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捷径》-脉诊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把脉口诀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20
《医道捷径》王叔和二十四部大脉诀家藏祖传手抄本民间中医歌诀《医道捷径》———王叔和二十四部大脉诀家藏祖传(原手抄本)清末民间中医李元贞(河南省襄城县柏宁岗人)著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洪。
八里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几家,明其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八里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用药饵,庶乎不差。
3、浮脉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4、沉脉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5、脉分部位学看脉,部位明,寸关尺,左右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心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里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大小肠两寸分并。
临诊脉,贵沉静;莫斜视,勿妄听,澄心静虑念脉经,病在某腑在某脏,,虚当补来实当攻,寒宜温来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6、看脉息至诊脉时,稳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连续。
一息四至平和脉,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疾,八九十至将死期。
为医人要阴阳分,浮数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足把人混,当医人,阴阳不分,无怪乎,治死活人。
7、心经浮脉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归脾汤诗曰:参术龙芪神,远归香枣仁,甘草须用炙,水煎姜枣引。
养心汤诗: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半草志桂味,血足心自宁。
补心丹诗:人元(玄)丹参苓,归地天麦冬,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又诗:补心加石菖,开窍效更良,蜜丸朱砂衣,引用灯草汤,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8、心经沉脉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或淋浊,或口糜,疼难忍耐,导赤散合逍遥,一剂清泰,若不然,泻心汤,亦可使得。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中医把脉口诀表中医把脉是一种古老的诊病方法,凭借医师在脉搏的形态、质地、频率、节律等方面的观察和判断,确定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把脉口诀是中医把脉的基本指南,掌握这些基本的口诀有助于医师更加准确地诊断与治疗。
1、寸口脉:中医把脉的第一处是寸口脉,位于手腕正中,即拇指根部和腕横横轮之间突出的部位。
寸口脉班相应脏腑,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常见寸口脉口诀:弦脉:(硬而有弹性)多见于感冒或其他疾病的初期,病情较轻。
涩脉:(脉搏有力、有节律)多见于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者。
细脉:(与硬脉不同的是质地较为柔软)多见于气血亏虚、营养不良或贫血等病症。
弱脉:(脉搏较弱、无力、无节律)多见于虚弱、贫血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2、关口脉:关口脉是指在手腕正中线上,寸口脉的上方两个横指的位置。
据中医理论,关口脉是心经气血的所在处。
在诊断患者时,医师需要触摸这个区域,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常见关口脉口诀:紧脉:(节律强有力)多见于急性疾病,如感冒、发热等。
弱脉:(脉搏微弱,不连贯)多见于营养不良、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细脉:(脉搏细小、脆弱)多见于营养不良、脾虚等疾病。
弦脉:(有弹性的脉搏)多见于感冒、过劳等疾病。
3、尺口脉:尺口脉位于前臂掌面的掌背动脉旁边,医师通常用中、食指来摸尺脉,并根据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病情。
常见尺口脉口诀:滑脉:(心气灵活、开阔)多见于健康人或情绪愉悦的人。
弱脉:(脉弱而无力)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涩脉:(按压过程中有力度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
细脉:(质地较柔细)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坚脉:(质地较硬,有强有力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如癌症等。
