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六盘水市优势资源转化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研报告六盘水市国土资源局〔内容摘要〕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勘查与研究证实,六盘水市矿产具有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主要矿产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良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
如何合理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证矿业权市场的正常秩序,对推进我市矿产资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现状发展思路一、六盘水市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六盘水市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支柱的重工业城市。
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结合部。
全市辖水城县、盘县和六枝特区及钟山区,介于东经104°18′—105°42′,北纬25°19′—26°55′之间。
因地处黔中高原向滇东高原和广西丘陵向黔西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故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乌蒙山东南支脉斜贯全境,成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境内海拔高度在1400—1900mm之间,最高海拔2900m,最低609m,喀斯特地貌发育,占全市总面积的63.2%。
六盘水市经长期地质矿产勘查,尤其是通过1964年以来,以煤为主大量而广泛的找矿与普查勘探,获得了丰硕成果。
勘查与研究证实,六盘水市矿产具有资源较为丰富,优势矿产突出,主要矿产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规模大,质量良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
发现的矿产(含亚矿种)已达45种以上,其中不同程度探明资源储量的有26种,共有资源储量产地133处。
其中尤以能源矿产煤炭及煤层气最具优势,在全省乃至江南占有突出地位;铁、铅锌、水泥原料、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等亦是该市具有重要价值的矿产。
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六盘水市已建成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是贵州实施“西电东送”,加快火电发展的供煤基地,并建成为贵州重要的钢铁、水泥生产基地。
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
全市煤炭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近年来,中国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三变”改革,即城市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六盘水市作为贵州省的重要城市,也在这一改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做法及启示方面展开阐述。
一、城市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升级是指以城市发展为导向,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市场化改革等手段,推动城市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产业为主的转变,实现城市功能和形象的提升。
六盘水市在城市转型升级方面,首先进行了城市规划的调整和优化,明确了城市功能布局,强调了产业发展的导向和指引。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大量资金和技术,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和引导。
特别是在推动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六盘水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六盘水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加强了城市的环境整治和市容提升,打造出了更宜居、更宜商、更宜游的城市形象。
这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六盘水市还注重了城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加强了对外交流和合作。
通过挖掘和传承本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在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六盘水市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导向,引导城市向着新型城市的发展方向前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城市环境和市容提升,打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要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特色,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二、产业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转变是指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产业为主的转变。
这是加快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产业结构转变方面,六盘水市进行了大力度的产业升级和转型,特别是在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盘水市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通过技术改造、装备更新等手段,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特征及优化策略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一个山地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山地旅游是六盘水市的一大特色,对于发展旅游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山地旅游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 丰富的自然资源六盘水市地处贵州高原崇山峻岭之中,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清澈的河流、高耸的山峰、密布的森林等。
这些自然资源为六盘水市的山地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2. 独特的地理环境六盘水市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地势起伏,气候多变,风景秀丽。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六盘水市成为了户外探险、登山徒步、自然风光观赏等户外活动的理想之地。
3. 丰富的文化遗产六盘水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迹、民俗、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为山地旅游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情趣,吸引了大量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尽管六盘水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但是其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5. 缺乏品牌效应和宣传推广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六盘水市的山地旅游缺乏品牌效应,知名度不高,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 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对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手段,提升山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知名度的山地旅游品牌,并加大对其的推广力度。
3.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六盘水市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开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的吸引力。
