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当谈到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时,人们自然想到的答案是:多读。
这当然没错,熟能生巧是世人皆知的道理。
但,读也要讲求质量。
盲目无绪地乱读未必就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不少学生感到委屈,自己也读了不少文章,学了不少“密技”,可阅读理解能力老是提不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在阅读课上应当讲些什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经过平时的实践,下面就谈谈我校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心理学上认为它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
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因此,我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的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特别要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先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
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
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三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和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优秀4篇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
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
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
浅议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摘要: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条件的限制,接触的课外书目很少很少,从小读书不多,他们没有培养出一些对书的兴趣,对书的渴望。
作为教师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逐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学生;阅读;兴趣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73-01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写素质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人阅读的收获大不一样,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别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以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激发阅读兴趣作为教师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三个方法:1.创设情景,模拟文中的场景、提供简单的道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与学生一起朗读、表演,融洽阅读气氛,分享阅读的快乐;2.营造一个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自主的汇报心得,可以设“阅读擂台赛”读优美的语段,也可以改编课本或课外剧来演一演;3.采用激励式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来自于老师、同学,也可以来自于家长。
让学生在大家的关注和鼓励下不断增添前进的勇气。
二、自读自悟,乐在其中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阅读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最大程度的给学生留下阅读空间。
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
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
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
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
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
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引言阅读是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出现了不少问题,如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不足、选择阅读材料无序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下,小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建立起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哪些方式和方法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最为有效,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研究还旨在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阅读中收获快乐和知识,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教育实践和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策略提供基础和启示。
2. 正文2.1 培养家庭氛围培养家庭氛围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阅读的地方,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阅读榜样。
家长要亲自示范阅读行为,让孩子看到家长喜欢读书,愿意花时间阅读。
家长可以选择在家中设立一个阅读角落,让孩子看到家里处处都充满了阅读的氛围。
家庭要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
可以选择晚饭后或者临睡前为阅读时间,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也有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精选8篇)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之后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不仅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书识字的重要责任,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
下面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摘要:在新课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教师必须要创新和优化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论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在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阅读理解能力。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必须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理解能力、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情感等;2.思维发展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借助阅读和交流等途径,全力加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3.文化感受能力。
鉴于语文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理解社会、完善人格、丰富人生的目的,通常还应充分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感受文化,提升审美情趣;4.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应用准确的语言、意思和情感进行表达,与他人进行交流等。
二、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部分教师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常常忽视了阅读教学目标这一环节。
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论文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学校社会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坏境和阅读的条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强大的求知欲望,具备阅读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家长也要积极关心孩子们的成长,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总之,教育各方要相互配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可见,习惯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从开始就注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也会因为掌握了这一基本技能而受益终生。
阅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部分,“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阅读习惯是是孩子一生学习极为重要的习惯之一,有了较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吸取精华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这里地处边远的山区,学生各种习惯包括阅读的习惯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养成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从教几年来,我对如何培养山区学生的阅读习惯有了点浅薄的看法,现以大家共勉。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先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十分扼要地说明了培养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多么的重要。
小学生充满了天真和孩子气,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在生活中教师要有效利用各种条件和创造条件,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利用丰富多彩的课文,讲有趣的故事,设置各种有趣的疑问等。
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不在让学生被动地区进行阅读,使要学生阅读变成学生要阅读,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进行阅读,从而形成一个良好循环,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立足课堂,从语文课堂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是专家们精心编写的,是符合我们学生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的。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阅读习惯则是孩子一生学习极为重要的习惯之一。
就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习惯;阅读习惯;兴趣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越早养成越好。
若在小学阶段不能强化读书的兴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时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
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最佳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
通过适当的教学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加快对某些阅读策略的掌握。
