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 第五讲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 格式:pdf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7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云南省旅游分区
保继刚(1995)将云南省分为九个旅游区,并提出了各区的 风景结构、级别、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旅游市场结构及发展 战略。(按资源相似性与地域连续性性) 昆明旅游区: 大理旅游区: 西双版纳旅游区; 丽江旅游区; 德宏—腾冲旅游区; “三江”并流旅游区; 玉溪—建水旅游区; 元谋旅游区; 滇东北旅游区
国家公园分区
公区制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以保证 公园内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保持在野生状态,把 人为设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是把公园作为科研与教育 中心,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对公园进行 保护性低密度的利用。 一般将国家公园分为3-5个不同的功能区,如生 态保护区、特殊景观区、历史文化区、中心区 和一般控制区。



旅游功能分区
旅游分区的依据:规划区域地理空间的内部差异。 大的规划区域一般按照景观的类似性与地域的连续性 分区, 小的规划区域如度假区、主题公园一般按照功能分区, 如墨西哥坎昆度假区分为海滨饭店和旅游设施区(占 18%)、城市区(占29%)、国际机场与自然保护区 (占53%)。 目的:找出规划区域的资源优势,确定各旅游区的性 质、特征和地位,明确其市场定位、目标市场与发展 战略。
重点旅游区的条件
具有较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资源; 便捷的区际交通网络; 完备的服务设施; 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旅游业是区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布局三原则:
1、 档次分 离 2、组团布局 3、外闹内静
旅游区布局模式
Mieczkowski(1995)提出了一个“旅游 区内分散化集中”的模式:旅游者在若 干游客活动中心相对集中,以这些入住 中心为基地,向四周的单个吸引物(旅 游景区景点)或吸引物群进行一日游式 的出游活动。
区位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确定旅游空间组织层次与规划层次; 制定旅游发展战略; 寻求区位优势; 获取集聚效应; 指导旅游线路设计; 指导场所选择。通过考虑一些相关的区位因子, 去选择最佳的旅游设施和观景点的场所。
梯度理论
简单地概述就是发 达区域的较高生产力资源向不发达区域作 梯度状的转移和传递,逐步抬升不发达区域的生 产力水平, 以此缩小乃至消弥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这种方式在幅员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和 地区曾经颇为有效, 然而在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区域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 却显露出 明显缺陷。 其一是梯度推进线路过长,随着高水平生产力资源在漫长的 线路中传递力度递 减,偏远区域很难得到足够的资源; 其二是递度推进的时间过久,发达区域较高生产力资 源转移 到第二级区域,然后逐次由上一级转移到下一级,中间需要 长期的消化、整合、完 善等等过程,不等“梯度推进”,发 达区域早已前进甚远,导致区域之间差距非但没有缩小, 反 而进一步拉大。
增长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Francois Perroux) 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 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 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 hirschman)提出了不平衡发展学 O· 说,支持和发展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认为,经济发展 不会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而一旦出现在某一处,巨大的动力 将会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增长点集中。就是说,任何一个具 有较高水平的经济都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区域实力中心首先发展。 无疑,只有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地区差异, 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但是由于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情况 迥异,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在欠发达地区实行全面推进式的开 发战略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应该借鉴一些国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做法――培育“增长极” 和“增长带”
第四讲 旅游功能分区及 布局
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
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 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 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 间的组织和设计。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 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进行全局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为构建 高效的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
为了便于政府的旅游业宏观管理、为地方发展旅 游业指明合适的产品方向、有利于空间优化组合、 适应市场竞争条件下区域如何实现共同发展的目 标,区域旅游规划十分强调对整个规划区域进行 综合分析、合理评价、精心组织、科学布局,依 据资源赋存、客流市场、地理区位、旅游线路组 织以及与上一级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 发展战略规划协调一致,并适当考虑其下各级区 域已有的规划内容,对规划区域今后若干年内的 总体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安排,构建全区域旅游开 发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客流模式。
增长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应考虑到把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 位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和旅游城镇作为 旅游地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 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的发展,促使区域旅游获得较大 发展。 如果采取均衡发展的方式,则往往由于重点不突出,人力、 物力、财力的缺乏,造成开发力度不够,也就无法实现区 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 • •
社区—吸引物综合体布局
1965年Gunn提出,在 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 服务中心,形成吸引 物综合体,在服务中 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 间有交通连接。
旅游布局的一般模式
散体结构:分散独立布局,往往受旅游资源条件限 制而采取的布局方式; 线性结构:沿交通线路布局,类似于沿途布局,可 以发挥重点旅游地的带动作用; 团组结构:布局紧凑,多个旅游地相距较近,可能 没有重点旅游地,但它们组合起来吸引力比较大; 核式结构:围绕一个中心布局,发挥重点旅游地的 带动作用; 多团组结构:对团组结构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复布局, 可以发挥重点旅游区和重点旅游地的带动作用; 带状结构:沿一条带进行布局,带的两面三侧旅游 地比较密集,跟团组结构一样,不论有无重点旅游 地,组合进来吸引力比较大。