4. 加强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山地旅游的安全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加大对景区、景点的管理力度,提高景区和景点的服务水平。
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贵州高原东部的盆地地貌结构,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六盘水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六盘水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努力将其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资源,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如何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如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入探析六盘水市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探讨,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义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一个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探析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资源是六盘水市的独特优势,如不加以保护和利用,将会丧失这一竞争优势,影响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
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地方形象和知名度。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环保、休闲的追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关注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分析该市的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旨在为促进六盘水市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贵州六盘水的三变改革观后感前言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贵州六盘水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资源条件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贵州六盘水市在三变改革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本文将就贵州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进行全面、详细、深入的探讨,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分析其特点、优势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贵州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背景贵州六盘水市作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备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
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合理和资源配置的不当,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缓慢状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六盘水市开始了三变改革,以求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转型。
二、三变改革的主要内容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产业结构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下面将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产业结构的转变六盘水市通过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将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变。
同时,还重点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产业,为贵州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产业结构的转变不仅仅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为六盘水市带来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巨大收益。
通过产业结构的转变,六盘水市成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2.2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六盘水市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其次,积极探索外贸转型升级的新路径,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宽外贸渠道和市场。
最后,注重培育现代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应用。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六盘水市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3 政府职能的转变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还包括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六盘水市政府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转变传统的行政主导模式,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鼓励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探析六盘水市坐落在贵州省东部,是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作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生态旅游城市,六盘水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近年来,六盘水市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生态资源、政策支持、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等方面对六盘水市的生态旅游发展进行探析。
一、丰富的生态资源六盘水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峡谷、湖泊、森林、草原等多样化的地形地貌。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景区、龙宫景区、鸡冠洞景区等是六盘水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黄果树瀑布景区以其气势恢宏的瀑布、清澈见底的溪流和葱郁的绿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龙宫景区以其独特的地下溶洞景观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
鸡冠洞景区则以其古老的石灰岩洞穴和神奇的钟乳石景观成为了六盘水市的一张名片。
除了以上这些景点,六盘水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如红枫湖、平坝六角亭等。
这些资源为六盘水市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政策支持六盘水市政府非常重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
政府鼓励企业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政府还积极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
政府还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发展现状近年来,六盘水市生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为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众多的旅游项目和活动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六盘水市的独特魅力。
