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22.38 KB
- 文档页数:6
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讲解
还原税负=销项税额/销售额×100%
其中,销项税额为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产生的增值税;销售额为企业的销售收入。
这个公式的应用非常简便,只需将企业的销项税额除以销售额,再乘以100%,即可得到增值税还原税负。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增值税还原税负的计算。
假设企业在一些会计年度的销售额为1000万元,销项税额为200万元。
则该企业的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如下:
还原税负=200万元/1000万元×100%=20%
这说明该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值税占销售额的比例为20%。
对于税负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措施,减少增值税的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于税负较低的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扩大经营规模或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增加销售额,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仅仅是计算企业增值税还原税负的工具,不能作为评估企业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的唯一指标。
评估企业综合实力和盈利能力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资金运作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
此外,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税务
管理工具。
通过计算税负可以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部门或不同项目之间
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是企业进行税负管理的重要依据,能够帮助企业准确确定增值税还原金额,以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和税收风
险的控制。
在运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企业需要注意确保销项税额的准确
性和销售额的清晰可辨的计算,从而得到正确有效的税负计算结果。
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讲解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解读计算增值税还原税负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因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导致应纳税额的不可比性,换言之,还原税负是将增值税纳税人所有应税收入视为同样征税待遇的情况下,衡量税负水平的高低的计算值。
它既适用于单户纳税人,也适用于群体纳税人。
基于上述用途,目前常用的增值税还原税负有两种计算方法,即“应纳税额还原税负”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
一、应纳税额还原税负应纳税额还原税负(通常简称“还原税负”),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将还原后的应纳税额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应纳税额还原税负=还原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100%,其中:还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首月上期留抵税额+首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末月期末留抵税额-末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实际免抵退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抵退一般贸易销售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销售额需要注意(理解)的是,此方法的核心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因此在计算还原应纳税额时,对纳税申报表中的期初(期末)留抵进项税额要作相应调整处理,即留抵税额中要剔除其中包含的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从而避免重复计算。
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先征后退还原税负(通常简称“先征后退税负”),是将出口免抵退销售额全部视为内销征税收入,重新计算出应纳税额,再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模拟先征后退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先征后退还原税负=先征后退应纳税额÷先征后退销售额×100%,其中:先征后退应纳税额=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适用17%销售额的销项税额+适用13%销售额的销项税额+纳税检查调整的销项税额+免抵退一般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模拟销项税额-实际发生并支付的运保佣费用模拟销项税额)-(进项税金+进料加工进口保税材料模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简易征收货物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税额+期初留抵税额-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注:当此数大于0,则取此数;当此数小于0,则此数为先征后退留抵税额,第一个月计算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取申报表数据计算,第二个月起,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不再取申报表数据而均取此数,此时这里的应纳税额为0。
增值税税负还原计算公式负担江苏省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警告分析软件指标体系江苏省国家税务局重点税源预警分析软件指标体系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负担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期初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实际免抵退税额)/(按适⽤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般贸易的出⼝销售额+进料加⼯出⼝销售额)增值税负担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留抵税额净额+进项税额转出+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抵减额+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按适⽤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抵退办法出⼝货物销售额+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2.消费税负担率(横向可与⾏业平均率⽐较,纵向可与历史同期数⽐较)消费税负担率=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收⼊100%;3.利润率(横向可与⾏业平均率⽐较,纵向可与历史同期数⽐较)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100%;4.销售收⼊准确率销售收⼊准确率=(物流测算的理论销售收⼊-申报销售收⼊)/申报销售收⼊100%;物流测算的理论销售收⼊=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存货购进成本+其他计⼊⽣产成本的⽔电燃料、职⼯⼯资、折旧等+销售利润+销售税⾦及附加+销售费⽤。
