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版)
- 格式:doc
- 大小:657.00 KB
- 文档页数:47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6年7月20日版(修订稿)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结构 (3)(一)设计依据 (3)(二)结构 (4)(三)学分与选课 (4)四、课程内容 (4)(一)必修课程 (4)模块1 分子与细胞 (4)模块2 遗传与进化 (6)(二)选修Ⅰ课程 (8)模块1 稳态与调节.................................................................................... . (8)模块2 生物与环境..................................................................................... . (10)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三)选修Ⅱ课程 (14)现实生活应用............................................................................................... .. (14)职业规划前瞻.............................................................................................. (16)学业发展基础............................................................................................... . (19)五、学业质量标准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22)(二)说明 (25)六、实施建议................................................................................................................ . (2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 (25)Ⅰ. 教学建议..................................................................................................................Ⅱ. 评价建议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Ⅰ. 学业水平测试..........................................................................................................Ⅱ. 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中生物新课标完整版(最新修订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 .. (2)(一)课程性质............................................................................ ................................................... ....... ....... (二)基本理念........................................................................ ....................................................... .......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 ........................................................... ....... .. (5)(一)学科核心素养............................................................... ........................................................... ....... ....... (二)课程目标..................................................................... ............................................................ ....... .......三、课程结构........................................................................ ........................................................... ....... .. (7)(一)设计依据.... ................................................................ ............................................................ ....... ....... (二)结构............................................................................. ........................................................... ....... ....... (三)学分与选课................................................................. ........................................................... ....... .......四、课程内容...................................................................... ............................................................ ....... .. (10)(一)必修课程.... .... ...................................................................... ................................................ ....... .. (10)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 ....... ....... 模块 2 遗传与进化.......................................................................... ................................................ ....... ....... (二)选修Ⅰ课程........................................................................................ ................................... ....... (17)模块 1 稳态与调节.................................................................................................. ................. ...... ....... ....... 模块 2 生物与环境........................... .......................................................................................... .... ....... ....... 模块 3 生物技术与工程............................... ........................................................................ ....... .. ....... ....... (三)选修Ⅱ课程..................................................... ....................................................................... ....... ....... 现实生活应用......................................................................... .................................................... ...... ....... (29)职业规划前瞻..................................................................................... ........................................ ...... ....... ....... 学业发展基础................................................................................................. ............................. ..... ....... .......五、学业质量标准.................................................................................................... .................... ....... (49)(一)学业质量水平.......................... ............................................................................................. ....... ....... (二)说明...................................................... .................................................................................... ....... ......六、实施建议................................................................................................................................... ....... (54)(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 ....... ... ... Ⅰ. 教学建议........................................................ ....................................................................... ....... ... ....... . Ⅱ. 评价建议.................................................................... ............................................................ ....... ....... .... (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 ....... (62)Ⅰ. 学业水平测试.................................................................................... ........... ................................... ....... Ⅱ. 高考命题建议......................................................................... ........... ............................................. .......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 . (75)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 ....... .......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 ....... .......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 ....... ....... .....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 ....... . (77)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 ....... ....... ....... ......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 ........... ....... ....... .......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 ........... ....... ....... .....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 ....... ....... .......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 ........... ....... ....... ....... .. ..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 ....... .83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 ...... ..85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具备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研究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数学思维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且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
