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0.23 KB
- 文档页数:9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阿房宫赋》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阿房宫赋》,使学生了解汉代文化繁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阿房宫赋》中的阿房宫遗址的现状。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它的主题是什么?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通过分组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阿房宫赋》的原文。
2. 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文学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形象描写等。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阿房宫赋》的主题和意境。
三、文学鉴赏(20分钟)1. 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引导学生欣赏《阿房宫赋》中的优美词句,并解释其意义。
四、写作实践(20分钟)1. 要求学生以《阿房宫赋》为题材,创作一篇类似的文章。
2. 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构思文章结构等。
3.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提出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2. 《阿房宫赋》原文及相关解读材料3. 学生创作用纸、笔教学评估:1. 阅读理解测试:提供一段《阿房宫赋》的摘录,要求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2. 写作评估: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分,包括内容、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实地考察阿房宫遗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汉代文学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3. 组织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特点:1. 通过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掌握《阿房宫赋》的结构、意义、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古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掌握古诗词的解读方法和写作技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意识二、教学重点•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掌握其意义和艺术特点•掌握《阿房宫赋》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三、教学难点•理解《阿房宫赋》的意义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学工具:课件、多媒体设备、黑板、笔、纸等•教学材料:《阿房宫赋》全文、课件、双倍体PDF等2. 导入环节讲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通过图片、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手段展示秦朝的时代背景和阿房宫的建筑构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
3. 正文部分(1) 阅读全文通过听读、朗读、默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阅读全文,然后全班声读,体验《阿房宫赋》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其雄浑磅礴的艺术气息。
(2) 理解全文讲解文学语言方面的知识,如韵律、押韵、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全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明确作者的思想意图和诗歌表达方式。
(3) 分析诗歌结构通过展示全文的结构、篇章组织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阿房宫赋的结构和主题,分析其诗歌魅力和艺术功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默写《阿房宫赋》中的十个句子,考察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给学生发起关于阿房宫赋的问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原文或相关课外资料,加深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5. 课后作业•围绕“阿房宫赋”写一篇读后感文章,注意结构、语言、思路、着重点等方面的要求;•阅读其他优秀的古诗词,探索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文化背景。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1 教材简介《阿房宫赋》是西汉李贺写的一篇文言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空前绝后的华美之作”,在中国古代诗文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内容主要描绘了秦始皇建造阿房宫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建筑艺术和智慧的推崇和赞叹之情。
1.2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一年级语文课程,旨在通过对《阿房宫赋》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和文学艺术,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3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进行文本分析和解读;3.能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4.能够进行创新性思考,发掘古代建筑文化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安排2.1 教学目标1.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2.学习文本分析和解读的方法;3.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文学审美能力;4.进行创新性思考,发掘古代建筑文化的现实意义。
2.2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第一课: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1.学习《阿房宫赋》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2.分组小组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并汇报自己的想法;3.从文学角度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
第二课:文本解读1.运用注释和词典等工具,分析《阿房宫赋》中的生僻词,增加词汇量;2.将《阿房宫赋》分段,逐段分析,并讨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小组活动:分组朗读各自选定的段落,并进行比较分析。
第三课:阅读技巧和文学审美1.学习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标注等,提高阅读效率;2.分组阅读《阿房宫赋》相关文献、批评、影视作品等,讨论对自己的阅读有何启示;3.小组讨论:结合文本分析、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思考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2.3 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20分;2.课堂互动和个人表现:30分;3.作业和小组活动:30分;4.期末测验:20分。
三、教学资料和资源1.《阿房宫赋》全文;2.相关历史文献和批评文章;3.影视作品和图片资源。
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课题:阅读理解-《阿房宫赋》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本主旨,把握文章整体结构;2. 掌握词汇:寿昌、辽西、浮图、盖世、咸阳、悠然、堂皇;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文本主旨的理解;2. 文章结构的把握;3. 词汇的掌握与应用;4. 文章细节的分析与推理。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小组合作学习;3.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繁华与荒凉的对比,然后引出《阿房宫赋》这篇古代文学作品。
2. 学习文本:(1) 教师向学生介绍《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背景。
(2) 教师诵读全文,学生先听后读,感受整篇文章的整体意境。
(3)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归纳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形成思维导图。
3. 独立阅读:(1) 学生独立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达对文章的理解。
4. 语言学习与实践:(1)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词汇:寿昌、辽西、浮图、盖世、咸阳、悠然、堂皇。
学生做词语练习,掌握词汇的用法与意义。
(2) 学生运用词汇,改写一段文章,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
5. 文章剖析与推理:(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细节和修辞手法,讨论诗人的写作意图。
(2)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推理,分析诗人使用“寿昌”二字的意义。
6. 课文鉴赏与写作:(1) 教师与学生一起品味诗中描绘的宫殿景色,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生独立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理想宫殿的写作,运用刚刚学过的修辞手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阿房宫赋》这篇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归纳整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够做到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
《阿房宫赋》教学设计《阿房宫赋》教学设计1《阿房宫赋》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笔势雄健又不失精妙绝伦,华丽铺陈又不失犀利批判,光彩四射又不失异样的光辉。
品读《阿房宫赋》就如同与中国文化做一次高层次的对话,如同与杜牧做一次深入的思想交流,对于这样的经典之作,教学目标拟以杜牧的“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铺,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抓住“诗人之赋丽以则”赏析__的艺术特色,分析__借古讽今的思想意义。