六盘水市还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融合,将生态资源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相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首先对六盘水市近年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加快该市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农业脱贫1六盘水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自2014年六盘水市实施“3155工程”(“3155工程”主要指的是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即到2018年全市发展猕猴桃100万亩(野生猕猴桃6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商品蔬菜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万亩)以来,截至2018年,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投产面积达152.3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41.62万亩、特色精果27.99万亩、刺梨24.39万亩、茶叶22.63万亩、核桃18.85万亩、草地面积8.58万亩、猕猴桃4.6万亩、花卉苗圃2.19万亩、中药材1.5万亩。
粮经比调整到31:69,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一是优化了农业特色产业的结构。
大力推进猕猴桃、刺梨等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地位优势产业的深加工,加强符合市场需要的中、高端产品的打造。
二是优化了特色养殖结构,因为盘州、水城一带山区的凉都黑山羊以放养为主,野草为主食,饮山间清泉,毛色黑亮光滑,肉质细嫩、汤汁鲜美而远近闻名,所以当地以此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养殖产业。
不断提高草食畜牧业比重的同时,大力发展蜜蜂、虾、蟹等特色养殖。
三是优化了区域结构,以资源优势为立足点,将最适宜的产品在最适宜生长的地方进行生产,在现有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基础上,科学划定烤烟、马铃薯特色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水稻、小麦生产功能区。
1.2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2017年,六盘水市共有15个万亩以上的连片种植基地和282个千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刺梨基地和猕猴桃基地,并打造了六枝特区茶叶、精品水果和盘县软籽石榴、刺梨、核桃等万亩产业带,水城县的核桃、刺梨、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百里长廊。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特征及优化策略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
其山脉起伏,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下面将从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的发展特征和优化策略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自然景观优势明显:六盘水市拥有大量的山地景观,如黄果树瀑布、草海、如皋树、大方泉洞等。
山地景观的多样性使得六盘水市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 文化资源丰富:六盘水市有独特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拥有丰富的民俗、历史和文化遗产。
游客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民族风情,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3. 生态环境优美:六盘水市山地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持得比较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是避暑度假和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4. 交通便捷:六盘水市交通发达,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设施,使得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这里。
1.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设施的投资,改善山区的交通、住宿和餐饮条件。
提升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游客对于舒适度和便捷度的需求。
2.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六盘水市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建设多样化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3.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六盘水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与旅行社合作,打造优质的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六盘水市旅游。
4.注重生态保护:在发展旅游业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采取措施保护山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确保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
5.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良好服务意识的人才。
引导本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六盘水市山地旅游发展具有优势明显,但仍需加大投资、加强宣传、加强生态保护以及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努力,以实现六盘水市山地旅游的良好发展。
贵州省六盘水变化调研报告贵州省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之一。
近年来,六盘水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六盘水市的变化进行调研报告。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
近年来,六盘水市以煤炭开采、煤炭化工和煤电一体化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盘水市的工业园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此外,六盘水市还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举办各种旅游活动和打造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从社会方面来看,六盘水市的社会变化也十分显著。
随着经济的发展,六盘水市的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
道路硬化、绿化和美化工作得到了加强,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条件有了相应的提高。
同时,六盘水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和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更加重视健康和环保,城市的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
最后,从环境方面来看,六盘水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六盘水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山水景色,为此市民们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六盘水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水源保护,推进河流湖泊治理,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六盘水市还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六盘水市的环境质量,也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贵州省六盘水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变得更加繁荣,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然而,六盘水市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保护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推动六盘水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六盘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摘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六盘水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难题,因此应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不再单一依靠煤炭资源的开发,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资源优势资源诅咒一、六盘水市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一)经济发展概况六盘水地处滇、黔两省结合部。
