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

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用课件展示题目,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老师同时利用课件把正确答案展示出来,很好的巩固了旧知。)

12+4+30= 2×4×7=

15+10-8= 6÷3×2=

课件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从左至右依次计算)

(重点文字用红色字体标出,通过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设计让教学内容有主有次,突出重点,学生便于学习记忆。)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通过主题图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4×3+7 7+4×3

12+7=19 =12+7 =7+12

=19 =19

(利用课件一步一步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加强学生的列式印象,并根据三种列式方法进行对比。)

课件提问:这两道道综合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课件提问:你知道每一步我们在计算什么吗?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课件出示)

8+15÷3

=8+5

=13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重点文字用红色字体标出,通过对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设计让教学内容有主有次,突出重点,学生便于学习和记忆。)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48页做一做。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用醒目的圆圈标示出要先计算的部分,提醒学生,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同时加深印象,达到教学目的。)

(二)小动物回家。

(在教学课件中恰当地使用游戏教学,把课堂练习趣味化,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重点文字用红色字体标出,对比突出,并且通过动画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

(四)在○里填上“> ”“<”或“=”

54÷9÷2 ○ 3 3×6÷2 ○ 13+56÷7

3×7-16 ○ 27 45-9×3 ○ 5×8-18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5+5× 5 5 6

5-5÷5

5×5÷5

5÷5+5 4

300

五、板书设计: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4×3+7 7+4×3

12+7=19 =12+7 =7+12

=19 =19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完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乘法和加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 广西灵山县灵城镇白水小学覃光霞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一是学习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学习用递等式进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三是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学生创设了熟悉生活情境:购物,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先要算出买3本笔记本的钱,再算一共用去多少元,并依据这样的数量关系先分步列式,再依据思路列成综合算式3×5+20,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进行计算,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掌握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一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的从左向右运算(二年级上册)。但学生此前接触的两步计算式题,无论是只含同级运算的两步式题,还是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而本节内容开始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式题则涉及两步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形;另一方面,在本节内容里学生还会第一次学习用递等式表达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所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生,影响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是本节课本单元的重点。本班学生有95%人数是比较喜欢运算,运算基础是较扎实

过关,80%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尝试,因此,掌握本单元的运算顺序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较容易的,缺点是大部分学生未养成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如3+2就理解成3×2等,所以计算结果的正确率是关键点,课堂上我会继续纠正学生的这些缺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实际问题,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相关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学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及学法选择 教法: 1.分析法:在教学例题时,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接着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入手,确定解题思路: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一共用去多少元。 2. 启发归纳法:在教学学生用递等式表达计算过程后,启发学生归纳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 学法: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下数学第48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习题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4×3=12 7+4×3 12+7=19 =7+12 =19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 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

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及再认识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小学数 学四年级下册第4~5页例1、例2。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减法混合,乘、除法混合,有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以及含有小括号的四种混合运算类型。例1主要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例2通过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明确乘除混合法运算的顺序。教材中创设了“冰雪天地”的生活情境,以解决在“冰雪天地”中游乐时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3.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时我注重依托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利用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可以时一步加强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法和学法的分析。

新课标指了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积极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方法。教学中,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采用演绎推理法,使学生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并掌握混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并通过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知识与技能,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强训练,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智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混合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混合法的运算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纪连荣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吗?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追问:这是谁列的?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当出示7+(4×3)时问: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四)练习辨析,进一步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出示: 7+12÷3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

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 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并能用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带到实际当中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下面由数学网为大家推荐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欢迎阅读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 1+2+3=6、 6-3-2=1 生2: 1+2+4=7、 7-1-2=4 生3: 1+3+4=8 、 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6 年3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 — 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书写格式。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再现、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超市图片,再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由小军和小晴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分步计算,并进一步引出混合运算。 (这个地方由学生的学习用品引出,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比较有兴趣进行后面的活动,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观察商店商品,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对5X 3+20进行分析,它是由两个算式和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我特别强调在计算时要先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第二课时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跷跷板乐园去看一看,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 表扬:你观察的真仔细,知道了每个跷跷板上的人数。 追问:谁再来说说你知道的数学信息? 生2: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在旁边等待的有7人。 表扬:你更会观察了,找到的数学信息真完整! 师:谁能像他那样把数学信息完整地说一遍?

生3: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在旁边等待的有7人。 表扬:你听讲真认真!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1:3个跷跷板有多少人? 追问:你们会解答这道题吗? 生:3X4=12人 师:谁还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2:玩跷跷板的人比等待的人多多少人? 追问:这道题,你们会列式吗? 生:3X4-7 师:谁还能再提一个数学问题? 预设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课件出示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师: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吗?把你的列式写在答题纸上,并计算出来。(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预设1:分步算式 4×3=12(人) 12+7=19(人) 追问:这是谁列的?说说是怎么想的。 回答:4×3=12求的是3个跷跷板上一共的人,再用12加7个等待的人,就是跷跷板乐园一共的人。 表扬:你的思路真清晰! 预设2:综合算式 4×3+7 =12+7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

