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

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

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
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4549677.html,

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策略

作者:于传民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7期

摘要:近年来,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逐渐成为了影响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不良影响因素。而大量的研究均表明,呼吸系统疾病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也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目前现有的文献,做出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以供广大的同行参考。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策略;社区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的患者[1]。面对居住环境不断恶化,社区居民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

数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迹象。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城市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控和观察,是目前世界上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防控的主要手段[2]。本文针对过往的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的防治措施的情况和成功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汇总,现汇报如下。

1导致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因素分析

我国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目前逐年增长,目前的统计数字约为1.6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每10个中国人里面就有1.3个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广泛的病因学研究表明,呼吸系统疾病罹患人数的上升与近年来我国空气污染情况加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者烟尘超过1000ug/m3的时候,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发和复发性都有显著性的增加。从病理上可知,诸如二氧化碳、棉尘、煤尘等都会对支气管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性。对于肺部的自我清除功能哈自然防御系统都有着破坏性的作用,因而对于病原性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条件。过往的工业发达的国家都经历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蔓延的情况,这说明了空气中化学物质或者粉尘长时间浓度过大或者与人群接触时间过程,都会诱导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因此从危险性因素的角度开看的话,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空气污染、粉尘、化学物质、个人吸烟,居所工作环境和个人习惯等[4]。

2社区居民慢性系统呼吸疾病的研究情况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属于死亡率较高、患患者数较多、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经过针对社区调查的结果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阻塞性肺部疾病占据主要的比例,其死亡人数较高,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公安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医学界和社会各界对此都高度关注和重视。

陈宝元曾对与天津地区社区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流行性调查得出结论,该区域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9.4%,其中由于肺部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病为16.9%且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性的患病比例较女性要高,两者分别为13.5和6.2%,非吸烟者患病情

探讨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及对策

探讨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5-08-24T14:53:02.853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宋卫云 [导读] 六合区新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有: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宋卫云 六合区新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选取在2009 年1 月-2011 年12 月间某社区的806 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观察组,对社区的疾病防治现状进行调查,而后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社区展开关于慢性疾病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措施,1 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防治慢性疾病的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持有率、正确行为形成率均较对照组高( P <0.05) 。结论建立社区居民慢性疾病防治体 系,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疾病防治效果,值得关注。 【关键词】社区居民; 慢性疾病; 防治; 对策 目前在我国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为造成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常见的慢性疾病包括有: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危险性较大,因此应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特别是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应加大防治力度,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市社区居民展开了分组管理,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组别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情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笔者查阅资料选取的某个社区的居民,抽取其中的 806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有男 198 例,女205 例,年龄 23 - 76 岁,平均( 47. 8 ± 13.6) 岁; 观察组中有男 199 例,女 204 例,年龄 21 - 78 岁,平均( 48.2 ± 13. 8 ) 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所在社区展开慢性疾病防治现状调查,而后依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居民展开相应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改进措施,1 年后对比分析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1.3调查方法: ①个别访谈: 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同社区居民进行个别访谈,了解其对慢性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该社区防治措施存在的意见、建议,并对社区居民涉及的主要慢性疾病以及相应的危险因素进行收集,调查居民对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服务的满意度; ②小组讨论: 同社区领导、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社区内单位等组成讨论小组,对本社区目前的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对该社区的基本情况、社区资源、政策环境以及卫生服务条件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对相应的干预手段进行探讨。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居民展开相应的防治干预措施,并在 1 年后同对照组居民的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对比。 1.4观察指标: 在实施干预措施 1 年后,统计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防治手段、危险因素、治疗措施与效果等知识的知晓情况,对慢性疾病的观念以及行为正确率。 1.5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 SPSS14. 0 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 检验和 Χ2检验,在P <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得知,观察组居民对慢性疾病知识知晓率、观念正确率、行为正确率均较对照组高( P <0. 05) 。见表 1。 表 1 两组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知、信、行情况统计[n(%)] 3讨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观察组社区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为 8.68% ,涉及的疾病有: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其中以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率最高。并且该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如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并且存在吸烟、饮酒以及不正确应用药物等恶劣行为,缺乏体育锻炼。该社区对慢性疾病的管理不到位,管理覆盖率较低,居民的健康档案缺乏真实性,且多数为死档,未对居民实施跟踪调查,无法实现及时对居民的健康动向进行了解。针对以上现状,采取了以下干预策略: ①建立组织机构、开展社区动员。完善慢性疾病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度。②以社区为中心实施全方位的综合干预。并将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重点干预场所,实现三级预防,定期展开知识讲座,强化卫生服务人员和社区居民的防治知识; 通过合理的宣传手段对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进行普及。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并严格按照规范展开疾病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良锋,王英,张顺,等.上海市静安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2( 5) : 32-33. 2 史平,梁国文,崔宁,等.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08,15( 4) : 76 -77. 3 章珠云.松阳县赤寿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1( 2) : 5 4 -55.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试题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B) A.流感嗜血杆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葡萄球菌 E.格兰阴性杆菌 2.下列细菌感染常见铁锈色痰的是(A)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克雷伯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支原体 E.厌氧菌 3.控制支气管哮喘症的首选药是(A) A.?2受体激动剂 B.糖皮质激素 C.康胆碱能药物 D.茶碱类 E.肥大细胞膜稳定性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是(B) A.加强胸式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用力快速呼吸 B.加强腹式呼吸,用鼻深吸,经口缓呼,呼气时口唇收拢 C.加强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经口用力快速呼吸 D.加强胸式呼吸,经鼻用力呼气 E.同时加强胸式和腹式呼吸 5.男,55岁,20年前曾患肺结核,近4 个月来出现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伴左胸痛,发热,X线片示右上肺4cm×2.5c m大小的阴影,边缘模糊,周围毛刺,痰液找癌细胞3次均为阴性。应考虑症断为(E) A.肺结核 B.肺囊肿 C.非良性肿瘤 D.肺脓肿