截止2020年5月,全市国土面积9914平方千米,辖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7个乡镇(街道)。
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95.05万人。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构成了六盘水市的支柱产业。
2020年六盘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9.62亿元。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3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4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95亿元。
(二)产业结构的特殊性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339.62亿元。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70.79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99.99亿元,增长4.4%,其中工业增加值522.47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568.84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为12.7:44.8:42.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上升0.5个和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29.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5%。
轻、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9:97.31,轻工业占比较上年下降0.97个百分点①。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产业的占比会逐步由低向高的方向转移。
六盘水一直依靠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带动二、三产业的贡献率,所以工业结构还在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煤炭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作为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传统优势产业是六盘水工业的家底和支柱,煤炭产业是支撑六盘水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探析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长江流域北部,是黔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六盘水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
六盘水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着大山、大河、大峡谷等一系列的天然风光,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该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下文将对该市的生态旅游发展进行深入探析。
一、六盘水市的自然环境六盘水市地处贵州高原腹地,地形起伏较大,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黔北涪江水系和长江三峡水系的分水岭。
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为六盘水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基础,使得该市在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自然景观六盘水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有著名的贵州大山深处的百里杜鹃、马岭河大峡谷、百里丛林以及六盘山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这些景观资源构成了六盘水市独特的旅游资源特色,为其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气候条件六盘水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植被生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为六盘水市的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基础,也为游客提供了适宜的旅游环境。
1.旅游资源开发六盘水市积极致力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以及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生态旅游景区,如贵州大山深处的百里杜鹃景区、马岭河大峡谷景区等,这些景区成为了该市的旅游资源中心,也促进了该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市场开拓六盘水市积极拓展生态旅游市场,通过加强旅游市场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各类旅游活动等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
三、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1.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成为了当务之急。
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研讨发言材料
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土地的利用问题,城市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正因为如此,三变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变”即城市工业用地、城市集体土地和城市闲置土地,它们的改革可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
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措施非常具体,比如对于城市工业用地,通过拍卖、挂牌、租赁等方式,将工业用地流转给有需要的企业,从而实现工业用地的优化利用;对于城市集体土地,通过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从集体经济组织转移到农民等其他使用者手中,实现土地的流转和优化利用;对于城市闲置土地,通过开展土地整合和土地拍卖等方式,使得闲置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三变改革在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在实施三变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防止出现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最后,需要注重实效,不断完善改革措施,提高利用效益。
总之,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措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的,它将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机遇。
谢谢大家!。
六盘水乡村把品牌优势变成生产优势的成功案例分析六盘水乡村是一个位于贵州省的山区地区,近年来在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本文将分析六盘水乡村如何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并在回答中避免敏感的内容。
六盘水乡村的品牌优势主要来自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工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土壤,使得农产品在口感和品质上具有独特优势。
