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3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系统的、有逻辑的方法。
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得出结论等步骤。
2. 实验设计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与工具、制定实验步骤等。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熔点、沸点等。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纯水、纯铁等;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例
如土壤、空气等。
5.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
物理灭火是利用物理
手段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或隔离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例如利用水、
泡沫等;化学灭火是通过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灭火,例如利用二氧
化碳、干粉等。
6. 气体的性质与特点
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包括
可压缩性、扩散性、较低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等。
以上是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习科学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作为初中学科之一,科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七年级科学上册而言,其中的知识点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第一节:物质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物质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物理性质4.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二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性质2.物质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等3.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二章:材料的世界第一节:材料和材料的分类1.材料的概念2.材料的分类和特点3.金属的性质和使用4.非金属的性质和使用第二节:材料的提取和加工1.材料的提取和选用2.金属的提取和加工3.非金属的提取和加工4.水的净化和加工第三章:生物的特征第一节:生物现象的观察和分类1.生物现象的观察2.生物的分类3.线虫、蜗牛、蛇、鸟等的分类第二节:细胞及其特征1.什么是细胞2.细胞的种类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和动物的特征1.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2.动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3.昆虫、鱼、鸟、兔、猫等的生活习性第四章:地球运动和季节变化第一节: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1.什么是地球的运动2.影响季节变化的因素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意义4.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睡眠第二节:地球的旋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和偏转2.地球的公转和轨道3.日食、月食和日月食第五章:天体研究第一节:星座、星系和黑洞1.什么是星座2.银河系、星系和星团3.黑洞的概念和成因4.太阳系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行星和卫星1.行星的概念和分类2.卫星的概念和分类3.行星和卫星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并理解初中科学学习的内容。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求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牛顿——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瓦特——水的沸腾顶起壶盖——(发明)蒸汽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你有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恢复成球形。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答:温度升高,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使凹陷的乒乓球恢复成球形。
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本福岛泄漏的核辐射致使当地的酢浆灰蝶变异。
玻璃装饰墙,虽然美观,却会导致光污染。
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排出的废气和产生的噪声,污染了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科学发现是指科学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揭示,主要包括事实的发现和理论的提出科学研究的是各种自然现象例:1、小明两次煮鸡蛋,一次是在水烧开后继续用大火烧煮,直到煮熟。
第二次是在水烧开后将火调小,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这两种做法哪一种好:答:第二种好;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当水加热煮沸后,无论火的大小如何,水的温度是一样的,所以在水煮沸以后,用小火不会降低水的温度,也不会减慢鸡蛋的煮熟速度。
用小火减少了燃料的使用,提高了燃料的使用效率。
2、在装修房子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C)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3.科学家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其科学研究的首要工作是(A)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B.搜集证据、考察验证;C.记录结束,分析论证;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4.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次数的影响时,下列设计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是(C)。
新版七年级上人教版科学知识点总结
这份文档总结了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人体与健康
- 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 身体的三大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 常见的疾病和预防方法:感冒、结核、肝炎等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 强弱酸碱的判定方法:指示剂、试纸等
- 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变化:溶解、燃烧、反应等
第三章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 氧气的制取和运用:电解水、植物光合作用等
第四章饮食营养与消化
- 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 消化过程及器官:口腔、食道、胃、肠等
第五章植物的养分以及光合作用
- 植物的养分需求:无机盐、水分、二氧化碳等
-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制造有机物等
第六章生物圈中的能量
- 能量在生物圈中的流动和转化:食物链、食物网等
-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
第七章声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引起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声的干扰等
这些知识点是七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来提高科学素养和学术水平。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
结(全册)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 物质的种类和分类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2. 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3. 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视觉
1. 光的传播的基本规律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3. 视觉的原理与保护
第四章:机械运动
1. 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
2. 物体的等加速度运动
3. 弹簧的拉伸与压缩
第五章:细胞和人体组织
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细胞的功能与分类
3. 人体组织与器官
第六章:电和磁
1.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的连接
2. 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磁场及其作用
第七章:水和溶液
1. 水的特性和溶解能力
2.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第八章:生物种间关系
1.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2. 共生与寄生关系
3. 竞争与合作关系
第九章: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1.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2.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 节约能源与环保
以上是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主要用途: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五、酒精灯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体积、颜色、形状等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性质发生改变,但其组成不变。
- 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和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二、常见物质性质和变化
1. 热胀冷缩:物质在受热后胀大,受冷后缩小。
2. 溶解:某些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
3. 沸腾:液体受热后发生剧烈汽化,形成气体。
4. 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光和热,产生新的物质。
三、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1. 能量:物质具有能量,能够产生功和热。
2.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物质之间进行转化,如热能、化学能、动能等。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四、科学实验
1. 实验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明确实验目的、处理变量和控制变量。
2. 实验步骤:科学实验通常包括观察、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总结等步骤。
3. 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以上为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概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错误之处请及时指正。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目录一、光的性质- 光的传播方式-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二、声的性质- 声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音调和音量- 声的反射和回声三、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四、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公式五、运动与力学功- 运动的基本概念- 动能和势能- 力学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六、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原理- 斜面原理一、光的性质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真空、空气、水、玻璃等介质进行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速度不同,但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是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
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方向是不变的,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在介质中是恒定的。
光的反射:当光线碰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同,反射光线和物体表面的法线成相等的角度。
光的折射:当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保持不变。