故而理读和品味应该成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环节。
设计思路1、淡化畏难情绪,突破作品古文形式高一的学生一看到如此长的古文,便有看不下去的畏难情绪,__词语丰富生疏,学生理解颇觉困难,但由于教材注解十分详细,因此必须用生动的导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借助注释诵读全文这一环节必须认真落实,教师不可替代,使学生首先进入到课本中去,这样才有品味鉴赏的基础。
2、从__的“兵卫”入手,逐步品到作者为主的“意”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一部分赋又呈现出由骈丽返回散体的倾向,不讲求对偶、韵律、藻采、典故、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阿房宫赋》是代表之一,《阿房宫赋》除了这一“丽”之外,还有一个借古讽今之“则”,故而细品词藻文气的同时深入挖掘其文意,使学生既能感其华丽又能明其“意”气。
教学实施步骤一、导入兴趣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度,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总和,中国的吃穿用度自成一格。
就住就五花八门,楼、阁、轩、榭、台、宫等,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宫殿有哪些?(多媒体投影图片,大明宫、阿房宫、故宫、布达拉宫、未央宫等)其共有的特点是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其中阿房宫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议论它的机会,为什么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看看杜牧又因何而议论它。
二、自读疏通1、运用多媒体展示后人通过想像绘画出来的阿房宫及阿房宫的地埋、历史等知识,引起阅读兴趣。
2、投影阅读要求:(1)__哪些段描写,哪些段议论,写了什么,议了什么?(2)阿房宫的特点。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高一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1.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1.3掌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2.难点:把握《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阿房宫赋》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文本2.1学生自读《阿房宫赋》,理解文章大意。
2.2教师针对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3.分析修辞手法3.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3.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4.课堂实践活动4.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阿房宫赋》中的某一修辞手法,进行创意改编。
4.2各组展示改编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5.挖掘文化内涵5.1教师引导学生从《阿房宫赋》中挖掘秦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秦朝历史文化的认识。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提出拓展性问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2.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阿房宫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创意,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3.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显得紧张。
下次教学应调整时间分配,让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六、教学资源1.《阿房宫赋》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如秦朝历史文化、作者简介等。
3.网络资源,如《阿房宫赋》视频讲解、音频朗诵等。
《阿房宫赋》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2.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方法:以读带讲,师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篇翻译了课文。
杜牧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历史,使我们在其清醒的论述中学会对历史的感悟,特别是他赋体文的精彩,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我们跟随杜牧再一次思考历史。
二、分析课文:方法:按照文章的层次,对文章进行分析,侧重比喻、排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及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每一部分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其他组可以补充、质疑。
第一段:(问题设计1、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2、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3、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比喻和夸张。
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比喻很多,如写“长桥”“复道”用“龙”“虹”作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
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蜀山兀,阿旁出”,“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问: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明确:作者通过夸张,写出阿旁宫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
这也充分符合了“赋”这种文体在描写事物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
问: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明确:一座如此壮丽奢华的阿旁宫,必定要耗费无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血泪。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了自己享乐而“大起宫室”的行为,是建立在劳民伤财的基础上的。
作者在夸张的描述中,包含了自己强烈的爱憎。
小结第一段: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高一语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3.深入领会《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词汇的学习与理解。
2.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领会《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掌握。
2.修辞手法的分析。
3.对《阿房宫赋》深层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阿房宫赋》的内涵。
2.利用案例分析法,剖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内容1.文言文词汇的学习。
2.《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分析。
3.《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解读。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史记·秦始皇本纪》相关内容,了解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阿房宫有什么了解?请简单介绍一下。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标记生字词。
2.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解释。
三、案例分析1.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2.举例讲解,让学生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写作技巧,如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阿房宫赋》的学习。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房宫赋》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二、深入探讨1.分析《阿房宫赋》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看法。
三、课堂小结2.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精选5篇)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骈散兼行,音韵流畅的艺术风格。
2、理解本文详略适宜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和代古讽今的作用,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4、理解并归纳“一、爱、取、族、焉、而、天”等词语的用法。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手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秦代时,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谓南营造新宫,面积庞大,隔离天日,到秦之都没有完工。
直到项羽带兵攻入咸阳,一把火将它烧毁,据说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不灭。
这座庞大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只剩下夯工和台基,它就是阿房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二、解题1、文体“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是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铺的手法。
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三、整体把握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熟悉课文。
3、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疏通例文,划出疑难。
四、指导学生自读1、2段(一)第1段:1、第一层:“六五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写了阿房宫的背景。
重点词:兀:形——动,被砍光。
一:名——动,统一。
学生背诵。
2、第二层:覆压三百余里。