E.肺癌 6.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是(D) A.急性喉炎 B.肺炎 C.慢性支气管炎 D.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E.胸腔积液 7.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最危险且最常见的并发症是(C) A.严重贫血 B.休克 C.窒息 D.继发感染 E.发热 8.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有何引起(B)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衣原体 E.军团菌 9.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是(B) A.吸烟 B.感染 C.大气污染 D.气温下降 E.过敏 1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最常继发于(C) A.支气管哮喘 B.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慢性支气管炎 D.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E.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

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 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讲课教案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 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录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 ?:貧? . 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 :责峰 ?宀'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 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 性 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 ,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以 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 球和我国哮 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 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我国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 病 率从 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 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 喘患病率 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 (1.6-36.7)/10万, 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 佳、最后一次发 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 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 、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 亲缘关系越近 ,患病 率 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的发展给哮喘 的 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目前采用 GWAS 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 ,如 YLK40JL6R 、PDE4DJL33 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 - 环境相 互作用将有助于 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 (尘購、家养宠物、蟬螂) 、室外变应原 (花粉、草粉) 、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 原性因 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 1-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 ( 1)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 , 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 T 细胞。一 方 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 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 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 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Thl7 细胞在 面, 活化的辅助性 Th2细胞产生白介素 IL )如 IL-4JL-5 和 IL-13 等激活 B 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 IgE,后者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 IgE 受体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可与结合在 细胞表面的 IgE , 导 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 症细胞浸润 , 产生哮 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 活化的辅助性 Th2 细 胞分泌的 IL 等细胞因子 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 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 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 化生长因子 (TGF )等,构 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类别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类别: 在疾病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方面,本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两位疾 病类型为COPD、慢性咽炎,这与四川省城市居民相似 [23] 影响因素——城镇化,社会人口因素,行为习惯(包括体育锻炼) 模型显示,城镇化程度直接影响社会人口经济因素,其效应系数为0.1473。 社会人口因素对行为习惯和居住环境有直接影响,并对呼吸系统两周患病有间接 影响,其标化效应系数为-0.1566。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离退休人群、及低 收入者的呼吸系统两周患病率较高,这与葛杰,李馥等研究相似 [27,28] 。 行为习惯对呼吸系统两周患病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慢性呼吸病对其影响。研 究显示:吸烟、饮酒、不参加体育锻炼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危险 [29,30] 居住环境对呼吸系统两周患病状态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对周围绿化越满意的, 住房面积大的人群居住环境越好,呼吸系统疾病两周患病率相对较低。 问题——怎么区分直接或间接影响? 在文后建议中,除了卫生医疗设施,第二条是开展健康教育计划,针对老年人、妇女、低收入人群、 低文化程度人群及离退休人群——这些人群比较弱势,需要免费的、公共锻炼空间,呼应了我的研究主题。 ——重庆市不同城镇化地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两周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王巧灵_3呼吸系 气候因素也有影响 ——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因素_韩芸鸿 建议增强体质 ——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因素_李文娟 其中有缺乏运动。文中还提出接种疫苗很重要 ——上海市闵行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朱媛妍 4.主要呼吸道疾病

