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中心在现代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据中心不仅承载着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程序,还负责保护和存储这些数据。
然而,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硬件故障等不可预见的状况可能会导致数据中心的中断,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因此,数据中心的灾备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以确保数据中心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持续运作。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主要基于它们的可用性和恢复时间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分类。
1. 离线备份灾备系统离线备份灾备系统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离数据中心物理位置较远的地方。
一旦发生灾难,数据中心可以使用这些离线备份进行数据恢复,以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备份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然而,由于备份数据是定期进行的,灾难发生时会有一定的数据丢失,并且恢复时间较长。
2. 热备份灾备系统热备份灾备系统通过实时同步数据来保证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
它将生产环境的数据实时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以便在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备份数据中心能够立即接管运行。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恢复时间较短,数据丢失较小。
然而,热备份灾备系统的成本较高,需要建立并维护两个数据中心以及数据同步的网络连接。
3. 冷备份灾备系统冷备份灾备系统在备份数据中心中准备好基础设施和系统环境,但不实时同步数据。
当灾难发生时,备份数据中心需要手动进行数据恢复,并恢复成为新的生产环境。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相对成本较低,且备份数据中心可以用于其他用途,节省资源。
然而,冷备份灾备系统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且数据丢失较大。
4. 高可用性集群灾备系统高可用性集群灾备系统通过在生产环境和备份数据中心之间建立集群,确保数据中心在灾难发生时可以无缝切换。
它使用心跳检测和故障切换机制来实现自动切换。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恢复时间非常短,几乎没有数据丢失。
然而,高可用性集群灾备系统的实施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在选择数据中心灾备系统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数据价值、预算以及恢复时间目标等因素。
数据中心灾备方案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企业的数据安全和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面对各种可能的灾难和风险,一个可靠的数据中心灾备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数据中心灾备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确保企业数据的持续可用性和业务的稳定运行。
一、数据中心灾备方案的概述数据中心灾备方案是指在面对各种灾难事件时,能够保障企业数据和业务的正常运行的一套综合性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灾备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风险评估和分级:首先需要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以确定哪些风险有可能对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为不同风险设置相应的应对措施。
2.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是灾备方案中的核心环节。
企业应采取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离散的地点,以免单点故障。
同时,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也需要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恢复数据。
3. 虚拟化和容灾: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之间实现业务的快速迁移和恢复。
通过构建虚拟的镜像或快照,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将业务从一个数据中心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4. 网络和安全保障:灾备方案中必须考虑网络的连通性和安全性。
通过配置冗余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可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网络在灾难发生时依然可用。
同时,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数据中心。
5. 预案和演练: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测试。
通过模拟各种可能的灾难事件,可以评估和验证灾备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和改进。
二、数据中心灾备方案的设计和实施1. 风险评估和分级在设计数据中心灾备方案之前,企业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
这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如地震、火灾、洪水等)、人为操作错误风险、硬件故障风险等。
对于不同的风险,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缓解和应对。
2. 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备份是保障数据中心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1、概述数据中心灾备系统是在面对灾难性事件时保护数据中心关键信息和业务连续性的系统。
根据其实施方式和功能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分类如下:2、备份与恢复系统备份与恢复系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数据中心灾备系统。
它的主要目标是提供数据的备份存储和灾难时的数据恢复能力。
根据存储介质的不同,备份与恢复系统可以分为磁带备份系统、硬盘备份系统等。
2.1 磁带备份系统磁带备份系统是最传统的备份与恢复系统之一,它通过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上,以防止主数据存储设备的故障或灾难事件对数据的丢失。
磁带备份系统通常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长的存储寿命,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2.2 硬盘备份系统硬盘备份系统将数据备份到硬盘上,与磁带备份系统相比,它具有更快的备份和恢复速度。
硬盘备份系统通常采用存储阵列或网络存储等形式,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读写性能和可靠性。