以上是中医把脉的主要口诀,每一种口诀均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把脉是一门综合性诊断技能,医师需要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和病史等综合情况,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把脉方法精心收集的把脉口诀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和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把脉方法有很多,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把脉口诀:1.把脉要有前后左右、上下左右、浮沉寸关问这句口诀意味着把脉时需要仔细观察前后左右的脉搏,同时还要触摸上下左右的脉搏,并且注意是否有浮脉、沉脉、寸脉和关脉等不同脉搏形态,最后还要向患者询问有关健康状况的情况。
2.寸脉为代表,其它肢脉逕观察这句口诀强调了寸脉的重要性,寸脉是指手腕尺泽穴处的脉搏,中医把脉时常常通过观察寸脉的形态和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而其他肢体的脉搏也是需要仔细观察的。
3.細數形色,毛糸色馬,此即心脉这句口诀是指心脉的判断方法,中医通过细心观察形态和颜色来判断患者的心脉状况,有时还可以通过触摸毛细血管和皮肤的颜色来判断心脏疾病。
4.看舌便知心肾和三焦,色苍藏红恶灼黄这句口诀是指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来判断心肾和三焦的健康状况,舌头苍白或者藏红可能意味着心肾功能失调,舌头恶灼黄可能意味着三焦有炎症。
5.紧查明或浮或沉大病老人的髓脉这句口诀是指对于大病和老年人,需要着重观察髓脉,大病和老年人的髓脉有时会出现浮脉或者沉脉的现象,中医需要仔细观察这些现象来判断病情。
6.表里虚实,主要是琼脉这句口诀是指通过观察琼脉来判断体内的虚实情况,中医大脉中的琼脉反映了人体的虚实情况,有时琼脉会有紧绷、滑腻、弦实等不同的感觉,这些感觉可以帮助中医判断病情。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把脉口诀,通过这些口诀中医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中医把脉方法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观察才能熟练应用,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才能掌握这门技术。
中医把脉方法是中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通过把脉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把脉的口诀
以下是五个符合要求的口诀:
《一脉一感要记牢》
一脉跳动有奇妙,一摸就知啥情况。
轻取好比微风飘,重按如同石头撞。
正常脉象如小鱼,欢快游动有力量。
如果脉象很奇怪,身体可能有异样。
小学生们要记清,自己健康心中放。
《二看二辨很重要》
二看脉搏快或慢,二辨节奏齐不齐。
快如小鹿在奔跑,慢似蜗牛慢慢移。
节奏整齐心安稳,忽快忽慢要警惕。
就像走路看步伐,稳定有序才适宜。
小朋友们多留意,脉象之中藏秘密。
《三感三知有妙法》
三感脉的软硬度,三知体内气和血。
软脉好似棉花糖,硬脉如同硬棒棒。
气血充足脉有力,气血不足脉虚弱。
好比汽车要加油,动力满满才好跑。
小学生呀要知晓,关心身体要趁早。
《四摸四想趣无穷》
四摸脉来四想象,想象体内啥模样。
滑脉好似珠滚动,涩脉就像路坎坷。
洪脉如同大江流,细脉宛如线一条。
如同观察小世界,脉象之中有乾坤。
小朋友们仔细摸,探索身体的大门。
《五观五思有门道》
五观整体五思考,思考健康好不好。
整体和缓为常态,异常波动要思考。
如同观察天气变,阴睛风雨要明了。
小小脉象大学问,用心体会才知道。
小朋友们多学习,健康成长乐淘淘。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把脉入门必背口诀”的文案:咱今天就来唠唠把脉入门的那些必背口诀。
把脉这事儿啊,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就是中医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身体状况的一门学问。
要入门把脉,就得先把一些口诀牢记在心。
就说这“浮脉轻取即可得,沉脉重按始应指”,意思就是浮脉啊,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而沉脉呢,得用力按下去才有感觉。
这口诀简单吧?可真要掌握好,还得下点功夫。
我记得刚开始学把脉的时候,那真是一头雾水。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互相把脉练习。
我对面坐的是个小胖子,我一搭他的脉,哎呀,感觉模模糊糊的,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啥脉啊?老师走过来,轻轻敲了下我的脑袋说:“用心感受,别着急!”然后耐心地给我讲解,怎样分辨脉象的细微差别。
再比如“迟脉一息不足四,数脉一息五六至”,这说的是脉搏跳动的频率。
迟脉跳得慢,数脉跳得快。
可这快慢的度又该怎么把握呢?我当时就天天拿着个小计时器,自己给自己把脉,边把脉边数,弄得跟个科学怪人似的。
还有“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涩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滑脉就像是珠子在盘子里顺畅地滚动,涩脉呢,则像是用不太锋利的刀在刮竹子,那种不顺畅的感觉。
为了体会这两种脉象,我没事就去摸摸家里的珠子,再去感受感受竹子的表面,就想找找那种感觉。
把脉入门的口诀还有很多,像“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紧脉绷急弹指,状如转索”等等。
每一句口诀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慢慢去领悟和实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
有一次,我给家里人生病的亲戚把脉,还真能说出个一二来,虽然不是特别准确,但也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了。