5.销售收⼊⽐对异常同时满⾜以下公式:(1)所属期申报表主表销售收⼊(1+5+7+8-4-6)⼀损益表(1)销售收⼊〈0万元(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调整);(2)所属期申报表主表销售收⼊(1+5+7+8-4-6)/损益表1销售收⼊〈9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调整);进销项税额弹性系数=进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2.增值税税负与⽑利率弹性系数增值税税负与⽑利率弹性系数=增值税税负变动率/⽑利率变动率;3.应纳消费税额与销量弹性系数=应纳消费税额变动率/销量变动率;4.应纳税所得额与主营业务收⼊变动率弹性系数应纳税所得额与主营业务收⼊弹性系数=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变动率;5.期间费⽤与主营业务收⼊弹性系数期间费⽤与主营业务收⼊弹性系数=期间费⽤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变动率;6.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弹性系数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弹性系数=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变动率;7.销售收⼊与存货弹性系数销售收⼊与存货弹性系数=销售收⼊变动率/存货变动率;8.销售收⼊与⽔电费弹性系数销售收⼊与⽔电费弹性系数=销售收⼊变动率/⽔电费变动率。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何计算答: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其相关公式: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假设本月没有上期留抵税额,税负率=(销项-进项)/不含税销售收入。
增值税税负率=实际交纳税额/不含税的实际销售收入×100%,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 当期的“应纳税额” ÷ 当期的“应税销售额”。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何计算?相关阅读拓展:增值税发票怎么计算17%的税率?增值税的税率是17%的时候,1.17是根据数学公式演算来的。
因为:第一,首先要清晰的意识到增值税是个价外税,看到增值税的时候就一定要做价税分离;第二,不论增值税的税率是17%,还是6%或是3%,增值税的税额计算公式=不含税收入*税率;第三,当购买一个商品的时候,假设某商品的不含税收入是10000元,税率是17%,那么它的应税税额=10000*17%=1700元;第四,知道了不含税收入,计算出了应税税额,那么含增值税的收入=不含税收入+税额,引用第三点的例子来说,含税收入=10000+(10000*17%)=11700元,这一计算方式从数学上来说,还可以是括号外的10000分别要与括号内的每一个因数相乘,也就可以演算为含税收入=10000*(1+17%)=11700元;第五,由此可见,由于增值税的价外税性质,当我们得到一个收入的时候,它往往是已经包含了税额的,所以计算不含税收入的时候,根据第四点的公式,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17,所以增值税中的1.17就是这样演算来的。
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解读计算增值税还原税负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因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导致应纳税额的不可比性,换言之,还原税负是将增值税纳税人所有应税收入视为同样征税待遇的情况下,衡量税负水平的高低的计算值。
它既适用于单户纳税人,也适用于群体纳税人。
基于上述用途,目前常用的增值税还原税负有两种计算方法,即“应纳税额还原税负”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
一、应纳税额还原税负应纳税额还原税负(通常简称“还原税负”),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将还原后的应纳税额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应纳税额还原税负=还原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100%,其中:还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首月上期留抵税额+首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末月期末留抵税额-末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实际免抵退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抵退一般贸易销售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销售额需要注意(理解)的是,此方法的核心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因此在计算还原应纳税额时,对纳税申报表中的期初(期末)留抵进项税额要作相应调整处理,即留抵税额中要剔除其中包含的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从而避免重复计算。
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先征后退还原税负(通常简称“先征后退税负”),是将出口免抵退销售额全部视为内销征税收入,重新计算出应纳税额,再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模拟先征后退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先征后退还原税负=先征后退应纳税额÷先征后退销售额×100%,其中:先征后退应纳税额=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适用17%销售额的销项税额+适用13%销售额的销项税额+纳税检查调整的销项税额+免抵退一般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模拟销项税额-实际发生并支付的运保佣费用模拟销项税额)-(进项税金+进料加工进口保税材料模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简易征收货物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税额+期初留抵税额-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注:当此数大于0,则取此数;当此数小于0,则此数为先征后退留抵税额,第一个月计算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取申报表数据计算,第二个月起,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不再取申报表数据而均取此数,此时这里的应纳税额为0。
什么是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来征税的一种税收制度。
在增值税制度下,纳税人需要向国家纳税,而增值税税负则是指纳税人需要承担的增值税金额。
计算增值税税负的公式可以帮助纳税人了解自己需要缴纳的税额,从而更好地规划财务和税务策略。