主要包括两类: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由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是演绎。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点一、基本理念1. 学科素养为核心2. 内容聚焦大概念3. 教学过程重实践4. 学业评价促发展二、学科核心素养1. 生命观念2. 科学思维3. 科学探究4. 社会责任三、课程结构四、内容标准概念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1.2 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1.3 各种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概念2 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2.1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2.2 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2.3 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3.1 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3.2 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3.3 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概念4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4.1 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4.2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概念1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1.1 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2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3 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1.4 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多种类型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实现机体稳态1.5 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1.6 植物生命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是植物激素的调节概念2 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1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2.2 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2.3 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2.4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概念3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3.1 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3.2 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概念4 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4.1 植物细胞工程包括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等技术4.2 动物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核移植、细胞融合和干细胞的应用等技术4.3 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进行显微操作和处理以获得目标个体概念5 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5.1 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 DNA 技术5.2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概念6 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安全与伦理问题6.1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6.2 中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6.3 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五、学业质量水平一、二级水平,除解决问题的情境相对简单和解决问题的程度相对较低外,涉及的重要概念、方法等仅限于必修课程内容,是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合格水平标准;三、四级水平,解决问题的情境相对复杂,解决问题的程度要求相对较高,涉及的重要概念、方法等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的全部内容,是修习相应课程后的大多数高中生应达到的等级考试的水平标准。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摘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版)》提倡“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今后社会生活需要为终极目标,提出了从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核心素养生命观和社会责任是在校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从中建立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这与我国在校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中的“责任担当”“生命观”要素的要求基本一致,必须受到所有生物学一线教师的特别重视。
研究的立意点和优势在于将生命观、社会责任培养与高中生物学教学循序渐进,渗透性相结合,是实现和践行课程标准的突破性尝试。
本论文依据 2017 版课程标准,对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与生命观、社会责任培养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思维导图式的教学和概括,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核心素养;社会责任;生命观一、生命观念从人类生命价值观的培育视角出发,对生态核心素养的教育主要强调结构和功能上相适应的生命价值观和生物进化的过程价值观。
生物教科书必修一主要从分子与细胞层面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探究微观生命世界的奥秘。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任何物质科学的任务都是认识结构,进而解释作用的机制、找出原理。
生物学知识体系庞大而繁杂,简单了解的门槛低,但入门后掌握其精髓和获得"直觉"的门槛却非常高,甚至要比数学、物理这些严格依赖逻辑思维的学科门槛还高。
克隆技术现在虽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一些不解之迷还是需要回答的细胞中寻求回答。
生理学必修的文章第一篇说的就是走进细胞,由细胞运动入手,从而引出了为何单细胞生物可自主活动,而多细胞生命却需要依靠不同分化细胞的相互配合关系,才能进行不同的生命运动?为何细菌的细胞形态大小各异,但却具有大致相同的基本构造?以及为何生命运动也离不开细菌?这都能加深学生对生命观的建立,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加深。
第二章开始进入构成细胞的物质,探索构成细胞的物质,其实是在探索生存的物质基础,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1)(一)课程性质........................................................................................ . (1)(二)基本理念........................................................................................ .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 (3)三、课程结构........................................................................................ .. (3)(一)设计依据........................................................................................ .. (3)(二)结构........................................................................................ (4)(三)学分与选课........................................................................................ . (4)四、课程内容........................................................................................ .. (4)(一)必修课程........................................................................................ (4)模块1 分子与细胞........................................................................................ . (4)模块2 遗传与进化........................................................................................ . (6)(二)选修Ⅰ课程........................................................................................ (8)模块1 稳态与调节........................................................................................ .. (8)模块2 生物与环境........................................................................................ .. (10)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三)选修Ⅱ课程........................................................................................ .. (14)现实生活应用........................................................................................ (14)职业规划前瞻........................................................................................ . (16)学业发展基础........................................................................................ . (19)五、学业质量标准.......................................................................................... .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22)(二)说明........................................................................................ . (25)六、实施建议........................................................................................ . (2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 (25)Ⅰ. 教学建议........................................................................................ ..........................Ⅱ. 评价建议........................................................................................ ..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Ⅰ. 学业水平测试........................................................................................ ..................Ⅱ. 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课标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新课程目标突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新旧课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程结构图对比如下:必修:4学分必修:6学分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五部分。
围绕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2、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五部分。
围绕着:“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3、选修1-1稳态与调节模块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
