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古代美洲

第1章古代美洲

第1章古代美洲
第1章古代美洲

第一章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美洲文明的起源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已经艰苦航行两个多月,但一直没有看到陆地。疲惫不堪、心情绝望的西班牙船员对哥伦布牢骚满腹,在他们看来,这个外国人船长,正在把他们引向死亡。一些人甚至准备将哥伦布推入海中,然后向西班牙返航,向国王报告哥伦布是在观察天象是不小心落水而死的。然而,就在夜里两点,一名船员报告,他从平塔号上看到了陆地。哥伦布在日记中说,这名船员叫罗德里戈·德·特里亚纳,但真实的姓名是罗德里格斯·贝尔梅霍。根据约定,第一位看到陆地的人应得到王室1万马拉维迪的奖金,按说,这笔赏赐非这位船员莫属。可是后来,哥伦布却心安理得地拿了这笔钱。这位船员后来去了摩洛哥,背叛了基督教信仰。

这是后话。在那个黎明,哥伦布的船队慢慢驶进小海湾,登上了这块宁静的土地。哥伦布身着海军上将礼服,在岸上升起了三面旗帜——一面西班牙王室旗帜,另两面绿十字旗,旗子的一边绣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姓名的第一个字母F和I,一边绣着十字架。叫来船队秘书。“让他们像他那样在所有人面前承认并作证,他已为他的主——国王和王后占有了这个岛屿。”1一群年轻、漂亮、赤身裸体的土著人好奇地看着这一切。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但哥伦布满以为他到达的地方是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将这些土著称为印第安人。美洲就这样被“发现”了。

当然,美洲真正被“发现”是在此4万年前。哥伦布仅仅是从另一条路线,重新“发现”了美洲。美洲的第一批“发现者”来自东方的亚洲,这些印第安人的祖先穿过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宽阔的陆桥,踏上了美洲土地。因为当时正值冰川期,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峡变窄变浅,中间又有陆地或小岛相连,形成陆桥。据研究,曾出现过两次冰川期,一次是在公元前7万年到前4万年间,另一次是公元前2.5万年到前1万年间。人类向美洲的迁移,一般认为是在这两个时间段发生的。在其它时间段,人类乘船或越过冰原来到美洲的可能性很小。

早期到达美洲的人类是猎人和食物采集者,有时是捕鱼者。研究发现,至少在4万年前,墨西哥北部就有人类活动,2.2万年前,秘鲁也有原始的猎人和食物采集者存在。但是我们对这些人类社会的情况一无所知。到公元前1万年至1(西)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哥伦布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8000年间,气候湿润,草木茂盛,为多毛的猛犸、乳齿象、大犰狳(qiu yu,贫齿类哺乳动物,头、背、尾、四肢都有角质鳞片,遇敌害时缩成一团,是否类似刺猬?产于南美和中美,肉可食)和野牛、骆驼和马的祖先等大型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美洲变成了猎人的天堂。例如,当时,墨西哥谷地被一个大湖覆盖,水源吸引了大量的史前野兽,人类也在此适意地生活。当动物陷入湖边泥沼时,原始猎人便使用拥有石尖的长矛或标枪对这些动物进行袭击。墨西哥城以北几英里的特派克斯潘村(Tepexpan)就位于当时大湖的岸边,1940年,在这里发现了一具人类遗骨,其深度正好与发现一些猛犸遗骨的地层相同,考古学家推测二者可能处于同一时代。1952年,在圣塔伊萨贝尔伊斯塔潘(Santa Isabel Iztápan)出土的猛犸遗骨的肋骨处,存有被射进的石尖,并发现明确的迹象表明,该动物是被丢在附近的燧石刀宰杀的。对于这些考古发现的确切时间存在争论,但是据估计大约在1万到1.2万年前。1

然而,在大约公元前9000年,最后一次冰河(威斯康星冰川)的消退,伴随着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了印第安人狩猎经济的危机。在绝大多数地区出现了干燥的气候,草地减少,大型动物逐渐灭绝。更新世后期狩猎技术的改进也加速了这些动物的灭绝。这些游牧民族必须适应新的环境,否则,只有与他们赖以生存的动物一同灭绝。

美国南部、墨西哥北部等地区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人们成功地适应新环境的证据。印第安人越来越转向猎取小型动物,如鹿、长腿大野兔,以及可食的野生植物。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最初,农业仅仅是原来的狩猎和采集经济的补充,从食物的猎取和采集向食物的生产转变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作物得到培育,逐渐取代了野生的可食植物。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后,人们用于打猎和采集的时间和精力逐渐转向了清理土地、播种、除草、采摘、收获和准备食物等活动。如同在旧世界一样,农业的出现,产生了革命性的社会影响:人们开始定居生活,食物供应增加,人口增长,劳动分工成为可能。

在墨西哥高地的洞穴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印第安人逐渐培育的野生植物,其中最重要的有南瓜、菜豆、玉米。这些作物得到培育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间。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玉米的培育,玉米成为古代美洲文明的支柱。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间,印第安人还培育了木薯和马铃薯,也是印第安人所依靠的重要作物。例如,巴西沿海的图皮人,以木薯为主要1Michael C. Meyer and William L. Sherman, The Course of Mexican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5.

食物。农业在美洲大陆不断扩展,1492年欧洲人来到美洲时,北起今天美国北部边界、南至今智利的广大地区,都有玉米种植。但是,并非所有的印第安人都转向了农业生活方式。有的地区,例如南美南端阴冷荒凉的火地角,严酷的气候迫使人们只能依靠渔猎或采集为生;还有的地区,例如太平洋西北沿海,水中充足的鱼类和森林里遍布的野兽,使在那里定居的印第安人没有必要放弃渔猎生活转向农业。

在农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活动的地区,土壤和气候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直接影响着农业的产量。雨林地区的部落采取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人们将树木和灌木丛砍到焚烧,然后用掘土棒将玉米等作物在清理后的土地上种植。由于这种方法很容易使地力耗尽,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须休耕,在新的地区重新开辟土地。经过一段时间后,整个村落必须迁居他处,或者采取分散的定居方式,以使每个家庭拥有足够的维持生存所需要的土地。因此,刀耕火种的农业存在着结构性的弱点,通常严重地限制了文化的发展。玛雅文明就是在雨林地区发展起来的,传统观点认为玛雅人的种植方式只是刀耕火种。但是,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玛雅人在大多数地区采取了相对集约的生产方式,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掘证实,玛雅人挖掘了宽阔的运河网和水渠,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要比人们想象的高得多。有效地农业耕作方法使玛雅人得以生产大量玉米,从而使许多僧侣阶层有空闲时间发挥才干,从事宗教和科学研究。1

在中部美洲崎岖的高地和安第斯高原以及秘鲁沿海,出现了生产力较高的农业。在这些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由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用掘土棒耕作起来比较容易,地力维持的时间也较久。更重要的,可以通过灌溉,提高农业产量,由此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分工的出现。灌溉工程的兴建需要合作与协调,有助于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产生,并使这种权威扩及到广大的地区。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卡帝国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兴起的。

根据生存基础和社会组织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在西班牙殖民征服前夕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集团划分为三个层次或类别——部落、酋邦和国家,这些类别与文明演进的阶段基本符合。