本文将介绍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及相关内容。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增值税纳税人,另一种是小规模纳税人。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下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 = 销售额×增值税率进项税额。
在这个公式中,销售额指的是纳税人的销售收入总额,增值税率是指适用于纳税人所在行业的增值税税率,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增值税金额。
举个例子,假设某一家公司的销售额为10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而该公司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进项税额为50万元。
那么该公司的增值税税负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即:增值税税负 = 100万元× 17% 50万元 = 17万元。
这样,该公司就需要向国家缴纳17万元的增值税。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略有不同:增值税税负 = 销售额×征收率。
在这个公式中,销售额和征收率的定义与一般增值税纳税人相同,不同的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不享有进项税额抵扣的权利,因此在计算增值税税负时只需考虑销售额和征收率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介绍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会因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还需考虑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政策调整等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计算增值税税负。
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和政策。
首先,增值税税率是指适用于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一般来说,不同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其次,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在购买原材料、设备等方面支付的增值税金额,纳税人可以通过将进项税额抵扣出去,从而减少实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和实际计算公式》国家税务总局会定期计算公布行业增值税税负率指标,该指标按照行业具体计算,同时兼顾生产和流通环节,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为行业平均数据,这是具体纳税人税负率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各地税务主管机关会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定期计算所管辖范围内具体纳税人的税负率,并用行业平均税负率进行比较。
(一)税负率的计算过程增值税税负评价首先需要计算税负率,我们来认识一下税负计算的公式及其演化,借以了解税负率的计算过程:1.基本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实际入库增值税税款/当期应纳增值税收入*100%=毛利率*17*100%2.公式演化:基本公式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但企业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基本公式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影响增值税税款入库的因素,如杂项扣除、上期留抵、进项税转出等。
因此税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应进行下列转化:本期实际纳税=销项-进项=本期销项—本期进项-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本期存货增加*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毛利*17%+(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其中:销售成本=本期有票存货增加+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本期有票存货增加=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杂项抵扣主要指固定资产抵扣、运费抵扣,低值易耗品抵扣,劳保用品抵扣等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抵扣事项。
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
(二)、增值税的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的原因增值税的理论税负与企业实际申报表体现的增值税实际税负之间通常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及实际税负与其期初留抵进项、本期进项到位程度及进项税额转出,本期销项多少有关,增值税理论税负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是一个固定值,而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通常有如下的原因:1、当企业期初留抵进项与期初存货余额所应包含的进项税额不比对时,会对本期增值税的税负产生影响,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大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则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其留抵进项有一部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货存在,该部分进项税额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必然占用其他存货销售的销项税额;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小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如期初存货在本期实现销售,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期初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进项税额,而又因其实现销售而产生销项税额;2、上期有较大暂估入库商品,已在上期销售,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则该会计事项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本期该部分进项参与抵扣,但却由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存货存在,从而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3、当本期已销商品,由于未及时取得进项发票而在会计上做暂估入库处理,由于该商品已产生销项税额,因为进项发票未到没有进项税额抵扣发生,故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4、当本期采购之存货未完全实现销售,但其进项已全额抵扣,从帐面上的体现是存货库存越来越大,进项与销项不配比,如进货60吨,销货40吨,其中进货20吨的进项会抵减销货40吨所产生的毛利的销项,会产生零税负或低税负,此时也会降低增值税实际税负率;5、本期销售数额大于与销售数额对应的采购数额,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比如进货60吨,但销货80吨,其中多销货之20吨货物会提升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 税负率就是征收率: 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 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 进项转出- 出口退税- 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 的生产企业而言, 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 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 转出未交增值税" 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累计数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
