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54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材分析1956年到196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
一方面,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这个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主导方面。
另一方面,1958年以来“左”的错误是严重的,后来又逐渐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发动埋下了伏笔。
这一时期的历史,教材中安排一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讲述本课,应抓住三个特点,把握准这段历史。
第一,有探索。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61年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有曲折。
本课主要讲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失误,这些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使社会主义建设受到挫折。
这部分内容,理解透教材即可,不必过多发挥。
第三,有发展。
我国工业总产值1956年为642亿元,到1965年达1 402亿元,增加一倍多,石油工业的成就突出,科技成就突出。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去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焦裕禄、王进喜是这一时期著名的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这两位英模人物是《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
还有一位英模人物没有规定为教学内容,即雷锋。
我们认为,雷锋也是这段历史时期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人。
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读第32页的“知识拓展”,进行思想教育。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
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楷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唯物史观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包括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等内容。
具体来说,本课首先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改革军事等。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和发展,理解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其次,本课介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衰落。
通过学习民族工业的发展,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和特点,理解民族工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本课还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理解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课的学习重点包括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影响。
同时,本课也涉及到了一些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
总之,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于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课知识点一、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中共八大(1956年)- 这就像是一场超级重要的规划大会。
当时国内的形势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啦。
中共八大就开始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之间的矛盾啦,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就好比你饿了,眼前只有一点点食物,食物不够你吃(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你就希望能有更多食物(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 它还提出了主要任务,那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这就像是给国家发展定了个大方向,大家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搞建设。
2. 探索中的失误。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大跃进”那可是个超级疯狂的想法。
人们想要快速发展工业,就搞起了大炼钢铁。
到处都在建小高炉,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炼钢,甚至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拿去炼铁了,就像一场全民炼钢的大狂欢。
但这种做法不科学啊,炼出来的好多都是废铁,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
- 人民公社化运动呢,是想让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把农民的土地、农具等都归为公有,建立人民公社。
这就像把大家的东西都放在一起,然后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可是这样做,大家的生产积极性被严重挫伤了,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就像你努力工作和偷懒得到的报酬一样,那谁还愿意努力干活呢?- 这些失误加上从1959 - 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从1959 - 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的发展遇到了大麻烦。
就像一辆本来好好行驶的汽车,突然开进了泥坑,走不动了。
3. 调整国民经济。
- 后来意识到错误了呀,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这就好比给生病的国家开了一副药方,让国家慢慢恢复健康。
经过调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课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背景。
-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大跃进”运动。
- 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
在工业上,大炼钢铁成为中心任务,全国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特点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等)。
这种做法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损害了广大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 影响。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1959 - 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2. 调整国民经济。
-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开始,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这一方针的核心是调整,即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调的比例关系。
经过努力,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二、“文化大革命”1. 发动。
-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