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核心素养
- 格式:pptx
- 大小:15.25 MB
- 文档页数:27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十八章:电功率》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物理意义,理解电能与电功率的关系。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比较不同用电器的能耗等,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回顾实验过程,理解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电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培养科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电功率的概念、单位及计算公式(P=W/t, P=UI)。
•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实际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区分电功率与电能、电压、电流的关系。
•解决涉及多个用电器的复杂电路中的电功率计算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电功率概念解析、计算公式推导、实验演示等)。
•实验器材(如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用于回顾测量电功率的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中考真题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梳理电功率的基础知识,解释概念,推导公式。
•演示法:利用实验器材或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直观展示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促进学生思考。
•练习法: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几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如电灯泡、电冰箱、空调等),提问:“这些电器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速度一样吗?如何衡量它们消耗电能的快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2. 新课教学2.1 电功率的概念•定义:介绍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越多,电功率越大。
•单位:强调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并解释其与千瓦(kW)、千瓦时(kWh)等单位的关系。
2.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公式推导:从电能的定义(W=UIt)出发,推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和P=UI,解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二十章:电与磁》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复习并巩固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等,理解电与磁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电与磁的原理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如判断磁场方向、解释电磁现象等,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探究:通过回顾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理解电与磁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感线、地磁场的概念。
•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电与磁概念与具体生活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的理解及应用。
•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安培定则等空间关系的判断。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电与磁相关动画、实验视频、生活实例图片等)。
•实验器材展示(如电磁铁、发电机模型、电动机模型等,用于回顾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中考真题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梳理电与磁的基础知识。
•演示法:利用实验器材或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增强直观感受。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促进思维碰撞。
•练习法: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设备(如电磁炉、手机充电器、电动机驱动的玩具车等),提问:“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它们与电和磁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章主题。
2. 新课教学2.1 电流、电压、电阻与欧姆定律•概念回顾: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单位。
•欧姆定律:讲解欧姆定律(I=U/R)的内容、公式及应用,通过实例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学好中考物理的五大要点中考物理是中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未来升学和职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备考中考物理时,掌握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下是学好中考物理的五大要点:1. 掌握基础知识中考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中考物理之前,学生应该掌握中学数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时快速理解和掌握。
2. 注意物理公式的推导在学习中考物理时,物理公式是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理解物理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们应该透彻理解公式的数学含义,并学会合理选择公式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复习中考物理时,可以建立公式记忆卡片,将常用的公式罗列出来,方便快速记忆。
3. 刻苦训练习题物理题的数量非常庞大,只有通过刻苦训练才能掌握学科的核心内容。
在练习物理题时,应该注重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学习,而不是单独进行题目背诵。
通过认真学习,逐步消化吸收物理知识,同时加强练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为中考物理打好基础。
4. 注意实验和观察物理学的基础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取知识。
在学习中考物理时,应该注重实验活动的参与和观察技能的锻炼。
通过亲身实验和现实观察,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5. 看重应用实践中考物理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们应该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实践,在生活中多加思考,了解物理知识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的作用。
同时,学生们可以参加一些物理实践活动,如科技制作、科学竞赛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之,学好中考物理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和时间,但只要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就能轻松应对中考的挑战。
以上五个要点是中考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予以重视。
只要努力学习,并坚持不懈,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好中考物理的五大要点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科目,也是考试中最难攻克的科目之一。