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
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
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 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 元。
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 元,税负为 6.8%如果选择方式二: 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 元,交纳增值税(850- 600)×17%=42.5, 对应的税负为5%。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一、增值税税负简单的说,税负就是税收造成的负担,税负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一年)已交税金除以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说负率也有所差异。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就是指税率的3%;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因为有抵扣,所以税率不固定,但在行业间会有一个平均数,税务机关也是依此评估纳税人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负率,其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缴税金/销售收入*100%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 8.509 卷烟加工 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 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二、税负率具体计算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计算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管理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不仅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纳税负担情况,也能为企业的税务筹划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那么,什么是增值税税负率?它又是如何计算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税税负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同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它反映了企业增值税的实际负担水平。
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分别是:1、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100%这里的“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本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其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销售额是指不含税的销售额,如果给出的是含税销售额,需要先进行价税分离,将其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
换算公式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税率)例如,某企业在一个月内的含税销售额为 113 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那么不含税销售额= 113 ÷(1 + 13%)= 100 万元。
上期留抵税额是指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至本期继续抵扣。
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购进的货物、劳务、服务等发生非正常损失或者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等情况时,原已抵扣的进项税额需要转出,不得再用于抵扣。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和税务领域,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负担情况,对于企业的税务规划、经营决策以及与税务机关的沟通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增值税税负率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 。
接下来,我们分别解释一下这个公式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当期应纳增值税和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其计算方法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考虑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
例如,一家企业销售商品的销售额为 100 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那么销项税额就是 100 万 × 13% = 13 万元。
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设备等时,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就是进项税额。
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以减少企业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
假设一家企业当期的销项税额为 20 万元,进项税额为 15 万元,那么当期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20 15 = 5 万元。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取得的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一定要确保销售额和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口径一致。
如果销售额是含税的,需要先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
