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2
常州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摘编)
一、常州医药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1、产业初具规模
一是门类较全。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3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列入调查的91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2.18亿元。拥有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多个门类。
二是发展均衡。2006年,全市24家重点药厂的年药品销售额达25.49亿元,60家重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达25.31亿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之比为1: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家重点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达0.75亿元,总计达51.55亿元。
三是效益较好。常州医药产业中列入调查的91家重点药品、器械、包材生产企业2006年销售利润率为12.4%,高于全国7.98%的平均水平和全省7.33%的平均水平。
2、产品结构较优
一是产品数量较多。常州医药产业2007年底拥有药品注册批文的产品901只,其中原料药为188只,制剂为713只。拥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产品864只,其中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385只,第二类医疗器械201只,第三类医疗器械278只。拥有药用包装材料注册证的产品72只。
二是品种结构较好。全市现有全国独家生产的药品19只;单品种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位的药品有45只,有获得新药证书的药品116个;具有各类专利的药品41只(其中发明专利29只)。器械111只,众多产品可供出口,其中药品类的出口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5.6%,医疗器械类的出口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43%。
三是产品质量较优。多年来,常州地产医药产品始终保持较好的质量水平。其中,地产药品的市场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医疗器械的市场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目前拥有省名牌产品9只,其中药品6只,器械3只;拥有市名牌产品19只,其中药品9只,器械10只;拥有省著名商标7只,其中药品3只,医疗器械4只;拥有市知名商标15只,其中药品6只,器械9只。
四是市场信誉较好。常州医药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内市场有影响的产品,如:四药厂的奥克、常药厂的卡托普利、千红生化的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方圆的依替米星、创生和康辉的骨科植入物、润德的大输液用丁基胶塞等产品;形成了一批国际上有良好声誉的出口产品,如:常药厂的盐酸多西环素、氢氯噻嗪,四药厂的盐酴赛庚定、盐酸氨溴索,千红生化的肝素钠系列,佳尔科的黄体酮激素、睾酮激素,宝利的一次性无菌手术衣等产品;形成了一批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和剂型的企业,如:四药厂、常药玫、千红生化等企业。
3、产业配套能力较强
一是常州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机械、化工、电子、塑料等工业门类齐全,水平较高,化工医药中间体厂家众多,规模较大,品种较多,机电一体化类企业云集,使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易于形成。
二是常州有较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已经形成,易于吸纳人才;大学科技城初具规模,可为蓝领白领提供人力资源。
三是常州有较好的融资条件——随着常州小康目标的实现,常州的投融资环境日益改善、能力不断提高,有志于投资医药产业的民营企业家日益增多。
四是常州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常州地处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吸纳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研院所和一流的外企。近年来,海归留美博士来常创业人数和中科院所属研究院所及著名院校来常科教城办所的数量日益增多。
4、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一是企业的改制转制为产业发展扫除了障碍。通过改制,历史包袱被甩掉了,企业的机制有所转换,企业已经轻装上阵。
二是通过医药市场的整顿规范,为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通过实施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产能的扩大创造了条件,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四是医药产品的多年培育,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表现为战略制胜意识缺乏,联合竞争意识不强,敢为人先精神不够,学习探索动力不足,一流的企业家太少。
二是企业多而不强。2006年,在41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为5家(常药厂、四药厂、千红、延申、佳尔科),在19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为5家(健而康,康华、康辉、康进、京林),在25家药包材企业中,没有一家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在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百强中,我市入围的企业只有个别厂家,在全省2005年药品生产企业销售百强中,我市虽有10家入围,但未有进入前10位的,其中有7家名次在50位以后。
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新药数量逐年下滑,研发投入较少。十五期间,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2.73%,且企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新品研发上不去,高新技术成果转不来,导致产品结构逐步老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减慢,总体来讲,我市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医药产业的合作中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
四是营销难上规模。在我市的药品中,不乏在近10年里居世界前列的畅销品种(奥美拉唑,辛伐它丁,奥旦平,颉沙坦);独家经营品种(加贝酯,维血宁颗粒);国内首
创新药(依那普利、加贝酯、恩丹西酮);但至今在我市近900只药品中,单品种能上亿的品种,数量不多。这里尽管有政策环境因素,也有我们企业自身的问题。
五是外资未有突破。近20年来,我们在三外合作方面,作过许多努力,但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包括许多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有些项目与我们擦肩而过(日本泰尔茂);有些项目虽有合作,未能拓展(德国巴尔斯多夫,日本住友);有些独资办厂项目至今未形成规模优势(美国华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常州医药产业与苏州、无锡的差距。
六是企业集聚度差,至今,常州尚未建医药产业园。
七是资源整合不够,优势产品未能真正形成优势,相关医药产业链未能链接,龙头企业未能培育成功。
二、加快常州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三年发展目标
总体要求: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增幅大于产销增幅,实现三年翻一翻。
(1)产品发展目标:
取得新药证书5张
有5只化学制剂获得美国或欧盟的上市资格
有5只化学原料药通过国际认证
开发第二类以上新型医疗器械10只
开发新型药用包装材料3只
(2)企业发展目标:
形成年8-10亿销售企业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