上海市闵行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_朱媛妍 客观环境指标:公园、广场距离,街道连通性变量和土地混合使用率,人口净密度。研究了它们对于走路步数、BMI值、超重肥胖等指标的影响。客观人居环境对身体健康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风险评价结果。(问题:怎么是用距离来测量而不是可达性?因为对一个对象,可能有多个公园分布在周围,到哪一个的距离?此文可达性包括距离指标,看可达性的具体定义) 而对客观环境,所选择的指标相对宽泛,主要是根据研究需要和研究条件而定。具有代表性的是闪在年对老年人的住区环境,体力活动和肥胖关系的研究中,将土地混合使用度、快餐店密度、街道连通密度、公共交通站的密度、绿地和开放空间、休闲绿地和开放空间包括公园和草场总面积纳入人居环境变量中。采用了犯罪密度、街道连通性、居住区人口密度、家庭收入、交通速度限制、交通流量、人行道密度、土地使用多样性和标准化后的不同植被指数作为人居环境自变量,研究其与儿童体力活动间的关系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暂时用不上): 用地可达性指标中,广场距离对BMI的直接作用为:当广场距离每增加一个单位(10%),则BMI 就减少12%,而当体力活动作为中间变量起间接作用后,每增加一个单位(10%),则BMI就减少3%,即广场距离对BMI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 知道了可达性可分为多个指标,并且此文还包括了客观环境因素和环境感知因素,我期初主要想探究前者。 结果呈现出靠近市中心的行政区/街道/镇人居环境(或中心化程度高)比郊区的行政区/街道/镇人居环境(或中心化程度低)更适合进行体力活动的趋势。 最后得出人居环境和体质健康关系的预测联立方程。我也可以做公园、广场、运动场可达性与呼吸道疾病关系的预测方程,但指标少了可能方程说不好,最好是关系。此文的体质健康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包括步数、BIM值、肥胖。 对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环境(0.67)、生态规划(0.59)、建筑环境(0.44)依次是影响客观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因素排序及载荷值:我的研究问题可以加入交通,以及公共场所可达性。不包括建筑环境了。 到这里,发现研究环境与体质的关系还是有成熟文献的,可是研究具体疾病指标,如呼吸系统疾病的不知道有没有。并且把城市硬件环境指标和空气质量指标联合研究的,也不知道有没有。 对于一个城市,空气污染强度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可能不大,从微观上分析客观环境对于呼吸

健康知识讲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小学生健康知识讲座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长清区石麟小学 2011年3月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医院病人人满为患。以下就如何严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个防护。注意冷暖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对年老体弱或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天气寒冷或大雾等情况时,处出应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第三、戒烟。不但在公共场所要戒烟,在家庭、办公室、学校都要戒烟。因为吸烟对个人呼吸道有损伤,易患流感,被动吸烟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烟浓度商于吸烟者。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禽流感商发阶段,更应戒烟,防止呼吸道传播。 第四、合理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中医认为内热易引起处感风寒,易患流感。 总之,有流感表现的病人要及时早到医院诊治,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早预防,防止流感流行,更把禽流感杀死在萌芽状态。 洗手:最有效的“疫苗” 冬春交替之际,是传染殶的好发季节。坚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保持手和肌肤的清洁,清除并抑制存在于人体表面的病原体,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疫苗”。 长期以来,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以及气候的变化,随时有可能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肌肤是人体暴露在环境中的第一道防线,要体质健康状态,就要首先保证肌肤健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想有效控制传染病,特别是控制通过手传播的传染病(如痢疾、肝炎、流感和寄生虫病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第一、正确洗手三要求。 A、用流动的水冲手,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 B、用并不能肥皂、洗手液或舒肤佳香皂均匀涂抹在手掌、手背、手指、指缝上,反复搓揉,然后用流动的水将肥皂沫全部冲洗干净。 C、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 第二、洗手四注意。 A、将指甲、指尖、指关节等部位的污垢洗净。 B、将戴戒指的部位洗净。 C、随时清洗水龙头。 D、洗手后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手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手,以防二次污染。一,传染病防治基本概念 1,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吧。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病 哮喘病英文: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俗称"吼病",祖国医学称"哮证",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根据权威机构济南哮喘病医院哮喘病可分类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药物性哮喘、老年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儿童性哮喘等十几类。 气管炎 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

