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 格式:docx
- 大小:18.18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留守儿童,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中的儿童。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输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与之相应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那么,如何针对这些既定现状进行科学的教育呢?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做一次浅显的探讨,寻求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打工,其子女的教育重担便义不容辞地落在近亲友邻的肩上。
情形多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领着孩子求学、生活,或者是七姑八姨、友邻善舍为孩子打点学习、生活。
这样一来,儿童没有了双亲的亲子教育和照顾,他们将面临暂时缺少父母之爱。
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长期以后,可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失爱的阴影,于他们的成长不利,因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与健康成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第一道屏障。
关注留守儿童,首先要做到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宽容呵护、关爱体贴的氛围。
儿童自小未离父母半步,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在他们心里,可能会造成孤苦无依、冷暖无知的幻象。
父母的疼爱没了,父母的润化没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没了,孩子的童年将会是一幅空泛图画,怎么能够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小小的心灵又怎么能够承受得起!所以,要给予留守儿童体贴和关怀,要给他们深情的爱,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虽不在身边,但温暖仍在。
其次,要疏导他们的心灵,让阳光播撒每一片幼小的心田,让他们拥抱快乐。
之后,还需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鼓励他们独立地生活,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依赖别人的生活不是他们未来成长的方向。
此外,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言语行为,关注他们的颦笑喜怒,及时发现儿童心理滋生出来的于成长不利的因素,因势利导,使其以充沛、阳光的心理面对每一天。
二、重视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许多家长都弃农去城里打工,使得好多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 。
我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大多数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有一些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舅等监护。
监护者多采用溺爱或放任的管教方式。
为了满足生活,便于管理,只能多给物质上的满足,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束缚和引导。
监护者和留守儿童之间很少沟通,使得儿童容易养成任性、孤僻、内向等不良的心理行为。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道德素质较低。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明辨是非能力较差,又易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
如:爱说谎,不讲卫生,不讲文明,悄悄拿同学的东西等。
2. 学习一般或为学困生。
由于监护人重养轻教,大多数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大多不理想。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教育留守儿童的方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共勉:1. 充分了解学生。
只有对学生性格、品质等各方面充分了解,才能懂得如何教育、引导。
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了解学生:首先,通过父母或以前的老师了解。
一接手这个班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生的家庭状况。
对于了解到的情况我会及时、详细地记录好:班上有几个单亲或重组家庭,有哪些父母身有残疾或体弱多病等等。
其次,通过同学生本人谈心了解。
最后,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逐步了解学生。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时更需要点滴记录。
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高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都很大,只有平时多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及时并更好地对症下药。
2. 充满爱心是前提。
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对班上的学生充满爱,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入到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后进生。
我平时经常对我班上的学生说,你们父母不在身边,我们班主任就像你们父母一样,有困难和困惑尽管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云南省禄丰县广通镇小学李秀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
特别是我们云南省禄丰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比较落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亲戚,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学生。
他们泛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由他人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学生。
在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常期进城务工或外出务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青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孩子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管护,今年在我所教学的广通小学三年级班级中,共有34名学生,就有19名为留守儿童,占我班人数的55.8%,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管护,爷爷奶奶大多年老体衰,加之农活家务事比较多,文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只是一味的对孩子溺爱、娇纵或放任自流,辅导孩子学习少。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使孩子养成乱花钱、用手机上网玩游戏。
如我班的杨家旭同学,父母长年在海南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的宠爱孩子,无论要什么总会想办法满足,养成骄横、自私,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课间在学校里常常打同学,作业不想做了,掏钱请人做,老师批评时满不在乎,父母们长期在外,一年才回家一趟,因无法照顾孩子总觉得在心理欠孩子的,无论什么要求总想办法满足。
家访时爷爷奶奶总说他们没办法。
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很多,加之小学生正是生性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自律能力差,普遍表现为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滑坡,成为“后进生”。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要做好以下几点:一、真心关爱社会和学校教师从内心要多关爱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高看一眼”,默默地关爱,经常与他们交流,使老师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教学中多以鼓励式教学为主,不要将“留守儿童”一词经常挂在嘴边,以防不懂事的小学生互相对比,让留守儿童觉得“低人一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留守儿童是现代中国农村家庭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亟待需要解决的重大教育问题。
要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一个家庭或学校单方面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
学校方面面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要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加以解决。
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让每位教师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成立“留守儿童”家庭与学校教师一对一的帮扶结队,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时刻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其次,学校要经常教育教师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班级管理,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的行列中来,增加情感和爱心投入,因材施教,用爱心撑起“留守儿童”教育的天空。