同时,六盘水乡村传承了多年来的农产品加工技艺,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为了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六盘水乡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他们重视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提升。
针对不同的农产品,六盘水乡村建立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的品质一致性和安全性。
这为他们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盘水乡村注重产品的包装和营销。
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和品牌推广活动,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知名度。
同时,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览和交流活动,扩大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六盘水乡村还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他们也注重培训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六盘水乡村的农产品生产水平,进一步巩固其生产优势。
六盘水乡村成功地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取得了显著的发
展成果。
他们通过产品质量控制、包装营销、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使得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这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推动六盘水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的战略方针。
六盘水市委提出,六盘水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①。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遵循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指导原则,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六盘水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特色优势产业;自我发展能力;产业集群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 9914 平方公里,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95.05万人②。
这座城市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以煤炭采掘工业为基础,冶金、电力、建材、矿山机械工业综合发展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
近年来,掀起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经济建设高潮。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1.做强做大现有支柱产业市场始终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载体,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并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当前,六盘水市要支持境内大中型企业强强联合和境外扩张,做大做强煤炭、钢铁、建材、电力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增长极”。
1.做强做优煤炭产业一是大力推进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积极发展煤炭精深加工。
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是发挥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的优势,优化发展煤及煤相关产业;加快现有矿井技改扩能和地方煤矿的整合,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三是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勘探程度,提高煤炭工业整体水平;支持境内外有相当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参与煤炭资源开发,使煤炭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1.加快发展电力产业优化发展火电,合理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新能源,深入实施“西东送”工程和资源就地转化。
优化发展大型高效环保火电机组,进一步加快电源项目和配套煤矿建设。
浅析六盘水市优势资源转化吴进〔内容摘要〕六盘水市煤炭、煤层气、水及水能、风力及其他矿产等资源丰富,经过“三线”建设以来的开发建设,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但目前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未来六盘水优势资源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优势资源转化〔作者介绍〕六盘水人民政府研究室总经济师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又有“中国凉都”之美誉,以煤炭为主的能矿资源开发和以气候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肯定是六盘水的优势所在,本文着重分析以煤炭为主的能矿资源开发。
一、六盘水市优势资源基本状况(一)煤炭资源。
全市含煤总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六枝、盘县、水城三大煤田,共分21个储煤构造,80个井田或勘探区。
预测2000米以浅总储量为844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80.1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30%以上,保有储量168亿吨。
煤种齐全,有气煤、气肥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及无烟煤,尤其是炼焦煤是贵州省最集中的分布区,炼焦煤探明储量104.12亿吨,占全省总量的85%,多于江南诸省(区、市)的总和(78.8亿吨),在炼焦煤资源中,国家稀缺的焦煤、肥煤储量高达68.95亿吨。
(二)煤层气资源。
我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地质调查与勘查的四大重点煤层气片区之一。
资源量达1.42万亿立方米,占贵州省总量的45%,属大型富气区,在全国63个重要煤层气目标区中列第12位,在贵州省乃至江南地区占有突出地位,且我市煤层气开发具有量大质优、开采价值高的特点。
(三)水及水能资源。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1700毫米之间,年均降水量129.5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8.34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51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15万千瓦。
(四)风力资源。
六盘水是贵州省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也是全省风电开发利用最早论证的地区。
经调查,全市70米高度风能资源储量为690.67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231.15万千瓦,共规划46个风电场,总装机规模209.5万千瓦。
(五)其他矿产资源。
境内除了储量丰富的煤、煤层气外,还发现了铁、锰、锌、石灰石等45种矿产资源,其中探明储量并列入储量表的有26种。
二、六盘水市优势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经过“三线”建设以来40多年的开发建设,六盘水工业基础大大夯实,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煤化工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贵州省最大的煤炭企业、钢铁企业、最大的煤化工企业、最大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厂都在我市,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一)煤炭。
“三线”建设时期,原煤炭部在我市境内先后组建了六枝矿务局、盘江矿务局、水城矿务局,后改组(该建)为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等国有大中型煤炭开采企业。
西部大开发以来,山东兖矿集团、湖南湘煤集团、河南永贵集团等进驻我市参与煤炭开发。
市辖4个县(特区、区)均是国家重点产煤县,地方煤矿基本实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生产。
目前六盘水境内共有煤矿326对(其中地方296对,国有及国有控股30对),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电力。