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特征。本病早期症状较轻,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且病程缓慢,故不为人们注意。晚期病变进展,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肺功能遭受损害,影响健康及劳动力极大。本病为中国常见多发病之一,几十年临床数据表明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吸烟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在中国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农村较城市发病率稍高。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多数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主要为鼻病毒、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风疹病毒等。较常见的细菌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和白喉杆菌等。此外气温突变、粉尘、烟雾和刺激性气体也能引起支气管炎。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又分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两种。急性支气管炎以流鼻涕、发热、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并有咽声音嘶哑、喉痛、轻微胸骨后摩擦痛。初期痰少,呈粘性,以后变为脓性。烟尘和冷空气等刺激都能使咳嗽加重。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特别是早晚咳嗽加重。如果继发感染则发热、怕冷、咳脓痰。临床数据表明冬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及肺气肿(emphysema)。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

慢性病防治试题[附答案解析]

慢性病综合防治技能比武理论考试试卷单位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分) 1.能产生90千卡热量的食物重量叫做一个交换份。 ( ) 2.我国高血压流行特点为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 ( ) 3.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 ( ) 4.使用水银血压计测压读取血压数值时,水银柱若不在刻度上,可进行估读,末位数值可出现1、3、5、7、9。 ( ) 5.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更为密切。 (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 )是血糖控制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已采用HbA1c作为诊断标准。 ( ) 8.糖尿病患者女性妊娠后称为妊娠糖尿病。 ( ) 9.对高血压测量时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按照收缩压水平分级。 ( ) 10.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下列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A.常见病、多发病 B.潜伏时间长,发病隐匿 C.一旦发病多数不能自愈 D.患病后都能够治愈 2.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性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B.全球疾病总负担主要是由慢性病所致 C.慢性病发病率比传染病发病率低 D.慢性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首要原因 3.不属于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特点的是() A.防治工作由专科医院的内科负责 B.防治工作通过三级医疗保健网来实现 C.防治对象包括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 D.防治工作由防疫、防病部门和医疗、康复部门共同完成 4.关于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年龄在65岁以上 C.遗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D.几乎在所有国家中有10%~30%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5.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下列哪个时间内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 个月 B.半年年年 6.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A.辖区内18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B.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甚。呼吸系统疾病之所以为常见病,这与呼吸系统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有关。 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组成。鼻粘膜分泌液体,使吸入的空气湿润,并可包裹吸入的异物,通过咳嗽或鼻涕排出。鼻腔、鼻咽部及鼻前庭的鼻毛,可阻挡灰尘和外来的异物通过。咽喉部如扁桃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对细菌和病毒有防御屏障作用,但也可形成病灶。气管与支气管具有大量的腺体分泌粘液,细支气管有纤毛柱状上皮,纤毛不断地向咽部方向摆动,以排除分泌物或异物,因此它具有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腺体分泌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肺泡内有巨噬细胞,它对细菌等病原起到吞噬消灭作 用。然而,呼吸系统暴露在人类生活的大环境中,在自然界中又存在各种细菌、病毒、粉尘等物质。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万立升的外界空气通过上呼吸道吸入肺内,上述物质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空气中的细菌及过敏源随呼吸进入肺内毛细血管网,损伤肺小血管导致疾病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除外在致病因素的影响,内在机体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的组织代谢机能减退,支气管周围的弹性纤维网减少,因而对呼吸道的清洁能力降低,而容易发生感染。另外由于机体抵抗能力降低,免疫功能减退,周身脏器功能的衰退,如吞咽功能减低,异物不能及时排出而有损于呼吸道的通畅;心、肺、脑、肝和肾脏功能减退,都使机体的内在因素发生很大变化而导致感染的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老年人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转为肺炎.而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以有低热、轻咳、呼吸快、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萎糜,血白细胞总数不高,胸片肺内多为小片状阴影。 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首先应以预防为主。避免受凉,按时起居,避免劳累过度。保证饮食营养,增强机体素质。减少出入公共场合及与流感病人的接触,减低被感染的机会积极治疗原发病,对已有其他脏器疾病者更应抓紧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的消炎、止咳、祛痰及平喘治序外,应加强支持疗法,即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多饮水,食用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及有营养的物质,给予静脉补液。注意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排痰以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1)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1) A1题型 1.有关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时间应为 A.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10年以上 B.每年发作至少1个月,持续2年以上 C.每年发作至少2个月,持续3年以上 D.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持续2年以上 E.每年发作至少6个月,持续4年以上 答案:D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 A.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B.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C.受体功能亢进 D.β受体功能亢进 E.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 答案:A 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下列各项中不恰当的是 A.应用敏感抗生素 B.应用祛痰、镇咳药物 C.应用支气管扩张剂 D.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E.菌苗注射 答案:E 4.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肺出血 B.支气管扩张 C.小叶性肺炎 D.肺栓塞 E.肺气肿、肺心病 答案:E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下列表现中,哪项不应使用抗生素 A.咳粘液样痰 B.发热 C.喘息伴哮鸣音 D.肺内多量湿啰音 E.外周血白细胞15乘以十的九次方/L 答案:A 6.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变中没有 A.粘膜上皮鳞化 B.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 C.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细胞 D.支气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 E.粘膜下平滑肌断裂、萎缩