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举例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它是税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企业和税务部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咱们先来说说税负率的计算公式。
税负率一般分为增值税税负率和所得税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比如说,某企业在一个月内,销售商品的收入是 100 万元,销项税额是13 万元。
购进原材料等支付的进项税额是10 万元。
那么,当期应纳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13 - 10 = 3 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 = 3÷100×100% = 3% 。
所得税税负率 = 当期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销售额×100% 。
假设一家企业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是 20 万元,全年的销售收入是 200 万元,那所得税税负率就是 20÷200×100% = 10% 。
我之前在一家企业做财务咨询的时候,就碰到过税负率的问题。
这家企业的老板对税负率不太了解,总觉得每个月交的税太多了。
我就给他详细解释了税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把他们公司的销售数据和采购数据一项一项列出来,当着他的面算给他看。
他一开始还半信半疑的,等我算完了,把结果跟他解释清楚,他才恍然大悟。
其实,税负率并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
税负率过低,可能会引起税务部门的关注,怀疑企业有偷税漏税的行为;税负率过高,又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企业要合理控制税负率,既要遵守税收法规,又要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
在实际的税务工作中,税负率的计算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税务部门会通过对企业税负率的监控,来发现可能存在的税收问题。
比如说,如果一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是 5% ,而某家企业的税负率长期低于 2% ,税务部门就可能会对这家企业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有少报收入或者多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第一篇: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三种计算公式:1.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税销售额+当期免抵退税销售额)*100%2.免抵退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年度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年度进项税额+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不包括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100% 注意:以上公式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货物进项转出,起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上的留抵数-下期(下年度)申报表当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3.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收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第二篇:出口生产型免抵退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如何计算出口生产型免抵退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如何计算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内销销项+免抵退销售额×征税率-进项税额)/(免抵退销售额+内销销售额)*100% 假设某公司总销售收入为100万元,外销收入95万元,内销收入5万元,进项税金15万元,征税率17%,退税率13%,计算如下:销项税金=50000*17%=8500元进项税金转出=950000*(17%-13%)=38000元应交税金=8500-(150000-38000)=-103500元税负=[8500+950000*17%-(150000-38000)]/1000000*100%=5.8% 如此题,该公司未缴纳增值税,实际税负为0,但由于是外销产品实行免抵退税政策所致,又有征、退税率差,所以理论税负为5.8%。
第三篇:增值税税负实际计算公式1增值税的实际计算公式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增值税实际税负指的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缴纳的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增值税理论税负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按特定方式计算的理论增值税与同期实现的增值税计税收入的百分比,其中理论增值税是指在未考虑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的前题下,根据产品的毛利总额或毛利率、计税销售收入结合产品的成本结构计算出来的同期应纳增值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增值税计税收入×100%A、对于工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可抵扣成本)×适用税率=[不含税收入-(不含税材料成本+不含税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产品毛利+对应产品生产人工成本+不可抵扣制造费用)×适用税率B、对于商业业企业,理论增值税有如下计算公式:理论增值税=(不含税收入-商品销售成本)×适用税率=商品销售毛利×适用税率公式中的增值税计税收入,仅包括增值税应税收入,不包括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因为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不存在增值税税负的问题,如企业同时存在出口收入等增值税免税收入,则在计算增值税理论税负时,计税收入不含增值税免税收入,同时应剔除与增值税免税收入相对应的毛利及成本项目;增值税的理论税负的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理论增值税税负作为一种税负考核指标,在计算时未考虑固定资产和期间费用进项税额,这是因为固定资产进项虽然对投入当期的税负影响较大,但毕竞是一次性的影响,在作为税负考核时剔除其进项税额对税负的影响,可使其与同期没有固定资产进项税的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比具有可比性;而期间费用进项因其在整个进项税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故在计算本指标时,为了简化算式,节约管理成本,可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经营大宗商品的企业,如钢材、矿石、水泥、煤炭经销企业,由于其运杂费占期间费用的比重较大,故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增值税税负考核时,要考虑运费进项对税负的影响。