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第三,让“留守儿童”扬起“自信、自尊”的风帆。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一种最有力的刺激。
”学校教师要特别留意“留守儿童”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适时给以赞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前进的勇气,调动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
第四,加强“留守儿童”的理想信念教育。
让“留守儿童”的理想插上奋飞的翅膀。
儿童是单纯的,我们应还他们一片净土和蓝天,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给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第五,把做人教育放在“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位置上。
由于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学生把当名人、做大款、当老板做为追求的时尚目标。
出现攀比心理,爱慕虚荣而不爱学习的现象。
学校要从“三观”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要以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邓稼先、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焦裕禄等正面人物为榜样,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
家庭方面家庭教育一定要发挥“育”的功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在方式方法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意见一定要达成一致。
家庭成员长期意见不一致对抗,会引起孩子内心的持续不安,是导致青春期叛逆的深层动因。
第二,要把“宽容、理解、信任、尊重、平等、鼓励”变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必有要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摘要: “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
他们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这些儿童就被称为“留守儿童”。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教育这部分学生,是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就需要我们去细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努力,引导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特点教育管理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教育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学生。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亲戚一起生活,这些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
正值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关爱和教育,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成了当今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
“缺失”的家庭教育,“错位”的隔代教育,“不到位”的学校教育和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都是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
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其心理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班主任应把对留守儿童的爱放在工作的重点位置,应该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矫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做好留守生工作?如何让留守生像非留守生一样拥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抚平他们心理的创伤?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本人几点做法:一、用真情去温暖他们的心。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近年来,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当今教育问题中频率较高的话题之一。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而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寄宿于亲戚朋友家中。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监护人责任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群体――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而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常年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寄宿于亲戚朋友家中。
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示范教育,成长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
导致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出现身心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甚至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资料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800万人,其中十四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比例达到28.29%。
有研究者通过对271名孩子进行调查问卷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很高,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占31.0%,表现突出的是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通过笔者据调查统计,本校的2000多名学生中,有1600多名留守儿童。
其中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12%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有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
二、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1.生活问题由于日常生活得不到父母的细致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教育问题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人,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更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墨守陈规,与孩子沟通上存在困难。
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较多,甚至有的父母长期的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想,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上不了学不要紧,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
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不在身边,留在农村、
城市家中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中国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他们的
教育问题备受争议,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是当下亟待解决
的社会问题之一。
在我看来,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从多个
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
关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服务,提高他们的心理
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学校可以设立
特殊的留守儿童关爱班级,开展更多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解
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及时
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来。
志愿者可
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义务助教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
生活指导。
同时,家长和亲属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尽