高一语文必修2《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2.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3.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4.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展示阿房宫的遗址,引发学生对阿房宫的兴趣。
简要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导入新课。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注意理解生僻字词。
指导学生使用词典和注释,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课堂讲解讲解《阿房宫赋》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
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等。
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4.课堂讨论1.《阿房宫赋》中,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具有哪些特点?2.你如何看待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态度?3.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5.背诵课文让学生自主背诵《阿房宫赋》,加强记忆。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纠正发音和记忆错误。
6.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
四、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学生是否能够领悟作者的情感态度,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阿房宫遗址,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3.开展古典文学鉴赏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阿房宫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同时领悟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阿房宫赋》教案三篇《阿房宫赋》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理解__“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__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__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__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__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__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__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作者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作者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 ------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 ------ 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__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内容包括第一章节“阿房宫之奇”,详细讲解作者对阿房宫建筑、景色的描绘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全文结构。
2. 领悟并欣赏《阿房宫赋》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分析《阿房宫赋》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注释及译文。
3. 相关历史、文学资料。
4.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阿房宫赋》的语言美,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简介、全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课文分析:a.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b. 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和分析。
6.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
2. 重点词汇、短语。
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己母校的短文。
2. 课后阅读: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了解秦始皇及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全文结构”。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并分析《阿房宫赋》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房宫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难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简介《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阿房宫的建造有何意义?”3.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让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4.研讨交流(1)分组讨论:阿房宫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有何寓意?(2)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5.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外阅读杜牧的其他作品,如《秋夕》、《山行》等,了解杜牧的文学风格。
(2)布置课后作业:以“阿房宫的毁灭”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疑问和困惑。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表现,鼓励积极参与。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结合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阿房宫赋》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特别是夸张和对比的运用。
高一语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证结构,领悟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六国论》,提问: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论证结构,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一)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讲解错题。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现实,谈谈对《阿房宫赋》的理解。
第三课时(一)课堂复习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论证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和鼓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分析《阿房宫赋》中的论证结构与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表达习惯,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和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补充:第一课时(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随机提问:“谁能告诉我,阿房宫是什么样的建筑?”学生回答:“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期的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教师补充:“很好,阿房宫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充满了奢华,下面我们来看看杜牧是如何描绘它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掌握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提高朗读、背诵和默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秦始皇阿房宫的壮丽景象的描绘。
(2)体会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理解作者对秦始皇阿房宫的描绘及其对暴政的批判。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难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 对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3. 联系现实,对文中主题进行拓展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观点。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难点句子,分析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深入阅读《阿房宫赋》,思考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创作年代及文学地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欣赏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某某省芒市中学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一节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阿房宫修建过程、作者介绍、题解和赋的有关知识。
2、解析:这3个内容的把握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阿房宫修建过程。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了解阿房宫的规模、作者的生平、文章标题和赋2、解析:增加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阿房宫、作者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些有一定兴趣,但具体落实还是有一定的问题。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学生自学课本里注释、学案及相关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教学基本流程导入→阿房宫修建过程→作者介绍→题解→赋→目标检测→小结(2)教学情景1、导入新课导语: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为什么要再次提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阿房宫修建过程、作者介绍和题解。