增值税税负及计算方法什么叫增值税税负及计算方法一、增值税税负简单的说,税负就是税收造成的负担,税负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一年)已交税金除以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说负率也有所差异。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就是指税率的3%;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因为有抵扣,所以税率不固定,但在行业间会有一个平均数,税务机关也是依此评估纳税人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负率,其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缴税金/销售收入*100%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 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 8.509 卷烟加工 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 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二、税负率具体计算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计算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
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解读计算增值税还原税负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因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导致应纳税额的不可比性,换言之,还原税负是将增值税纳税人所有应税收入视为同样征税待遇的情况下,衡量税负水平的高低的计算值。
它既适用于单户纳税人,也适用于群体纳税人。
基于上述用途,目前常用的增值税还原税负有两种计算方法,即“应纳税额还原税负”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
一、应纳税额还原税负应纳税额还原税负(通常简称“还原税负”),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将还原后的应纳税额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应纳税额还原税负=还原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100%,其中:还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首月上期留抵税额+首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末月期末留抵税额-末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实际免抵退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抵退一般贸易销售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销售额需要注意(理解)的是,此方法的核心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因此在计算还原应纳税额时,对纳税申报表中的期初(期末)留抵进项税额要作相应调整处理,即留抵税额中要剔除其中包含的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从而避免重复计算。
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先征后退还原税负(通常简称“先征后退税负”),是将出口免抵退销售额全部视为内销征税收入,重新计算出应纳税额,再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模拟先征后退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先征后退还原税负=先征后退应纳税额÷先征后退销售额×100%,其中:先征后退应纳税额=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适用17%销售额的销项税额+适用13%销售额的销项税额+纳税检查调整的销项税额+免抵退一般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模拟销项税额-实际发生并支付的运保佣费用模拟销项税额)-(进项税金+进料加工进口保税材料模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简易征收货物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税额+期初留抵税额-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注:当此数大于0,则取此数;当此数小于0,则此数为先征后退留抵税额,第一个月计算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取申报表数据计算,第二个月起,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不再取申报表数据而均取此数,此时这里的应纳税额为0。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
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
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
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
8%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可是个让不少人头疼的概念,不过别担心,我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
咱先说说增值税税负是啥。
简单来讲,增值税税负就是您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占收入的比例。
这就好比您兜里的钱,花出去一部分,剩下的和原来的一比较,就能算出个比例来。
那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其实就是增值税税负=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100%。
咱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个小企业,一个月卖东西收入 10 万块,这 10 万块就是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这一个月购进原材料花了 6 万块,但是供应商给他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 7800 块的增值税。
这一个月他自己开出去的发票,算下来得交 13000 块的增值税。
那当期应纳增值税就是 13000 7800 = 5200 块。
那这个小企业这个月的增值税税负就是 5200 ÷ 100000 × 100% =52% 。
您看,这算起来是不是也没那么难?我想起之前有个朋友,自己开了个小公司。
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特别着急,说税务局给他打电话说他们公司的增值税税负不太对劲。
他自己完全懵了,根本不知道咋算,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我就跟他一点点解释这个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帮他把账捋清楚。
最后发现是他们公司的会计把一些能抵扣的发票给忘了,算错了应纳增值税。
经过这事儿,我那朋友可算长记性了,对增值税税负重视起来,还经常跟我交流这方面的问题。
再比如说,有的企业为了降低增值税税负,可能会想办法多取得一些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
但这里可得注意了,不能瞎搞,得合法合规,不然可就麻烦啦!总之,搞清楚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还是很重要的。
