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3-05-14T16:35:37.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家荣[导读] 焦虑是个体尚未接触到应激原,但已预感到了即将发生的危险而出现的心理防御反应。

王家荣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322-02 1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焦虑焦虑是个体尚未接触到应激原,但已预感到了即将发生的危险而出现的心理防御反应。这是住院病人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病人的焦虑可能来自对疾病本身的担忧;也可能来自对住院环境和周围人群的不熟悉。病人会有心悸胸闷、厌食恶心、失眠乏力,情绪焦虑不安、不耐烦、过分的担心、紧张。

1.2 抑郁抑郁是现实丧失信心所引起的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常见于预后不良或面I临生命危险的病人身上。生理上会出现食欲、体重降低,便秘,睡眠紊乱,易疲劳和头痛等。情绪淡漠、麻木不仁、兴趣减退、沮丧、自责。病人往往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悲观,厌世。这样的情绪对治疗有不良的影响。

1.3 恐惧恐惧是人们面对危险情境或对自己预期将受到的伤害而产生的高强度的复杂情绪。这样的情绪往往与知识缺乏,如对疾病的预后不了解、害怕手术和特殊的检查、对医院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病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也可有失语差、失眠的表现。心理上病人精神高度紧张、烦躁不安,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与疾病相关的问题,如过度就医或回避就医等。病人易激惹、有敌对情绪、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护士要注意病人的心理防卫机制,避免冲突。

1.4 孤独住院病人来到陌生的环境,脱离了自己平时所熟悉的环境及交往人群,常产生孤独的心理。病人变得敏感,紧张,人际关系不良,常做出一些举动以期得到护士的关注,如:频繁地按铃找护士,护士到了床边又没什么事;经常在护士办公室门口徘徊等。这时,病人需要得到护士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1.5 依赖、退缩人一旦患病,往往会得到亲友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某些病人会变得依赖性增强,被动,顺从,情感脆弱,甚至出现退行表现。平时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会做了,平时很有主见的人变得犹豫、退缩。要求亲友更多的关爱或要求更多的亲友前来探视。

1.6 期望值过高病人患病后会急切地希望得到治疗,并希望尽早痊愈。他们会要求最好的医生、护士对他进行治疗、护理,尤其是面临手术等复杂的治疗时更会对医生加以选择,对医护人员寄以极高的希望。护士应增加与病人沟通,适当降低病人的期望值,使病人对疾病有更多的认识,如果病人一直抱有极大的希望,一旦结果与病人的预期出现了偏差,常会激发病人激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失望、抗拒等。

2 常用的心理护理方法

2.1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病人在医院,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病人消除不安的情绪。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达成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病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使病人从中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住院生活规律、彼此间相互帮助、照顾。对于特殊疾病病人,可以使他们彼此分享对疾病的认识和感受,有利于对病人不良情绪的排解和宣泄。但要注意,对有不良情绪的病人要避免影响其他人。

2.2 重视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病人的社会保障及家庭支持会影响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尤其是家属对待病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反应。护士在工作时,不仅要注重对病人的护理,还应该重视病人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家庭及社会支持。如果没有,护士应该帮助病人争取亲友的配合,加强对病人家属的宣传,使他们明白自己对病人的支持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

2.3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颜色、光线、声响、空气都会带来情绪的变化,如冷色调会使人平静,暖色调会使人兴奋,噪音会使人烦躁。护士要尽量创造和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安静、色调柔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陈设尽量简洁、整齐、美观。优美的环境会使病人心情愉快,促进疾病的康复。

2.4 做好健康宣教病人患病之初,对自己所患疾病不够了解,或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和病人达成共识,会引发医患、护患间的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病人加强知识的宣教。

病人处于患病时,要向他讲述疾病的病因、病程、预后;在治疗过程中,要着重宣传治疗方法、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在出院前要教会病人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症状观察和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病人对疾病越了解,越能调整自己的心态而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5 合理使用心理治疗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该适时、合理地使用心理治疗方法。护士最常使用的心理疗法是支持疗法。采用安慰、指导、保证、支持、疏导、劝解和调整环境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

但是,护士能做的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正确认识病人的情况及自身的能力,当病人的心理问题特别严重而护士不能处理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科医生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国蓉,李继平,黎雪梅.心理护理现状与发展趋势.护理研究,2006,20(7):1807.

[2] 赖平妹,林宗伟,黄丽葵.心理测量对临床心理护理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1,32(7):1384.

[3] 王丽琴.浅谈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 23(1 ):272.

