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88.30 KB
- 文档页数:8
元素推断知识点总结一、前20号元素相关知识二、考查内容1.原子、离子半径比较:【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2】.电子层数相同,“序”大“径”小;【3】.同种元素,“价”大“径”小。
2.金属性比较:【1】.金属性越强,失电子的能力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2】.金属性越强,与水、酸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碱性越强;【3】.金属性:K >Ca >Na >Mg >Al氢氧化物的碱性:KOH >Ca(OH)2>Na OH>Mg(OH)2>Al(OH)33.非金属性比较:【1】.非金属性越强,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2】.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3】. 非金属性: F >O >Cl >N >S >P > C >H >Si 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2O >HCl >NH3>H2S >PH3>CH4>SiH4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HClO4>HNO3>H2SO4>H3PO4>H2CO3>H2SiO3【4】.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注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研究对象是原子,而单质的活泼性:O2 < Cl2,N2<Br2;研究对象是分子(要考虑化学键)4.化学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吸引与排斥)①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一般形成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②物质分类角度:金属氧化物、强碱、绝大数盐(包括铵盐)为离子化合物(特殊:AlCl3为共价化合物);③含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若有原子团,则还含有共价键。
【2】.共价键: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对的作用①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间]与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原子间];②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3】.化学键的符号表征---电子式:略5.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要比化学键弱很多,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氢键:氢键不是化学键,是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含有O、F、N的物质有可能存在氢键,这三种元素一般在末端,以-OH,-NH2居多,氢键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五元环,六元环),分子间氢键(H2O),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需要额外的能量破坏氢键),氢键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氢键越少。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一、元素推断的基本原理1. 元素推断的基本原理元素推断是通过化学反应、物理性质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或物质进行成分分析,并得出其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元素推断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性质和反应,利用实验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反应法、物理性质分析和光谱分析等。
2. 元素推断的基本过程元素推断的基本过程包括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分析两个环节。
(1)化合物的制备:首先,根据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的成分比例,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制备化合物。
制备的化合物要求成品纯度较高,以满足后续性质分析的要求。
(2)性质分析:利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已制备的化合物进行性质分析,以确定其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二、元素推断的常用方法1. 化学反应法化学反应法是通过对化合物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的变化,来推断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根据元素的不同性质,常用的化学反应有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如利用置换反应判断氯离子、硫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等。
2. 物理性质分析物理性质分析是根据元素本身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磁性等。
例如,利用熔点判断硫和磷的含量;利用导电性判断金属元素的存在。
3.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照射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进行推断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质谱等。
例如,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水样中钠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
三、元素推断知识点的运用1. 化合物成分分析化合物成分分析是元素推断的重要应用之一。
根据已知化合物的成分比例,利用元素推断的相关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得出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在高考化学中,化合物成分分析常涉及到结构式的推断、物质的性质预测等。
元素推断试题专题1、下面给出几道高考试题或高考模拟题中元素周期表推断题的题干描述,请以最快的速度将题目中的各字母所代表的元素推出。
(1)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Z单质和水,X与Y、W可分别形成YX3和XW型共价化合物,YX3极易溶于水。
X Y Z W(2)Q、R、X、Y、Z 为前20 号元素中的五种,Q 的低价氧化物与X 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 与Q 同族,Y 和Z 的离子与Ar 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Q 能分别与Y、Z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且原子序数Y<Z。
Q R X Y Z(3)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
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
U 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
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U V W X Y Z(4)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等于D元素的核电荷数,且D元素的核电荷数为C的2倍;C、D两元素同主族,且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面两个反应①化合物(只含A、B)跟化合物(只含B、C)按物质的量比2:3反应生成单质(含B)和化合物(只含A、C)②化合物(只含A、D)跟化合物(只含C、D)按物质的量比2:1反应生成单质(含D)和化合物(只含A、C) A B C D(5)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a b c d e(6)现有A、B、C、D、E五种常见短周期元素,已知:①元素的原子序数按A、B、C、D、E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D、E、B、C、A 顺序依次减小;②A、D同主族,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与C的位置相邻;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③B、D、E三者的最高价氧化物有水化物依次为甲、乙、丙,它们两两之间均可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且所得盐中均含C元素;④B、E两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C、D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与推断题攻略在高考化学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而与之相关的规律和推断题更是常常成为考生们得分或失分的关键。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推断题,对于提高化学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横行称为周期,纵行称为族。
