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精神障碍护理学
选择、名词解释。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知觉:大脑
感觉过敏:
感知综合症: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
违拗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奥赛罗综合征的核心症状是:嫉妒妄想。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患者最突出的体验是:异己体验。
精神自动症综合征患者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护患沟通中的医学伦理原则是:保密、不伤害、公平、有利于患者。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
属于抑郁发作躯体症候群的临床表现是:精力丧失。
%代表离婚这一症状是:词语新作。
衣服反穿表示表里合一:象征性思维。
属于紧张症候群的精神症状是:刻板动作。
(木僵、违拗、被动服从、蜡样屈伸、作态、刻板言语)
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以患者为中心、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
护患沟通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减
少和避免护患纠纷。
了解遗传度最有效的办法是:双生子研究。
1.精神障碍护理学: 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目的:是在预防及治疗精神护理方面的障碍,以,社区及个人之精神心理状态之最佳境界。
护理的职能:不是单方面照顾病人,而是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研究:是评估了解病人的情况,确立诊断,制定计划的过程。
帮助:是护士与病人互动的过程。
精神护理的目标:以维护健康,预防疾病,。
重视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运用在护患间的互动过程中,从而达到治疗性目标。
帮助其树立信心,发展校正向的自我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及恢复社会功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精神障碍护理工作范围:包括保健性,治疗性,康复性及健康教育工作。
由精神障碍防治扩展到社区心理卫生。
1952年精神药品出现,美国理查兹女士致力于精神护理工作,1882年美国麻州马克林医院成立,开办精神护理人员学校。
.精神障碍专科人员的角色功能:管理,治疗,理包括:1)掌握病情,2)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10分钟寻视一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
2.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2个目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
与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
沟通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接纳与尊重病人,极稳定情绪。
3.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入院阶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4.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包括4个方面: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痛苦。
5.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的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精神障碍是在内(躯体)外(环境)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头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神经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心理因素指各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认知障碍指精神障碍是,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活动出现的精神症状.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知觉是大脑对外界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感知.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见错视和错听幻觉指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知觉体验.功能性幻觉指一种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同时存在,幻听的内容较单调固定.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指病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是正确的,但对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抽象思维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内在联系,又称为概念.思维奔逸指思维联想加快,思维活动中概念增多及转变快速,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病理性赘述指思维活动停滞,描述一个问题时,对不必要的细节描述的过份详尽和累赘,思维进程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说明问题所在.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回忆缺乏.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结果.此信念没有客观事实作为依据,但病人却坚信不移,不能为事实所说服,也不能以亲身经历加以纠正,更无法以其所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背景来解释.强迫观念时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的观念或想法,病人明知这些想法没有必要,但却控制不住也不能摆脱,为此感到十分痛苦,主动注意是个体主观上有目标的注意,其注意的目的与个人的兴趣情感思维既往的经历有关,遗忘症指病人对某时间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逆行性遗忘是指病人回忆不出疾病发生以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多见于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当病人意识清醒后回忆不出在意识障碍之前自己所经历的事件.错沟症是记忆的错误,对既往曾经历过的事件,主要是时间记忆错误.多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脑外伤性痴呆.虚构是指病人以虚伪的事(从未发生过),来填补其遗忘的经历,虚构的内容多变且常带有荒谬色彩,多见于痴呆病人.精神发育迟滞是指18岁以前大脑发育阶段,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中毒感染头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碍,智能的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智力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未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痴呆是发生在脑器质性病变基础上的一种综合征,其发生发展是以慢性进行性过程,包括智能,记忆和人格的损害,其中智力的损害是基本的,换言之,仅有记忆和人格的损害不能称为痴呆.定向力指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自知力也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病人对自身精神障碍或精神症状的认识能力,并且能指出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是病态,还能对病态的表现正确分析和批判,这样病人的自知力是完整的,或是说有自知力.情感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内心体验,是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关联的.