心理护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心理护理的目的: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由于环境改变都会产生病人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具体说来,就是: 1、解除病人对疾病地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 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1、躯体需要:是指生理病理的需要。如对空气、休息与睡眠、饮食与水、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 2、感情的需要:由于陌生环境,接触新异的检查与治疗,与亲友分离所致,需要亲人探视与关怀,医护人员同情与关心。 3、受尊重的需要: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 4、被接纳与社交的需要:适当的活动及精神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迅速消除陌生感。 5、精神上的需要:有事业心的人,希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上的成就。 6、提供信息的需要:了解疾病的知识,自己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及作用、手术效果,主管医生、护士水平、预后等。 三、心理护理程序:即按照护理程序对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及反馈功能的过程。,综合即指要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处理病人的心理反应;动态是指心理护理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变化进行护理;决策是指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作出心理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反馈是指采取措施以后的结果可以反过来产生影响;根据问题地变化进一步制定决策。心理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作为护理实践中的工作方法,能够保证病人得到完整的、连贯的、具有专人负责的管理。护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如下: 1、估计:即收集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 2、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 3、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4、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通过交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准确掌握病情和有关护理问题及心狸反应,在交谈过程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交谈时要注意具有合适的环境、时风地点(僻静);和谐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护士要注意仪表,并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进行交谈。一注意谈话技巧十首先自我介绍,说明交谈的目的,让病人自己叙述,护士主要是倾听以估计病人的反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心理干预和护理管理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心理干预和护理 管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探讨地震灾难中批量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措施。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确立成员工作职责,准确评估确定干预重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针对辅导对象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适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并及时改进。 【关键词】地震灾害心理护理管理 自然灾害不仅对个人、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1]。面对“5.12”震区伤员及家属承受的极大心理压力,医院在加紧救治伤员伤情的同时,尽早建立心理干预组织,帮助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重建,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我院从德阳、绵阳等地转入灾区伤员140例,男性65例,女性75例;年龄3~89岁。四肢骨折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胸部创伤14例,肾脏损伤2例,颅脑损伤4例,严重多发伤67例,其它6例。

2 心理干预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地震伤员进行调查评分。根据自评量表标准分值划分为3个等级[2],分别对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程度进行评估:<60分为轻度,61~80分为中度,>80分为重度。 2.1 积极创建组织机构。按照伤员数量,迅速抽调具有临床心理治疗经验的医生、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护士和志愿者成立心理干预小组,负责伤员及家属心理评估,填写心理状况表,确立重点干预对象,筛查心理应激综合征。 2.2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1)掌握特点,及时干预。根据辅导对象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支持,与伤员建立稳定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关系,每天与伤员及家属进行1次心理干预,每2天开展1次组内心理疏导和院内培训。(2)熟悉技能,有效干预。首先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和诱导伤员抒发情绪;其次是关心伤员的伤情和睡眠情况,对非心理性疾病造成的伤害,尽早采取积极措施。(3)遵循原则,规范救治。以躯体伤痛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作为必要的辅助治疗。迅速及时解除伤员伤痛,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 2.3 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轻度心理问题由护士及志愿者负责,中度由专职医生指导处理,重度心理障碍由心理指导专家进一步治疗。(1)结合伤员个性特点,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等。(2)结合环境技术要求,营造并保持安全舒适环境,针对辅导对象特点集中开展儿童心理治疗。(3)针对个体进行心理疏导,或通过小组形式实现。5~8人一组,每人负责3~5名伤员;小组成员

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问题。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逐渐衰老,各项功能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记忆力和认知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工作者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感到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怕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1.4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有些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的表现。

心理护理服务的方法

心理护理服务得方法 养老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宽松而愉快得修养环境,不仅从生理上给予关心与照顾,更多得就是要从心理上给予关爱与呵护,具体可以在群体与个体联方面着手。 一、群体服务 (一)组织集体活动 根据老人得身体健康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得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得文化生活。如书法绘画竞赛、组织观赏戏剧、自娱自乐得文艺活动、老年时装表演等。指导老年人根据自己得具体条件与学习兴趣,积极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这样既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就是一种健脑、健身得手段。 (二)开展理想xx讲座 根据老年人得心理特点,开展心理保健得讲座,具体得内容有: 1.正确面对衰老。衰老就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一个过程,生老病死也就是自然界得规 律。虽然,随着年龄得增长,人体得各个组织器官都在逐渐衰退,但就是,只要老年人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正确、坦然地面对这一过程,就能够保持健康得心理。 2.保持年轻得心态。虽然老年人离开自己曾经工作得岗位,但就是任然可以保持较好 得心理状态,坚持与社会保持联系;根据自己得能力,发挥余热,使老年人得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与多彩。 3.保持与谐稳定得人际关系。老年人应及时调整自己得心态,尽快适应社会角色得转