部落是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层次,一般存在于比较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如密林、草原或极度潮湿、干燥、寒冷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环境严重地限制了食物的供应。人们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依靠不同季节可获得的动植物而迁徙,居无定所,有的从事一些刀耕火种的农业,作为食物的补充。人们不会冶金术,不懂修桥铺1E. 布拉德福德·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26页。

路。有的会烧制陶器,有的仅用葫芦作容器。不稳定的食物来源制约了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分工的发展。社会单位是自治式的族群,不受约束,依靠家族关系维系的氏族联盟,组成一个部落。在这样的部落社会里,人们平等相处,每个人有机会从事狩猎捕鱼或耕种土地,部落和村社首领的权力仅限于指挥战事、决定狩猎时间和主持公共活动。1

巴西沿海地区的图皮人部落是这一类平等社会的典型。图皮人部落是松散的社会。用粗木栅栏围起的临时小村落通常座落在河流两岸。印第安人聚居在巨大的茅顶棚屋中,在屋内架起吊床,通常整个大家庭或血族多达百人住在一起。大部分部落至少有一个名义上的酋长,某些部落则只在战时承认领袖,少数部落似乎没有领袖这一概念。图皮人的主要食物是木薯,由木薯制成的面粉,不仅是土著人,而且成为后来欧洲人的主要食物。采取刀耕火种的农业形式,男人负责砍伐树木,放火焚烧,开辟土地,女人负责种植、收获和准备食物。因此,日常的农活几乎完全是女人的工作。男人通过渔猎增加食品供应。这种耕作方式使地力迅速耗竭,因此他们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土地,村庄也不断移动。木薯生长在各种不同的土壤中,不受各种昆虫的侵害,一旦种植,很少需要管理。大部分空闲时间里,部落中的男人准备并参加战争。在图皮社会中,身份的获得、婚姻伴侣的选择以及随年龄增长地位的提高,大都凭借男子气的活动——战争中抓获俘虏,使其成为仪式性的节日食人盛宴的牺牲品。获取俘虏的需要,使不同部落间的保持着持续的战争。2

酋邦存在于部落社会末期和文明社会早期,是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走向以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成为标志的文明社会之间的过渡形式。通常,酋邦的生存基础是集约型的农业,这种农业养活了聚居在一些大村庄内的大量人口。这些村庄失去了自主权,受一个最高首领的统治,这个首领之下还有一些次一级的首领。在酋邦社会组织中,存在着等级差别,但等级主要还是依据血亲关系确定的。一个人的等级与他和最高首领之间的家系关系的远近相关。最高首领经常被赋予神圣的色彩,并拥有大批的扈从官员和仆人供他役使。通过征收贡赋或强制性的捐献,最高首领榨取普通成员的生产剩余。然后,他将这些生产剩余在官员、家臣和武士之间再进行分配。酋邦之间经常存在战争。战争在酋邦的产生和扩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征服的村庄被并入酋邦。战争中抓获的俘虏沦为奴隶,或者被迫为主人劳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分化。

1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人民出版社,即出。

2E. Bradford Burns, A History of Brazi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3, pp.15-19.

在西班牙征服前夕,美洲存在着大量的酋邦,其中环加勒比地区——包括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北部,以及伊斯帕尼奥拉、古巴、波多黎各、牙买加等岛屿——数量最多,仅哥伦比亚的昆卡(Cauca)谷地,就有不少于八十个酋邦。位于哥伦比亚东部高地的奇布查(Chibcha)酋邦可能反映了这一层次的社会和政治整合的水平。他们依靠集约型的农业和渔业为生,狩猎也是重要的补充。农业技术除刀耕火种外,还能够建造梯田和翻土作垄。除玉米外,他们还种植马铃薯、奎奴亚藜(quinoa,产于安第斯山脉地区, 印第安人种植, 食用其粟)等其他作物。手工艺——制陶、纺织和冶金——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们生产的黄金制品在整个古代美洲属最精美之列。社会分化为平民和贵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平民以物品和劳役供养首领和贵族,后者负责控制和消费生产剩余。

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国家,或者说文明的层次。酋邦和国家之间的区分,特别是对较大和较复杂的酋邦而言,是很难确定的,因为国家反映了在酋邦内已经出现的发展趋势的深化和扩展。在这一层次中,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不再从事农业活动的专门的手工业者,出现了专门的武士阶级,出现了一个负责国家管理的官僚机构。血亲关系淡化,不再是连接最高首领和平民之间的纽带,出现了真正的阶级结构。国家的最高首领是政教合一的皇帝。

国家组织需要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运用灌溉、修筑梯田等农业技术的集约型农业保证了较高的产量。与酋邦不同的是,国家拥有更大的地域和人口规模,不同地区间出现了更多的物品交换,有些情况下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商人阶级,并出现了真正的城市。这些城市除作为人口、行政和手工业中心外,还是祭祀中心,通常建有纪念性的建筑物,这是酋邦所没有的。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卡社会是国家组织的代表。

古代美洲酋邦向国家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对此问题,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主要的推动力是导致领土征服的战争;有人认为,国家基本上是作为解决在经济上分化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的强制性机制而出现的;还有人强调宗教意识形态在精英集团对人口和资源的集中性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能所有这些因素都在促使国家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但可以确定的是,特定的环境因素更加有利于国家的产生。例如,在北美大草原,坚硬的草皮增加了印第安人的掘土棒进行耕作的难度,或在亚马孙雨林,完全不适合除了刀耕火种以外的任何农业生产,这些地区出现国家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学者们认为,最具

备国家产生的环境条件的地区是美洲核心区,即中部美洲1和安第斯中部地区。在这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成熟的国家形态,并产生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卡三大文明。2

二、美洲文明的核心区

中部美洲是美洲古代文明重要繁荣中心之一。中部美洲文明史经历了远古、前古典、古典、后古典四个阶段。

远古时期(公元前7000~前2000年)中部美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公元前7000年,生活在墨西哥中部高原和沿海低地的族群最先开始种植南瓜、豆类、辣椒等作物,玉米在这里最早获得了培育。人们逐渐转向定居。到前2500年,出现了简单的陶器制品,但不懂纺织,人们仍过着原始生活。

前古典时期(前2000年~公元初)或称文明形成时期。玉米等重要作物的栽培,带来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制陶、纺织也发展起来,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经济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出现了早期的宗教祭祀中心。晚期,出现了等级社会,在争夺土地或水源的战争中形成部落的联合,大小不等的酋邦和“城邦”国家纷纷建立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奥尔梅克。

奥尔梅克文化,早至公元前1500年兴起于墨西哥湾南部海岸,到前1200年进入繁盛期。主要文化中心有圣洛伦索(前1200~前900年)、拉文塔(前1100~前300年)和特雷斯·萨波特斯(前400~前100年)等。3遗址上出土了17尊巨型玄武岩人头雕像,最大的高3米,重25吨。头像面貌非同一般,都戴有头盔,被认为是按照某位统治者具体人物雕刻而成的。在拉文塔还发现了底座直径130米、高30米圆锥形土堆金字塔,修建这座大金字塔估计需要80万个劳动日,这可能是前古典期中部美洲最大的金字塔。拉文塔第13号纪念碑上的刻画表明奥尔梅克人在公元前6世纪已开始使用文字,文字学家以此作为中部美洲地区最早的文字证据。还有众多亦人亦豹的“豹娃”雕像和马赛克豹状面具,反映了奥尔梅克人对美洲豹的崇拜。奥尔梅克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部美洲文化区开始

1中部美洲(Mesoamerica)是一些德国学者、尤其是爱德华·泽勒(1849-1922年)首先使用的,意指墨西哥中部、南部以及与之毗邻的中美洲各国印第安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中部美洲不止是一个地理名词,它还涉及土著高度发达的文化与文明在不同时期以各种形式得到发展与传播的地区。亦译为“中美文化区”。2关于部落、酋邦和国家的发展演进,此处主要参考Benjamin Keen, A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Fif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Toronto, 1996, pp.6-8.