总之啊,把脉入门的这些口诀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想真正掌握好把脉这门技术,就得把这些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多实践、多体会。
相信只要用心,咱们都能成为把脉的小行家!不知道您看了我这一大通唠叨,对把脉入门的口诀有没有多一点了解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医宗金鉴脉诊口诀
医宗金鉴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重要。
以下是医宗金鉴中脉诊口诀的简要概述:
1.诊左右:观左右脉,了解身体状况。
2.察动静:观察脉搏的节律和强弱。
3.分寸病:通过脉搏的细微变化来诊断疾病。
4.推沉浮:观察脉搏的沉浮变化,了解体内的阴阳情况。
5.切疾徐:观察脉搏的快慢,了解疾病的急缓。
6.监阳阴:观察脉搏的强弱和速度,了解阳气和阴气的平
衡状态。
7.辨虚实:观察脉搏的实虚情况,了解疾病的实质。
8.论表里:观察脉搏的表浅和深沉程度,了解表里关系。
这些口诀是医宗金鉴中脉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仔细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强弱等特征,结合整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医生可以进行辨证施治,判断疾病的性质、进展和阴阳失衡等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脉诊是一门复杂的技术,除了口诀外,医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运用。
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老中医整理的最全把脉口诀,朗朗上口,5分钟学会,你也可以当医生!(100000人+收藏)十三、细脉「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
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
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
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十四、濡脉「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
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
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
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十五、弱脉「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
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
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
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十六、紧脉「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
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
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
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十七、缓脉「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
浮缓风伤,沉缓寒湿。
缓大风虚,缓细湿痹。
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
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
士弱湿侵。
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十八、弦脉「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
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
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
左尺逢弦。
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
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弦大主虚,弦细拘急。
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十九、动脉「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中医脉诊口诀顺口溜大全《中医脉诊口诀顺口溜大全》口诀一:一脉之象要记清,浮脉轻取就分明。
就像那木浮水上行,手指轻轻搭上应。
浮脉主表病来临,外感风寒或风热。
好似那外敌来入侵,身体表层先预警。
若是浮而有力气,多是风热来作孽。
浮而无力虚症现,卫气不固要警觉。
小孩要是浮脉见,伤风感冒很常见。
就像小树苗遇风,稍微摇晃显病态。
口诀二:二说沉脉往下沉,重按才可得脉真。
好比那石头在深潭,用力探寻方觉存。
沉脉主里病藏身,脏腑气血有亏盈。
若沉而有力实证找,里实积聚不能轻。
沉而无力为里虚,气血不足心忧惧。
小孩沉脉若出现,可能身体内部虚。
像那小根须缺水,深深潜藏没活力。
口诀三:三谈迟脉跳动迟,一息三至慢悠悠。
仿佛那老龟慢慢爬,心跳节奏不紧凑。
