否考研进行指导。
2)目的分析:本文主要对在校研究生学生总数(应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在得到在与各主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后,据模型方程中的各因素系数大小,分析各因素的重要性,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对研究生报考人数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以此针对未来研究生人数变动走向来提出我们的建议。
因为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某一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具备一定的研究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如何做到研究生教育“质”与“量”的平衡,保持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旧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极为缓慢,只有少数高等学校招收过一些研究生。
从1935年到1949年,仅有200多名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0年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2.3万人。
1966年由于进行“文化大革命,研究生教育中断了长达12年之久。
研究生教育真正开始有较大的发展,是在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后。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学号:0090863 0090817 0090832姓名:组长:邱碧涛组员:杨意钟丹兰专业:财政学修课时间:2011-2012第一学期任课教师:朱永军成绩:评语:本文通过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中国1985年到2009年的数据,建立以在校大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大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得出各因素与在校大学生总数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从大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说明本小组成员对计量经济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能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Email:****************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在校大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大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观察各因素是如何分别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的。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总数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AbstractThis text uses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o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it establishes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ch uses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to b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other factors to b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hat's more, it uses the model to d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bserve how various factors affect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ectively.Key words: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Multivariate analysis,Model, Econometric, Test目录1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综述 (3)3模型设定 (5)4数据的搜集 (5)5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6)6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教育指标都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受教育的人数也是逐年上升,文盲比例直线下降。
计量经济学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1-2.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答: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现象,是研究经济现象中的具体数量规律(或者说,计量经济学是利用数学方法,根据统计测定的经济数据,对反映经济现象本质的经济数量关系进行研究)。
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方法论,即计量经济学方法或理论计量经济学;二是应用,即应用计量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计量经济学还是应用计量经济学,都包括理论、方法和数据三种要素。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随机关系;二是因果关系。
1-4.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有哪些?答: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如下:(1)设定理论模型,包括选择模型所包含的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和拟定模型中待估参数的数值范围;(2)收集样本数据,要考虑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估计模型参数;(4)模型检验,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
1-6.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答: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预测检验。
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与大小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模型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第二次作业:2-1 P27 6条2-3 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设?违背基本假设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否就不可估计?答: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实际是针对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假设)是:解释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而且解释变量之间互不相关;随机误差项具有0均值和同方差;随机误差项在不同样本点之间是独立的,不存在序列相关;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随机误差项服从0均值、同方差的正态分布。
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影响因素分析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直接升入大学或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因此,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也使得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因素。
本文就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探讨。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主要借助现有的文献和数据,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影响因素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国家采取的高考政策,直接影响了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规模。
如高考政策变得更加宽松,则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自然会增加。
其次,政府投入的高等教育经费也对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政府投入的高等教育经费增加,则普通高校的招生计划和规模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大。
学校实力学校的实力也是影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实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招生倾向。
一流学府吸引力更大,因此增加了学校实力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就读。
经济水平经济水平也是影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一个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经济水平愈高地区的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相对较多。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也是影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孕育出大量的人才、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市,其地区内的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也相对较多。
结论本文从政策因素、学校实力、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因素。
