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的养殖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9.18 MB
- 文档页数:25
鳗鲡高产养殖技术鳗鲡,属鳗鲡科(Anguillajaponica),俗称河鳗、风鳗、白鳝等,是我国淡水养殖名特水产主要品种。
鳗鲡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又回到海中产卵。
由于很难满足鳗鱼繁殖的环境条件,鳗鲡的人工繁殖技术尚未完全突破,种苗基本来自天然捕捞。
但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养殖利润高,现在鳗鱼养殖在南方地区已经形成成熟的养殖片区。
鳗鲡适宜生活在水温为10~30℃,当春季水温上升到12℃时,开始摄食,水温在24~30℃的夏、秋季节,食欲旺盛,生长快;冬季水温在10℃以下会停食。
鳗鲡对温度敏感,日温差大于3℃就会影响摄食。
鳗鲡可以通过皮肤辅助呼吸,因此对水中低溶氧时有较大的耐受能力,但也要保证溶氧至少在3 mg/L以上。
鳗鲡为广盐性鱼类,可在盐度0~30.3的水中生活。
pH在7.0~7.5时,最适合鳗鲡的生长。
鳗鲡有趋光性,喜欢弱光,不喜强光,可利用这一点诱食或诱捕。
喜欢逆水流上游,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防逃。
鳗鲡为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水蚤、底栖动物,如水丝蚓、贝类及有机碎屑、小鱼虾蟹等,当食物缺乏时,会相互残杀。
二鳗鱼养殖水质要求溶解氧:5-12mg/L;pH值:7.0-8.5;氨氮:≤0.2mg/L;亚盐:≤0.1mg/L;总碱度:150-250ppm;总硬度:>200ppm;氧化还原电位>200mV;透明度:20cm-40cm。
藻相要求:绿藻为主,硅藻为辅。
三鳗鱼各养殖期调水需求鳗鱼养殖的前期调节鳗鱼食量较大,养殖密度高,通常后期水浓,底泥较厚,容易坏底,因此每年放养前,应做好清塘工作。
养殖过程中要求水质控制到“嫩绿”,“清爽”。
养殖水体中要有适量的绿藻繁殖,水体底部培养底栖硅藻。
藻类可起到遮荫、增氧和稳定水质的作用。
有时水质清瘦、混浊加之会培养些许轮虫供仔鳗吃食,这种情况下容易破坏水质,使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有时水体中藻类很少,使得水体变得清瘦,这都会影响鳗鱼的摄食和生长。
鳗鲡养殖技术指南鳗鲡养殖是一项古老而具有挑战性的水产养殖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鳗鲡养殖业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鳗鲡养殖的技术指南,包括养殖环境、品种选择、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内容。
1. 养殖环境鳗鲡适应于温暖的水域环境,水温在20-28℃之间为宜。
养殖池塘或池水要保持清洁,并保证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和硝酸盐等。
此外,要保持适宜的水流和通风,以确保鳗鲡的生长和健康。
2. 品种选择鳗鲡的品种选择对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品种有中华鳗(Anguilla japonica)和欧洲鳗(Anguilla anguilla)。
中华鳗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较好,是常见的养殖品种。
欧洲鳗则适应能力较强,耐寒,适合在温带地区养殖。
3. 饲料管理饲料是鳗鲡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通常,养殖初期可采用鳗鲡特有的细长型鱼料,渐渐过渡到小型颗粒饲料,最终使用标准颗粒饲料。
饲料的投喂要定时定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水质恶化和浪费。
同时,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适度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鳗鲡的生长速度。
4. 疾病防控疾病是鳗鲡养殖中的常见问题,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要注意养殖环境的整洁和水质的稳定,加强池塘或池水的消毒和过滤处理,定期清理池底的淤泥和残饵。
定期检查鳗鲡的健康状况,如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行为、食欲不振和体表出现异常等。
一旦发现疾病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或请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治疗。