迟脉多为寒证有,阳虚阴盛寒邪留。
寒凝气血行不畅,就像小河冰结厚。
若是迟而有力状,寒积腹痛可能有。
迟而无力为虚寒,身体暖阳不够久。
小朋友有迟脉时,保暖驱寒莫要迟。
口诀四:四讲数脉跳得快,一息六至像急拍。
好似那小鸟扑翅膀,快速扇动不停歇。
数脉主热证来扰,实热虚热要分晓。
实热里热盛如火,数而有力热邪恶。
虚热阴虚生内热,数而无力火虚飘。
孩子数脉出现了,热症侵袭要治疗。
像那小火苗乱蹿,得把火势来灭掉。
口诀五:五说虚脉大而软,按之无力空瘪感。
如同那瘪了的气球,看似很大没内涵。
虚脉主虚证无疑,气血阴阳皆空虚。
气虚无力来推动,血虚脉道失充濡。
阴虚内热虚火扰,阳虚身体少温煦。
小孩虚脉若得见,补养身体莫迟延。
像那小花朵缺肥,快快施肥才鲜艳。
口诀六:六论实脉力很强,长大坚实有力量。
就像那坚实的棍棒,按下去时硬邦邦。
实脉主实证来帮,邪气盛时脉逞强。
外感邪气入体内,正邪相搏力量涨。
体内瘀血或食积,实脉也会来登场。
小孩有实脉之象,驱邪扶正有良方。
像那小战士驱敌,把那病邪都赶光。
口诀七:七看滑脉如滚珠,往来流利很顺溜。
就像那圆珠盘中走,圆滑顺畅不停留。
滑脉主痰饮与食,还有妊娠也会有。
痰饮内停身体里,就像那污水在沟渠。
中医28句把脉口诀中医把脉是通过医生的手感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28句把脉口诀是中医把脉的经典之作,通过28个句子来概括了中医把脉的关键点。
下面我们将围绕“中医28句把脉口诀”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句:“问其病情,气色、神志。
” 医生在把脉前应先询问患者的病情、气色、神志情况,以便更准确的判断患者的体质。
第二句:“察其形态,面色、舌质。
” 医生在把脉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舌质,以便推断出患者的疾病情况。
第三句:“脉静无力为虚,脉数有力为实。
” 医生在把脉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如脉静无力为虚,脉数有力为实。
第四句:“脉浮为虚,脉沉为实。
” 医生在把脉时,可根据患者的脉搏浮沉情况来判断虚实情况。
第五句:“脉迟为寒,脉数为热。
” 医生在把脉时,可以通过患者脉搏的迟缓和数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脉迟为寒,脉数为热。
第六句:“若数而弦者,肝病也;数而缓者,寒病也。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数而弦,则可能是肝病,如果脉搏数而缓,则可能是寒病。
第七句:“脉细数为风,脉数而有力为实。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细数,则可能是风病,如果脉搏有力,则可能是实病。
第八句:“若虚而弦,是为风寒病。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虚而弦,则可能是风寒病。
第九句:“脉浮而紧,是为风痹病。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浮而紧,则可能是风痹病。
第十句:“脉静而紧,是为肝郁病。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静而紧,则可能是肝郁病。
第十一句:“脉弦而数,是为头痛病。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弦而数,则可能是头痛病。
第十二句:“脉涩不畅,是为水气病。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涩不畅,则可能是水气病。
第十三句:“脉虚无力,是为气虚病。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虚无力,则可能是气虚病。
第十四句:“脉洪大有力,是为心热病。
” 医生在把脉时,若患者脉搏洪大有力,则可能是心热病。
第十五句:“脉滑润无力为血虚,滑润有力为血瘀。
《医道捷径》-----脉诊-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把脉口诀多因肝、胃有病。
如轻压只有关脉顶指必有脾虚,多有四肢无力,女性月经偏多。
如轻压只尺脉顶指,说明小肠有火,小便多数黄赤。
如三部脉都顶指,多数高压偏高。
但感冒发烧,全身有炎症也会出现三部脉顶指,可试血压鉴定。
如轻摸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阳虚怕冷或高压低;如深压只寸脉顶指,多心火大,多有心烦、心悸,少数左肺有火、咽干;如摸不到,多数心脏弱,心脏或心血管有病。
深压只关脉顶指,说明胃有火,食欲正常。
如深压摸不到,则是胃寒,食欲不佳,或有各种胃病。
如深压只尺脉顶指,说明左肾虚,多数有腿痛、无力等症状;如摸不到,则腿通气不畅。
重压两膝眼痛不可触,如果按摩的双足有了凉感,说明气已通,再压两膝痛立止。
如深压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是低压低或是阴虚体弱;如深压三部脉都顶指,则低压偏高。
(二) 诊右手轻压只寸脉顶指,绝大多数有头晕、头痛以及咽喉痛或耳有病;如轻压只有关脉顶指,说明多数胆有火、口苦,如不苦,食无味也系轻度口苦;或者是有胆结石或胆囊炎,可做B超检查。
如只尺脉顶指,多数是大肠有火,大便不成形,有结肠炎,少数便秘次数多;如摸不到,则为大肠寒,多数便秘或肠感冒。
如三部脉都顶指,多数高压偏高,或有感冒发烧及全身有炎症。
如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是阳虚、怕冷或是高压低。
如深压只寸脉顶手,说明多数右肺热,多有咽喉干渴。
如深压只有关脉顶指,说明肝火盛,易怒,易发脾气。
如只有右手尺脉顶手,不是腰痛(检查多数血沉快或有肾炎如抗连O高则是风湿腰痛)。
如不腰痛,就是背部有压迫感,胃有病。
如深压寸脉摸不到,多数肺弱或肺有病。
如关脉摸不到,多数肝有病。
如只尺脉摸不到,则是腰通气不好,如掐压后溪双足有凉感腰痛立止。
如三部脉深压都摸不到,多低压低或身体虚弱。
如三部脉深压都顶指,则低压偏高。
脉70次左右为特别正常,但快不超90次,慢不低于60次都属正常范围,超过则为不正常。