可能多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
中不感到孤独和失落。
综上所述,要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以
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留守儿童打开更广
阔的未来之门,让他们在更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
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多年外出务工,由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监管的一个特殊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人员从农村流入城镇务工,由于某些原因,留下了孩子在农村就进学校读书。
目前这些孩子在农村学校学生的比例中比例高达40%左右,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
这一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因而存在孤僻、懒惰、不讲卫生、学习不努力等不良行为和习惯。
存在的这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如不及时教育和纠正,不但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使这一群体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用师爱感化留守儿,使其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留守儿由于长期和父母不在一起,导致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产生一定的陌生心态。
从而对父母产生了一定的不理解,有甚严重的会对父母产生一定的憎恨心理。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
作为教师,用师爱去感化每一个留守儿,使其认识到父母的难处,从心里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
父母外出务工一切都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
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比老师对他们的爱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只是他们不在你们的身边,但他们对孩子的牵挂是你们自己不能想象的。
让他们明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道理。
通过一定的感化教育,化解留守儿的不良心结。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不但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从而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二、善于和留守儿交流谈话,使其真正喜欢老师而努力学习。
真诚的交流犹如一滴雨露,能滋润每一个枯涩的心灵;理解的交流,犹如一把启迪心灵的钥匙,叩开对方紧逼的心门;关爱的交流,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关,温暖每一个冰冷的心灵。
作为教师,在和留守儿交谈时,要用一种真诚、理解、关爱的口吻和他们进行交谈。
使他们愿意与老师讲心理话,乐意把老师看成朋友,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巡检镇白鹤船完全小学刘丰白鹤船完全小学是一所只有85名儿童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虽然只有85名学生,但却有63名留守孩,其中还有35名单亲留守孩。
自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来,我常反思:假如我是留守孩的父母,怎样才能放心家里的孩子?假如我是留守老人,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给远在他乡打工的子女当好“后勤部长”?假如我是留守孩,怎么做才能让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安心?我认为学校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应该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三个凭借”活动,即:凭借育儿模范之智,将好的育儿经传授给留守老人;凭借优秀教师之道,培养多才多艺、德学兼优的留守孩;凭借村两委之力,帮助管理节假日回家的留守孩,齐心育好留守孩。
具体做法是:一是:凭借育儿模范之智,帮助带好没有育儿经验的留守老人。
“一辈人只管一辈人,我们只要不让孩子饿着,冻着,出事都行了。
”“我们都老了,有些题我都不会做,怎么辅导孩子?”“孩子都只有一个,像个皇帝,管严了怕他胆子小,被欺负,管松了,怕将来成一个混小子,唉,真是难得管。
”这是老人们常挂在嘴上的话题。
假如我是留守老人,该怎么办?为了创造儿童成长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应着力完善学校、家庭二位一休的工作机制,提升监护人家庭监管教育水平。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育人模范,权威人士,向留守老人传授家教理念及知识和方法。
如有位老爷爷提出:“孩子周六回家后,爱看电视,有得一看一夜,管了也不听,咋办?”学校邀请的育儿模范陶登枝家长在先进经验坐谈会上答到:“在孩子看电视问题上,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管理:①、现在电视节目参差不齐,应有选择的让学生看节目,如少儿频道、科技、文艺频道等;②、培养学生守时的习惯,看电视之前先约定条件再看;③、利用周六家长与学生、学校或老师通电话的机会,指出当前孩子的错误,为孩子提出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工作先进经验的交流,帮助留守老人们掌握了不少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之我见〔关键词〕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爱心;责任心;管理办法近年来,留守儿童管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校、家长比较头疼的事情。
“00后”学生,这个代表新生力量的群体,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既是社会的热点,也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的难点。
他们性格叛逆张扬,常以自我为中心,敢于挑战任何人的权威。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对他们的教育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那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究竟该如何对待留守儿童,下面,我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要有浓浓的爱心“爱”是这个社会和谐发展中最美的音符,“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你将拥有整个世界”。
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我们要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与和谐的班集体,让他们能感受到在校如在家的温暖。
曾有这样一名男孩,他刚来给人的感觉是“目空一切,心不在焉”。
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交。
无奈之下,我拨通了他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爷爷——一位60多岁的孤寡老人。
在和他爷爷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原来他的母亲在两年前服毒自杀了,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还有一个弟弟,日常生活都是由他的爷爷照看。
了解到他的这些情况后,我便决定要给予他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帮助。
如,上课多给机会让他发言,对他没有学会的内容耐心讲解。
并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还送给他一些学习用品。
一学期过后,他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爱的力量的伟大与神奇。
二、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留守儿童本来就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他们的心中本来就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心理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使得他们变得冷漠,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就要对他们尽职尽责,消除他们心中的不安全因素。
记得我任一年级班主任时,班里有一名小女孩,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便由爷爷奶奶抚养。
刚来学校时,她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说话,下课不敢和同学一起去玩,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就是上体育课,当别的小朋友都玩得热火朝天时,她也只是远远地站在一边,看着大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摘要:近年来,由于留守儿童大幅度增加,他们的需求性格已经明显和正常家庭孩子表现不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
在此我就他们的教育从他们的需求、老师的教育、家庭的责任,国家的政策保障几方面谈点看法,希望对留守儿童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为了生计,长期在外奔波,这样虽然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但是却把孩子变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从当前农村学校的现状看,各个班级留守儿童比例高,几乎占到学生人数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