周期分为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长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族分为主族(ⅠA 族ⅦA 族)、副族(ⅠB 族ⅦB 族)、第Ⅷ族和 0 族。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原子半径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原子半径减小;而同一主族元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族序数(O、F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等于族序数 8。
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三、元素周期表推断题的常见类型1、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例如,已知某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 族,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元素为硫(S),进而根据硫元素的性质来回答相关问题,如硫的常见化合价、能形成的化合物等。
2、由元素的性质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比如,给出一种元素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我们可以推断该元素可能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位置,可能是氯(Cl)、氮(N)等元素。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高考化学中的元素推断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元素性质、反应以及相关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给出的信息来判断和推断未知的化学元素,需要学生对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相关实验步骤有一定的了解。
以下将从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典型实验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的知识点。
一、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是指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的热、电、光等现象。
在推断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推断未知的化学元素。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元素的颜色来判断其可能的元素。
比如,铜元素呈红褐色,镁元素呈银白色等。
如果实验现象表明未知元素呈红褐色,学生则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铜元素。
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火焰颜色来推断未知元素。
火焰颜色是通过加热元素产生的,不同的元素在火焰中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比如,钠元素在激发态时会产生黄色的火焰。
因此,如果未知元素的火焰颜色是黄色,学生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钠元素。
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元素的熔点和沸点来进行推断。
不同元素的熔点和沸点都有一定的范围,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未知元素的熔点和沸点,然后与已知元素进行比较,从而推断未知元素可能的范围。
二、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特征以及相应的反应类型。
在推断题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应类型来推断未知的化学元素。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未知元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来推断其可能是金属元素。
许多金属元素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氧化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Fe2O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等。
如果实验现象表明未知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物,学生则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金属元素。
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未知元素和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来推断其可能的元素。
例如,镁和酸反应会产生氢气,铜和酸反应则不会产生氢气。
如果实验现象表明未知元素和酸反应生成了氢气,学生可以推断其可能是镁元素。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未知元素和非金属性元素反应的实验现象来推断其可能的元素。
元素推断题常见知识点高三在高三化学学习中,元素推断题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它考察学生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理解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化学中常见的元素推断题知识点。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推断在元素推断题中,常常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
金属和非金属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
1. 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是良导电和良导热材料,而非金属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因此,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或导热性时,可以推断该物质是金属。
2. 反应性金属通常具有较强的活泼性,能与非金属发生反应产生化合物。
例如,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而非金属则通常不具备与其他物质直接发生反应的能力。
因此,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能与其他物质反应时,可以推断该物质为金属。
二、气体推断气体是元素推断题中常见的物质状态。
通过观察气体的性质,可以推断出物质的元素。
1. 颜色气体通常是无色无味的,例如氧气、氢气等。
当题目中提到某个气体具有颜色时,可以推断该气体可能是含有氮、氯等元素的化合物。
2. 燃烧性氧气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在氧气中,大部分物质能够燃烧。
因此,当题目中提到某个气体具有良好的燃烧性时,可以推断该气体可能是纯氧气。
三、酸碱性推断酸、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通过观察物质的酸碱性可以推断出元素。
1. 酸性酸通常具有酸味,可以使蓝色石蕊溶液变红。
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具有酸性时,可以推断该物质可能是酸。
2. 硷性碱通常具有碱味,可以使红色石蕊溶液变蓝。
当题目中提到某个物质具有碱性时,可以推断该物质可能是碱。
综上所述,元素推断题常见的知识点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推断、气体推断和酸碱性推断。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在高三化学考试中更好地完成元素推断题,提高成绩。
总结元素推断题是高三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推断、气体推断和酸碱性推断等知识点。
通过对元素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高三化学考试中的元素推断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积累
化学元素推断题是化学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未知物质的化学元素或化学性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的积累:
