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学分析中的几何法或解析法
- 格式:docx
- 大小:55.14 KB
- 文档页数:8
2013年物理一轮精品复习资料: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受力分析的方法(1)隔离法和整体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或将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2)假设法在判断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3)注意①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画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②区分内力和外力。
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就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③在难以确定物体的某些受力情况时,可先根据(或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再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
3、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轴上和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分析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对、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
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静力学部分总结姓名:孟庆宇班级:15工9 学号:20150190218静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力系简化及平衡。
平面力系:1、平面汇交力系;2、平面力偶系;3、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力系:1、空间汇交力系;2、空间力偶系;3、空间任意力系。
一、基本概念1、静力学;2、刚体;3、变形体;4、力;5、力系;6、等效力系;7平衡;8、平衡力系;9、平衡条件;10、平衡方程; 11、力系简化;12、合力;13分力;14、二力构件;15、自由体;16非自由体;17、约束;18、约束力;19主动力;20、被动力;21、施力体;22、受力体。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两种:(1)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静力学研究物体的外效应。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内效应。
23、平面力系;24、平面汇交力系;25、平面力对点的矩;26、平面力偶矩;27、平面任意力系;28、主矢;29、主矩;30、平面力系平衡条件;31、平面力系平衡方程;32、平面物体系统;33、平面物体系统的平衡;34、静定问题;35、超静定问题;36、平面桁架。
37、空间力系;38、空间汇交力系;39、空间力对点、对轴的矩;40、空间力偶矩;41、空间任意力系;42、主矢;43、主矩;43、空间力系平衡条件;44、空间力系平衡方程。
二、基本理论1、五大公理、两个推论及其应用。
2、工程中常见的八大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
(1)光滑约束;(2)柔索约束;(3)圆柱销光滑铰链约束;(4)固定铰支座约束;(5)滚动支座约束;(6)球铰链约束;(7)止推轴承约束;(8)固定端约束。
3、力的投影定理及性质(平面、空间);4、力矩、力偶矩的定义及性质(平面、空间);5、合力投影定理及合力矩定理(平面、空间);6、力的平移定理;7、任意力系的四种简化结果 (平面、空间);(1) 0='RF 0≠O M ;(2) 0≠'R F 0=O M ;(3) 0≠'R F 0≠O M ; (4) 0='RF 0=O M 。
静力学问题的基本解法一、解题思路和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
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
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
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二、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
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①三个力必共点。
②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③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三、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一)、受力分析要点: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3、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4、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5、物体或结点:6、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①受力平衡时②受力不平衡时7、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8、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二)、受力分析步骤:1、判断物体的个数并作图:①重力;②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③场力(电场力、磁场力)2、判断力的方向:①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去判;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去判;a由牛顿第三定律去判;b由牛顿第二定律去判(有加速度的方向物体必受力)。
理论力学(静力学)总结静力学——主要研究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同时也研究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以及力系简化的方法等。
运动学——只从几何的角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而不研究引起物体运动的物理原因。
动力学——研究受力物体的运动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所谓刚体是指这样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推理1 力的可传性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公理4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公理5 刚化原理约束反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够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1.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F N作用在接触点处,方向沿接触表面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物体2.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胶带等构成的约束拉力F T 方向沿着绳索背离物体3.光滑铰链约束(1)向心轴承(2) 圆柱铰链和固定铰链支座4.其它约束(1)滚动支座(2)球铰链一个空间力(3)止推轴承物体的受力分析受了几个力,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力的作用方向平面汇交力系几何法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可用力对点的矩(简称力矩)来度量力F 对于点O的矩以记号Mo(F )表示Mo(F )=±F h 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向转动时为正,反之为负。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r表示由点O到A的矢径矢积的模r F 就等于力F对点0的矩的大小,其指向与力矩的转向符合右手法则。
