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引言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且康复周期长,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
为了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我参加了颅脑损伤康复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颅脑损伤概述颅脑损伤是指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损伤。
根据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根据损伤病理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2.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1)早期康复治疗:在神经外科病房进行,以床边康复治疗为主,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支持疗法、抗痉挛体位等。
(2)恢复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转入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包括运动、认知、言语、行为、心理和大脑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康复。
(3)后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康复中心规范的康复治疗后,转入社区或家庭进行康复,包括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
3. 康复治疗技术(1)运动康复: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康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认知康复: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
(3)言语康复:针对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进行言语训练,如发音训练、构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4)心理康复: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通过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2. 掌握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康复、认知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等,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康复治疗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颅脑损伤康复方案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强烈冲击、挤压等,导致脑细胞破坏、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
颅脑损伤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颅脑损伤康复方案。
1. 体力康复与肌肉锻炼颅脑损伤患者常因长期卧床、运动减少而导致肌肉萎缩、体力下降。
因此,体力康复与肌肉锻炼是颅脑损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从适量、适度的运动开始。
轻度运动可以包括普通的步行、伸展、弯曲等,中度运动则可以包括快走、慢跑和简单的器械锻炼等,重度运动则可以向高水平的颈部和肩部活动、力量训练等方向发展。
在肌肉锻炼方面,肌肉损伤和肌肉失去活力是颅脑损伤康复可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可以使用习惯性的鸟翼绷带(或叫一字鞋),能够有效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2. 认知功能锻炼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通常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康复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的训练。
认知功能锻炼的内容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
训练方式可以是通过日常生活的训练,也可以是通过结构化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此外,电脑和手机上的大量应用软件也可以作为认知训练用的工具,可以让患者尝试不同的游戏和任务,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认知功能。
3. 情感管理颅脑损伤患者在康复期间,由于疾病的影响和身体能力的下降,经常会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一个良好的情感管理是康复治疗中必须强调的一方面。
情感管理可以通过沟通、娱乐、社交活动和个性化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
通过与患者频密的交流和倾听,医生可以让患者分享他们的感受,并帮助他们寻找更好的出路。
此外,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且令人愉悦的娱乐活动,如阅读、看电影、听音乐等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品质。
4. 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提升颅脑损伤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能力通常也受到一定的削弱。
在康复期间,帮助患者提升社交和生活能力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颅脑损伤康复疗法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交通事故、意外摔倒等意外伤害,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康复疗法在颅脑损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颅脑损伤康复疗法,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物理康复疗法物理康复疗法是颅脑损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功能,帮助患者重建日常生活能力。
物理康复疗法的常见方法包括:1. 功能性训练:通过锻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步行、平衡、转体等基本功能。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2. 运动疗法:包括运动训练、体操、游泳等,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恢复,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3.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电疗、按摩等,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并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二、言语和语言康复疗法颅脑损伤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和沟通障碍,言语和语言康复疗法是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提高沟通能力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言语和语言康复疗法包括:1. 言语训练:通过练习发音、词汇、句子的组织和交流技巧,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言语表达能力。
2. 语言治疗:对于受损的语言能力,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个性化的语言治疗方案,如语音理解训练、词汇拓展、语句复述等。
3. 增强沟通技巧:帮助患者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如手势、表情和图画等。
三、认知康复疗法颅脑损伤常常会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等方面。
认知康复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常见的认知康复疗法包括:1. 认知训练:通过解决难题、完成记忆任务等活动,帮助患者锻炼大脑,提高思维能力。