3、容灾与复原系统容灾与复原系统是一种更高级别的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它不仅包括备份与恢复功能,还具备实时数据复制和灾难切换等能力。
根据数据复制方式的不同,容灾与复原系统可以分为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3.1 同步复制系统同步复制系统是一种实时数据复制技术,通过将数据同时写入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以确保两个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同步复制系统通常需要较高的网络带宽和低延迟,但能够提供几乎无数据丢失的灾难切换能力。
3.2 异步复制系统异步复制系统是一种非实时数据复制技术,数据先写入主数据中心,然后再将数据异步地传输到备份数据中心。
异步复制系统相对于同步复制系统来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在灾难发生时可能会有一定量的数据丢失。
4、容灾测试与演练系统容灾测试与演练系统是为了验证和提高整个容灾系统的可靠性和恢复能力而设计的系统。
它通过定期组织模拟灾难事件和业务恢复过程的测试和演练,以评估系统在实际灾难情况下的表现,并及时修正存在的问题。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
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
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
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
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
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
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
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l)在线模式。
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
双活数据中心与灾备解决方案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项目周期往往很长,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大。
从技术上来说,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活,就要求网络、应用、数据库和存储都要双活。
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客户的多数据中心建设还达不到完全的双活要求,主流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应用双活。
目前客户建设多数据中心的模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单纯的数据容灾:正常情况下只有主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备数据中心处于待命状态。
发生灾难时,灾备数据中心可以短时间内恢复业务并投入运行,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
这种模式只能解决业务连续性的需求,但用户无法就近快速接入。
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资巨大且运维成本高昂,正常情况下灾备中心不对外服务,资源利用率偏低,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数据容灾2.构建业务连续性:两个数据中心(同城/异地)的应用都处于活动状态,都有业务对外提供服务且互为备份。
但出于技术成熟度、成本等因素考虑,数据库采用主备方式部署,数据库读写操作都在主中心进行,灾备中心进行数据同步。
发生灾难时,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可以快速切换,避免业务中断。
双活数据中心可充分盘活企业闲置资源,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帮助用户接入最优节点,提高用户访问体验。
构建业务连续性3.提升业务服务能力:多个数据中心同时对外提供服务且互为备份,各中心的数据库可同时处理应用的读写请求,网络、存储、应用和数据库全部实现多活。
各数据中心独立运营,用户流量可被智能调度,形成灵活、弹性和可扩展的面向服务的业务架构。
提升业务服务能力数据中心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的几种主要应用场景同城双活:站点级双活(可支持应用级双活),整合距离相对较近的两个数据中心中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实现高度灵活的负载分配,结合数据中心内部的高可用机制,为业务连续性提供最高级别保障。
特点:1、跨数据中心实现高可用性与负载平衡,支持各种应用2、管理简便,成本较高3、数据零丢失,无单一故障点,可靠性高,可最大化业务在线时间4、距离有限,可实现城域级别的应用迁移与灾难避免/灾难恢复异地灾备在不限距离的两个数据中心之间构建备份关系,可抵御较大范围的灾难性事件对业务的影响。
数据中心的灾备与容灾策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是企业运营的重要基石。
为了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与稳定性,灾备与容灾策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数据中心的灾备与容灾策略,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
一、灾备与容灾的概念在正式讨论灾备与容灾策略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灾备与容灾的概念。
灾备(Disaster Recovery,简称DR)指的是在发生灾害或紧急情况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流程来恢复和保护数据中心的能力。
而容灾(Business Continuity,简称BC)则是保证企业业务连续运行的能力,即使在遭受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也能继续提供服务。
二、灾备与容灾策略的重要性数据中心的灾备与容灾策略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原因如下:1. 保障业务连续性:数据中心的灾备与容灾策略能够确保企业在遭受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仍能够正常运营。
这对于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等对业务连续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尤为重要。
2. 提高数据安全性:灾备与容灾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备份和恢复数据,并采取措施保护数据不受破坏或丢失。
这有助于保护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失。
3. 增强业务竞争力:拥有灾备与容灾策略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业务中断时间,保持持续运营,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三、灾备与容灾策略的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灾备与容灾策略的一般步骤:1. 风险评估:评估数据中心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威胁,包括自然灾害、技术故障、安全漏洞等。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灾备与容灾需求。
2. 设定目标: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资源状况,设定合理的灾备和容灾目标。
这包括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ive,简称RTO)和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简称RPO)等。
