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校《心理学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16
第10章教学心理
【学习目标】
1.能够列举出布卢姆与加涅在教学目标分类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目标陈述技术设计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3.能够举例说明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含义;
4.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
5.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教学评价的含义;
6.能够举例说明有关教学策略的具体心理学研究;
7.能够举例说明教师的主要角色;
8.能够陈述建立教师的威信的主要途径;
9.能够运用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和效能感;
10.能够举例说明教师期待效应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11.能够陈述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主要策略。
10.1复习笔记
l969年,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罗沃(W.D.Rohwer)在美国《心理学年鉴》上发表《教学心理学》一文,首次提出“教学心理学”的概念。1978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拉塞(R.Glaser)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丛书第一卷出版,这被认为是教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一、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准备水平、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Glaser,1962)。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学过程的这四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是教学心理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一)决定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及其类型
(1)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①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②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学目标的类型:
①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F.S.Bloom)为代表的一个委员会,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如第9章所示,由低到高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他所说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学习的结果。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
②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其所著《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将教学可能产生的结果即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具体内容参见第9章)
2.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1)传统的教学目标的弊端:
①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
②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
(2)如何陈述明确的教学目标:
①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②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要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3)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①行为目标陈述法
a.行为目标的定义:行为目标,也称操作目标,是指用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学生行为来陈述的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
b.行为目标的提出者:行为目标的概念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在泰勒的影响下,美国行为派心理学家马杰(R.Mager,1962)出版了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c.评价:行为目标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强调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尽管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但行为目标有使教学局限于某种具体的行为训练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的危险。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确有一些心理过程无法用行为目标来表示。
②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a.提出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格伦兰(N.E.Gronlund,1978)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提出了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表述教学目标的观点。
b.主要观点:先陈述内部心理过程的目标,然后列出表明这种内部心理变化的可观察的行为样例,使目标具体化。
c.评价:与马杰一样,格伦兰也非常重视目标陈述中行为动词的运用。格伦兰(1985)
认为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应该清楚地传达教学的内容并且应该精确地陈述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水平。格伦兰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部行为变化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既克服了严格的行为目标只顾具体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变化的缺点,也同时克服了用传统方法陈述的教学目标的含糊性和不可操作性的弊端。因此,该方法受到普遍的认可和采纳。
(二)了解学习准备
1.学习准备的含义
(1)定义:学习准备(readiness)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2)衡量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某种知识或认知的准备状态的两条标准:
①学生的学习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
②学生的学习准备应保证他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
(3)教学的准备原则:备学生。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4)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人格特性等。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才能选择最适合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因材施教。
2.最近发展区
(1)提出者: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896~1934)
(2)定义: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范围(P.Eggen等,2005)。当儿童能够从与一个更有知识的人的交互作用中获益时,他们便是处在最近发展区之内。
(3)对最近发展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