1. 元素的化学性质:对于常见的元素,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氧化性和还原性等。
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未知物质的元素。
2. 元素的特征: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颜色、气味、熔点和沸点等。
通过观察未知物质的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它所含的元素。
3. 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常常涉及到化合物的分解和合成。
我们需要了解元素的化合价以及不同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规律,从而推断出未知物质的元素。
4. 化学方程式和平衡反应: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导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我们可以推断出未知物质的元素。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最重要的参考工具
之一。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推断未知物质的元素。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化学元素推断题还需要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观察的能力。
要想在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多做题并不断积累经验。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知识点_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习题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有哪些必须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呢?为了方便大家复习,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考化学元素推断题必背知识点一、位置与结构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 H)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Mg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F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Al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 Al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 O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 C、 S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 Na2O、Na2O2 、H2O、H2O2二、含量与物理性质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高一元素推断题知识点随着高一学习的推进,元素推断题成为化学学科中的一大难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这是一道让人头疼的难题。
然而,只要我们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并善于运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就能顺利解答这类问题。
本篇文章将从元素推断的基本概念、推断方法以及常见的元素推断题类型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讲解。
1. 元素推断的基本概念元素推断是化学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确定化合物中的元素种类与存在形态。
掌握元素推断的基本概念对于解决元素推断题至关重要。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运用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等化学反应原理来实现元素推断。
通过观察反应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来推断出化合物中的元素类型。
2. 推断方法及其原理在元素推断题中,我们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推断方法来解答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推断方法及其原理。
(1)气体推断法通过观察气体的性质和反应特点,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的某些元素。
比如,氧气能使黄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白烟,这就可用于推断出黄磷的存在。
(2)沉淀推断法沉淀反应是常用的元素推断方法之一。
通过加入适当的反应试剂,观察是否有固体沉淀生成,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的存在。
比如,加入硫酸钡试剂后,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有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3)气味推断法某些化合物具有特殊的气味,通过观察和嗅闻,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含有某种元素。
比如,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的刺鼻气味,那么通过闻到这种气味就可以推断出化合物中含有硫元素。
3. 元素推断题常见类型元素推断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元素推断题类型。
(1)酸碱中和反应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特点,通过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或颜色变化等现象,推断出有关元素。
(2)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观察是否伴随着电子转移或颜色变化等现象,推断出有关元素的存在。
(3)沉淀反应通过加入适当的反应试剂,观察是否有固体沉淀生成,从而推断出化合物中特定元素的存在。
元素性质推断知识点归纳1.元素的物理性质:-密度:通过测量不同元素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推断不同元素的密度。
密度高的元素通常比密度低的元素更重。
-熔点和沸点:通过测量不同元素的熔点和沸点,可以推断元素的相变温度。
熔点和沸点通常与元素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导电性:通过测试元素的导电性,可以推断元素的电子导体性质。
金属通常是良好的电导体,而非金属则通常是较差的电导体。
-硬度:通过测试不同元素的硬度,可以推断元素的硬度。
硬度通常与元素中原子之间的结合强度有关。
-颜色和光泽:通过观察元素的颜色和光泽,可以推断元素的外观特征。
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光泽,这与元素的电子结构有关。
2.元素的化学性质:-反应性:通过观察元素在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时的行为,可以推断元素的反应性质。
一些元素具有高反应性,易于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其他元素则具有低反应性,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氧化态:通过观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态变化,可以推断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态通常与元素的电子数有关,氧化态增加表示元素被氧化,而氧化态减少表示元素被还原。
-酸碱性:通过观察元素在与酸或碱反应时的行为,可以推断元素的酸碱性质。
酸性元素通常具有氧化态,可以释放氢离子,而碱性元素通常具有还原态,并能接受氢离子。
-活化能:通过观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所需的能量,可以推断元素的活化能。
活化能越低,元素在反应中的活动性越高。
-形成化合物的倾向:通过观察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倾向,可以推断元素的反应性和化合物稳定性。
一些元素具有较高的倾向形成稳定化合物,而其他元素则具有较低的倾向。
3.元素的核素特性:-原子质量:通过测量元素的原子质量,可以推断元素的核素组成。
原子质量通常是元素的平均质量,取决于元素的同位素丰度。
-放射性:通过观察元素的放射性行为,可以推断元素是否具有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元素会发射放射线,并经历自发的核衰变。
-半衰期: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可以推断元素衰变的速率和稳定性。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汇总
哎,说起那个元素推断题,那可是化学里头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今儿个咱就来摆一摆,这些常考的知识点,看看能不能帮你娃儿们心头那点疙瘩给解了。