3.Susan Toby Evans, Ancient Mexico & Central America: Archaeology and Culture History, New York, 2004,

pp.142-143, pp.174-179.

拥有了自己的文明。它所创造的金字塔神庙建筑、历法及其早期文字,对其他民族发生了深刻影响,它是这个地区所有文明的共同源头,被称作是中部美洲的母体文化。奥尔梅克文化是什么人建立的?它为什么后来衰弱了?对此我们一无所知。因为奥尔梅克文化兴起的时间正是我国周朝灭商的时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化是被周打败的殷人,渡海遇风暴,飘洋过海到了美洲,建立了国家。但此说很难令人信服。

古典时期(公元初~1000年)在这个时期,文明发展的很多标志性特征都较全面地显现出来。除古老的玛雅文化外,还有特奥蒂瓦坎文化。灌溉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人口增多,大城市形成了;建筑、制陶、纺织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并创立了天文学、数学;祭祀中心石砌金字塔代替了早期的土墩,神庙宏伟,装饰讲究;战争加剧,武士阶层兴起;社会分层更加明显。于是,一些地区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国家。

古典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是特奥蒂瓦坎。1它位于今墨西哥城东北50公里处,公元前200年兴起,公元200年进入鼎盛时期,存在时间比同时代前后的罗马帝国和汉、唐帝国还长。然而,对于特奥蒂瓦坎我们尚知之甚少,连这个辉煌的国家为何人所建,国名叫什么也不清楚。15世纪重新发现它的阿兹特克人以为偌大城市不会是人造,故把它称之为“特奥蒂瓦坎”,意为“众神之城”。这是一个包括宏伟金字塔和宫殿庙宇的巨大建筑群,一条长达4公里的“亡灵大道”(Avenida de los Muertos) 纵贯全城南北,道路北端有月亮金字塔及位于月亮广场西南角上的美洲豹神庙;耸立于大道中部东侧的太阳金字塔,方形塔基边宽225×222米,5层塔身高63米,244级台阶直通顶端,为古代美洲最大的金字塔;道路南端是一组以克查尔科阿特尔(即羽蛇神,Quetzalcóatl)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宫殿、学校、住宅分布于大道两旁。有统计表明,当时特奥蒂瓦坎集中了墨西哥谷地人口的50~60%,其统治地域、政治影响(如建立政治同盟)和贸易活动遍及包括玛雅在内的中部美洲广大地区。然而,公元8世纪,这个古典时期盛极一时的大国突然衰落,城市被遗弃。学者们认为造成特奥蒂瓦坎突然衰落的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北方游猎部族的入侵;自身人口爆炸或内乱;外部贸易路线被切断。但这些仅仅是推测,尚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来破解。

后古典时期(公元1000年~15世纪)经济继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陶器、纺织品的数量也大大增多了。贵族和平民、富人和穷人分化加剧,战争频仍,

1Teresa Rojas Rabiela (Directora del V olumen), Historia General de América Latina, V ol. I, Ediciones UNESCO,1999, pp.155-161.

武士阶层迅速壮大。战神上升为主神,盛行血腥的人祭。托尔特克、阿兹特克在不断对外扩张中崛起为新的强国。

托尔特克文化是后古典时期的重要代表。托尔特克文化兴起稍晚,为公元9世纪从北方进入墨西哥中部高原的托尔特克人所创造,公元10世纪开始进入繁荣期。文化主要发祥地图拉(Tula),位于今墨西哥城西北64公里。拥有庞大的军队,富有战斗力。在皇帝Topiltzin统治时期,最为繁荣。Topiltzin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克察尔科亚特尔(Quetzalcotl,即羽蛇神)。后来,托尔特克发生内讧,Topiltzin 被迫离开,去了遥远的东方。他离开时表示,在多少年之后,他要回来收回他的王位和领土。这个时间正好是1518年,西班牙人来到阿兹特克帝国的领土。因此,阿兹特克国王蒙特祖玛以为,西班牙人是预言要回来收复王位和领土的克察尔科亚特尔。这个神话传说极大地帮助了西班牙殖民者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

三、安第斯文明区

美洲古代文明另一个重要繁荣中心,是安第斯中部高原和太平洋沿岸地带。受地理条件的阻碍,中部美洲和安第斯两个文明中心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缺乏交往。安第斯地区文明史一般划分为远古、文明形成、区域发展和列国-帝国四个发展阶段。

远古时期(公元前6000~前1800年)安第斯山脉高达海拔4000公尺以上,寒冷少雨,土质瘠薄。只有山岭峡谷之间,气候凉爽宜人,土地可用于耕作。早在公元前6000~5000年之间,已有人在这里居住,开始了农耕生活,木薯、马铃薯等茎块作物在这里得到最早的栽培。美洲羊驼的驯养遍及高原山区。考古发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礼仪广场和建筑物,说明那时已经有了村落集体祭祀活动。

文明形成时期(公元前1800年~前5世纪)公元前1800年,随着农业的进步和陶器的出现,安第斯地区开始进入文明形成期。纺织和冶金技术发展起来,尤其是城市发展的加快,劳动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促使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和新社会组织形式的出现。

查文文化兴起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400~前200年达到极盛。遗址中心主要建筑物是以石块建成的凹字形老神庙,高15米,分三层,有梯道相连,呈金字塔形。这个老神庙远近闻名,吸引八方来客到此朝圣。石柱、石碑和墙壁上多刻有半神半兽的浮雕,显示出对美洲豹的崇拜。祭祀中心的建筑物的规模和

内容,说明它已远远超越了村落式的局部范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组织——以神权政治为特点的早期国家。查文文化作为安第斯核心区最早的一个文明中心,为安第斯文明之花的盛开奠定了根基。

区域发展时期(前400~公元600年)区域发展时期的共同特点是社会发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政治组织趋于成熟,以宫殿和神庙为中心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地方性国家。其中文化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国家有南部沿海的纳斯卡、北部沿海的莫奇卡。

莫奇卡为当时南美影响最大的国家。于公元1世纪开始创建的大型金字塔太阳神庙。掌握了熟练的冶金技术,有铜制斧头、矛尖和掘土棒尖头出土。人物头像造型的陶瓶,线条流畅,神态栩栩如生,成为莫奇卡文化一大特征。有些陶器作品生动表现山上冶炼金属、妇女工场纺织和贵族狩猎等日常生活和劳动场景,为研究早期安第斯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纳斯卡文化在形成时间上早于莫奇卡文化。这里未见大型庙宇、宫殿出土,但纺织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织物精美绝伦。尤其擅长利用当地出产的矿物染料配色,五彩缤纷,颜色多达100余种。统治者们通过精美图案来显示自己高贵的社会地位。在广阔平原上留下的“纳斯卡地画”,有人物、猴子、蜘蛛等,大至几公里,至今仍是历史之谜。有人猜测这是外星人的飞机场。

