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材简析:本课是在一年来对四季星空进行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方法 和知识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完整的认识四季星空的主要代表星座,总结星 座的变化规律。
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让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探究的星座在夏季星 空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是认识夏季星空的显著星座,包括认识银河和认识天蝎座。
三是整理我们近一年来对星空的观察记录,讨论总结星空变化的规律。
四是将观察 研究继续下去。
教学目标:1. 能观察、探究夏季星空及典型星座;能与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在四季星空 中观察到的星座及方法。
2. 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星座,并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 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 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教学重点难点:能观察探究夏季星空及其典型星座,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里的 变化规律。
资料引用:教参、教育局网站资源等。
教具学具的准备:学生准备:观察夏季星空及星座,搜集整理自己在四季星空中的典型 星座和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夏季星空的资料,如银河、夏日大三角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方法一谈话导入:夏天来临,美丽的星空更加灿烂,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雄伟壮 关的银河,而且还可以看到夏日大三角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情景。
五下科学 17 、夏季星空编委:蒋鹏飞李龙使用人: 时间: 教学问题 最佳解决方案(如果准备了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夏季星空。
(板书课题)方法二故事引入:1、师:同学们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讲一下呀?2、找一个学生讲故事。
3、师:这个故事就是人们根据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编的,同学们想不想真正了解牛郎星和织女星啊?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夏季星空。
(板书课题)(二)探究夏季星空1、交流我们的发现。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第六课时《让空气更清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第六课时《让空气更清新》。
主要是让学生完成家乡空气污染现状调查,明白清新的空气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明白清新空气的重要性,也知道家乡存在一定的空气污染。
接着调查我们周围空气污染的情况,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最后明白如何让空气更清新,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观念】:了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科学思维】: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取周围空气污染情况的信息;能够针对空气污染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探究实践】:在探究空气污染时,能进行多人合作交流形成结果。
【态度责任】: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动。
【教学难点】:针对空气污染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思维,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探究、验证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认知。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探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的发挥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进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空气污染问题的情况;2.教师准备:PPT、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有关空气净化的方法的相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1.教师课件播放“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受污染环境”的视频。
师: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那里的空气怎么样?你们喜欢在哪种环境中生活?为什么?2.生1:有的空气被污染了,有的空气很清新。
2023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时《空气的成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
它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学生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素养,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实验仪器。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小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现象、推理、验证。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教学难点】:能通过试验动手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四、说学情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透明的气体,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抽象,但是因为空气的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现在的孩子通过书籍、网络、电视等接触到很多有关空气的知识,并不是对空气成分一无所知,在课前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知道人类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知道空气中是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这班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好,会使用打火机或火柴,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各个小组分工明确,探究活动配合较好。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杠杆》说课稿尊敬的X老师,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今天我执教的《杠杆》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第二课,探究活动主要包括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这两个活动是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
通过对学生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杠杆这一简单机械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杠杆,大多数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杠杆,仅有个别学生在课外读物上看到过杠杆,对于杠杆的作用学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创新评价方式。
我认为评价是导向、是规范,为了激励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精力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思路随着老师走,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的评价方式。
课前的交流环节,我明确了本节课将会评出优秀科学团队,使学生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小组内也能够更加合作的进行每一项探究活动。
另外,在每个探究活动之前都出示评价标准,学生根据标准开展探究,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保证了探究的效果,提高了探究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教师对课堂的调控。
2.一个情境串贯穿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中,我以小明挪动大石头这个情境导入新课,再以三个同学关于力点位置的争论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让学生感觉到这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比较贴近学生,富有趣味性。
另外,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渗透工程与技术思想。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个杠杆原理的小制作,让学生明白,我们学的科学知识并不仅仅是死的知识,而是真正的可以把科学知识运用的我们的生活中。
人们常说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和能力上的不足,课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脑》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脑》。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心和脑”,将这一话题分成心、脑两个维度来讨论,就构成了《我们的脑》、《神经系统》、《心脏和血管》三课。
为了使心、脑健康,学生要学习青春期保健知识,建立我们的健康档案。