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深度的写作特色。
2、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X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一、阿房宫修建过程: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某某市阿房村。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嫌都城某某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渭水以南营造新宫。
工程开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长期调动的民夫有七十万,直到秦朝灭亡,尚未正式完工,因此宫名没有确定,据说因为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人们便称它为“阿房宫”。
阿房宫的规模非常巨大,仅它的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
”《汉书》上说,殿前立铜人十二,每个重十二万斤;宫中有天桥向东某某往终南山,山顶筑有阙楼;渭河上架有大桥,向北直达某某。
阿房宫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教材内容:
阿房宫赋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第二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2课时)
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这篇的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示,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赋”的特点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4积累掌握“一”“爱”“族”“焉”“而”“夫”等
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
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具有文言文与诗歌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诵读,重视语言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感知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清代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它辉煌壮丽,它可堪称是“东方凡尔赛宫”,可惜的是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摧毁了,如果要我们描绘出昔日圆明园的胜景来,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然而,在阿房宫被焚千年之后才出生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却通过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昔日阿房宫宏伟的气势,精巧的楼阁宫殿……描绘的生动传神,让人读来历历在目。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是什么样子。
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解题
1文体:“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介于散
文和诗歌中间的一种体裁。
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
起来,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赋讲求字句的整
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时注重铺陈和夸张;结尾多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
骈赋、律赋、文赋多个阶段。
本文属于文赋。
2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
时已是晚唐,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喜欢游猎,大兴土木,
不理朝政。
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
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杜牧简介
3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人称之为“杜樊川”.擅
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
“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
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提示文中重要词语,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词语:骊山缦回囷囷初霁媵嫱剽掠鼎铛俪迤锱铢栏槛
学生注音
教师明确
lìmànqūnjìyìngqiàngpiāochēnglǐyǐzīzhūjiàn
学生齐读
3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全文
4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四文言知识讲解
1学生借助注解,试着翻译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2请学生翻译课文,在翻译的时候指出重要知识点,解决疑难问题。
一人一句
3教师板书文言知识点。
A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作状语)
4、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
为鉴)
B古今异义词: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气温,环境气氛;今:气象情况)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搜集保存;今:筹划并管理)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值得怜悯)
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别;今: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C一词多义(见课后练习)
D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宾语前置句)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判断句)
4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状语后置句)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反问句)
五全班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具体分析课文。
师:在昨天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
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知课文吧.
师:这篇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找找看,等下叫你们来回答.
生讨论
教师明确: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
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
第3段由描写转为议论,层层铺垫揭露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第4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师:在了解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先来看到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
生思考讨论
教师明确:是从三个方面:A建筑之奇,B宫女之众,C 珍宝之多。
A对于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
B对于宫女,先写她们的由来,再描用六组排比句写她们梳妆打扮,从而体现她们的美貌,再接着就写了她们望幸而不得的凄惨生活,可以说是层层渲染.这正体现了“赋”的特点.
C对于珍宝,先交代珍宝的由来,它们是六国君王世世代代从他们的百姓那里抢掠而来的,珠宝倚叠如山,而秦人对
它们不珍惜,视若瓦砾。
足见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远甚于六国。
师:我们再回到第二段来,在这段中“明星荧荧”等四
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教师明确:“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比喻。
“明星荧荧”是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
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非常生动形象。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一样,也是比喻。
第三句使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说丢弃的脂水可以使
渭流涨腻,可以看出梳洗宫女是非常多。
第四句也是用的夸张,写焚烧椒兰可以让烟斜雾横。
这四个句子字数相等,运用比喻,夸张,揭露了秦朝统
治者的奢侈生活,让我们更能够感受到“赋”体现出的艺术
魅力,同时这样的铺排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杜牧对于这样雄伟壮观的阿房宫被烧,有着怎样的
思想感情?
《生思考》
明确: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但是他不想着怎样去巩固自
己的政权,对待百姓横征暴敛,最后使得天下人“不敢言而
敢怒”秦始皇的无道,导致农民起义,宫殿被毁,进而走上
自取灭亡的道路,在这里流露出了作者无穷的感慨--不安和
忧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真让人担忧。
师: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请一位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不爱其民,自取兴亡。
师: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生很快回答:警世当代统治者,要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师:对,说得非常好,其实不光是为了当代统治者,对以后的统治者都有作用。
三在高一我们学过《过秦论》,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明确: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有:内容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警世当朝要引为鉴戒。
不同点是《过秦论》是政论文,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正面说理。
而本文是一篇赋文,主要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来揭示秦灭亡进而讽喻现实。
四作业布置
1、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