3. 选择方案:根据目标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灾备与容灾方案。
常见的方案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冷备、暖备、热备等。
4. 实施方案:根据选择的方案进行实施,包括建立备份设施、配置备用设备、定期测试和演练等。
灾备设计面试题•••问题一:什么是灾备?灾备指的是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起可靠的应急方式,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灾备包括容灾系统和备份系统。
••答案一:灾备是一种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它通过容灾系统和备份系统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问题二:备份和容灾有什么区别?备份保障的是数据的安全性,备份指的是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生产主机硬盘或阵列中保存到其他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容灾保障的是业务的连续性,容灾指的是在较远的异地建立两套或者多套相同的、包含完整基础设施(计算、网络、存储、电力制冷等)的IT系统,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数据的传输,当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可以利用备数据中心快速恢复业务。
•答案二:备份和容灾的区别主要在于保护对象、实现方式和时间周期。
备份保护的是数据,通过备份软件技术实现,一般是周期性执行的。
容灾保护的是业务连续性,通过复制或者镜像软件实现,一般是实时或者近实时进行的。
•问题三:灾备系统有哪些衡量指标?灾备系统有两个主要的衡量指标: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
RPO指的是当业务发生故障时,可以容忍数据丢失的数量,单位为时间。
RTO指的是当业务发生故障时,可以容忍业务中断的时间,单位为时间。
•答案三:RPO和RTO是衡量灾备系统效果和成本的重要指标。
RPO越小,表示数据丢失越少,但需要更高频率和更大带宽的数据传输。
RTO越小,表示业务恢复越快,但需要更快速和更自动化的切换机制。
一般来说,RPO和RTO越小,灾备系统越高效,但也越昂贵。
•问题四:灾备系统有哪些类型?根据距离和保护对象的不同,灾备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本地高可用容灾(HA),主备容灾(AS),双活数据中心(AA),两地三中心(3DC)等。
•答案四:本地高可用容灾(HA)是指在本地数据中心内部或者同一个机房内部,通过实时镜像和同步复制技术实现数据和业务的高可用性。
主备容灾(AS)是指在同城或者异地建立一个主数据中心和一个备数据中心,通过同步或者异步复制技术实现数据和业务的可恢复性。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1.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府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政务系统的连续性依赖于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
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运营环境周围,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环境下运行。
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很有可能对政府的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核心数据丢失,将会使得某些核心功能陷入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保证政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
1灾备解决方案原则首先,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
比如,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对系统I/O带来的延迟,应用数据同步对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带来的压力等。
因此,企业要通过周密的测试和分析来规避容灾系统建设时带来的这些风险,以保证业务系统不会因容灾系统的建设而出现在处理性能上下降的问题。
第二,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
为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业务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中心,就必须保证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的可靠性。
因此,建立可靠的数据同步校验机制是必须的; 同时,还要考虑建立定时的、自动的数据同步核查对比机制,以检验两个中心数据的一致性,这是数据容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三,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
容灾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容灾切换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系统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流程。
生产中心任何业务处理过程的改变都必须完整地复制到备份中心; 所有新业务系统上线时,必须通知备份中心,并在备份中心配置好数据同步机制; 对原程序的改动也必须保证两个中心同时上线。
第四,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
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主中心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在规定时间切换到备份中心,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并且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设计之灾备方案设计设计灾备方案设计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保护数据中心的关键系统和信息,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关于灾备方案设计的详细说明,包括灾备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灾备方案设计的原则:1.高可用性:灾备方案应建立在高可用性的基础上,确保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数据中心的关键系统能够及时地恢复运行,避免影响业务的正常进行。
2.数据安全:灾备方案应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备份、同步和恢复过程的保护措施,以及数据的加密和身份验证等安全性措施。
3.成本效益:灾备方案应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寻找平衡。
它应考虑业务的重要性,根据业务需求确定适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同时控制成本。
灾备方案设计的步骤:1.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数据中心及其相关系统和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可能的灾难性事件以及它们对数据中心的影响。
这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人为事故(如火灾、电力中断)等。
2.业务影响分析: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每个关键业务进行影响分析。
确定业务的优先级和恢复时间目标(RTO),即在发生灾难事件后能够接受的业务中断时间。