围绕着:“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定”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4、选修1-2生物与环境模块包括: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
围绕着:“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5、选修1-3生物与技术模块内容包括: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等。
围绕着:“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3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2017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包含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
课程名称从“生物”改为“生物学”,与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在课程性质方面,强调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素养。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针对生物学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交流的能力。
社会责任是指能够关注社会生活和生物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以及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和健康生活等基本知识的能力。
在课程目标方面,强调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能够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以主题为引领,以大概念为核心,将生物学知识体系重新进行整合和优化。
主题包括生命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等。
大概念是指反映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的概念和原理。
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精选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等内容,注重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在学业质量方面,强调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来反映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评价方式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在实施建议方面,强调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服务;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生命观念的内涵和意义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同实验版课标相比,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凝炼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作为贯穿整个课程设计的主线,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
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而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能仅靠阅读新课标内容去望文生义,而必须建立在深入理解生物学学科本质的基础上。
新课标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生命观念无疑是最具生物学学科特点的一点。
新课标指出:“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或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1]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生命观念”不是具体的知识,更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事实,而是指认识主体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后,再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内化在头脑中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关乎如何看待生命世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在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时,科学的生命观念虽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会指明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生命观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新课标列出了几个重要的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1]新课标在这里使用了“如”和“等”二字,“如”就是举例子,“等”说明还有其他生命观念。
当然,只举出这4个例子,说明课标修订组认为这4个方面的生命观念是最重要的。
1结构与功能观关于结构与功能观,常见的理解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2]“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即有什么样的结构,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另一方面,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3]。
结合生物学的学科本质来看,这些说法大体正确,但不能绝对化。
例如,生物体的有些结构,只是进化过程的副产品,无害无益。
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生命观念的内涵和意义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同实验版课标相比,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凝炼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以此作为贯穿整个课程设计的主线,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
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而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能仅靠阅读新课标内容去望文生义,而必须建立在深入理解生物学学科本质的基础上。
新课标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中生命观念无疑是最具生物学学科特点的一点。
新课标指出:“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或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1]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生命观念”不是具体的知识,更不是具体的生物学事实,而是指认识主体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后,再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内化在头脑中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关乎如何看待生命世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在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时,科学的生命观念虽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会指明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生命观念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新课标列出了几个重要的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1]新课标在这里使用了“如”和“等”二字,“如”就是举例子,“等”说明还有其他生命观念。
当然,只举出这4个例子,说明课标修订组认为这4个方面的生命观念是最重要的。
1结构与功能观关于结构与功能观,常见的理解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2]“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即有什么样的结构,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另一方面,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特定的结构”[3]。
结合生物学的学科本质来看,这些说法大体正确,但不能绝对化。
例如,生物体的有些结构,只是进化过程的副产品,无害无益。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1.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费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4.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2018·04《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基于大概念和重要概念教学与评价,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此,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走向的教学将面临对生物学课程性质的再确认、对课程结构变革和概念传递的理解、对学业水平评价理念和方式的认同等问题。
为此,教师应尽快适应“课程观”带来的“教学观”的转变,关注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聚焦概念理解与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才能适应核心素养语境下的生物学教学变革。
摘要关键词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概念教学《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相较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最重要的新变化是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凝练成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生物学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高中生物学教学要围绕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这个中心展开,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要求,更是个体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来达成,而生物学课程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来源于国内外生物学发展和课程目标探索的实践基础,也来源于对生物学学科本质和教学本质的认知和要求。
《课标(2017)》对核心素养的达成提供了以“概念”聚焦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安排,要求教师围绕这些大概念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向学生提供适切的事实支撑学生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运用包括探究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开展概念教学。
以“科学思维”为例,其内涵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质疑与论证”等内容。
“归纳与概括”必须基于对概念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演绎与推理”需要概念的理解和深化,“模型与建模”涉及对概念的构建和修正,而“质疑与论证”则强调对概念的质疑和完善的过程。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解读一、落实方案要求课程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
学时学分:必修 4 学分, 72 学时,每学时 45 分钟; 选择性必修 0-6 学分,修满可达 108 学时; 选修 0-4学分,修满可达 72 学时。
内容组织:科目内容设计成若干模块,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
每个模 块一般为 18学时的倍数, 18学时为 1 学分。
□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面向全体学生。
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现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的基本要求。
内容及课时数适当“精减” ,合理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