答案:C 7.小叶中央型肺气肿的病理改变是 A.一级、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扩张 B.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结构全部扩张 C.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扩张 D.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其远端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 E.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扩张 答案:D 8.下列各项检查对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有意义的是 A.体格检查有桶状胸、紫绀 B.心电图呈低电压 C.胸部X线示肺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 D.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2>50mmHg E.肺功能FEV1/FVC<60%,MVV实测值/预计值<60% 答案:E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 A.大气道阻塞 B.小气道阻塞 C.双肺哮鸣音 D.桶状胸 E.胸片示肺纹理增粗 答案:B 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灶性肺气肿 B.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C.全小叶型肺气肿 D.混合型肺气肿 E.间质性肺气肿 答案:B 11.肺气肿时,其主要症状是 A.突发性呼吸困难 B.夜间阵发院粑 ? C.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以活动后为重 D.紫绀 E.心悸 答案:C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的体征,下列不正确的是 A.呼气相延长,呼气相哮鸣音 B.呼吸音减低 C.心音遥远 D.胸膜摩擦音 E.桶状胸 答案:D 13.下列各组疾病中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范畴的是

健康知识讲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长清区石麟小学 2011年3月

早春,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各医院病人人满为患。以下就如何严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人个防护。注意冷暖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对年老体弱或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要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天气寒冷或大雾等情况时,处出应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办公室、家居、公共场所要随时通风,尤其在学校或医院发现有感冒病人时更应使空气流通,防止大面积传播。 第三、戒烟。不但在公共场所要戒烟,在家庭、办公室、学校都要戒烟。因为吸烟对个人呼吸道有损伤,易患流感,被动吸烟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烟浓度商于吸烟者。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及国内禽流感商发阶段,更应戒烟,防止呼吸道传播。 第四、合理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中医认为内热易引起处感风寒,易患流感。 总之,有流感表现的病人要及时早到医院诊治,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早预防,防止流感流行,更把禽流感杀死在萌芽状态。 洗手:最有效的“疫苗” 冬春交替之际,是传染殶的好发季节。坚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保持手和肌肤的清洁,清除并抑制存在于人体表面的病原体,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疫苗”。 长期以来,传染病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以及气候的变化,随时有可能削弱人体的抵抗力。肌肤是人体暴露在环境中的第一道防线,要体质健康状态,就要首先保证肌肤健康。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想有效控制传染病,特别是控制通过手传播的传染病(如痢疾、肝炎、流感和寄生虫病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第一、正确洗手三要求。 A、用流动的水冲手,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 B、用并不能肥皂、洗手液或舒肤佳香皂均匀涂抹在手掌、手背、手指、指缝上,反复搓揉,然后用流动的水将肥皂沫全部冲洗干净。 C、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 第二、洗手四注意。 A、将指甲、指尖、指关节等部位的污垢洗净。 B、将戴戒指的部位洗净。 C、随时清洗水龙头。 D、洗手后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手巾,手绢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手,以防二次污染。一,传染病防治基本概念 1,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种疾病的总称.