5. 养殖管理鳗鲡养殖需要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益。
包括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养殖,保持适当的水体空间以确保鳗鲡的活动和生长;定期清理残饵和污秽物,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查养殖设施的完好度,如渔网、池塘篱笆等,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施。
总结起来,鳗鲡养殖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和技术要求的养殖业。
养殖者要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管理养殖环境,科学投喂饲料,加强疾病防控,定期进行养殖管理。
{技术规范标准}鳗鲡养殖技术规范鳗鲡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具有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
为了保证鳗鲡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鳗鲡养殖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养殖场选址1.选择土地条件良好、土壤酸碱度适宜的地方进行鳗鲡养殖。
养殖场周围不应有市区、化工厂、垃圾场等污染源。
2.水质条件优越,PH值在6.5-8.5的中性或弱碱性水质最适宜。
3.养殖场位置应远离居民区,至少距离500米以上。
二、设施建造1.养殖场应建有孵化箱、育苗池、养殖池等设施。
设施要坚固耐用、易于清洁和消毒。
2.鳗鲡养殖池的深度应控制在0.3-1米之间,水位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鳗鲡的生长和呼吸。
3.养殖池底部要铺设合适的底质,如沙子或砾石,以提供适合鳗鲡生长的环境。
4.建造防护网和遮阳网,防止外界的侵害和过度日照。
三、鳗鲡选种及放养管理1.选择健康、壮实的鳗鲡种苗,要求产地有合格的养殖证明,并检查是否有疾病或异常情况。
2.种苗应来自正规的养殖基地或可靠的养殖户,为避免疾病传播,不得携带来历不明的种苗。
3.放养前应进行必要的检疫和隔离,确保放养的鳗鲡健康。
4.放养密度应根据水质和池塘面积合理确定,一般为每亩放养5000尾左右。
5.每天应定时投餌,并注意水质的监测和调节,保证饵料的适时性和鳗鲡的饱食度。
四、饲料管理1.选择高质量的饲料,保证其营养成分和品质良好。
2.根据鳗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条件,合理确定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
3.饲料投喂应均匀,避免产生浪费或过量喂养。
4.定期检查饵料的质量和剩余量,及时补充和更换饵料。
五、疾病防控1.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的检测。
2.保持水质清洁和养殖环境的卫生,经常消毒池塘、设备和工具。
3.加强饲料质量和存储的监管,避免因饲料污染引发疾病。
4.如发现鳗鲡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诊治。
六、养殖水质管理1.定期测试养殖池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
鳗鲡养殖技术鳗鲡养殖是一项流行的水产养殖业,其高产、高经济效益受到广大养殖户的喜爱。
为了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鳗鲡养殖技术,本文将详细介绍鳗鲡养殖的一些要点和技术要求。
一、场地选择鳗鲡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来搭建养殖池塘。
一个理想的场地应具备以下特点:1. 光照充足:鳗鲡是喜光的鱼类,所以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建设养殖池塘是非常重要的。
2. 土质适宜:优质的鱼池需要选择土壤疏松、透水性良好的地方,以便于鳗鲡的生长和繁殖。
3. 水源充足:鳗鲡是淡水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所以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较为理想。
二、池塘建设鳗鲡养殖池塘的建设是鳗鲡养殖成功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池塘建设的要点:1. 池塘大小:根据养殖规模和鳗鲡的需求,选择不同大小的池塘。
一般来说,单池的面积可控制在200~400平方米,深度约为1~1.5米。
2. 池塘布局:合理的养殖池塘布局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不同功能的池塘区域,如繁殖区、育苗区、养殖区等。
3. 池塘防护:为了防止鳗鲡逃逸或外来鱼类侵入,池塘建设时需要建立有效的防护设施,如铁丝网围栏等。