2. 记忆训练:通过记忆游戏、反复练习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记忆能力。
3. 注意力训练:通过集中注意力、分辨信息等活动,帮助患者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
2020佛山康复治疗学考试资料:颅脑损伤的康复-颅脑损伤的分阶段治疗脑损伤已然成为现在热门的话题,每年都会有很多车祸,意外等事故送到医院的患者不计其数,那么有没有人关心这些患者的预后及他们回归家庭后的生活质量的好坏,又是什么因素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后遗症期康复。
每个阶段康复治疗各有其不同的目标与方法。
一、急性期康复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采取的是综合性治疗措施,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特别是颅内压持续24小时稳定在2.7kPa(20mmHg)以内即可进行康复治疗。
此期的康复治疗目标:防治各种并发症;提高觉醒能力;促进创伤后的行为障碍改善;促进功能康复。
此期康复治疗包括:一般康复处理;综合促醒治疗;创伤后行为恢复过程中的治疗等。
二、恢复期康复颅脑损伤的急性期过后,生命体征已稳定1~2周后,可以认为病情已稳定,即可开始恢复期康复治疗。
此期的康复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
1.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早期(RLA分级标准Ⅱ、Ⅲ):对患者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觉醒能力,使其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中期(RLA分级标准Ⅳ、Ⅴ、Ⅵ):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专项训练,训练其组织和学习能力。
后期(RLA分级标准Ⅶ、Ⅷ):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提高在中期获得的各种功能的技巧,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2.感知障碍的康复治疗失认症的康复训练:常见失认症的训练方法如下:(1)单侧忽略训练法;(2)视觉空间失认训练法:颜色失认,面容失认;(3)Gerstmann综合征训练法:左、右失认,手指失认,失写,失计算;(4)触举失认(失实体觉)训练法:包括实体觉和体像觉。
失用症的康复训练:在训练时先选用分解动作,熟练后再逐步把分解动作组合起来,即通过活动分析法进行训练。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一)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目的:
闭合性颅脑损伤随严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面中的结局:
⒈死亡;
⒉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运动反应;
⒊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和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上尚能勉强独立的状态;
⒌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轻的后遗症;
治疗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脑损伤病人达到表中第4项结局;使轻中型病人力争达到表中第5项结局。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要使其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二)颅脑损伤康复治疗原则:
在闭合性脑损伤康复中,运动和知觉障碍的治疗可参考脑血管以外的康复部分;情绪障碍易于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所控制。
最有特征性的是认知障碍的治疗,应依据障碍程度的不同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⒈早期(Ⅱ、Ⅲ):对病人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觉醒能力,使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减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训练,训练其组织(分类、排列顺序、补缺填空)和学习能力。
⒊后期(Ⅶ、Ⅷ):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提高在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并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颅脑损伤治疗方法:
⒈认知障碍:认知康复的方法可从两个角度来分类:
(1)单维或多维法:但维法即单独地治疗认知障碍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觉、记忆等。
多维法是一种环境治疗,即治疗不仅针对某一种认知缺陷,而且将患者的性格、情绪、生活和社会等多维因素都考虑到康复计划之中,多维法现已成为较公认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偿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疗存在的功能缺陷从而提高或恢复其功能的方法;代偿法是通过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辅助来代偿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对于重症患者,代偿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记忆的训练:每次训练,患者需要记住的内容要少,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些;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也要长些;在袭击出现和反应之间的间隔也应加大。
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可采用PQRST法
P(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
Q(向自己提出与内容有关的主要问题);
R(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资料);
S(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
T(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2)注意力训练:
A猜测游戏;
B删除作业;
C时间感;
注:以上3点请咨询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师
3) 思维的训练:思维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过程,而这些过程往往表现于人类对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等于训练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⒉行为障碍
1)发作性失控:往往是聂叶内部损伤的结果,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性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或物等。
给予卡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为疗法中的暂停法。
2)额叶攻击:因额叶受损引起,渐发,特点是对细小的诱因或挫折发生过度的反应,其行为直接针对诱因,最常见的是间歇性的激惹,并逐步升级为一种完全与诱因不成比例的反应。
A 用神经行为疗法中的成型法训练病人完成晨间ADL活动。
B 用负惩罚法要求患者行走等。
⒊情绪障碍:
常见为抑郁症状,甚至有自杀念头,除心理治疗外,可投与丙米嗪25mg/次,1日2次。
⒋言语障碍:
失语和构音障碍的治疗见言语治疗部分,至于言语错乱,其原因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引起,认知障碍的改善即随之相应的言语障碍也改善。
(四)运动控制训练
俯卧位
位置:患者肘撑俯卧(以双手支撑起上部躯干俯卧),胸部垫稧形塑料枕,若能维持正确位置也可不用枕。
目的:减弱仰卧时出现的伸肌张力增加;促进肩屈和外展;促进对颈的控制;牵站髋屈肌并降低其张力;使患者能自发地屈伸膝。
活动:将体重从一肘向另一肘转移,以抑制肩伸和内收姿势以促进肩胛带肌,准备做俯到仰的翻身。
治疗师对颈伸肌施加震颤或轻拍,或让患者注视挂于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画,以增强对颈的控制。
爬位
位置:患者爬在塑料圆筒上,如不用也能维持爬位则不用筒。
目的:减轻上肢肩伸、内收、内旋,肘腕屈曲的姿势;促进肩屈、外展,肘、腕伸站;促进肩胛带和骨盆带的稳定;促进保护和平衡反应。
活动:将体重从一侧上肢向另一侧上肢、从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从双上肢向双下肢和一侧上下肢。