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故乡诗歌 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48.52 KB
- 文档页数:6
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陶渊明相关田园诗赏析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
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
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
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
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
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
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
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
“愿”是指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隐居躬耕的心愿。
不愿为荣华富贵出卖灵魂。
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际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
诗人怀着意满志得,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
子侄与俱,笑语不断,披榛寻径,健步而前。
他要同故友共忆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无复余”的噩耗。
一向通达的诗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首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子侄跟随,诗人却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独”行;“崎岖历榛曲”,一任小径上的灌木丛牵掣他的衣衫。
诗人“怅恨”什么呢惆怅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恼恨的是自己的不悟。
如果早离官场,多同故友相聚些时日,不就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推迟了这一悲剧的降临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从这种怅恨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的呢——“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也许是因为访友不得的余哀,也许是因为旅途的困顿劳乏,诗人在溪涧边坐下来小憩片刻。
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陶渊明田园诗赏析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以下是对这些著名诗篇的简要赏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与社会隔离、充满自然美景的世外桃源。
诗人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在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人们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另一篇代表作,诗中描绘了他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充满生机的田园世界,人们在那里过着简单、自由、快乐的生活。
《饮酒》是一首饮酒诗,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中,他描绘了一个自在、豪放、充满自由的饮酒场景,人们在那里享受着自由和快乐。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篇关于他的传记。
诗中,诗人对五柳先生的敬佩和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他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和修养的世界,人们在那里享受着宁静和安详。
这些诗篇描绘了陶渊明所见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敬和赞美。
这些诗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阅读。
陶渊明诗歌鉴赏陶渊明诗歌鉴赏引导语: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下面是小编收集陶渊明11首著名诗歌原文以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悦和宁静。
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4.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陶渊明《归园⽥居·五⾸》赏析陶渊明《归园⽥居五⾸其⼀·少⽆适俗韵》赏析少⽆适俗韵①,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②,⼀去三⼗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
开荒南野际⑤,守拙归园⽥⑥。
⽅宅⼗余亩⑦,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⑧,桃李罗堂前⑨。
暧暧远⼈村⑩,依依墟⾥烟⑾。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⑿。
户庭⽆尘杂⒀,虚室有余闲⒁。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⒂。
【注释】①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②尘⽹:指尘世,官府⽣活污浊⽽⼜拘束,犹如⽹罗。
这⾥指仕途。
③三⼗年:吴仁杰认为当作“⼗三年”。
陶渊明⾃太元⼗⼋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恰好是⼗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怀恋旧居。
⑤南野:⼀本作南亩。
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些守正不阿的⼈。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地⼗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
⑾依依:轻柔的样⼦。
墟⾥: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树颠,⽝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具,这⾥⽐喻仕途。
返⾃然:指归耕园⽥。
这两句是说⾃⼰象笼中的鸟⼀样,重返⼤⾃然,获得⾃由。
【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向乡⾥⼩⼉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不由⼰的⽣活,终⽼⽥园。
归来后,作《归园⽥居》诗⼀组,共五⾸,描绘⽥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情。
这是第⼀⾸。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貌,不见组织雕镂之⼯。
然⽽苏东坡说:“其诗质⽽实绮,癯⽽实腴。
”(《与苏辙书》)⼜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古典文学成就已经不言而喻,他的田园诗歌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提到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我们一定要说的就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表现出极为优美的语言。
他善于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准确把握乐府古体的“韵腹”,使古典诗歌的对仗韵律十分谐调;另外,他以精细流畅的语句、奇特的比兴,妙用写景点睛、细节生动,营造出一种浪漫古典的语言色彩。
此外,陶渊明把田园诗歌中的情愫很好地表达出来。
他常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哲思和深沉的情绪,以及对自然的热爱,把宁静的乡村生活文字化;他还着力反映自然风光、村野风貌,深深表达出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感受,使诗歌充满了浓浓的情调。
有人说,陶渊明占据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终点,把诗歌推向了顶峰。
他的田园诗歌不仅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和内容,而且在语言和美学上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不失为一份宝贵的文学财富。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导语: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堪称第一位田园诗人。
他的诗歌涉及题材比较多,但是最主要的特色还是平和自然,以“素”美区别于其他诗人。
下文是应届毕业生网为您整理的陶渊明田园诗赏析,欢迎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简单赏析: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陶渊明《移居》全诗及赏析《移居二首》陶渊明【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⑺。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⑻。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⑼。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⑽。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⑾。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⑿。
注释:⑴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今江西九江)下(见《陶渊明诗笺注》)。
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
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
⑵素心人:心地朴素的人。
李公焕注云:“指颜延年、殷景仁、庞通之辈。
”通,名遵,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之庞主簿。
数:屡。
晨夕:朝夕相见。
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有很多朴素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⑶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
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
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
从兹役:顺从心愿。
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⑷蔽庐:破旧的房屋。
何必广:何须求宽大。
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
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
⑸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
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
抗:同亢,高的意思。
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
谈在昔:谈论古事。
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⑹析:剖析文义。
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如《晋春秋》记载:“谢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
”陶渊明也不免有这种爱好。
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
这两句是说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⑺“春秋”两句:大意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⑻斟:盛酒于勺。
酌:盛酒于觞。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⑼农务:农活儿。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相关推荐
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
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移居二首》——陶渊明
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译文〕
从前便想居南村,
非为选择好住宅.