第4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脑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搜集人脑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思考人能思考、判断,喜、怒、哀、乐是人体的哪部分在起作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第二部分,探究活动过程,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究“谁”在支配人的行为和情感。
活动二,通过模型,探究脑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三,我们如何保护脑。
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不同情景下保护脑的方法。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制订一份科学用脑的计划书。
二、说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人脑的结构。
(2)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
2.科学探究:(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根据人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分析得出脑的功能。
(2)通过交流讨论,知道大脑有不同的区域,各有不同的功能。
3.科学态度:表现出对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合作探究时,愿意沟通交流。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对脑功能的好奇和社会需求是脑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动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脑的结构、功能。
2.难点:认识脑的功能。
四、学情分析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脑的重要性,但对脑的结构特点、功能并不了解。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五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身体内部的奥秘第1课食品到哪里去了授课目的:知识目标:认识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优异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讲解;感情目标:想知道,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科学的知识改进生活。
授课重难点:认识人体的消化过程。
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公布建议)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
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
⑴、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谈论。
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刚吃馒头的领悟,你们知道是怎样被消化的吗?①、学生分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品怎样被消化我们能够用实验来研究一下。
你们能够依照桌子上的实验仪器,依如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
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以下实验报告单: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杂。
过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不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谈论一下。
全班交流。
④、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因此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感觉有点甜。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认识了食品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分组谈论)五、作业拓展。
六、板书设计:事物到哪里去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第2课我们的呼吸授课目的:知识目标:认识人体的呼吸过程,常有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讲解;感情目标:能够珍爱生命,养成观察的学习习惯和敬爱事实的科学态度。
五年级小学科学下册(青岛版 )教课设计第一单元《凸面镜》教课计划单元剖析:本单元,我们将经过一系列既切近生活,又引入人胜的科学研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研究光的奥密。
在《凸面镜》中,孩子们会经过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和自制望远镜,领会奇特的折射现象;在《照相机和眼睛》中,孩子们将经过制作照相机和眼球模型,揭开它们成像的神秘。
本单元教课所依照的《课程标准》条目以下:(一)科学研究: 1.能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说; 2.能制作简略科学模型(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良生活; 2.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利处(三)物质世界: 1.认识放大镜能够改变光的流传路线;(四)生命世界: 1.认识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五)着重个人保健科学方法的训练是本套教科书的“魂”,是教科书编写的主线。
本单元的研究活动兴趣性很强,在教课中,教师应注意不可以仅知足于把实验搞得热喧闹闹,而要启发学生做深入的思虑,鼓舞他们对所察看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说。
并且,也不该仅知足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更应存心识地指引学生在找寻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反省科学研究的方法,因为知识结论之于科学方法,永久如同金子之于点金指。
二、单元教课目的(一)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一系列简单的光学实验; 2.能够用图画、语言对所察看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说; 3.试试制作望远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二)科学知识: 1.认识放大镜能够改变光的流传路线; 2.基本认识眼球的结构,认识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 3.知道如何保护眼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良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4.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最宝贵、最奇特的照相机,从而更为爱惜和保护眼睛。
1.凸面镜教材剖析:玩放大镜是研究光的折射现象。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海洋世界1.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2. 教学重点:- 掌握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海洋动植物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感知活动- 通过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海洋吗?"引导学生对海洋的概念进行认知。
(3) 探究活动- 准备一张海洋地图,指导学生查找青岛所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如辽阔、深邃、波浪起伏等。
(4) 讲解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交通、气候调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海洋造成伤害?如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5) 小结和拓展-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小短文。
-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建议。
第二课植物的生活1.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教学重点:-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学习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 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2) 感知活动-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六三制2022新版)1.小组内交流氧气有什么作用。
(1)氧气对生命的作用(2)氧气在国防、航空航天方面的作用(3)氧气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4)氧气在冶炼方面的作用2.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
3价标准:(1)发言时声音洪亮;(2)能准确说出氧气的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4务三:吸入的氧气越多对健康越有利吗?(检测目标3)(参照教材活动三:吸入的氧气越多对健康越有利吗?)1.思考,讨论是否吸入的氧气越多对健康越有利。
2.阅读教科书并观看视频。
3.归纳小结:(1)醉氧现象。
(2)过量吸入氧气的副作用。
(2)过量吸入氧气会加速生命衰老。
4价标准:(1)能说出过量氧气对人有危害;(2)表述语言清晰、条理、正确。
【教学后记】8.二氧化碳【课标要求】3.2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
【教学目标】1 .知道二氧化碳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知二氧化碳的特点。
3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4 . 了解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开展的动力,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开展。
【评价任务】15 .任务一:怎样制取二氧化碳?(检测目标1)16 .任务二:二氧化碳有哪些特点?(检测目标2)17 .任务三: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哪些特点?”是探究二氧化碳的起点,当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的特点,才能知道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需准备小苏打、白醋、蜡烛、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等器材。