下面,我总结了一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一、从课堂入手,借助讲故事诱读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讲授一年级第二学期一篇名为《别问这是为什么》的课时,上课开始后,老教师并没有着急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先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读出来。
用生动的语言和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了解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进而理解了课文内容。
课下,学生纷纷带着对小女孩命运的深切焦虑之情主动借《安徒生童话集》的书来读一读,从而学生们开始有意想去读课外书了。
渐渐地,老教师发现学生们再去图书馆借书时,多数学生都在借阅《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寓言故事》等。
提起“白雪公主”“丑小鸭”“拇指姑娘”个个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想说一说。
在老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开始有了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去阅读书籍。
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对阅读书籍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书籍内容也会丰富多彩,这样,崇尚书、热爱书的“火苗”逐渐在孩子们心田中燃起熊熊大火,这样小学生们自己就会热爱读书,从而喜欢上阅读。
小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阅读习惯的培养虽然很重要,但毕竟课堂时间和老师的讲授引导时间有限,无法很全面和周到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候课余时间的阅读对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巩固也就很重要了,但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很低,如果老师很好地通过各种方式创设读书氛围使学生们集体课外阅读,那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就会非常有效。
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 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
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生阅读习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还规定背诵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六年制学生不少于100万、150万字。
教学实践证明,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
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些看法。
一、营造读的氛围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
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
如:利用廊柱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利用展窗开设有读书交流园地。
让孩子们一走进校门,马上就会被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所包围。
各班的图书角不仅要装满孩子们喜欢的好书,还要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如”豆丁书架”、”琅琅书吧”等,孩子们一看到名字就有要走近的冲动。
学校最好还要以书为媒介,成立一些学生社团,如设立小小文学研究会、”文学社”、“诗歌吟诵社”,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
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
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的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我校的一位读书小博士在作文中所写的:”刚转到这所学校时,我感觉看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书”,橱窗里推荐的是好书,板报上介绍的是读书方法,走在楼廊里,迎接我的是读书的名人名言……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读书沙龙活动现场,溶入到激烈的交流讨论中时,转学带来的陌生和恐惧一下子都消失了,我真的感谢书,它为我带来了那么多的伙伴。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生培养兴趣、开拓视野、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扩展知识面。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对世界的认识。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种极富益处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通过大量的阅读,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1.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配合,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学校,可以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角,供学生阅读。
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参与。
家长也应该在家中给予孩子足够的阅读空间,设置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鼓励孩子多读书。
2. 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要为他们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
学校和家庭要为小学生准备适合他们年龄和水平的书籍,包括课外读物和故事书等。
这些书籍要丰富多样,内容吸引人,同时还要注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特点,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激发阅读兴趣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和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自己亲自阅读,树立榜样,为学生做出示范。
要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引导他们尝试各种类型的作品,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
4. 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要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就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会让人终身受益。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呢?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
首先,向学生推荐阅读的素材。
“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在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图文并茂、有教育意义的读物。
如卡通类读物,故事性强的童话、神话、寓言、英雄人物故事等,这些,都容易让学生找到乐趣,产生读书的兴趣。
其次,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阅读情境。
如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赢得“开门红”的效果。
如教学《翠鸟》一课时,可以先出示翠鸟图片,然后问:“你们认识它吗?看到它,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时,教者话锋一转:还是先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从中获得答案的。
好奇心促使学生们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
又如,教学《草船借箭》,根据学生喜欢故事、崇拜英雄人物的特点,有意识地设计,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吸引到书本中来,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这时孩子急于了解故事的具体内容,很容易产生读书的兴趣,然后趁势让孩子仔细阅读本文。
二、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读书气氛,鼓励学生抛开一切杂念,认真读书,真正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抱着读不懂决不罢休的决心。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只有长期如此,我相信“囫囵吞枣、有口无心”的读书现象会逐渐减少,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
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学生的阅读时间普遍较短,阅读效率不高,阅读习惯不够良好。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业发展,也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有效的引导,才能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扎实阅读素养的终身读书人。
这也是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阅读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念和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研究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正文2.1 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阅读。
而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寻找适合孩子的读物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其口味和年龄的书籍,让孩子从中找到乐趣和愉悦。
还可以引导孩子多接触各种类型的书籍,开阔视野,激发对不同领域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课外阅读在小学生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之外,自主选择阅读书籍、报刊和其他文字资料的活动。
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思维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
在当今社会,由于家长繁忙、课外活动过多、网络娱乐式消遣等因素,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普遍偏弱。
本文将从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现状、策略和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现状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整体偏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兴趣:很多小学生对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更愿意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活动中。
2. 缺乏自主性:大部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需要家长或老师督促,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3. 阅读材料单一:很多小学生没有接触多元化、广泛的阅读材料,对文学、自然科学、历史等领域了解不够。
4. 阅读时间不足:受学业负担和课外活动的制约,很多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
为了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需要通过多种策略和渠道来促进。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策略:1. 打造阅读氛围:在家庭和学校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
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亲自培养阅读习惯。
学校要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节、诗歌朗诵会等。
2. 多元化选择阅读材料:为小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满足不同兴趣和需求。