注:l、如深压只双手尺脉顶指,则为气血双亏。
道医把脉口诀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中医把脉口诀表分类:中医保健字号:大中小订阅气口九道脉(中医理论)手检图曰:肺为五脏华盖,上以应天,解理万物,主行精气,法五行,应四时,知五味。
气口之中,阴阳交会,中有五部,前后左右,各有所主,上下中央,分为九道,诊之则知病邪所在也。
李濒湖曰:气口一脉,分为九道,总统十二经,并奇经八脉,各出诊法,乃歧伯秘授黄帝之诀也。
扁鹊推之,独取寸口以决死生.盖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
三部虽传,而九道沦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于后,以泻千古之秘藏云。
附图:歧伯曰:前部如外者,足太阳膀胱也。
动苦目眩头项腰背强痛,男子阴下湿痒,女子少腹痛引命门,阴中痛子脏闭,月水不利。
浮为风,涩为寒,滑为劳热,紧为宿食。
中部如外者,足阳明胃也.动苦头痛面赤。
滑,为饮;浮,为大便不利;涩,为嗜卧肠鸣不能食。
足胫痹。
后部如外者,足少阳胆也。
动苦腰背胻股肢节筋痛,浮为气。
涩为风,急为转筋为劳。
前部如内者,足厥阴肝也.动苦少腹痛引腰,大便不利,男子茎中痛,小便难,疝气,两丸上入,女子月水不利,阴中寒,子户闭,少腹急。
中部如内者,足太阴脾也。
动苦腹满胃中痛,上管有寒食不下,腰上状如居水中.沉涩,为身重足胫寒痛,烦满不能卧,时咳唾有血,洩利食不化。
后部如内者,足少阴肾也。
动苦少腹痛,与心相引背痛,小便淋,女人月水来上抢心胸,胁满,股里拘急。
前部中央直者,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也。
动苦心下坚痛,腹胁急.实急者为感忤,虚者为下利肠鸣。
女子阴中痒痛,滑为有娠。
中部中央直中者,手厥阴心主也.动苦心痛,面赤多喜怒,食苦咽.微浮苦悲伤恍惚,涩为心下寒,沉为恐怖,如人将捕之状,时寒热,有血气.后部中央直者,手太阳肺、手阳明大肠也.动苦咳逆,气不得息。
浮为风,沉为热,紧为胸中积热,涩为时咳血。
前部横于寸口丸丸者,任脉也。
动苦少腹痛,逆气抢心,胸拘急不得俛仰。
《脉经》云:寸口脉紧细实长下至关者,任脉也,动苦少腹绕脐痛,男子七疝,女子瘕聚。
脉法秘诀:中医脉法四言真诀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观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观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观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观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观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
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
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
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
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
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
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
是湿证与虚证之象。
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
脉诊口诀大全集脉诊,又称脉络诊,是中医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脉搏的形态、节律、强度等特征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而在脉诊中,掌握一定的口诀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脉诊口诀大全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脉象概述1. 滑数脉:脉浮短数,手指沿经脉滑动不留停。
2. 细数脉:脉滑而弱,手指按压稍深即感到。
3. 乍脉:脉来乍止,如钟摆般跳动。
4. 迟脉:脉来缓慢,心脏跳动缓慢。
5. 洪数脉:脉大而短促,手指感到有力量推动。
6. 弦数脉:脉紧而长,手感硬而有弹性。
二、手脉各经脉脉象1. 少阳膀胱经:弦脉。
2. 太阳小肠经:细脉。
3. 阳明胃经:滑数脉。
4. 少阴心经:乍脉。
5. 太阴肺经:弱数脉。
6. 厥阴肝经:沉脉,弦脉。
7. 阴跷脉:洪数脉。
8. 手太阴肺经:涩脉。
9. 手阳明大肠经:滑数脉。
10. 手太阳三焦经:细数脉。
11. 手少阴心经:乍脉。
12. 手厥阴心包经:沉涩脉。
三、舌脉象1. 舌脉搏动无形:肝郁证。
2. 舌脉左右不一:血瘀气滞证。
3. 舌脉长而满:心神不安证。
4. 舌脉短而缩:气血不足证。
5. 舌脉颤动有声:风邪侵袭证。
四、诊断要点1. 触脉要轻柔:手心要温暖,心态要平静。
2. 观脉要集中:心神专注,眼光不要离开患者手腕。
3. 判断要准确:掌握口诀,熟练掌握触脉技巧。
4. 组合要适当: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常见疾病脉象1. 高血压:弦数脉,舌尖偏红。
2. 冠心病:弦数脉,舌淡白。
3. 糖尿病:涩脉,舌质红、苔黄。
4. 脑卒中:弦脉,舌尖向右偏。
5. 颈椎病:弦脉,舌尖偏左。
六、脉诊注意事项1. 判断脉象要多角度:结合患者年龄、病史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2. 触脉手法要得当:适合自己的手法才能更好地触摸到脉搏。
3. 圆滑时间要合理:一个诊断常需花费3-5分钟,切忌过快或过慢。
4. 沉着冷静:在触脉过程中,不要受外界干扰情绪波动。
脉诊口诀大全集到此结束,希望大家掌握这些脉诊的关键知识点,能够更好的进行临床诊断,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标。