对于想要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来说,学好中考物理至关重要。
那么,学好中考物理需要哪些要点呢?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理解基础概念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掌握基础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在学习中考物理之前,需要先学习相关的基础概念,例如:物质的性质、电学基础、光学基础、运动学和力学等等。
只有理解了这些基础概念,才能更好地掌握中考物理。
二、熟练掌握公式物理学是一门数学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掌握公式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
在中考物理中,需要掌握各种物理公式,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等。
掌握公式不仅要能够背诵,还要能够熟练运用。
三、加强实验技能物理学是需要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而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知识。
掌握中考物理需要的实验技能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
实验技能包括物理实验操作技术、实验数据处理技术和实验报告撰写技术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实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中考物理。
四、培养思维方式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看似抽象的学科,因此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学好中考物理的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例如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模型解决问题,要能够准确分析和归纳问题的本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考物理中斩获好成绩。
五、练习真题学好中考物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总结。
练习真题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做真题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弥补。
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总结错题,并且在平时做题中要注意抓住关键点和思路。
总的来说,学好中考物理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掌握好以上五个要点,就可以事半功倍,更快地达到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四个维度。
下面分别对这四个维度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基础知识掌握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运动、能量、电磁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理解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物理学知识,发展自己的物理思维。
二、实验技能培养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学科,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会提出科学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做出总结。
这些实验技能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非常重要。
三、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物理问题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灵活运用知识,善于思考和创新。
只有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物理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物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抽象思维、实证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需要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善于分析问题,善于总结归纳。
在解决问题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完善自己的科学思维模式。
只有培养了科学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物理学家。
新听课记录: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中考复习第二章声现象》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科学探究: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应用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正确的态度。
导入1.1 教师行为:通过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提问学生对声音特性的了解。
1.2 学生活动:学生听声音,分享自己对声音特性的认识。
1.3 过程点评:通过声音音频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声现象复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2.1 教师行为:系统回顾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方式和速度。
2.2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声现象的关键知识点。
2.3 过程点评:确保学生对声现象的基础知识有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2.4 教师行为: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如何应用声学知识解决中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
2.5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例题,尝试自己解答,并讨论解题思路。
2.6 过程点评:通过例题讲解和学生解题,加深学生对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7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8 学生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例子。
2.9 过程点评: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声现象基础知识: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中考题型分析:常见声学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声学知识应用:回声、噪声控制等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布置3.1 教师行为: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声现象应用实例,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3.2 学生活动:学生搜集实例,分析并解释声现象的应用。
3.3 过程点评:通过搜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4.1 教师行为:总结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和中考复习的重点,强调声学知识在生活和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前言中考物理作为中考科目之一,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考查。