焦虑指为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恐惧或过分担心自身安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病人表现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常伴有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焦虑症及老年期焦炉抑郁状态,称为广泛性焦虑,意志活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未达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行为是有动机有目的的行为.蜡样屈曲指病人处于严重的木僵状态时,其肌张力较高,病人的肢体可被动的认别人随意摆放,即使看来是既不舒适的姿势,病人也能较长时间保持定势不动,病人的四肢就像软的蜡一样可以任意弯曲造型故名蜡样屈曲.人格解体指病人感到自我存在的意识丧失,即病人体验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的存在,幻觉妄想综合征是以幻觉(常为言语性幻听为主)在幻觉的基础上继发产生妄想.情感综合征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综合征,可表现为抑郁状态及躁狂状态,抑郁状态是在情感低落的基础上,伴有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所以病人在抑郁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遗忘综合症,又称柯萨柯夫综合中症,其特征是病人表现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顺行性或逆行性遗忘,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颅脑器质性病变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脑衰弱综合征常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及损伤的初期或恢复期,有时亦可见于慢性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类似精神衰弱症状,谵妄状态指急性脑病病人如出现生动的错觉或幻觉,恐惧紧张兴奋冲动,吵闹不安,痴呆综合症指病人出现了全面性智能障碍,常伴有人格改变多发梗死性痴呆,指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使微栓子脱落或缺血引起的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发小梗死灶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一、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科特点(一)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精神障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科护理,也相应地具备它的特殊性。
首先,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体验一部分围绕精神病理现象,如幻觉、妄想、强迫、焦虑等内容;另一部分则围绕现实的烦恼,比如升学、就业、人际关系和生活问题等。
两者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
护士在临床接触患者的过程中,有意地区分这两种体验是有实际意义的,对前者应当无争辩地倾听患者诉述,对后者则可以采取必要的积极措施给患者以适当的帮助和改进。
其次,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有效的护患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更有助于防范可能的医患矛盾和与患者相关的安全风险,如自伤、攻击等。
第三,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切实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后精神障碍的生活。
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与表现比其他任何障碍都更容易受患者生活背景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也更容易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转归与发展。
只有切实了解到患者或其家庭所真正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和帮助才能够真正做到最大化。
第四,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精神障碍的患者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但往往因为其突出的精神病理现象而被掩盖或者忽视。
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急性期住院患者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冲动、自伤或者自杀风险的可能性。
因此,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躯体状况、攻击行为、自伤(杀)等风险的评估应该是例行常规。
(二)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和范围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任务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1.为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奠定理论基础。
第一章绪论精神障碍护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生意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诊断精神障碍必须同时满足症状学的标准和社会学标准,社会学标准中个人的心里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受损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标准心理护理:在护理全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第二章护理沟通概论护患沟通:护患沟通时护士和患者及家属之间交流信息和感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过程。
共情:共情也称“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到别人的内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体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遗传度:遗传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度称为遗传度(双生子研究)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为三类: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中的第五章,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四章精神障碍症状学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等精神障碍症状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知觉: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印象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如将地上的一条绳子看做蛇。
病理学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思维化声: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见。
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健谈,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自觉脑子反映快特别灵活,好像机器加了润滑剂,概念一个接一个,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变化,也有音韵联想和字面联想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联想困难。
1.精神障碍护理学: 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目的:是在预防及治疗精神护理方面的障碍,以期提升社会,社区及个人之精神心理状态之最佳境界。
护理的职能:不是单方面照顾病人,而是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恢复健康。
研究:是评估了解病人的情况,确立诊断,制定计划的过程。
帮助:是护士与病人互动的过程。
精神护理的目标:以帮助人类维护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功能为根本目标。
重视强调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技巧运用在护患间的互动过程中,从而达到治疗性目标。