3.灾备策略选择:根据业务的优先级和恢复时间目标,选择适当的灾备策略。
灾备策略可以分为物理灾备和虚拟灾备两种类型。
物理灾备包括备份数据中心、双机中心等,而虚拟灾备则采用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如备份虚拟机等。
4.技术实现:根据选择的灾备策略,进行技术实施。
这包括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复制和同步、网络连接和安全措施的建立等。
5.测试和演练:进行灾备方案的测试和演练,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灾难事件,例如关闭电源或模拟网络中断等来进行。
6.持续改进:灾备方案应定期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
总结:灾备方案设计是确保数据中心在灾难性事件发生时能够保持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的关键措施。
它应建立在高可用性和数据安全性的原则上,并通过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灾备策略选择、技术实现、测试和演练以及持续改进等步骤来实施和管理。
数据中心灾备技术基础介绍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中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存储着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和信息。
然而,各种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等风险随时可能威胁到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导致数据丢失或业务中断。
为了应对这些潜在的灾难,数据中心灾备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数据中心灾备技术的基础知识,帮助您了解其重要性、类型和实施要点。
一、数据中心灾备技术的重要性想象一下,一家银行的数据中心突然遭遇火灾,所有客户的账户信息丢失;或者一家电商企业在购物高峰期间,服务器崩溃且数据无法恢复,导致大量订单流失和客户不满。
这些场景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可能真实发生的灾难。
数据中心灾备技术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在灾难发生时,迅速恢复数据和业务,减少损失,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声誉。
灾备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应对突发的灾难事件,还能在日常的运营中提供数据的备份和保护,防止因误操作、病毒感染等原因造成的数据损坏。
此外,拥有完善的灾备方案也是企业满足合规要求、提升客户信任度的重要手段。
二、数据中心灾备技术的类型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灾备技术的基础,它将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存储介质或位置,以便在原始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进行恢复。
常见的数据备份方式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全量备份会复制所有的数据,恢复速度快,但备份时间长,占用存储空间大。
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备份时间短,存储空间占用少,但恢复时需要依赖之前的备份。
差异备份则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综合了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的优点。
2、数据复制数据复制是将数据实时或定期地从一个数据中心复制到另一个数据中心,以保持数据的同步。
数据复制可以分为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同步复制在数据写入主数据中心的同时,将数据实时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但对网络带宽和延迟要求较高,可能会影响主数据中心的性能。
异步复制则先将数据写入主数据中心,然后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将数据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对网络要求较低,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数据延迟。
IDC 灾备方案1. 引言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是一个集中化管理、运营和监控数据信息的设施。
对于企业来说,IDC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一旦IDC发生灾难,可能导致企业业务中断,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制定一个完善的IDC灾备方案,能够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
2. 灾备方案的重要性IDC灾备方案是一套应对灾难和恢复业务的计划和方法。
它能够帮助企业在发生灾难时,快速响应,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减少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当IDC发生火灾、水灾、设备故障等导致的中断时,灾备方案可以确保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转移到备用设备上继续运行。
此外,当主要IDC无法恢复时,灾备方案可以将系统迁移到备用IDC上,以确保业务不受影响。
3. 灾备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3.1. 灾备需求分析在制定灾备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灾备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业务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和目标。
对于一些重要的业务,可能需要较高的灾备容忍度,即在中断发生后能够快速恢复并保持数据一致性。
3.2. 灾备架构设计灾备架构设计是指在灾备方案中确定主备系统的架构和组成。
主要包括备份系统、冗余系统、灾备中心等组件。
其中备份系统负责将主系统的数据进行备份,冗余系统用于提供容灾能力,灾备中心用于承担主IDC发生灾难时的业务。
3.3. 数据备份与同步数据备份与同步是灾备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的方式,将主系统的数据备份到备用系统中。
此外,还需要实现数据的同步,以保证主备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可以采用实时同步或定时同步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3.4. 备机与备援备机和备援是灾备方案中的关键步骤。
备机是指在主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顶替主系统的备用机器。
备援是指将主系统的关键设备进行备份,当主系统设备故障时,可以快速替换并恢复正常运行。
备机和备援的选择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
数据中心解决实施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组织的核心资产。
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核心设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各种自然灾害、人为错误、硬件故障、网络攻击等不可预见的因素都可能导致数据中心出现故障,造成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灾备方案的设计成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灾备方案的目标是在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或灾难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和业务运行,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个完善的灾备方案应包括数据备份、容灾系统、恢复策略、测试与演练等多个方面。