选修面对部分学生, 在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体上看,与修订前比,必修内容及课时减少了 1/3,较大辐度地增加了选修内容和课 时,且设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了课程的选择性。
主讲: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复华整理曹保义二、三类课程设计思路□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内容本次课标修订工作,最终凝练出了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内容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而实现。
例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升华,在内容上尽量保留了利于生命观念形成的基础知识,为促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发展,保留和适当增加了原课标中具有科学思维价值、具有探究因素,以及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生活动。
□提高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在具体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选取上,借鉴了我国十余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保留了经过实践验证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内容,删减了一些必要性不强、效果不佳或难以操作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删去的内容主要有:•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观察线粒体•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总之,修订后的内容标准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与原课标的街接,利于教师运用已有的教改经验和教学资源,删去了操作性不强的学生活动,有利于顺利实施新课程。
新生物课程标准2017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结构 (3)(一)设计依据 (3)(二)结构 (4)(三)学分与选课 (4)四、课程内容 (4)(一)必修课程 (4)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4)模块 2 遗传与进化 (6)(二)选修Ⅰ课程 (8)模块 1 稳态与调节 (8)模块 2 生物与环境 (10)模块 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三)选修Ⅱ课程 (14)现实生活应用 (14)职业规划前瞻 (16)学业发展基础 (19)五、学业质量标准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22)(二)说明 (25)六、实施建议 (2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5)Ⅰ. 教学建议 (25)Ⅱ. 评价建议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27)Ⅰ. 学业水平测试 (28)Ⅱ. 高考命题建议 (29)(三)教材编写建议 (35)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35)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35)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36)(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37)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37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 (37)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 (37)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37)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 (38)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40)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 (42)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新课标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与旧版本对照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不同二、课程目标的不同新课程目标突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课程的结构的不同必修:4学分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五部分。
围绕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2、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五部分。
围绕着:“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2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3、选修1-1稳态与调节模块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
围绕着:“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定”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4、选修1-2生物与环境模块包括: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
围绕着:“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1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5、选修1-3生物与技术模块内容包括: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等。
围绕着:“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上的操作,获得有用的生物体或其产品”、“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3个大概念组织教学。
共36学时,2学分。
6、选修Ⅱ包括: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学业发展基础必修课程与选修1-1,1-2,1-3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2017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二)课程目标 (3)三、课程结构 (3)(一)设计依据 (3)(二)结构 (4)(三)学分与选课 (4)四、课程内容 (4)(一)必修课程 (4)模块1 分子与细胞 (4)模块2 遗传与进化 (6)(二)选修Ⅰ课程 (8)模块1 稳态与调节.................................................................................... . (8)模块2 生物与环境..................................................................................... . (10)模块3 生物技术与工程............................................. (12)(三)选修Ⅱ课程 (14)现实生活应用............................................................................................... .. (14)职业规划前瞻.............................................................................................. (16)学业发展基础............................................................................................... . (19)五、学业质量标准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22)(二)说明 (25)六、实施建议................................................................................................................ . (25)(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 (25)Ⅰ. 教学建议..................................................................................................................Ⅱ. 评价建议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Ⅰ. 学业水平测试..........................................................................................................Ⅱ. 高考命题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附录B:教学与评价案例........................................................................................................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1. 学科素养为核心生物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生物学素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基本任务。
2. 课程内容少而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学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
这就要求高中课程内容既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科技的进步,又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生物学知识,“少而精”就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追求。
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每个模块内容都聚焦在几个重要概念上,容量精简,重点突出,为教学中实现“精”的要求提供了保障。
“精”的内涵丰富。
首先,“精”是指课程的选材原则,删除细枝末节的内容,凸显重要概念在课程中的地位是本课程实现“精”的方式,这也是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其次,“精”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要求和期待,精练的课程内容保证了教学过程中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精”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定位,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应该能够对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有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进而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而不是仅仅对知识的记忆和背诵。
3. 教学过程重实践本课程的价值是要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要达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就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历。
“重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又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涉及动脑的环节;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要适当地将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活动,特别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整合到实践活动中,以适应在教学中对超越学科本身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将生物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等内容适度结合,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进而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
4. 学业评价促发展本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者要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研读学业质量标准,把握本课程的宏观教育目标,明确评价的教学和育人价值,实现从内容本位、学科本位向素养本位、学生发展本位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要处理好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