变,注意处理好与家人、护理员以及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得关系,尤其就是要注意处理好与周围老年人之间得关系,通过日常生活、娱乐活动,建立新得朋友圈,这些对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也就是非常有益得。 4.懂得动、静、乐得道理。或打太极拳、慢跑等,同事积极参加一定得社会活动,如资源参加公益活动等。 (2)“静”指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对人对事、对生活有正确得态度,不要过分追求高标准,追求完美,不要得不到满足就发牢骚、发脾气,遇冲突应先深呼吸放松自己,时候再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 (3)“乐”就就是乐观:“笑一笑,十年少”,面对生活,多舍少求,学会满足,知足常乐;面度不愉快得事情,学会暂时转移思路到感兴趣得事情上去。 5.寻求必要得帮助。在人得一生中会遇到许多事,有时心理失衡也就是难免得。在某 些场合下,有时很难完全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超越心理障碍,老年人应有勇气去寻求她人得帮助。可以向亲人或朋友交流,一方面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极好得倾听与宣泄得机会,同时她人得理解、劝慰、支持也会促使自身得情绪好转;另一方面,如果别人也有类似得问题,就会产生共同得兴趣,相互进一步沟通,起到自然疏导得作用。同样,寻求心理专业咨询师或心里医生得帮助也就是十分重要得,借助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摆脱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有条件得养老机构,可以设立“谈心室”或“聊天室”之类得单元,让有经验、有威望得高级养老护理员负责相关活动得开展,使老年人再生活化得活动环境中得到心理疏导马蹄糕心理健康水平。 二、个体服务 养老机构得心理护理服务除进行群体服务外,还应针对个体得情况进行特别得服务,生活不能自理得老人不能参加群体活动得,应给予特别得关注。 (一)访视与访谈

