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形成
- 格式:pptx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4
一、判断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
2.态度由认知成分(知)、情感成分(情)和行为成分(行)所构成。
3.品德(道德品质、品行、德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成分。
5.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10岁以前)和自律道德(10岁以后)。
6.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2.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做()。
A.品德B.道德C.个性D.态度4.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柯尔伯格5.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6.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品德B.态度C.人格D.技能8.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10.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三、简答题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判断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
2.态度由认知成分(知)、情感成分(情)和行为成分(行)所构成。
3.品德(道德品质、品行、德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成分。
5.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10岁以前)和自律道德(10岁以后)。
6.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A.品德B.态度 C.意向 D.技能2.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A.认知成分 B.评价成分 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4.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A.品德 B.态度 C.意向 D.个性5.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6.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7.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8.清楚地意识到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9.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 A.一年级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1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 C.服从 D.感染11.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C.服从 D.认同12.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D.认同1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 B.从众 C.认同D.内化三、简述题1.简述态度的内涵。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名词解释1.品德2.道德3.前习俗水平4.道德情感5.意义障碍4.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认同B.模仿C.从众D.内化5.(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A.意向B.品德C.态度D.观念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表现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7.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化分为( )。
A.顺从、认同和内化B.顺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D.认同和内化8.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意志B.道德行为C.道德信念D.道德情感9.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1O.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认识11.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12.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A.组织B.反应C.接受D.性格化1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17.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无规则水平18.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A.能力B.态度C.道德D.情绪()2. 态度的核心成份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3.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 ______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5.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__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7.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的道德情感A.自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9.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_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从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11. _____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的人的影响。
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_____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3.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尔纳D.巴甫洛夫()14.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5.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6.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______形成时期A.情感B.意志C.个性D.伦理()17. ______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A.自觉B.想象C.伦理D.主观()18.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_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9.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______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0.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______A.动荡性B.平稳性C.过渡性D.适应性()二、填空题21. 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物的态度。
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中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般过程与条件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1 、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的⾏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 、实质:态度是⼀种内部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为的选择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的3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为成分(⼆)品德1 、定义:使社会道德在个⼈⾝上的体现,使个体依据⼀定的社会道德⾏为规范⾏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理特征和倾向.2 、实质:反映了⼈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是认识与⾏为的统⼀.3 、⼼理结构:道德认识 ----个体品德中的核⼼部分道德情感 ----直觉的、想像的、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 、相同点(实质、结构)2 、区别:范围不同:态度⼤;品德⼩.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中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56-161)(⼀)理论⽪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律道德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平六阶段(⼆)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律性,⾔⾏⼀致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般过程与条件 (P162-1165)(⼀)过程依从认同内化(⼆)条件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式、社会风⽓、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P165-171)有效的说服树⽴良好的榜样利⽤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品德概述
品德的概念
品德的基本⼼理结构
⼆、道德观念的形成
道德观念的概念
道德知识的获得
道德知识的内化与道德信念的形成
妨碍获得道德知识与形成道德信念的因素
道德评价能⼒的发展
三、道德的情感体验
道德感的概念
道德情感体验的形式
道德感的培养
四、道德⾏为的发展
道德⾏为及其过程
影响道德⾏为的因素
道德⾏为培养中的⼼理学问题
⼉童的道德发展问题极其复杂,他们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的学习,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活动。
这种活动同其他学习⼀样也是有规律的。
教师在教育⼯作中只有从学⽣的实际出发,根据⼉童道德发展的规律,才能有效地促使⼉童成长,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优秀⼈才。
本章将就⼉童道德发展的基本问题作些概括性的介绍。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二)态度的结构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3.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买质第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个体以外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过程。
第二,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偶然的表现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第三,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2)想象的道德情感;(3)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批判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他律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自律阶段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三、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万尼斯在继承和批判柯尔柏格道德认知理论、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理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1)提出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 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地、影响个人行为选择地.、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而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决定行为地选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态度地结构包括认知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是核心成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态度地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行为反应地,它不等于外显行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品德是道德品质地简称,是在个人身上地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地比较稳定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品德地心理结构包括、和三个成分.其中,是核心成分. (年、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地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地道德观念、形成.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地一种内心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义务感、和羞耻感尤为重要. (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地,是衡量品德地重要标志.它包括以及.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态度与品德地区别在于二者涉及地范围不同及不同.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态度到品德地过程分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皮亚杰认为,儿童地道德发展大致分为和,以岁分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地发展过程中,个体地认知能力和具有重大影响.、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地方法是.、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前习俗阶段主要包括惩罚服从取向和.习俗阶段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后习俗阶段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品德学习地一般过程包括依从、认同与三个阶段. (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地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地思想和自己原有地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地称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自己也受到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品德学习地两种形式是和.、当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将其置于一个单调乏味地地方,暂时不让他从事有趣地活动,这种改变行为地方法叫.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是态度改变地先决条件.、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地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准备对某对象作出反应地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地()、认知成分、评价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原本是去劝架,但很快也变成了斗殴者,这主要是他地哪种道德情感被激起地表现?(年)、直觉地道德情感、想象地道德情感、伦理地道德情感、集体主义情感、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地联想而发生地情感体验称为()、直觉地道德情感、想象地道德情感、伦理地道德情感、认知性道德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属于哪种道德情感()(年)、直觉式、想象式、伦理式、表象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地,一成不变地,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地.按照皮亚杰地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年)、他律阶段、前习俗阶段、自律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常,大部分青年和成人地道德水平都处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普通伦理水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着眼于社会地希望和要求,意识到个体地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地标准,这是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什么水平地儿童地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他律、在柯尔伯格地有关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地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地法律地道德阶段属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前习俗、习俗、后习俗、公正、在哪个阶段,学生地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地特点?()、学前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地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地行为,这种现象是()、归属、认同、依从、信奉、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地影响,使自己地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受,这是()、从众、服从、认同、内化、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地价值标准相反地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态度与品德地形成阶段主要处在()、依从、认同、内化、参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杀一儆百”所产生地强化作用主要属于()(年)、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正强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简述(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地基本特征.(年,年,年)、影响品德学习地一般条件有哪些(内、外)?(年)、培养良好地态度与品德地方法有哪些?(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李老师班上有个学生叫周昊,个头高大,天性聪明活泼,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思维灵活但爱讲小话.课间与同学一起玩耍时,周昊喜欢支配、指挥别人,要别人按他地命令行事,如果不服从,他就会动手打人.开学一周后,周昊成为班上不受欢迎地人.同学不愿和他玩,而他却显得无所谓地说:“我一个人玩还好些.”但看到别人玩时,他又经常会从旁捣乱.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请你帮助李老师分析本案例,说说她可以选择和应用哪些常用地培养品德地方法来对周昊进行教育.。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态度与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1.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态度的结构: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比如,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相分离,外在行为不一定是内在的真实态度的体现;或者口头表达的态度常常不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社会道德舆论和风气影响着个人品德的形成。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品德与道德的区别(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2)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
(3)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一方面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4)道德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 1、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 伦理的道德情感B 想象的道德情感C 直觉的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单选题]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单选题] 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道德认识B 道德信念C 道德情感D 道德意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单选题] 4、()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 能力B 性格C 态度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单选题]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
它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人们坚持某种道德义务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单选题] 6、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 知识经验B 观念和信念C 道德认识D 道德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单选题] 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 品德B 态度C 意向D 技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态度。
[单选题] 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