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计划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计划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根据《长兴县慢性病综合防治相关文件》《浙江省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等的要求,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充分发挥社区诊断报告的指导作用。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做好我村辖区内所有年龄≥35岁的常驻户口的基线调查工作。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糖尿病工作目标 1、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登记和健康教育工作。 2、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的分级管理工作, 3、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月至少测1次血压、血糖 4、开展35岁以上门诊首诊测血压工作检测率应在90%以上。 5、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6、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四、实施计划 (一)、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二)、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呼吸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47267

2016年继续教育上半年考试题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D) A肺气肿压迫及肺泡壁破坏使肺毛细血管床减少B肺小动脉炎C血液粘稠度增加D 缺氧引起肺小动脉痉挛E血容量增加 2.慢性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最主要的症状是(C) A咳嗽B咳痰C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D心悸E咯血 3.肺炎球菌肺炎,炎症消散后,常见的是(C) A肺部遗留纤维化B肺泡受损产生局部肺气肿或肺大泡C肺组织完全正常D造成胸膜粘连增厚E以上都不是 4.严重的Ⅱ型呼衰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氧,主要是因为(E) A缺氧不是主要因素B可引起氧中毒C兴奋呼吸中枢,促使CO2排过快,诱发呼碱D 诱发代谢性碱中毒E以上都不是 5.肺心病患者,测血气:,(40mmHg),PaCO29Kpa,HCO3ˉ19mmol/L,BE-6mmol/L,应诊断为 (B) A.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 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E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6.重度至危重度哮喘患者,痰液粘稠咳不出来,最有效的祛痰方法是(D) A抽吸痰液B使用抗生素C用综色合剂或氯化铵D输液纠正失水E纠正酸中毒 7.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中,对病程的规定是(A) A每年患病3月,连续2年以上B每年患病2月,连续2年以上C每年患病1月,连续3年以上D一年内患病持续3月以上E以上都不是 8.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C) A输碱性溶液,使PH值恢复正常B纠正电解质紊乱C改善通气D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E以上都不是 9.吸入性肺脓肿最常见的感染菌是(E) A金黄色葡萄球菌B克雷伯杆菌C化脓性链球菌D真菌E厌氧菌 岁男性患者,近来感乏力、食欲不振、夜有盗汗,以往无慢性咳嗽史及肺结核史,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上肺一肋间有片状模糊阴影,内有小透亮区,痰涂片发现抗酸杆菌,应诊断为(B) A右上肺原发型肺结核,涂(+),初治B右上肺继发型肺结核,涂(+),初治C右上肺原发型肺结核,涂(+),复治E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涂(+),初治 【B型题】 问题11~13 A鳞状上皮细胞癌B未分化细胞癌C腺癌D细支气管肺泡癌E腺、鳞混合癌 11.对放射治疗及化疗最敏感的肺癌是(B) 12.手术治疗效果最好的肺癌是(A) 13.最常见的周围肺癌是(C ) 问题14~15

社区慢病管理办法

社区护理:社区慢性病管理 一、选择适宜的慢病管理规范 选择原则: 1、符合三级预防原则; 2、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现状; 3、工作流程简便易行。 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制定的《社区高血压及Ⅱ型糖尿病病例管理规范》 特点: 1、专门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管理规范,符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现状; 2、流程清晰,随访、转诊标准明确,易于操作; 3、兼顾了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现患管理; 4、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便于管理、统计工作量和进行效果评价。 二、合理安排慢病管理经费预算 预算需要考虑的因素: 1、本地当年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 2、慢病管理对象数量(包括慢病筛查对象和病例管理对象); 3、社区免费慢病管理项目及项目执行标准;