合力矩定理这种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力偶只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可用力偶矩来度量力偶矩 M(F,F') 力偶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与矩心的位置无关M=±F d 代数量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则为负。
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推论(1)任一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
静力学中临界问题的求解临界问题是物理现象中的常见现象。
所谓临界状态就是物理现象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中间过程,临界状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瞬时性、突变性、关联性、极值性等。
临界状态往往隐藏着关键性的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切入口,在物理解题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求解临界问题通常有如下方法:极限法、假设法、数学分析法(包括解析法、几何分析法等)、图象法等。
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要使”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
处理问题时,一般把物理问题(或过程)设想为临界状态,从而使隐藏着的条件暴露出来,达到求解的目的。
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解决办法是采用假设法,把物理过程按变化的方向作进一步的外推,从而判断可能出现的情况。
数学分析法;是一种很理性的分析方式,把物理现象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数学工具加以推导,从而求出临界问题,用这种分析方法一定要注意理论分析与物理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切忌纯数学理论分析。
图象法:将物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反映到物理图象中,通过图象分析求出临界问题。
下面列举的是高中物理各知识系统中典型的临界问题。
一、共点力动态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的解读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中,常涉及到什么时候受力“最大”或“最小”,那个绳先断等问题。
【例4】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现将长木板的一端缓慢抬起,要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木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不能超过多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灵犀一点】这是一个斜面问题。
当θ增大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增大。
当此分力增大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处于动与不动的临界状态。
此时是θ最大。
【解析】依题意可知,当θμθ=mgsin mgcos 时,物体处于临界状态,即θμ=tan ,则θμ≤arcot .讨论:θμ=tan 是一重要临界条件。
力的作用点。
(在力的作用下,任意两静力学各知识点总结1.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
2. 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3. 力的效应:(1)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4.刚体:在外界任何作用下形状和大小都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点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5.一个物体能否视为刚体,不仅取决于变形的大小,而且和问题本身的要求有关。
6.力: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7.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同一物体)8.如果一个力系作用于物体的效果与另一个力系作用于该物体的效果相同,这两个力系 互为等效力系。
9.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可称其为受零力系作用。
一个力系如果与零力系作用等效,则该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0. 力应以矢量表示。
用 F 表示力矢量,用 F 表示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或Kn 。
(2)内效应一一引起物体形变的效应第一章•静力学公理F R = F I +F 2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公理2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原则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与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等效。
推理1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推理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4.线,5. 柔索类约束:绳索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 ,沿着同一直线,公理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建筑结构的静力学分析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工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核心,而静力学分析方法则是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的静力学分析方法,包括常见的分析原理和技术手段。
一、力学模型在进行静力学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
力学模型是对实际建筑结构的简化和抽象,以便于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
常见的力学模型包括点模型、线模型和面模型。
点模型将结构简化为质点,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能分析;线模型将结构抽象为杆件,适用于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面模型将结构看作是由板和壳组成,适用于对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二、静力平衡的基本原理静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静力平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建筑结构中,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加速度为零,因此合外力等于零。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结构内外力的平衡关系,推导出结构的内力分布。
三、受力分析方法1.图解法图解法是一种常用的受力分析方法,通过绘制受力图和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确定结构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
图解法的优点是直观、简单易懂,适用于简单结构的分析。
但对于复杂的结构,使用图解法可能会比较繁琐。
2.解析法解析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原理的受力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受力平衡方程和变形方程,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解析法的优点是精确性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分析。
常见的解析方法包括位移法、刚度法和有限元方法。