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研究

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4-10T15:06:54.4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作者:栗晓静 [导读] 灾难是一种人为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发生较为突然,危害性较大。 解放军第二八五医院河北省邯郸市 560001 【摘要】灾难是一种人为无法控制的自然现象,发生较为突然,危害性较大,且难以控制,不但给社会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体在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无助、绝望、狂躁、无助等情绪,次情绪也被成为“急性创伤心理应激反应”。以上的灾后不良情绪会造成精神障碍,影响心理影响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行为。对于灾难创伤人群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灾难受灾人群的心理应激反应,本文探讨分析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护理的作用。 【关键词】灾难;护理干预;心理应激 灾难是一种人为难以控制的现象【1】,在灾难发生后会给成千上万的人造成较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创伤,对于亲身经历过灾难的幸存者,行为和心理均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使机体和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情况【2】。为了改善受灾人群灾后心理状态,灾后人群应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加强心理应激反应的护理措施,使人们尽快恢复生活的信心。 1灾难创伤心理 灾难包括自然灾难、人为灾难两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灾难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自然灾难因人为无法控制,导致产生的危害也较严重,自然灾难不但会损伤人们的身体,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意外创伤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属于人为灾难的一种,随着目前工业、交通、农业等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为灾难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本文对灾难后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3】。心理创伤应激障碍是因灾难导致的精神疾病被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异常精神反应,也是一种持续性较长、具有延迟性的心理疾病。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人类受到灾难和惊恐所产生的的精神障碍,灾难后心理创伤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数月或数年后引发的。在患者发病后思想较偏激,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应对灾难受害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心理疏导。 在灾难发生后影响创伤性心理的应急障碍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灾难发生过程中,因受难者年龄、性别、人群等不同,引发发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受难者发生创伤性心理应激障碍的因素为暴露因素,而在灾难过程中灾难的持续时间、亲人丧失程度、财产丧失程度均会导致心理创伤的不同【4】。另一种是在灾难发生后对灾区人们安全感、应对策略、压力资源、资源流失等情况均会造成不同的心理创伤。 2心理护理干预目的 灾难心理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受难人员的心理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阻止灾难后二次伤害的发生,防止群众悲痛情绪的蔓延和扩散,另外应缓解因应激创伤导致的症状,针对受难人员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治疗的干预,最后应建立受难人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也是干预灾难创伤心理的理想目标。 3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护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应让患者树立并建立起相互合作、尊重、信任的关系,维持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5】。护理人员应积极应用人际沟通技巧,并建立融洽的沟通环境,患者随着灾难的发生社会角色的减弱和丧失,十分迫切的希望在新环境中被尊重和认识,护士应用热情、礼貌的态度接待患者,并详细循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背景,根据患者受教育情况、经济情况、宗教信仰等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要耐信倾听患者灾难过程中经历的过程,并让患者谈及对于灾难的心理感受,应热情主动的询问患者的相关想法,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并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3.2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 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时被限制在固定的白色空间内,会与以往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有所不同,长时间的限制往往会产生厌烦乏味的情绪。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者在进入陌生环境后,面对陌生面孔时会产生恐慌、紧张、哭闹的情绪,护理人员影响患者介绍治疗房间的情况,及要进行的心理干预过程,是患者尽快接受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的帮助,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和责任感,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减轻抵抗情绪。 3.3提供有效的护理和诊疗 受难者在灾难发生前身体健康,在创伤后患者机体会发生较大的损伤,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会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受伤的患者身体疼痛引发的不适感,及肢体活动受限,器官损伤均会产生恐慌、焦虑、急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详细询问目前情况,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解决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应优化护理方案,提供开放性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在检查、护理、治疗操作过程中充分解释其治疗目的,并告知其配合治疗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护理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机体损害情况及疼痛情况。应给患者进行耐信的解释和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从而使患者身体和心理上均感受到温暖。向患者传递好转的治疗信息,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顾虑,帮其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4满足患者需求 在不影响治疗护理干预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患者的生活需要,根据患者的生活爱好、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身体伤情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的,应帮助其保持卫生和整洁的治疗空间,患者不愿告知的隐私或生理缺陷应保守秘密,维持患者治疗尊严,从而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3.5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以医院基地,应有计划性、目的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并正确认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和社会心理因素,从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观念,并对心理创伤起到防御型的应对方式,保证灾后人群身心健康。可通过言语、行为、神情等对患者进行感染,并逐渐消除灾难对患者的影响,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维护自身行为,使受灾者的内心更为坚强、强大。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情绪的管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a3395040.html, 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作者:刘元元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对护士心理在临床心理护理品质中的需求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选取 的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80名护理人员(均为临床护士)作为主要研究 对象,随机选取期间住院的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将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护理人员分为观查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人;患者也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观察组的护士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对照组的护士并未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向200名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与具体心理品质需求情况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为护士的技术水平、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基本道德情操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品质培养效果明显要高出许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临床心理护理;护士心理品质 引言:近些年,当代医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医学模式的转变,愈来愈多的人对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在临床上心理护理就非常重要。经研究发现,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并稳定情绪有诸多帮助,可以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基于此,对护士的心理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她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业务技术还要拥有准确的记忆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选取的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的80名临床护士作为主要研究 对象,年龄22岁至40岁;学历:中专16名、大专43名、本科21名;职称:护士16人、护师32名、主管护师29名、主任护师3名。随机选取期间住院的200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查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人;患者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对观察组与研究组护士的年龄、学历以及职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观察组的护士给予心理品质培养,对照组的护士并未给予心理品质培养。主要培养内容如下:①加强护士理论与技术操作水平。在此期间,培养护士的专业学习能力,定期让她们参加相关技术操作培训并不断提升理论知识学习,为了让他们在工作期间可以保持良好情绪对心理卫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培养。为观察组护士提供尽可能多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机会,比如,拨取一定数额的经费让她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全方位地提升

人为灾害发生后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人为灾害发生后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摘要:人为灾害发生后,人们通常的情绪反应有恐惧担心、迷茫无助、悲伤内疚、愤怒失望和思念,表现出来的行为有脑海重复闪现灾害现场画面、反复思念逝去的亲人、失眠做噩梦、缺少安全感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灾后应激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护理与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平稳的走出阴影。 关键词:机组人为纵火案灾后心理应对措施 引言: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若是人们的文化道德教育不足以抗衡那些犯罪行为所带来的巨大诱惑时,一些可怕的人为灾难就与我们不期而遇。 人为灾害指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其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人口过剩灾害及核灾害。其中离我们生活较近的有人为纵火、家庭暴力、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其产生的原因相对个人化,但其影响程度与面积却也不输于自然灾害。 2015年7月26日深圳航空公司HZ9648航班上发生一起纵火案。犯罪嫌疑 人的作案动机我们不得而知,大家都比较关心的是这样的小型恐怖灾难发生之后,客机上的乘客及机组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受影响。根据受采访的乘客黄女士(化名)所说,现场一片骚动,可以闻到刺鼻呛人的味道,空姐提醒乘客们保持冷静,呼吁大家保护好儿童与妇女的安全,号召男乘客将行李拿下堵住过道...... 我们不难想象人们当时内心的惊恐与无助。在这种时候,大家第一时间需要的是有人来给予他们应对灾害现场的能力,如在本次事件中,乘务员起到了很好地引导作用。其次,在灾害结束后,人们的情绪本应该得到全方位的评估与护理,如通知相应家属前来抚慰,安排心理治疗师与其对话,甚至是给予一些金钱上的赔偿等等。而据黄小姐所述的事实是,从乘客下飞机前往机场公安部门调查至当天下午,不仅在逗留机场的6个小时左右时间,没有任何部门提供食物或者做安抚开导工作。且在事件过去近二十个小时后,相关的部门也没有任何表示,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给我们对这件事的解释。 从灾害发生后的应对来看,我们既看到了公众部门应对措施的可行之处,也看到了其中不足之处。于他们而言,事后罪犯被抓获,无重大人员伤亡,没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所没有的看到的是受灾人群的心理层面上所受的创伤,而其深远影响不可小觑。