帮助其树立信心,发展校正向的自我概念和改善人际关系及恢复社会功能,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精神障碍护理工作范围:包括保健性,治疗性,康复性及健康教育工作。
由精神障碍防治扩展到社区心理卫生。
1952年精神药品出现,美国理查兹女士致力于精神护理工作,1882年美国麻州马克林医院成立,开办精神护理人员学校。
.精神障碍专科人员的角色功能:管理,治疗,教育辅导,协同,社会性,研究者。
安全护理包括:1)掌握病情,2)加强巡视-护理人员应10分钟寻视一次。
3)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制度:给药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
2.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2个目的:收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
与以情感支持或提供咨询。
沟通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接纳与尊重病人,协助病人维持希望,积极稳定情绪。
3.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入院阶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4.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包括4个方面:工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痛苦。
自考本科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精神障碍护理学简单讲呢,就是对那些有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护理的学科。
这里的精神障碍就是说人的心理或者大脑功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啥的。
②重要程度:在整个护理学里,这可是个特殊又非常重要的分支。
因为精神障碍患者和普通病人不同,他们的护理需要更多的心理沟通、特殊护理技巧等。
要是没有专门的精神障碍护理知识,可能就没法给这些患者提供好的照顾,还可能让患者情况更糟。
③前置知识:得先熟悉基本的护理学知识吧,像人体生理知识、基础的护理操作,普通病人的护理原则等。
要是这些不懂,就跟没打地基盖高楼一样,没法深入学习这个专业知识。
④应用价值:在精神病院那肯定是最直接的应用地方,护士得根据这些知识护理病人。
还有一些综合医院也有精神心理科呢,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那些有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随访照顾的时候也用得上。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在护理学这个大框架下,是一个专门针对特殊患者群体的护理方向。
就好像一棵大树上一个独特的树枝,和其他护理方向共同组成完整的护理学体系。
②关联知识:和普通营养学有关系,毕竟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也很重要。
还有药理学也有关联,护士得知道患者吃的精神类药物的效果、副作用等才能护理好。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度挺大的。
因为精神障碍患者的表现多样又复杂,有时候完全出乎你的意料。
比如有的患者表面看着很平静突然就狂躁起来。
- 关键点:要真心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掌握各种精神障碍的症状识别,还有怎么样能建立起患者对你的信任感。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重要。
无论是自考还是其他护理专业考试都会涉及。
- 考查方式:选择题可能会问到精神障碍的类型判断。
简答题可能会让你写出某一种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要点。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会出现分裂状况。
精神障碍护理学一.选择题1.D2.3.4.A5.D6.A7.D8.C9. 10.D11.B 12. 13.B 14.E 15.16. 17.D 18.C 19.D 20.二.多选题1-5ABCE ABD ABCDE AC ABE6-8ABCDE ABCDE ABCDE 9. 10.三.名词解释1.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2.暴力行为:暴力行为是以人身、财产为侵害目标,采取暴力手段,对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由的一种行为。
一般来说,暴力行为有的直接表现为暴力犯罪。
3.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4.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活动,即思维、情感、行为之间的互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为特征的疾病,是最常见的精神病。
按该病的行为特征可以分为两类:阳性行为和阴性行为。
四.解答题1.何为木僵状态?常见有哪些类型?木僵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并经常保持一种固定姿势。
严重的木僵称为僵住,患者不言、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轻度木僵称为亚木僵状态,表现为问之不答、唤之不动、表情呆滞,但在无人时能自动进食,能自解大小便。
类型:紧张性木僵,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器质性木僵。
2.简述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情感高涨:患者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等。
患者这种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
有的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
自我评价过高,可出现夸大或富贵妄想,但内容并不荒谬,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一般持续时间不长。
AD:称阿尔茨海默病,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脑变性疾病。
多发生于老年或老年前期,缓慢发展加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痴呆。
CCMD-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
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使用的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
Ganser氏综合征:也称心因性假性痴呆,为一种功能性痴呆,由强烈精神创伤引起,痴呆氏可逆的,临床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与近似的错误回答。
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无变化。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TD: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迟发性运动障碍。
超价观念:是指一种病人个人所持有的确信,这种确信,有一定事实依据,只是过于偏激或片面,且这种确信与病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并带有强烈的情感作用,明显影响病人的行为。
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依据其化学结构不同分为5类:1酚噻嗪类;2硫杂蒽类;3丁酰苯类;4二苯二氮卓类;5苯甲酰胺类;以及长效制剂。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电休克治疗(EST):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定向力: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是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的重要指标。
恶性综合征:为一种少见严重的药物反应,常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意识障碍、肌肉僵直、大汗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死亡。
儿童多动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且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儿童情绪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二级预防保健(发病前期及临床期)指精神疾病发病前或发展期护士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精神卫生健康问题,阻断精神疾病发展的护理干预。