数据备份是灾备方案的基础。
常见的数据备份方式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全量备份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完整的复制,虽然备份时间长、占用存储空间大,但恢复速度快。
增量备份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备份时间短、存储空间小,但恢复时需要依次应用多个备份集,恢复时间较长。
差异备份则备份自上次全量备份以来更改的数据,在备份时间和恢复时间上介于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变化频率和恢复时间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备份方式或组合使用多种备份方式。
除了选择合适的备份方式,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和位置也需要精心考虑。
常见的存储介质包括磁带、硬盘、光盘等。
磁带具有成本低、存储容量大的优点,但读写速度较慢;硬盘读写速度快,但成本相对较高。
对于重要的数据,还可以采用异地存储的方式,将备份数据存储在远离主数据中心的地方,以防止本地灾害对备份数据造成破坏。
同时,为了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需要采取加密、校验等措施。
容灾系统是灾备方案的关键。
容灾系统可以分为同城容灾和异地容灾。
同城容灾通常距离主数据中心较近,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业务切换。
异地容灾则距离主数据中心较远,主要用于应对区域性的灾难,但由于网络延迟等原因,恢复时间相对较长。
容灾系统的实现方式包括数据复制、应用切换和业务接管等。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组成文|广西聚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文刚一个典型的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由灾备中心基础环境设施、网络通信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灾难恢复计划等组成。
1 灾备中心基础环境设施灾难备份中心是保证灾难恢复任务的关键性资源,灾难备份中心的位置、环境的选择应充分满足灾难备份中心功能定位的要求。
一般来说,建设独立的灾难备份中心的投资较大,应尽量考虑资源共享使用,降低投资成本。
(1)灾难备份中心选址:灾难备份中心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参数。
灾难备份中心地理位置的选择应当满足灾难恢复计划或业务连续性计划的要求。
任何地点都可能发生灾害,选址目标不是任何灾害都不会发生的地方,而是选择一个不太可能和主数据中心同时受到灾难袭击的地方,避免因同一灾难同时殃及两个中心。
(2)灾难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在确保灾备中心与数据中心技术架构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明确所需要的设备类型和数量,以及机房配电、空调、地板承重以及布线的具体要求等基础环境信息,为选择具体的灾备中心基础环境提供参考。
而建设灾难备份机房必须符合国家对机房建设的各种标准和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88);◆《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5650-86);◆《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GB/T18233-200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6-87 2001年版);◆《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4943-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电磁波脉冲安全防范规范》(GA267-2000)。
灾难备份场所所要满足避免灾难同时发生的条件,在灾难备份现场的建设时要注意场地的条件,特别是通信条件、电力供应和生活保障条件等。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
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
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
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
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
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
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
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l)在线模式。
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数据中心灾备系统是指为应对灾难事件而设计的一套系统,可以保证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根据不同的设计目标和技术手段,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一、基于数据复制的灾备系统基于数据复制的灾备系统通过实时或定期的将主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
这种系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⒈同步复制系统: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之间采用实时的数据同步机制,确保主备数据的一致性。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数据恢复速度快,但要求主备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延迟和带宽较高。
⒉异步复制系统: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之间采用异步的数据复制机制,主数据中心将数据更改记录异步传输到备份数据中心。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对网络要求较低,但在灾难发生时可能存在少量数据丢失的风险。
⒊点对点复制系统:数据从主数据中心直接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不经过中间节点。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数据传输效率高,但要求主备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可靠性较高。
二、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灾备系统基于虚拟化技术的灾备系统利用虚拟化技术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环境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以实现业务的快速恢复。
这种系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⒈虚拟化复制系统:利用虚拟机镜像或快照技术将主数据中心的虚拟机环境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恢复速度快,但要求主备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延迟和带宽较高。