列国-帝国时期(公元600~15世纪)经过地区性发展,列国争雄,有的通过扩张和兼并发展成为强大国家。大约公元5世纪前后,在安第斯地区先后兴起的强国有蒂亚瓦纳科、瓦里和奇穆。

蒂亚瓦纳科兴起于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以南的玻利维亚高原,这是一个军事强国,曾统治秘鲁南部到玻利维亚和智利的广大地区。

瓦里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疆域主要在秘鲁北部。大约在1000年左右,瓦里帝国解体,解体的时间与特奥蒂瓦坎大约同时。公元1000年后,有出现了一些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奇穆国。一度非常强大。奇穆国的首都是昌昌(Chanchan)为首府,15世纪中期,奇穆国被印卡所兼并。

四、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卡

见讲稿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学案: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解析版)

第5课古代的非洲和美洲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面貌。 【自主预习】 一、非洲古代文明 1.班图人 (1)农业: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2)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3)冶铁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4)文明扩展:7~9世纪,班图人将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①兴起: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②鼎盛:4 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问题思考] 在加纳,国王死后用奴隶殉葬,祭司杀奴隶祭奠,金矿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存在奴隶买卖。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奴隶制广泛存在 (2)其他国家的产生(代表国家:摩加迪沙) ①产生条件 A.位置: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C.宗教: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时间: 10~15 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 ③经济状况:广泛使用奴隶劳动;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与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进行交换);城市繁荣。 3.西非文明 (1)时间:8—15世纪。 (2)代表国家:加纳、马里、桑海三大帝国。

(3)经济状况: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4)马里 ①政治: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②经济文化:继承并扩大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5)桑海帝国 ①兴衰:15世纪至16世纪,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桑海因遭遇摩洛哥军队入侵逐渐衰落。 ②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②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③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问题思考] 材料 桑海的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在位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一整套的统治机构,中央各部的大臣和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都是由国王从王族国戚中选派亲信担任;他在尼日尔河上游开凿运河,兴修水利,开发矿藏,统一度量衡,加奥、廷巴克图和迭内是帝国的三大贸易中心;重视文化教育,奖励学术,创办学校,广招各地学者文人;在桑海的社会生活中,奴隶制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桑海的奴隶不仅用于家庭服役,还广泛的用于农业生产、捕鱼和修造船舶等劳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编》据材料概括桑海帝国的文明成就。 提示:国王加强集权统治,官吏由国王任免;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繁荣;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奴隶制发达,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4.南非文明——大津巴布韦文明的发展过程 (1)在南部非洲,4—5 世纪,班图人开始兴建巨石建筑群。 (2)11 世纪末,形成津巴布韦国家。 (3)14—15 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 二、古代美洲文明 总述: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其他大陆没有的很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先后在中南美洲创

《外国建筑史》复习题.

《外国建筑史》复习题 一、选择题 (以下单选,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以下哪个地区?c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2、金字塔的前身叫玛斯斯塔巴,在崖墓时期的,但仍然保留金字塔作为构图中心的是——。 A、哈特什帕苏墓 B、曼都赫普特三世墓 C、阿布辛贝尔神庙 D、卡纳克的神庙 3、早期巴西利卡两端的圆形空间的主要作用是:c A、集会 B、拍卖 C、演说 D、检阅部队 4、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b A、卫城山门 B、伊瑞克提翁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胜利神庙 5、根据书本,建筑师于什么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c A、古代埃及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古典主义时期 6、以下几个柱式中,凹槽呈半圆形,并且留有一段圆面的是:b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7、在古典柱式中,最不容易在额枋位置安置大片雕塑的是。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8、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终结的是:c p170 A、美第其的府邸 B、佛罗伦萨主教堂 C、圣彼得大教堂 D、巴齐礼拜堂 9、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B A、亚里士多德 B、维特鲁威 C、柏拉图 D、奥古斯都 10、文艺复兴时期,哪位建筑理论家著作了《论建筑》: D A、伯拉孟特 B、米开朗基罗 C、布鲁乃列斯基 D、阿尔伯蒂 11、下面哪种哥特式的残留后来被法国古典主义五段式所保留: A、烟囱 B、碉堡 C、尖券 D、尖顶 12、在美国国会大楼中出现的元素是 A A、圆形穹顶 B、尖券 C、竖直向上的线条 D、哥特式的雕塑 13、电影《罗马假日》中出现的背景——西班牙大阶梯是哪种风格的广场:c A、古典主义广场 B、古罗马风格广场 C、文艺复兴广场 D、巴洛克式广场 14、对欧洲园林乃至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哪座宫殿的花园?b A、卢佛尔宫 B、凡尔赛宫 C、封丹白露行宫 D、白金汉宫 15、根据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按建筑层数进行划分,属于第二类高层的有:d 百度搜索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 A、12~17层 B、14~18层 C、15~20层 D、17~25层 16、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以下哪种描述不是巴西利卡的原形?b A)大庙 B) 有顶的广场 C) 公共集会的场所 D) 演讲用的场所 17、18世纪上叶和中叶,大量兴建着的中小型庄园府邸中,流行着 c 主义。 A、浪漫 B、古典 C、帕拉第奥 D、极少 18、拿破仑时期建造的星形广场凯旋门(50m)其高度是古罗马时期君士坦丁凯旋门(21m)的b A、2倍 B、2.5倍 C、3倍 D、3.5倍 19、万神庙的高度达到43.3米,其穹顶直径也是43.5米,在拜占庭时期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1外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导论 环境要素: 古代四大文明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都是借助于带有河流的自然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地域和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1.古埃及的艺术反映了其封闭型的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尼罗河河谷地带是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始终保持着那种静穆而冷峻的气质。 3.古希腊为爱琴海,造就了古希腊人勇敢,刚毅的气质和冒险好胜的心理。古希腊的艺术表现出强烈奔放,富于激情的风格特征,又具有优 美典雅,耐人寻味的魅力。 4.埃及金字塔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就是在于这个巨大的人造几何体矗立在浩瀚的大漠之中,现实了人的智慧和力量。 工艺美术作品的材料也是受环境制约的。 民族要素: 工艺美术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各民族的工艺美术文化都集中反映了民族对美的追求,他们的艺术作品无不打上民族的烙印。民族色彩,构成艺术审美价值与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成员在生活习惯,思想文化传统和心理,感情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东方民族与西方民族,沿海民族与内陆民族,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 宗教要素: 艺术理论家甚至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艺术。 欧洲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基督教的工艺美术。因此中世纪的工艺美术如哥特式的教堂装饰和各种工艺制品,都明显反映出基督教影响下冷峻,阴郁和沉闷的气质。 伊斯兰没有偶像崇拜的特点,工艺美术大多以繁缛的植物纹样和绚丽的色彩作为主题。 中国佛教产生像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以及乐山大佛等这样一大批气势宏伟,技艺精湛的艺术创作。 时代要素: 同样一种环境,同样一个民族和同样的宗教信仰,但由于艺术创作的时期不同,导致其艺术风格的不同。特定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制约,形成各自不同的审美意识。 同一地区,同一宗教,时代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的变化,不可能超越其民族和地域的本质特征。 科技要素: 任何一种应用于工艺美术的新材料的出现和制作工艺的革新,以及新的制作工具的发明,都必然依赖于相应的科技手段,科技成果。 如:陶瓷材料利用了水土火等自然要素而创造出来的。特别是釉料的发明,给陶瓷工艺锦上添花。青铜的出现,“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发明。中外比较: 工艺呈现出的艺术风貌和审美观念上的根本不同。中国的青铜器体现威严,冷酷,肃穆的审美情趣。青铜器都是奴隶们创造,但作为统治者所享用的。而古希腊陶器轻盈活泼,优美典雅,是古希腊特有的民主气息。 原始社会 填空: *大约300万年前,除了采集和猎获食物外,火的发现与利用已经出现。*大约在5万年至1.5万年之前的“晚期旧石器时代”,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产生了巫术和图腾崇拜。*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意味着农牧业的出现。*自5000年至3000年之前这一阶段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成组的小型女性石雕像,通常被称为“维纳斯”。这些雕像的双手,足及面部特征经常被省略,但某些性别特征如臀部,胸部及腹部等女性基本造型被强调出来。基本用质地较软的石灰石和泥灰岩雕成。高度多为5~10cm不等,很少有超过15cm。 ※陶产生的影响: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工艺形式—陶工艺。陶器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和使用,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状态。奠定了人类开始使用有意识加工的新材质进行前所未有的工艺美术创作的坚实基础。陶工艺的出现,不仅是人类按照自己的这项创作器物的重大成果,也标志着农耕时代的到来。 图片分析1:南斯拉夫的温卡遗址的陶工艺。特征是由立体的“面具”脸,配以杏仁形状的双眼和高达的鼻子,有时其动态设计为坐在椅子上或脚凳上,十分生动活泼。充满了装饰意味,同时可以看到手镯,项链,耳环等配饰品的表现。 古大洋洲工艺美术 分为三个大型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