超价观念:传统(经典)抗精神病性药物:电休克治疗(EST):工娱疗法:护理措施:护理评估:护理效果评价:护理诊断:急性精神障碍:记忆:交叉耐药性:焦虑症:护患沟通:惊恐发作:精神病: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症状:精神症状综合征:精神活动:精神活性物质:精神药物应用的护理:精神依赖: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精神障碍护理:精神障碍护理学:感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知觉知觉及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内脏幻觉:假性幻觉:真性幻觉: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非幻觉性障碍(感知综合障碍):思维和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异己体验: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思维插入:思维被揭露感或哦呗洞悉感:思维被广播:缄默症:持续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妄想继发性妄想系统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④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注意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记忆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折事遗忘称与远事遗忘:错构:虚构:智能:智力低下:假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痴呆。
部分性痴呆自知力:定向力:双重定向: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脆弱又称情感不稳:情感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爆发:病理性激情:情感倒错:强制性哭笑:意向倒错:意志意志增强:意志减弱:矛盾意向:动作:行为:精神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蜡样屈曲:违拗症:。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作态:意识: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漫游自动症:梦游症:昼游症就成神游症: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兴奋状态:奥赛罗综合征:精神自动综合征:紧张症候群:科萨科夫综合症又称遗忘综合征:脑器质性精神障碍:AD:称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性痴呆:。
第一章绪论1.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概念:精神障碍护理学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
它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2.精神障碍护理学的特点(1)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2)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3)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
(4)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3.精神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饮食护理:(1)进餐前护理(2)进餐中护理安全护理包括患者的安全护理和物品安全管理。
患者的安全护理:(1)床位安置(2)定时清点患者数目(3)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4)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5)加强巡视(6)评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7)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及各种制度物品安全管理:(1)禁止携带危险物品(2)统一保管物品(3)安全检查(4)定时清点危险物品(5)钥匙使用制度(6)禁止携带贵重物品心理护理:概念: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
心理护理目标(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帮助其正确地认识疾病。
(3)为患者提供负性情绪的排解方法,减轻其不良情绪,积极接受治疗。
心理护理特点(1)将心理治疗运用于护理领域,有别于一般的心理治疗。
(2)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全过程。
包括言语与非言语行为。
(3)心理护理的效用随时体现在护理活动中。
方法A、一般性心理护理: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用爱心、耐心及良好的沟通技巧最大化地与患者相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尽量主动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
B、支持性心理护理:使用共情的技巧,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倾听,恰当的解释,适当的保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陪伴患者。
精神科护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0 分)1. 精神障碍答案: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 精神分裂症答案: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3. 幻觉答案:是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4. 妄想答案: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5. 自知力答案: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6. 抑郁发作答案: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7. 躁狂发作答案: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涨为基本特征,伴有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性欲亢进、食欲增加等表现。
8. 神经症答案: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
9. 焦虑症答案: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临床上主要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
10. 强迫症答案: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虽体验到这些观念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精神病学: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
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精神症状:指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色、大小、重量、气味等。
知觉:是一种事物的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服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游走etc,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见于精分、神经症等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于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但经验证可纠正。
临床多见错听&错视。
病理性错觉常于意识障碍下产生,带恐怖色彩。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病的谵妄状态。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虚幻的知觉。
为临床最常见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真性幻觉:指患者通过感官而体验到的,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的幻觉。