全市电力装机至2010年底达656万千瓦,其中火电600万千瓦,水电20万千瓦,大企业自备电厂25.2万千瓦,瓦斯发电10.85万千瓦。
此外,风电加快推进,盘县四格风电一期4.75万千瓦已开工建设。
(三)煤化工。
气化方面:水城矿业集团控股的贵州鑫晟煤化工有限公司已建成老鹰山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甲醇)。
焦化方面:建成水钢焦化厂(140万吨/年)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焦化项目,2010年关闭落后产能后目前焦炭生产能力800万。
(四)冶金。
2010年,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生产生铁324.27万吨、粗钢328.18万吨、钢材321.44万吨。
2011年已形成500万吨钢生产能力,全年钢材生产400万吨。
电解铝形成15万吨/年生产能力及相应铝板加工。
(五)建材。
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达500万吨,建成水城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六枝瑞安水泥厂一期(日产2500吨熟料)、盘县三合水泥厂一期(日产2500吨熟料)、水钢观音山水泥厂(日产2000吨熟料)、老鹰山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残渣综合利用水泥厂一期(日产2500吨熟料)。
(六)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六盘水的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对工业废弃物利用。
2010年,全市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为2007.1万吨,其中:煤矸石926万吨,利用量485万吨,利用率54%;粉煤灰512万吨,利用量85.1万吨,利用率14.6%;脱硫石膏69.9万吨,利用量6.52万吨,利用率7.5%;冶炼废渣145.8万吨;炉渣84.9万吨;其他废弃物24.7万吨。
1、煤矸石。
煤矸石是我市最大宗的工业固体废物,2010年全市煤矸石产生量约926万吨,综合利用量约485万吨。
2、煤矿瓦斯。
3家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煤矿全部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大部分地方高瓦斯矿井也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
2010年,全市煤矿抽采瓦斯纯量26800万立方米,利用5789万立方米,利用率21.5%,主要用作民用燃气和瓦斯发电。
民用方面,1985年开始在原六枝矿务局六枝矿建立瓦斯利用系统,供矿区民用,此后水城、盘江也相继建起瓦斯民用工程,现全市已建成9个瓦斯储气罐,容量8.5万立方米,供1.3万户居民使用。
瓦斯发电方面,全市煤矿瓦斯发电装机232台,装机规模10.85万千瓦,在建拟建装机32台,装机容量1.6万千瓦。
瓦斯提纯方面,盘江精煤公司正在建设一个低浓度瓦斯提纯工业化示范项目,将16%左右的低浓度瓦斯提纯至天然气(浓度为96%左右),日提纯量为4.2万立方米(即31吨),年产液化天然气1412万液化天然气,项目预计于2011年底进入调试阶段,成功调试后将计划在盘江矿区再开工建设4-6座低浓度瓦斯提纯厂。
3、焦炉煤气。
六盘水市现有焦炭生产能力800万吨/年,2010年实际产生焦炉煤气16.4亿立方米,预计“十二五”末全市焦炭产能1800万吨/年,焦炉煤气产量35.75亿立方米。
4、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
全市已经建成的5家新型熟料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利用粉煤灰、脱硫石膏均达到原料的30%以上;六盘水恒远新型建材公司年生产180万立方米粉煤灰空心砌块,其他砖厂和新型墙体材料厂也不同程度地使用粉煤灰;水城鑫涛新型建材公司、首嘉博宏公司等矿渣微粉生产企业利用水钢矿渣形成了年生产能力100万吨规模。
三、六盘水市优势资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项目核准和审批滞后,部分重大项目未纳入国家规划电力方面,列入全省电力“十二五”规划的六枝电厂从2002年开始前期工作,建厂条件优越,前期工作成熟,但一直还未得到国家发改委“路条”;盘县电厂“以大代小”扩建项目、盘北煤矸石电厂一期已获得国家发改委“路条”,但还未核准;盘南电厂5、6#机扩建工程及其他煤矸石电厂也均列入贵州省的相关规划,但未得到国家发改委“路条”。
煤炭方面,玉舍煤矿东井等9对矿井,总规模1800万吨/年,取得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路条”,但尚未核准,影响了我市大矿建设和煤矿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煤矿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
煤化工方面,我市大力推进、作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的六枝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未纳入国家规划。
(二)煤电体制不顺,电煤供应协调难度大电煤供应矛盾突出,火电上网电价为0.3301元/千瓦时,与周边省份相比上网电价低,而煤炭市场放开后价格持续上涨,电厂处于亏损,必须靠政府干预,让电煤价格完全放开,与市场差距大,发电企业和煤炭生产企业矛盾突出,政府协调难度大。
(三)产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我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表明,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别是发展煤-电-化、煤-电-钢、煤-电-铝、煤-电-建材及热电联产等项目,有优势、有潜力,但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钢铁、煤化工、水泥等产业发展受到限制,产业链条不长,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四)煤层气与煤矿矿业权重叠设置煤层气与煤矿矿业权重叠设置问题制约了煤层气地面勘查和开发,并且我市境内煤层气矿权被部分中央企业直接登记后又迟迟不进行开发,造成有关企业拟投资进行勘查开发时,由于矿权问题受到限制。
(五)煤炭资源税税负偏低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我市煤炭价格总体呈较快上涨趋势,煤炭资源税税负率持续下降,现行 2.5元/吨的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是自2005年5月1日起执行的,已明显偏低。
(六)交通运输现状与能源建设发展不匹配六盘水是全省九个市(州、地)政府所在地不通高速公路的城市,目前规划的快速铁路也未通过市中心城区。
现有铁路已无富余运煤能力,目前我市铁路现有运力3800万吨/年,到“十二五”末我市煤焦、钢铁、建材等大宗产品运力需求为8000万吨/年左右,通往我市传统最大的煤炭消费市场华中、华南的通道能力不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能源基地建设。
(七)矿群矛盾多,影响和谐矿区建设我市煤矿多为“三线建设”时的国有企业和“改革开放”后的民营企业,由于多方面原因,矿区征用采矿影响土地不规范,群众意见大,矿区和谐受影响。
四、我市优势资源的发展思路根据全市能源资源和发展现状,我市确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基地的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重点能源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能源和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依法保护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大资源富集区开发强度,加强环境敏感区生态综合整治,实现全市能源资源的有序、稳定、持续发展。
(一)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做强做优煤炭产业。
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提升煤炭开采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一是要争取省直有关部门支持地方煤矿整合、技改、扩能的方案报批、实施、验收、颁证等相关工作。
二是与省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及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争取已得到国家发改委“路条”但还未核准及已列入相关规划正在推进前期工作总产能约3000万吨/年的煤矿项目尽快核准。
三是加快对规划后备区1000万吨/年矿业权的设置,争取中央和省的地勘资金投入。
四是协调国家及省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煤层气与煤矿矿业权设置重叠的问题、解决境内煤层气矿权被部分中央企业直接登记后迟迟不进行开发的问题,同时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上给予资金、政策、技术支持。
“十二五”期间,建成2个年产3000万吨/年、5个年产1000万吨/年以上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到2015年,全市煤矿设计能力达到1.5亿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