浅谈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浅谈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特需一科二区随着医学模式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宽和充实,,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护理理念,由单纯地执行医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以解决其存在的或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实施健康宣教为内容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变无声操作为有声操作。 所谓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或者可以说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发现有碍于病人康复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通过护士的言语、表情、态度、姿势和行为去影响或改变病人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转归和康复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量医学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免疫胜良药”是有道理的。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消极的情绪比如:紧张、恐惧、焦虑等会直接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增加了患病的机率,延迟了疾病的康复期,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因此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环境、使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而产生心理问题;有的患者由于进入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有的患者对各项治疗检查的厌恶、恐惧而产生心理问题;有的患者由于角色的改变而产生抗拒或不配合的心理等等。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只有深刻的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真实想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心理护理。 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资料表明:亲切的语言可使患者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从第一次与患者见面就要留下良好的印象,与患者沟通时用心用情地倾听,语言温馨亲切,对患者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理解、 多一点解释,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多与患者聊天,从而一步一步提高熟悉的程度,最好能让患者感觉你能为他的任何想法保密,更进一步的建立起信任感。 其次:了解患者真实的心理想法,引导患者说出心理的感受,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的听取,适时的给予回应,耐心的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如端水,端饭等,使得患者有宾至如归,视如亲人的感觉。 第三: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周围环境,如在病区放置盆栽,送去节日的问候,制作一些健康知识的小卡片送给患者,时

护理工作中的常见沟通话术

25日现场辅导重点护理服务用语21条 1.欢迎语:“您好”; 2.问候语:10点前早上好/10-12点“上午好”/12-14点“中午好”/14-18点“下午 好”/18点后“晚上好”/“新年快乐”/“节日快乐”。 3.征询语: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我可以帮忙吗? 4.回答语:好的/行/马上办/没关系/请稍等/很高兴为您服务等。 5.道歉语:对不起/很抱歉/请您谅解/这是我们工作的疏忽。 6.致谢语:谢谢您的夸奖/谢谢您的建议/多谢您的合作/谢谢您的支持/谢谢您的理 解。 7、安全宣教:请您配合治疗,输液期间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您要是不舒服,请您及时告知我们。 8、安全宣教:为了您的健康,保证我们对您在住院期间观察的连续性、完整性,请您在住院期间不要私自外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谢谢您的支持。 9、安全宣教: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随意调试医院的医疗设施,如输液调节开关、供氧装置和各种医疗仪器等。请不要在输液架、婴儿床上悬挂物品,以免损坏发生意外或耽误抢救,谢谢您的支持。 10、禁食宣教:明天早上您有XX检查/手术,今晚10点以后请不要吃任何东西,包括喝水,以免影响检查/出现麻醉意外。 11、病区护士长对每个住院病人都应做好自我介绍:“我是XX,是该病区护士长,负责全科的护理工作,您有什么需要请随时找我,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向我提出来,我们将尽力满足您的要求,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满意!” 12、为服务对象做晨间护理时说:“早上好!现在为您扫床可以吗?”对能下床的服务对象应礼貌地说:“请您先在凳子上坐一会,扫完床后再到床上休息,谢谢。”观察和询问病情时说:“XX,现在的感觉怎么样?夜里睡眠好吗?” 13、责任护士床旁接班,主动介绍:“您好,我是护士XXX,今天晚上我值班,现在来看看您。感觉怎么样?晚上您有什么需要请随时找我。 14、护士站接待来客:微笑问候“您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要立即停下手上工作,关注来客) 15、您提的意见很好,我们一定会认真改进的。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16、当护士正在执行操作时,病人要求你做另一件事时:“请您稍等一下,我马上就来。”因事让病人或家属等候:“对不起,请稍等”、“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17、当第一次穿刺失败时,应歉意地说:“对不起!给您增加痛苦了,能让我再试一次吗?要不我请同事过来帮忙?“ 18、液体输上后应对病人说:”您今天输的是xx药,起XX作用,应注意XX;如果有什么反应或有什么需要,请您按传呼器,我会马上来看您!” 19、肌肉注射时“这针可能有点痛,请不要紧张,肌肉放松,我尽量给您慢慢地推药,请您放心。”