⒉虚拟化容灾系统: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之间采用虚拟机的实时迁移技术,将主数据中心的虚拟机快速迁移到备份数据中心,实现业务的连续性。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对网络要求较低,但在灾难发生时可能存在少量业务中断的风险。
三、基于云计算的灾备系统基于云计算的灾备系统利用云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将主数据中心的业务环境复制到云端,以实现业务的弹性恢复和灾难分散。
这种系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⒈全球云备份系统:将主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到全球多个地理位置的云存储,以实现数据的长期存储和跨地域的灾难恢复。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
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
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
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
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
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
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
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
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
(l)在线模式。
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
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就需要采用在线模式。
(2)离线模式。
离线灾难备份系统的数据通过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等,搬运到异地保存起来实现数据的保护。
离线模式适合于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离线模式设备比较简单,投资较少。
3.数据备份技术
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在数据中心运行,数据存放在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两地保存。
当灾难发生时,使用备份数据对工作系统进行恢复或将应用切换到备份中心。
灾难备份系统中数据备份技术的选择应符合数据恢复时间或系统切换时间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要求。
目前数据备份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磁带备份。
(2)基于应用程序的备份。
通过应用程序或者中间件产品,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到灾难备份中心。
在正常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应用程序在将数据写入本地存储系统的同时将数据发送到灾难备份中心,灾难备份中心只在后台处理数据,当数据中心瘫痪时,由于灾难备份中心也存有生产数据,所以可以迅速接管业务。
这种备份方式往往需要应用程序的修改,工作量比较大。
另外,
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处理数据的复制任务,对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
(3)数据库的远程数据复制。
基本原理是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远程灾难备份中心的数据库中,通过日志同步两端的数据库。
这种方式需要数据库软件的支持。
由于数据库方式只是传送数据库日志,与应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无须对应用程序做大量修改。
这种灾难备份方式比较适合于只对数据库有远程灾难备份需求,传输距离较长且网络传输带宽不大的用户环境。
(4)服务器逻辑卷的远程数据复制。
这种方式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逻辑卷管理软件基础上实现,通过IP网络将逻辑卷操作传输到异地主机,在异地主机执行同样的逻辑卷操作,保证本地和远端逻辑卷的一致性。
这种灾难备份方式适合文件、数据库等多种数据的远程复制要求,并且对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是透明的,但需要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主机同构。
(5)基于存储备份软件实现的远程数据复制。
数据的复制和同步通过存储备份软件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很强,完全不依赖主机系统和存储系统,也不影响本地应用的响应速度,数据可以从任何存储设备上镜像到任何地点的任何存储设备上。
(6)基于智能存储设备的远程数据复制。
由智能存储设备自身管理软件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即智能存储设备将系统中的存储操作指令发送到远端的智能存储设备上,在远端智能存储设备中重做存储操作指令,实现数据远程复制。
这种灾难备份方式要求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配置同构的智能存储设备。
4.同步/异步方式
数据复制技术是灾难备份系统的核心技术。
数据复制技术主要是将数据中心的生产数据复制成灾难备份数据,灾难备份数据与生产数据应保持一致。
在线模式下,数据复制的主要方式有同步数据复制和异步数据复制两种。
(1)同步数据复制。
同步数据复制指的是备份中心的数据在任何时间与数据中心的数据均保持一致。
复制环境中的任何一个结点的复制数据发生了更新操作,这种变化会立刻反映到其他所有的复制结点,同步数据复制方式在主机向本地磁盘写数据的同时,将数据传到备份中心的磁盘系统,在确认远程备份系统的数据同步更新后,完成写数据的操作。
只有当备份数据的写操作完成后,主机程序继续进行,否则主机程序将等待备份数据的写操作的完成。
同步数据复制方式的数据实时性强,灾难发生时备份数据能够与生产数据保持一致,几乎没有数据丢失,恢复时间短。
同步数据复制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增加了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负担,由于需要等待远程站点的确认,数据更新操作时间长,影响应用的性能。
同时,由于数据在两个中心间传输要消耗时间,使得数据读/写操作时间受到两个中心之间距离的影响,两个中心间的距离限制很难突破60km。
由于受到传输技术的限制,该方式对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之间的距离和通信质量有严格要求。
一般适用于同城异地的备份。
(2)异步数据复制。
异步数据复制方式是在主机系统问本地磁盘写数据后,将本地生产数据以后台的方式复制到异地。
异步数据复制方式对数据的更新操作不必等本地卷和备份卷的数据都更新完毕后才算是更新完成,因此减少了更新操作的时间,对生产主机性能的影响较小。
异步数据复制方式的所有复制结点的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一致的。
复制环境中的其中一个结点的复制数据发生了更新操作,这种改变将在一段时间后反映到其他复制结点以最终保证所有复制结点间的数据一致。
异步复制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实现起来较为复杂,但是减少了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负担。
但由于数据不能时时同步,灾难发生时可能出现少量数据的丢失。
5.存储子系统
存储子系统是容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存大量数据的灾难备份中心存储子系统适合采用SAN架构,由磁盘阵列和SAN交换设备组成数据存储池。
存储系统中存储设备是最重要的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SAN存储系统,存储设备特别是磁盘阵列必须考虑以下重要技术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