四、结构稳定性分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两个方面。
1.整体稳定整体稳定性是指结构整体抵抗侧向位移和倾覆的能力。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塑性铰形成能力、屈曲承载力和稳定荷载比等。
为了保证整体稳定性,我们需要进行结构的整体抗侧分析和优化设计。
2.局部稳定局部稳定性是指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压等能力。
对于柱子、梁柱节点等构件,需要进行局部稳定性分析,以保证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下的应力和变形。
【陆工总结理论力学考试重点】之(第1章)静力学1、力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投影和分力?答: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F x=Fcosa F y=Fcosβ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分力:F x⃗⃗⃗ =Fcosai F y⃗⃗⃗ =Fcosβj2、力在斜坐标系中的投影和分力?答:力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F x=Fcosa F y=Fcos(φ−a)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jF x⃗⃗⃗ =(Fcosa−Fsinacotφ)i F y⃗⃗⃗ =F sinasinφ3、柔索约束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作用点为接触点,作用线沿绳子拉直的方向,背向被约束物体,通常用F T表示。
4、光滑面约束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作用点为接触点,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即约束力总是垂直于公切线),通常用F N表示。
5、光滑中间铰链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通常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F Ay表示。
6、固定铰链支座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通过销钉中心,通常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F Ay表示。
7、活动铰链支座及约束力表示?答:约束力垂直于支撑面并通过铰链中心,通常用F N表示。
8、固定端约束及约束力表示?答:通常用两个正交分力F Ax、F Ay来限制物体的移动,用一个力偶M A(也称弯矩)来限制转动。
9、二力构件?答: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可以是直杆,也可以是曲杆,如图中的AB、BC构件均为二力构件。
二力构件的特点:二力构件的二个作用力必通过两个端点的连线。
其AB、BC的受力图可表示为: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结论:两端是铰链连接,两端之间没有别的力作用的杆件,一定是二力构件;二力构件的二个作用力的作用线必通过两个作用点的连线。
10、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答:i 几何法(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ii 解析法答:将平面汇交力系(F1、F2、⋯、F n)中的每个力向x轴和y轴投影,得到每个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F xi和F yi,则:合力在x轴上的投影:F Rx=∑F xi合力在y轴上的投影:F Ry=∑F yi 合力:F R=√F Rx2+F Ry211、力对点之矩?答:M o(F)=±Fh(单位:N∙m)点O称为矩心,距离h称为力臂(过O点做力F的作用线的垂线得到)。
模型03 静力学部分(1)-高考冲刺36模型模型+典例+方法+练习目录静摩擦力是被动力模型 (2)多个物体利用整体法隔离法处理模型 (3)静态平衡问题 (6)动态平衡 (8)一、利用解析法分析动态平衡模型 (9)二、利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模型 (11)三、利用动态圆分析动态平衡模型 (12)四、利用相似三角形分析动态平衡模型 (13)五、动杆死结死杆活结模型 (15)静摩擦力是被动力模型【模型】被动力:象物体间的挤压力,绳内张力和摩擦力,没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方向和大小。
要看质点受到的主动力和运动状态而定,处于“被动地位” 。
被动力常常作为未知力出现。
【方法】静摩擦力大于0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运动趋势方向:利用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运动方向就是运动趋势方向。
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由其它力决定,一般根据平衡或者牛顿定律原理进行分析求解。
【典例】(福建省漳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L”形支架AOB水平放置,物体P位于支架的OB部分,接触面粗糙;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AO上,另一端与物体P相连.物体P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现将“L”形支架绕O点逆时针缓慢旋转一小角度,P与支架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在转动的过程中,OB对P的()A.支持力增大B.摩擦力不变C.作用力增大D.作用力减小【答案】D【解析】对P受力分析,要考虑弹力是否变化,及其静摩擦力的变化即可.物体随OB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支持力N=mgcosθ,θ增大,支持力N减小,所以A错误;弹力F=f+mgsinθ,因弹力F 不变,θ增大,f减小,所以B错误;OB对P的作用力大小等于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合力F合=√N2+f2,由于N减小,f减小.OB对P的作用力大小将减小,所以C错误,D正确.【练习1】(金华质检)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B,直到A即将移动,此过程中,地面对B的摩擦力F1和对A的摩擦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B.F1先不变后变大再变小C.F2先变大后不变D.F2一直在变大【练习2】(山西省高三月考)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B略向右移动一些使倾角 减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木板对A的作用力不变B.木板对A的作用力减小C.物块A与木板间的正压力减小D.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不变多个物体利用整体法隔离法处理模型【模型】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器结构强度分析方法航空航天领域的航空器结构强度分析方法是保证飞行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航空器结构强度分析方法,涵盖了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以及疲劳寿命分析。
这些方法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维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静力学分析方法静力学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航空器在静止或保持恒定速度飞行时的结构受力情况。
这种分析方法基于牛顿定律和力的平衡原理,通过计算和求解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状态来评估结构的强度。
常用的静力学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法、解析法和试验验证法。
1. 有限元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将结构离散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将结构的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从而实现对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进行定量计算。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航空器结构在静力学载荷下的强度表现。