地震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地震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3-05-24T09:46:38.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尤春张华 [导读] “5•12”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让许许多多的人在一夜间失去了亲人、家园,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其惨重。 尤春张华(都江堰市中医医院 61183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54-02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及相关心理护理措施。方法运用访谈方法及心理调查问卷,深入访问50名临床护士。结果护士在灾后的主要心理反应:恐惧、悲伤、不可控感及无归属感结论护士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心理极具脆弱,应加强护士科学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使受灾护士尽快度过心理危机,逐步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状态。 【关键词】地震灾害护士心理反应护理干预 “5?12”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让许许多多的人在一夜间失去了亲人、家园,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其惨重。除了物质损失和身体伤害之外,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地震时人们最大的心理特征是惊恐反应。突然间,亲眼目睹房屋倒塌,亲身经历地动山摇,人们原有的平静心理被打破,产生高度惊恐与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是受灾最重的医院,住院大楼倒塌,医护人员、病员被埋废墟。当时通迅中断,家人情况不知,作为医护人员在惊恐、无助、焦虑的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救治伤员,6天5夜在极具恶劣的条件下,又要超体能的完成搜救任务,在我国现阶段没有经验可借鉴,她们从没经历过的前提下,心理反应如何,在震后的半年来,笔者以亲历地震的50名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探讨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亲历地震灾害的50名临床护士的真实心理体验,均为女性,年龄为22~54岁,7名护士长。平均年龄33.3岁。文化程度:大专42人(84%)、中专5人(10%)、高中或初中3人(6%)。职称:护士20人(40%),护师23人(46%),主管护师6人(12%)、副主任护师1人(2%)。 1.2 方法 1.2.1 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 1.2.2 资料的收集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对50名临床护士采取深入访谈和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感受。访问的重要过程是“交谈”,研究者按照与受访者约定的时间、地点(单独的办公室)进行访谈[1]。并采用此次地震后卫生部印发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心理干预流程规定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SRQ问卷共20个条目,内容涉及躯体健康、焦虑、恐惧、抑郁等相关内容的评估,所有条目均用“是”和“否”问答,“1”表示是,“0”表示否,最高分值20分,界值8分,分值≥8分被视为有情感痛苦,需要精神卫生帮助。并通过对分值≥8分或较高分值的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2月进行复测,评价干预效果。 1.2.3 问卷调查表于最近5月发放,发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2.1 重点干预护士的心理反应(表1) 2.2 干预前后SRQ≥8例数比较(表2) 表1 重点干预护士的心理反应 表2 干预前后SRQ阳性例数比较[例(%)] 3.讨论 3.1 震后受灾医院护士的主要心理反应 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毫无思想准备的护士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不可控感、无归属感等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3],当人们经历过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创伤性应激后,原有的心理平衡被迅速破坏,会出现持续的重复创伤体验,回忆、恶梦、幻想以及相应的心理反应。同时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护士同样承担着救援任务,连续作战,她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疲劳,尽管身体、精神都处于极限状态,还要尽可能为受灾人员提供服务。有研究报道[4],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在灾害中和灾后也会经历创伤后压力综合征,即创伤后应激障碍[5],是一种有重大灾难引发的焦虑障碍,其特征是通过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或者闪现持续的重新体验到创伤性事件,人们在生命受到威胁或者严重伤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容易发生这种心理疾病。通过调查发现,护士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睡眠障碍、不愿与人交往等等情绪反应。特别又都是女性,在遭受到突然的地震创伤后,由于亲人、同事生命的丧失,死亡的威胁,生活结构的重大改变等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未来生活、工作丧失希望、目标和信心,无归属感,不由自主的回想地震时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等,致使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 3.2 重点干预护士主要生理反应的表现 短期大量的打击,与环境、生活的巨变,加之震后连续的工作压力是引起一系列生理不适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极度疲劳,休息条件