假性幻觉:指患者不是通过感官而体验到的,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等的幻觉。
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深信不疑。
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常见功能性幻听。
反射性幻觉:指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的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
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指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科特点【名词解释】精神障碍护理学:是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实践指南和理论依据,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社会功能和心理的全面康复。
【简答】精神障碍护理学学科的特殊性:(1)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注重对患者的心理体验和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2)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强调护患沟通以及沟通技巧的运用。
(3)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需要深入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背景;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更好地帮助患者适应精神障碍的生活。
(4)精神障碍护理学更加突出对患者躯体、攻击、自伤(杀)等风险因素的评估。
【简答】精神障碍护理学的学科任务:(1)为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奠定理论基础。
(2)为精神科专业护理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规范或指南。
(3)为精神科专业的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循证而专业的方法和制度,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环境。
第二节精神障碍患者的一般护理【简答】精神障碍护理学的护理目标:(1)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认识疾病带来的困扰。
(2)帮助精神障碍患者保持、提高、改善自我照顾的能力。
(3)帮助精神障碍患者维护自尊及安全。
第二章护患沟通概念第一节护患沟通的概念、作用和基本原则【单选、名词解释】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简答】护患沟通的作用:(1)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2)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3)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
【简答】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1)护患沟通以患者中心。
(2)护患沟通具有保持关系的职业化特征,即护患关系应当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节护患沟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考试大纲对本节内容不做考核要求,考生可灵活掌握。
第三节护患沟通的基础【单选】护患沟通时需要遵守的医学伦理原则有保密原则、不伤害原则、公平原则、有利原则。
【名词解释】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深入他人的内心的世界,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产生共鸣。
第一章绪论精神障碍护理学:就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得一门科学。
就是精神医学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护理学一个分支,就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得一门专科护理学。
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与交流得过程,目得就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心理护理: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得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得方法,美好得语言对病人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第二章精神障碍得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就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得影响下,大脑得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与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动精神痛苦。
精神症状:就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与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得临床表现。
社会功能:精神障碍得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得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得损害。
一个人得社会功能包含以下4个方面得内容:工作、学习得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得能力;遵守社会规则得能力;生活自理得能力。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得思维形式障碍,明显得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
心理因素:指个体得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得情感态度,个体得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
第三章精神障碍得症状学感觉脱失:无任何感觉称感觉消失或感觉脱失。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强度得刺激感受性减低。
内感性不适:就是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得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不能明确说明不适得部位。
幻觉:就是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且产生得知觉体验。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得刺激感受性增高。
嗅幻觉:指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得气味,如腐臭、化学药品、物品被烧焦等气味,往往引起病人不愉快得情绪或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就是坏人要害她而释放得毒气。
味幻觉:病人尝到食物或饮水(料)中有奇怪得味道,可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别人投毒害她,因此而拒食。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2.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头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神经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功能受损以及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3.认知障碍:是指精神障碍时,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和智能活动出现的精神症状。
4.功能性幻觉:指一种正常的知觉与幻觉同时存在,幻品质的内容常较单调、固定。
5.抽象思维:指反映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内在联系,又称为概念。
6.情感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是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关联的,如道德感、义务感、责任感、友谊感等。