2.学习过程:首先,怎样制取二氧化碳?接着,探究二氧化碳有哪些特点?再次,学习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怎样制取二氧化碳?”,难点是“二氧化碳有哪些特点?”通过完成任务二,观看二氧化碳特点实验现象,将有助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4务一:怎样制取二氧化碳?(检测目标1)(参照教材活动一:怎样制取二氧化碳?)1 .阅读与思考:舞台上,我们经常看到烟雾缭绕的现象,这些“烟雾”是怎样制造出来的?2 .在小组内设计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方案,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方案。
全册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二)、分目标A、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C、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二、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
课题:食物到哪里去了年级五学科科学教师总序号 1 单元课第第1单元第几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各个器官、消化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一、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引出问题:“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下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了解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二、教师指导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过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适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等。
学生对食物消化的过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
学生交流讨论,观察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
三、教师指导学生对“食物是如何被消化”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积极验证自己的观点。
四、教师出示实验用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唾液消化淀粉”学习活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奇特的“眼睛”》讲课稿王玉红孟家峪小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奇特的“眼睛”》讲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想从教材 ,教课目的 ,教课重难点 ,学情教法 ,教课准备以及教课过程等方面来和大家商讨研究《奇特的“眼睛”》这节课 .一,教材剖析《奇特的“眼睛”》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中的第 5 课.本课是在研究了眼睛的基本结构、凸面镜的特色以后延长出的一节课,主要研究显微镜、望远镜等协助人眼察看物体的一些仪器,经过认识、认识这些仪器的名称、功能,使学生感悟到科学是不停发展的,加强学生的科学修养,理解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二 ,教课目的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的科学修养为主旨”的基本理念 ,我拟订了以下教课目的 :1.能提出进行研究活动的大概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画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本及其余信息源;能制作简略的科学模型。
2.尊敬别人劳动成就;愿意合作沟通;踊跃查阅资料,关怀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认识新式察看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三 ,教课重难点依照——课程标准的详细要求;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课系统。
确立 :教课要点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教课难点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四 ,学情教法经过三、四年级科学学习的铺垫,五年级大多数学生已经对科学课产生了浓重的兴趣,乐于参加研究性的研究活动,可是学生们在讲堂的自制力和该察看什么,如何发问题,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察看结果用适合的语言、文字、图片、图表表达出来等问题上还存在不足,并且,学生常常不可以依照要求带来课上研究所需的资料,影响课上的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研究为中心,让学生亲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本课先经过察看研究 ,再联合资料、文字、图片 ,制作,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无处不在。
采纳多媒体展现,联合研究式发问法、议论法等多种教课方法,经过小组合作沟通,师生归纳归纳,引领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王玉红
孟家峪小学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神奇的“眼睛”》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想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和大家探讨研究《神奇的“眼睛”》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眼睛”》是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中的第5课.本课是在探究了眼睛的基本构造、凸透镜的特点之后延伸出的一节课,主要探究显微镜、望远镜等辅助人眼观察物体的一些仪器,通过认识、了解这些仪器的名称、功能,使学生感悟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本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结构;了解新型观察仪器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
确定:
教学重点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四,学情教法
通过三、四年级科学学习的铺垫,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的自制力和该观察什么,怎样提问题,以及怎样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图表表达出来等问题上还存在不足,而且,学生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带来课上探究所需的材料,影响课上的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课先通过观察探究,再结合资料、文字、图片,制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
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领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教科书用文字的形式提示学生要为课堂探究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硬纸板、纸筒、胶带、放大镜、显微镜等物品。
本课探究活动还需要丰富的观察材料,如各种观察仪器的图片、显微镜观察切片等,教科书没有显示出来,要一并加以准备。
在开展准备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览全文,对本课需要的探究材料有个全面的认识,然后分组准备。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分钟)
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两位工作人员在干什么?引出这种科学仪器的神奇,它的神奇在于能寻找到掩埋在废墟下的生存着。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入了课题。
神奇的“眼睛”
2.活动一借助显微镜可以看到微小的东西(25分钟)
(猜一猜)老师拿出准备的洋葱、白菜、土豆等,提问:你不借助仪器能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吗?猜一猜,在小组内说一说。
(激发探究兴趣)
(验一验)我们的猜想必须经过验证才证明它的正确性,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做实验)用什么仪器?(显微镜)对,用显微镜这支神奇的“眼睛”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
谈对显微镜构造的了解,说说看。
(鼓励学生多发言)
播放课件,观察显微镜的构造
同学们,你们会使用显微镜这支神奇的“眼睛”吗?怎么使用?(学生充分发言)
老师出示的课件,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提醒同学认真听)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的构造,老师巡视并指导。
同学们试试看,仔细观察,有何发现?(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谈一谈)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
3.活动二交流你知道的神奇的”眼睛” (8分钟)
显微镜这支“神奇”的眼睛,观察到我们眼睛看不到的植物内部构造。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像这样神奇的“眼睛”你们还知道哪些?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神奇的“眼睛”。
班内交流,其他同学知道的可以补充。
(学生说,说出一个板书一个,重点说出他那儿神奇。
4.活动三制作望远镜(5分钟)
今节课我们使用了也认识了很多神奇的“眼睛”。
咱们自己也制作一只神奇的“眼睛”。
(小组合作完成)提示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创新设计、制作,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进行创造,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把这项活动延伸到课外,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去观察物体,并记录自己的发现.这样既感受到科学带给自己的惊喜,也做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