旅Leabharlann Baidu发展的梯度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 空间上呈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 由旅游中心城市或重点向周围呈递减分布。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梯度进 行适度的布局。
增长极理论
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 源、人口 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 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 的 “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 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 长极 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 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 际差距。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大的科技革命为此种方式开 辟了极大的现实可能性。在历史 上,三次科技革 命中,都有一些原先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把握 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产业 分工重组的机遇,走跨 越式发展的道路,从而一举成为世界强国或地区 “经济小龙”,世界 经济格局也由此改变面貌。
大区域(省市县)旅游分区
相似性原则:旅游资源类型相近的、发展方向一 致的划归同一旅游区。 主导因素原则:一般旅游区内资源类型多样且作 用各不相同,但其中一两种起着主导作用,使旅 游区主次分明,主题突出,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 特征、功能和开发利用方式。因此,应把起主导 作用的旅游资源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 完整性原则:即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 区在地域上和职能上的完整性。 层次性原则:规划区域应形成层次分明的旅游区 划等级体系。
国家公园分区
如早在1973年,景观规划设计师Richard Forster就倡导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国家 公园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 和密集游憩区。这个分区模式得到了世界自 然保护联盟(ICUN)的认可。 法国的自然公园一般被划分为中心保存地区、 周边保全地区和完全保护区。
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系统
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
区位理论:用以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 济活动分布和区位影响的学说;一种关 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组织 优化的理论。系统的区位理论形成于19 世纪,1826年冯•杜能创立了农业区位论, 1909年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30年代,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了中心地 学说;经济学家廖什提出市场区位论。
优先发展或重点旅游区的选择:
针对区域旅游规划中所划分的旅游区,进 行对比分析,找出各个旅游区的优势和不 足之处,尤其要注意它们的制约因素,进 而选择出重点旅游区。 崔庠等(1994)认为:旅游区是指以旅游 资源联系为基础,具有完整的管理机构、 服务设施,能够独立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 而重点旅游区是指以开展旅游活动为主要 功能,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的地区。
(1)特别保护区。禁止任何公众进入,同时在保护区 外提供适当的节目和展览使游客了解该区特点; (2)荒野区。能够代表该自然区域特征并始终被维持, 通过提供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的适当的户外游 憩活动和少量设施,使游客对公园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有亲身体验; (3)自然环境区。作为自然环境来管理,向游客提供 户外娱乐活动和简朴自然的设施,控制机动车道的通 行,首选有助于遗产保护的公共交通; (4)户外游憩区。允许为游客提供相对多样的服务与 设施及广泛的机会来欣赏和享受公园的景致,允许使 用直达的机动交通工具; (5)公园服务区。是公园中游客服务和支持设施的集 中分布区,公园的运行和管理中心就在此区。
山东省旅游区划
从资源内在的联系性、产品组合的客观要求出发,打破行 政区划界限,按照旅游的发展规律进行资源配置,建设若 干个旅游区。 一类区3个,1号区为青岛,以山、海、城为特色;2号区 为烟台和威海,以岛屿、海滩和历史为特色;3号区为济 南、泰安和曲阜,以山水圣人为主题。 二类区1个,为4号区,包括济南、淄博、潍坊、莱芜,以 文化、历史与民俗为特色。 三类区4个,有5号区临沂、枣庄、微山,以湖泊、运河和 山地为特色;6号区为日照,以海滩、山地与历史为特色; 7号区为梁山、郓城、东平、阳谷,以《水浒》传说故事 为主题;8号区为东营、滨州,以黃河入海口和孙子文化 为特色。
镇级旅游分区
1、 第一园区——潮文化旅游区 2、 第二园区——古园古刹游览区 3、 第三园区——宰相府第风情街区 4、 第四园区——静安故园区 5、 第五园区——滨江休闲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分区
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分区: 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要建成一 个综合性的现代化的海滨度假区,拥有客房3 万间,最低星级为四星级。分为四个区: 旅游区:包括一个18孔的高尔夫球场、一个大 型码头、几家商场、一个会议中心、栈桥、水 上运动设施及保留了一些玛雅文物古迹。 新城区:位于规划的旅游区北端,沿高速公路 延伸,垂直海岸线。包括公共交通、教育、体 育、公安、商场及其它社区服务功能 国际机场 自然保护区。
世界旅游组织对云南省的旅游分区
《规划》将云南省16个地州市划分为滇 中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 滇西南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 旅游区等6大旅游区,并根据6大旅游区的 旅游资源特色、区位条件、旅游环境及 市场需求等,分别提出了6大旅游区的发展 战略、开发建设重点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和措施。
Lue,Crompton,Fresenmaier提出的几个 旅游布局模式
2
2沿途
3
3基地
4
4区域周游
1
旅游中心
5
1单一旅游地
5短途环游
双核布局模式
1974年Travis提出 “双核原则”。这种 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 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 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设计,服务集中 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 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案例二:山东省旅游分区
山东省的旅游区划分依据是旅游资源现有开发 情况以及有发展潜力的资源状况。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旅游发展潜力,以城 市地区为基地发展集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于 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利用“热点”旅游区的活 力和影响力带动目前“温冷”旅游区的发展。 区际旅游线路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旅游区组合 成旅游线路,区内旅游线路是将特定旅游区内 众多旅游资源组合成一个度假目的地。 区际旅游线路与区内旅游线路结合起来,共同 用于开发吸引特定市场份额的旅游包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