把脉口诀100句一、脉象总诀1. 浮脉轻轻按即得,就像那水上的浮萍呀,轻轻一触就在水面漂着。
比如说感冒初期,身体刚有外邪入侵,这时候的脉象往往就是浮脉。
我有次感冒,去找老中医,他一搭脉就说:“哟,这浮脉,外感了吧。
”真的很准呢。
2. 沉脉需重按才知,好似那水底的石头,不使劲摸不到。
要是一个人身体里有寒邪或者里证比较重,常常就会出现沉脉。
我邻居大叔,老是觉得身体内部冷痛,老中医给他把脉说是沉脉,寒邪在里啊。
3. 迟脉一息三至间,就像是那慢慢踱步的老人。
要是身体阳虚或者有寒证,这迟脉就可能出现。
我爷爷身体阳虚,每次把脉,医生都说这迟脉很明显,就像爷爷那慢吞吞的生活节奏似的。
4. 数脉一息超五至,仿佛那热锅上的蚂蚁,急急忙忙的。
要是有热证,不管是实热还是虚热,数脉就容易出现。
我朋友上火了,满脸长痘,中医一把脉说数脉,体内有热啊。
二、部位脉象诀5. 寸脉主头胸之疾,就像那灯塔照亮着上部的海域。
要是头疼或者胸口不舒服,寸脉常常会有变化。
有一回我头疼得厉害,中医在我寸脉上按了又按,说这寸脉有点异常呢。
6. 关脉管中腹之情,如同那桥梁连接着中部的两岸。
如果肚子里不舒服,关脉就可能给我们信号。
我吃坏肚子的时候,中医把过关脉就说有问题。
7. 尺脉察下元之况,好似那树根滋养着地下的部分。
要是肾或者下焦有毛病,尺脉就会有体现。
我同事总说腰酸,中医一摸他尺脉就皱眉头,说尺脉显示下焦有虚损。
三、兼脉诀8. 浮紧脉,像那被寒风吹紧的旗帜,浮在外面又绷得紧紧的。
外感风寒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这种脉象。
我冬天冻着了,去看中医,他说我这浮紧脉,就是外感风寒的典型脉象。
9. 浮缓脉,好比那春天里轻轻飘动的柳枝,浮而和缓。
这可能是伤风的脉象。
有一次我有点伤风,那中医搭脉后说浮缓脉,还真是呢。
10. 沉迟脉,宛如那寒冬里行动迟缓的乌龟,在深处又慢悠悠的。
这多是阳虚寒盛的表现。
我有个亲戚就是这样,身体阳虚,脉象就是沉迟脉。
四、脉象与气血11. 洪脉如波涛汹涌,那是气血旺盛的表现吗?也不一定呢。
中医把脉必背口诀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其中把脉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和从事中医工作的医生来说,必须掌握中医把脉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是口诀,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中医把脉必背口诀。
一、手指察脉亦为基,记得三部六位置。
中医把脉要点之一就是察脉的位置和方法,手指是最基本的工具。
掌握察脉的基本方法是中医学习的第一步,而在察脉的时候,要必须掌握三部六位置,即荣枯、浮沉、迟数、左右、寸口、关口。
二、荣卧左手沉至底,荣跳右手中气微。
察脉时,要察荣脉和跳脉。
荣脉在左手,跳脉在右手。
察荣脉时,要让患者仰卧,并将左手手腕放在胸前,右手两指放在荣脉处,向下按压,直至触及底部;察跳脉时,要将患者的右手伸直,右手两指放在跳脉处,向上前方按压。
三、有病之脉有异,四型八脉判病机。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病症会影响人体的脉搏,使之产生不同的变化。
因此,中医把脉的关键是识别不同类型的脉象,结合病症进行分析和判断,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常见的脉象分为四型八脉,分别是浮脉、沉脉、弦脉、缓脉、数脉、迟脉、结脉和涩脉。
四、六经之脉是基础,手足之别派关键。
中医把脉的分类不仅包括脉象的类型,还要将脉象按照其所属经脉和部位进行分类。
经脉和部位的分类是中医把脉的基础之一,其中经脉包括六经之脉、奇经之脉,部位则是分为手足之别,同时还有一些派别区分。
掌握不同经脉与部位的特点,对于中医学生和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五、脉有运动常寻常,有时长短整分明。
中医把脉不仅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脉象和经脉部位,还要注意脉象的运动特点。
脉搏的运动有时会表现为长度和短暂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是可以判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把脉时要注重观察脉搏的运动和变化,寻找不寻常的脉搏变化和长短、整分明的规律。
总之,掌握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关键的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中医把脉的要点和关键。
希望这篇文章对于相关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中医望诊把脉口诀顺口溜以下是一段中医望诊把脉的顺口溜:1. 望口唇:口噤痉厥或中风,口张主病各不同。
口糜心经有实热,口疮心脾热上攻。
口歪真中与掉线,鹅口满嘴雪花生。
唇动脾虚难收摄,唇裂多见燥病容。
2. 舌之形态:舌起芒刺热结深,肿胀多为水饮停。
重舌心脾有积热,木舌心火炙神明。
伸长中风气虚证,舌卷囊缩病厥阴。
强硬中风脉失养,滑为湿痰干少津。
3. 舌苔形态:厚为痰湿薄在表,腻苔秽浊外邪扰。
滑属寒湿润正常,燥舌阴伤津液少。
4. 红舌主病:舌质鲜红热病生,阴虚火旺亦可能。
舌旁赤色为肝热,舌尖独赤心火攻。
镜面舌为津内耗,胃阴亏兮舌干红。
舌中衄血心包热,发斑热邪人血中。
5. 绛舌主病:每见绛舌热传营,气血两燔灼真阴。
心包受邪绛而润,绛而中干胃火薰。
舌尖绛而心火炙,绛有垢腻秽浊成。
干枯而萎肾阴涸,绛有红点毒攻心。
6. 紫舌主病:紫舌肿大酒冲心,紫色晦暗瘀血成。
青紫滑润属阴证,病邪直中肝肾经。
7. 脉象: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
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
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