初二下学期对中考物理的学习进行了很好的铺垫,为高一物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综合初二下学期物理课程内容,总结出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热学1.温度和热量概念热力学量、量纲和单位制2.物质的状态变化相变、相变潜热、气压和沸点、化学实验中的相变3.热传递传热方式、热传导实验、热传导的冷却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平面镜成像规律、球面镜成像规律2.光的传播和光的色散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光的色散与宇宙射线3.光的成像实物像像具的关系、公式,实物与虚物成像力学1.物体的受力和力的合成力的概念、力的表示、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2.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3.动量和压强动量、动量定理、压力、压力公式、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电学1.电的基本概念电学量、电荷守恒、库仑定律2.电路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源、导体和电阻、电流、电势差、欧姆定律、电功率3.电磁现象磁现象和电磁感应、电磁、电磁铁和电动机、发电和输电总结中考物理初二下册的核心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热学、光学、力学和电学四个部分。
这四部分分别介绍了热学的温度和热量概念、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热传递,光学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传播和成像以及光的色散,力学的物体受力和力的合成、动量和压强以及运动和力,以及电学的电的基本概念、电路基础和电磁现象等核心知识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打好物理基础,更好地迎接中考的挑战。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物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是一门实验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科学,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来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
二、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时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相等和反向的特点。
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和分类:能量是物体或系统由于位置、形状、速度等因素而产生的物理量,常见的能量形式有动能、势能、热能、电能等。
2.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总量始终保持不变,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不能产生或消失。
四、简单机械与力的作用1. 机械工作:机械工作是物体受力移动的过程,机械工作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方向改变、速度改变等。
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应用力臂和力矩的原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改变。
常见的杠杆有一级杠杆、二级杠杆、三级杠杆等。
3. 原动力:原动力是指通过能量转化进行工作的力,如电动机、发动机等。
五、光与光的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与界面相接触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反射是光波遇到物体表面时反弹回来的现象,折射是光波通过介质界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2.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造成光的色散现象,即将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3.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约为 3.0×10^8 m/s,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六、电与电路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电的基本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运动方向确定。
2.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1.认知能力:从客观角度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快速高效地掌握和推
导物理规律。
2.实验能力:熟练掌握物理实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物理实验,掌握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并对物理实验结果有正确的认识。
3.解答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评估材料,完成物理解答题,应用正确的物理解释和定理,把物理问题精确准确地解答。
4.社会意识:要结合社会现实,探究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物理意识,增强物理的生活实践能力,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加强
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发展协调自然人类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初中物理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一、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
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并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二、科学思维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即能够分析模型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使用模型解释物理现象和过程,阐明物理概念和原理,在真实情景中构建模型。
科学推理,即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论证,即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质疑创新的核心是科学创造力。
高中物理的科学创造力主要表现在观察与实验、物理知识的学习、物理问题的提出、物理问题的解决、物理创造活动等方面。
三、科学探究高中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1、问题: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与假设。
如提出或识别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判断一项探究活动围绕什么问题展开;根据已有研究,提出可以进一步探究的科学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2、证据: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
如能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等方式获取证据,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图或表等多种方式呈现收集到的数据。
3、解释: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基于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如基于证据,分析相关现象或原因;使用课程标准要求的方法和技术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证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评价证据是否支持所得出的结论。
4、交流:具有交流与合作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中考复习教学策略探究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复习教学策略。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实验操作,如何通过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进行中考复习教学策略的探究,将成为本文的重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探讨如何制定物理中考复习教学策略,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一、核心素养与物理教学的关系1. 强调“实践”物理学习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实验操作,因此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物理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