首先啊,你得把元素周期表给摸透。
啥子是族,啥子是周期,心头要有杆秤。
看到题目里头说的“短周期主族元素”,那你就要想到一到三周期里头去找;要是说“常见金属元素”,那铝啊、铁啊这些个就要在心头过一遍。
再来说哈那个原子结构和性质。
晓得啥子叫电子排布不?晓得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跟元素性质的关系不?比如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4的,那就是个非金属和金属的分界线;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一般就是非金属了,爱得电子;小于4的,那就是金属,爱失电子。
还有啊,化合价也得记牢。
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这些顺口溜得时常在心头过电影。
晓得化合价,推元素就方便多了。
最后,那些个特殊的性质也得注意。
比如说氟没有正价,氧除了过氧化氢以外都是负二价;还有那些个能形成特殊化合物的,比如铵根离子,得记清楚。
总而言之,元素推断题就是考验你对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化合价以及特殊性质的掌握程度。
只要把这些知识点都整明白了,那做起题来就游刃有余了。
加油哦,娃儿们!。
元素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8页第一页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能级等,周期表包括:周期、族、元素符号、电子构型、周期性趋势等。
2. 化学键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等。
主要考察共价键的形成和种类。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热、化学平衡等。
常考的重点是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量计算。
第二页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pH值等。
主要考察酸碱性质和酸碱反应的特点。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氧化数、电子的转移和接受等。
常考的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计量计算。
6. 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气体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气体的摩尔体积、气态反应的能量计算等。
主要考察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计算。
第三页7. 电解质电解质包括: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等。
常考的重点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及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8.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分数、体积浓度等。
常考的重点是浓度的计算和比较。
9.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包括:离子晶体、共价晶体、贵金属晶体、分子晶体等。
主要考察晶体的形成和结构。
第四页10. 化学能化学能包括:内能、焓、熵等。
主要考察化学反应的能量计算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包括:平衡常数、Le Châtelier原理等。
常考的重点是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计算平衡常数。
12.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包括: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反应机理等。
常考的重点是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第五页13. 化学分析化学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纯度分析等。
常考的重点是化学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14.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等。
主要考察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
15. 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1号元素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6号元素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7号元素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8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9号元素氟: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号元素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号元素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13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
14号元素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5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6号元素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7号元素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9号元素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20号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2.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有O;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1H。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e、Al;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有O。
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快速解题必备!位置与结构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Al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 、H2O、H2O2含量与物理性质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高一化学元素推断题知识点化学元素推断题是高一化学学科中的一种重要考题形式,通过对已知化合物中元素的特性和反应进行推理和推断,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
这种题型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理解元素特性和反应的规律,培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以下是化学元素推断题的相关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知识点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在化学元素推断题中,我们需要通过已知化合物的反应得到信息,从而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成分和性质。
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反应物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指化学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在元素推断题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已知化合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成分。
知识点二:气体的性质和检验方法气体的性质和检验方法也是化学元素推断题的重要知识点。
常见的气体有氧气、氢气、氮气等。
了解不同气体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气体成分。
知识点三: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离子反应和沉淀反应也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的常见考点。
通过观察反应物之间是否会产生沉淀,我们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成分。
离子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通过交换离子的方式形成新的物质。
沉淀反应是指在反应中两种溶液混合时,产生的沉淀物。