如何测算慢病管理对象? 1、筛查对象:60岁以上居民筛查人数=60岁以上人口构成比×总人口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筛查率 2、病例管理对象:60岁以上居民慢病管理人数= 60岁以上人口构成比×总人口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慢病患病率×慢病管理率;(天津5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56.7%,糖尿病患病率为13%) 如何确定社区免费慢病管理项目? 1、遵循三级预防原则 健康人群---健康教育(一级预防) 高危人群---慢病筛查(二级预防) 疾病人群---病例管理(三级预防) 2、可行性原则 根据财力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服务能力,量力而行。 3、效益最大化原则 三、建立慢病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一)前馈控制 明确慢病管理工作规范; 制定慢病管理绩效考核标准; 广泛开展慢病管理技能培训; 建立健全慢病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模

上呼吸道感染指南

深秋,警惕呼吸道疾病 2004年09月06日09:55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秋意渐浓,孩子和大人都感到神清气爽。而进入深秋以后,大多数细菌或病毒均易首先侵犯呼吸道,宝宝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开始上升。父母们应对呼吸道疾病有所了解。 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哮喘等。 推荐阅读--急性喉炎、气管炎、支 气管炎儿童哮喘新疗法(图) 小儿感冒用药诀窍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特点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为“感冒”,是宝宝的常见病。“上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的时候。 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患感冒的病人在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唾液飞沫传播到空气中,其他人就有可能通过呼吸被传染,感冒也可由玩具、衣物等间接传染给宝宝。宝宝得了感冒,通常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咳嗽、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感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如喉炎、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

家庭护理 宝宝的年龄越小,对他的护理就越重要: 宝宝的病房内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并且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湿润。在饮食方面,宝宝感冒后要多喝水或稀释过的果汁,吃适量的水果,饮食宜喂食流质或较软的食物。感冒后,宝宝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都会减少,消化能力减弱,所以要减少食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另外,父母还要细心地清洗宝宝的眼鼻分泌物,随时观察他病情的变化。暂时不要给宝宝洗澡,而是改为晚上用热水给宝宝洗手洗脚。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等病情好转后才能活动,以免感冒复发或引起其他疾病。 如何预防 深秋气温变化较大,爸爸妈妈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室温要保持稳定,空气要新鲜流通,但要避免穿堂风。有个小诀窍可以测试宝宝穿衣是否适度:经常摸宝宝的脊背和手,如果宝宝的小手温暖而脊背无汗,说明他的衣着恰到好处。 要保证宝宝有良好的睡眠,感冒流行的季节,宝宝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感冒病人。如果家里有人感冒了,最好戴口罩或用其他方法适度隔离,并且给房间消毒,方法是: 关闭门窗,用食醋每立方空间2~5毫升,加水1~2倍,加热至全部汽化,每日1次,连续数日。 提醒 ▲许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症状相似。如麻疹、支气管肺炎、中毒型菌痢等,这些疾病的早期都有高热、寒战和上呼吸道不适症状,类似于感冒。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它们特有的表现。所以,当孩子有感冒症状时,要细心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和突然变化,发现与感冒不相符合的表现时,要及早送宝宝去医院检查。 ▲因为多数感冒属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但有时为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预防性地给宝宝使用抗生素。但是切忌盲目乱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 ▲宝宝流鼻涕较多时,要用软毛巾或纱布轻轻擦拭,有较硬的鼻痂不可用手挖,要用棉签在鼻痂上涂红霉素软膏,待鼻痂软化后,才用棉签轻轻蘸出,以防感染。 食疗小验方 下面几种食疗方法可以预防感冒,在流感盛行的季节,不妨经常给孩子服用: 1、葱白大蒜饮:葱白250克,大蒜125克。将葱白和大蒜一起切碎,加水l000克煮汤,每日服用2次,每次1小茶杯,可以预防流感。 2、大葱生姜汤:大葱1根,生姜3片,加适量水,煮后喝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