三、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鳗鲡养殖中,一般采用日本鳗鲡和中国鳗鲡两种品种。
1. 日本鳗鲡:日本鳗鲡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产卵量大的品种,适合于大规模养殖。
2. 中国鳗鲡:中国鳗鲡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较强,适合小规模养殖和适应环境较差的区域。
根据养殖规模、水质状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养殖,可提高养殖效益。
四、饲料管理健康的饲料管理对于提高鳗鲡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方面的要点:1. 饲料种类:根据鳗鲡的营养需求,选择适合的饲料。
一般鳗鲡可食用场期饲料和浮游生物。
2. 饲料供应:鳗鲡养殖中,饲料必须定时定量供应,避免过量或供应不足的情况。
3. 饲料质量:选用优质饲料,饲料中需包含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以提高鳗鲡的生长速度和产卵量。
鳗鲡养殖技术指南鳗鲡养殖技术指南一、引言鳗鲡养殖是一种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养殖产业,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鳗鲡美味的需求,同时也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鳗鲡养殖的技术指南,包括鳗鲡的品种选择、养殖环境搭建、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二、鳗鲡的品种选择1、品种介绍鳗鲡有多个品种可供选择,包括中国鳗、鳗、欧洲鳗等。
每种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都有所不同,养殖户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品种选育与引种根据养殖目标和市场需求,养殖户可以选择进行品种选育或引种。
品种选育可通过选择生长快、抗病性强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引种则可从国内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养殖。
三、养殖环境搭建1、池塘选址和建设养殖池塘应选择水质清洁、水流量充足、阳光充足的地方建设,池塘的面积和深度应根据鳗鲡的养殖密度和生长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2、池塘环境调控养殖池塘应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和溶氧量,定期进行换水和清理池底淤泥,防止水质污染。
四、饲料管理1、饲料种类与配方鳗鲡可采用活鲜鱼、虾、贝壳等作为主要饲料,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商业饲料。
养殖户应根据鳗鲡的生长需求和市场需求,合理配比饲料。
2、饲料投喂管理饲料的投喂应根据鳗鲡的生长阶段和食欲状况进行科学控制,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投喂,防止饲料的浪费和水体污染。
五、疾病防控1、常见病害及预防鳗鲡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病害、性病害等。
养殖户应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
2、疫苗接种养殖户可以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鳗鲡的免疫能力,降低发生疾病的风险。
附件:1、养殖池塘示意图2、饲料配方表3、常见病害防治措施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养殖技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鳗鲡进行饲养、繁殖和管理的技术。
2、引种:指将外来物种引进到特定地域,并适应当地环境进行繁殖和生存。
3、池塘环境调控:指通过人工手段对池塘环境进行调整,以满足鳗鲡生长和繁殖的需要。
鳗鲡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方法鳗鲡介绍鳗鲡(英文名:Eel)又称白鳝、黄鳝、泥鳅等,是一种淡水鱼类,生长于河川、湖泊和泥砂底质等环境中,属于棱背鳗科。
其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等地区,尤以东亚的鳗鲡养殖最为盛行。
鳗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的黄金”,深受人们青睐。
因此,鳗鲡养殖已成为重要的养殖业之一。