2. 解析法解析法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学方程来求解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该方法适用于简单几何形状和加载情况的航空器结构之间的强度分析。
3. 试验验证法试验验证法是将真实的或者模拟的载荷作用在实际航空器结构上,通过测量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来评估结构的强度。
该方法可以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确保分析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动力学分析方法动力学分析方法用于计算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的结构受力情况,包括加速度、振动和冲击等载荷的影响。
这些分析方法帮助评估航空器结构在飞行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1. 模态分析法模态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求解结构的振型和固有频率来分析结构的动态特性。
该方法对于评估航空器结构在共振频率附近避免共振、减小结构振动以及保证航空器的稳定性非常有效。
2. 动力响应分析法动力响应分析法是一种针对航空器在非稳态载荷下的动态响应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模拟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加速度、冲击和振动等复杂载荷下的结构响应。
三、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用于评估航空器结构在长期飞行循环载荷下的使用寿命。
静力学研究的对象是静力学研究的对象是平衡物体。
静力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质点系受力作用时的平衡规律。
伐里农1725年引入的。
静力学也可应用于动力学。
借助于达朗伯原理,可将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问题的形式。
静力学在工程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静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两个:力、力偶。
力的概念是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经验证明,力对已知物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大小(即力的强度);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通常称它们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个有向的线段即矢量表示。
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不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称为力偶,它对任用平面内任一点之矩与矩心位置无关,其大小为力乘以二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即力臂,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并垂直于二力所构成的平面。
力作用于物体的效应分为外效应和内效应。
外效应是指力使整个物体对外界参照系的运动变化;内效应是指力使物体内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变化。
对刚体则不必考虑内效应。
静力学只研究最简单的运动状态即平衡。
如果两个力系分别作用于刚体时所产生的外效应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是等效力系。
若一力同另一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这一力系的合力。
静力学的全部内容是以几条公理为基础推理出来的。
这些公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力的知识的总结,它反映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属性,这些公理的正确性是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但不能用更基本的原理来证明。
二、学科分类静力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质点静力学、刚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等;按研究的方法可分为几何静力学(或初等静力学)和分析静力学。
几何静力学可以用解析法,即通过平衡条件式用代数的方法求解未知约束反作用力;也可以用图解法,即以力的多边形原理和伐里农————潘索提出的索多边形原理为基础,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来研究静力学问题。
分析静力学是拉格朗日提出来的,它以虚位移原理为基础,以分析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
他建立了任意力学系统平衡的一般准则,因此,分析静力学的方法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方法。
静力学分析中的几何法或解析法作者:王晓鹍{摘要}:静力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作用于物体上力系的平衡。
通过静力学公理具体研究以下三个问题①物体的受力分析②力系的等效替换③力系的平衡条件。
根据几何法的三步骤:确定受力体,画出脱离体和已知受力,解除约束体,画出受力方向的步骤。
从而根据几何作图解决问题。
至于解析法可以根据平衡力系中,合力必为零以及力多边形自行闭合的特点分析问题。
{关键词}静力学二力平衡公理质点{英文摘要}{ the }: Statics study is the main content of research on object on the equilibrium of force system. The axioms of statics study the following three problems of objects in the stress analysis in power system equivalent substitution of the force equilibrium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geometric method in three steps: determining force body, draw out of body and the known force, lift the restriction, draw the step stress direction.According to the geometry problem solving. As for the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balanced force, force will be zero and the force polygon self clos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the }Statics two force balance axiom particle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都称为平衡。
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平衡状态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确定的。
静力学还静力学实验静力学一词是P·伐里农1725年引入的。
按照研究方法,静力学分为分析静力学和几何静力学。
分析静力学研究任意质点系的平衡问题,给出质点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见虚位移原理)。
几何静力学主要研究刚体的平衡规律,得出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又称刚体静力学。
几何静力学从静力学公理(包括二力平衡公理,增减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刚化公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平衡力系应满足的条件,即平衡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就构成平衡方程。
静力学中关于力系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结论,也可应用于动力学。