外国建筑史 教学大纲

《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ZZB5180【课程名称】外国建筑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Foreign architecture 【总学时】65【学分】4.5 【理论学时】65【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1、课程性质: 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2、教学目标: ①了解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及基本史实,了解当代外国各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及主 张;②了解建筑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综合地观察和思考,辨证地比较及分析等; 3、教学要求: 理解各种自然条件、文化形态、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理解建筑发展的规律及趋势;理解过去及现在城市和建筑的风格是怎样发展形成的;有能力把历史理论及历史实例中吸收到的知识用于研究、考察建筑,并用于建筑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 掌握外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了解外国建筑史课程学习方法与参考书。 第一章古埃及建筑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古埃及金字塔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熟悉古埃及建筑特征,了解古埃及建筑史分期;掌握古埃及太阳神庙起源、型制和典型遗存。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及重要的金字塔实例。 2、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石窟陵墓 3、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第二章古代西亚洲的建筑 一、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类型和典型遗存;熟悉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特征;了解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史分期。 二、主要教学内容

外国建筑史

●东西方自然条件与生活方式的特点 东方西方 ◎地理大河内陆文化海洋多岛化 ◎经济封闭的农业文化开放的商业文化 ◎哲学哲学伦理型文化科学知识性文化 ◎人文爱国主义精神冒险主义精神 ◎政治君主制,重人治民主制,重法制 ●古代结构体系 1、悬挂结构6、叠涩券 2、梁柱结构7、叠涩穹窿 3、券洞8、穹窿 4、放射性券9、藤条券 5、出跳 ●古希腊建筑成就 1、结构技术-------梁柱结构 2、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宗教建筑,公共建筑 3、建筑群组合-------代表作:雅典卫城 4、视觉纠正法-------帕提农圣庙 5、古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 6、装饰与雕刻-------精美而不繁冗 ●古罗马395年国家分裂 ◎国家西罗马东罗马 ◎首都罗马城君士坦丁堡 ◎语言希腊语系拉丁语系 ◎经济务农手工业和商业 ◎宗教天主教(东)正教 ◎灭亡时间476年1453年 ☆西欧中世纪建筑:发展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型制 ☆东欧拜占庭建筑: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希腊十字→集中式型制 ●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式 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式 ◎地点君士坦丁堡,意大利北部西欧法国,北欧 ◎时间230→1453 1030→1200 1148→1500 ◎主要建筑形式教堂教堂,城堡大教堂,大学,行会大厅◎早期格局方形十字交叉差分区,十字架一体的内部 覆盖穹顶 ◎支撑帆拱和墩座粗实墩座,厚墙墩座,飞扶壁 ◎特点穹顶圆拱,筒形拱顶尖拱,助拱顶 ◎效果神秘厚重,分割高飞,垂直,骨架◎装饰内部复杂,外部石头雕像雕窗,彩色玻璃 质朴,镶嵌 ◎情感来源天国罗马建筑天国之光 ◎目的唤起情感,超越容纳朝圣者感染,引渡 ●文艺复兴建筑

第1章古代美洲

第一章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美洲文明的起源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已经艰苦航行两个多月,但一直没有看到陆地。疲惫不堪、心情绝望的西班牙船员对哥伦布牢骚满腹,在他们看来,这个外国人船长,正在把他们引向死亡。一些人甚至准备将哥伦布推入海中,然后向西班牙返航,向国王报告哥伦布是在观察天象是不小心落水而死的。然而,就在夜里两点,一名船员报告,他从平塔号上看到了陆地。哥伦布在日记中说,这名船员叫罗德里戈·德·特里亚纳,但真实的姓名是罗德里格斯·贝尔梅霍。根据约定,第一位看到陆地的人应得到王室1万马拉维迪的奖金,按说,这笔赏赐非这位船员莫属。可是后来,哥伦布却心安理得地拿了这笔钱。这位船员后来去了摩洛哥,背叛了基督教信仰。 这是后话。在那个黎明,哥伦布的船队慢慢驶进小海湾,登上了这块宁静的土地。哥伦布身着海军上将礼服,在岸上升起了三面旗帜——一面西班牙王室旗帜,另两面绿十字旗,旗子的一边绣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姓名的第一个字母F和I,一边绣着十字架。叫来船队秘书。“让他们像他那样在所有人面前承认并作证,他已为他的主——国王和王后占有了这个岛屿。”1一群年轻、漂亮、赤身裸体的土著人好奇地看着这一切。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但哥伦布满以为他到达的地方是印度的一部分,因此将这些土著称为印第安人。美洲就这样被“发现”了。 当然,美洲真正被“发现”是在此4万年前。哥伦布仅仅是从另一条路线,重新“发现”了美洲。美洲的第一批“发现者”来自东方的亚洲,这些印第安人的祖先穿过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宽阔的陆桥,踏上了美洲土地。因为当时正值冰川期,海平面下降,白令海峡变窄变浅,中间又有陆地或小岛相连,形成陆桥。据研究,曾出现过两次冰川期,一次是在公元前7万年到前4万年间,另一次是公元前2.5万年到前1万年间。人类向美洲的迁移,一般认为是在这两个时间段发生的。在其它时间段,人类乘船或越过冰原来到美洲的可能性很小。 早期到达美洲的人类是猎人和食物采集者,有时是捕鱼者。研究发现,至少在4万年前,墨西哥北部就有人类活动,2.2万年前,秘鲁也有原始的猎人和食物采集者存在。但是我们对这些人类社会的情况一无所知。到公元前1万年至1(西)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哥伦布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页。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一、概述 (一)历史 1、埃兰Elam(公元前20—前7世纪)兴起于伊朗西部扎格罗斯(Zagros)山区的古国,与两河流域关系密切。 2、米堤亚/米底Media(公元前7—前5世纪) 兴起于伊朗西北高原的古国。金属工艺发达,风格接近于古埃及,呈静穆、庄重之风。3、阿克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ae(公元前550—前330年)古代波斯最强盛的王朝工艺美术全面发展并取德辉煌成就大流士一世(Darius / Dareios)实行军政改革,并建立起完备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制度。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为东方专制政体之典型。 (一)陶工艺 带有动物造型的器皿多,可以说是雕塑性的陶器。 造型奇特,夸张变形,表现手法精练概括。 造型饱满。富于动感,制作工艺精良 二)金属工艺 为波斯工艺美术中成就最为辉煌的工艺品种。 特点:善以动物形态与器皿相结合,造型生动,大胆夸张,做工精细,材质丰富。 风格:豪华而典雅,强烈奔放前波斯时期:古朴典雅——铜器 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豪华壮观——金器优 萨珊时期:优雅细腻——银器优 内容:餐饮具、祭器(竿头装饰)装饰品、货币、马具翼狮形角杯八曲长杯