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沉之深,伏脉游。
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
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
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
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
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
(五芤:气、血、痰、饮、食)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
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
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
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概览和指导性的参考信息,并不能替代专业的医学诊断和医疗建议。
《医道捷径》------ 脉诊+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把脉口诀关于“寸。
关。
尺”分配脏腑+十二部简易诊脉法+ 手抄本2013-04-02 20:00:43|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春风《【转载】关于“寸。
关。
尺”分配脏腑+十二部简易诊脉法+ 手抄本《医道捷径》------ 脉诊+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把脉口诀》关于“寸。
关。
尺”分配脏腑,,,,目前关于寸关尺分配脏腑,多以下列为准:左寸可候:心与膻中;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右关可候:脾与胃。
左尺可候:肾与小腹;右尺可候:肾与小腹。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
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
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并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
2.体位: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
3.指法: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
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
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
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
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
十二部简易诊脉法人发明的诊脉法以三个手指确定病情是非常科学的,它实际是一种经络信息的诊断法。
古人讲“医生不懂经络,开方动手便错”,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诊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人的诊脉法虽然能知道病在那一脏、那一腑能治好病,但太深奥使人很难掌握;而只听病人的口述很多病确诊不了病根,按摩没有效果。
阎惠民先生在六十余年的按摩生涯中,根据病情脉搏的反应,创造了一套十二部简易诊脉法,少走了许多弯路,治愈了许多针药治疗无效的疑难病。
(一) 诊左手寸脉如轻压只有寸脉顶指,说明有胸闷,如无胸闷感觉,有时长出一口气则胸部有舒服感则是胸闷,多因肝、胃有病。
如轻压只有关脉顶指必有脾虚,多有四肢无力,女性月经偏多。
如轻压只尺脉顶指,说明小肠有火,小便多数黄赤。
如三部脉都顶指,多数高压偏高。
但感冒发烧,全身有炎症也会出现三部脉顶指,可试血压鉴定。
如轻摸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阳虚怕冷或高压低;如深压只寸脉顶指,多心火大,多有心烦、心悸,少数左肺有火、咽干;如摸不到,多数心脏弱,心脏或心血管有病。
深压只关脉顶指,说明胃有火,食欲正常。
如深压摸不到,则是胃寒,食欲不佳,或有各种胃病。
如深压只尺脉顶指,说明左肾虚,多数有腿痛、无力等症状;如摸不到,则腿通气不畅。
重压两膝眼痛不可触,如果按摩的双足有了凉感,说明气已通,再压两膝痛立止。
如深压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是低压低或是阴虚体弱;如深压三部脉都顶指,则低压偏高。
(二) 诊右手轻压只寸脉顶指,绝大多数有头晕、头痛以及咽喉痛或耳有病;如轻压只有关脉顶指,说明多数胆有火、口苦,如不苦,食无味也系轻度口苦;或者是有胆结石或胆囊炎,可做B超检查。
如只尺脉顶指,多数是大肠有火,大便不成形,有结肠炎,少数便秘次数多;如摸不到,则为大肠寒,多数便秘或肠感冒。
如三部脉都顶指,多数高压偏高,或有感冒发烧及全身有炎症。
如三部脉都摸不到,多数是阳虚、怕冷或是高压低。
如深压只寸脉顶手,说明多数右肺热,多有咽喉干渴。
如深压只有关脉顶指,说明肝火盛,易怒,易发脾气。
如只有右手尺脉顶手,不是腰痛(检查多数血沉快或有肾炎如抗连O高则是风湿腰痛)。
如不腰痛,就是背部有压迫感,胃有病。
如深压寸脉摸不到,多数肺弱或肺有病。
如关脉摸不到,多数肝有病。
如只尺脉摸不到,则是腰通气不好,如掐压后溪双足有凉感腰痛立止。
如三部脉深压都摸不到,多低压低或身体虚弱。
如三部脉深压都顶指,则低压偏高。
脉70次左右为特别正常,但快不超90次,慢不低于60次都属正常范围,超过则为不正常。
注:l、如深压只双手尺脉顶指,则为气血双亏。
古人讲气血双亏不能补,一见补药立即影响食欲。
如深压只双手尺脉摸不到,则为底脉断,不治,卧床病人多数近日可死。