通过制作简易的物理实验装置来展示一些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注重“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提倡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因此在物理中考复习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物理知识。
在讲解光学知识时,可以引入数学中关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计算题目,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物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3. 强调“解决问题”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我们不仅仅只是传授物理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物理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物理讨论和实验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中考复习教学策略的探究,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不断思考和实践。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共同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中考复习教学策略,推动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动,在没有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然后让学生进行 斜面实验,使学生总结出,维持物体运动的不是力,是 惯性,要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浮 力》一节时,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讨 论.激烈的争辩,让学生明白浮力是因为上下表面的 压力差不同而产生.科学论辩体现“理辩气质3.4多维多元、合理阐释、“明断”气质“审辩思维”需要自觉地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及其 所包含的各种要素和活动的结果,对自己的推理过程 和推理结果进行准确判断.从多种角度明断结论的合 理性,以具有说服力的方式呈现自己阐释[4].在讲授九 年级上册《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这一节时,针对数 据结论的偶然性问题,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理阐释出 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通过自我的调整,对实验进行改 变,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突出仅仅是 改变电压或换用其他规格相同的灯泡是不能够得出普 遍结论的明断过程.阐释克服实验偶然性在实际操作 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区别于其他的重复性实验.突出是 排除“实验的偶然性”还是“实验数据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的问题,利用多维度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解 释和系统化、科学化的数据,突出“明断气质综上所述,“审辩思维”在创新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的学科特色也适合增加对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创新需要人才,人选需要培养,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审辩思维”在物理教学和创新实验中的应用.物理教学关注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更重视实践关键能力的具体体现,融合创新物理实验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是集物理知识、实验能力、合作创新意识为一体的一种综合素养[5].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物理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创新实验探究,融合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审辩思维”的教学实践重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多维层面.参考文献:[1] 谢小庆.审辩式思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2] 梁喆.融合项目式与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J].中小 学数字化教学,2018(07) :53 -55.[3] 王俊行.数学中的审辩式思维[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 :14,[4] 谢小庆.关于审辩式思维教学与测试的共识[J].湖北 招生考试,2015(03) :51 -55.[5] 梁喆.实践关键能力与创新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内能改变”创新小实验的再优化[J].中学物理,2019,37(08) :6 -8.(收稿日期:2020-08 -21)基于#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鍵能汐”的考奋—以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余华(景德镇市第十九中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为加强对中考命题改革的研究,在考试评价体系核心功能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2020年江 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赏析其基于核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键能力”的考查,为今后引导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 养培育的中考命题技术革新,积极探索中考物理内容改革的方式和途径.关键词:理解与实践;迁移与创新;关键能力;考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 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 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引领课程 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物理试题,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 景下,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 版)》,衔接高考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了核心素养下的 中考命题技术革新,有效创设试题情境作为载体,重 点在如图1所示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维度,对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作者简介:余华(1965 -),男,江西景德镇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考命 题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与试题研究.图1进行了考查.初中阶段“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 活动涵盖了学生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 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生在物理学科上 关键能力的表现.这三个维度的能力既相对独立又相 互影响,其中学习理解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相对基础,迁移创新能力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物 理学科的关键能力是支撑个体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 要求的能力,是发展学科素养、培育核心价值所必须 具备的能力基础.