观察沉淀的颜色、形状和溶解性等特点,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成分。
知识点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常见的一类反应类型。
通过观察物质在反应中的电荷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成分。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一般是指能够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指能够释放电子的物质。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电荷的变化,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成分。
知识点五:颜色反应和物质鉴别颜色反应和物质鉴别也是化学元素推断题中常见的手段。
通过观察化合物溶液或沉淀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成分。
元素推断高考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会面对的一场重要考试,其中元素推断是数学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元素推断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备考高考有所帮助。
1. 元素推断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元素推断是指通过已知事实或条件来推断未知元素的性质或规律。
它是数学推理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解答复杂问题必备的技巧。
在进行元素推断时,需要根据已有的信息、条件或关联关系,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进行推断。
通过推断,可以发现元素之间的规律或性质,进而求解未知元素的问题。
2. 元素推断的常见题型元素推断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在数学选择题或解答题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元素推断题型:(1)数列元素推断题:给定一组数列的部分元素,要求推断下一个或若干个元素。
(2)几何图形元素推断题:给定一幅几何图形的部分元素或规律,要求推断其他元素或特点。
(3)函数元素推断题:给定函数的某些值或性质,要求推断其他相关值或函数图像等。
(4)集合元素推断题:给定集合的某些元素或特点,要求推断其他元素或交集、并集等性质。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元素推断题型,实际上,元素推断的题型种类多样,需要同学们灵活运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和推理技巧。
3. 元素推断的解题技巧与方法(1)分析已知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已知条件的限制和信息,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通过仔细分析已知条件,可以找到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或规律。
(2)建立推断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元素之间的规律或性质。
可以运用数学公式、函数关系、几何定理等方法来建立模型。
(3)运用逻辑推理:根据已知条件和建立的推断模型,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元素推断。
可以采用逆否命题、否定命题、归谬法等思维逻辑方法,推断出未知元素的性质或值。
(4)验证推断结果:在得出推断结果后,需要进行验证以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代入法、逐步验证等方法来检验推断结果的正确性。
4. 元素推断的应用举例(1)数列元素推断:已知数列的前四项依次为1、3、6、10,要求推断第5项和通项公式。
高中化学推断题常涉及的知识点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快速解题必备!位置与结构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Al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 、H2O、H2O2含量与物理性质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1号元素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
6号元素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富勒烯)。
7号元素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单质有惰性,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8号元素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
9号元素氟: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不存在含氧酸,氧化性最强的单质。
11号元素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
12号元素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
13号元素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
14号元素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
15号元素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16号元素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
17号元素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
19号元素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
20号元素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
2.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⑴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Ar;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有O;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Ne。
⑵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Mg。
⑶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1H。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⑴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e、Al;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有O。
⑵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Li、Ca;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有Na。
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有C、Si;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的绝对值3倍的元素有S。
⑷上一周期元素所形成的阴离子和下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态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上一周期零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4.元素的含量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O,其次是Si;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氢化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中种类最多的是C。
5.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特性①颜色:常温下,单质为有色气体的元素是F、Cl;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的元素是S;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的元素是Na,呈紫色的元素是K(通过兰色钴玻璃)。
②状态: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单质为白色蜡状固体的元素是P。
③气味:有臭鸡蛋气味的非金属元素是S。
④熔点:单质熔点最低的金属元素是Hg;熔点最高的金属元素是W。
单质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C(金刚石)。
氢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氧化物熔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Si。