二、声的性质声的产生和传播:声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的音调和音量:声音高低的频率称为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大小的强度称为音量,强度越大,音量越大。
音调和音量是衡量声音特征的重要指标。
声的反射和回声:当声波传播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并在环境中形成回声。
回声时间是指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可以用来计算物体与发声者之间的距离。
三、力的基本概念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即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也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
七年级上科学1单元知识点科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它的知识点也是非常繁杂的。
在七年级上,我们将学习到许多科学的基础知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七年级上科学1单元的知识点。
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在七年级上,我们将学习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和能量转化,以及生物的分类方法等知识点。
二、动物生殖和发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了解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我们将讨论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殖方式、受精、胚胎发育等知识点。
同时,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遗传学知识进行生态保护。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同时,我们将了解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等。
四、力学与简单机械力学和简单机械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什么是力和运动,了解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点。
同时,我们将了解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等,并学习如何计算力和机械工作的效率等。
五、地球、月球与日地系统地球、月球与日地系统是人类最大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运动规律和天体的形成过程,包括行星和卫星的起源和演化等知识点。
同时,我们将了解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和研究这些天体。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科学1单元的全部知识点。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学习这些知识点,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
我们相信,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同学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为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全面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针对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本文档总结了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研究。
第一章科学的开端1. 人类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时开始进行科学实践?人类在观察自然现象和抽象思考时开始进行科学实践。
2. 历史上哪些人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历史上有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伽利略、牛顿等人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3. 对照试验与连续试验的区别是什么?对照试验是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一个变量进行的实验,连续试验则是在逐步改变变量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第二章生命的奥秘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是什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生物分类学的目的是什么?生物分类学的目的是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其演化变化。
3.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是脂质。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1. 什么是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
2.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3. 酸与碱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酸与碱的共同特征是在水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
第四章微观世界1. 伏马普洛波夫定理是什么?伏马普洛波夫定理是描述光电效应的一个公式。
2. 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包含的粒子数被称为什么?单位质量物质内所包含的粒子数被称为摩尔数。
3. 制冷剂是如何实现制冷的?制冷剂利用物质在相变时放热吸热的特性实现制冷。
第五章物质的变化1. 化学反应条件有哪些?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2.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
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是什么?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能量,但自身不参与化学反应。
第六章能量的转换1. 能量是什么?能够做功的物质所具有的属性被称为能量。
2. 能量与功有什么关系?能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属性,功是物体发生运动的表现形式。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要点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5、舌头外表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13、耳的结构:P10 图1-18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鼓膜被震破.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到达3×108米/秒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洁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外表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外表的光;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32、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外表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33、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垂直射入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和物体等大,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35、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6、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37、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39、眼球由眼球壁〔包括角膜、巩膜、视网膜等〕及其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组成.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40、虹膜的作用是调节瞳孔的大小,可以限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的强弱.41、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42、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的变化.43、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44、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光也是一种电磁波.45、不管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最新教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包括化合物和元素,混合物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稳定性、活泼性、化学反应等。
-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元素是指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惰性气体元素。
-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纯物质,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第三章空气与燃烧- 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 燃烧现象: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中迅速氧化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的现象。
燃烧现象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其中可燃物缺失、氧气不足或热量不足都会导致燃烧无法进行或停止。
第四章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破坏,以便将它们单独提取出来的过程。
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馏、吸附、结晶、测定密度等方法。
第五章溶液和悬浮液- 溶液和悬浮液: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通常呈现透明状态。
悬浮液是指由固体颗粒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颗粒通常呈现混浊状态。
-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某一溶剂中形成稳定的最大溶液浓度。
对于不同的溶质和溶剂,溶解度是不同的。
- 分离混合物: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包括过滤、蒸馏、蒸发、结晶等。
第六章酸、碱与盐- 酸、碱和盐: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而盐是由酸和碱中的离子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 按酸碱度分类:物质可以按照酸碱度分为酸性物质、中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A 化曲为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
C (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桌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没有零刻度线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2、蜗牛有视觉 , 触觉, 嗅觉, 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能呼吸②.能生长③.能繁殖后代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⑤能进化⑥.能遗传和变异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体内的一个结构——叶绿体中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
5、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大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归
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将对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 科学方法
1.1 观察和积累事实
- 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 积累事实和数据
1.2 提出问题
- 根据观察和积累的事实提出问题
1.3 做实验
- 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4 得出结论
-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结论应基于观察和实验的可靠数据2.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和区别
2.2 物质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和区别- 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过程
2.3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和特点3. 观察和测量
3.1 观察与描述