鳗鲡的养殖技术养殖环境选择鳗鲡适宜生长于pH值在6.5-8.5、水温在22-28℃、水质透明度60cm及以上的淡水中。
选择养殖场地时,应选择水源清洁、无污染的水域,同时根据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场地。
鳗鲡的饲料鳗鲡是杂食性鱼类,其饮食习性相当独特,既能食植物又能食动物。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喂以混合饲料,同时添加大量的活饵。
适合作为鳗鲡饲料的植物有豆腐渣、米糠、麦麸、菜薹等;而动物的饲料有小虾、小鱼、鱿鱼等。
同时,在不追求规模和利润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然养殖,放养小鱼虾、浮游生物等,让其充分繁殖,增加饲料的来源。
种苗选育与放养选育优良鳗鲡的关键是选育母鱼和父鱼。
母鱼需要选择长势良好,体长超过1米以上的鳗鲡。
而父鱼则要选择产卵能力强,外观健康的鳗鲡。
放养时要注意选择盛水量大、水质好、水流平稳的地方,避免出现水污染和死亡等问题。
同时,应注意控制鱼苗数量,切勿滥养,以免影响水质和养殖效果。
养殖技巧鳗鲡的养殖需要留意以下技巧:1.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2.温度管理:保持水温在22-28℃,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
3.饲料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注意定量、定期投喂。
4.定时清洁底泥:不定期清洁底泥,避免产生污染。
鳗鲡病害防治方法养殖过程中,鳗鲡容易发生病害。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腹水病症状:鳗鲡的腹部明显肿胀,鳃部苍白和出现明显虚弱。
防治方法:用盐水治疗,每升水中加2勺盐;饵料用鲜活小鱼、蚯蚓等,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同时减少饲料量。
白点病症状:鳗鲡身上出现棉花状白点,第一期白点密集,对鱼体影响小,如不加以控制,到第二期白点会遍布全身,会影响食欲和生长速度。
鳗鲡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三)三、饲料与投喂人工养殖的鳗鱼,通过从饵料中摄取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和矿物盐等营养物质来生长增重;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损坏组织细胞的更新。
因此,饵料在人工养殖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也是鳗鱼养殖中成本比较大的支出。
(一)天然饵料在自然界野生的鳗鱼,以捕获水生昆虫、桡足类、螺、螺、蛏、沙蚕、蛆蚓、虾、蚌和鲜鱼等天然饵料为食。
所谓天然饵料,就是这类动物和畜禽内脏的鲜活品或冷冻品未经加工直接使用的饵料。
人工养鳗的早期都是利用天然饵料,现阶段也有把天然饵料和配合饲料混合使用的,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1.丝蚯蚓、蚯蚓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无机盐和维生素,蛋白质含量在86%以上,丝蚯蚓是公认的最好的驯食饵料。
蛆蚓加工成蛆蚓粉,蛋白质含量在70%以上;可在鳗鱼配合饲料中作蛋白源和引诱剂使用。
2. 河蚌、螺、蚬、蛤等这些饵料来源广泛,但必须洗净去壳,加工成肉糜后投喂鳗鱼。
3.水蚤包括一些游泳的枝角类、桡足类。
水蚤蛋白质含量较高、来源广,容易在养鳗池中大量繁殖。
4.鲜杂鱼新鲜杂鱼的营养能满足鳗鱼的营养需求,有利于鳗鱼的生长。
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地方,鲜杂鱼价格低廉,与配合饲料混合使用,每吨鳗鱼饲料成本可下降1000元以上。
但鲜鱼很难及时、持续供应,因此常常使用冷冻品。
冷冻品贮存应在6个月以内。
冷冻的鲜杂鱼使用时,要用大量清水冲洗,药物浸泡后方可使用,否则鳗鱼摄食后会生病。
(二)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含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它不仅能满足鱼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能有效地发挥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的生理功能,特别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可以节约大量的饲料蛋白质,同时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鳗鱼配合饲料常用的为粉状饲料,是将粉碎达到一定粒度的粉状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原料组成(1)蛋白质原料主要有:①鱼粉。