3. 鼓励自主选择:学校和家长要鼓励小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阅读材料,提高其阅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 积极引导: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并与他们共同分享阅读的收获和感悟。
5. 合理分配时间:在保证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家长和老师要合理安排小学生的课外时间,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活动。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有效策略。
培养家庭阅读氛围是关键,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共同享受阅读的乐趣。
设立阅读计划和目标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
利用多种阅读材料丰富阅读内容,鼓励分享阅读体验可以增强孩子的阅读兴趣。
建立奖惩机制则可以激励孩子坚持阅读。
结论部分指出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策略在促进阅读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结合新科技手段,提升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策略研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培养家庭阅读氛围、设立阅读计划和目标、利用多种阅读材料、鼓励分享阅读体验、建立奖惩机制、结论、有效策略、未来研究、重要性。
1. 引言1.1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升素养、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持续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能够拓展小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求欲望。
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有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更广阔的前途。
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1.2 研究背景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可,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发现,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研究中,许多学者都曾探讨过小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培养策略和方法。
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15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学习内容,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延伸到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读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论文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论文: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浅议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
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基础是大有益处的。
但是仅依靠课内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来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远远不够的。
而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多样,如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这些文学作品的语言就是门艺术,作为艺术化了的语言,也就有了欣赏、审美的价值。
要想走近作品的形象,语言及其他表现形式,学生就必须去感受,去体验,去揣摩,因此就离不开欣赏和审美。
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审美是肤浅的、初步的、幼稚的,我们需要的不是鉴赏,仅仅是一种渗透、一种融入、一种尝试而已。
希望通过阅读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
”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特别是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氛围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处培养。
小学阶段是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全体学生学会阅读。
课标中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强调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尤其重要。
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
激励、呼唤、鼓舞。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阅读目标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社区阅读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学校不仅仅着眼于身边的小社区,而是在此基础上,在更大的社区范围内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条件。
学校突破了狭小地域的限制,与社区联手,成立固定社团,组织大型汇报表演活动,大大地促进学生读书的兴趣。
1.邀请新华书店到校进行售书活动
定期邀请新华书店到校进行售书活动,不仅为后面的读书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同时也教育了孩子们如何巧用零用钱,让读书活动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
2.畅游儿童图书馆、新华书店、诗书街文化站
为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各社区图书馆管理员不但为同学们讲解了有关图书馆的使用要求,办理读者卡,更带同学们参观和使用图书馆各功能室,加深同学们对图书馆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浓厚了,读书热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学生的阅读则渐入佳境,书店、图书馆成为孩子最向往的地方。
3.打造活力书香,张扬书香魅力
我校已成功地举办了由学校、家庭、社区1000多人共同参与的
大型读书活动:“祈福奥运你我同行”、“show缤纷童话,展阅读风采”、“扬惠福精神觅诗书风情”、“缤纷亚洲”等。
让学生通过阅读的途径关心、了解、支持、参与社会活动,每个活动学生进行为期一到两个月的阅读综合实践,利用社区阅读资源,通过调查、访问、查阅收集资料去了解相关活动的历史、礼仪、饮食、服饰、旅游、运动、地理等民俗文化风情。
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
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些大型活动中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立足课堂,课内指导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课堂教学,引发课外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介,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内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课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些做法使人体会到,应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去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愿望,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评促读,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定期表彰“阅读小状元”及“书香家庭”,并把获奖家庭、学生的读书心得、写作成果定期刊登在学校校刊《童言童语》上,树立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热情,对学生坚持阅读起到助动和促进作用。
(二)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
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了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
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读好书”
1.读经典、美文陶冶情操。
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2.优秀读物,师生共享。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各年级每学期都推荐两到三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供学生进行阅读,并设置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师生读书、聊书,让好书提高老师的文化修养,让好书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3、开设了“百味书屋”大讲堂,由学校分管的行政每学期给全校学生上4节大阅读课,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讲述名人阅读的故事,介绍推荐优秀书目,让学生从心中的偶像或榜样中得到启示,促进学生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三、亲子阅读是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向纵深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亲子阅读”活动在实践中探索阅读的方法
实践表明:一个家庭的阅读氛围,父母自身的阅读、学习意识和习惯是影响孩子阅读的最重要因素。
儿童的阅读应与家人一同分享,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庭中
创造一种读书的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启动了“亲子阅读”活动,将学校的读书工程向学生家庭延伸。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把活动积累的经验,与家长一起分享、学习,为家长在今后的读书活动中有效指导孩子的阅读,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使家长在与孩子读书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修养,推动书香校园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每个星期六向学生及家长开放“周末亲子书屋”,为学生与家长提供阅读的场所。
每次阅读后学校将发一张争章登记卡记录相关的阅读资料,教师指导家长选择图书,向家长传授和探讨家教读书经,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和活力。
设立“我和爸妈齐阅读”亲子阅读卡,让学生及家长将假期共读感受记录下来,为“书香家庭”的评比提供一定依据。
亲子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共发亲子阅读卡1768份,实收1715份,有效率达97%;
评出48个“阅读小状元”、24个“书香家庭”。
(二)“亲子共读”活动是促进亲子间交流的有效方式
“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一种生活方式,更可以谈的上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受益匪浅。
在亲子阅读中进一步加深亲子关系,体会亲子阅读的情感乐趣,而且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在与孩子共同阅读中,使家长逐渐体会到与孩子一起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事情。
(三)“亲子共读”活动是阅读习惯养成的载体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我校以“亲子共读”活动作为训练的一种手段,以“小手拉大手”的家庭模式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读书会、亲子共读等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
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不仅吸引着全校师生的投入,也吸引着广大家长的热情参与。
亲子共读活动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