本应承担教育责任的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却把孩子推给年事已高的父母,由于年龄差异,老人的生活习惯、教育观念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要么过分溺爱,要么任其自然,孩子的教育已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新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孩子的健康成长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但是,怎样教育好他们,让其健康成长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
一、洞察心理,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或其他原因,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泪水。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尊重。
对于他们的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学会爱别人,也会爱自己。
老师要经常和他们谈心,留心观察,洞察其心理,真心诚意的关爱他们,知道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行为。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对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发自内心的。
发现孩子急躁或者过激行为,一定多分析,想方设法了解孩子遇到了哪些困难,是不是想念父母了,还是家里有什么难处,多给他们出出主意,不可指责,教给他们解决困难的方法。
如果思念父母,可以让其父母给孩子打电话,和孩子视频,给孩子安慰。
也可以让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给其他孩子做榜样,发挥这些孩子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保障自我锻炼。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之我见【内容提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需留守在家,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
随着我市近几年不断地整合学校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2、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3、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
因此,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与教育德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需留守在家,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育,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
随着我市近几年不断地整合学校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在山区农村,由于家校相隔,父母与子女异地而居,家长与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责任意识日益淡薄;再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如赌博、黄色书刊、拜金主义、诚信缺失的现象,对人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给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因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亲情缺乏,心理失衡。
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习惯不良,学习较差。
许多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3、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相当农村父母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浅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地区为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而设立的一种教育形式。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无法与父母同住,而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习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如心理健康、道德教育、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急需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决。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情感上易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存在心理障碍。
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学校也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服务,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学习成绩也需要予以重视和提高。
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优化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家庭教育不足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容易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和道德品质。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周全的照顾,他们的成长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他们也能够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茁壮成长。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管理之我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出外打工的父母越来越多,这使我们学校增添了很多的留守学生,而这些学生的增多,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情形下,学校,班主任,教师们就必须担任多种重要角色,对留守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留守学生便是父母外出打工后滞留在家的儿女,这些留守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相关亲戚监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并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因此,这种隔代教育十分容易陷入困境。
而主要表现为:(一)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在班级调查中我了解到,临时监护人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由于亲朋好友作临时监护人的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和繁琐的家务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
此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滞后,明显存在着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
再之,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或文盲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造成学习成绩不佳。
如我班的肖某,父亲早亡,母亲外出打工,肖某由奶奶监管,而其爷爷已过世,奶奶年老多病,无力监管,致使肖某初中阶段常常看电视到深夜或去玩电子游戏彻夜不归,高一经常半夜爬围墙出去上网。
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上课睡觉,对学习毫无兴趣,每次考试分数都在40分以下。
据调查统计,监管人中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占31.6%,留守学生中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占74.9%,成绩很差的占19.9%。
(二)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高中正是他们处于生理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外出务工的父母及代理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
家庭关爱的突然断裂或缺位,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内向、孤僻、自卑、任性、冲动、多疑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之我见1、注重家庭教育对于父母而言,应从长计量,外出务工赚钱固然非常重要,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忽视。
如果孩子出了问题,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权衡利弊之后,父母要慎作选择。
其次,定期进行“温馨对话”。
即便是外出打工,也要经常同孩子联系,再忙再累也不能成为借口,建议每周以电话、书信和互联网同孩子联系,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假期,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予以亲情渗透、培养。
再次,监护人要尽可能担起监护职责,努力提升监管艺术,多在心理上与留守儿童关怀。