(波斯银币)

(金瑞兽纹执壶伊朗 Buyid 时代公元10世纪) (三)染织工艺 图案纹样繁缛,设色华丽,材质讲究,织毯居多(植物纹、几何纹居多)

材质丰富、工艺精良、风格细腻作为装饰的多,具有实用功能者少 (巨大灰岩石石雕工艺)

(五)建筑装饰 成就显著,大气磅礴。浮雕、釉面砖,很多受两河流域风格影响动物人物居多内容:守护神、人首动物多形式:秩序美感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单元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通过一组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提到非洲大多数人能想到的是:广袤的草原,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贫穷落后,炎热干旱……其实历史上的非洲并不是黑暗落后的代名词,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如图片中诺克文化赤陶雕像和津巴布韦的石头城,而同时期的美洲也迸射着文明之光,如玛雅金字塔,印加结绳记事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非洲,走进美洲,一起领略他们特有的文明的魅力吧。 【讲授新课】 图片情境,引出本课主题:“非”比寻常、“美”耀世界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了解古代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的文明 材料情境: 人们时常认为非洲的农业技术是从欧亚大陆引进的。……考古研究标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就掌握了冶铁知识。……公元前2世纪到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已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有铁头的锄和装有铁头的斧使农业有可能扩展到非洲的森林地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自主学习 1.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2.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7—9 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非洲东非地区文明有何表现? 自主学习 (1)阿克苏姆王国: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 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10—15 世纪东非国家:

①国家兴起: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 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②经济概况: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 图片情境 培养时空观念,了解非洲文明的发展情况。 1、古代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东非文明的发展 ①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外国工艺美术史》考试大纲

《外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7122270 课程名称:外国工艺美术史/ History of Foreign Industrial Arts 课程总学时/学分:32/2 (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艺术设计学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外国工艺美术史》课程考试旨在考察艺术设计学专业对外国工艺美术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掌握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古代非洲、美洲工艺美术,古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古代印度、伊斯兰、古代日本工艺美术,古希腊、古罗马工艺美术,欧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工艺美术,西方近现代工艺美术的成就与风格特征。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占60%左右,稍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2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值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分值中所占的比例。客观性题目所占分值较重。 四、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1、了解旧石器时代石器与牙骨器,新石器时代陶工艺。 2、掌握原始艺术的主要特征。 3、熟练掌握关于原始工艺美术所体现的“审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 1、了解美拉尼西亚的木制工艺品,大洋洲工艺美术的风格特征。 2、掌握大洋洲工艺美术的特点(因特殊的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而具有与其他地区艺术不同的风格。) 3、熟练掌握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三章古代美洲工艺美术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作业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1、曾经在今天北非地区兴起的文明古国包括( ) A.埃及和阿克苏姆王国 B.埃及和桑海 C.加纳和阿克苏姆王国 D.马里和桑海 2、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其发展的优势在于( ) A.较早掌握炼铁的技术 B.大海阻隔了外族的入侵 C.受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D.控制了黄金资源和商路 3、下列关于中世纪西非国家马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外征服扩张,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B.对外贸易繁荣,与阿拉伯有着贸易往来 C.城市文化繁荣,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D.城市石头建筑,创造了著名的“石头文化” 4、下图为基卢瓦出土的中国瓷器云龙纹青花梅瓶片,收藏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博物馆。考古学家推断出其原产于15世纪初的中国。这些文物可以说明东非国家( )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B.经济上以园艺为主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D.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5、关于玛雅人创造的辉煌的古代美洲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修建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B.创立的历法中采用了20进制 C.知道零的概念,发明了数字0~9 D.创建了众多的奴隶制城市国家 6、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7、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司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 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 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 8、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印加帝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相关的措施包括( ) ①建有完整的道路系统,传递信息和调动军队 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任政区长官 ③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④政府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用于征税和征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被称为“神秘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完整版)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这一名称来源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我国《史记》称印度为“身毒”,《汉书》称其为“天竺”。至唐代,至唐代,玄奘在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始改译名为“印度”。古代印度系指现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它是古代这块大陆上各个部落或国家的统称。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精美,造型和装饰形式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工艺文化,归纳起来有以下特征: 一.宗教性。古代印度工艺美术可以说自始至终充满着宗教色彩。宗教性可算作是其工艺美术最突出的特性。大量工艺美术作品证实这样一个规律,即古代印度的工匠们将宗教作为工艺美术创作的动力,并通过工艺美术创作来加强对宗教的信仰。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通常称他为释迦摩尼或佛陀,后来在恒河中游一带传教40多年,释迦牟尼死后,佛教继续传播,不仅一度在次大陆盛行,而且还传到亚洲其他一些国家。在佛教盛行的国风影响下,因为佛门以及佛教徒的需要,佛教工艺品的需求量很高,制造工艺品的工匠受佛教影响,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工艺制作都带有宗教色彩,代表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像制作亦相当盛行,梵天和湿婆等神像的制作随处可见,如:

舞蹈的湿婆 金制舍利容器

滑石舍利容器 二.丰富性,古代印度工艺美术表现出极度丰富的形式和内涵,有许多创作变现出一定的矛盾,我们既能看到他的单一性,比如同一时代,大多都是以宗教为主的工艺美术品。又能感觉到它的多样性,在陶土,石头,金属上,各种材质不同艺术的表现。;在风格上,既有强烈的民族性,又具浓郁的国际意义;众多美术工艺品随着人口流动,宗教迁徙和传播,战争地域版图的扩张,人口迁徙,工艺品所表达的思想和现象是具有国际化的。它既反映出禁欲的一面。又因其狂热不羁的手法体现。例如