7.情感综合症: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组的一种综合症,可表现为抑郁状态及躁狂状态,抑郁状态是在情感低落的基础上,伴有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所以病人在抑郁状态时,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三主症。
8.醉酒反应:指在酒精依赖中,发现机体缺乏低米氏常数的乙醛脱酶,以致乙醛在体内聚集所造成的反应。
9.抑郁心境:指病人自感情绪低落,痛苦忧伤,高兴不起来,丧失了既往对生活的乐趣,甚至悲观绝望。
10.焦虑症: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并非由于实际威胁所致。
11.恐惧症:是指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12神经衰弱: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
13.进食障碍:指以进食行为的异常为显著症的一组综合症,主要由精神性厌食症和精神性贪食症组成,精神性呕吐也包括在内。
14.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刻板重复的行为为基本特征。
15.心理治疗:指治疗者借助心理学的方法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解决病人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6.心理咨询: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的需要,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给予指导、建议和帮助。
1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明显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到精神痛苦。
3精神症状--精神障碍患者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4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由器质性病变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的精神障碍。
5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内脏器官、内分泌、营养、代谢、血液、胶原等疾病以及躯体感染引起脑功能紊乱时出现的精神障碍。
6躯体依赖--指反复使用某物质后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地存在于体内,以免发生特殊的被称之为戒断综合征的现象。
7精神依赖:是指反复使用药物后产生的强烈欣快感、松弛宁静感以及停药后产生难以忍受的难受和痛苦而表现出药物的强烈心里渴望状态。
精神分裂症---是以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精神病,大多数病例在青年时期发病,表现有特征性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多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智能和意识障碍,病程多为慢性迁延。
9情感性精神障碍---时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的异常,病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良好。
10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体验密切相关。
11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第一个结果,如斑疹、丘疹、风团、结节、水疱、脓包、囊肿。
12继发性损害--是原发性损害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中进一步产生的后果如鳞屑、表皮剥脱或抓痕、浸渍、糜烂、皲裂、苔藓化、硬化、痂、溃疡、萎缩、瘢痕、皮肤异色13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
第一章绪论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心理护理: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动精神痛苦。
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工作、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
心理因素:指个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感觉脱失:无任何感觉称感觉消失或感觉脱失。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低。
内感性不适:是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不能明确说明不适的部位。
幻觉:是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且产生的知觉体验。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嗅幻觉:指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的气味,如腐臭、化学药品、物品被烧焦等气味,往往引起病人不愉快的情绪或继发被害妄想,认为是坏人要害他而释放的毒气。
味幻觉:病人尝到食物或饮水(料)中有奇怪的味道,可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别人投毒害他,因此而拒食。
触幻觉:病人感到皮肤上有麻木感、虫爬感、刀刺感、电击感等。
内脏性幻觉:病人感到固定于躯体内的某个部位或某个内脏有异常的感觉。
思维迟缓:是思维联系活动抑制,联想速度缓慢。
思维奔逸:是思维联想加快,思维活动中概念增多及转变快速,且不断涌现出新的概念。
病理性赘述:指思维活动停滞不前,描述一个问题时,对不必要的细节描述得过分详尽和累赘,思路进程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说明问题所在。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和词缺乏。
词语新作:为病人自创文字,将无关的词进行拼凑,并赋予特殊的概念和意义,其解释荒谬离奇不可理解。
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此信念没有客观事实为依据,但病人却坚信不移。
强迫观念:是病人脑内反复出现的观念或想法,病人明知这些想法没有必要,但却控制不住也不能摆脱,为此感到十分痛苦。
心因性遗忘症:是病人在应激或经历创伤性生活事件后,对某一特定的情境或创伤性情境的遗忘,遗忘的内容与创伤性生活事件密切相联系,而与此无关的记忆保存良好。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
定向力: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焦虑:为无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紧张恐惧,或过分担心自身安全及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
情感倒错:指病人的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
意志活动: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和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精神运动性抑制:指病人整体精神活动降低,言语动作减少或迟缓。
缄默症:是指主动及被动的言语活动均消失,病人不回答医生的问题,有时能以手势来表达对问题的回答。
人格解体:病人感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丧失,即病人体验不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身体的存在。
第四章脑器质性及身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与护理遗忘综合征;指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以近记忆力障碍为主,并常有错构或虚构。
多发梗死性痴呆:指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致微栓子脱落或缺血引起大脑白质中心散在性多发小梗死灶所致的痴呆综合征。
颅内器官所致的精神障碍: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或其他微生物、寄生虫等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的精神障碍。
癫痫性精神障碍:指原发性癫痫,即一组原发性反复发作的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癫痫性精神障碍。
内脏器官所致的精神障碍:各重要内脏器官,如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时所引起的精神障碍。
