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南戏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60
宋元南戲(西元十二世紀 ~ 十四世紀):是北宋至元末明初流行於中國南方的戲曲,由中國南方的民間小戲發展而來,是第一種成熟的戲曲形式。
( 1 )體制:有完整且獨立的長篇演出,劇本長度及套曲運用較自由。
由「副末」登場,拉開演出序幕,並以線性結構開展劇情。
( 2 )音樂:南戲所演唱的曲調稱為南曲,音樂風格多流麗婉轉。
在流傳及發展過程中,受到各地方言影響,而產生所謂「四大聲腔」:「弋陽腔」(發源於江西弋陽)、「海鹽腔」(發源於浙江海鹽)、「餘姚」(發源於浙江餘姚)」、「崑山腔」(發源於江蘇崑山)等四種較具代表性,其中又以「弋陽腔」、「崑山腔」最為重要。
另外,閩南等地則有泉腔、潮腔等腔調。
演唱的曲調以當時民間流行的詞曲曲調為主,多為同一個曲調反覆運用。
調式為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伴奏樂器有鼓、笙、簫。
「歌唱」是戲曲舞台表演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演員藉歌唱敘事抒情、表達心情、開展劇情、渲染氣氛。
各種腳色皆可歌唱,歌唱主要形式是獨唱。
生旦多選用通行曲調,淨末丑則採用民歌俚曲。
( 3 )劇本:文辭俚俗、格式自由,演出方式變化便捷,富有民間性。
在人物語言方面,生旦扮演的主角採用文言官話,淨末丑等次要角色則使用俗語白話。
主題多為文人負心,如《張協狀元》(現存最早的劇本);人生與家庭的悲歡離合,如《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記》、《琵琶記》。
( 4 )腳色:分為七種;生、旦、淨、末、丑、外、貼;其中生、旦扮演男女主角,淨、末、丑主要是插科打諢、製造笑料,外腳是生腳的擴大,貼腳是旦腳的擴大。
( 5 )表演:表現手法具虛擬性,在觀眾面前直接承認自己的表演就是在做戲,並因此而形成一種喜劇手段。
唱、白、科綜合運用,以表現劇情、塑造人物,例如生旦扮演的主角通常以正劇手段表現,風格偏向莊重典雅,淨末丑等次要角色則以喜劇手段表現,風格多為詼諧滑稽。
表演具有時空隨意自由性,以歌唱、念白和走過場來表現戲劇時空的轉移,這是南戲表演的重要特色,由此確立了中國戲曲表演「時空自由」的美學原則。
宋元四大南戏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宋元四大南戏。
这四大南戏啊,就像是戏曲世界里四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那个时代的舞台。
《荆钗记》就像是一碗暖暖的汤,充满了人间的真情。
它讲的是一对有情人历经磨难,最终团圆的故事。
你说这爱情啊,咋就这么难呢?就像咱生活中追求梦想一样,总是会遇到各种阻碍。
但人家就是不放弃,那股子执着劲儿,真让人佩服!这故事里的人物啊,一个个都鲜活的很,仿佛就生活在咱身边似的。
再说说《白兔记》,哎呀呀,那真叫一个精彩!就好像是一部充满惊险刺激的冒险片。
一个孩子从小历经坎坷,最后竟然能找到自己的身世,这情节,多带劲啊!这其中的曲折,可比咱平日里遇到的那些事儿复杂多了。
《拜月亭》呢,就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浪漫的爱情在战乱的背景下展开,那感觉,真的是又凄美又动人。
想象一下,在战火纷飞中,两个人的爱情却越发坚定,是不是特别让人感动?这可不就是告诉我们,真爱是能经受住考验的嘛!还有《杀狗记》,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深深的道理。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家庭关系中的那些事儿。
一家人之间的相处,可不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嘛。
就跟咱自己家一样,有时候会有矛盾,但只要心在一起,啥难关都能过去。
宋元四大南戏啊,那可真是戏曲史上的宝贝!它们不仅仅是几个故事,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情感的写照。
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们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追求和坚守。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不就是因为它们有着永恒的魅力吗?它们就像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越品越有味道。
咱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些南戏,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它们虽然诞生在那么久远的时代,可里面的情感、道理,到现在也一点儿都不过时啊!咱能从中学到好多东西呢,比如要珍惜感情,要勇敢面对困难,要懂得家人的重要性。
所以说啊,这宋元四大南戏,真的是值得咱好好去欣赏、去品味的宝贝!别小看了它们,它们可有着大能量呢!。
杂剧: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早的戏曲种类。
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
元杂剧一般采取一本四折形式,有宾白、唱词、科介三部分组成。
角色分旦、末、净、杂四类。
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
南戏在体制上较元杂剧自由。
四大南戏:元末明初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
花雅之争:花雅之争是清代中叶以来戏曲花部和雅部之间的竞争。
一般认为,雅部就是昆腔。
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
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即奉昆曲为雅乐正声;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言其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
故花部诸腔戏,又有“乱弹”的称谓,曾长期受到上层社会、士大夫的歧视而登不了“大雅之堂”。
雅部与花部的划分,对戏曲声腔有明显的褒贬评价,是古代封建正统的“雅”、“俗”观念对戏曲认识上的具体表现,所以戏曲史中把此时期“花部”诸腔和昆曲争夺剧坛地位的历史称为“花雅之争”。
楔子:元杂剧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
篇幅短小。
一般放在剧首,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
散曲:剧曲相对而言,与科白情节无关,可以独立存在的文体。
其特性有三点:一是他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压,句中还可以衬字。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一、单项选择题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里收录的《张协状元》是()A.早期南戏剧本B.元人所作传奇C.“四大传奇”之一D.元人所作杂剧【解析】(P164):A《永乐大典戏文三种》里收录的《张协状元》是早期南戏剧本。