所以,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学科关键 能力的考查很有必要,也意味着中考命题技术革新已 悄悄拉开了帷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1学习理解中关键能力的考查学习理解是指学生顺利进行物理知识的输入、存 储、加工、关联,以及系统化等认知活动.具体表现为 能否完成回忆和提取、辨识和确认、概括和关联、说明 和论证等物理学习理解任务.因此,从该学习任务中 命制试题作为考查内容,可以凸显考生核心素养中的 关键能力.例题1(卷面第5题)如图2所示,是河水中的漩涡.漩涡边沿水的流速相对中心处的流速较______,压强较_______从而形成压力差,导致周边物体易被“吸入”漩涡.(温馨提示: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命题立意:因疫情影响,江西&中考较汗屮号试吋间推迟一1、月至7月17日举行,考试期间正值酷暑,试题创设该情境,从物理科学知识巾綱地搬财雜可能发生的缘故是遇到漩涡,为谨 图2防考生私自下河游泳,试题恰到好处地融人了珍爱生命教育,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评价该题考查课标中“了解流体的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多数考生 结合情境能在“学习理解”过程中回忆和提取“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流速慢的地方,压强大”这一物理规 律,但一部分考生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记忆中,或 以前刷题刷得多的情境中都是考查“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成了考生机械识记的习惯思维,而没有在真 正“学习理解”中再进行辨识和确认,到底是水边沿还是水中心的流速快?到底哪个地方压强大?以致解 答错误.所以,该试题超越知识记忆,实现能力考查,说明物理学科靠机械记忆是不能提升出学科关键能 力的•例题2 (卷面第11题)如图3所示,小华从课桌上拿起一个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对其相关数据进行了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 口罩的质量约为30gB. 口罩的厚度约为0.5cmC. 对口罩所做的功约为10JD•口罩正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700N命题立意疫情期间佩戴口罩,是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最基础最 图3必要的措施.选取考生司空见惯的口罩为试题的载 体,创设贴近考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真实问题情 境进行考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学 生关心身边的物理问题,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 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设计的生活情境与考查的 内容问题合理有效融合,是中考命题技术革新引导教 学中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分析评价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围绕口罩考查 考生估测4个相关物理量.“估测”是物理学中一种常 用的方法,考生在读题时,首先应从大脑中回忆提取4 个选项中分别对应的4个物理量:质量、长度(厚度)、功、力(大气压力),以及一标准大气压值约为l〇5Pa,估测做功和大气压力的大小还需要将有关信息进行 加工、关联、整合,运用科学思维将有关物理概念和规 律在头脑中提炼和升华.若考生对一个口罩的质量太 小,不能估测,可以将信息转化,转到自己生活中熟知 的“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教材也多处例举,应形 成必备知识),再用一个口罩与一个鸡蛋进行比较,很 容易判断A选项中30g的口罩超过半个鸡蛋质量,与 实际相差较大,A错误.至于B选项,考生从小学到初 中使用过刻度尺的次数可以说不计其数,应该具备基 本的学科素养和实践操作的关键能力,对0. 5cm也就 是5mm,口罩厚度估计约为0. lcm也就是1mm都有 足够的感性认知,也容易判断B错误.估测手托两个 鸡蛋(重力1N)上升lm,做功也是1〗(这是教材例举1J功的含义,考生生活中也该有感性认知的经历),两 个鸡蛋质量实际比一个口罩质量大得多,提升高度也 大,提升两个鸡蛋做功才1J,显然选项中对口罩做10J 功,与实际不符合,故C错误.最后,对于估测口罩正 面受到的大气压力时,根据标准大气压,利用计算公 式先对口罩的长和宽进行估测(误差不大的 情况下,可以估整数值,便于计算),算出口罩的正面 表面积 S= 17cm x 10cm = 170cm2 =0•017m2,大气压 力 f=0= 105Pa x0_ 017m2 = 1700N,故确认 D正确. 做错的考生,有的是因为必备知识不全;有的是因不 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理解和整合知识,学科素养不 高,一看口罩正面1700N这么大的大气压力就不加论 证,错误地认为其是错误选项;有的是信息转化,演绎 推理思维认知能力不强.试题素材来源于考生疫情生 活,命题过程关心考生健康,凸显了关键能力,注重了 核心价值的考查.2应用实践中关键能力的考查应用实践是指学生应用物理学科核心知识和科 学思维,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否完成分析和解释与物理有关的 实际情境问题、进行预测与推论、选择并设计问题解 决方案等应用实践活动.因此,在该任务中创设学生 实验探究活动情境来融合问题进行考查,是实现能力 立意,凸显考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例题3 (卷面第23题第3小问)小莖同学测量电流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至如图4甲所示位置,原因是______;断开开关,纠正错误后,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偏至如图4乙所示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______继续进行实验.命题立意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急于动手,而忽视 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或不能规范操作.试题根据平时 真实的学生实验情境,考查实验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旨在回归教学本质,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 习惯,增进学科素养,凸显应用实践中的关键能力.分析评价这是一道实验题,考查电流表的正确 使用.对于学习过程中经常做实验,养成了良好实验 习惯的考生,都知道实验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需要“校零”后再进行实验.鉴于目 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很多学校实验没有真正开展起 来,学生经历着听黑板上“多媒体讲实验”或“纸上谈 兵”练实验背实验,学生没有在课堂上真正动手亲身 体验实验的过程,没有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实验探究 的关键能力,故很多考生看到图中指针偏在零刻度线 左侧,第1空就不假思索地指出是“电流表的正负接 线柱接反了”,得出错误的答案.其实,实验题的纸笔 考试,仍然需要应用科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指针向右偏转”说明正负接线柱并没有接反,而是“电流表使用 前未校零”.指针“偏至如图4甲所示位置”,说明闭合 开关前,指针在零刻度线左侧且离零刻度线更远而已.第2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电流表换接小量程若实验前“校零”,在选择量程不能确定时,用试触法 判断电流的大小,再选择合适的量程,规范实验操作,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该试题以部分学生真实操作为 背景情境,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效回避 了考生机械地背实验,要求考生在实验中具备动手动 脑的科学素养,较好地凸显了考生应用实践中关键能 力的考查.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共26道试题,十分重视 应用实践中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除第四大题中4道 实验探究题外,填空、选择、简答题中都设有小实验、小制作以及实验仪器的考查,有效甄别了学生平时学 习时做了实验与没有做实验得分的区分度,靠死记硬 背实验步骤是考不出高分的.试题突出实验探究,考 查关键能力,彰显学科素养.3迁移创新中关键能力的考查迁移创新是学生更高层次的物理能力表现,指学 生利用物理核心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陌生和不确定 性问题以及探寻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能力.