外国建筑史19世纪前汇总题库

选择题: 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是指( ) a. 古代希腊,罗马建筑 b.学院派建筑 c.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 d.19世纪以前的古代建筑 下列哪一点不是古代西亚建筑的特点? ( ) a.砖的应用 b.拱券的应用 c.平面对称布局 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 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的?( ) a.交叉拱 b.十字拱 c.棱拱 d.抹角拱 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由_____设计.( ) a.米开朗其罗 b.伯拉孟特 c.布鲁乃列斯基 d.帕拉第奥 文艺复兴时代著作<<建筑五柱式>>的作者是) a.阿尔伯蒂 b.帕拉第奥c维特鲁威d.维尼奥拉 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个方案由(b)所设计: a. 米开朗基罗 b.伯拉孟特 c.伯鲁乃列斯基 d.帕拉第奥 文艺复兴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广场是 a.圣马可广场 b.波波罗广场 c.梵蒂冈宫前广场 d.卡比多广场 下列各种形式的拱顶,哪一种不是古罗马时代(): a.交叉拱 b.十字拱 c.帆拱 d.筒形拱 多立克柱式的细高比()。 罗马大斗兽场的长轴长度为()。 拱顶结构中哪一种是哥特特有的() a交叉拱b筒形拱c四分尖券肋骨拱d四分肋骨拱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穹隆的设计人()。 阿尔伯蒂的著作是()。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式 A 罗马万神庙 B 巴黎恩瓦立德教堂 C 巴黎万神庙 D 卢浮宫东立面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设计教堂的理想空间是 A 十字式 B 中心化 C 拉丁式 D 巴西利卡式 下列哪一座哥特教堂最早采用骨架券在圣坛部分开启了彩色玻璃窗? A 巴黎圣母院 B 巴黎圣德尼教堂 C 韩期(兰斯)主教堂 D 夏特尔教堂 威尼斯圣马可图书馆是由()设计的 阿尔伯蒂所著的,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影响的建筑理论书之一是() A 论建筑 B 建筑四书 C 五种柱式规范 D 古代艺术史 下列哪个作品预示了巴洛克设计特征的开始? A 罗马坦比哀多 B 佛罗伦萨美狄奇府邸 C 罗马巴巴里尼府邸 D 罗马卡必多广场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师是 A 苏夫洛 B 布雷 C 辛克尔 D 拉布鲁斯特 被称作历史上第一座“哥特式教堂”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佛罗伦萨主教堂 C、罗马圣彼得教堂 D、法国圣丹尼主教堂 罗马圣彼得教堂门前的长廊由设计。

外国建筑史试题

外国建筑史试题 (卷面合计60分) 一.画图(每题4分,共8分) 1.古希腊多立克柱头、爱奥尼柱头的正立面简图(参见图说p41) 2.罗比住宅立面图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巴西利卡 2.《建筑十书》 3.全面空间 4.后现代主义建筑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金字塔是古埃及()时期的典型建筑。 2.()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3.西欧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拉丁十字式或()式。 4.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设计的。 5.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的作品。 6.标志着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语言的信号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的()。7.风格派建筑师里德维德设计的()住宅堪称画家蒙德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8.建筑大师()于1925年设计、位于德绍的()是现代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9.芬兰建筑大师阿尔托的创作风格可以称之为(),其作品代表着二战后建筑思潮中讲究“地方性与民族化”的倾向。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哥教堂的结构特征 2.简述有机建筑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 2.如何理解“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请举例说明。 (参见教材p68-107) 同济大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外国建筑史课程考试题(A 卷)学号 一、选择题(50分) (以下单选,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以下哪个地区?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2、金字塔的前身叫玛斯斯塔巴,在崖墓时期的,但仍然保留金字塔作为构图中心的 A、哈特什帕苏墓 B、曼都赫普特三世墓 C、阿布辛贝尔神庙 D、卡纳克的神庙 3、早期巴西利卡两端的圆形空间的主要作用是: A、集会 B、拍卖 C、演说 D、检阅部队 4、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 A、卫城山门 B、伊瑞克提翁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胜利神庙

外国建筑史试卷库

外国建筑史考题库 一、填空 1、吉萨金字塔群中的三大金字塔是: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是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2、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用来祭祀雅典城守护雅典娜的庙。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3、罗马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 5、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它是集中式形制的。它的三个主要成就分别是:关系明确的结构体系、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6、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它的设计者是:伯鲁乃列斯基。 二、多项选择 1、埃及吉萨金字塔群的特点包括(ABD)。A、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简单B、塔很高大,其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较小C、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D、形成了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 2、建设卫城的目的有(ABCD)A、赞美雅典B、把卫城建设成全希腊最重要的圣地C、给各种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D、感谢雅典娜保佑雅典在于波斯的战争中胜利。 3、以下关于帕提农神庙,描述正确的有(BC)A、是纪念大地之母与农神俄狄浦斯的庙B、它位于卫城的最高处C、它是卫城上唯一的围廊式庙宇D、它是希腊本土最大的爱奥尼式庙宇。 4、罗马拱券结构的种类有(ABD)A、交叉拱B、十字拱C、帆拱D、穹隆 5、在欧洲中世纪建筑中,西欧的天主教堂大大发展了古罗马的(A)结构并发展了(D)形制。A、拱顶B、穹顶C、集中式D、巴西利卡(P88) 6、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有(ABCD)A、巴黎圣母院B、索尔兹伯里主教堂C、科隆主教堂D、米兰大教堂 7、下列属于巴洛克建筑风格的是(BCD)A、巴齐礼拜堂B、罗马圣卡罗教堂C、罗马耶稣会教堂D、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8、下列有关巴黎万神庙的描述错误的是(BD)A、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B、是法国哥特复兴的代表C、是启蒙主义的重要代表D、以希腊风格为主 9、希腊复兴(ABC)A、开始于19世纪初叶B、主要在英国兴起C、代表建筑有不列颠博物馆D、于19世纪中叶在英国所有城市开始衰退。 10、日本在封建制度建立后,曾先后兴建了(ABD)作为都城,他们是仿效中国唐朝的长安规划建设的。A、难波京B、藤原京C、姬阜京D、平安京 三、选择 1、(B)金字塔是现存最早的金字塔?A、胡夫B、昭赛尔C、美洲豹D、图坦卡门 2、奖杯亭是早期(D)柱式的代表。A、塔司干B、多立克C、爱奥尼D、科林

外国建筑史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2004 /2005 学年第 2 学期试卷 课程外国建筑史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工业大学考试命题纸浙 同济大学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外国建筑史课程考试题( A 卷)学号一、选择题(50分)(以下单选,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以下哪个地区?c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2、金字塔的前身叫玛斯斯塔巴,在崖墓时期的,但仍然保留金字塔作为构图中心的 A、哈特什帕苏墓 B、曼都赫普特三世墓 C、阿布辛贝尔神庙 D、卡纳克的神庙 3、早期巴西利卡两端的圆形空间的主要作用是:c A、集会 B、拍卖 C、演说 D、检阅部队 4、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b A、卫城山门 B、伊瑞克提翁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胜利神庙 5、根据书本,建筑师于什么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c A、古代埃及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古典主义时期 6、以下几个柱式中,凹槽呈半圆形,并且留有一段圆面的是:b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7、在古典柱式中,最不容易在额枋位置安置大片雕塑的是。?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8、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终结的是:c p170 A、美第其的府邸 B、佛罗伦萨主教堂 C、圣彼得大教堂 D、巴齐礼拜堂 9、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B A、亚里士多德 B、维特鲁威 C、柏拉图 D、奥古斯都 10、文艺复兴时期,哪位建筑理论家著作了《论建筑》:D A、伯拉孟特 B、米开朗基罗 C、布鲁乃列斯基 D、阿尔伯蒂 11、下面哪种哥特式的残留后来被法国古典主义五段式所保留:? A、烟囱 B、碉堡 C、尖券 D、尖顶 12、在美国国会大楼中出现的元素是 A A、圆形穹顶 B、尖券 C、竖直向上的线条 D、哥特式的雕塑 13、电影《罗马假日》中出现的背景——西班牙大阶梯是哪种风格的广场:c A、古典主义广场 B、古罗马风格广场 C、文艺复兴广场 D、巴洛克式广场 14、对欧洲园林乃至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哪座宫殿的花园?b A、卢佛尔宫 B、凡尔赛宫 C、封丹白露行宫 D、白金汉宫 15、根据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按建筑层数进行划分,属于第二类高层的有:d 百度搜索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米),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米),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米),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米)。 A、 12~17层 B、14~18层 C、15~20层 D、17~25层