2.曾被称为“南戏之祖”的剧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琵琶记》D.《破窑记》【解析】(165):C本题考查高明《琵琶记》的相关知识。
高明的剧作《琵琶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剧坛,而且为明清传奇树立了楷模,所以过去称《琵琶记》是“南戏之祖”。
3.菜根道人是指( )A.高明B.卢挚C.秦简夫D.宫天挺【解析】(P165):A 菜根道人是指高明。
4.下列作品属于元代讲史话本的是()A.《武王伐纣书》B.《碾玉观音》C.《错斩崔宁》D.《简贴和尚》【解析】(P169):A 本题考查元代讲史话本的代表作品。
B、C、D三项中作品为宋元话本小说。
二、多项选择题1.宋元话本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A.烟粉类B.灵怪类C.山水类D.传奇类E.公案类【解析】(P168):ABDE本题考查宋元话本小说的分类。
宋元话本小说按其内容可分为烟粉类、灵怪类、传奇类、公案类四类。
这些题材内容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2.下列作品属于《全相平话五种》的是( )A.《大宋宣和遗事》B.《三国志平话》C.《秦并六国平话》D.《前汉书平话续集》E.《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解析】(P168):BCDE 本题考查《全相平话五种》。
《三国志平话》《武王伐纣书》《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今人合称《全相平话五种》。
三、简答题1.试述《琵琶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解析】(P156-57)思想内涵:此剧宣扬了忠孝伦理观念;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元末那个时代黑暗的现实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人民生活的极端痛苦,达官贵人的不关心民生疾苦、专横跋扈,官吏的贪污等,具有深刻的认识意义和批判精神。
宋元南戏名词解释一、南戏的发展历程南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宋代,发展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时期。
南戏最早起源于南方的民间歌舞,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戏剧性质的表演形式。
在宋代,南戏被称为“南曲”、“南戏”或“梨园戏”,到了元代,南戏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戏曲形式,也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重要的一种戏曲形式之一。
二、南戏的艺术特点南戏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音乐、剧本、表演和舞台美术等方面。
1.音乐南戏的音乐以曲牌为主要表现形式,曲牌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由一些固定的旋律和词牌组成。
南戏的曲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常常运用说唱的方式,加强了音乐的叙事功能。
2.剧本南戏的剧本以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为主要题材,强调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南戏的剧本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其中“开端”和“结局”常常采用说唱的形式。
3.表演南戏的表演形式以唱、做、念、打为主要手段,表演风格注重情感表达和动作刻画。
南戏的表演特点主要有“角色行当”、“武打”、“绝活”等。
4.舞台美术南戏的舞台美术主要包括布景、道具、服装等方面,其特点是简练、实用、富有象征性。
南戏的舞台布景常常以屏风、桌椅等简单的道具为主,道具的运用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三、南戏的代表作品南戏的代表作品主要有《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等。
《西厢记》是南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刻画深刻,被誉为中国古代戏剧史上的瑰宝。
《牡丹亭》是明代南戏的代表作之一,由汤显祖所作,讲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剧中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思考。
《长生殿》是清代南戏的代表作之一,由洪升所作,讲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剧中描绘了皇宫的兴盛和衰败,展现了浓重的历史感慨。
以上是对宋元南戏名词解释的详细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南戏,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宋元南戏【宋元南戏】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
南戏大约产生于南北之际,据祝允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祝允明似看到过赵闳禁南戏的旧牒,故其说较为可信。
而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赵闳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兄弟赵廷美的八世孙,与宋光宗赵chen是弟兄,故赵闳夫榜禁南戏的时间确在宋光宗朝。
这说明,南戏在宋光宗朝就已经流传到杭州了,并遭到了统治者的榜禁。
但南戏的产生必在赵闳夫榜禁以前,它从诞生地温州一带流传到杭州所需的时间,肯定不上止一两年。
因此,它的产生必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南戏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在宋代都是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的地区,如《梦粱录》载:“若商贾,止到台、温、泉、福买卖。
”而且这些地区的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如温州自隋唐以来就以“尚歌舞”著称(《瓯海轶闻》)。
在民间娱神祭祀的风俗十分流行,唐代诗人顾况《永嘉》诗云:“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宋代叶适《永嘉端午行》诗也云:“岩腾波沸相随流,回庙长歌谢神助。
”又如南宋陈淳在《上傅寺丞论淫戏书》中记载了福建漳州一带民间伎艺的流行情况,谓每“当秋收之后,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号乞冬。