您多算算,多琢磨琢磨,心里就有数啦!希望我今天说的这些能对您有点帮助,让您在面对增值税税负的时候不再头疼!。
税务检查增值税税负的相关公式及逻辑关系税负率一、增值税年度汇总清算(一)、增值税税负计算有下列三种方式1、正常申报税负公式:税负=本期应交税金=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期初留抵税款+期末留抵税款本期应税收入=帐面销售收入+视同销售但不通过销售收入科目核算的部份,但不包括内、外销免税部分2、单项抵扣3、按照1996年123号文件公式:税负=(全部销售-免税出口收入)*税率-可抵进项+期初留抵-自营出口耗用进口料件*税率*100%全部销售-免税出口收入免税出口不得抵扣进项=(全部进项+间接出口耗用进口料件*税率)*间接出口占总销售比-间接出口耗用进口料件*税率(若为负数则为零)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全部进项税额-免税出口不得抵扣进项+期初留抵-直接出口耗用进口料件*税率)二、逻辑审查(一)、年终实耗税负1、实耗税负公式:税负率=销项平均税率-进项平均税率*每百元成本所含外料比率*销售成本率*进项平均税率(1)每百元成本所含外购材料比率=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贷方发生额+水电费用+销售环节运费支出*100%产成品借方发生额+(在产品、半成品期末余额-在产品、半成品期初余额)*完工程度PS:当完工程度无法确认时,自制半成品的完工程度按80%计算,在产品按50%计算。
(2)销售成本率=帐面销售成本*100%帐面销售收入销项平均税率=销项税额*100%17%部份的应税销售收入+13%部分的应税销售收入(3)进项平均税率=进项税额*100%17%部分的购进金额+13%部分的购进金额+10%部分的购进金额+6%部分的购进金额+7%部分的支付金额+购进货物和支付运费无抵扣凭证金额+取得的抵扣凭证不符合抵扣要求的金额)我的理解为:第一个公式:实质上就是当月可抵扣税金的成本占当月产品成本的比重;①*②,就表示当月已销售产品中可抵扣税金的成本占当期销售的比重;①*②*③,就表示当期可抵扣税金占销售的比重。
2、实耗税负与正常申报税负差异分析PS:±0.5%验算差异分析(1)存货变动景响税负差异(增加为“+”减少为“-”)A、库存商品、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增减影响税负差异公式:[(库存商品、包装物、材料、低值易耗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包装物、材料、低值易耗品期初余额)*进项平均税率]B、在产品、半成品、增减影响税负差异公式:[(在产品、半成品期末余额-在产品、半成品期初余额)*完工程度+(产成品期末余额-产成品期初余额)]*百元成本包含外购材料比率*进项平均税率(2)上期进货本期取得抵扣凭证影响税负差异(增加为“+”)公式:上期进货本期取得抵扣凭证金额*进项平均税率(3)综合影响申报税负公式:[(1)+(2)]/本期应税销售收入3、实耗税负与正常申报税负的逻辑关系公式:实耗税负=正常税负+综合影响申报税负(二)、每月行业税负国税依行业税负做为企业每月申报检验用,如税负低于正峰值(4.68)时,列为核查对象公式:税负=(1-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贷方发生额+水电*销项平均税率)*销项平均税率*销项平均税率产成品缴库+(在产品、半成品期末余额-在产品、半成品期初余额)*完工程度进项平均税率(三)、财务指标审核1、分析投入产出与存货变化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增值税还原税负计算公式解读
计算增值税还原税负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因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导致应纳税额的不可比性,换言之,还原税负是将增值税纳税人所有应税收入视为同样征税待遇的情况下,衡量税负水平的高低的计算值。
它既适用于单户纳税人,也适用于群体纳税人。
基于上述用途,目前常用的增值税还原税负有两种计算方法,即“应纳税额还原税负”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
一、应纳税额还原税负
应纳税额还原税负(通常简称“还原税负”),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将还原后的应纳税额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还原税负=还原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100%,其中:
还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首月上期留抵税额+首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末月期末留抵税额-末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实际免抵退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还原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抵退一般贸易销售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销售额
需要注意(理解)的是,此方法的核心是将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还原到当期应纳税额中去,因此在计算还原应纳税额时,对纳税申报表中的期初(期末)留抵进项税额要作相应调整处理,即留抵税额中要剔除其中包含的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从而避免重复计算。
二、先征后退还原税负
先征后退还原税负(通常简称“先征后退税负”),是将出口免抵退销售额全部视为内销征税收入,重新计算出应纳税额,再除以包含出口免抵退销售额的全部销售额计算出税负的一种模拟先征后退的方法。
其公式如下:
先征后退还原税负=先征后退应纳税额÷先征后退销售额×100%,其中:
先征后退应纳税额=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
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适用17%销售额的销项税额+适用13%销售额的销项税额+纳税检查调整的销项税额+免抵退一般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模拟销项税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模拟销项税额-实际发生并支付的运保佣费用模拟销项税额)-(进项税金+进料加工进口保税材料模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简易征收货物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税额+期初留抵税额-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注:
当此数大于0,则取此数;当此数小于0,则此数为先征后退留抵税额,第一个月计算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取申报表数据计算,第二个月起,期初留抵、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不再取申报表数据而均取此数,此时这里的应纳税额为0。
]
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
直接来源于纳税人申报的对应数据。
先征后退销售额=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免抵退一般贸易销售额+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销售额-免抵退出口贸易的运保佣费用
同样需要注意(理解)的是,此方法计算公式中“期初留抵税额、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不是纳税申报表中的“上期留抵税额、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而是在依据本方法计算的情况下,若前一时期计算出的一般货物的应纳税额如为负数,则下一时期计算时的“期初留抵税额、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均取此负数的绝对值。
