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规划原理-交运城轨方向资料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交运城轨方向资料整理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1定居与原始聚落:1)城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定居,人与动物有着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生存本性;不同点:人类的精神需求,早期对神灵的崇拜

2)原始社会,人类尚未掌握自觉的生产意识和生产手段,像动物一样居无定所,采集自然事物、捕食猎物冲击,还要躲避自然界风险

3)人类的生存技能逐步提高,生活逐渐稳定。掌握一些食物储藏方法、发现并种植可周期性收获植物、对野生动物的驯化。

4)对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家畜驯化技术的掌握,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分工,这使得人类居所趋于稳定

5)社会性的人类族群活动以聚落形式从事各种维持生存活动,逐渐从追逐猎物的临时聚落过渡到农耕文化下的村落

6)村落的产生就是最初的定居形式:人类以群体为单位、因生存需要在某一个地方永久性地停留

2城市的形成过程:1)人类生产方式的改进、产生力提高,产品有了剩余,这具备了交换的基本条件。早期的交换形式是物物交换。

2)交换量增加、交换次数频繁,出现专业交换的商人,交换场所也逐渐由临时过渡到固定的“市”。3)生产水平继续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交换物品种类增多,劳动分工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

4)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人类完成第二次劳动分工,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5)居民点的变化:以农业为主的部分是农村,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

6)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密度。

3近代城市发展:1)城市工业发展与人口集聚2)城市布局变化3)城市与环境变化4)科学技术发展提升城市生活质量5)工业化产生的城市问题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1)发展概况:经济恢复,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规模扩,20世纪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0%。2)城市发展提升物质水平,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引发生态问题,例如沙尘暴、热岛效应等3)城市对外交通变化4)城市中心区的衰落与复苏5)城市群延绵发展6)应对城市住房、生态、交通等负面问题措施

5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1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2城市规划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之一3城市规划作为未来空间结构的演变主体

6城市的实质:1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一定区域的中心3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4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7城市的主要特征:1具有非农业的职能2高密度的生活居住空间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9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1合理安排城市的居住、商业、工业等各部分布局、用地和设施,使之各自实现其功能,互不干扰,并节约投资。

2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系统,使所有的交通方式获得最大便利。

3使城市各个部分居住区的用地大小、日照、绿地及商业的停车场和建筑间隔,都能达到最适宜的标准。

4提供多种类型的、能满足所有家里需要的安全、卫生和舒适的住宅。

5提供规模、位置和质量上都具有较高标准的文体、教育、娱乐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

6提供足够而经济的供水、排水、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10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配置、城市空间组合、实现手段与方法

1周代:《周礼.考工记》1)记述按照封建等级划分的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等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2)记述周王城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义:周礼对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规划建设。极大影响后世封建王朝帝都建设,乃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等国

2战国时期::越国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为国都选址;鲁国济南城打破对称格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分布也不对称;赵国国都建设充分考虑北方特点,高台建设,壮丽的视觉效果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益彰。城市布局多样化原因:1)周天子统治削弱,思想上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2)出现了〈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等论著,从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创造

3〈管子〉思想解读:1)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2)“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思想上打破周礼单一模式束缚3)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农业生产是城市发展前提4)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应采用功能分区制度。意义: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上一本革命性著作,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进行确立

4〈商君书〉思想解读:1)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2)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3)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意义:开创我国古代城镇关系研究先例

5秦国:城市布局特色:1)秦王信神,其城市规划的神秘主义色彩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2)城市规划中出现不少复道、甬道等多重城市交通系统,具有开创新意义

6唐朝:长安城。布局特点:1)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管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2)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设集中的东西两市3)整个道路系统、坊里、市肆位置由中轴线对城布局4)部分体现了周代王城的规划思想,旁三门、左祖右社5)里坊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坊中巷的布局模式以及城市道路的连接方式都相当成熟

第二章城市化与城市化的问题

1城市化含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城市化进程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比重上升(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提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剩余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3城市化的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比例为30%2中期阶段: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在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60%及以上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还将转向第三产业

4中国的城市化道路:1东部与西部的地域差异: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整体经济优于西部,东南沿海城市化进程较快,西部较慢2我国城市化问题严峻:21世纪我国将会有大规模城市化,预计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这是我国将面临的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