一年级《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翟凌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第75页两道题的课件。 2.学生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说一说计算的顺序。 3+2+1=5+3+2= 8-2-3=10-5-3= 计算后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5+3+2和10-5-3两题时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他们着重说一说在5+3+2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加,在10-5-3的计算中是哪两个数相减。 二、新课引入 1.在复习题后面两道题的旁边出示如下两个算式。 5+3-210-5+3 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复习题中的后两题和上面两题作比较,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谈话:上面这两道题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把这样的计算叫做加减混合计算,这节课就来学习这样的计算。 3.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例1。 (1)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的场面。 教师:屏幕上反映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屏幕上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教师: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3 (2)屏幕上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教师:湖里天鹅的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还有几只天鹅? 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2”,把算式写完整4+3-2。 教师:为什么要在4加3的后面减去2? 学生:因为湖里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只有从原来的4只和又飞来的3只这两部分合起来的总数里减去飞走的2只,才是剩下的只数。 (3)引导学生结合屏幕上出现的画面(或结合教材例1的插图)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 (4)学习4+3-2的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屏幕上反映的湖里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讨论情况,并说出计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 4+3-2”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和“”两部分。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这个数减2?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电子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 课稿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8页例2。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说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三年级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4×3+7 =12+7 =19 7+(4×3) =7+12 =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 先算4×3? 追问:见下页。 7+(4×3) =7+12 =19

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 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 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初步掌握用递等式实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并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准确实行计算。 2.在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水平,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指名学生读教学目标 二、新授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谈话:小军和小晴一起去商店买学习用品。 从这幅图中你都观察到了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2)通过交流,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思考的过程。 (3)引导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能够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 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写出求3本笔记本价钱的算式5×3,将5×3 看作一个整体,并与20相加,即5×3+20,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用这道综合算式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 师明确: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另起一行,对齐算式的左端写“=”,再在“=”后面写3×5的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与“20”要照抄下来写在相对应的位置(第二行的第一个数字与上一行第一个数字对齐),板书: 5×3+20 =15 + 20 讨论交流:接下来该算什么?你认为15+20的结果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明确:接着对齐第二行的“=”,在第三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别忘了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和答语(教师边说边板演) 5.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1)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怎样想? (3)鼓励: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有困难,能够先列分步算式。 (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运算顺序,试着用递等式计算。 6.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比较:观察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像这样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课件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72-(47+16)=

二年级下册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两级混合运算 授课教师:孙慧菊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幻灯片: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过渡:那么在一道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两级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幻灯片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幻灯片: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有加法又有乘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1)、分步算式4×3=12(人) 12+7=19(人) 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19人。 过渡:你能将这两个算示并为一个综合算式吗? (2)、指导学生合并综合算式 板书:综合算式 4×3+7 =12+7 =19 师边板书边小结: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在算式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3)、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三)、反馈交流,总结有减法法又有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渡:在混合运算中,加减法是好朋友同一级,乘除法是好朋友同一级,把加法换成减法,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板书:16-24÷6 1、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反馈交流。(注意纠正典型错题)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石娟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课件出示)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哪些意义? 二、自主探究 -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的组成。 三、互评互教 (-9)+(+6)-(-11)-7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并同桌之间相互检测。 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 )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执教者:甄月梅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数学课里还知道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吗? 生1:我学到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课件出示) 生2:我学会了怎样写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 生3: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算一算 12+4+3=46 15+10-8=17 2×4×7=56 6÷3×2=4÷ 这些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 二、讲授新课 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那么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又如何计算呢? 课件出示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2、齐读课题 3、教学例2: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面有很多玩的项目,你们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再次来到游乐园,看看哪里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请打开48页看看。 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在跷跷板乐园里,有3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有4人。 生2:还有7位小朋友在周围观看。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3: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算呢?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使用运算顺序实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运算水平。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和使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实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 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 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1. 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 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 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 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 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4×3+7 =12+7 =19 7+(4×3) =7+12 =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追问:见下页。 7+(4×3) =7+12 =19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小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速算题: ①3+5=5-2=3+2+3= ②8-8=7+2=10-5-2= ③10-3=5+4=3+2+4= ④4+6=8-5=7-2-3= 2、生速算出答案。 二、学习新内容 1、出示挂图 (1):请看图中美丽的天鹅,你能看懂图意吗,并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一共有几只天鹅) 2、要算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该怎么办呢? (生:把原来的4只和飞来的3只合并起来列式是4+3。) 师板书4+3。再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说图意。 3、引导学生说说现在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怎么办? 生:再减去2只。 师:从几只里减去2只? 生:从原来4只加上3只的总数里减去2只。 师补充算式:4+3-2,并读算式。 生读算式。 4、同学们观察这道算式与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师:那你能不能像连加、连减一样给这种题起一个名字。 生:加减,有加有减,加减混合…… 师: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生齐读课题。 5、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 生指名说。 6、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2.够通过运算顺序进行对混合运算进行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形成一定的学习技能。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法、研究法、调查法。 课前准备 例题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学阶段,计算能力特别重要,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组算式,来考考你们! 出示算式1:(第一组:5+7-3 10-5+2 )。 师:想一想,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算式2:(第二组:12÷4×5 2×3×5)。

师小结:第一组算式只有加减法,这两道算式只有乘除法,所以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混合运算。(揭题) 二、新课学习 出示例题。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来吗?试试看!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的算法? 法1:分步计算 师:(指名)你来说,我来写! 3×5=15(元)15+20=35(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追问:这一步算的是什么?(生答)。 师:××列了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数学上,这叫“分步计算”。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用一道综合算式就能解决问题的呢? 法2:综合算式 3×5+20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会读一读这个算式吗?一起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里面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该怎么算呢?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 师总结:先算乘是因为先要求出3个笔记本的价钱,然后再算加,求出一共多少 计算格式 师:同学们,这道题有两个运算符号,是分两步计算的。这种算式我们都采用递等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从第2行开始,等号写在算式的左面。第一步算什么? (师介绍递等式的格式和书写。) 算式2 20+3×5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算式,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在这个算式中,先算乘,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比较算式1和算式2 师: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那他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发现吗? 新授2 师:今天我们帮助小军解决了买文具的钱,小军的同学小晴也买了一些文具,想让你们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doc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8页例 2。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说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 4×7=15+10-8=6÷ 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 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渗透法制内容和爱护环境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