闻道此间入纯补,
乐与相伴共朝夕.,
我怀此念已很久,
今日迁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宽大
遮蔽床靠愿足矣.
邻居常常相往来,
直言不讳谈往昔.
美妙文章同欣赏,
疑难问题共分析.。
陶渊明的诗歌赏析3篇详细分析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的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归园田居·其二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
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
《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
《故乡》课文赏析以“我”的口吻,展开内心的独白,在抒情诗中是最常见的方式。
《故乡》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倾诉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对故乡的向往。
在某种意义上,这虽然是一首情诗,诉说着诗人的“失恋”之苦,但与一般感伤、浮泛的情诗迥然不同,诗人没有止于诉说个人的痛苦,也没有过多地宣泄情绪,而是在一种“平静的回忆”中,在“痛定思痛”中,结合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
诗人如何展开自己的情感空间,如何使“抒情”的境界更为开阔、深沉,是讲解此诗的重点。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但诗人却从收获后返回河边的船夫写起,接着才引出了背负着痛苦回乡的自己,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古典诗歌中的“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在“船夫”与“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为一种收获,一笔财宝。
在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仅有了某种具体的可感*──“财宝”会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痛苦”的独特理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种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
在这一段中,诗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营造出了一种凝重、深远的抒情氛围。
在下面的诗行中,诗人正面展开了对故乡的咏叹。
在他的笔下,故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河岸、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开的自然,也与诗人记忆中的童年、少年经验相关,它们迎接着诗人的归来,抚慰了他心头的伤痛。
在这一段咏叹中,诗人运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你们能治愈爱的痛苦?”“你们会答应再给我安宁?”──追问故乡能否接纳他的归来;继而是排比句──“在清凉的溪边,我曾看水波嬉戏,/在大河边,我曾看船只驶过”──展开对往昔的回忆;最后,还有感叹句──“永葆忠实的你们”──抒发对故乡同胞的感激之情。
句法的交替,使诗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推进,展开了一个丰富的情感空间。
然而,就在故乡展开双臂,拥抱“我”的一刻,诗人的语调又发生了陡转,“可是,我知道,我知道,/爱情的痛苦,不会很快就治好”,刚才对故乡的呼唤,被一种深深的质疑替代,故乡接纳了“我”,但并不能真正驱除“我”胸中的痛楚,像大河一样展开的诗行在这里发生了逆流、回旋,清醒的、思辨的语调与前面咏叹的语调,形成了反差,进一步强化了“痛苦”的。
陶渊明诗歌赏析5篇陶渊明是个自命清高之人,他的和都是绝世佳作。
小编为你整理了陶渊明5篇诗歌的赏析,请看看!【1】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
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
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
“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陶渊明诗歌赏析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读者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结构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够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 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 ?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精神和现实拉开了距离,超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管住在什么地方都是偏僻和宁静的.宁静在心,心不动,外边的世界就不会动.表达了作者超脱自在的生活态度.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涵蕴着深刻的哲理."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同时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其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类似"拗救".第三句借势发问,第四句给出答案,四句浑然一体,以致于以造语奇险著称的忘安石都称赞说:"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还有一种版本将"见"字写作"望"字,苏东坡认为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因为"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二句是对全诗的总结."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无非是在告诉读者:你们看,这归隐的生活多么美好啊!又何必要去为官,去为"五斗米"折腰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庄哲学的痕迹,也可以让人感悟到后世禅宗大彻大悟的意味.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赏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五首》课文评点及说明《诗五首》课文评点及说明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写把酒闲话。
窗子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圃,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这田园风光简直令人陶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诗人告诉朋友: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朋友间那种融洽的感情、诗人对田园的喜爱溢于言表。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他善于用看似平淡的描述创设深邃高远的意境,《过故人庄》很能表现他的这一风格。
值得强调的是,孟浩然的田园情趣毕竟是封建文人的闲适恬淡之情,与劳动者的田园情趣有本质区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歌咏西湖的诗,旨趣不在于介绍某一处名胜或某一种景物,而是要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为此,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二、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陶渊明诗二首(归园田居)》赏析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漏。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ó)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ǎi)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题】《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彭泽令归隐,其时四十一岁。
《归园田居》大约作于归隐的次年。
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陶渊明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适应世俗。
动宾短语作“韵”的定语。
韵:指气质,性格、情趣等。
性:生性,性格。
本:本来,副词。
.丘山:这里指山林。
○以追述往事开篇,言自己从小就厌恶世俗官场,本性喜爱大自然,体现出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官场。
官场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罗网。
去:离开,指离别故园的丘山。
三十年:应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熙义之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刚好过了十三年。
○写诗人对以往误入仕途的深刻反省。
“尘网”一词,是首句“俗”的具体化。
诗人将官场斥为“尘网”,见其憎恨之情。
“三十年”,极言时间之长,加重了“误”的份量,见其追悔莫及的心情。
以上为一层,写自己的本性与误落“尘网”的矛盾。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漏。
羁鸟:关在笼里的鸟。
羁,束缚。
旧林:过去栖息的山林。
池鱼:被捕捞来放养在池里的鱼。
故渊:过去生活的深潭。
这两句的“恋”与“思”“旧”与“故”均为互文。
○承前叙诗人误落官场“尘网”,意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深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见其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
诗以“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意象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以其优美的田园诗歌闻名于世。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以其沁人心脾的诗意和艺术魅力让人陶醉,更以其极富意象化的手法,描绘出了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田园景象。
下文将从意象的角度,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进行研究。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以其纯净朴实的意象而著称。
他大量使用了大自然的景物、动物和植物来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