这样处理的原因是:
在模拟先征后退的计算方法时,模拟计算的留抵税额与实际的(纳税申报表中的)留抵税额是完全不同的,是必须记录在相关系统中的。
理论上讲,为保证计算的连续性,模拟计算的留抵税额必须从纳税人初次申报开始逐月或逐期累计计算,直至当前计算期的期初,如果有数值,则在当前计算期模拟计算先征后退税负时必须使用,最后结果才是有效的。
三、两种还原税负的比较
应纳税额还原税负是在现行出口免抵退政策框架下的还原计算结果;先征后退还原税负是假设将出口免抵退改为先征后退政策后的模拟计算结果。
因此,上述两种还原税负计算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计算的角度不同。
而事实上,从更具体的角度看,先征后退还原税负比应纳税额还原税负更具严谨性。
主要原因在于:
在现行政策下,对于进料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海关实行免税(即保税进口),因此在进项税额发生额中,不包括进料加工贸易进口料件的进项税额。
但是,在上述两种还原税负的计算中,出口销售额都是全部视为征税的,其中包括进料加工贸易的销售额(含料件金额)。
为了符合税负作为征税的尺度这一本质,必须尽量保证税额与销售额的匹配性,所以先征后退还原税负的计算方法,使用了“进口保税材料模拟进项税额”这一数据来源,与“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相对应,并且在“进项税额转出”中剔除了“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税额”,使得模拟计算的税额与征税销售额口径更加一致。
而应纳税额还原税负没有考虑此问题,因此计算出的结果有可能失真。
所以有的地方在计算应纳税额还原税负时,在分母“还原销售额”中扣除了“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金额”,就是为了使税额与征税销售额口径的相对一致。
此外,先征后退还原税负的计算方法中,还在“进项税额转出”剔除了“简易征收货物进项税额转出”,并在“先征后退销售额”中剔除了“免抵退出口贸易的运保佣费用”,适得使得计算结果比应纳税额还原税负更加具有可比性。
(说明:
本解读未涉及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
)
附:
两种计算公式的基础数据来源
应纳税额还原税负:
销项税额----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1栏合计数
进项税额----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2栏合计数
进项税额转出----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4栏合计数
首月上期留抵税额----首月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3栏合计数
首月免抵退应退税额----首月纳税申报表主表15栏
末月期末留抵税额-----末月纳税申报表主表第20栏合计数
末月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当末月期末留抵税额=0时,本数为0;当末月
期末留抵税额>0时,取末月期末留抵税额与末月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表中“实际免抵退税额”本月数的较小数
实际免抵退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表中“实际免抵退税额”合计数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纳税申报表主表第21栏合计数
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栏合计
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纳税申报表主表第5栏合计
免抵退一般贸易销售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10”的“出口发票金额”合计数
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15”的“出口发票金额”合计数
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销售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39”的“出口发票金额”合计数
先征后退还原税负:
适用17%销售额的销项税额----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第5栏应税货物17%销项税额+应税劳务销项税额
适用13%销售额的销项税额----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第5栏应税货物13%销项税额纳税检查调整的销项税额----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第6栏+13栏
免抵退一般贸易模拟销项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10”的“出口发票金额”×征税率
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模拟销项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15”的“出口发票金额”×征税率
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模拟销项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39”的“出口发票金额”×征税率
实际发生并支付的运保佣费用模拟销项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的“贸易性质码”为“98”的“出口发票金额”×征税率
进项税额----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12栏
进料加工进口保税材料模拟进项税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15”的“进料加工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率
进项税额转出----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13栏
简易征收货物进项税额转出----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17栏
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税额----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18栏
期初留抵税额----首月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3栏合计数
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纳税申报表主表第15栏
简易征收的应纳税额----纳税申报表主表第21栏合计数
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纳税申报主表第1栏合计数
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纳税申报主表第5栏合计数
免抵退一般贸易销售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10”的“出口发票金额”合计数
免抵退进料加工贸易销售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15”的“出口发票金额”合计数
免抵退其他贸易方式销售额----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39”的“出口发票金额”合计数
免抵退出口贸易的运保佣费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征(免)税明细表中“贸易性质码”为“98”的“出口发票金额”合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