迁移创新任 务进一步具体分解为直觉联想、迁移与质疑、建构新 模型三类任务,因此,从此维度考查更能凸显考生最 高学科素养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例题4 (卷面第18题)如图5所示,将重6N的物体匀速拉高20cm,在此过程中,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1.2mB. 绳子对地面的拉力为INC. 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2J图5D•横梁受到的拉力为9N命题立意试题中的滑轮组外形结构与教材及平时刷题训练中的不一样,而且绳子固定端固定在地 面上,不是通常见到的固定在定滑轮或动滑轮上,创 设了一个陌生的试题情境,旨在考查考生是否能运用 联想、迁移、建构新模型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解决陌生 和不确定性的新问题的关键能力.分析评价这是一道多项选择题.科学的思维程序是先观察,再直觉联想到定滑轮、动滑轮的区别,将 平时常见的滑轮组迁移到图中的滑轮组中来,在建构 的新模型中,可判断上面3个同轴线的滑轮组成了 1 个定滑轮组,而下面2个同轴线的滑轮组成了 1个动 滑轮组,5个滑轮就组成了这样“3定2动”装置的滑 轮组.动滑轮确定后,就很容易判断出承担动滑轮及 重物重量的绳子为4段,再将滑轮组相关物理规律迁 移应用到解题中来思维聚合,利用物理核心知识和科 学方法解决问题.绳子自由端被拉下的距离是s =仙 二0.8m ,A 错误;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擦,每 段绳上的拉力为厂=G /4 = 1.5N ,所以,绳子对地面的 拉力为1.5N ,B 错误;不计滑轮装置自重、绳重和摩 擦,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妒=以=6N x 0.2m = 1.2J ,C 正确;横梁受到的拉力可以理解其大小等于 定滑轮组整体对横梁吊绳的拉力,理想情况下,其受 到6段绳子的拉力之和F 拉=6 x l .5N =9N ,所以,D 正确.最后一选项较难,主要牵涉研究对象变换,关联 量较多,需要运用发散、聚合、联想、迁移多种创造性 思维融入解决问题.该试题对考生关键能力考查区分 度较高,可以为高一级学校提供“服务选才”的选拔 功能.例题5 (卷面第25题第一部分)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种 多样的.(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 实验器材:刻度尺、凸透镜、光屏、三个底座、蜡烛及火柴.A 丄总|-十|冬-俨斗k 卜.•2/—T —2/—H图6图7(2)如图6所示,为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将装 有底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到右摆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位置,使它们排列在______上,再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如图7所示,F 为凸透镜的焦点,为某次实验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则物体仙在图中______区域,箭头方向竖直向______,其大小比像______•(4) ……命题意图做实验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或实验室中给定的器材,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有的器材 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考查考生通过质疑采用新的科 学方法来解决陌生问题,凸显其迁移创新中的关键 能力.分析评价试题考查科学探究七个要素中的“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环节,所给的器材中没有通常用 的光具座,情境让考生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应用实践环 境,考生在操作上就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光具座上做 该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底座肯定在同一条直线 上,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而此试题环境条件变了,故 要求考生具有创新思维,联想到实际操作,在一个真 实的情境下,为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该使装有 底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此 处考查了考生在陌生环境下设计实验的能力.而在进 行实验考查时,试题命制采用了逆向法,给出蜡烛在 光屏中的像,考查考生探究蜡烛物体的“性质若考 生不具备构建新模型、迁移创新的关键能力,以自己 固有的习惯思维,该题是很容易做错的.试题摒弃了 传统的考查方式,避免了考生机械记忆,试图通过试 题来反映出学生应用实践中实验操作的技能,综合科 学思维,凸显创新迁移中关键能力的考查.中考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 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 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 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国新一轮中考课程 及标准还未修订,多数省市新中考改革方案还未正式 推出,江西省基于核心素养物理中考命题凸显“关键 能力”的考查,为今后中考命题技术革新在教、学、考中起到了积极引导指向作用.参考文献:[1]程力,李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物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2019(12) :38 - 44.[2]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 ].中国考试,2019(12) :7-12.[3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收稿日期:2020 - 08 -17)。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探讨:科学素养、实践素养、思维素养和文化素养。
这四个素养维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是初中物理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一、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在物理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和科学记录的技巧,培养出精确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包括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从中得出科学结论。
通过培养科学素养,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实践素养实践素养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科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理论知识,例如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索物理规律。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出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际操作的技巧。
同时,实践活动也能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从实践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在物理学科中发展出的系统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物理学科要求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有系统地思考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培养思维素养,学生可以学会有条理地组织知识,从细节中抽象出规律,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
同时,思维素养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观点。