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一意象以采菊花为切入点,展现了一个安宁祥和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惬意。
除了描绘自然景象外,陶渊明还通过意象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以一个荒凉的山谷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乌托邦。
他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水、山、云、花等意象也经常出现,并且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灵感的涌现,山象征着坚毅和不屈的精神,云象征着飘逸和自由的心境,花象征着美丽和繁荣。
这些意象在陶渊明的诗歌中频繁出现,构成了他独特的田园诗歌语言。
动物和植物的意象在陶渊明的田园诗歌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以真挚的感情描绘了独具特色的田园生活场景。
在《闻黄鹂》中,陶渊明将黄鹂的歌声与田园生活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在《归园田居》中,他又通过描绘一只狗的形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对放浪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他与自然的亲近。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享受,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还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类的文化和思想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大家知道,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诗歌体例,为我国古代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但又不浅薄,读后使人感到淳厚有味,富有意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静美画面。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陶渊明诗歌鉴赏一《移居其二》魏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作品赏析: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体现出“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注释:(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同时,对躬耕自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
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
斟酌:指饮酒。
斟:执壶注酒。
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
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
将:岂,难道。
胜:强。
高。
无为:不要。
去兹:离开这里。
(7)纪:经营,料理。
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春秋之季多朗日,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欢言笑语无厌时。
陶渊明的经典作品与赏析引导语: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与《归园田居》都是杰出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四首经典的作品与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本篇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归田后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
如诗中我们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点化,都增添了无穷的情趣,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它们有近有远,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的生机,有自然的趣味。
将这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便又构成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图景,并从这图景中体会到诗人那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意境美。
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琅琅成诵,富有音乐美。
《归来去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飘,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衙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鉴赏Appreciation of Tao Yuanming's Return to Garden and FarmTao Yuanming's poem "Return to the Garden and Farm" is a beautiful and evocative piece of literature that reflects on the simple pleasures of life and the importance of finding peace and contentment in nature. In the poem, Tao Yuanming describes his decision to leave behind the distractions and complexities of the city and return to his rural home, where he can cultivate the land and live a simple, peaceful life.One of the key themes of the poem is the idea of finding happiness and fulfillment through a connection with nature. Tao Yuanming writes about the joy he experiences as he tends to his garden and farm, and how the beauty and tranquility of the natural world helps him to find inner peace and contentment.Another important theme of the poem is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 Tao Yuanming reflects on the stresses and distractions of life in the city, and how they can interfere with one's ability to find happiness and meaning in life. In contrast, he portrays the country as a place of simplicity and harmony, where one can escape the noise and chaos of the city and find a sense of peace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natural world. Overall, "Return to the Garden and Farm" is a timeless and inspiring poem that speaks to the human desire for a simple, fulfilling life in harmony with nature.陶渊明的诗《归田园》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生活的简单乐趣和在自然中寻找平静和满足的重要性。
魏晋诗人对乡愁的表达——以陶渊明的诗作为例引言乡愁是一种深藏在人心中的情感,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陶渊明被称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乡愁的表达。
本文将以陶渊明为例,探讨魏晋时期诗人对乡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手法。
1. 回到家乡(描写家乡)陶渊明对家乡的描写常常充满浓厚的感情。
他用细腻而真实的语言描述了家乡山水的美丽、风物的变幻等,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唤起读者对家乡的情感共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首《归去来兮辞》以纯净深情之语描绘了作者思念故土、欲归故里之心境。
2. 思念故土(表达内心情感)陶渊明笔下的诗篇中常常能够看到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他通过内心独白或者描写身边事物来表达这种思念之情,唤起读者对乡愁的共鸣。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两首《饮酒》和《登岳阳楼》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对旧友的思念之情,展现了陶渊明内心深处关于乡愁的挣扎与感伤。
3. 对逝去时光的回味(儿时记忆)陶渊明在一些诗作中通过对儿时记忆的描述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恋和感伤之情,这也是乡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含章巨眉矫如虹,雄飞雌走斯可同。
岭上春闺窥林日,满庭集碎列中风。
瑁琈孤蕾向冷水,枇杷枝末折飞蓬。
丹阳一梦应长短,立即先生扩在胸。
"这首《立即先生扩云志》通过对儿时记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恋之情。
结论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的诗人,通过他的诗作表达了强烈的乡愁情感。
他以描写家乡、思念故土和回味逝去时光等方式来唤起读者对乡愁的共鸣,展现了个人与家乡、过去的深刻联系。
通过深入研究陶渊明及其他魏晋诗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他们对乡愁的细腻表达。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渔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水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有座山,山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
(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