2、做好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上有以下可取之处:(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学校每学期校对在校留守儿童(包括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深入细致调查,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明确落实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到一人一册。
(2)、建立联系制度我校建立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及班主任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制度,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互动。
学校拟定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外出务工家长做到“四个一”,即每周给孩子打一个亲情电话;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探亲一次。
班主任要做到“三个一”,即每月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一次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卡或家访记录;每月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一次通话,每学期期末给留守儿童的家长写一份家庭教育建议。
通过联系,了解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要求,反映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知道自己的子女(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及时解决儿童和上辈的隔代问题,让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学生的贴心人。
平时多观察、多关心、多引导,做学生的知心人。
知道学生现在需要什么,老师要帮助他解决什么。
(3)、开展“结对子”帮扶一是结合我校“培优转差工作”,将留守儿童作为主要培养对象。
要求班主任负责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定期督促留守儿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联系。
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做到“三知道”,即知道家长的工作地点、联系电话和儿童的监护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我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近几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慢慢地,学生们都不再是专心学习的乖宝宝,他们孤僻、自闭,怨恨的心绪开始蔓延,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道德品行不端。
有学生当面骂老师,有学生窃取其他同学的财物,有学生打架斗殴……从任教以来我一直秉持这样的观点,就是把刚走进校门的孩子看做一张白纸。
如今,这张白纸上沾染了如此多的污浊,我身为老师,心何以堪。
想必众多一线教师同行,都有着与我同样的经历与感受。
问题的产生和爆发,是因为这些孩子多了一个称呼,“留守儿童”。
来自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的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47.7%。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目前网上统计我们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我们班主任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任教几年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一、关心留守儿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留守儿童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怜的,他们没有父母的疼爱。
因此,我们关心他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用老师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任,这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无助。
我班有一位学生名叫张香玉,她父母离婚以后就一直和年迈的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她的情绪很低落,少言寡语。
为此我让班上的同学经常陪她聊天、玩耍,鼓励其刻苦学习。
虽然我们不能给留守儿童很多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真诚去感动每个留守儿童那颗幼小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好好学习,热爱生活。
这位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对生活有了自信心,也更加的发奋学习,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5篇)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让乡镇的各村儿童主任更加明确了工作职责,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与儿童主任们携手为宜章县儿童创造更理想的生活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我们学校地处农村,虽然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家长留在家里,从事各种工作,但是仍有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使有些父母在家的孩子,家长往往也忙于营生,起早贪黑,一天也很少和自己的孩子见上一面,他们实际上和留守儿童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广大留守儿童的形成,无疑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学习无人监管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孩子们大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
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二、生活无人照料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
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
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之我见【摘要】农村中学留守学生面临着诸多困境,他们因为父母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无法与家人团聚,生活在相对孤独的环境中。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社会对留守学生的关注日益增加,许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家庭对留守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父母的缺席可能导致留守学生产生情感上的空虚。
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和面对挑战。
为了提高留守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扶持,同时建立健全的留守学生管理机制,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温暖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留守学生, 农村中学, 现状, 问题严重性, 原因, 挑战, 社会关注, 帮助, 家庭影响, 学校支持, 关爱, 扶持, 生活质量, 管理机制.1. 引言1.1 留守学生的现状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是指那些因为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在农村中学宿舍或亲戚家中独自生活的学生。
他们通常在学期间只能见到父母一两次,甚至有些孩子长达数年未见父母。
这种留守状态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扰。
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往往感到孤独和失落。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和引导,容易形成叛逆心理或者自卑感,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照顾,留守学生的生活起居也可能不规律,饮食不健康,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学生普遍缺乏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经验,容易感到孤立和排斥。
在学校中,他们可能由于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不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有心理障碍问题。
留守学生的现状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留守学生问题的严重性1. 学业成绩较差:由于缺乏家庭监督和指导,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常常较差。
缺乏家庭支持和关爱,他们容易产生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曲阜市王庄镇辛庄小学孔祥龙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外出务工获得。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凸显的社会现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成了农村中小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不仅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通过调查和实践有以下几点浅显想法:一、加强管理,多细心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与其祖辈生活在一起。