配合饲料中的主要成分,一般进口鱼粉蛋白质含量65%以上。
鳗鱼鳗鲡养殖技术鳗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它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价值。
鳗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而鳗鲡则是鳗鱼的幼鱼,是养殖鳗鱼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鳗鱼鳗鲡养殖技术,以帮助养殖户提高鳗鱼养殖效益。
以下是鳗鱼鳗鲡养殖技术的详细内容:1. 鰻鱼鳗鲡的选种和饲养环境鳗鱼鳗鲡对环境要求较高,一般选择池塘、温室水池等容易控制水质的养殖场地。
选种时应选择体型健壮、极易适应环境的鳗鱼鳗鲡。
饲养环境中的水温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水质应保持清澈无污染。
2. 种苗的培育和选购种苗的培育是鳗鱼鳗鲡养殖的起点。
种苗可以从养殖场购买或自行培育。
自行培育时,可以选择良好规模养殖场的成年鳗鱼作为亲本,控制其繁殖过程,培养出健康的鳗鱼种苗。
3. 鳗鱼的繁殖与孵化鳗鱼是肉食性鱼类,繁殖时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和合适的生长环境。
种苗应配备舒适的繁殖箱,内部设有适合鳗鱼产卵的底质,提供充足的水量和适宜的水质。
合适的气温和适时的发光可以刺激鳗鱼的性活力,促进其繁殖和孵化过程。
4. 鳗鱼的饲养管理鳗鱼是底栖鱼类,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并及时处理各类问题。
饲料的选择应根据鳗鱼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组合,保证其营养均衡。
同时,定期清理鳗鱼池塘的底部杂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5. 疾病预防和治疗鳗鱼鳗鲡的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与清洁,预防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
其次,要定期检查鳗鱼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总结:养殖鳗鱼鳗鲡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但只要遵循正确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养殖效益。
鳗鱼鳗鲡的选种和饲养环境、种苗培育和选购、繁殖与孵化、饲养管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都是关键的养殖技术。
希望本文所述的鳗鱼鳗鲡养殖技术能对鳗鱼养殖户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帮助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鳗鱼苗的养殖条件及技术 鳗鱼学名为鳗鲡,为暖⽔性名贵⾷⽤鱼类,营养价值⾼,有“⽔中⼈参”之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下⾯店铺分享了鳗鱼苗的养殖条件及技术,⼀起来看看吧。
鳗鱼的养殖条件 1、⽔源:平原地区以河、湖⽔为主,⼭区以溪⽔、泉⽔为主,最好要有地下⽔,以便于提取深井⽔备⽤,适宜的⽔质是pH值7~8,透明度20厘⽶以上,⽆⼯业污⽔危害。
2、电源:养殖场需充⾜的电源,⼀般每亩鳗池需配备1千⽡动⼒的增氧机,⼀个年产100吨⾷⽤鳗的养鳗场,⾄少需要150千伏安变压器⼀台,⽽且要保证常年不停电。
3、其他:建场⼟质以壤⼟为最佳,地形要求平整,⽓候温暖,若能利⽤热电⼚的温排⽔或温泉⽔则效益更为明显,此外要求⽔陆交通⽅便,以便运输饲料和商品鳗。
鳗鱼的养殖技术 1、⽔质环境:选择⽔⾯开阔、⽔质良好、风速较⼩且低潮时⽔深能保持4⽶以上的河⼝附近海域设置⽹箱,要求⽔温范围在8~30℃,海流速度1⽶/秒以下,以流速0.5⽶/秒的⽔域为最好。
2、⽹箱规格:采⽤3×3×3⽶或6×3×3⽶⽆接缝⽹⽚⽹箱,⽹⽬规格为养⿊仔鳗、幼鳗0.5厘⽶、成鳗0.8厘⽶,⽹箱内置1×0.5×1⽶多层⽹架为休息台,⽹箱敞⼝留置15厘⽶防逃⽹檐。
3、苗种投放:放养鳗鱼以幼鳗最好,其投放密度为每平⽅⽶投⼊150尾,若⽆幼鳗⽽投放⿊仔鳗则密度为每平⽅⽶放500尾,鳗苗投放前应先⽤药浴消毒以防染病。
5、⽔质管理:鳗鱼养殖的⽔质管理特别重要,要求海⽔⽐重为1.01~1.02,溶解氧为每⽣5毫克以上,pH值7~8.5。
6、投喂饲料:饲喂鳗鱼应做到“四定”。
①定时:除初春和冬季每天晚上8时投喂1次饲料外,其余时间每天早上5时和晚上8时各投喂1次。
②定位:投喂在固定设置的饵料台上。
③定质:投喂加⼊鳗鱼特⽤多种维⽣素的全价配合饲料。
④定量:⽇粮总量成鳗期为15%,幼鳗期为3%,⿊仔鳗期5%左右,⾼温、越冬期为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