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
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
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
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
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
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
《再别康桥原文》word版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再别康桥 - 百度汉语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徐志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云彩”等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感知诗意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2.体会本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情意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2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能力目标:学会新诗的欣赏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难点、重点分析(一)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二)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教学步骤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夏留学美国,192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
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等的影响。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
乘船归国途中,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
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1.朗读全诗,了解大意。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附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附赏析《再别康桥》徐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轻吟漫诵徐志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
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
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
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
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
但徐志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
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
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
再别康桥的原文《再别康桥》全文(4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确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识吧。
写范文的时候需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留意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再别康桥的原文《再别康桥》全文篇一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特别形象。
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
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拘束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似乎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还有,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其次节是化客为主,第三节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亲密关系。
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抱负,步入了诗坛,奇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详细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潭水很清亮,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
但是,潭水上漂了许多的水藻,拦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似乎柔水一般,特别形象。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
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
他那时有自己的抱负,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盼望。
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方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静静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的原文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
1928.11.6*海上
注: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高一语文YW—2012—01—002《再别康桥》导学案编写人:李翠荷审核人:王完凤编写时间:2012—7—25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把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体会意象的特点并分析意象在表现情感中的作用。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中所蕴藏的感情。
【重点难点】1、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2、指导学生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让学生贴切地感悟诗歌朦胧意境中所传达的细腻情感。
【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大意,了解诗歌的文脉。
做到鉴赏“四部曲”:朗诵品味——把握意象——融入意境——领悟情感。
2、认真、限时、规范、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阅读知识链接部分,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3、用红黑双色笔标记式预习课文。
在独学基础上进行对学或群学。
【知识链接】1、知人: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最具代表性诗人。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
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推动了新诗艺术的发展。
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坠机身亡。
他虽英年早逝,却留下不朽名作,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他的诗大都是抒情诗,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语言自然、纯熟,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艺术形式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成就可与诗歌相比,由于较少有形式上的束缚,更容易表现其奔放不羁的情感。
2、论世:《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1928年11月6日。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徐志摩年轻的时候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的朋友。
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对往事美好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
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
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七八年前曾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
在他乘船离开马赛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3、新格律诗派:得名于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
当时的文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都做了成功的尝试。
闻一多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
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字词串珠(注音)课文字词轻松延伸快乐拓展篙竹篙()枯槁()手稿()蒿()草缟()素溯漫溯()朔()望横槊()赋诗斓斑斓()波澜()谰()言阑()珊淀沉淀()绽()放铁锭()起碇()嘧啶()靛()青2、词语辨析【斑斓斑驳】【荡漾动荡】【积淀沉淀】【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3、朗读能更好的帮助读者领会诗歌的意蕴,选择合适的朗读节奏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呢?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二、分析鉴赏1、诗歌第一节写自己“轻轻的走”,“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写自己“悄悄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这两节在结构与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意象是指凝结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事物,即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凝聚一体形成的艺术形象。
徐志摩在这首诗中,重点选取了哪些意象?并分析景物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3、重点阅读并分析第六节,这是全诗高潮所在,从情感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把握诗歌的艺术水平。
⑴诗人在第五节最后说“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此处却说“但我不能放歌”,这样说自相矛盾吗?⑵赏析“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别离”既然是“悄悄”的,怎么会又有“笙箫”?⑶解读“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三、能力提升1、《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
同为新月派代表人物的闻一多曾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文学评论者一直认为徐志摩的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个主张,试做分析。
2、讨论:很多人认为《再别康桥》就它的思想内容而言,只不过表现了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愁别绪,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归纳小结】《雨巷》和《再别康桥》都有一点感伤,它们的感情一致吗?【当堂检测】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下面的问题。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学习反思】1、回顾学过的经典诗词,你记忆中最难忘的离别诗篇有哪些。
2、背诵全诗。
《再别康桥》导学案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1.gǎo gǎo gǎo hāo gǎo sù shuòshuò lán lán lán lándiàn zhàn ding ding ding diàn2、斑斓:指灿烂多彩,多用于书面语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动荡:指波浪起伏;比喻局势,情况不稳定。
积淀:①积累沉淀②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沉淀:①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折出;②从溶液中折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③比喻凝聚、积累但是可是然而却只是:这五个词都是连词,用在两个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
不同的是转折的程度有所不同。
“但是”转折的程度和语气重一些,为重转连词;其他的词转折的程度和语气较轻,为轻转连词。
3、整首诗音韵柔美和谐,又富有变化。
全诗表达离别康桥时的难舍之情,在感伤之中又富有变化。
第一节到第五节,基本采用一种舒缓、平稳的口气,表达留恋、惆怅之情。
到第六节,写作内容有所变化,意境更加缥缈。
从“寻梦”一句开始,语调越来越激昂,到“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达到高潮。
下一小节,情绪陡然低落,语气应变得缓慢、低沉。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语意相似,节奏应是相同,以此达到回旋往复的效果。
二、1、从全文结构来看,第一节领起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最后一节呼应开头,使整首诗结构完整,回旋往复。
从内容来看,前者显得飘逸高洁,依依难舍;后者则感伤落寞,无奈决绝。
从感情色彩来看,第一节表现诗人理智的告别,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一节更加伤感、低沉,意味深长。
2、重点选取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潭四个意象,借此来表达离别时的依恋之情。
具体分析如下:云彩:诗歌在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云彩”,表明云彩不只是单纯的自然景物,更增添了一份象征的意味。
西边的云彩,就是晚霞,此时正值落日时分,红霞满天,可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与云彩道别,实际上是与曾经的剑桥求学生活、过去的一段美好的人生道别,这样写来,使全诗笼罩在朦胧的伤感之中,离别在这里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含义。
金柳:柳树,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离别”的代名词,“柳”即“留”,有留别惜别之义,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客舍青青柳色新”。
此处称为金柳,是因为夕阳的映照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体现作者观察之仔细、描写之细腻。
诗人又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将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一方面表现了柳树姿态的优美和婀娜多姿,另一方面表现了自己不忍离别,难舍难分的情怀。
这样写来别致新颖,形神兼备。
青荇: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脆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诗人热情招手,展现了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所以,作者说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
拟人修辞类似于庄周梦蝶,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潭:这里的清潭指的是拜伦潭,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榆树下的清潭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
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同时又把清潭想象成色彩斑斓的梦,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
借潭写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总之,诗人深情描绘康桥那无尽的自然美景,热烈赞美康桥灿烂的人文精神,深切表达了对康桥的无限眷恋热爱之情。
康桥已成为诗人生命的源泉,永久的精神依恋之乡,因为康桥让他的生命达到极致美的境界。
3、(1)不矛盾,诗人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沉醉在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中,多情的康桥让诗人有放声歌唱的冲动,但是,离别的痛苦把诗人拉回到现实中,内心的依恋、不舍使诗人倍感压抑,所以不能放歌。
(2)笙箫的声音是低沉、哀怨的,将“悄悄”比做“别离的笙箫”,在这离别的时刻,幽咽的笙箫声虽然没有在康桥响起,却在诗人的心中回荡,久久不散,体现了诗人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
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
⑶从表现形式来看,采用了顶针手法,使文气贯通,表达情感严谨周密,富有音乐美。
从表现内容来看,诗人此刻的离愁别绪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为他保持沉默。
往日欢愉的康桥也无语了,一切都因诗人的离去归于寂然。
浓缩成了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此处运用拟人手法,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三、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每一节都包含着一幅优美的画面。
如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美,给人以立体感。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本诗琅琅上口,错落有致。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