淡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淡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印江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向娅 摘要:明确指出语言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重点阐述应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推动护理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护理语言;沟通技巧;临床护理工作 语言沟通技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当你的语言非常得体,能够使对方获得心理满足时,对方就会更加信任你。反之,则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会使对方对你产生误解。这一点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护士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时,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逐渐拉近。这种拉近的心理距离不仅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发展,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但是护士若以不恰当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就会极度反感,甚至故意用各种行为刁难护士。所以我们说,护理语言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下面,笔者简单谈一谈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一、护理语言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和蔼亲切的护理语言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又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前提。这就意味着只要护士使用的沟通方式恰当,她的护理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该处处

为患者着想,用诚恳的态度给患者以解释和安慰。 二、使用护理语言的注意事项 1.要对患者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使用称呼语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起点。护士使用得体的称呼语不仅会给患者留下一个好印象,也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护士对患者使用称呼语的原则有以下三点:①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称呼语。②不可以用床号取代对患者的称呼语。③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时,应使用适当的敬称以示尊重。 2.对待患者要有真情实感。多数人在患病后,其各种心理活动、情绪举止都会变得十分消极,而消极的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应该以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情绪来感染患者;以沉着、镇静的心情来安慰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来同情患者。 3.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要想使护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护士必须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在患者的心目中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这就要求护士对待不同的患者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态度。在对待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时,护士应该耐心、细心,尽量使患者感觉不孤单。在对待思想负担重的患者时,护士应该多关心、多询问,尽量解除患者的顾虑。在对待新入院的患者时,应该热心,以求尽快消除患者的生疏感。

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浅谈几种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浅谈几种病人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 手术病人;性传播疾病;强迫性神经症;心理护理 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除了应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术及过硬的基本功外,应还具备高超的心理护理能力。心理护理是指在对求询者的咨询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达到身心康复的一项工作。下面就以下三种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中谈谈我的体会。 1 针对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因受到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一定刺激,在进入手术间后常会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恐惧感和手术中疼痛感等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必然导致生理变化,影响患者手术的圆满顺利完成。面对这类病人,在病人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反应及对手术的思想准备情况、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认真予以解答,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感染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热情问候患者,关心患者的睡眠情况。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同时注意遮盖,多给予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及家属,使其产生依托感,其恐惧焦虑心理就会减轻。

2 针对性传播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般病人对性传播疾病的知识了解较少,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害怕治不好,害怕亲人疏远自己,害怕受到冷落,害怕别人鄙视自己。容易使病人产生精神负担,怕家人、同事知道会瞧不起自己,并受到责备、歧视,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这类病人要求护理人员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与病人交谈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并注意恰当使用语气、声调、音量、语速与病人沟通,并应主动上前,面带微笑,运用同情与关怀的语言向病人问候,耐心而中肯地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 3 针对住院强迫性神经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强迫症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患者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面对次类病人护理人员更应注意对人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应向患者做好入院的环境介绍,详细介绍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病房内的病友,以减轻由于环

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现代医学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能够向病人提供正确的服务信息,是实现护士为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支持的有效途径,同时提高了治疗、护理质量,达到满意的医疗效果。 一、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1、禁用刺激性、伤害性语言。病人就医目的不同,原因不同,有的是主动性就医,有的是被动就医,还有的是强迫性就医,经常都会遇到轻生的患者(如割腕、服毒、自缢等)。这些患者共同特点都是有自卑、厌世,有些还会拒绝医治。此时护士不要使用刺激性语言,不要鄙视患者,否则容易伤害患者自尊心。对待病人须诚恳、和蔼可亲,抢救病人时要积极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初步信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轻生的念头。抢救治疗过程中,更不能告诉患者危重、治疗效果不好等类似语言,否则容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加重患者病情。医护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只要病人有一线希望,就应竭尽全力,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善于使用优美的语言。 护士每天与病人接触,频繁交往,如果能注意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应当熟练运用如下几种语言:(1)安慰性语言。护士应当学会讲安慰语言.对不同的病人,要寻找不同的安慰语言。如,刚进院的病人,护士主动对他说:“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名叫XXX,有事情请找我,不必客气”。在早晨见到刚起床的病人就说:“您昨晚睡得很好吧,看您今天气色很好”。话语简短,但病人听到后感受到亲切愉快,这可能会使他这一天的心情很好。(2)鼓励性语言。护士应当学会对不同的病人说不同的鼓励性的话。比如,对新入院的病人说:“我们这里经常治你这种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这病一定能很快治疗好!”对即将出院的病人可说:“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来的工作!”热情的鼓励,