四、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中培养出的科学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物理学科是一门既强调科学方法、又关注人文价值的学科,通过学习物理,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与人文的相互关系,了解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培养文化素养,学生可以增强自己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对科学的尊重和探究精神。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物理学科,欣赏物理学的美感和哲学意味,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专题 30初高中物理连接类问题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质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摇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面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不过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课中,有的不过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凑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连接处,用到必定的物理方法就完整能够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
在中考取,为了选拔能力修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连接知识为素材。
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为突出。
【例题 1】( 2019 山东菏泽)人类研究大空的神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批垃圾,为研究太空垃圾对飞翔器造成的危害,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太空实验:用质量约为1g 的塑料圆柱体取代垃圾碎片,用固定不动的大块铝板取代飞翔器,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在铝板上形成一个比塑料圆柱体直径大很多倍且表面圆滑的圆形大坑,以下图,请你解说铝板上圆滑圆形大坑的形成原由。
(物体的动能E K=122mv )。
【答案】看法析。
【分析】利用12求出动能的大小,而后联合动能大小的影响要素剖析解答即可。
E K=mv2动能大小的影响要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的动能为,由以上计算可知,质量约为1g 的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了巨大的内能,所以铝板上会形成圆滑圆形大坑。
【例题 2】质量可忽视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螺母,做成摆长为l 的摆 ( 以下图 ) ,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来回摇动,每达成一次来回摇动的时间均为T=2π(g=9.8Nkg).( 1)请你依据T=2π,推断,螺母来回摇动一次的时间T 与螺母的质量m能否相关 ________( 选填“有关”、“没关” ).( 2)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同样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写出考证你的推断的实验步骤 ( 如有需要,可增补器械 ).【答案】( 1)没关( 2)①取一段长度适合的细绳,用天平从大小同样的螺母中称量出质量不一样的螺母;②把螺母系在绳索上,固定好绳索一端,用刻度尺丈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③把螺母拉到一个适合的地点由静止开释,记录螺母来回摇动的次数n,所需的时间t 1;④换用其余质量不等的螺母,重复上边实验,记下所需的时间t 2;⑤比较丈量数据,得出结论。
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经常深入物理课堂听课,你往往会有一种感觉,好像物理课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两样:或不做实验,或以讲代做,或学生分组实验,其实验技能的缺陷便暴露无遗;新授课与习题课一样,题海茫茫苦做舟……物理课的特点在哪里?物理课的特点就在于“物”和“理”。
“物”即事实证据,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理”即理性思维,要以思维为中心。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观察表象,通过理性思维抽象出具体的理论,再通过具体的原生态问题,得到建构和升华。
显然,把活生生的物理仅肢解为知识,而又把知识的获得归结为习题的训练,这样的物理是没有魅力的,这样的物理课背离了物理的本质和特性,不是没有魅力的问题,关键是不能形成物理学科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物理教学为例,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物理教学。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即我们所说的尊重的教育,它包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物理概念,使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
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学生观看之后就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
譬如:为什么有时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发现了这些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这就初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接下来,可以再做一个实验,在盛有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
再将鸡蛋放进清水里,则鸡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鸡蛋浮在水面上。
浅谈在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60期【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是中考考查的主要内容。
因此,在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提高课堂效率上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考复习;课堂效率进入到九年级,中考复习是摆在每个教师眼前的最主要任务,而要想在课堂上有效、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研究中考试题是最简单的途径。
近年来,在中考试题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物理观念生活化、实验探究过程化的问题,为我们提出了复习的方向。
那就是在复习课上赋予课堂更多的生活化问题、情景,重视物理实验的过程、实验设计,关注社会热点。
一、创设情景,再现物理概念、规律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的基本目标是强化和加深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而当下的课堂中,对于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一些教师采用填空式再现的方式,将知识点以填空的方式呈现。
学生通过回忆提取贮存在头脑中的信息,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状态。
因为对某些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已经重复多遍了。
已经会的学生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不会的学生也逐渐没有动力。
只有部分学生会跟着教师,机械式完成。
而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适当的情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追问式问题链的引导下,联想复习相关知识,那么,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程度会得到提高,课堂的效率会得到提升。
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教师创设情境:为什么为了学生的安全问题,我们要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呢?并向学生出示河水中旋涡的图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漩涡边沿水的流速相对中心处的流速较,压强较,从而形成压力差,导致周边物体易被“吸入”漩涡。
有了这个情境,结合课本中的吹乒乓球、纸张靠拢、飞机升力问题,结合列车安全线、喷雾器等应用,本节内容可以很好地展开,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