借助达朗贝尔原理,可将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问题的形式。
静力学是材料力学和其他各种工程力学的基础,在土建工程和机械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都称为平衡。
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平衡状态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确定的。
静力学还研究力系的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发展简史静力学一词是法国数学、力学家P.伐里农于1725年引入的。
静力学实验从现存的古代建筑,可以推测当时的建筑者已使用了某些由经验得来的力学知识,并且为了举高和搬运重物,已经能运用一些简单机械(例如杠杆、滑轮和斜面等)。
静力学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发展,到公元16世纪伽利略奠定动力学基础为止。
这期间经历了西欧奴隶社会后期,封建时期和文艺复兴初期。
因农业、建筑业的要求,以及同贸易发展有关的精密衡量的需要,推动了力学的发展。
人们在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机械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出力学的概念和公理。
例如,从滑轮和杠杆得出力矩的概念;从斜面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等。
阿基米德是使静力学成为一门真正科学的奠基者。
在他的关于平面图形的平衡和重心的著作中,创立了杠杆理论,并且奠定了静力学的主要原理。
阿基米德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是:若杠杆两臂的长度同其上的物体的重量成反比,则此二物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阿基米德是第一个使用严密推理来求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物体的重心位置的人,他还应用近似法,求出了抛物线段的重心。
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首先跳出中世纪烦琐科学人们中的一个,他认为实验和运用数学解决力学问题有巨大意义。
他应用力矩法解释了滑轮的工作原理;应用虚位移原理的概念来分析起重机构中的滑轮和杠杆系统;在他的一份草稿中,他还分析了铅垂力奇力的分解;研究了物体的斜面运动和滑动摩擦阻力,首先得出了滑动摩擦阻力同物体的摩擦接触面的大小无关的结论。
对物体在斜面上的力学问题的研究,最有功绩的是斯蒂文,他得出并论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静力学一直到伐里农提出了著名的伐里农定理后才完备起来。
他和潘索多边形原理是图解静力学的基础。
图解静力学(Graphic statics),静力学中用作图方式求解问题的一种方法。
所得结果的精确度虽不如数解法,但能迅速得出一目了然的答案,故在一般工程结构的设计中也常采用。
用此法进行设计,便于随时调整原始数据和迅速找出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可用以比较几种设计方案的长处和短处。
分析静力学是意大利数学家、力学家J.L.拉格朗日提出来的,他在大型著作《分析力学》中,根据虚位移原理,用严格的分析方法叙述了整个力学理论。
虚位移原理早在1717年已由伯努利指出,而应用这个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它的数学研究却是拉格朗日的功绩。
我国古代科学家对静力学有着重大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墨翟(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在他的代表作《墨经》中,对杠杆、轮轴和斜面作了分析,并明确指出“衡……长重者下,短轻者上”,提出了杠杆的平衡原理。
主要内容静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两个:力、力偶。
静力学天平力的概念是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经验证明,力对已知物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大小(即力的强度);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通常称它们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可以用一个有向的线段即矢量表示。
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不在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称为力偶,它对任用平面内任一点之矩与矩心位置无关,其大小为力乘以二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即力臂,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并垂直于二力所构成的平面。
力作用于物体的效应分为外效应和内效应。
外效应是指力使整个物体对外界参照系的运动变化;内效应是指力使物体内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变化。
对刚体则不必考虑内效应。
静力学只研究最简单的运动状态即平衡。
如果两个力系分别作用于刚体时所产生的外效应相同,则称这两个力系是等效力系。
若一力同另一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这一力系的合力。
静力学的全部内容是以几条公理为基础推理出来的。
这些公理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力的知识的总结,它反映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属性,这些公理的正确性是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但不能用更基本的原理来证明。
学科分类静力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质点静力学、刚体静力学、流体静力学等;按研究的方法可分为几何静力学(或初等静力学)和分析静力学。
几何静力学可以用解析法,即通过平衡条件式用代数的方法求解未知约束反作用力;也可以用图解法,即以力的多边形原理和伐里农——潘索提出的索多边形原理为基础,用几何作图的方法来研究静力学问题。
分析静力学是拉格朗日提出来的,它以虚位移原理为基础,以分析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
他建立了任意力学系统平衡的一般准则,因此,分析静力学的方法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方法。
静力学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房屋、桥梁的受力分析,有效载荷的分析计算等。
参考文献《静力学》(第2版)静力学作者:谢传锋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其第1版《静力学》、《动力学(I)》、《动力学(II)》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原第1版与单辉祖编著的《材料力学(I)》、《材料力学(II)》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工科力学“九五”规划教材,其中,《静力学》和《材料力学(I)》、《材料力学(II)》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本书保持了原书的理论体系和特点,将原书中若干讲述过于简略的内容作了适当补充,增加和调整了例题和习题,并增加了思考题。
使其更便于自学。
全书分几何静力学和分析静力学两部分,包括质点的平衡、刚体的平衡、刚体系与构件的平衡、质点系的平衡等四章。
本书与《动力学》(第2版)为一套教材,体现了模块式设课和教材特点,便于教学安排;克服了传统理论力学教材体系中的重复、繁琐的缺点;在一些内容中通过实例,应用计算机仿真与结果分析,介绍了计算技术在力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前修课的基础,并注意与后续课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本科的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关学科动力学、流体力学、分析力学、运动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变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爆炸力学、磁流体静力学五大公理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