⑤硬度:单质为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是C。
⑥密度:单质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单质最轻的非金属元素是H。
⑦溶解性: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⑧导电性:单质能导电的非金属元素是C;单质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Si。
6.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化学特性①无正价、无含氧酸的元素是F;单质氧化性最强、其氢化物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F;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元素是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②其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都非常重要的元素是O(O3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气态氢化物与最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单质的是S。
③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元素是N;其中一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是P。
7.元素性质递变规律①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1.依据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中,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极少数例外)。
4.依据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5.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依据原电池原理,原电池中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金属性强。
7.依据电解原理,电解时,阴极上后析出的金属比先析出的金属金属性强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规律【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3】.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5】.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
【6】.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该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
常见阴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2->I->Br->Cl->F-,【7】.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价态越高,非金属性越强如Cu+Cl2→CuCl2;2Cu+S→Cu2S,说明非金属性Cl>S。
【8】.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如HClO、HClO3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氯。
注意:①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F、O、Cl、N、Br、I、S、P、C、Si 、H:(要求熟记)②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是并不完全一致的:如元素的非金属性:O>Cl,N>Br;研究对象是原子而单质的活泼性:O2 < Cl2,N2<Br2。
研究对象是分子(要考虑化学键)8.微粒半径的比较(1)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即同周期):Z越大,r越小 Na > Mg >Al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即同主族):电子层数越多,r越大 K > Na >Li (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Z越大,r越小 Na+>Mg2+ F->Na+ O2->F-其中同一周期的原子所形成的离子的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再减小但是后面的最小要比前面的最大还要大(4)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电子数越多,r越大 Na >Na+ Cl->Cl9.“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现总结如下:(一)“10电子”的微粒:(二)“18分子(9+9型):F2、H2O2、N2H4、C2H6、CH3OH、CH3NH2、CH3F、NH2OH10.双元素形成的个数比列模型①多种比例的情况:最常见的是两种原子以1:1和1:2(或2:1)的组成形成化合物的情况,此时首先应考虑H2O2和H2O或Na2O2和Na2O,此外还应注意CO和CO2、NO和NO2,再延伸到过渡金属可想到FeS和FeS2、CuO和Cu2O,甚至有机物中的C2H2和C2H4。
②XY2型化合物的可能情况:IIA族与VIIA族化合物:BeF2、BeCl2、MgF2、MgCl2、CaF2、CaC2、CaCl2等。
氧化物与硫化物:CO2、NO2、SO2、SiO2、CS2等③XY3型化合物的可能情况:氢化物和卤化物:BF3、BCl3、AlF3、AlCl3、PCl3、NH3、PH3氧化物:SO3氮化物:LiN3、NaN3④其它情况:由于篇幅有限,X2Y、X3Y型化合物的情况就留给读者自己归纳了。
此外,一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XY2”还是“X与Y以1:2组成”,如是后者,除了考虑到2:4的组成外,往往要还要考虑有机物(如1:2组成的烯烃)。
11.化学键与作用力1.离子键判断依据: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带有离子键。
电子是转移的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之间(AlCl3和BeCl2不是)有些非金属离子(NH4+)有离子键2.共价键电子是偏移的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往往有多对共用电子对(为了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3.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要比化学键弱很多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4.氢键氢键不是化学键,是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含有O、F、N的物质有可能存在氢键,这三种元素一般在末端,以-OH,-NH2居多氢键有分子内氢键(形成五元环,六元环),分子间氢键(H2O)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需要额外的能量破坏氢键)氢键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氢键越少12、晶体与熔沸点比较1.分子晶体分子之间依靠分子间作用力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晶体常见的分子晶体:气体单质、有些非金属单质、少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铝、氯化铍),有机物,酸等。
2.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的晶体常见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金属氧化物3.原子晶体相邻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常见原子化合物:金刚石、晶体硅、石英(SiO2)、氮化硅(Si3N4)、金刚砂(SiC)、AlN耐高温,高压,硬度大,熔沸点高特别地:只有部分分子晶体的化学式是它的分子式离子晶体中可以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不能有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也能形成离子化合物,NH4NO3晶体中可以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金属晶体熔沸点比较①一般的: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②同种晶体之间A.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对于有机物同分异构体而言,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特别地,要考虑氢键HF >HBr>HClB.离子晶体: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熔沸点越高。
阴阳离子半径越小(即键长越短),熔沸点越高。
MgCl2 > NaClC.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熔沸点越高。
C-C > Si-C >Si-Si③一般地,熔点低于沸点:对于熔点高于沸点的物质,容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