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16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
一、建设背景
(一)建设前景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誉,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就国内情况而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眉山地处成都至乐山峨眉山的黄金通道和枢纽,是“成都至攀西一条线”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拥有“一山(瓦屋山)二滩(黑龙滩、槽渔滩)三文化(三苏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和结合新农村建设所开展的“乡村游”等旅游资源,是“成都平原经济圈”西南部旅游资源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因此,眉山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文化内涵厚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将旅游业作为眉山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眉山、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专业建设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调研行业发展趋势
与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并完善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与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清了专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为旅游企业输送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逐步形成了与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的“三同”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部分课程“工学交替”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为打造专业特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近年来,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参加省内外与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眉山市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加强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中文导游资格与涉外导游资格考试,近年来中文导游资格考试合格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业建设水平与建设效果成绩突出。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立足眉山、面向四川。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专业的办学定位;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改革
与教材开发为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依托,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宗旨,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的水平。
(二)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立足于眉山和四川旅游资源,与旅游行业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完善“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的岗位模块化(导游模块、旅行社经营管理模块、景区服务与管理模块)课程体系;组建专兼结合、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搭建校内外组合、优势互补、功能齐全、深度合作的工学结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将旅游管理专业打造成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示范专业。
具体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
“专兼结合,引培并举”,力争五年内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将旅游管理教学团队打造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课程与教材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开发一批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项目载体并能满足教、学、做合一的高职教育课程与教材。力争建成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实现核心专业课程网络化。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投入,完善功能,引入企业,建成一批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逐步将校内外实训基地打造成为省级实践教学实训示范基地。借助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分院的合作和“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打造,实现眉山与成都旅游资源的共享与旅游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共赢”。
在巩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与技能训练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同时,立足眉山,面向四川乃至全国,开拓新的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建立一批层次合理,功能齐全,充分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群。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平台,积极拓展工学结合的广度与深度,在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和“三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交替循环的培养方式,努力探索出一套既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又满足企业人才要求并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依托合作企业与行业,引培结合,积极构建适应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双师结构。
根据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实际,积极引进行业专家
与企业骨干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聘任他们为专业带头人和兼职、兼课教师,到2015年,企业兼职、兼课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50%以上。依靠行业、企业专家的市场洞察力与社会资源,时刻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积极寻求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为校内专任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奠定基础。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
针对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学历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坚持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说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研究开发能力和学历层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术活动、技能比赛,或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开设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轮流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实训基地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促进校内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形成,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到2015年,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60%。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合作企业与校外实训基地,认真分析旅游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与素质能力要求,科学确定旅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