心源性脑病:又称肺脑综合征,是指各种心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肺性脑病:又称肺脑综合征,是指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或神经肌肉疾病引起重度肺功能不全所致的精神障碍。
肾性脑:又称尿毒症脑病,指由各种原因导致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尿毒症,进而引起脑功能紊乱所致的精神障碍。
肝性脑病:又称肝脑综合征,指各种严重肝病,包括肝癌后期所致的精神障碍。
库欣综合征: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的精神障碍。
艾迪生病: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精神障碍。
第五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与护理精神活性物质:指来自体外的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各种物质。
药物的交叉依赖性:某种药物能够抑制另一种药物不出现身体戒断症状,并能维持该身体依赖功能,这种特性被称之为药物的交叉依赖性。
戒断综合征现象:身体依赖反复服用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些生理、生化变化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地存在于体内,称之为戒断综合征的现象。
第六章精神分裂症与护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精神病,大多数病例在青年期发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一般无智能障碍和意识障碍,病程多为慢性迁延。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在急性期以幻觉、妄想、行为异常为主,这类症状又称阳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在慢性期主要症状是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又称阴性症状。
蜡样屈曲:病人肌张力高,不语不动,不饮不食(木僵状态),肢体可任人摆放于某固定姿势长时间不动称蜡样屈曲。
第七章情感性精神障碍与护理情感性精神障碍:亦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并伴有相应的思维及行为异常。
抑郁性木僵:抑郁症病人意志活动减退,严重者可表现不语不动,不吃不喝。
第八章神经症与护理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它并非单一的某个疾病,而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临床上的各种神经官能症。
恐怖症(Phobia):或称恐怖性神经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病人对某种特定的客体或处境或与交往发生恐惧、并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这种焦虑不安。
焦虑症;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
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疾病。
癔症:由于明显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病症。
疑病症:指本病病人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身体疾病的持久先占观念。
神经衰弱: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常伴多种躯体不适等症状。
第九章心因性精神障碍与护理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引起的精神障碍。
其临床症状和病程经过与创伤的体验密切相关。
心因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和性心理障碍。
心因性遗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后,病人对创伤性情境完全不能回忆,即使经过提醒也难以回忆。
第十章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与护理进食障碍:指以进食行为的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由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组成,神经性呕吐也包括在内。
神经性厌食:指病人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造成身体的极度消瘦或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并有青春期发育停滞、闭经等症状,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神经性贪食:以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制地、冲动性地暴食,继之采用自我诱吐、使用泻剂或利尿剂、禁食、锻炼等方法避免体重增加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进食障碍。
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通常在紧张或不快的情绪下发生,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呕吐。
失眠症:包括入睡困难与睡眠维持困难,且每周至少出现3次,持续1个月以上。
嗜睡症:几乎每天白天都嗜睡,或多次短暂睡眠发作,或觉醒困难持续1个月以是。
影响职业与社会功能。
不是由于夜间睡眠时间不足和由于醒睡生活节律被扰乱所致者。
异常睡眠:指在睡眠过程中或在觉醒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异常情绪和行为反应。
梦魇症:指夜间入睡的后半段时间内,因出现威胁生命的惊险噩梦而迅速醒转,清醒后对所经历的长梦能够回忆。
第十一章人格障碍与护理人格障碍:根深蒂固的、持久的行为模式,表现为对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处境产生固定的反应。
人格障碍者与特定文化背景中一般人的感知、思维、情感,特别是待人方式上有极为突出或明显的偏离。
这些行为模式相对稳定,对行为和心理功能多个重要环节均有影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主观苦恼及社会功能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少年品行障碍:是青少年反复而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
第十二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与护理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
精神发育迟滞:指18岁以前发育阶段由于遗传因素、母孕期不利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
儿童年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度、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儿童情绪障碍: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包括焦虑症状、恐怖症、学校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等。
儿童年恐怖症: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怖。
学校恐怖症:是儿童年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儿童恐怖症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第十三章药物治疗、其他治疗与护理5-HT综合症:表现发热、精神错乱、多汗、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
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病的方法。
第十四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指治疗者借助心理学的方法(语言和非语言的)改变病人的心理活动,解决病人的情感认知及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心理咨询:主要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咨询对象)的需求,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惑,给予指导、建议或帮助。
心理护理:是采用心理学的方法,结合护理工作,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促进病人的健康。
行为治疗:是通过行为训练、矫治,可以去除以往的不良行为。
系统脱敏:是当病人面对一种较弱的刺激而引起焦虑时,如果设法使自己进入一种与之对抗的、放松的状态,则可抑制原有焦虑,焦虑伴随的行为反应也会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