灾后心理及干预

新闻回放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教学资料

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 巧

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现代医学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病人的身心状况,能够向病人提供正确的服务信息,是实现护士为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支持的 有效途径,同时提高了治疗、护理质量,达到满意的医疗效果。 一、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1、禁用刺激性、伤害性语言。病人就医目的不同,原 因不同,有的是主动性就医,有的是被动就医,还有的是强迫性就医,经常都会遇到轻生的患者(如割腕、服毒、自缢等)。这些患者共同特点都是有自卑、厌世,有些还会拒绝 医治。此时护士不要使用刺激性语言,不要鄙视患者,否则 容易伤害患者自尊心。对待病人须诚恳、和蔼可亲,抢救病人时要积极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初步信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轻生的念 头。抢救治疗过程中,更不能告诉患者危重、治疗效果不好等类似语言,否则容易造成患者和家属的紧张,加重患者病情。医护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只要病人有一线希望,就应竭 尽全力,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2、善于使用优美的语言。 护士每天与病人接触,频繁交往,如果能注意发挥语言 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应当熟练运用如下几种语言:(1)安慰性语言。护 士应当学会讲安慰语言.对不同的病人,要寻找不同的安慰 语言。如,刚进院的病人,护士主动对他说:“我是您的责 任护士,名叫XXX,有事情请找我,不必客气”。在早晨见到 刚起床的病人就说:“您昨晚睡得很好吧,看您今天气色很好”。话语简短,但病人听到后感受到亲切愉快,这可能会

浅谈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浅谈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发表时间:2018-05-28T13:27:39.9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6期作者:耿永玲[导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健康意义的延伸,药物治疗及基础临床护理已满足不了临床患者的需求 耿永玲 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健康意义的延伸,药物治疗及基础临床护理已满足不了临床患者的需求,心理护理在临床中作用不可忽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心理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交往中,以行为来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一旦生了病,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精神病人有心理障碍是人所共知的,而身体生了病也会引起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使情绪稳定性和自我控制性降低,暗示性增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反应。 病人是一个复杂的实体,心理活动也是错综复杂的,可因人、因病、身体状况、个性特征不同而异。常见的主要有急躁心理、自卑心理、忧虑心理、依赖心理、焦虑恐惧与愤怒心理、消极被动心理、悲观与绝望心理、羞愧心理、同情心理、择优心理、退行心理、习惯心理、猜疑与顾虑心理等。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解释与指导、鼓励与安慰、教育与疏导等良好的言语、态度、行为去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变不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成为有利于健康和康复的良性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也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其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病人而建立的,一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就可以更深入细致在了解病人的各种情况,并通过自己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他们,进一步建立起信任感,促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增强康复的信心。 1、言语:言语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交谈,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况。如对心情不快的病人给与劝导、慰抚,使病人心情愉快,对疑虑的病人给与解释,解除其顾虑,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给与鼓励,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而护理人员的行动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懒散、懈怠令人产生厌恶;轻佻、潦草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慌忙,冒失令人恐惧、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3、神情: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性交流。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时时刻刻乐观、开朗、以此去感染病人,而切忌惊慌失措。神情可以在举动及目光中流露出来,特别应该注意。 4、态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上述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对病人的心情有直接的影响。 二、促进病友间良好的交往 病友间良好的交往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促使彼此间相互帮助和照顾,这对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是极为有利的。护理人员一方面应鼓励和引导这些良好的交往,另外还应注意分别安置病情不同一病人,避免不良刺激的相互干扰。 三、重视家属、亲友的配合 家属及亲友的言语、举止和情绪直接影响病人,他们的良好情绪特别能使病人得到安慰和支持。因此要视家属和亲友也是心理护理的对象,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病人,影响治疗,要求他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和和颜悦色地给病人及安慰、鼓励和支持,切不可形露于色。 四加强护理健康教育 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是影响他们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除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外,还应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如通过宣教、讲座或讨论等方法,以通谷易懂的言语,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深入浅出地介绍有关知识,邀请已治愈或在治疗上取得显著效果的病人的具体说法,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解除因地疾病缺乏正确认识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充分发挥他们与疾病抗争的积极性。五改善休养环境,合理安排生活 环境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的环境、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的娱乐和自我护理等护理等都能增进病人的心理舒适感,帮助他们适应医院的环境和生活,能促使他们产生平衡、舒畅的心境。 六、合理使用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被广泛应用,比较常用的是支持疗法,通过对病人进行的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暗示、比喻、示范和环境调整等手段在,达到治疗的目的。心理治疗既可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进行,也可在为病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小梅.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 [J].医学信息杂志,2013,3(3):19. [2]张硕.病人的护理需求.中华护理学,2012,4(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