群不逞少年,遂结集浮浪无赖数十辈,共相倡率,号日戏头,逐家裒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
筑棚于民居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
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明何乔远《闽书》引)。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民间表演技艺的兴盛,便为南戏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南戏的剧本一般都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早期的南戏虽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数,往往牵连而下。
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
如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张协状元》有五十三出,《宦门子弟错立身》最短,只有十四出。
宋元南戏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
南戏大约产生于南北之际,据祝允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祝允明似看到过赵闳禁南戏的旧牒,故其说较为可信。
而据《宋史·宗室世系表》载,赵闳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兄弟赵廷美的八世孙,与宋光宗赵chen是弟兄,故赵闳夫榜禁南戏的时间确在宋光宗朝。
这说明,南戏在宋光宗朝就已经流传到杭州了,并遭到了统治者的榜禁。
但南戏的产生必在赵闳夫榜禁以前,它从诞生地温州一带流传到杭州所需的时间,肯定不上止一两年。
因此,它的产生必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南戏产生于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这些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在宋代都是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的地区,如《梦粱录》载:“若商贾,止到台、温、泉、福买卖。
”而且这些地区的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如温州自隋唐以来就以“尚歌舞”著称(《瓯海轶闻》)。
在民间娱神祭祀的风俗十分流行,唐代诗人顾况《永嘉》诗云:“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宋代叶适《永嘉端午行》诗也云:“岩腾波沸相随流,回庙长歌谢神助。
”又如南宋陈淳在《上傅寺丞论淫戏书》中记载了福建漳州一带民间伎艺的流行情况,谓每“当秋收之后,优人互凑诸乡保作淫戏,号乞冬。
群不逞少年,遂结集浮浪无赖数十辈,共相倡率,号日戏头,逐家裒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
筑棚于民居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
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明何乔远《闽书》引)。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民间表演技艺的兴盛,便为南戏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南戏的剧本一般都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早期的南戏虽有段落可分,但不注明出数,往往牵连而下。
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
如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张协状元》有五十三出,《宦门子弟错立身》最短,只有十四出。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为区别于北方盛行的杂剧而称之为南戏。
因其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
明代祝允明《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
2.南戏兴盛的原因①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生活富庶。
温州地处沿海,隋唐以来文化即较为发达,南宋则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的港口。
②南方(温州)文人能歌善舞,并且组成各种书会,对南戏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③南戏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南曲轻柔缠绵,为广大的南方群众所喜爱。
④杂剧衰微,“北曲不谐南耳”,南戏兴起。
3.南戏的特点①结构视剧情而定长短,便于自由地表现复杂、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较则杂剧长。
②在正戏前,由副末报告剧情概况,即“开场” 。
从第二出起才是正戏。
③南戏有对唱、轮唱等形式。
唱法灵活多变,有利于表现不同角色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人物性格,且有利于调节演员的劳逸。
④南戏用南方的语言、曲调,用韵自由。
⑤南曲流利婉转,适于表达轻柔缠绵、脂粉气浓重的故事情节;北曲则慷慨高亢,音节紧凑,富于威武豪放的气概。
⑥南戏的伴奏以管乐为主,杂剧则以弦乐为主。
第八章元代散曲散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和诗词一样,可以写景、抒情,同时也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散曲的兴起和体制风格1.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
在宋金时期各种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是配乐歌唱的曲子。
每个曲子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有曲牌名,有一定的格律要求。
吴梅:“一代之文,每与一代之乐相表里”。
(《中国戏曲概论》)。
元曲的勃兴与音乐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
我国,秦汉以前主要是雅乐,魏以后有清商乐,唐宋时则为燕乐。
燕乐虽受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可以用来唱词,但随着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进入中原,他们带来的由胡曲番乐与北方民间曲调相融合而成的新乐(曲)与汉人的词已难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