政策因素、学校实力和经济水平都是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因素,而地理位置则是影响因素之一。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学号:0090863 0090817 0090832姓名:组长:邱碧涛组员:杨意钟丹兰专业:财政学修课时间:2011-2012第一学期任课教师:朱永军成绩:评语:本文通过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中国1985年到2009年的数据,建立以在校大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大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得出各因素与在校大学生总数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从大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说明本小组成员对计量经济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能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Email:****************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的变动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在校大学生总数为应变量,以其它可量化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在校大学生总数进行数量化分析,观察各因素是如何分别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的。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总数多因素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AbstractThis text uses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o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it establishes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ch uses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to be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nd other factors to b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What's more, it uses the model to d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bserve how various factors affect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ectively.Key words: The tota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Multivariate analysis,Model, Econometric, Test目录1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综述 (3)3模型设定 (5)4数据的搜集 (5)5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6)6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教育指标都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受教育的人数也是逐年上升,文盲比例直线下降。
随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国的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众多毕业生们在各行各业上表现都十分出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趋势上看,大学生人数将会持续上升。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7月份)最新统计是2960万人。
并以每年1.3-1.6%速度扩招,2020年入学率能达到40%,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能达到5000万。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31省份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近1.2亿。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人数翻了一倍多。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上世纪70年代曾经提出“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适龄人口的15%,标志着从精英型进入到大众型,超过50%便进入普及型。
教育部曾指出,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历史跨越。
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对教育、经济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数和普通高等学校数、总人口数二者存在着密切联系。
在本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计量的方法,将二者综合起来对在校大学生数量变动的影响情况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均GDP的增长,对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也存在着重要影响,因而本文将人均GDP引入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分析。
2 理论综述本文主要对中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应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具体分析见下图),并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在得到在校大学生总数与各主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后,据模型方程中的各因素系数大小,分析各因素的重要性,并找出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最大的因素。
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图: 人口总数 ——这是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总数 ——这也是影响在校大学生总数的重要因素 人均GDP ——笔者认为这个因素同样重要(注:1.由于其他因素或是不好量化,或是数据资料难于查找,故为了分析的简便,这里仅用此三个因素来进行回归分析。
2.由于研究的是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变动因素,因此学校总数指普通高等学校,不包括其他类别学校)3模型设定uX X X Y i ++++=0332211ββββ其中,Y —在校大学生总数(应变量) X1——我国总人口(解释变量) X2 ——普通高等学校总数(解释变量) X3 ——我国人均GDP (解释变量)注:有关模型的一些假定: (1)假定不考虑学生转学的影响。
(2)假定各统计量计算准确。
4数据的搜集采用中国1985年到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情况见下表年份 学生总数Y (万)总人口x1(万)学校总数x2(所)人均GDPx3(元)1985 170.3 105851 1016 857.82 1986 188.0 107507 1054 963.19 1987 195.9 109300 1063 1112.38 1988 206.6 111026 1075 1365.51 1989 208.2 112704 1075 1519.00 1990 206.3 114333 1075 1644.00 1991204.411582310751892.761992 218.4 117171 1053 2311.09 1993 253.6 118517 1065 2998.36 1994 279.9 119850 1080 4044.00 1995 290.6 121121 1054 5045.73 1996 302.1 122389 1032 5845.89 1997 317.4 123626 1020 6420.18 1998 340.9 124761 1022 6796.03 1999 413.4 125786 1071 7158.50 2000 556.1 126743 1041 7857.68 2001 719.1 127627 1225 8621.71 2002 903.4 128453 1396 9398.05 2003 1108.6 129227 1552 10541.97 2004 1333.5 129988 1731 12335.58 2005 1561.8 130756 1792 14185.36 2006 1738.8 131448 1867 16499.70 2007 1884.9 132129 1908 20169.46 2008 2021.0 132802 2263 23707.71 2009 2144.7 133474 2305 25575.48(资料来源: 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5模型的估计与调整(1)建立工作文件夹,并输入上图数据(2)分别做散点图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
(其中:用Y表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用X1表示我国总人口,用X2表示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用X3表示我国人均GDP,共三组),如下:从散点图的走势可知,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与我国总人口呈正相关关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与普通高等学校总数呈正相关关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与我国人均GDP 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散点图显示的结果(Y 与X1、X2、X3呈现线性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如下:uX X X Y i ++++=0332211ββββ其中:Y i 表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X1表示我国总人口,X2表示普通高等学校总数,X3表示我国人均GDP ,μ为干扰项。
(3)求回归方程在EViews 命令框中直接键入“LS Y C X1 X2 X3”,然后回车,可出现下图计算结果:参数估计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319.334+0.0112131X +1.1693742X +0.0153403X t=(-3.624436) (2.303587) (7.471732) (1.263419)2R =0.985195 r -2=0.9830814 F=465.8275 DW=1.069552(4)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与我国总人口成正相关,与普通高等学校总数成正相关,与我国人均GDP成正相关,当普通高等学校总数、我国人均GDP不变时,我国总人口增加1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增加0.011213单位;当我国总人口、我国人均GDP不变时,普通高等学校总数增加1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增加1.169374单位;当我国总人口、普通高等学校总数不变时,我国人均GDP增加1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增加0.015340单位,符合现实意义。
2)经济计量检验①总体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由回归结果可知,可决系数R2=0.985195,r-2=0.9830814与1十分接近,说明模型在整体上对数据的拟合优度很好。
②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F检验针对H0:β1=β2=β3=0,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为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3,21)=3.07。
由于F=465.8275 >3.07,应拒绝原假设度3和21的临界值F0.05H0,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我国总人口(X1),普通高等学校总数(X2),我国人)对(Y)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有显著影响。
均GDP(X3t检验分别针对H0:βj=0(j=1,2,3),给定显著性水平α为0.05时,查t分布(21)=1.721。
对应统计量为2.303587,7.471732,表得自由度21的临界值t0.0251.263419,| t1 |,| t2 | >t0.025(21)=1.721,通过显著性检验,| t3 | <t0.025(21)=1.721所以未通过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