-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方法和应用- 观察结果的描述和记录
3.2 测量和测量工具
- 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3 对象的形状和大小
- 固体对象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
- 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4. 总结
本文档对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物质的组成与变化以及观察和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请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复习,并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等方面。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可以通俗的分为物质的混合和纯净物质两种形态。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按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中各组分占据各自的比例,不会改变其化学性质。
而纯净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元素是能够存在的最小粒子,它是构成化合物的基础单位,化合物则是由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式组成的有固定化学组成的物质。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主要具有质量、形状、颜色、硬度、伸缩性等物理性质和燃烧、腐蚀、氧化等化学性质。
其中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存在下发生较强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腐蚀则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接触后发生的化学变化,而氧化则是指物质与氧气作用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
此外,物质还可以在外界的作用下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能量变化、相变、化学反应等。
三、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又可以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两种,金属元素主要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为固体,容易导电和导热等特点,而非金属元素则相对较少。
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主要由无机物质即元素按照一定配比组成,而有机物则主要含有碳元素,这些物质组成的新物质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都存在改变,这种改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
总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共包括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分类及其变化等方面内容的介绍,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在七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很多的知识点,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各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提供七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第一章:物理1.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的概念:物理量是能够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表示的属性或状态,如长度、质量、速度、时间等。
- 物理量的单位:常用国际单位制(SI)下的单位来表示,如米(m)、千克(kg)、秒(s)等。
2.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运动状态的描述: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运动测量:通过运动的时间、位移和速度等来计算出加速度3. 力、摩擦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摩擦力的概念:是物体之间由于密着导致的摩擦阻力- 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第二章:化学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2. 化学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式在化学反应中的等量关系3. 酸、碱和盐- 酸、碱和盐的定义-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反应式- 盐的制备方法第三章:生物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基本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质膜和细胞质2.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吸收、代谢、生长和繁殖- 细胞内各部分的功能:如细胞核负责维护基因信息等3.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生物的分类:按照物种的共同特征分为不同的类群- 生物的进化:按照物种间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特征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大全,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我们在七年级上所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
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 1分米³=1000厘米³ 1升=1分米³ 1毫升=1厘米³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4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和分类
-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和共同的特征被分类。
- 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不同种之间不能交配繁殖。
知识点2:细胞和基因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细胞内有许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等。
-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知识点3:物质的三态变化
- 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识点4:能量
- 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执行工作的能力。
- 能量可以通过传导、传播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光能等。
知识点5:电流和电压
- 电流是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
- 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使电子在电路中流动。
- 电流和电压可以通过电池、发电机等装置产生。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瓦特发明了。
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1)试管架:(2)试管:(3)停表:(4)酒精灯:(5)显微镜:(6)天平:(7)量筒:(8)刻度尺: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纳米= 米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
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
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七年级科学上册每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天体、地球、生命、物质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规律和特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涉及了光学、热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章:光的传播和反射本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实验,发现光线在真空和同种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同时介绍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
第二章:光的成像在这章主要学习了光的成像,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以及成像公式的推导。
同时,通过实验和计算,可以对于物体的位置、凹凸度及镜片的焦距进行测量和计算。
第三章:声的传播和反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讲解了声音的特性,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第四章:声的基本特性本章详细讲解了声的基本特性,包括频率、波长、振幅等。
同时介绍了声音与物体产生共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声音来产生保健效果。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重点介绍了液体和固体两种常见状态的特征和性质。
特别是对于固体状态的表面张力和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了讲解。
第六章:水的四种状态本章主要介绍了水的四种状态,即液态、气态、冰态和水蒸气态。
课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冰的晶体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第七章:溶解和过滤这一章着重介绍了溶解和过滤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并且介绍了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
第八章:热的传递在这一章中,学生将会学习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同时,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对于材料的导热性进行测量和计算。
第九章:热的效应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热的效应,包括固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沸腾与结晶、气体的压缩和膨胀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引导学生探究热的效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元素与化合物本章将学生带入到化学的门槛之中,介绍了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
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
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12。
5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
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质量标准物——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国家计量局内.
16.托盘天平的结构:(课本P21图1-45)
17.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
(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平(调节横梁螺母) (4)称量:左物右码;(5)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6)记录
(7)整理:砝码放回盒内,游码归零等。
18.天平使用和维护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明确天平的称量范围(量程)和感量(所能称量的最小质量);
(2)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3)称量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达到平衡;(4)称量中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直接接触砝码,取放砝码应用镊子;
(5)潮湿药品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6)加减砝码应从大到小,轻拿轻放.
(7)读数时,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值(游码读左边)。
(8)放好,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锈蚀。
19.时刻和时段:
(1)时刻是指“时间点"。
如:上午第一节课7点55分上课,8点40分下课,这里的7点55分, 8点40分就是时刻。
(2)时段即时间间隔。
如上午第一节课需45分钟,这45分钟即是时间间隔
20.停表包括: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21.机械停表的使用:
(1)观察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30秒还是60秒,如是30秒要注意小表盘的分针指针有无超过半刻度线(已超过半刻度线的以大的读数为准),如右图秒针应读作41.9秒而不是11.9秒
(2)分针切勿漏读
2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