外国工艺美术史,考研核心笔记

目录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二章古代埃及工艺美术 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 第四章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第五章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第六章古代地中海工艺美术 第七章古代希腊工艺美术 第八章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 第九章伊斯兰工艺美术 第十章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第十一章古代非洲工艺美术 第十二章古代美洲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 第十四章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第十五章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六章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七章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八章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九章近代工艺美术 第二十章现代工艺美术 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知识提要: 工艺美术是伴随着人的诞生而产生的,无论是旧石器时代的石工艺、牙骨工艺,还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工艺,都是原始人类为了生存的需求和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的产物。在这些工艺美术作品上体现出了原始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时间概念: 1、旧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以石工艺和牙骨工艺为主,文化有了较高的发展。不仅出现了切削石刀和雕刻器,而且也有骨针、渔叉。 2、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在旧石器时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陶工艺,陶器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名词解释 一、威兰多夫的维纳斯: 1、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工艺作品,出土于奥地利威兰多夫。 2、它是成组的小型女性石雕像,通常被称之为“维纳斯” 3、特征:肥大的乳房、突出的骨盆和阴部,把女性的特征夸张到无以复加,这与祈愿人类的繁衍有关。膝盖微微弯曲,表明制作者对于人体的结构有着一定的了解和表现力。 二、化妆土: 用水将陶土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上,形成色浆层,起到美化和装饰作用,且可以避免胚胎大量吸收釉水或烧裂,又能填补胚胎气孔。亦称“陶衣”、“装饰土”、“护胎釉” 三、押绳纹: 在日本最早的陶器底部是呈尖形或圆形,器壁上用蓖尖刻出精美的纹样,或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或用贝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这种纹样实际上是修整器物时留下的痕迹。 四、耶莫彩纹陶: 发现于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而得名,这种彩纹陶将成型的土陶浸挂一种粘土溶液,或在表层涂以液状粘土即化妆土。这种陶器是纯手工制作的,泥胚中渗有杂草,通常施挂淡黄色的化妆土并且用红色的化妆土描绘类似于五线谱源音符的斜线纹饰。 五、简述日本“绳纹式”陶器的特点 (1)日本最早的陶工艺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绳纹文化”时代早期。纹饰大多为“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等。日本最早的陶器底部是呈尖形或圆形,器壁上用篦尖刻出精美的纹样,或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或用贝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由此可见,这种纹饰实际上是修整器物时留下的痕迹。但此后的陶器装饰纹样便是由意识行为的结果了。 (2)绳纹文化前期,陶器的口缘部分呈波状等各种富有变化的形态,

外国建筑史复习题1

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罗马角斗场的座位由下往上分别为、骑士与贵人席、富人席、平民席、妇女席。 2、线条属于南美洲玛雅文化的代表。 3、英国哥特式以垂直细条为主,无横向细节打破,后世称为“”。 4、由波洛米尼设计的圣卡洛教堂是典型的风格。 5、俄罗斯早期的教堂在民间建筑基础上,加以墩式穹顶,称“”。 6、十九世纪德国的新天鹅堡是典型的风格建筑。 7、凡尔赛宫的主要建筑师是古典主义大师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是古代波斯著名的宫殿建筑。 9、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呈__________式。 10、______________是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的神庙。 11、南美洲有“距离太阳最近的城市”之称的是。 12、土耳其的教堂是东正教的代表建筑。 13、阿尔罕布拉宫的主要建筑为狮子园和。 14、英国圣保罗大教堂的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雄狮凯旋门具有典型的____________风格。 16、母亲住宅的设计师是著名的主义大师文丘里。 17、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建筑与雕塑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 18、素有“迷宫”之称的是位于_____________岛上的米诺斯宫。 19、西班牙为纪念圣徒圣劳伦佐而建的大型建筑是。 20、草原小屋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的作品。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古代两河流域中,崇拜天体的建筑物是() A泰伦卫城B、太阳庙C、羽神庙D、山岳台 2、〈〈建筑十书〉〉的作者维特鲁威是罗马()时的工程师。 A、恺撒 B、图拉真 C、阿德良 D、奥古斯都 3、吴哥窟是典型的()形式。 A、喇嘛塔 B、单层塔 C、楼阁塔 D、金刚宝座塔 4、日本神社中,正脊上横向安排的一圈圆木叫() A、坚鱼木 B、千木 C、挂鞭 D、鸟居 5、彼得大帝时期修建的宫殿为() A、夏宫 B、冬宫 C、茨威格宫 D、凯萨林宫 6、三权广场是()首都民主与自由的代表。 A、美国 B、印度 C、巴西 D、以色列 7、第一个由轴铁架、玻璃构成的建筑是()。 A、法国植物园 B、美国纽约哈帕兄弟大厦 C、英国水晶宫 D、法兰西剧院 8、建筑大师戈地是()人,其作品结合浪漫主义,哥特风格,东方艺术等,创造了 新奇的建筑形式。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西班牙 9、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属于()风格。 A、粗野主义 B、荒诞主义 C、超现实主义 D、后现代主义

外国建筑史试题库2

《外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题 1、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以下哪个地区?c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2、金字塔的前身叫玛斯斯塔巴,在崖墓时期的,但仍然保留金字塔作为构图中心的 A、哈特什帕苏墓 B、曼都赫普特三世墓 C、阿布辛贝尔神庙 D、卡纳克的神庙 3、早期巴西利卡两端的圆形空间的主要作用是:c A、集会 B、拍卖 C、演说 D、检阅部队 4、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b A、卫城山门 B、伊瑞克提翁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胜利神庙 5、根据书本,建筑师于什么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c A、古代埃及时期 B、古希腊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古典主义时期 6、以下几个柱式中,凹槽呈半圆形,并且留有一段圆面的是:b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7、在古典柱式中,最不容易在额枋位置安置大片雕塑的是。?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8、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终结的是:c p170 A、美第其的府邸 B、佛罗伦萨主教堂 C、圣彼得大教堂 D、巴齐礼拜堂 9、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B A、亚里士多德 B、维特鲁威 C、柏拉图 D、奥古斯都 10、文艺复兴时期,哪位建筑理论家著作了《论建筑》: D A、伯拉孟特 B、米开朗基罗 C、布鲁乃列斯基 D、阿尔伯蒂 11、下面哪种哥特式的残留后来被法国古典主义五段式所保留:? A、烟囱 B、碉堡 C、尖券 D、尖顶 12、在美国国会大楼中出现的元素是 A A、圆形穹顶 B、尖券 C、竖直向上的线条 D、哥特式的雕塑 13、电影《罗马假日》中出现的背景——西班牙大阶梯是哪种风格的广场:c A、古典主义广场 B、古罗马风格广场 C、文艺复兴广场 D、巴洛克式广场 14、对欧洲园林乃至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哪座宫殿的花园?b A、卢佛尔宫 B、凡尔赛宫 C、封丹白露行宫 D、白金汉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