只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很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竹一类的树林。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狗的叫声不断传来。
里边的人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边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地自由自在地娱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了渔人,大吃了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
他们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招待他。
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桃花源的人说自己的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起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一对他们说了,大家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住了几天,渔人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叮嘱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划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见太守,告诉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先前所作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条路。
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听了这件事,很高兴地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就病终了。
以后就再没有问路探访的人了。
桃花源诗陶渊明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译文】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合理的社会秩序),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
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
最初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世俗人寻找桃花源来时的路便荒芜废弃了。
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
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收获了,也不用缴纳赋税。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少见人来往,只听得鸡和狗互相鸣叫。
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
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
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天边暖了,春天来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
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
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多用智慧)?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
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被渔人发现了)。
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世风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
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点评】《桃花源记》是东晋田园派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一篇小记,相当于序。
从文体上来看,《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通过渔人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写了桃花源的概貌;而《桃花源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以诗人的口吻讲述了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也分析了桃花源社会形成的历史原因。
一文一诗,形式不同,但主题一致,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民风淳朴、宁静和睦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诗并记》刻画的桃花源虽然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但是通过对虚构的理想社会和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对世外桃源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幸福安乐生活的愿望。
在艺术上,诗人将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语言平淡自然。
拓展: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1)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2)中,一去三十年(3)。
羁鸟(4)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5)际,守拙(6)归园田。
方宅(7)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8)后檐,桃李罗(9)堂前。
暧暧(10)远人村,依依(11)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2)。
户庭(13)无尘杂,虚室(14)有余闲。
久在樊笼(15)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俗罗网,官府污浊而没有自由,犹如网罗。
(3)三十年:泛指很多年。
(4)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
可解释为固守自己纯正朴素的本性。
(7)方宅:住宅周围。
方,通“旁”,旁边。
(8)荫:荫蔽,掩映。
(9)罗:罗列,布满。
(10)暧暧:隐约、暗淡的样子。
(11)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村落。
(12)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为本诗所用。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世俗念。
(14)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清闲。
(15)樊笼:蓄鸟的笼子,比喻仕途、官场。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自己陷入官场象笼中的鸟一样,终于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仕途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场,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守正不阿,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轻柔的炊烟随风升腾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枝头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闲静的屋子里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1)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2)理荒秽(3),带月荷锄(4)归。
道狭(5)草木长(6),夕露沾(7)我衣。
衣沾不足(8)惜,但(9)使愿(10)无违(11)。
【注释】(1)南山:指庐山。
(2)兴:起床。
(3)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4)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5)狭:狭窄。
(6)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7)沾:(露水)打湿。
(8)足:值得。
(9)但:只。
(10)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11)违:违背。
【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点评】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
古往今来,陶渊明的田园诗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梁朝学者钟嵘,在《诗品》中高度评价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歌的宗师。
此后历代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也对其推崇备至。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描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
组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代表作,一共五首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归隐后由衷的喜悦之情。
这里选取的《归园田居·其一》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再到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归园田居·其三》是组诗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十分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在艺术手法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但朴素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
不管是他虚构的世外桃源也好,还是回归田园后真是的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也罢,陶渊明都在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另外,他还常常将深刻的哲理融入诗歌中,使平凡的素材表现出不平凡的意境。
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