如十二部脉都摸不到随时可死(无脉症例外)。
如按摩调不过来,请快速送医院,以免出现危险,慎之慎之。
如果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煤气中毒猝死,如体温正常,用心脑肺复苏法90%可抢救活,如体温已降速送医院,随时有危险。
2、老有少脉者死,如老年人十二部脉重压还跳动顶指,说明其生命不久矣。
如能调过来可继续治疗,可延长生命时间:如调不过来就让人家另请高明。
3、三跳一停一年必死,两跳一停随时可死,慎之慎之。
所以要特别注意,对重病人看着很危险,只要脉搏正常、有力,体温也正常,看着有危险实际危险很小;如果脉搏无力、体温又不正常,看着没危险实际危险很大。
如果在按摩中出现休克,四肢抽动,速向中指方向重补内关十八下,重拨合谷,迅速强掐十指根十指甲根两旁,迅速强掐十趾根和趾甲根及趾甲根两旁,最后掐人中,立即可以抢救过来。
千万不要先掐人中,如果是心脏引起的,如油灯没油猛一加油仅剩下的灯头反被浸灭就没救了。
但有的人脉太弱摸不准和不全面,所以还需以诊痛法、诊气法进一步诊断,才能使诊断达到与CT、B超、透视、化验95%的准确率。
如六十岁以下不管男女,长过长的眉毛超过多数眉毛二倍以上必患重病,可让病人每月拔两根,拔完为止。
连根拔,不要用剪刀剪,有利于治疗效果。
如在未病时提前拔掉,多数可避免重病的发生。
血压,高压看低压,高压240mmHG是红灯:而低压120mmHG是红灯。
所以,低压120mmHG随时可以出危险。
如按摩降不下来,请病人速到医院。
低压看高压,高压低于50mmHG则有危险,请注意。
如压差低于20mmHG 是肾脏所致,治肾为主;压差大一倍是心脏所致,以治心脏为主。
如一手寸、关脉顶指,尺脉摸不着;一手尺、关脉顶手,寸脉摸不着,俗名叫“十五个桶打水七上八下”,病人最痛苦。
只有手足调通才能治好。
摸两手只有关脉顶指,寸、尺脉摸不着,俗名叫枣核脉,实际是气结胸,针、药很难治,按摩以治足为主,上下兼治。
发焦肺主皮毛,毛发在药中叫血竭,说明血已不能润发,以治生血为主,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
耳焦耳主肾,多因房事过度,多患肝病而死。
左右双手关、尺脉都顶指,饮食明显减少手抄本《医道捷径》------ 脉诊我有一个手抄本《医道捷径》,是清末民间中医李元贞(河南省襄城县柏宁岗人)著,本书以脉理为刚进行治疗,现将其中的一小部分打出来,行家们看看没有实用价值?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洪。
八里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脉理细如毫发,得精微者有几家,明其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虚实寒热紧对答,七表八里不论他,此四者,辨析分明,用药饵,庶乎不差。
3、浮脉听我把浮脉学,轻轻的就摸着;浮字之中分迟数,浮迟表寒何用讲,浮数往往假热多,浮而无力大虚火,浮而有力风寒搏,把浮字牢牢记着。
4、沉脉将沉字,说与你,重重的按至底;沉中亦寓迟数理,沉迟里边寒如冰,沉数内热不需提,沉而无力知是气,沉而有力定是积,把沉字,切切记之。
5、脉分部位学看脉,要部位分明,寸关尺左右相同,五脏六腑配合定,左心胞络肝胆肾,右肺膻中脾胃命,肾与膀胱表里应,命门脉紧对三焦功,大小肠两寸分并。
临诊脉,贵沉静;勿斜视,勿妄听,澄心静虑验脉症,病在某脏,在某腑,虚当补,实当攻,寒宜温,热宜清;分清了虚实寒热,庶不愧当医之名。
6、看脉息至诊脉时,稳呼吸,以己息,侯彼息,察其间断与接续。
一息四至平和脉,再加一至亦是吉;六数七热为急脉,八九十至将死期。
当医人要阴阳分,浮数阳,沉迟阴,关前关后阴阳论,阴中有阳,阳中阴,阴极似阳,阳极阴,其间最足把人混,当医人,阴阳不分,无怪乎,治死活人。
7、心经浮脉左寸浮,心火虚,不能生土;土困兮,金必败,咳嗽痰吐,怔忡悸,盗自汗,归脾为主,去木香,易白芍,五味敛补;养心汤,补心丹,二方酌处。
归脾汤诗曰:参术龙芪神,远归香枣仁,甘草须用炙,水煎姜枣引。
养心汤诗:参芪神茯苓,枣柏归川芎,半草志桂味,血足心自宁。
补心丹诗:人元(玄)丹参苓,归地天麦冬,远味枣柏仁,内中有桔梗。
又诗:补心加石菖,开窍效更良,蜜丸朱砂衣,引用灯草汤,去了五味子,加草和中堂。
8、心经沉脉左寸沉,心火实,实则亢害,移热于小肠中便闭赤涩,或淋浊,或口糜,疼难忍耐,导赤散合逍遥,一剂清泰,若不然,泻心汤,亦可使得。
(注:便指的是小便)导赤散诗:生地木通甘草稍,还有竹叶清上焦,数味清凉降实火,南方丙丁自然消。
逍遥散诗:(略)(注:原书此方有山楂一味)泻心汤诗:泻心汤中芩连黄,三味能泻是火强,大黄必须酒蒸用,至于芩连生无妨。
9、心经迟脉左寸迟,心经寒,抽愵冷颤,面色青,小便白,毛骨悚然,喜热饮,恶凉水,烈火不煖,真武汤,理中汤,附桂难免,不大寒,养荣汤,可保安痊。
(方剂略)10、心经数脉左寸数,心经热,热即是火,心属火,数属火,火上加火,或赤肿,或痒疡,无非火烁,归脾汤善能泻,火中之火,六味汤加归芍,渐渐消却。
11、肝经浮脉左关浮,肝经虚,木中无火,木无火,不生心,心血立涸,血枯稿,不管筋,筋挛脚弱,或结核,或瘰疬,肝气不和,只须用,七味饮,一方安妥。
七味饮诗:六味加桂名七味,辛以润之此方类,水能生木木自强,何虑肝经浮脉溃。
12、肝经沉脉左关沉,肝经实,郁而不伸;胸胁痛,胃脘疼,二目赤昏,怒伤肝,不荣筋,久则崩淋;每食后,吞酸味,如醋浸心,数般病,逍遥散,加入左金。
(吴萸炒黄连即为左金)13、肝经迟脉左关迟,肝经寒,冰里藏炭;不是热,用凉药,不得正权;浑身颤,二目闭,两手搦拳;腰又弓,脚又软,筋急拘挛;右归饮,八味饮,二方任拣。
14、肝经数脉左关数,肝经热,火又增火;上烁金,中凌脾,痰嗽形削;君不明,乱贼臣,助纣为虐;向北方,求救兵,剿灭贼伙;大剂子,六味汤,重加归芍。
15、肾经浮脉左尺浮,肾经虚,虚则水泛;水泛兮,土不撮,浮而为痰;理中汤,加白蔻,木香制半;亦有那,命门衰,不能配简。
即当用,八味饮,补而逐痰。
(木香制半:木香制半夏。
八味饮:六味地黄汤加附子、肉桂)16、肾经沉脉左尺沉,肾经实,实则水聚;水不流,其余脏,何以济滋;二目赤,唇口糜,鼻无润滞;皮肤燥,咽咙干,二便且闭;四物汤,右归饮,重加六味。
17、肾经迟脉左尺迟,肾经寒,寒则水凝;水凝了,遇寒冬,必冻成冰;穿厚衣,近烈火,难忍寒冷;四肢厥,两唇青,小腹绞痛;用姜附,上肉桂,加入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