他们对孩子常常是疼爱有余而监管不足。
他们娇惯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规范管理制度;可将留守学生责任到每个老师,电话联系其家长,与家长互换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管理。
我们辛庄小学每个班级都和学生建立了飞信进行联系,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
我们学校经常性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和家长会。
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二、倾注情感,多耐心沟通。
多数留守儿童并不是缺少生活来源,而是缺乏关爱、缺乏抚慰。
教师要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量抽出时间与他们谈心,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排除他们的忧虑,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最大帮助与鼓励。
我常常会在早读时、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也有时会在作业本中夹一张鼓励或表扬的字条。
通过这些小细节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走出情感阴影,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三、利用活动,多真心鼓励。
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
我在班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绘画比赛、跳绳比赛、整理课桌洞和书包比赛等活动。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巡检镇白鹤船完全小学刘丰白鹤船完全小学是一所只有85名儿童的农村寄宿制小学,虽然只有85名学生,但却有63名留守孩,其中还有35名单亲留守孩。
自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活动来,我常反思:假如我是留守孩的父母,怎样才能放心家里的孩子?假如我是留守老人,怎么样才能教育好孩子,给远在他乡打工的子女当好“后勤部长”?假如我是留守孩,怎么做才能让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安心?我认为学校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应该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三个凭借”活动,即:凭借育儿模范之智,将好的育儿经传授给留守老人;凭借优秀教师之道,培养多才多艺、德学兼优的留守孩;凭借村两委之力,帮助管理节假日回家的留守孩,齐心育好留守孩。
具体做法是:
一是:凭借育儿模范之智,帮助带好没有育儿经验的留守老人。
“一辈人只管一辈人,我们只要不让孩子饿着,冻着,出事都行了。
”“我们都老了,有些题我都不会做,怎么辅导孩子?”“孩子都只有一个,像个皇帝,管严了怕他胆子小,被欺负,管松了,怕将来成一个混小子,唉,真是难得管。
”这是老人们常挂在嘴上的话题。
假如我是留守老人,该怎么办?为了创造儿童成长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学校应着力完善学校、家庭二位一休的工作机制,提升监护人家庭监管教育水平。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育人模范,权威人士,向留守老人传授家教理念及知识和方法。
如有位老爷爷提出:“孩子周六回家后,爱看电视,有得一看一夜,管了也不听,咋办?”学校邀请的育儿模范陶登枝家长在先进
经验坐谈会上答到:“在孩子看电视问题上,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管理:①、现在电视节目参差不齐,应有选择的让学生看节目,如少儿频道、科技、文艺频道等;②、培养学生守时的习惯,看电视之前先约定条件再看;③、利用周六家长与学生、学校或老师通电话的机会,指出当前孩子的错误,为孩子提出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由于这些留守儿童工作先进经验的交流,帮助留守老人们掌握了不少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记得有一次,一个老爷爷告诉我:“两个孩子住在一起,都姓山,但我孙娃子怎么学习那么差,不及山成伟的一股,差距咋这么大呀,唉!”这让我想起去年山楠岚爷爷打电话到教育局“告状”的事。
2012年一个周一的上午,校长说山楠岚爷爷因为孙娃子考试只考了66分,打电话到教育局问是怎么回事?我和校长马上到山楠岚家里了解情况,他爷爷说:“两个孩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玩耍,又住一起,怎么会差的那么远,太丢人!”在他家里,我们将山楠岚和山成伟作了对比,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做了全面的比较,帮助老人了解了儿童,特别留守儿童的个性差异和特点,以及一些常用的教育方法,为老人增添了管好孙子的信心。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新方法、新途径。
通过网络、书信、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的形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自觉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由于坚持家访工作常态化,对学生进行跟踪式、无缝隙管理,实现了家校携手共育留守儿童的好局面。
二:凭借优秀老师之道,培养多才多艺,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
“养儿强似我,攒钱干什么?养儿不及我,攒钱干什么?”这句话道出了不辞劳苦外出打工父母的真实心声。
作为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孩的学校、教师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假如我是留守孩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是成龙成凤。
那么作为留守孩的教师,怎样才能实现留守孩父母的美好梦想呢?学校应从六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教师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片。
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二是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帮扶制度,建立教师关爱日记,学生互爱日记。
三是实行留守儿童“谈心日”制度,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习贯和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
班主任、教师平时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感受班主任、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责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四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问题,教师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活动。
五是以人为本,实行“三个优先”。
首先是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根据每个学生的成绩及个别差异,分成小组并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头上,做到帮扶有的放矢。
其次是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
对留守儿童实行多瞧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
第三是在开展活动上让其优先参与并优先辅导。
这些措施的实施,我相信家长回来后,对学校应该是满意的,对教师是放心的,对教育也是赞许的。
六是
紧扣培养留守孩的兴趣爱好特长,根据留守孩的个性和特点,组建书法、绘画、乐器、体育等各种兴趣小组,每半月组织一次集中授课,利用六一、国庆、元旦等节假日开展不同主题竞赛活动,集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帮他们成为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好学生。
三:凭借村级组织之力,加强留守孩子的管理。
老师们反映到:“这就是5+2=0的怪像?学生在校五天的教育,抵不上放假两天的放纵”。
留守老人报怨到:“我宁愿天天送,也不愿学校放假,回家后太难管理了,出门就是车和堰”。
村民也诉苦到:“我最怕学校放假,现在的娃子挖蜈蚣,把田堤都搞坏了,烦人的很”。
针对如何管好离校后的留守孩子安全、学习、生活这个问题?学校通过凭借村级组织之力,加强社会与学校的沟通,管好节假日的孩子。
一是开学之初便于村委会签订留守儿童共管协议。
协议中,明确了村干部对留守儿童的监督权,印制了学生在家表现意见卡,每次节假日到校时,都需要到村组干部那里签订意见,这样留守儿童就多了一层保护和监督。
二是通过村委会,组织村组干部对回家的学生进行管理。
,由村组干部出面,广泛动员农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对留守儿童以组为单位进行监管。
村组干部在管理上,粗粗得,细细得,有时还能收到学校教育难以收到的效果。
我们每学期接村组干部来校聚会一次,拜托他们帮助管好放假回家的学生。
使广大村组干部认识到学生个体在是自然人的同时,也具有社会人的属性。
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使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由于村组干部的大力协助,不仅在放学回家的孩子管理上效果很好,
对一些好车批闹绊的家长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复杂、重要、艰巨的工程,但我们只要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只要想留守老人之所想,想留守孩子父母之所想,想留守孩子之所想,用爱心、用耐心、用信心去面对他们,帮助他们。
我坚信:大家一定会同在蓝天下,共享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